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新

大学生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创新

大学生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众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专业大学生;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40-0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与后备队伍,大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和追求目标。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共识,就是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明确提出工科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以设计课题或工程问题为中心,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思想。

在此背景下并参照国内外有关高校相关专业的经验和做法,2004年在当时我校材料系主任刘心宇教授的倡导支持下,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制定了相关的规范。为了保证质量和稳步推进,首期共有11名(约占年级人数的20%)2002级材料专业大学生申请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双向选择指导老师,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兴趣和课题确定学生的实验研究课题,也提倡尊重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正常情况下,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基地开展学习和实验研究工作,直至毕业。后又在2003级材料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第二期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共有19人进入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参加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30%以上。此后一直猿种两瘢以期通过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方式,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了了解“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大众创新创业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针对基地中2006届毕业生毕业十年后的个人发展状况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有所启示。

经调研发现,2006届基地学生毕业时就有5人(占基地大学生总人数的45%)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或研究院所,如西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个别同学还被破格录取为硕博连读。此后,其中有3人分别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其中1人的博士毕业论文入选“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评“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先后有2位同学分别赴美国The University of Akron和香港理工大学留学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基地毕业的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学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如1人已担任北京著名的某材料类股份有限公司磁性材料事业部主任,并入选北京市西城区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且为国家某行业学会某委员会委员;1位同学已担任某市高新区经济发展部经济运行局局长,并先后获得市消防工作优秀个人、国家高新区服务企业先进个人、国家高新区总部经济工作先进个人和国家高新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人分别在国内著名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任教,其中1人已获得高级职称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资助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资助计划和国家“香江学者”资助计划,另1人已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1人为武汉某公司工艺部经理以及高级研发工程师。

从基地毕业的2006届大学生均在各自的行业锐意进取并取得丰富的创新性成果,为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部分学生正在从事世界前沿研究课题并取得突出成绩。例如,有1位同学正从事新型磁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包括稀土永磁材料基础物理问题、粘结永磁材料工程化关键技术、磁致伸缩材料、非晶软磁材料等新型磁材料,重点开展磁性机理与表征,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的亚稳态结构转变,以及相关装备开发,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工信部稀土产业升级专项1项、区级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近10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另有1位同学正在致力于纳米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嵌段共聚物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以及新型多级孔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12篇,总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9篇;还有1位同学正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与光探测器的研究,至今在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近2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9篇,他引次数超过800篇次,并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已获授权2项。此外,还有从事激光器件研究与智能制造、紫外线灯管技术解决方案和新产品开发等,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这些同学均已结婚,绝大多数已有1―2个孩子,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以上事实表明,我校第一届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成立与开展,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显著的社会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正在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做出显著的贡献。这也说明,大学生提前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行之有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倡导万众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这一模式更应该坚持下去并得到推广。事实上,进入“基地”的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材料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将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工作中,达到了科研和教学相长的目的。目前,我校材料专业本科生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活动已制度化、经常化和正规化,正在逐步形成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孙丽颖,谷炜江,宋阔.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8):137-139.

[2]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7-68,94.

[3]江民红,张潇燕,陈国华.以实验实践为支点促进材料类专业大学生主动学习与提升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67-168.

[4]周昌s,陈国华,刘心宇,江民红,唐艳平,梁炳辉.对构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1):75-77.

[5]唐艳平,高原,陈国华.材料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69-71.

[6]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3):116-119.

Main Part of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Creativity

―Revel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fter the Ten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Graduates in Material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Base in Our University

JIANG Min-hong,CHEN Guo-hua,ZHANG Xiao-yan,LIU Gui-zhong,CHEN Xu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大学生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本文将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方式方法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严格评审

各教学单位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评选是否公正以及能否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有重要影响。在各学院教师认真评审的良好学术环境下,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各项目组会更加踏实、认真细致地进行前期资料整理及项目调查论证。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每年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期间,历史学院都组织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近代史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及考古教研室四个教研室负责人、院督导团教师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对学院本科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公开、细心、科学的审核和公平、客观的排序,为各项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并推荐申报国家级训练项目的项目组。逐年进行之下,这项制度逐渐完善、担任评审的教师公正认真,使得历史学院近五年来每年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级项目答辩会的过关率都很高,获批项目数更是连年居武汉大学人文学部中最高。

公正合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过程使得师生都受益颇深,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使得学院连续多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获奖率居全校前列,多年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中获奖率居学校前茅,近五年来在两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中,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2012年学院本科生还在权威期刊《历史地理论丛》上发表文章,彰显了历史学院本科生优秀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二)宣传、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研项目参与意识不仅需要依靠学院教师的指导、院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真评审,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良好组织和对获批项目的有序管理。本科教学院长和副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认真、及时、有创意。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每年一度的新生入校见面会上,教学秘书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重点宣传,使新生入校时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全面、耳目一新的了解,继而介绍培养个人科研能力对其自身专业素养和全方位能力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学院还定期组织新老生交流见面会,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沟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就业、考研等信息搭建平台,使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为保障高、低年级学生间的顺畅交流,历史学院还建设了一项特色制度——“学长制”:优秀学长不定期给予低年级学生有关大学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大获裨益的高年级学生会在交流中介绍并建议低年级学生进行申报。由于宣传和组织的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历来对科研项目申报极为踊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更是较2012年申报数翻了一番,且历年申报项目中从来不乏优秀者。

除了申报组织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本科教学秘书,需组织各项目组按时提交申报书、安排好项目评审会;在项目申报阶段保持与学校教务部门的联系,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提交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进行中期,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组织学生提交科研日志、中期报告和中期报告表,项目完成阶段组织各项目组提交项目完成报告表、项目完成报告和科研总结,并把关项目完成报告的格式;结项后期,安排学生经费报账。整个过程周期长、联系事务多,事务琐碎,如何做好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秘书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进程、给予项目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份报告的学术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所有细小的问题。

(三)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投入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学院自2008年起设置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并颁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努力创新的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氛围,全面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进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研究所科研基金的评审采用的是校外专家盲评制度,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匿名发给校外专家,综合校外专家评审结果,给予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奖励。此举对学生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项目评审的公正度增加了砝码,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史学生欢迎,切实资助和鼓励一批向往从事历史学科研工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加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优秀的培养制度下,历史学院每年都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一半以上走向了海外著名大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为历史学科研究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新鲜血液。可见,院级和所级科研项目的创设为本科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奖励机制的创设

1.对学生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在每年一度的保送研究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项目的成员各自相应的加分,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水平,所以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所投放的精力多少、是否与项目成员间定期沟通等作法关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所以学院很重视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每年度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中都对指导并完成结项的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分配倾斜。

奖励机制的创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激情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为指导学生科研学习付出大把精力后能得到更多来自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收获科研水平进步的基础上,增强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兴趣。

(五)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间相互促进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大三年级学生都会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各专业基地实习3~4星期,考古专业实习期为一个学期。

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陌生,通过接触第一手资料,紧密结合实习内容与平时专业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内容,使得学生增强了以后从事史学研究积累处理档案资料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从宣传、评审到过程管理都采取认真、公正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角度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

大学生创新范文第3篇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种伴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化出现的信息化经济,它特别重视和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它强调通过知识和智力创新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是以人的智力创新活动为中心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掌握、运用、发展、创新知识和信息的人就成为知识经济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而知识的创新和信息的利用都离不开人创新素质的提高。

借助快速发展的经济和飞速发达的网络文化,我国逐渐步入科教兴国的正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高等教育作为提高民族创新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手段。但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对口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一方面高素质人才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逐年剧增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巨大压力。信息化给大学生创新素质和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研究模块和结构

何谓创新素质呢?首先得从创造性思维说起,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求知欲望和热情驱动下的创见性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现。创造性思维在人身上的升华就是创新素质。大学生――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是创新思维研究开发的核心。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是一个民族、国家创新素质提高的主流。怎样激发,以何种方式来提高还需要从多角度来分析。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讲,信息化时代,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21世纪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学习技能之一。网络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概括起来,大学生应该强化以下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首先,借助网络化巨大信息流强化知识,打牢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根基。大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真,知之不新,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是难以形成丰富的联想和产生创新思维的。

其次,培养好奇心和想像力。超强的好奇心、丰富的想像力是大学生创新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如果缺乏好奇心和想像力、不善于举一反三,即使拥有再丰富的知识积累,还是不可能有所创新。爱因斯坦说得好:“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最后,培养容忍力和自信。能屈能伸的容忍力培育持久的创造热情,自信是激发创新潜意识的源泉。

从教学角度来讲,知识经济依存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在我国这种传统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任还是落在高等教育肩上。系统地说,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发散思维和实践两方面训练。近段时间以来,创新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目的是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创新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和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责,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批判思维能力、隐喻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有助于创新思维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学校丰富的教育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知识再发掘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增强对现有知识和相互渗透的学科知识以及新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创新固然重要,但实践也不容忽视。实践性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点,通过实践可以将想像转化为“产品”,从而检验创造性想像的正确性。它对创新思维、创新想像以及创造力的激发有着重要作用。可见对知识的“开垦性”越高,其层次和交接点就越清晰,知识的系统性越强,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创造性就越突出。因此,创新也可以表述为: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在高度概括集中后,系统的迁移,并进行新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之处。因此,现阶段的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有效训练。

2、强调自我实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自我实现教育以自我意识为基础,是强化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它重在培育学生的自立意识,能依据客观条件和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潜能转变为显能,使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实现自我价值。

创新教育除了要注意教育的主体性外,更要注意个性化教育,营造一个让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氛围。不可否认,人在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任何创造活动都受个性的极大制约,都是对原有理论、观点和方法的突破,所以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具体说来,应加强和重视以下教育:

第一,差异性教育。差异性教育就是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个体都得到相应的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第二,情景教育。情景包括学校环境和课堂情景,都应该有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大学生应该有创造型的学校环境,学校应开设一些实践活动课、特长课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角色,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第三,激情教育。创造需要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激情,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法。激情有消极的激情和积极的激情两种。激情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控制消极情绪,发挥积极情绪,提高创新素质。

3、突出网络信息化特色,重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

首先,要解决好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知识对人类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强健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总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知识和能力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识从固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再在新的组织中产生新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因此,加强知识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取哪些知识及怎样获取,要让学生学习有利于创新素质提高的知识,内容上要具有系统性和广泛迁移性,方式上要灵活多样。

强化知识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历“真理”的探究过程,能采用多种方式发现和抽取有利于创新的信息,并能用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去融合,从而在学习中培育创新素质。

其次,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网络化,丰富教学课堂。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克服“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单调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知识学习的信息通道,用视觉和听觉多通道来接受信息。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促进创新素质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网络授课――通过互联网或卫星电视网播放教师授课录像及声音、文字、动画演示。

多媒体课件学习――由学校提供多媒体光盘,供学生自学。

网上讨论、答疑――每门课程都设有教师在线时间表,学生通过上网与之交流,或通过E_mail提问,教师在48小时内提供反馈。

面授辅导――定期在本地教学服务站集中面授辅导。

最后,采用多维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阶段,课堂教学仍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是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还应是学生在拥有良好心理安全气氛下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形式。

多维互动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及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课堂积极引导,将知识的记忆学习转变为主体的探索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做到心态开放,从而实现思维的开放。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以及教学内容的互动,创设激发多方面思维活动的多样化教学形式,进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学效率低的单一教学形式。

大学生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字: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词汇 学习库 测试平台建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41-01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是一项鼓励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的项目。而《大学英语精读》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它要遵循英语教学的规律与需求,融合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打好扎实语言基本功,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二者需要有机结合,满足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

1 立项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倡导,当代大学生应当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英语等专业的语言类专业学生。但是我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地质、能源、工程等理工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导致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词汇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是语言学习的根基,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之课。但是词汇又是英语学习的瓶颈,只有积极地主动地,并辅助能提高兴趣的方法,才能够真正的学习词汇,学好词汇。在当今鱼龙混杂的市场上,许多词汇学习书籍和软件只是泛泛而谈,无法满足学生所需。导致许多同学认为英语词汇学习只能死记硬背。最终,不但很难坚持,而且苦不堪言。所以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探讨研究学习单词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 立项意义

根据最新《高考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各项要求,并遵循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立足于英语专业学生在平时专业学习中,特别是精读课程的切实需求,创建一个精读课程的词汇库和词汇测试库。在学习库中,将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所有涉及到的单词加以整理,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方式,有条理的构建一个专业的数据资源库。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习精读课程时对于词汇解析和记忆的切实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准确的掌握词汇信息。

对精读课程所有词汇进行优化整合,将所有词汇解析和分类之后,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相应需求模块的词汇,更有助于学生站在制高点总结分析自己所学的词汇知识,循英语教学的规律与需求,融合传统和现代教学理念,强调打好扎实语言基本功,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除了各课文词汇解析,所有词汇按照顺序整理,并且辅助以自我词汇测试模块。在项目中,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做一次自我测试与总结,巩固加深已经学的词汇知识,能在说话和写作中正确应用,做到会听,会写,会说。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细致,透彻,科学,合理,方便检测自己已经掌握的精读词汇。

3 项目内容

基于英语语言实验室,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四册书中的所有需要认知词汇进行解析、分类和整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词汇库和词汇测试体系,用于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精读词汇以及课后的复习和自我检测。

4 项目特色

整合现有的精读词汇资源,补充需求的词汇资源,及时满足资源的上传与下载,方便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精读词汇,在学习词汇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具有专业性,创造性,实用性,规范性的词汇学习资源,从而提高专业英语学生的词汇水平。

5 项目成果

(1)按照字母顺序将精读词汇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共计约160页,18000字。

(2)通过编程,完成了初步的测试网页建设。共计200余道典型例题。

6 立项感想

大创项目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凝结了小组成员将近1年的汗水。我们从一张空白的word文档开始,不断地填充。无数次敲击着键盘,无数次的翻看教材。本来已经陈旧破损的书籍再一次被审视翻阅。我们从对编程与Flash的未知,一次次彻夜难眠,解决一个个渺小的错误。我们研究所有四册现代大学精读书的词汇,进行词汇资源的分类及优化整合,对每一个词汇进行解析,以满足所有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

当今的大学学习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学院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有效资源本来就有限,而且对于语言学习相当重要的语言实验室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语言实验室并没有完全适用于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体系,特别是占学分比例相当大的精读课程,所以我们希望创建一套完整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词汇库和词汇测试体系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并且充分发挥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精读词汇的效率,并对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备考产生积极作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项目之初,对于词汇库以及测试平台的构建充满期待。时常期望能够建立起不仅仅实用而且美观简洁的平台。可是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我们的一项难题。虽然完成了大创项目,但是很多不足也让我们记忆犹新。所以,我们力争在项目结束后继续努力学习编程,更加完善我们的词汇库,不断增加并且添加分类,从而完善此次立项。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条件建设;氛围营造

作者简介:李志科(1978-),男,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37-01

创新创业精神已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焦点,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21世纪,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民族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自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各高校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理念,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及实践项目,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实践研究的热点。

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意识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报名、自主实践、自主创新。它不是一种强迫性的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主观的创新创业意识很重要,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责任之一。[1]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协调等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改革,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也应制订可行的政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如开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方法、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就业与创业等选修课,在学分认定上给予强化,对学生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认定,或聘请一些有过创业经验的毕业后大学生传授经验,也可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创新创业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2]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取决于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常由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应制订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导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施行个性化管理。大学生创新训练通常是以专业为背景,学生通过已学的专业知识构建创新思路,其中有许多想法是理想化的,可能难以实现,因此导师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要给学生正确的导向,虽然也支持失败的创新,但创新点的构建要有理论基础,导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创业实践项目通常是学生根据当今社会形势或身边一些案例等提出各种“奇思妙想”,学校内的导师一般也缺少这样的创业经验,但导师的社会经验更丰富一些,这就要求导师与学生一起对当今社会形势和所研究的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撰写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的实施,有必要时聘请企业导师进行项目指导,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创业能力,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导师要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果。高校也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前提。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应制订相关激励政策对指导学生取得创新创业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三、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建设

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在不断优化,近些年来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高校也要加大力度,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实行导师制、辅导员制,划拨专门的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此外,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相应的实践条件,因此高校要重视实践条件建设。如高校的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各级重点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科研、教学的基础上要为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试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园也要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任务提供技术、场地支持,尤其是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高校也要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搭建与企业一线人员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机遇,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分享创业经验。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首先,高校相应的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为学生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挖掘身边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可组织开展创业者校友联谊会、创业者协会等活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多与成功者交流的机会,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与信心。[4]其次,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支持项目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可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赛、职业能力规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等,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开展以项目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项目的设计、实施,同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撰写专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五、结论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后备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可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更为解决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提供重要的手段。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了积极的方向,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需求与大学生个体自我能力发展的需求都要求高校在各方面加大创新创业力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摸索新的思路、探求新的方法。高等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高等学校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志宏.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12,(5):237-240.

[2]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5):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