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其要求能够将会话的中心思想清晰、有层次的表达,尤其是在正式的交际、交往的场合中,是否能够清晰、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直接代表了个人的形象。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正是如此,在基本的普通话方面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便显露出一些词不达意、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的现象,甚至在阅读文章时也断断续续,无法成句,这都是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为了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科学的培养与训练,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有效的训练活动,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充分认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单独的分离出来,并且保证其足够的教学时间,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很多中职学校都没有将口头训练作为一项单独的课程,而往往是将其安排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其笼统的安排在语文教学框架中。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也没有给予口头训练课程充分的时间,所以要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可以将口头训练的教学任务进行细分,使其广泛的深入到各个单元中,在每个单元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口头训练的内容,经过日积月累也能达到一定的成果。比如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都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则可以固定一些训练的时间和项目,如模拟的见面会、招聘会等,使学生由足够的时间练习,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简单的训练模式,也能够逐渐引起学生对口头表达的重视,不同形式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成果。

二、明确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目标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中职教学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以往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写作和阅读,而忽略了听、说能力培养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很多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以后,每当进行口头训练时就会发现他们大多存在着随意性和惰性,因为口头表达的内容和结果往往是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针对这一现象,要对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目标进行明确,才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训练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是训练内容的要求,要能够准确的审清话题,并且把握话题的中心,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都能够清晰的表达出中心思想;第二是语音,流利的使用普通话表达,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充满自信;第三是语速,要准确的把握节奏和轻重音;第四是表情和眼神等,表达时要从容镇定,并且适当的借助表情和眼神来辅助思想的表达。

三、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方式

口头表达的训练可以说是枯燥的,也可以说是有趣的,当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并且对其基本要求有名明确的了解,便能保证口头训练顺利的开展。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只有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才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促进训练效果的提升。通常口头表达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朗读。充分运用语文教材,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朗读的形式可以用个别朗读、集体郎福、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说话的技巧,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口头词汇。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声的朗读也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和害羞,使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开口。

2、复述。复述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以借助提纲,通过学生的续写和扩写等,完成复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连贯性。

3、问答。问答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对语言的掌握和组织能力。提问的问题要明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明确要求,既要保证句子的完整,又要清晰的表达出答案。有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都使用零碎、散乱的语言来表达,这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利用课堂中简单的提问和回答,便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模拟生活中的说话训练。口语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的训练更有实用价值,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平时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对象,多观察、多思考,多模仿。其次,可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模拟演练,如接待客人、与客户洽谈、应聘面试等。这些形式比较富有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与他人有效的沟通,是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口头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能力,是综合素质最为直接的体现,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薇.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十法[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02)

[2]陶晓辉.《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建设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3]王国平.注重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08)

[4]尹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02)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第2篇

一、国外关于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说话训练在美国和欧洲国家都是比较重视的。他们把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语文教科书别安排了说话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他们认为说话训练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他们的这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美国:美国社会很重视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到竞选总统州长,小到应聘求职;无论是向别人宣讲自己的政治主张,还是展示自己或推销本公司的产品,他们都要精心设计。从服装、形象、讲稿、语音、语调、音量,到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眼神交流,、适时幽默等无不力求恰到好处。美国教法学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语文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总结。美国很多学校都设有演讲课和交际课,以专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小学到中学,听说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欧洲国家:德国的语文教学除了通过教科书的讲授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德语书面语和口语外,还专门编写了一些说话训练的辅助教材,如《说话教育》一书就是德莫显茨·迪斯特威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说话训练为主的德语辅助教材。在英国,口头作文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英国学者布里顿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就必须先抓好口头作文。口头表达能力强,笔头写作也能迎刃而解。在法国,课堂陈述占有特殊的地位。课堂陈述类似于口头表达,但与口头表达有所区别。口头表达多用于语言学习阶段,考察的是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课堂陈述更注重于表达的内容和深度,到了专业学习阶段基本上就不再有口头表达课了。口头表达一般是即兴的,时间要求一般在15分钟即可;而课堂陈述则需要事先做大量的资料搜集、文章阅读甚至对口调查,陈述时间通常在半个小时,也有长达一个小时的。如果没有相当的研究,就算勉强成文,但在陈述之后也只怕难以应付师生们的提问。课堂陈述在西方教育中地位显赫,直与考试成绩并驾齐驱,往往会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分数。

二、国内关于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

近几年来,在中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口头表达能力更显出其重要性,它是学生综合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的教材都有了口语训练编排,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或从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兴趣,或从缓解口头表达中的心理压力,或从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等方面,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老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其中遇到的问题也没能很好的解决。

(一) 国内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中口语表达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侯洁认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参与的全体性,口语表达和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大多数的课堂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特别高,但大多数学生总是不愿开口。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客或听众的现象在课堂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久而久之,班里大多数学生也就不愿意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愿意说话了。

2、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注程度不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比较单一。黄海刚在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研究发现,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这样就导致学生疏于这方面的练习,另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文洪祥则认为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方法的单一和枯燥也是大多数老师面临的问题。

3、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激励性。牛卫红、段海英等人经过调查,发现教师的评价语,诸如“你读得很好”、“你真棒”、“你说得真好”,学生对这样的评价语已经抱无所谓的态度,亦无法激起学生的说话欲望。那么,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激励性,直接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

1、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由不想说到想说。李仲师在《口语交际艺术》一书中提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紧张心理,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佳良、李爱娣等学者比较关注于"学困生"以及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自信敢于说话的能力培养。但要树立学生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绝不可能一劳永逸。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东北师范大学的彭丽雅通过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需要,在特定情境中促进学生的口语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第3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采取了这样的训练方式:

首先,一是每节课一人,按坐号轮流口头作文,然后再抽一至两名学生作简扼的讲评,注意先讲优点,闪光点,肯定长处,婉转地指出改进的地方。二是每周抽出一节课供大家交流,集中训练,同时将一周的训练情况由教师做一小结,鼓励好的,对成绩突出、进步大的要点名表扬,尤其是对平时不爱说话同学的进步,更要重点表扬鼓励;不足之处也要委婉地提出,指出努力方向,以便下周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改正。也可先由学生小结,然后根据情况教师再小结,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三是利用节日,教师提前布置题目,借弘扬民族文化或配合当前社会的中心工作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围绕题目口头作文。四是利用学生的时尚心理,不定期举行口头作文比赛活动,或是辩论对抗赛,增进学生的口头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达到训练的效果。

其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分类训练。七年级主要训练敢说,八年级主要训练想说,九年级主要训练会说。

学生由六年级到七年级后,由于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环境和教师学生的不同,由原来的善于表现变得少言寡语,课堂上发言明显减少,针对这一现象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敢说上,只要敢说就是成绩,就是成功,就要鼓励,就要表扬。其目的是锻炼胆量,无形之中又锻炼了选材的广泛性,材料不限,只要敢于表达就行。内容上以叙述事件为主,要结合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内容要广泛,事件不超过三分钟,作文前要先报题目。

学生上课前略做准备,选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不论长短,不求字数,不限题材,只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条有理,语言流利,事件完整,内容要广泛,形式要多样。

八年级当学生锻炼一段时间后,有了基本功,会选材了,语言也丰富了,可说的内容逐渐多起来,表达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大家的激励下,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内容上在生动形象完整的叙述事件的基础上要求谈谈自己对事件的感受、看法,对事件作以评价,把心中想说的话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

九年级,我们可以由不限制内容到提出题目,围绕题目口头作文,逐步与书面作文接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锻炼学生搜集素材、选择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内容上要求自己对事件社会现象评价是、时要做到有理有据,分析问题要力求深刻。

经过训练,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各年级的要求,针对每个学生平时作文中的薄弱环节,比如选材、表达、层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提一些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往这方面努力。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选材上的正确性,应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既然如此,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这是许多中职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对目前中职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状况的研究,在此谈谈如何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

一、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训练计划,应体现出专业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因地区、行业差异而开设不同专业,各专业均有自己的特色。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同一种训练方式和训练计划,而应切实根据各专业的实际和特点,逐渐摸索出适合于该专业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计划,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目前,这一方面可借鉴的经验很少,这就要求中职校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实际和专业要求大胆创新,摸索出新路。

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具体运作

1.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

现代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加以正确、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走上健康、科学的道路。

现在许多中职校学生存在怕羞、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话的心理障碍。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通过训练不断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说话,同时向学生传授一些克服常见心理障碍的方法,如采取“注意力分散”法。

2.传授口头表达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说话应根据不同对象

人们由于职业、性格、民族、信仰、地域、阅历等各方面差异而呈现出气质的多样性,因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与不同的人交往,而应根据对象的身份、职业、性格、兴趣等采用不同的方式。

(2)说话应注意不同场合

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如在纪念堂内不能大声喧哗、随意打闹,应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时应根据场合的要求说出与场合适宜的话。

(3)说话应注意氛围的变化,注意分寸,恰当地把握时机

在交谈时要能体会到氛围的变化,以此来调整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谈话时应注意分寸的把握,尽量做到适度。

当然,上述三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复杂的统一体。说话技巧只是一方面,没有与之配套的训练是无效的。在训练中不能仅仅对某一技巧进行训练,而应是综合性的训练。训练时可采用多种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节训练的枯燥,如口头复述、口头介绍、即席发言、讨论、演讲、辩论等,通过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而行之有效的活动的目的,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口头表达的一些技巧,让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与他人自由交谈且不失分寸。

3.创设情境,促进提高

创设情境主要指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模拟实习情境,这与前面所谈开展活动有所区别,这一训练是在前面训练基础上,学生有较扎实的基本功的条件下展开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促进整体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创设具体情境,不仅要求学生能“说”,更要会“听”,有敏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宾服专业模拟客房服务,当有“客人”提出非分要求时,“客房服务员”可以这样答复客人“先生,像您这样有身份,在我们上档次的宾馆中,您需要吗?”这种答复避免了直接回答的尴尬,一方面委婉地拒绝了客人的不当要求,同时又恭维了客人,给客人一个台阶;另一方面无形中宣传了宾馆,提高了宾馆的声誉,真可谓“一箭双雕”。

4.在生活中磨炼,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真正锻炼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班级活动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01-03

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实现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信息社会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理解的能力。对中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期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训练,也需要在生活中去培养,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锻炼。

一 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形成良好品格的过程。在启发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注意设计好教学环节。如根据课程内容课前设置问题,选择现实中常见的、学生关心的、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先行思考,做好准备,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回答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各抒己见,回答正确的给予表扬,回答不全面的也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思考后再补充完善。

二是采用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是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向学生提供问题和资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创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如采取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法,建立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智慧共享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

三是采用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式教学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组织、引导、倾听、点评为辅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个人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形成探究成果,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开展自评与互评

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让自评和互评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自评可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如课前让学生自评准备情况,下课前说一说自己整节课的学习情况,一周结束回顾评价自己一周的表现,学期结束谈一谈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不足与改进等。互评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锻炼学生清晰表达自己思想观念和见解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增进沟通、建立友谊。同时,在互评中也能让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也可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养成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教的习惯,真正实现在自评、互评中快乐成长。

2.组织班会活动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的议事活动。它既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班会是一个说出心里话的场所,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迷茫与困惑的事说出来,同学们出谋划策集体讨论,班主任善诱指导,凝聚智慧,形成共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理自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彼此了解,从而达到凝心聚力的目的。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是“主角”,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

3.举行说故事比赛

“说故事比赛”是如今很多中心小学经常开展的“读书系列活动”之一。说故事比赛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普通话水平,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对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分享阅读成果,提升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讲故事活动,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故事,题材不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长短不一、难易不同的故事,可以先在家里说给父母听、说给亲朋友邻听,然后再说给同学和老师听。通过说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 架起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学生多数都是与父母和他人沟通良好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言辞的学生多数是与父母和他人沟通不畅的学生。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有自己的思想,然而多数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并不了解,因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隔阂。让父母与孩子相互了解,帮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班主任应发挥好纽带作用,架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让他们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在关爱中吐露心声、感受亲情。

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不能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看法,找出学生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要成为学生家长的朋友,进而帮助双方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排除双方的沟通障碍,促使学生与家长顺利沟通,和谐共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了解父母的压力、兴趣爱好、脾气秉性和对自己的期望等。教育学生见到父母要主动问好,每天找一点时间与父母主动谈谈自己高兴的事或不顺心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与挫折;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的话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果犯了错,不要逃避,要向父母主动道歉,争得他们的原谅等。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与家长的语言交流、思想沟通,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是学校克服课堂教学单一的缺陷,使教学得到不断更新并具有活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方面,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既实现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自我充实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因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学生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如没有与人良好交流的口才、没有实践经验等。学生也能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主动改变,今后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仅靠在校汲取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也将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精心策划、主动参与。如参观走访企事业单位、社区服务机构,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社会劳动等,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锤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时间安排上,双休日可以做一些就近走访与服务,做一些用时较短、简单而又容易完成的社区服务项目;寒暑假开展一些连续性的、系统性的调查走访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报告等。

总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探索、创新,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安排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与师生、家人、街坊邻里及其他社会成员沟通交流的广阔平台,激发他们表达沟通、展示自我、与人合作的兴趣和愿望,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期刊更多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闽都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年画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