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藤野先生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范文第1篇

一.语文课堂讨论中自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现代语文教学更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创造性。自主学习是近年来颇受语文教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它主张学生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语文学习,包括提前指定计划,自主选择材料,协作学习,并及时进行评估。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语文学习中,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都非常重要,而在课堂讨论中这些能力最能得到锻炼。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的课堂讨论,怎样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互学习,锻炼能力呢?这些都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反思的问题。

二.目前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启动迅速,学生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索。语文课堂中,针对某问题提出看法并交流,其前提必定是学生有了充分的独立思索,只有这样,才会有热烈的交流、辩论,在激烈的碰撞中,才会有思想的火花产生。然而,现在有许多课堂讨论,学生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必要准备。气氛看似热烈,但效果未必好。

2.参与面窄,学生缺乏充分的交流、辩论。讨论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每位学生的充分参与。集中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达到思维资源共享的目的。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讨论组合中,往往是学习好的学生讲,其他学生听。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说,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听,课堂讨论导致了班级的两极分化。

3.结论虚假,缺少对个人意见筛选整合的过程。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都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是碎片式的,甚至是没有逻辑的,他们要对这些想法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得出思维清晰的结论。然而,在我们的课堂讨论中,学生表达各自的意见时往往没有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析,并未真正形成思想的碰撞。而且教师往往会在讨论结束后直接投影出预设好的结论,这其实都是伪讨论。

4.不会倾听,缺少对别人的尊重。在课堂讨论中,有很多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但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说完便结束,也不考虑别人的看法,比较自我。当别的同学发言时,从不关注,甚至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长此以往,他们养成了课堂上不倾听、不思考的习惯,不会将别人的正确观点为己所用。

这些都是因为在语文课堂讨论中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我们通常认为,课堂讨论中的问题是教师按照教参的要求来设计,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观点,获得知识。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们注重课程目标,而学生的兴趣却在别处。学生们喜欢交谈,但他们对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通常不像谈论个人生活或社会问题那样有热情。课堂上大部分的提问都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但是教师的个人偏见、个人判断以及价值观则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未必与教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一致。如果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就必须鼓励学生把对课本的研究当成一种探险活动,鼓励、采纳、解决学生提出的真实问题。但是我们的困难在于如何在课堂讨论活动计划中设计有效的、系统的、可靠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使他们在讨论中感到受重视,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学习。

三.加强语文课堂讨论自主性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互补的过程,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积极引导,当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用“灌”的方式去教学生,不能像某些笑话中说的“学生拿着教参说我也可以当老师”那样,而要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更应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成功,真正去感受语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评价,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必需的语文。

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讨论前的辅导,关于提问的本质。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本类问题、推断类问题和拓展类问题。文本类问题的答案直接从文中就可以找到,考察筛选信息的能力;推断类问题需要运用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判断;拓展类问题需要结合实际体验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根据讨论的内容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出全班交流的问题。这样把提问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会加大。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讨论具有实效性呢?我想,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语文课堂讨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讨论的质量,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探讨价值的内容。

(1)讨论的问题应是学习中的重难点。教材中的重难点,不是教参或者教案中列举的,而是学生在研读文本后,不能理解的地方,所以一定要组织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要集思广益。同时在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中,要引导学生知道哪些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如教《再塑生命》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称莎利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这个问题,既是全文的重点,又是难点。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通过讨论,形成了如下较为统一的看法:“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研读文本后发现,“再塑生命”有着更深的内涵,它指“我”在莎利文老师的引导下,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选择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必须是学生共同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藤野先生》一课,在归纳本文主题思想时,学生的分歧较大。一同学认为:“本文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思想。”又有同学说:“主要是怀念歌颂藤野先生的。”还有同学说:“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同学们见仁见智,意见难以统一。在这关键时刻,我及时地做了这样的点拨: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同学们猛然醒悟了,他们认识到,文章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具体写了藤野先生的四件事,来突出他伟大的人格,抒发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经过讨论,同学们取得了共识。

2.准确抓住课堂讨论的时机。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准确抓住课堂讨论的时机。

(1)当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思维受限时,教师要及时巧妙构思,抛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热烈讨论,这时讨论的效果最好。如在讲解文言文《五柳先生》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后,问学生:“陶渊明的号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五柳先生。”我又问:“他的号由什么而来?”学生又很快回答:“宅边有五棵柳树。”我接着问:“陶渊明用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有什么深意?表现了陶渊明什么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面对陶渊明字号不同寻常的来历,学生深深地思索起来,讨论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学生在课堂中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后,思维会变得比较活跃,可能随时会提出一些题外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的精华,及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教《我的第一本书》一文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作者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很多,可写的事情也很多,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而理解了作者对第一本书的复杂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巧妙得出课堂讨论的结论。语文课堂讨论中常采用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最重要的都是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是很有讲究的。通常,我们教师会把教参上的结论照搬到幻灯片上,但是,有些结论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我们必须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在表述观点时要关注实际,结合生活进行思考,也许他们的阅历不够,也许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但是不要紧,教师可适时从旁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深化,从而得出比较深刻而又符合学生实际的结论。

藤野先生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工作 兴趣 潜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9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里因素。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做好一个“媒人”,介绍学生主动与课本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许有不少人赞成利用直观教具,当然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我认为直观教具也有它的局限性,繁琐的直观教具会过多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教具本身而不是知识本身。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除此以外,教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

一、创设活动情境,增强兴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想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总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事先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做一回“演员”,表演《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没想到,学生竟准备得特别充分,每个角色还做了头饰,虽然手法粗糙,但仍能看出孩子们在课下士多么认真的去做。表演的有声有色,而且还添加了连课本都没有的内容,如老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把狐狸给吃掉了。借此还讲出一个道理:像狐狸这样仗势欺人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实践证明,我这套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有很大作用。

不难看出,兴趣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成才的力量。

二、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

同教同学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现在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质还是“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与现行教育相悖而行。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做出重大变革,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者要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受教育者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达到师生互动。为了做到以上这些,每周拿出两至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不惜余力去吃透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通过学生自己讲课,让学生做到心到、口到,对整篇课文的结构、写作特点、思想内容,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且听课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站在讲课人的立场去评价讲得好与坏,而不是教师讲课时,那中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三、善于利用教材知识培养兴趣

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不是,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狂妄自大的口气,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高中现代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一点拨,就会产生情感对流,形成畅所欲言的态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农村新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福建林学院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农林大学

果农之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