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主创业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度促使企业将研发部门内部化
对研发费用实施加计扣除是国际通行做法。企业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为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选择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是通过购买知识产权(技术)来提高技术水平,决定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间的成本。企业面临的选择是,设立研发部门或将研发业务外包的问题,即节约交易费用而替代市场还是通过市场来获取技术。显然,由于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制度激励,企业趋于选择研发部门内部化,从而扩大了企业的边界。工业企业与服务业不同点在于,工业企业购置的研发仪器设备可在增值税进项税额中抵扣,而服务业则不能抵扣。制度综合效应是工业企业的研发内部化动机较高,这意味着在提高研发投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研发资源配置重心发生了向工业企业的倾斜。
(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有限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实行15%的优惠税率,是一项力度更大的优惠措施,但其认定标准也是相当严格的。前提条件是这些企业的技术研究领域必须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内,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工业企业不在优惠范围内,因此激励面有限。其次,税收制度的核心激励目标是研发费用的投入强度即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制度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发挥企业对市场需求敏感的优势,将企业研发业务的内部化(而非购买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但是研发投入一是要有资金来源,二是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营利水平来看,2000年的销售利润率为6.7%,2005年降为4.2%,2010年回升至6.6%,在各行业中属于较为平均的利润率水平,如要达到3%~6%的研发投入强度依靠自有资金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我国技术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发达,企业在自身内部研究条件还不完备的情况下,难以做出融资开展技术研发的决策。因此总体来看,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还不高。
(三)事前激励重于事后激励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优惠制度属于事前激励,即对已经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予以优惠。而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属于成长型企业,能够通过某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对市场的独占权,从而迅速发展壮大。因此,税率优惠制度的认定指标并不完全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应当是对在规定程序内达到技术创新指标的企业,实施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退还的方式,即事后激励的方式来鼓励企业持续创新。否则,享受优惠的企业只要保证资格不丧失,即可处于相对优势的市场竞争地位,制度的形式激励就大于实质激励作用,这也是研发费用投入增量不能显着上升的原因。吴凤平(2009)②将这种现象归结为,税收制度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培育的激励机制缺失。
(四)税收优惠成为地方税收竞争工具
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主要是对于减免税优惠的竞争③,即通过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来吸引有价值经济资源的流入,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在高新企业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放宽认定条件的动机。这就使得地方政府作为参与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即一方面是通过扩大税基提高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则要设法完成上级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目标任务,从而与税收制度设计者的预想目标产生偏离,因而表现为激励不相容。
二、税收制度激励对我国自主创新体系产生的扭曲
(一)产学研合作研究机制脱节
税收制度对人力资本的配置效应充分发挥了作用。表-4说明,工业企业是当前我国技术研发的主要执行部门,其研发机构数量、研发人员、经费支出、研发设备价值四项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66.56%、62.79%、58.64%、61.13%,这个比例都大幅超过其他部门。非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仅为工业企业的11.5%,第三产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不会超过这个数值。因此,从经费投入看,税收制度鼓励自主创新的方向总体正确,只是制度要素指向还不够精确,并由此切断了企业同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我国在自主创新的意向和能力都是相当有限的局面,难以形成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内在动力。匡小平等④认为,这种对单一创新主体的激励不可能在多种创新主体间形成一种正常的竞争机制,其他创新主体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NGO组织以及中小企业被排除在外,不利于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培育。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整体方略是,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二五”规划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求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但要求“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这些政策目标都表明,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完全表现在经费的投入强度上,而是表现在合作的有效性上。因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一般规模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有限的,本身应选择与专业的科研机构来合作研发,而非独自研发;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设置研发机构的规模优势,但在重大项目上仍然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二)R&D经费的配置结构严重不合理
从经费支出用途看,2009年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费用合计为2.1%,而用于试验发展的费用达到97.9%。试验发展与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相比,只是利用或综合已有知识创造新的应用,本身并不增加科学技术知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研发行为是服从其利益的。但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能完全由企业来主导,因为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必须有新的知识创造,否则只能成为技术跟随国家。税收制度在对科技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的配置上都起到向企业倾斜的作用,但就我国企业的研究方向看,已经偏离了制度激励的本意。
(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推出。按照政策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着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在起步阶段,从事新能源开发的企业运营都是以财政补贴为前提的,技术研发的投入有限,处于技术引进阶段。无论是风电技术中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技术、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国际规则,中国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和发言权。以风电为例,中国风(电)机制造企业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但主要技术专利仍掌握在GE、Vestas、Wobben等外国企业手中。⑤
(四)对第三产业的激励作用较小
在第三产业内部一些高技术服务业,在研发费用投入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降低,人力资本所占的比重高,研究开发费用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由于服务业研发活动所需科技设备的经费投入也要低于工业企业,如要达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则难度更大。因此,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安排对深化了第二产业的激励作用要大于第三产业。
三、促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美国注重对研发投入的增量激励
美国高度重视运用税收手段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对研发增量投入实行所得税抵免。凡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超过前3年平均值的,可按超出部分的25%抵免当年公司所得税额。⑥二是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将其长期资本收益的50%不纳入应税收入,相应下调资产收益税的最高税率从20%至17.5%。⑦
(二)英国对各类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实行税收减免
英国注重运用税收激励手段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驱动,而不局限于对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从2000年起,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可享受支出额最高达150%的税收减免。如属新办企业,还可选择获得经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费用24%的现金退款。这项政策在已取得明显成效,仅服务行业的研发费用2003年就比1998年提高23%。⑧
(三)法国对研发投入增量实行税收优惠制度
法国规定凡研究与开发投资相比上年度增加的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获得相当于研究与开发投资额25%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后来进一步将优惠幅度提高到50%。⑨这种政策与美国是基本类似的,即不看重企业研发投入的静态指标,无需事先进行高新企业资格认定,只核定研发投入的增量即可实现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制度激励作用。
(四)日本对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专门的税收制度安排
日本在一般性税收制度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专门用于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法律,分别是《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基础的税制》。其中规定,企业购买用于基础技术开发的费用免税7%,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免税6%。企业研发费用除选择当期全额扣除外,还可按递延资产处理。⑩日本除了鼓励自主创新的通用税收制度,还有指向明确的特别税收制度,如1999年实施的“特定情报通信设备即时折旧制度”,其中微型计算机的法定折旧年限缩短为4年,从而提高了设备更新速度,减轻了企业研发负担。
关键词:制造业;自主创新;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2-0031-03
一、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其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准。诸如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经济强国都无不得益于其先进的制造业。而中国,则因其人力成本低、技术落后而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虽然已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主要表现为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方面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目前,我们进口的产品占到外贸出口总额的近50%,集成电路95%要进口,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70%依赖进口。我们出口的是中低端产品,即使少数高新技术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的或者是来料加工型,经济附加值比较低,而进口的是高新技术产品,成本高昂。近日,少数媒体就借“中国玩具被召回事件”对“中国制造”进行恶意炒作,迫使商务部多次出面澄清。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必须从技术创新角度入手,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数据选取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如下14个指标:(1)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所占比重(%)(A1);(2)R&D人员数(人)(A2);(3)R&D经费(万元)(A3);(4)R&D经费投入强度(A4);(5)R&D项目数(项)(A5);(6)R&D项目人员(人)(A6);(7)R&D项目经费(万元)(A7);(8)新产品产值(亿元)(A8);(9)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A9);(10)专利申请量(件)(A10);(11)发明专利(件)(A11);(12)发明专利拥有量(件)(A12);(13)引进技术支出(万元)(A13);(14)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万元)(A14)。各指标内单位一致,选取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
(二)评价方法和数据选取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的降维思想从众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具有实际意义的主要因子,较大部分(85%以上)的反映原有指标体系包含的信息,并同时确定各主要因子的影响权重,最后得出综合得分,比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数据选取我国制造业大中型企业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
三、数据处理
(一)模型检验
该模型Bartlett值=1123.62,P<0.0001,适合作主成分分析;KMO值=0.728>0.6,信度较好。
(二)数据标准化
利用SPSS13.0自有数据标准化功能,得出标准化的指标数据。
(三)建立模型求综合得分
对模型取特征值大于1,得方差贡献表和因子负荷矩阵。分别见下页表1和表2。
四、结论分析
根据综合得分和排名,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下属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8个子行业(前八名)处于行业内平均水平之上,并且自主创新能力优势明显。而其余21个子行业低于平均水平,但差异性不大。按照本文观点,我们将其分为三大层次,第一个层次(1-8名),处于该层次上的企业多属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工业或新兴行业,这类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实力比较雄厚,对技术创新要求比较高,因此研发投入比较大;同时,国家近年来对该类企业的发展相对比较重视,这也为其研发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上分析共同决定了这类企业走在自主创新的最前列。这说明我国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取得初步成效,需要进一步扶持和优化。第二个层次(9-19名),这个层次上的企业多属医药、化学制品等加工工业,它们对新技术的要求不是很迫切,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工艺、流程上。这类企业对生产成本比较重视,因而在科技研发活动上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第三个层次(20-29名),这个层次的企业多属食品加工、纺织、艺术品等传统行业。这类企业创新活动很少,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甚至手工作坊,这种现状一方面它们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明显,缺少创新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主本身素质不高,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针对以上症结,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国。
第一,大力推进人才兴国战略。人才是创新的载体,全方位的培养科技人才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相信,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人才,才能使技术不断进步。
第二,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我国现有创新机制欠合理,产、学、研之间信息流通不顺畅,未能实现有效运转,当前,高校中拥有的大量科研资源不能得到有效运用,校企脱节严重,这既不利于社会型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研究成果市场化、产业化。
第三,全面实施创新战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没有政策的正确指引,产业就不可能兴旺,对于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偏低的现状,除了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加工工业及其传统工业也应给予足够的扶持和重视。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每个行业都要参与世界性的市场竞争,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力。
第四,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比重,有效管理创新资源。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要全面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还需假以时日,企业对竞争和创新的意识比较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在研发投入方面,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5年,我国制造业大中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仅为0.7%,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为2.5%~4.0%。另外,在我国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相关部门对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相互借鉴抄袭、“张冠李戴”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成果质量不高,造成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 史锦凤,马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8-71.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 路甬祥.制造业的创新与竞争力[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4-14.
[4] 路甬祥.中国制造科技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6,(5):257-261.
[5] 刘希宋,李.我国制造业基于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56-59.
[6] 张华胜.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4):15-23.
[7] 李廉水.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38-42.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自主创业;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9
1.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
首先,与同年龄段的其他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学生拥有特别扎实的基础知识,创业视角特别开阔。高职高专大学生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极大地开拓了自身的视野,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去看待行业的发展,能够从容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在我国社会上通过创业这条途径走向成功的人士有很多,但是这些人创业旅程存在一定的缺陷,要么经营范围过窄,要么起点相对较低。[1]总而言之,他们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往往难以进一步发展了。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其次,年轻是创业的资本。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还处于青年阶段,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有着其他年龄段的人没有的热情,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在创业的途中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重新爬起来,继续向前进。由于年轻,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容易走向成功。
最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高职高专大学生则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中成长的一代人,因此,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能够更熟练应用先进的信息设备,获得信息的速度也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快。
因此,不得不说这是高专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优势之一。[2]
2.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劣势
首先,家庭背景不同。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导致学生的创业观念迥然不同。对于家庭比较优越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拥有创业的优势,但是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安逸的生活。[3]对于家庭稍微比较困难的孩子来说,不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资本,二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来考取高职高专院校的,而一旦选择自主创业,就面临着多年的学习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他们宁可选择打工也不会选择出来创业。
其次,资金障碍。资金是阻止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又一大障碍。大学生刚刚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时候最缺乏的就是资金,资金是创业得以继续的保障,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资金,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创业。虽然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给予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一定的资金补贴,但是仅靠这些资金想要顺利开展创业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创业机构体系。
再次,观念守旧。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还难以转变观念,这是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业难的因素之一。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就是走官道,这与我国创新社会氛围不浓以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密切相关,这种教育观念一直以来深深根植在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脑海当中,想要一下子转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观念是不现实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循序渐进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步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掀起一股创业热潮。
最后,学校与家庭因素。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创业难的因素当中还包括家庭因素。学生生活在家庭这个小型环境当中,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家庭成员的意见和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太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去创业。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业,学校缺乏科学、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
3.结语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既有创意的优势,也有创业的劣势,这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放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明梅.高职高专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12-113.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并发症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n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LI Meng, LIU Chang-she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Xuzhou Medical Colleage Third Hospital,Jiangsu 2210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and the preventive effectivenes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n(LMWD).Methods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 of DVT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in 32 cases undergoing THA treated with LMWH and LMWD between apirl 2007 and apirl 2009 was res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 were applied 12 h anticoagulant group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MWH 2500U 6 h after application for 5 000 LMWH dose the U/d 14 cases (high dose group), 2500 U/d the 18 cases (low dose group), 7~14 days, time were combined surgery LMWD 500 ml to 1000 ml on application.Another 35 cases undergoing THA without LMWH or LMWD treating between apirl 2003 and apirl 2005 were used as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age,illness cause,course of disease,or the type of prosthesis among 3 groups(P>0.05).Results DVT occurred in 9 cases(25.7%)of control group,in1 case(7.1%)of high dose group,and in 2 cases(11.1%)of low dose group,1 case died of PTE after DVT among control group,no case died in treated groups,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treated groups and control group(P0.05). The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high dose group,low dose group,and control group was(401.5±90.7)and(619.2±264.8),(363.5±96.6)and(486.7±269.7),(319.7±89.2)and(430±192.5)ml;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dose groups,between low dose and control groups(P>0.05),while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dose and control groups(P
【Key word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由此引起的肺栓塞,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arthroplasty,THA)术后常见及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对其预防日益重视,THA术后常采用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heparin,LMWH)为主预防DVT发生。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因此它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1]。但是,有文献指出它有增加出血的危险,还有发生硬膜外血肿的报道[2]。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Low molecular weight dextran injection,LMWD)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显著。现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该预防方案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32例THA术后预防性应用LMWH和LMWD患者发生DVT和术后出血的情况,并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35例THA术后未应用LMWH和LMWD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符合标准: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 h,连续硬膜外或全麻下,患者取侧卧位,按照常规THA术式操作完成,术后常规指导患者下肢功能锻炼及下床,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3 d,术后均获1年随访。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术前已证实存在DVT者。③双髋同时置换者。④合并不能纠正的内分泌、心血管、呼吸等内科疾病者。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一般资料
高剂量组:男5例,女9例;年龄48~90岁,平均71岁。左髋6例,右髋8例。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病程9个月至10年,平均5年;股骨颈骨折12例,病程3~11 d,平均5 d。采用骨水泥型假体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1例。低剂量组:男6例,女12例;年龄44~85岁,平均68岁。左髋10例,右髋8例。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病程7个月至9年,平均4年;股骨颈骨折15例,病程2~9 d,平均4 d。采用骨水泥型假体3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5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8~85岁,平均68.5岁。左髋11例,右髋14例。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病程平均4年;股骨颈骨折29例,病程平均7 d。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7例,非骨水泥型假体16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假体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DVT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2009年的《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根据临床症状结合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结果进行初步排除[3]。不能排除者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以发现血栓作为确诊依据。仍可疑病例进一步行下肢静脉造影诊断。
1.4 术后处理方法
其中抗凝组术前12 h均应用LMWH 2500U腹壁皮下注射, 均联合手术当日应用LMWD 500 ml至1000 ml,术后6 h后应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剂量为5000 U/d者14例(高剂量组)、2 500 U/d者18例(低剂量组),均至患者下床活动后停用,时间7~14 d;对照组术后未应用LMWH和LMWD及抗凝药物。
1.5 观察指标
记录输血量和术后的伤口引流量,观察术后4周内的出血征象,如黑便、咯血、血尿等;并注意神经体征的观察和记录。当发生下肢感觉障碍和肌力减退逐渐加重的时候应当考虑硬膜外血肿的可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P值
2 结果
2.1 术后1个月内对照组9例(25.7%)、高剂量组1例(7.1%)、低剂量组2例(11.1%)发生DVT,其中对照组有1例DVT继发PTE死亡,抗凝组无死亡。对照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401.5±90.7)和(619.2±264.8)、(363.5±96.6)和(486.7±269.7)、(319.7±89.2)和(430±192.5)ml;高、低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的发生率40%~60%,国人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18.1%~40%[4]。THA术后DVT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年龄、合并症、假体类型、手术操作、输血方式、麻醉方式、术后患肢被动锻炼情况及术后预防血栓药物应用等[5,6]。THA手术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存在心肺疾患的患者血栓溶解速度延迟。因此,有研究表明在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术后使用LMWH的剂量对DVT的预防效果更佳[7,8]。对于THA术后患者,手术、麻醉、输血等因素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加明显,邹华章等[9]特别提出的“手术本身是引起DVT形成的最危险因素”这一观点。因手术中出血造成血液浓缩高凝状态,麻醉导致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术中对髋关节周围血管的机械损伤及骨水泥的热效应可以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而髓内操作时产生的瞬间高压可以导致髓腔内引起凝血的组织因子被挤入静脉血,术中及术后大量输入异体血激活凝血机制,从而导致DVT发生率增加。与Clarke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术中及术后大量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LMWD)可以稀释血液降低凝血因子浓度,保护血管内膜,减少血粘度,冲刷微小血栓,扩充血容量减少输血量,达到降低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11]。但是,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增加心脏前负荷,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易诱发心衰。因此应短期限量应用。
同时低分子肝素(LMWH)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药物之一,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抑制血小板的功能较弱,因此其出血的副作用减少。另外,它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半衰期约为普通肝素的4倍,这些特性使得低分子肝素使用时的个体差异减小,对大部分患者可以使用固定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调整。临床上,给予预防量的低分子肝素就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对血液凝固性无明显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LMWH联合LMWD的高、低剂量组DVT总发生率为9.4%,远低于对照组的25.7%,提示LMWH联合LMWD可有效降低THA术后DVT发生率。但本研究中各组DVT发生率与既往报道[4]相比均较低,我们认为可能与病例选择和排除标准有关。
为了预防关节置换术后的DVT,低分子肝素的初始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①欧洲方案:手术前12 h低分子肝素第1次注射,手术后12 h再用1次,此后每天皮下注射1次。这种术前抗凝的方案增加了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危险[12]。②北美洲方案:一般在手术后12~24 h以内开始使用LMWH,这已成为ACCP(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推荐的DVT预防方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危险Colwell等[1]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2 h开始使用肝素,共注射5 d,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是,他发现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下降。同时,其他学者也提出,使用低分子肝素导致手术后出血量的增加[13]。对于LMWH是否会造成THA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尚有不同观点[10,14]。
本研究提示,使用LMWH后伤口引流量和输血量分别为高剂量组(401.5±90.7)和(619.2±264.8)、低剂量组(363.5±96.6)和(486.7±269.7)、对照组(319.7±89.2)和(430±192.5)ml。对应用不同剂量LMWH术后出血量的对比研究发现,使用低分子肝素导致手术后出血量的增加,并且这种表现随剂量增加更加明显,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引流量和输血量的增加是有限的,与发生DVT造成的严重后果相比,这种损失可以接受;而且发生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性并没有增加,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吻合[15]。但是在椎管内麻醉的同时使用LMWH,有导致椎管内血肿的可能[2],推荐术前抗凝的方案使用全麻以避免出现该并发症,如果出现进行性的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应该考虑到有硬膜外血肿的发生,及时的处理将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6]。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LMWD)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是安全的,但是为了减少出血的危险,应该注意患者有无相关的合并疾病,如活动性溃疡、高血压、既往的脑出血等等,同时用药后严密观察,注意相关的异常出血的并发症,包括黑便、血尿、咯血、神经系统等改变。如有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并做相应的处理,可以避免某些严重后果。
参 考 文 献
[1] Colwell CW Jr,Spiro TE, Trowbridge AA, et al. Use of enoxaparin, a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an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elective hip replacement. A clinicaltrial comparing efficacy and safety. J Bone Joint Surg Am,1994,76(1):3-14.
[2] Yin B,Barratt SM, Power I, et al. Epidural haematoma after removal ofan epidural catheter in a patient receiving high-dose enoxaparin. Br JAnaesth,1999,82(2):288-290.
[3] 乔林,张树明,侯树勋,等.D-二聚体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DVT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2007,47(6):60.
[4]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3): 155-156.
[5] 邱贵兴,杨庆铭,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12):819-822.
[6]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4.
[7] 王强,盛伟斌,吴兵,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367-2369.
[8] Zierler BK.Ultrasonography and diagno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Circulation,2004,109(12 Suppl 1):19-14.
[9] 邹华章,刘大柱,佟方明,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8): 916.
[10] Clarke MT,Green JS,Harper WM,et al.Cement as risk factor fordeep-vein parison of cemented TKR,uncementedTKR and cemented THR.J Bone Joint Surg(Br),1998,80(4):611-613.
[11] 张永顺,赵红梅,刘建青.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尿激酶抗血小板聚集的初步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5):15-16.
[12] Blanchard J,Meuwly JY, Leyvraz PF, et al. Prevention of deep-veinthrombosis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Randomised comparison betweena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nadroparin) and mechanical prophylaxiswith a foot-pump system. J Bone Joint Surg Br,1999,81(4):654-659.
[13] Hull R,Raskob G, Pineo G, et al. A comparison of subcutaneous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with warfarin sodium for prophylaxis againstdeep-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or knee implantation. N Engl J Med, 1993, 329(19):1370-1376.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把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004-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02[本刊网址] http://省略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总理在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要拓宽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把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把大学生是否具有创业技能、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作为衡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指标。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即有助于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助于缓解就业的压力。同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着重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把握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做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而不是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在专业技术教育中针对不同岗位,以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直接目的。因此,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必须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三、开展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富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竞争能力,让大学生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目的,是大学生开启创业成功之门的钥匙,当时机来临,能以自主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创业,从而使毕业生从求职者转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我国在2010―2012 年引领45 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计划中,2011年不少于15 万人。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但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和困难:
(一)缺乏创业启动资金。创业启动资金的缺乏是最大的困难。大学生一般刚刚成年,自有资金规模不大,在校期间能够获得的银行助学贷款额度非常有限,除家庭援助外,基本上只有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不多;同样,由于他们抗风险能力低,能够得到民间借贷、银行商业贷款的额度也很有限。
(二)缺乏经验,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创建企业、开拓市场、推介产品等工作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但大学生社会资源匮乏,在市场运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商业经营网络尤其缺乏。涉世不深、缺乏职场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在创业伊始,常常会感到举步维艰,挫折和失败常会发生,痛苦是难以避免的。
(三)对市场不熟悉,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对市场不熟悉,尤其是市场运作行为,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大学生们常常能想出新奇的创意,但这些创意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是否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商品的多样化,产品性能的兼容性,即使是好的商品,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手段来促成有规模的市场。许多高端技术产品,往往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或者技术创新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这些因素往往最容易被大学生们所忽略。
(四)缺乏管理能力。大学生创业者中,不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铮铮佼佼者,但交际、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管理方面的能力欠佳。在创业初期,由于团队人数较少、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团队人员为共同的创业理想所支撑拧成一股绳,管理的重要作用尚未凸显。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管理能力就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职场江湖缺乏摸爬滚打的大学生,往往由于管理能力的缺失难于把事业扩大,甚至有时导致创业的失败。
五、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一)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自主创业的普及性教育。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有机地融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在高职教育中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自主学习、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培养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技巧、组织协调领导能力的锻炼,这些能力是承担任何社会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具备这些能力将有利于大学生未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开设自主创业相关课程。自主创业不但要有较强的创业意愿,有理想、有抱负、思想敏锐、观察力强,而且要求知识结构多样化,比较综合,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市场化规则。高职院校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在教学中开设自主创业相关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运营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介绍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介绍开拓市场的基本方法等。一则利于大学生将来开展自主创业活动,二则这些知识对大学生认识社会有积极的帮助。还应该聘请成功企业家开设专题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业之路,以激励和鼓舞大学生的创业欲望。
(三)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创业专业培训。一方面,高职院校从自身的教师队伍中积极培养具有创业潜质的教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从社会上,行业内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组织专任教师和与兼职教师进行交流创业教育经验、对创业教育的示范教学和研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及在教学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学校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为大学生提供有效、优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四)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内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市场等创业基地,或在校区规划建设中为大学生规划建设创业园。在创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创业项目中,通过创业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还应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可行的创业项目,组织大学生为每个项目策划具体的初始创业方案,并评点优劣、提出改进建议,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在承担行业课题时,积极吸纳大学生加入,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拓展项目。
(五)加强就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服务工作,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自主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单凭理论教学是无法真正培养出自主创业的人才,需要自主创业的实践教学。自主创业的实践教学需要项目、资金、场地、人员等条件,这些需要强大的财力来支撑。大学毕业生初次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政策的扶持和保障。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好相关创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创业项目等信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小额经费支持等等。
(六)优化创业环境,政府要支持、社会要关心,切实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尤为重要。符合国家创业政策扶持规定条件的大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注册资金优惠,各类社会保险缴纳,小额担保贷款融资、人事档案关系及户籍归属,各种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5号)文件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并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创业服务。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引导大学生解决创业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大学生个人努力、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将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资料:
[1]袁旭东.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胡文英,黄睿.试论职业院校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晓云.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5).
[4]翟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