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减负

小学生减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减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减负范文第1篇

1、扭转观念,正确定位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课堂。因此,无论多么优秀质量多么好的学校教育都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的。现阶段,父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自己更加的优秀,这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使得他们对自己子女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在该年龄段所能达到的。他们不顾孩子的能力、兴趣,盲目施压,剥夺孩子的周末、暑假甚至是课余的时间,疯狂的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辅导班、培训班。个别的家长甚至因为自身的虚荣心作怪,孩子学习好、有长进,自己感到脸上倍儿有光,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的一点点退步。为了达到父母的高要求,孩子们牺牲了时间甚至是健康,久而久之,心理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定位,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孩子全方位的发展,减轻孩子的精神负担。

2、将关爱倾注于子女学习之中

每次考试过后,家长总会非常在意孩子试卷上的分数,若有进步,尚且无事,倘若略有减少,则又是打又是骂。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以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或以自己与孩子没有共同话题为借口,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置之不理。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相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外,他们对课外的世界更加充满了兴趣。因此,家长们应该多抽出时间或者利用周末时间多陪陪孩子,带他们多出去走走去看看,一方面增加了孩子们对周围新鲜事物的认识,同时也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平常的学习中,对孩子不懂的问题应积极的引导,陪孩子一同解决,和孩子一同进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分数。

二、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减负

1、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恰当的目标

减负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但同时学生也是减负过程中的执行者。因此,学生对减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减负,是指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它仅仅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减轻负担,并不意味着学生因课业负担减轻了而使学习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学生自身因积极配合教师以及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一旦目标制定,就要一步一步地努力去实现,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2、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

小学生减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负担;减负;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19-01

无意中从朋友的QQ空间看到了2011年11月29日三秦都市报“西安28条减负要求 首次明确老师不准加作业”的报道: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业负担,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1月28日西安市教育局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28条要求,从招生、课程、作业、考试、教师提高素质、责任追究等方面,对小学初中学生减负进行了详细规定,提出西安将力争用3-5年使学生减负取得明显效果。当时朋友评论说如果这些减负要求都能落实,孩子的课业负担就少了,孩子就会有快乐的童年。当时我也有同感所以转载了这篇日志。

现在想来并不尽然,政府和学校为了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拯救出来,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玩耍时间,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减负”。

而实际上小学生的负担有两个方面:一是课业负担;二是精神负担。为什么会有如此沉重的负担,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来自家长;二来自学校。众所周知,面对升学的竞争,就业的压力,家长、学校给学生施加了很多的压力,往往家长给的压力更大。不打好基础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

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们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给孩子讲小学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好初中就别想考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上好大学就没指望,这是一环扣一环,哪环松了也不行。即便是学校放松了不少家长也会给孩子暗地里加码,节假日,双休日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做额外作业,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孩子们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几天前听一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说现在有5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以后上博士,86%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能考前十五名,从中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家长们如此的教育下,太多的孩子思想过早地成熟,想着进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哪还有以前我们儿时的那份纯真和快乐?当然这份压力的真正来源还是社会,现今社会用人制度过分追求高学历,使家长对子女的今后就业问题产生了担忧,如果进不了名牌大学,面临的就业问题就会比较大,

因此,家长不得不在现在让子女们承受这“不能承受之重”。可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可怕的竞争、更可怕的压力,是莫大的精神负担。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觉得要给孩子减负,家长首先得明白,教育孩子必须因材施教,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蠢才就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我们别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应该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成功观,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成功,孩子选择了适合她的道路就是成功,孩子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就是成功。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自身情况提出合理的希望和要求,引导她高效学习不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学业负担。

其次,要给孩子减负,家长要知道小学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好习惯本身就是在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减负,甚至在为孩子将来的工作生活减负。比如孩子每天的家庭作业,基本都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检查完了交给家长签字。家长只是在孩子学习确实遇到困惑了,给予耐心的帮助和指导。每天节约的时间都交给她阅读课外书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她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比如提前准备好第二天上学的衣物、学具等,做做家里她力所能及能干的活(拖地、擦鞋油、买菜、买水电煤气等),让孩子在家承担一定的任务,提高孩子责任感!

再次,要给孩子减负,家长还要合理的安排孩子的校外生活。如今,大多数孩子的校外生活已经被各种学习班占满了。其实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赋或兴趣,家长心里最清楚。

小学生减负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生感情;精彩语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49-01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高级游戏,玩这种游戏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题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拼命的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最后是教师的"内功"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去教学,使学生练而无劲。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就要给学生添"兴",要为学生的体育课"减负"。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体育教学的改革--快乐式教学。

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项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其特点为: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看做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

2.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的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赋予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上小学三年级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杆、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上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将运动的主动权交回学生。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偶然因素,并加以积极利用。尤其在课堂上,怎样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有一件发生在课堂上的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那一节课,教学过程已快进人放松部分,我让同学们跟着音乐跟着我做放松操,忽然听到一个孩子像是在打"醉拳",一看,又是那么经常调皮的男孩子。那时,正想发火,突然来了灵感。我让其它同学也学着他的样子跟着音乐打打"醉拳",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班同学都非常投人,还争先恐后地要来表演。虽然"醉拳"打得不是太好,可同学们都很高兴,我认为这才真正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4.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了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就等于给孩子在情感上"减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拿出"爱",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将爱带到体育课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体育老师的爱,他们将会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才能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小学生减负范文第4篇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更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希望。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即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于沉重。据2009年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日本、韩国、美国相关机构共同对四个国家的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中生认为学校里“以考试为目标,布置较多习题”的教学方法占74.6%,而日本为26.6%,韩国为36.4%,美国为37.8%;中国高中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的比例为86.6%,而日本为69.0%,韩国为74.8%,美国为67.1%。可见,中国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高居四国之首。

多年来,各学校为追求高考升学率,实现学生大学梦想,在中小学教学的知识点上层层加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直至双休日、寒暑假大面积补课,扩充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给中小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其一,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缺乏锻炼,从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体能大大下降。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透露,过去20年来,中小学生体质体能下降速度加快,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追踪调查表明,高校新生中患近视及远视、斜视者超过了90%。

其二,学校的正常工作遭到严重干扰。首先,学校办学目标狭窄化,一些学校甚至把“保持学校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的排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其次,学校作为育人机构的性质大大弱化,主要成为筛选学生的场所和学生竞争的场所;最后,通过大幅延长课时、加重课业负担、剥夺学生休息时间以及进行机械重复训练,教育过程也遭到异化。

其三,过分强调竞争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社会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而学校是一种合作的社会组织,学生在学校一起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培养合作精神最重要的途径。如今学校不是倡导合作精神而是倡导竞争,因此难以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公民,也就更不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社会。

显然,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它甚至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后遗症,威胁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就开始响彻社会各界。事实上,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已经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但成效并不显著,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学业筛选带给孩子更沉重的负担,激烈的竞争不仅存在于高中和初中毕业学年,而且显然已下移至初中低年级、小学阶段乃至幼儿园。

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及改革方向

对于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问题,人们看法不一,但无非是问题层次的差别。有人直接归因于课程和教材,有人认为根源在于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有人更进一步指出根源还在于我国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其分布的不均衡。这些原因基本上是逐层深入的:正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又分布不均,所以才导致“择校”和竞争;而正因为有学业筛选和竞争的压力,人才的考核和选拔方式又过于单一,所以才有“一切为了考试”、“题海战术”和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也才有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也就是说,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及分布不均是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源之一,这是我国目前客观的教育资源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变。

其实,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大的方面。客观而言,除了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阶层分化,流动不畅。主观而言,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之一,是全社会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片面理解以及对竞争的误读。两个客观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观念上的问题更是根深蒂固,非一时所能转变。但“减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治标,更要治本,标本兼治才能真正药到病除。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标本兼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学生自身到家长,再到学校和教师,最后到政府和社会,都应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仅仅靠改进课堂、教材建设和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仅关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关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所以在“减负”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有可能产生的新的教育问题,其中最有可能产生的便是教育不公平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是建立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知道,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教学水平不均衡问题,对于西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而言,课业负担的减少可能就意味着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对于这些地区的学生而言或许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在和城市学生的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同时,“减负”是为了创造条件,将现行的应试教育部分地同素质教育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高校改革选拔制度,在正常的高考之外逐渐增加了自主招生、校长推荐等多种选拔制度。这些做法无疑有利于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和特长,缓解了多年的应试教育给人才培养模式造成的僵化后果,但它们造福的或许只是那些生活在城市里、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获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而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绝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些政策不但不能给他们送去福音,还一定程度削减了他们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几率,因为如前所述,我们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一部分人的“增”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的“减”。如此一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便由此产生。

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政策,必须制订清晰的、层次分明的目标;必须全社会总动员,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承担起自己的角色目标;必须预测并尽可能避免因“减负”而产生新的教育问题,通过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主要方面如下。

一是“减”。减少中小学生直接来自于课堂的学业负担,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降低教材难度;减少语数外等主课的教学课时、考试次数及分数权重;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取消重点学校和升学考试,在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的基础上,降低学业成绩在择校过程中的比重;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大力解决择校问题。

二是“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数量,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机制,推进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加学生一生成长成才的机会,实现良性竞争;增加学生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满足身心发展提供条件;学校层面增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是“转变”。转变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认识,从片面强调学生学业发展、心理发展、阶段发展和只强调少数人的发展,转变到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身心协调发展、贯穿生命全过程发展和强调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上来。

三、 从“减”到“调”,提高效率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事业。从近期来看,减负工作的重心要实现从“减”到“调”的重要转移。“减”是指减少中小学生直接的课业负担,如作业量、考试次数、上课时间等;“调”是指调整课程设置,包括调整教材内容、课程难度、主课(即需考试的课程)与辅课(如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劳动等)的时间分配等。

减负重心从“减”到“调”的转变是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既要“减”“调”兼顾,又要有所侧重。长期以来,我国在减负政策上偏重于“减”,将减少中小学生的上课时间、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作为减负的重点,事实证明,重“减”轻“调”的做法并不能切实有效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和难度才是减负的关键,只有进一步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置课程难度、合理安排主课与辅课的时间,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减负重心从“减”到“调”的转变是我国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成功做法的积极借鉴。作为世界领先的教育大国,美国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非常重视对课程难度的调整。美国基础教育阶段强调多层次教学,提供高、中、低几种不同要求的教材供学生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班教学。高、中、低三种要求的教材都在理论深度、逻辑严密性和习惯技巧性上放低了难度要求,即使是学习高要求教材的学生,也能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学习中去。难度适宜的课程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同时,还能带给学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实现从“减”到“调”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减负工作实现从“减”到“调”的重心转移是提高改革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屡减不下,这对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坚持“减”“调”兼顾方针的指导下,当前我们要把减负工作的重心从“减少数量”转移到“调整结构”上来。

具体而言,“调整结构,提高效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调整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建立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和实践、创新等能力性要求。

第二,调整教材内容。促进教材多样化,由教育部统一提供若干套备选教材,各地区自由选择,同时探索性地鼓励地方编制符合当地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材,经国家评审合格地区可采用本土化的教材进行教学。

第三,调整主课与辅课时间。在保证基本的主课学习时间基础上,适当增加辅课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生减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根据小学生独特的学习特点而制定了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认字识字、组词造句,还有作文。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集中注意力主要解决的就是“培优补差”这一问题。然而,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学习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语文学困生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困生来说,更不容易提升成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潮流之下,要求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这一问题,从而帮助学困生对知识进行详细的掌握,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减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对更加具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减负措施,也可以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实现减负。

一、作业减负

在为小学语文学困生实现作业减负的问题上,教师应该对每个学困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更具体、更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减负方案。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对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数量方面的减负。教师适当地减少学困生的作业数量,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抄写词语、句子之类的作业,教师可以对那些规定抄写两遍的部分,特殊交代学困生只需要抄写一遍即可,但是对完成的工整效果需要有一个较为严格的要求。

2.对于小学语文课后练习题或者是练习册上出现的问答题,教师可以规定学困生完成三道习题中的两道或者一道,但是需要教师强调的是,学困生做的题目一定是要自主完成,不能有抄袭或者其他的行为。这样一来,学困生虽然没有做很大数量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也十分有效地保证了他们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成功地为日后提升语文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3.在写作文这项作业上,原本是要求400字的作文,教师可以规定学困生完成300字,但是重要的是需要保证作文是由学困生认真完成的,同时也要保证作文的工整程度。在对语文学困生作业进行减负的任务上,需要教师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使学困生能够根据题目的难易水平选择自己要完成的题目。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夯实语文基础,为更好地语文学习做良好的铺垫。

二、心理减负

教师在对学困生手写作业减负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为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减负。心理减负,主要是指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激发起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方面减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难度。

1.作业的实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上,具有实用性的作业将学生学习的空间延伸到家、社会以及大自然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课文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并且尽量使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作业的趣味性

学困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缺乏自制力,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只有通过激发学困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小学学困生提高语文成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设置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作业,成功地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感。

3.作业的操作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具有操作性质的作业,使学生觉得做作业是一件有趣、有实践意义的事情。教师可以将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能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例如,教师在讲到《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时候,便可以在讲授完课文以后,布置学生在课后自行折几条纸船,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进行模拟演练。这样一来,便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减负以及特别培养,在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之下,将会得到良好的收益。在对学困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方式,为日后的学困生实行作业减负以及教育培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材料与意见。

参考文献:

[1]赵仁祥.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

[2]应雀灵.小学语文学困生作业减负的实践与反思[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