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诗

数字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诗

数字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介 新诗 音乐 互动

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体会改变一切”。不错,近年来数字媒介或者说电子媒介的出现就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媒介所构筑的媒体王国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使得整个世界都被罩入媒体的大网中。文学与艺术也在向数字化载体延伸,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媒体容量和共享的信息资源。这一切都推动着文学与音乐的改变!尤其是“诗歌”,这样一种有人认为即将衰亡的文体。

其实诗歌原本就是诗乐一体的,无论是“文学起源于劳动”还是“文学起源于巫术”都论证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诗与歌并列称作诗歌。诗的易于吟唱一直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就了乐的高雅与深邃,二者的良性互动促成了我国古典文学上的高峰。然而慢慢地诗乐分离,诗歌越来越走向晦涩难懂或是文字游戏,而音乐也因为没有诗歌做背景而一度走向庸俗与滥情。在数字媒介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中国新诗的音乐化与当今歌词的诗化可以称得上一个前沿问题了,这对于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促进文学与音乐的发展都将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一、当代歌词的诗化

流行音乐是伴随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以娱乐消遣为主的一种音乐。它借助的就是数字媒介,从磁带,CD,MP3到今天的互联网和手机听歌,发展非常迅速。而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歌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学术界也开始在近年来展开了对歌词的研究。

那么,当代歌词的诗化,或者说歌词对诗歌都借鉴了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

(一)精炼考究的语言

当代歌词有很多都在追求一种诗意效果,因而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显得精炼而考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追求形式上的整饬,在回环往复中都很有诗的效果。如陈思成演唱的《尘缘》,其歌词有一段是“愿意忘记过去才能留住时间,莫让回忆悄然斑驳如花容颜……望长安,是前世的情缘;忆江南,是今生的纠缠……不愿如风如露如朝雾,只求如烟花般绚烂”这段就很有诗的感觉,其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多种手法,营造了一种俗世尘缘无可奈何却又不悔当初的美感。这类歌曲其实非常多,如红极一时的《青花瓷》等。还有的歌本身就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如《白桦林》,“白桦林”象征着没有墓碑的爱情与生命,充满了诗意。

(二)意象的描写与意境的追求

意象是诗歌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当代歌词有很多也重视意象的描写,比如《台》这首歌的歌词,就一直围绕着“”的意象进行描写,“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不仅重视意象还注意了押韵。意象是基础,而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台》的歌词就是通过的意象描写,营造了一种花凋零人心伤的氛围,全曲都弥漫着一种忧伤。

(三)歌词文本自身的文学性

当今不少歌曲直接取材于文学,歌词本身就是诗歌或者歌词就围绕文学展开。歌词本身就是诗歌的有《偶然》《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这些歌曲本身就是新诗中的代表作。而歌词围绕文学展开的杰出代表当推黄磊的音乐大碟《等等等等》,专辑以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为起点,精选了十篇当代经典作品,作为歌曲的发想源头;用音乐的形式,来重新诠释这些文学作品。这可以说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并通过数字媒体来传播给广大受众,让可能原本没那么喜欢文学的人都能享受其中。

歌词的诗化是歌词创作的前沿,无论“中国风”也好,还是文学音乐大碟之类的形式,都是在数字媒介基础上将歌词与诗歌联系起来,使得歌词更有内涵与意蕴。曲子再好,如果没有好词来配,总是遗憾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新诗就不仅不会衰亡,相反,她将承载音乐的翅膀,在数字媒介的天空下飞的更高更远。

二、新诗的音乐化

1917年文学革命后自由诗也应运而生,在自由诗的发展中对于“音乐性”的追求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在1919 年《谈新诗》中提出新诗应该讲究自然的音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音乐性,但是明显还是在眷恋着诗歌的流畅音乐美。后来康白情、宗白华等人开始提出音乐性的追求,到了新月派的闻一多更是直截了当提出“音乐美”的诗歌主张。新月派诗歌有不少在后来的今天都被谱了曲,广为流传,如徐志摩的《偶然》《七子之歌》等。到了现代派则更注重诗歌内在情绪的音乐化流动,如戴望舒的《雨巷》,在句中用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用ang韵,读来回环往复,余味悠长。

其实,新诗和音乐在本质上还是一直存有联系的。采莲曲,摇篮曲,夜曲,号子等这些本来是音乐曲调常常被新诗拿来用就是明证。这其中还有一种新诗体裁就是民歌。五四时期就出现了大量民歌涌入新诗队伍,代表诗人刘半农等。后来到了三十年代左翼诗人更是通过民间小调来宣传革命。四十年代后,《王贵与李香香》这样的作品的出现就标志着新诗一度走向了民歌化。

但是新诗发展到后来则愈来愈走向晦涩难懂,或者标语口号,越来越失掉大批读者。新诗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还是“交倒霉运”,恐怕与其越来越脱离音乐性脱离大众有很大的关系吧。尤其是部分诗人一味追求高深,故作姿态,写一些不让读者读懂的诗歌,不知道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三、诗与歌的“双生”

自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媒介以排山倒海之势来到我们身边,文学艺术就怎么都躲不过这场宿命。现代化的数字媒介在文学四要素里参与了两两之间的动态过程,有学者将媒介称作文学的“第五极”。对于当今文学来说,网络不仅为文学提供了一种更新更快捷方便的传播方式,也催生了新的文学样式,如果放在诗歌领域就是网络诗歌。电子媒介作为推进文学的生产、传播与交流的平台,有着鲜明的大众性,宣泄性、娱乐性与延伸性,对传统诗歌其实是一种解构与冲洗。

但是还有一种狭义的网络诗歌非常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超文本诗歌。超文本诗歌是利用电脑的多媒体技术创作的一种数字化文本,可以实现诗乐画一体,兼具声光色之美。这种诗歌无疑就是音乐与诗歌互动双生的一种新形式,也许会带来新的美学革命和文体诗歌。诗人毛翰的《天籁如斯》就是为数不多的多媒体诗歌中的佼佼者。这也许是新诗与音乐的在电子媒介下互动的一条新的出路吧。还有一种早些年就开始存在的电视诗歌,包括文学音乐大碟等大碟都是近年来不能忽视的尝试。

电子媒介打破了传统纸媒将音乐与诗歌分离的现象,而重新将二者整合起来,是一种对诗歌的回归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诗歌不会消亡,音乐也可以有多元发展,我们期待在电子媒介语境下音乐与诗歌可以产生更多的互动。(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晓芳.网络与新世纪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

数字诗范文第2篇

数字化展示设计师有数字化概念而来。一般而言,数字化是指物质系统的特性以特定形式在另一种系统中的再现的过程,由物质层面转变到非物质层面,由实体层面转变到意象层面,使当代信息传递活动呈现数字化的发展特征与趋势展示设计的数字化,将展示的实体内容转化为符号、影像等多种信息方式,所以数字化展品、展场以至展示的物理环境即使并不在场,参观者也能实现信息的接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数字展示设计是指以展示设计知识体系为内容,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在展示设计领域中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开展不同目的展示活动。

二、数字化展示设计的艺术特征分析

1.数字化晨示设计的时代特征

现代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丰富了展示设计的各个领域。不用像传统展示设计那样通过展览会、博览会的现场陈列来展示产品,而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来自己的新产品的过程。展示企业形象可以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个人通过网页来全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在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特征。现代数字化展示设计理念中,人是主体来观赏展品、展示内容作为客体。要想使展品要传达的意义和知识内涵得到高效地传递给观众,让他们从中获得相关信息,需要设计师能够为观众创造一个舒适而实用的观赏环境。

2.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

没有任何一种展示设计形式不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并且技术的潜力与优势发挥地越大,展示设计尤其是数字化展示设计的形态特征表现地就越充分,由此可见,数字化展示设计与技术性紧密相关,主要归纳表现为三个“I”:Immersion即身临其境)、Interaction(交互作用)、Imagination(想象天地)。首先,数字化展示设计具有“模拟仿真”的特点。它所构成的情景很广泛,包括当前现实和已成废墟的古迹的重建,甚至是虚幻空间。其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存在交互性。在数字的环境中,你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会影响他人。这一点符合对代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它将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并帮助我们刨造绚丽多彩的拟的环境合无数的数字化三维生命体。再次,数字化展示设计带动观者情感。三维数字的生命体走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能达到的世界,更加自由和丰富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限制你想象力空间。

3.数字化展示设计的技术特征

数字诗范文第3篇

题目: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电气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1年X月X日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3

三、设计内容

4

3.1方案设计与选择

4

3.2原理设计和功能描述

4

3.2.1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4

3.2.2数字电子钟总体框架图

5

3.3单元电路的设计

6

3.3.1数字电子钟原理效果图

6

3.3.2晶体振荡器电路

6

3.3.3分频器电路

7

3.3.4时间计数器电路

8

3.3.5数码管

8

3.3.6扬声器

9

3.4元器件清单

9

3.4.1数字电子钟仿真

10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11

五、感想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

12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与制做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设计一个能显示时、分、秒的数字钟,显示时间从00:00:00到23:59:59

2、设计的电路包括产生时基信号,时、分、秒的计时电路,显示电路。

3、扩展功能:能实现校时、教分、教秒;整点报时。

三、设计内容

3.1方案设计与选择

数字电子技术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数字电子钟的设计方案有多种,如下是我总结的部分方案。

方案一:

脉冲信号源的选择。用555定时器制作的多谐振荡器,信号发生器,脉冲芯片等方式都可以作为脉冲信号源,在此我选择的是多谐振荡器,主要考虑的是它的易于制作和很好的稳定性。

方案二:

时分秒计数器的选择。时分秒计数器的选择同样有多种,74160N和74161N都是不错的选择,74LS160和

74LS161,

74LS190和74LS191等等也都可以,考虑到其简单易用和作为课本上重点内容在此我们选择的是74160N。

方案三:

译码显示器的选择。DCD_HEX或7448加上SEVEN_SEG_COM_K等也是多种方案,这里我选择的是DCD_HEX。

3.2原理设计和功能描述

3.2.1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3.2.2数字电子钟总体框架图

图2-2

3.3单元电路的设计

3.3.1数字电子钟原理效果图

图2-3-1

3.3.2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是电子钟的核心,晶体振荡器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电的好坏。这里我用555定时器制作了一个多谐振荡器。

其中R1=57.72

kΩ,

R1=115.4

kΩ,

C=100nF,Cf=10nF,

f=1/0.7(Rw+2R)C=1/[0.7(57.72+2*115.4)*103*100*10-9]≈50Hz。

其产生的频率为50Hz,然后经过整形、分频获得1Hz的秒脉冲。如图:

图2-3-2

3.3.3分频器电路

分频器是由两个74160N组成的50进制计数器。则输出端的频率则是将原来的50Hz分成1Hz的频率输出,实现分频效果。

图2-3-3

3.3.4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其原理图如下:

图2-3-4

3.3.5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DCD_HEX,其已内含译码器功能,所以不用再另加译码器。

图2-3-5

3.3.6扬声器

该扬声器的额定频率为200Hz,额定电压为3V,额定电流为0.05A。

图2-3-6

3.4元器件清单

元件名称

数量(个)

DCD_HEX

74160N

555_VIRTUAL

4049BT_5V

74LS00D

57.72kΩ电阻

115.4kΩ电阻

5V直流电源

BUZZER

100nF电容

10nF电容

导线

6

8

1

3

3

1

1

1

1

1

1

若干

表2-4

3.4.1数字电子钟仿真

下图为仿真结果,仿真开始时,多谐振荡器产生50Hz的正弦脉冲信号,然后经过分频器后其输出的频率变为1Hz。计数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开始计数,计数结果显示在数码管上。当分秒计数器达到59分59秒,然后再来一个脉冲信号时扬声器开始发声,也就是整点报时。下面为其中的一张仿真图。

图3-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1、应选用石英晶体振荡器,为了简化电路分频选用CD4040。

2、本设计校时电路是将各个位上的使能端引出接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一端(1端)接低位的进位信号,另一端(2端)接校时电路。校正某位上的时间时,可以将相应位的开关接到2端,通过拨动校时电路就能实现校时功能。

3、没有校时电路。

五、感想

(1)

布局设计:要先根据主体电路图和扩展电路图想象各个元件的分布位置,哪块电路板该放哪些元件,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电路板的空间,怎么样才能使走线明朗、简洁。

(2)

布线工艺:一开始看到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非常难看懂和检查,后来看了预先设计的线路,而且用各种颜色的导线区分,显得明朗清晰。

(3)

课题核心及使用价值:该课题用一个生活中的实力展示了振荡电路、计数电路、译码电路的作用与衔接过程,揭示了电子钟内部电路图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们通过此课题,结合上学期学习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课知识,可以系统地学习电子设计与测试的流程、方法、原理,为我们以后设计更加专业、复杂的集成电路打下雄厚的基础。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M

]

.(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09重印)

[2]华中工学院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编:《电子

基础——数字部分》

[M]

.

(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3]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阎

石主编:《

数学电子技术基础

[M]

.

(

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08年重印)

[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组编,马玉芳、朴忠学、张国军主编:《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0.3

[5]朱清慧、张凤蕊、翟天蒿、王志奎编著:《

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

[M]

.

北京:清华大学教育出版社,2008.9

[6]熊幸明主编:《电子电工技能训练》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数字诗范文第4篇

【正文】

无论是电影评论家们的排斥也好,赞赏也罢,好莱坞的商业电影目前无可争辩地占据着世界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扣人心弦的剧情、精益求精的设计和做工、滴水不漏的商业运作都成为了商业电影阵营名副其实的楷模。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美仑美奂、精彩奇妙的视听奇观淋漓尽致地展示着第七艺术梦幻般的魔力,更是深深吸引着世界电影观众和业内同行,在欣赏、赞叹的同时更不遗余力地探究绚丽银幕背后的秘密。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更是逐渐成为影视特技、电子游戏、互联网视频信息处理等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正在改变着电影行业的整个制作和传播流程。数字电影制作技术由于其高效、丰富、快捷、无损、廉价的特点在国际上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制作的最前沿,同时也是展示美国高科技力量的舞台,其电影产品对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所诞生出来的优秀作品的艺术成就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正是因为数字技术具有种种传统技术所不可能达到的能力和优势,现在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影视制作界的标准工具和通用制片方法,而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玩意了。可以说数字化电影制片方法作为电影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以来已经展开,我们每一个电影人都已经不可避免地投身其中,行业的前沿及成就,就必定属于那些勇于探索,善于利用变革的开拓者。对此,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这样说道:“视觉娱乐影像制作的艺术和技术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给我们制作电影和其他视觉媒体节目的方式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只能用出现了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来描述它。”

我国的数字影视制作起步比较晚,同时资金、产业规模、软硬件和人才等多方面条件均与国际最高水平有一定差距,相应地我国电影的银幕造型多年来比较“传统”,表现的手段方法也显单一。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大众的审美需求的提高,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前些年的《冲天飞豹》、《紧急迫降》为中国的数字化电影制作开路奠基,而最近的《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等影片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国产大片在视听上强烈的震撼效果。这些影片的尝试说明了中国电影人已经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中国电影银幕造型开辟新的空间。

如何充分了解并利用数字技术这一强有力的工具为电影艺术创作服务,特别是如何结合本民族个性和文化,是近些年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

根据70年代至今数字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大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而时间进入90年代末,信息产业爆炸式的发展使得数字相机、底片扫描、MP3随身听、全球通手机、国际互联网、网络游戏、虚拟生存这些原本概念上的东西走进了千家万户,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思想。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打开了从未有过的广阔天地,影片的风格、个性普遍来说与从前大不同,数字技术与故事情节结合得更为紧密,甚至数字技术本身也成为了角色!同时,数字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已不单单停留在视觉效果的层面上,而是在更深的层面上在制片的各个阶段改变着电影的制作流程。

1999年底,一部革命性的电影作品在众多特效制作电影中脱颖而出,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由对漫画和网络狂热痴迷的沃卓斯基兄弟指导的《骇客帝国》。说其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在视觉风格和故事内涵两个方面都远远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与1968年斯坦利·布里克的《2001空间奥德赛》相提并论。这场革命不仅仅是来自电影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它为全世界的影迷们带来了一个震撼心灵的完美故事。沃卓斯基兄弟带领观众进入了什么是虚幻与真实这个哲学与思维的兔子洞,无数影迷从发掘中找到了乐趣。

影片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凝固时间”的场面:女主角崔尼蒂在旅馆跳起踢翻警察;救世主尼奥在楼顶躲避警探子弹的射击;尼奥和警探在地铁里飞起双枪对峙(把吴宇森的招牌动作凝固在半空)。这几组镜头都是把一个瞬间的动作时间放大了呈现在观众面前,然后带动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这个瞬间,从而既表达出一种非现实的时间观点,更能融入影片的故事背景,同时在视觉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冲击力,给观众造成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虽说这个效果用很多台照相机在表演的瞬间同时释放快门,捕捉下瞬间的影像,然后连续放映出来就可以实现,但是需要多少照相机、要拍多少张、用什么角度和方向拍摄都成了问题。这个时候,计算机的能力就显示出来了。用视频摄像机对替身演员的动作做了拍摄,然后把影像传送到计算机中,然后分析演员动作,制作出演员的计算机模型。在三维软件中,把多个相机按照设想的轨迹排放在三维空间中,然后从每一个相机的位置生成一张画面,将它们连续放映,就初步得到了预先设想的效果。在计算机里还可以慢慢仔细地调整,从相机数量、中间插值的多少,拍摄速度的快慢等等方面极尽想象地测试,最后就可以确定需要效果的拍摄方案。

《骇客帝国》中的特技效果是由三家特技制作公司分头制作的:Dfilm、Manex和AnimalLogic。负责“子弹瞬间”的镜头拍摄的工作由澳大利亚的AnimalLogic制作室来完成。在摄影棚里搭建了一个绿色背景,演员就在背景前表演,按照计算机规划好的位置摆放了122台Canon135相机,并将快门控制集中起来,以方便拍摄瞬间的选择和调整。在起始的位置上,放置了一台高速摄影机,调整摄影机的拍摄速度来和相机的位置进行匹配。演员是由钢丝绳吊起来的,武术指导袁和平耐心地为各个演员进行了细致地训练以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空中动作的表现。通常制作小组提供给导演至少三套不同的速度效果以供选择,因此对胶片的损耗也是很大的。实拍中的相机的速度、位置、镜头焦距等数据都传送到运动控制系统上,然后实际拍摄真实场景,再把结果传送到计算机里,用图像模式识别程序重建模型,用MAYA增加新的元素,渲染后生成了最终看到的背景。最后,用Inferno软件进行最后的合成和校正后,那些令人目瞪口呆的视觉效果就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子弹瞬间”的镜头特效在《剑鱼行动》(2001)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其开篇的爆炸场景简直酷翻了天。

《骇客帝国》众望所归地战胜了《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1999),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电影剪接和最佳音效剪接全部四项技术奖。伴随着《骇客帝国》带来的巨大成功,无论是商业上、艺术上还是哲学思考上的,导演兄弟俩决定让这个兔子洞更深一些,正如片中探员史密斯所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影片的续集应运而生。

作为一部庞大的续集电影,出于商业与观众接受程度上的考虑,这部电影分为了两部分分别在2003年的5月和11月上映——《重装上阵》和《革命》。这两部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更加强了影片独特的个性,尤以令多数人费解的对白和哲学思辨最为显著,虽然其酷极了的数字视效无论从创意到技术上都让所有人除了钦佩赞颂没别的说法,但由于故事确实远远超过了一般观众所能承受的一部商业娱乐影片带来的思考的极限,原本极其精彩的视觉效果竟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其票房也远不及前,甚至惨到没有得到哪怕一个奥斯卡奖项的提名。虽然众多骇客迷觉得不公,但这也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商业娱乐电影还是要多照顾点一般观众的欣赏习惯,否则难以获得成功。

虽说影片成绩不佳,但2003年无疑是Matrix文化大规模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除这两集电影外,还有各种Matrix相关文化产品出炉。这当中包括了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九部动画短片TheAnimatrix、展现Reloaded分支剧情的游戏EnterTheMatrix以及由Matrix概念延展开来的漫画书籍TheMatrixComics,中间还有一些哲学研究和艺术探讨的学术书籍发行(如ExploringtheMatrix、TaketheRedPill、ExegesisoftheMatrix等),官方电影网站也将Matrix概念发挥到了极致,当你使用黑客的方式进入网站隐藏内容时,如同置身虚拟世界之中。这一系列的Matrix概念产品为电影界带来了全新的营销模式,使影迷们在电影之外同样能享受到与电影紧密相关浑然一体的娱乐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Matrix系列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冲击,同时也给电影娱乐制造业本身带来了新的制作理念。从电影内到电影外,人们发现自己和数字紧密相连,乃至有人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段程序。

这个时期的数字特效片似乎不约而同地刮起了“系列电影”之风,其中有《木乃伊》(1999)和《木乃伊归来》(2001);《精灵鼠小弟》(1999)和《精灵鼠小弟2》(2002);《黑衣人2》(2000),《刀锋战士2》(2002),《X战警》(2000)和《X战警2》(2003);《蜘蛛人》(2002)和《蜘蛛人2》(2004),而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优秀电影值得一提,如在计算机人物真实化处理上取得突出成就,但票房遭遇惨败的《最终幻想》(2001);模拟真实海浪非常成功的《完美风暴》(2000);场景延伸和复制很到位的《角斗士》(2002)等。这些电影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各有所长,影片的个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电影人一次又一次将技术推到巅峰,也与此同时技术已不成为了主要的羁绊,电影人更加注重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了被熟练掌握的工具而不单单是目的和卖点。

从2001到2003,一个魔幻题材的系列电影神话般地独占鳌头——由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指环王》三部曲。

从视觉效果方面来看《指环王》系列的成功是神话般的,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拍摄和制作花去7年时间,可以连续三年夺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而《指环王》做到了。特别是,《指环王Ⅲ之王者无敌》居然在奥斯卡奖被提名的11个单元中全部获胜,追平了《泰坦尼克》和《宾虚》的奥斯卡最高获奖数量纪录,更创下了百发百中的神奇先例。算上前两部,《指环王》系列共获得30项提名,17项奥斯卡奖,更创下新的系列片提名/得奖纪录,令《教父三部曲》的28项提名、9座金人的神奇纪录作古。在票房上,截止到2月20日,《指环王Ⅲ》全球票房9.7亿美元,居影片全球票房排行榜的第三位。加上《指环王》前两集分别达到8.6亿和9.8亿的高额票房回报,其系列三部曲总票房高达28亿美元,而其拍摄预算共计3亿美元。面对这些数字,喻其为旷世之作绝不为过。

对于这部电影的溢美之词已经太多,笔者不想一一赘述,但此三部曲在数字视觉上的成就值得归纳一番:

1.数字视效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指环王Ⅰ》中有400多个特效镜头,《指环王Ⅱ》中有800多个,而《指环王Ⅲ》中的特效镜头比两部加起来还要多,而且其中使用到了迄今为止从传统到数字几乎所有的特效技术——包括CG、人工智能、数字合成、动作捕捉、关键帧动画、运动控制、微缩模型、特殊化妆、机械道具等等。无论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还是温馨雅致的感情描绘,还有雄伟壮观的雕塑和城市,每一个镜头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视听感官的刺激,更有史诗般的美感,区别于从前甚至同时代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

2.虚拟角色质量上的飞跃

《指环王》系列电影的推出了真实得令人惊叹的数字角色——咕噜。CG仿真人物的造型技巧被推上了巅峰,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这个受魔戒诱惑导致性格分裂最终走向邪恶的人物。

在技术方面:对于角色动作的处理,不仅仅依靠动作捕捉技术捕捉演员的身体动作,还结合了传统的关键帧动画技术来完成一些人不可能做出或是很危险的动作,如敏捷的跳跃,摔倒等以及一些细节动作如面部表情和手指转动等,充分集中了两者的优点。利用动作捕捉系统,还让导演彼得·杰克逊有机会手持虚拟摄影机带着三维眼镜在动作捕捉系统中寻找合适的机位和运动,就像在玩电子游戏,这给了创作极大的自由。再者,咕噜的皮肤质感和眼神是目前所有电影中制作的最为细腻和真实可信的,而这些是顶级化妆师和顶级CG高手互相学习,通力合作的成果。

而在这部电影里,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技术已经成为成熟了的工具,创作者们越到后来就越能把精力放在人物内心情绪的刻画上,也就更能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咕噜的内心,也就更融入整个故事。这正是CG技术成熟的重要表现——CG不应当是电影的最终目的,而应是创作的手段。

3.人工智能技术威力显现

《指环王》毫无疑问的一大看点是宏伟的战争场面,而其中的功臣要算是由史蒂芬·雷格洛斯和约翰·艾利特历经数年编写的Massive人工智能群体动画软件和"GRUNT"高速渲染程序了。

与电子游戏引擎有相同之处的Massive软件可以通过编程使成千上万个CG角色具备看、听、判断、思考和反应的能力,结合运动捕捉系统采集的大量动作数据库及随机生成的角色个体外形差别,就能够快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而如果使用一般动画片中经常使用的PixarRenderman来做渲染工作,对于数量庞大的军队来说,渲染时间将成为天文数字,而为Massive专用的"GRUNT"则可以达到要求,而这个能力是这类仿真可以在制片日程上实际可行的原因。

BioGraphicTechnologies公司的创办人保罗·克鲁泽斯基评述说“游戏引擎技术正在逐渐涌入电视与电影节目制作业。它不仅能提高动画师的生产能力,而且它还使他们制作出更‘酷’的镜头。”

4.运动控制与传统技巧结合,创造比例与运动的完美匹配

运动控制技术在电影中的使用在这一时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自始至终发挥了既不留痕迹,又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原著小说中的角色是由不同种族组成的,其外形高矮胖瘦差别非常显著,要使他们在同一镜头出现,颇费了一番努力。

为了使正常身高的演员之间产生很大的高度差别,导演和他的剧组利用了视觉错觉、道具对比、侏儒替身、运动控制等多种方法达到目的。特别是创新地将运动控制系统和模型系统的传动装置联合起来,以便在摄影机移动的同时移动角色和道具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绝对保证运动中角色外形尺寸的相对关系。而在一些可以合成的镜头则采用两次运动控制下蓝屏幕拍摄的素材合并完成。

在一些镜头中还使用了摄像机轨迹反求技术,这是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之一。它可以不用运动控制设备而只分析拍摄完的图像序列,结合当时拍摄的镜头焦距、相对高度等参数,从而计算出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并提供给三维动画系统,可以起到真实画面和三维场景、角色无缝合成的作用。

5.数字校色和数字中间片

近些年来计算机的计算性能、存储容量和数据带宽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就为2K分辨率及以上的数字图像序列提供了实时处理的可能,从而数字中间片技术发展起来。它是指采用数字扫描、记录和处理的方法,替代原传统中间片所起到的影像传递和调整的作用,其技术不单包括数字校色,还有诸如剪辑、影像转换、变形、滤镜等多个方面。

虽然新西兰外景地的风光很好,但导演想呈现一种史前的质感,一个充满神话和传奇的世界,数字影像处理可以给他这个可能性,因此他开始第一次尝试这个工具。进行数字调色也是客观需要,因为拍摄的周期达到15个月之久,且分成数个拍摄小组(如一场会议就有4组,时间拖了半年才拍完),数字校色能够统一这些片断的色彩,或者演员动作不够一致、手持摄影的焦点有点不准,但又非用不可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弥补拍摄的不足。

另外,采用数字影像处理方法相对传统光学方法而言可以提高影像质量。影片拍摄采用了超35毫米,而放映宽高比为2.35,因此只能保留底片画幅中间部分,且必须印制变形宽银幕格式拷贝。传统方法是使用变形镜头将画面宽高比压缩再放大到变形宽银幕格式的拷贝上,而用数字变形是采用某种插值计算的方法来挤压和放大影像,然后通过激光转胶(当然也有CRT转胶技术)设备输出成为中间片,用这个方法能够取得比光学方法更好的精度和细节。

数字中间片在校色上取得了更大灵活性和更好效果,且对于发行各种版本的DVD,预告片等能够提供最大的便利。《指环王Ⅰ》的70%以上和后两部电影都使用了数字中间片技术。

杰克逊在谈到数字技术对影片的贡献时说:“魔戒之所以能够搬上银幕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科技的进步。数字特效的进步是最近7、8年的事情,现在我们可以把托尔金笔下的世界呈现在银幕上,如果在80年代拍这部电影我们的资源就会非常贫乏,所以成果也不会令人满意。”《指环王》系列电影的技术和艺术成就无疑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佼佼者,为今后电影视觉效果树立了新的标杆。

除了与视觉效果紧密相关的CG、合成、影像处理等技术以外,最近几年的数字技术更渗透到电影制作中比较滞后的摄影和放映环节,数字化电影制作体系正在走向成熟。

1.数字电影摄影系统

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出现和高质量的数字高清摄像机以及专用电影风格镜头的开发和应用为数字化电影拍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包括乔治·卢卡斯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甚至维克多·斯托拉罗都对数字电影摄影的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历来作为好莱坞技术领军人物的卢卡斯,在拍摄完其《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2002)后,明确地向世界宣布:“我相信,我可以确信地说,我以后不会再使用胶片拍摄电影。”

数字电影摄影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进程越来越快,其质量和使用性能也越来越让业内人士满意,一些老牌摄影机厂商纷纷与索尼、汤姆逊这样的数字设备开发商联合,推出更能满足电影摄影要求的摄影机,如:德国阿莱公司的D20,加拿大DALSA公司的ORIGIN,美国潘那维申的“吉尼斯”摄影机等等。摄影系统的数字化将成为今后数字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其现实应用也将深刻地改变电影制片流程。

2.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自80年代以来,显示技术的发展从未中断,而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高质量、可以商业化批量生产的数字投影设备,如TI的DLP技术、JVC的D-ILA技术和Sony基于LCOS的SXRD技术等。显示系统的大发展为电影的数字化放映和影院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技术中,以DLP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截至2004年8月,全世界已有254块银幕使用了DLP数字放映机,分布在26个国家,其中亚洲114块、美国98块、欧洲42块,其中我国已有23个城市的56座影院使用,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位。

数字诗范文第5篇

一、基数

基数词是文言文中表数的基础,即一、二、三……这些数目字。

1.文言文中绝大部分基数词沿用至今。我们在阅读时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就能理解。如: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十年”即“鲁庄公十年”。

2.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

(2)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二十有一”即“二十一”。

3.用两数相乘表示一个整数。如: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

(4)秋公回头看时,乃是一女子,年约二八,姿容美丽。(《灌园叟晚逢仙女》)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而不是初三、初五;“二八”不是二十八岁,而是指“二”与“八”相乘的积,即十六岁。

4.两个数之间的零位不用“零”,如表示“一百零几”时就用“一百几”的形式表示。这就形成了在“百”“千”“万”等位数后面直接加上零数的表示方法。如:

(5)桂阳郡共管辖十一城,户,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口,五十万一千四百三。(《后汉书・郡国制》)

“十三万五千二十九”就是“十三万五千零二十九”,“五十万一千四百三”就是“五十万一千四百零三。

5.基数中的数词“十”“百”“千”“万”前的“一”字通常省略。如:

(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百二十步”即“一百二十步”。

二、序数

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如:

(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2.不用“第”而直接用数词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家功。(《论贵粟疏》)

“一鼓”“三鼓”即“第一次击鼓”“第三次击鼓”;“一曰”“二曰”“三曰”即“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

三、分数

1.与现代汉语一样,用“几分之几”表示。如:

(1)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2.省略“分”字,用“几之几”表示。如:

(2)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治平篇》)

(3)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问说》)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二”;“十之八九”即“十分之八九”。

3.省略“分之”,即直接将分母和分子按顺序排列。这是文言文中分数最常见的表示形式。如:

(4)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不能将它们与基数和约数相混淆,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加以辨析。

四、倍数

文言文中倍数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差别不大,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倍”字,也有单用数词表示的;如果是一倍则省略“一”字而单用“倍”字表示。如:

(1)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谋攻》)

“十”即“十倍”“五”即“五倍”,后都省略了“倍”字,从具体语境可以看出,“倍”表示“一倍”,“一”省略。

五、约数

约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文言文中表示约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约数。如:

(1)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百人”不是具体数;《诗经》实际上有三百零五篇,这里说“三百”篇,是取其约数。

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如:

(3)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示约数。如: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约数。如:

(5)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6)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

六、虚数

虚数是带有夸张的数字,它与约数不同,约数表示与实际数目相差不远;而虚数是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

1.用数词“一”表示“少”的意思。如:

(1)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少卿书》)

“一毛”是虚数,极言其少。

2.用“三”“九”“十二”及其倍数作虚数,一般表示“多”。如: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3.“十”“百”“千”“万”也常用来表示虚数,如: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

“百战”“十年”“万世”都是言其多。这种用法一直保存在成语中沿用至今,如“十年树人”“百折不挠”“千载难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值得注意的是,“三”既可表虚数,又可表基数。如例(2)中的“三”是表虚数,指时间长,“多年”的意思。下面例子中的“三”则是表示基数。阅读时要根据语境作出正确的解释。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十”“百”“千”“万”既可用来表示约数,也可用来表示虚数,也要注意辨别。

七、问数

询问事物数的数量叫问数。文言文中常用“几”“几何”“几许”等表示。如:

(1)罗敷年几何?(《陌上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