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指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附一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引言
我国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现象已较为普遍,为了培养他们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委托,于2006年~2007年研究和编制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广泛征求了相关领域的意见。
一、背景
3岁~17岁是儿童青少年的重要生长发育时期,更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良好生长发育,还可以降低患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危险性。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与膳食质量与1992年相比已经优化但尚未达到合理,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维生素A、铁、钙等营养素缺乏的问题。城乡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在逐渐改善,然而在农村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现象,数据显示,城市0岁~6岁儿童超重率为3.6%、肥胖率为1.9%,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8.5%、肥胖率为4.4%,其中大城市7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为21.2%,正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991年以来,我国城乡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和平均零食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尤为突出。2002年我国3岁~17岁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率在35.1%,城市55.7%,农村29.6%。研究显示,零食在儿童青少年每日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总能量的7.7%来自零食,零食提供的膳食纤维为18.2%、维生素C为17.9%、钙为9.9%、维生素E为9.7%、铁为6.9%、锌为6.3%。
二、目的和意义
在儿童青少年中吃零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对他们的零食消费观念及行为予以正确的引导。制定本指南并非鼓励儿童青少年消费零食,而是指导他们在不影响正餐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或者必要时限制食用零食。
本指南制定目的:第一,指导儿童青少年、家长或抚养人、教师等能够正确认识零食食物及特点,从而使儿童少年合理选择、适时适度消费零食,保证身体良好发育。第二,为相关部门、企业等机构团体或个人提供建议,创建有利于培养儿童少年良好零食消费行为的相关政策及食物环境。
本指南自后,还将在实际使用中不断验证和修改完善。
三、内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还存在诸多问题,努力完善正餐的食物结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正视儿童青少年吃零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引导,将有利于他们做到合理膳食,减少和改变不良的零食消费行为。
本指南适用于3岁~17岁的城乡儿童青少年。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本指南强调食物摄入要以正餐为主,零食不可以代替正餐。如果有吃零食的需要,则可以参照一下不同儿童青少年的零食消费指南。
本指南对于零食的定义是: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
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分类指南
1. 3岁~5岁儿童
3岁~5岁学龄前期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教师,因此,家长、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事物的特点,帮助儿童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
(1)零食应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不要仅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
学龄前儿童在定时定量吃“三餐两点”或“三餐一点”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适当的零食作为正餐必要的营养补充。选择零食时,不要一味满足儿童的口味和喜好,以防止儿童养成乱吃零食、只吃零食、不吃或少吃正餐的习惯。
(2)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零食,多选奶类、水果和蔬菜类的食物
奶类和食物含丰富优质蛋白质和钙,新鲜水果和蔬菜类零食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多选此类食物有益儿童的健康。
【关键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匹多莫德
近来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特点包括起病急、症状重、病程长等,同时易兵法肺外疾病[1]。通常用阿奇霉素即可治愈,但病情较重患者效果不良。为了对该疾病及时诊断并且快速采用有效地治疗措施,我院对14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找寻切实有效诊疗方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随机选取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40例。包括对照组70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1~13岁,平均(6.8±2.2)岁,平均病程(9.1±3.1)d;观察组70例,其中男32例,女39例,年龄1~12岁,平均(6.4±2.7)岁,平均病程(8.5±3.5)d。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 诊治方法
1.2.1 诊断方法
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对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沉(ESR)以及心肌酶谱、肝功能的检测,同时要进行IgM抗体的检测和痰培养。影像学检测手段以胸部平片为基础,对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检查以及心脏彩超和腹部超声检查,若结果不明显则加胸部CT检查。
1.2.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包括对所有患儿进行以止咳、降温、祛痰的治疗;同时根据患儿病情以甲强龙和免疫球蛋白冲击辅助治疗;对感染患儿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d),7d后改为口服5d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儿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14d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时间、止咳起效时间以及降温起效时间;与此同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规定为0.05,P
2 结果
2.1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显著减少,而CD3+和CD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止咳、降温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占据第三位,而且其发病率越来越高[3]。与此同时小儿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就是肺炎支原体。常规抗生素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往往临床疗效有限或者起效慢,对患儿身体影响较大。
作为二代半人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有较广的抗菌谱.在对无细胞壁构成的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显著[4]。作为调节免疫的药物,匹多莫德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布局结构以及刺激NK细胞从而达到机体抗感染能力提高的作用[5]。
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儿止咳、降温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2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6):536-537.
[2]王健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66-1367.
[3]王雷.68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24-226.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老年难治性肺炎;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32-01
近年来,老年肺炎的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逐年升高,老年难治性肺炎是指肺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疗效不显著,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恶化[1]。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效果较理想,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难治性肺炎诊断标准,经抗生素治疗7d后未见明显改善,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8±4.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根据试验室检查、药敏试验及痰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给予雾化吸人、吸痰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前6h禁饮食,咽喉部局麻,监测血心率、血压、氧饱和度(SpO2)等,SpO2保持>90%;取仰卧位,单侧鼻腔置入纤支镜到达病变肺段位置,将分泌物吸出后送检,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10-30ml生理盐水分次灌入并吸出,反复灌洗,生理盐水总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细菌培养转阴率。
1.4疗效标准[2] (1)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或经X线片显示肺浸润影部分吸收,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原菌全部清除为显效;(2)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肺部浸润影、病原菌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进步;(3)治疗3d后患者病情未见明显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人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常常伴有慢性基础病,细菌的防御能力较弱,使肺部感染率较高[3]。老年患者往往无咳嗽反射或咳嗽无力,对呼吸道分泌物的自身清除能力较差,如:排痰不畅或排痰能力差,加上患者代谢能力较弱,对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大大的削弱了,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是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支气管肺泡观察治疗老年难治性肺炎不仅有利于痰液引流,而且对肺部内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促进抗生素作用的发挥,提高临床疗效。支气管肺泡灌洗时需要反复多次灌冼并吸流,患者管腔及气道的通畅通过引流痰液或脓液得到保障,同时,采用纤支镜取出患者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不但大大降低可标本的污染机会,而且提高了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率,对耐药菌株的生成有效的避免,抗生素的使用量能够更好的控制,本研究也证实,纤支镜阳性率91.67%,显著高于痰培养阳性率6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难治性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芬.纤维支气管镜对老年难治性肺炎原因及病原学诊断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6):1031-1032.
[2] 蓝飞燕,陆卫忠,廖小霜,等.床旁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难治性肺炎疗效分析[J].内科,2012,7(3):278-279.
南京鹏欣·水游城由美国知名建筑设计公司捷得建筑设计事务所执笔设计,设计师以“时间型消费”的理念,通过精妙的手法将阳光、空气、水流、天然植物等景观元素引入商业设施,把建筑用运河隔开,形成开放式体验空间。作为第五代商业模式shopping park,该项目倡导“时间型消费”、体验型消费”和“激发型消费”,其一站式多元化生活,为人们引导了多种未知生活的可能,充分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目的性消费。在该项目的商业模式中,购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功能,而是通过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四大功能一体化打造出新一代“时间型消费之城”——人们将时间、金钱留于此处,带走的却是一种新鲜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
我在日本建造的叫博多运河城,
它是在1996年开业的。
2008年,我在南京建造了鹏欣·水游城。
在我看来,当喷水池的水喷射到最高点的时候,
面对太阳时,瞬间出现一道彩虹,水在这一瞬间是最美的。操作一个商业地产亦是如此,
是基于与社区共同成长的理念。
社区建设其实不光是建设,
建完后的运营才是真正主要的,
所以我们要从运营的角度出发。
——日本福冈地所株式会社原社长、上海地慧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藤贤一(南京鹏欣·水游城的总体开发及商业运营总顾问)
南京鹏欣·水游城没有散售一平方米,
因为,商业项目如果把产权分得很散,
运营和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
为此我们抵制了很多诱惑,专心打造这个品牌。
要成功开发商业地产项目,首先要掌握“大势”,
现阶段对商业地产来说是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要顺势而为。
其次是要有独特的开发策略,
我们成系统地引进有经验的团队和整套的商业项目运行理念,而不是抄袭某一个建筑。
最后就是必须形成很好的品牌意识,
让项目有更好的形象和品牌组合。
——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维茂
让人停留的时间型消费
南京鹏欣·水游城位于夫子庙商圈中心地段,距南京贸易集群新街口2公里,处在城市中轴线上,属于南京5分钟都会生活圈中心地带。该项目顺应了南京市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以广域集客为目标,通过不同生活风格的特色店铺组合,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商业概念的魅力,填补了南京现有商业格局的空白,实现了与新街口、夫子庙、湖南路等商圈的差异化并存。
不像传统的封闭式商业设施,南京鹏欣·水游城格局开放,阳光、空气、水流、绿色植物等元素被自然地引入城中。城中最壮观的是一个六层高的中空球体,形成了商场的中庭,增加了商铺的可视性,提高了两层以上商铺的价值与人员到达率。中心舞台在建筑上引入了向心力的概念,通过365天全天候不同主题的活动使其长期保持新鲜感,从而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都市剧场”。这也是该项目持续品牌推广的方式:不仅在商品上满足一站式的要求,还通过设施的空间、景观环境营造以及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使消费者习惯性地在这里形成长时间滞留和消费,由此充分诠释了时间型消费概念。南京鹏欣·水游城仿照日本博多运河城的模式设计规划,它的开发理念是先要让人感动、让人停留,目的最终是增加消费,继而盈利。
有态度的持有经营
南京鹏欣·水游城不像第四代商业SHOPPING MALL简单依靠大卖场作为单一的主力店,而是组合引进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各功能的品牌主力店及次主力店,业态以时尚、新潮为主打,协调发展多元文化、多元消费,营造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休闲购物主题公园。
显下降,消费需求低迷,不仅直接导致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而且造成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和商品积压。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使增加的投资取得预期效益,实现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概括来讲,制约我省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二元结构使收入差距持续加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受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影响。美国着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他曾经作过形象的比喻:城市现代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的收入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滩”。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二元经济矛盾的继续恶化,使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之间的发展能力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制约消费需求首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量及其变动。按照现代经济学原理,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量与收入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扩大其消费需求的基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决定着消费需求的变动。参考网。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均耕地少,农民占总人口的80%,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农村聚集着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不旺,是制约我省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关系到消费增长速度。据我国的消费与居民收入增长统计资料显示,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大体增长1.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大体增长1.2个百分点。近年来,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从1994年后逐年下降,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再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使农民的收入增幅不断下滑。从绝对数来看,2006年我省农村人均纯收入2870.5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1.57元,不仅远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的农民收入水平,而且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3587元还低20%。从省内来看,农民收入水平也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667.97元,人均消费支出6038.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加之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下岗人员增加,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且货币化程度低,都直接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是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作为消费需求主体的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依赖于居民收入的提高,而在我省目前条件下,提高居民收入问题是与收入分配问题密切联系的。参考网。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居民中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造成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第二,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一般而言,在农村家庭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上后,收入的继续增长主要靠非农化的实现,即农民的非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达不到经济增长的水平,是导致我省消费率不足的首要原因,“不平衡发展”以及由此诱发的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将成为社会政治的瓶颈。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5年的3.22:1。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收益,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5:1或6:1。这不但制约着农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而且影响社会的稳定。第三,地区收入水平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而扩大,也使得地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不平衡。在解决地区收入水平不平衡方面,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作用还非常微弱。
二、就业难度加大,居民收入不稳定
(一)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度加大
我省人口总量和每年新成长劳动人口量非常庞大,沉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且增长迅速, 自1985年城市改革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增长态势,由1985年的1.8%升至2004年的 4.2%,这部分居民依靠领取城市最低生活补助,仅能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对于文化、卫生、娱乐的需求已成为奢望。此外,2001年以来高校连年大幅扩招引致大中专 院校毕业生待业人数猛增,而经济转型、结构升级又使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受到限制。在这种大背景下,不仅普通劳动力而且包括一些高校毕业生及专业技术人才,面对的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的稳定性减弱。大量失业和下岗人员的存在,收入来源的缺失,导致消费需求乏力。 (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内在的缺陷,是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r />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需求垄断,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力量明显不对称。雇主处于垄断者的优势地位,而劳动者无论是就每一个体还是整体来说都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决定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格以下的低点。其典型表现:一是近些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新体制的建立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疼痛”,加上改制工作不规范,有些地方和企业忽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造成不少职工下岗、买断工龄,而所获经济补偿有限,再就业难度又相当大。二是目前在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农民进城打工机会相对减少,而农村乡镇企业在相对过剩及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中,要想重新步入高速增长轨道,除非有新的巨大的外部推动力,否则比较困难。同时,许多大城市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 ,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使进城务工农民的竞争压力增大,务工成本提高,非农收入增长的机会相对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这表明,在市场机制盲目地自发地起作用的生产活动中,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与劳动者由工资所形成的社会购买力之间必然存在缺口,从而出现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
三、受消费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
所谓消费者预期,指的是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按照弗里德曼提出的“恒常收入”说,决定消费需求的主要不是现期的收入,而是恒常收入,即一个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预期获得的平均收入,消费需求随这种恒常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与收入预期相联系,居民在消费中还要考虑到对未来支出的预期。这是因为,人的消费活动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参照莫迪得安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说,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其消费支出是不相同的。因此,人们一般会在更长时间内瞻前顾后地计划其消费支出,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较合理安排。
(一)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和流动型约束对消费需求的制约
一般来说,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即期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是指消费者为了预防未来不确定性而进行的储蓄行为,该储蓄行为将导致当前消费水平的相对下降。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与之相伴生的城乡居民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也在增大。就多数居民而言,结构转型、企业转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承受的就业压力都比较大,相应的收入预期不够乐观。1997-2001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均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7.8%。居民收入增长长期过分低于经济增长率年均7.8%,大大低于政府收入增长率年均17.2%,而同期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1997-2001年均增长率为14.3%)大大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更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张。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有一种储备倾向的内在愿望。当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提高消费的同时,谨慎动机也在增强。经过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有59.4%的城镇消费者由于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强而增加储蓄。尽管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如住房、汽车和教育培训等,但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也使得居民的潜在消费无法得到充分释放。研究表明,流动性约束型消费所占比重的上升以及不确定性的增大,造成了我省目前的低消费增长和内需不均,并且流动型约束和不确定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二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导致了居民现期消费水平和预期消费增长率的同时下降。
(二)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稳定使支出预期强化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趋缓,部分消费者收入预期较低、支出预期较高,消费观念和方式保守,制约了消费。莫迪格里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当前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现时收入,而是取决于生命周期的平均收入,也就是说,人们对未来收支的预期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目前出台的各方面改革措施,使居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大,产生了较强烈的减少目前消费的影响。一方面许多改革方案,例如,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和子女教育费用等积攒资金的倾向加大,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都要求居民自己支付相当一部分费用,这就需要人们从而削减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数量。
另一方面,目前居民的直接投资渠道少,证券市场尚不规范,风险较大,因此居民储蓄仍以银行存款为主。这就不仅减少了当前消费,而且使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需求的速度也相应较慢。 根据弗里德曼关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收入假说,一旦预期持久收入下降,居民必然降低当期消费。据有关部门对居民储蓄
用途的调查显示,用于子女教育、看病就医、养老、购买住房等四项用途共占66.5%, “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成为多数居民无法回避的现实负担和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一项调查表明,近5年来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7.3%,但教育和医疗明码标价的上涨幅度却达46.5%和22.0%。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即使人们短期内增加了收入,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后顾之忧,消费信心也就不足,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支出预期进一步强化。这些因素将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在今后几年都将成为制约消费需求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参考网。
四、 消费环境问题是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一大因素
(一)消费信贷落后等问题使很大一部分潜在需求没有释放出来。
在城市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步入“小康”后,吃穿用已得到了较大满足,“住”和“行”成为其迫切的需要。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潜在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如住房改革一拖再拖,住房货币化一时难以推进,这制约了住房需求的扩大;对汽车销售价格和高关税的保护,使汽车的销售价格过高,居民难以承受,而一些地区对用车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也制约了汽车消费的增长;金融机构重生产信贷而不重视消费信贷,造成消费信贷大大落后于生产信贷,阻碍了汽车和住房等耐用消费品需求的扩大。
(二)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引发消费需求的不足
一是产品供给和消费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国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产品过剩,商务部的600种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商品在80%左右。持续的供给过剩相对表现为需求的不足。此外,供求双方结构性矛盾也造成消费需求不足。在供给方面,制造业和一些市场竞争充分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能源生产和国家控制的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在铁路交通、医疗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和金融服务行业,已明显表现出发展的滞后性。
二是价格问题。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追逐货币,但持有货币的消费者,只有当他们认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是合意的可以接受的时候,才会把货币投在该商品(或服务)上,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高,是难以赢得货币投票的。应当承认,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相对于国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远高于美国及物价水平相对较高的英、法、日等发达国家的。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秩序缺位或不健全,价格欺诈行为时>:请记住我站域名/
三是商品与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诚信建设还不完善,市场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我们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产品质量差和安全保证性低的问题,据资料显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重点监控129类产品,近几年抽查的4411家企业的5233种产品,合格率均低于80%。据商务部2005年对全国1万户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5%的农民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不断发生,这使广大消费者不仅损失了金钱,而且危及身心健康,从而挫伤了其消费的信心。
针对目前我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需要从影响消费需求的各个层面入手,从转变理念、增加收入、完善保障、改善环境等方面着手,挣脱“消费需求不足”的瓶颈制 约,以期达到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飞鸣 伍宋,制约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J]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4 ,(5).
[2] 张桂香,我国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 .《宏观》, 200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