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土保持知识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 治理问题 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之后,由于水土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国家开始对水土流失问题高度重视。为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要顾及环保因素,要对荒地绿化、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抓好落实,对存在于处理水土流失问题中不足的地方进行积极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1 实例概况

某地区风多且风强,决定其植被的覆盖度主要在于其降水分布的规律,海拔变高降水量大其植被的覆盖度便会高,成土便有强烈的作用,土里所含有机质的量就高,并且土壤中团粒有很好的结构,风蚀不管风力如何变大也变不成其侵蚀体。反之,海拔较低降水量也少其植被的覆盖度也会下降,土中的有机质的含量就会减少,加大了风蚀沙化的作用。在全地区的总面积中风力侵蚀的面积占了22%,在本地区中土壤侵蚀中最主要的类型,分布主要是在山麓、盆地以及平原。

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的生产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增大,风力侵蚀成为了这个地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之一。

2 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足

由于水土保持是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之一,治理人员对于利用其水土资源的问题需由多方面分析。某些地区关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工作的没有进行重视,只关注地区经济发展,对保护环境方面则忽视了,导致逐渐增加了水平流失现象。因此水土保持执行的难度加大了’使得水土流失变得更加严重。例如,在8°以上的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之后,田坎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一旦遇到暴雨,大水便会串垄毁埂,破坏其工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关于人为水土流失方面问题仍然极其严重,由于监督监管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也未能有效地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对于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也没能得到全面的展开,尤其是某些地区由于偏远落后的原因而经常变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

2.2资金贫乏

足够的资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保障,尤其在对基础设施进行采购方面更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仅是凭地方政府的那些投资建设是远不足够的。当前国家的投资还有当地群众的投资是当前投资水土保持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单一的投资方式会限制到所收益的金额。由于所进行投入的有限,林果的品种、产量和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除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以外再创造出理想的经济收益有很大难度。

2.3依旧存在损坏的情况

在环境的管理方面政府虽然对相应措施进行了采用,但是在水土资源中仍旧有损坏情况存在,特别是管理水土资源方面方法不对,导致其资源浪费量太大。当前,尽管执行了法律法规,比如《森林法》以及《水保法》等,这些对利用水土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对其进行管理时仍有大量问题发生,具体表现于:乱砍滥伐、在已经退耕地上进行耕种以及陡坡开荒此种现象常有发生;关键区域的绿化地带如铁路、公路、城建、矿山等都存在着人为破坏,对某些地区仍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4所存在的养护问题

生态工程建设的工程质量不仅在于施工期间,其后期的养护方面也影响极大。在工程时发生各种病害采取预防对其项目投资的经济收益有所影响的工作为养护工作。通过观察实地情况,工程在建好后的管护工作很差,监督执法于水土保持的队伍在大部分地区还比较健全,但是却没有落实好层层建立水土保持进行管护的队伍,很多地方对于生态建设还没能根据其标准进行实施,生态工程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通常都是在于养护工作没有做好。

3 改善生态工程的有关措施

3.1积极进行生态知识宣传

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职责,要让每个公民在思想中都能认知,进而积极参加环保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要由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进行强化且深入对其紧迫性与重要性进行广大的宣传,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的指导以及实践要运用其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比如通过严格的审批及审查其水土保持的方案,降低水土资源的损耗率,提高有效利用率。

3.2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政府依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完善生态建设的投资金额进行适量的加大,帮助了改革发展区域经济的设施。比如,在项目施工时,为了给生态建设计划的开展做准备,增大了养护水土资源的措施。对来源的资金结构进行改变,以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经济以及国家财政,然而,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是社会公益事业,因而,不单要把农民进行投资的内在潜力给挖出来,从而让他们变成积极投资的主要部分,而且要改变依赖国家财政信贷支持与集体经济的单一局面,对农村投资主体结构方面进行优化。为保障能有大量的资金,应当对多样的筹资模式进行发展,积极地对外资及城市资金开始引进,发展股份制度,将更多的投资渠道开辟出来,将农民资金中多余的部分变成农村投资的资本,加快形成新的全民投资局面。

3.3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农业作为调整未来产业结构的新走向,通过不断对水土问题进行生态化的改进,从而促使达到良性艘发展经济。通过以本地区所拥有的环境资源还有地区的优越性与市场情况当作根据来展开具体的实践工作,对农村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加以优化;因地制宜,对第三产业要进行积极的发展;以不同的土地的利用为依据,对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支持,不单让发展农村经济降低了其投资本钱,而且创造出了更加多可以使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的条件。

3.4对绿色建设高度重视,进行典型引路的发展

采用自动化的网络监测,综合管护水土保持,把生态工程病害发生率降到最低,从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来到。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其自然规律的新理念作为指导,构造出三道防线:生态的治理、生态的保护还有生态的修复三方面的新方案,加强对于“生态的修复+综合的治理”其做法的执行力度,将水保、水利、林业、农业、国土、环保等这些部门的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手法等进行整合与优化。

3.5加大对水土进行监测力度

水土流失的统筹规划与水土流失的现状最根本的保障在于对水土保持的监测,对于水土保持要加强其监督与执法的力度:

①对于《水土保持法》这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加强,要让全地区中的水土保持意识以及法制观念得到普遍提高;②建设进行执法于水土保持的队伍方面要增强,对其执法的水平要提高以及对其执法和做法也要有所规范,并且始终要坚持行政依法,建造出的预防与监督网络要确保是健全的;③对水土保持加强监督管理。调查开发建设项目等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掌控第一手数据,给预防监督作好基础工作。

对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力度要加大。在对全地区水土保持中的监测网络以及信息系统开展建设二期工程中19个监测站(点)过程中,已经通过了自治区初次检验的监测站工程的土建工程有11个。项目监测工作要加大其建设的进度,全新开始建设项目中开监测10项开发的相关事项。

建设好用于监测水土保持的站点。将监测点的收尾工作以及检验工作落实做好,并且将每一个监测站点进行启动以及关于监测水土保持的网络开始运作。关于水土保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试验工作要与“引进复合侵蚀的监测系统”相互结合并进行积极的展开。对其监测出来的数据进行收集和上报工作以及对其进行监测公报的工作方面要继续做好,给建设项目服务的每一项工作的作好开发准备。

4 结语

总之,保护水土资源不仅对长期发展未来农业经济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建设生态环境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建设更加好的领导生态环境方面,展开对水土问题进行治理之时,务必要以科学家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导,注重全方面管理策略,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胡燕,壶关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J],海河水利,2D06(06)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第2篇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结合我国实际,需要通过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得以实现。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等三方面着手,阐述了水土流失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水土保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建国以来,我国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总面积累积已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和风力水力共同侵蚀三种。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可用耕地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突出,尤其是在近14亿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下,人均耕地面积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已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问题比较常见,任何地区、任何地形都容易发生,也极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轻则导致江河堵塞,重则引起河流改道,导致河流水位的大幅度提升,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而且也会降低干旱季节江河的蓄水量,导致农田减产甚至旱灾的发生。此外,水土流失容易造成地表土层与岩石呈现的状态,在水流冲击较强时,岩石层及地表土层经冲刷易产生的大量泥沙,这些泥沙汇入江河后,泥沙会逐渐沉积在水势相对缓慢或地势较高的区域,从而堵塞河道,引起河床和水温的上升,这就是水土流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如此一来,水库的调节能力会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正常使用,这样,不仅会对水库设施及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同时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的几率。

2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实施

2.1施工单位要摆正姿态,正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首先要及时清理掉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垃圾、弃土等杂物,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其次,要在工程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内拆除施工过程中设置的临时建筑和硬化地面。如果施工前对地表土壤做了压实工作,那么就要在工程完工后立即采取深翻或复耕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确保土地的生产能力与抗侵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此外,施工过程中如果临时占用了农田、植被等区域,也应对其本来的功能属性尽快恢复,做到及时、有效,从根源上杜绝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2.2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也是对施工区域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的过程,这种情况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工程结束后如果施工单位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那么就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甚至阻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土层的挖方区人工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或者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设施来避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在土层作业的回填区加强坡面整治的方式,如增加植被的覆盖,这样,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2.3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点状和线状两种。所以,在需要进行治理的水利工程区域,可以先研究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充分做好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地原则,制定出水土保持的手段并予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因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的功能属性不同,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水土保持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施工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的特征,设计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加以实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的面积,还可以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打造一个优质的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2.4指标监测系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全面、合理的水土保持指标在水利工程施工开始前就应该制定出来。具体可以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的监测,确定好施工区域水土保持指标检测系统的目标,对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重点区域要加大监测与考核的力度,定量且定性的分析出该区域水土保持的监测指标,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控制方法及对策。具体的指标监测可以是对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流失背景的监测,如平均风速、年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或者地貌、土壤、气候、植物等的类型,从而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施工区域指标监测系统的完善。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还应该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区的面积、损坏植被的面积、扰动地表的总面积、土石方开挖量、水土流失部位、水土流失量等指标。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工程施工是否对附近居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干扰,是否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造成了破坏,这些指标都应在监测系统建立的范围内。

2.5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制定和决策监督的作用。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中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也要不遗余力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引导施工单位向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方面迈进。

3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和基础性产业,而水土保持又是解决目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唯一途径,所以,水土保持工作能否可持续的发展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势在必行的策略。因为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者增加土壤中的水渗量,比如一些水利工程中的梯田、水库等都有拦蓄径流的作用,在汛期到来时还可以削弱洪峰,加强防洪的能力,不仅延长了水利工程的寿命,而且也保证了工程的经济效益。此外,水土保持对减少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作用也不容小觑,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遭到破坏的几率。所以说,水土保持的实施,不仅可以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更能使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护的作用却因此减弱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水土保持的意识,减少甚至杜绝水利工程本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护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群策群力,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打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王晓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5(08):261.

[2]商孟喜.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4(02):133.

[3]吴晶.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土保持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39.

[4]董显纯,赵丽杰,张宪龙.水土保持在水利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3(32):378.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地表径流;土壤侵蚀量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36

Study on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BAI Zhi-bing1,REN Gai2

(1.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China;2.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Guangzhou,Guangdong 51065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Caragana, milk vetch, alfalfa, sweet clover, sainfoin; millet, potato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soil erosion, surface runoff flow and 2 m soil water storage, different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with Ⅰ planted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of water preserving benefits were the best,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economic factors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t proposed promotion of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with Ⅰ planted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mode.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surface runoff; soil erosion

我国在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其中,我国黄土丘陵地区受破坏程度尤其严重,水土保持主要指对于人为破坏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治理和预防措施。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包括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而言,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主要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合理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通过造林种草及管护的生物措施,增加被破坏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草灌粮混栽的生物水土保持措施在我国黄土丘陵地区生态恢复进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笔者重点研究灌木、草本和粮食作物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对试验地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灌木柠条、草本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粮食谷子、洋芋为试验材料,研究上述植物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表1)。

1.2 试验地处理

对坡向朝南,坡度30°的山坡进行细致整地,划分出带宽5 m、长度40 m的实验带17条,按照16种植物配比方式进行栽植,栽植时间为2014年春季,其中一条实验带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每个实验带上方均布设径流池(2 m×2 m×2 m)一个。

1.3 试验时间及测定指标

试验确定在2015年5月(距最近一次的降雨至少间隔7 d以上)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测定指标包括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

土壤侵蚀量A=R×K×L×S×C×P

其中,R为降雨侵蚀力指标;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作物经营因子;P为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地表净流量Qm=10-3×C×Q×A

其中,C为集水区径流系数;Q为集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A为集水区地表面积。

2 m土层储水量(土壤含水量)=(原土质量-烘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植被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

不同植物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如表1所示,试验将植被配比方式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Ⅰ)为灌木柠条以及柠条和草本相结合的植被配比方式,第二大类为纯草本(Ⅱ)配比方式,第三大类(Ⅲ)为纯草本与粮食作物配比方式,第四大类(Ⅳ)为纯粮食作物配比方式。试验表明,在减缓土壤侵蚀量方面,灌木与草本(Ⅰ)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高,纯草本(Ⅱ)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纯早本与粮食作物(Ⅲ)的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排第3位,纯粮食(Ⅳ)作物配比方式最差。在减缓地表径流方面,灌木与草本(Ⅰ)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高,纯草本(Ⅱ)配比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排第2位,纯粮食(Ⅳ)作物配比方式排第3位,而纯早本与粮食作物(Ⅲ)配比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差。在2 m土层的储水量方面,不同配比方式之间并无明显差别,灌木与草本(Ⅰ)相结合的配比方式整体储水量略低于其他组(表2)。

2.2 不同植被配比方式与对照组的差异

试验对照组为没有做任何处理的土地,不同植被配置类别的土壤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2 m土层储水量与对照组的比例,可以有效表征不同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表2,表3),Ⅰ类植被配置方式可以有效阻止94.1%的土壤侵蚀,63%的地表径流;Ⅱ类植被配置方式可以阻止92.78%的土壤侵蚀和50.8%的地表径流;Ⅲ类和Ⅳ类植被配置方式只能阻止63%左右的土壤侵蚀,对地表径流量的减缓均不足30%。四类植被配置方式对于2 m土层储水量的影响都十分有限。

3 结论与讨论

笔者重点研究柠条、沙打旺、紫花苜蓿、草木樨、红豆草、谷子、洋芋的不同配比栽植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Ⅰ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纯草本植物的Ⅱ类植被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次之,而草本与粮食结合以及纯粮食的Ⅲ类和Ⅳ类植被配置方式水土保持效益最低。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及生物多样性,建议推广灌木与草本植物配合栽植的Ⅰ类植被配置方式。

参考文献:

[1] 卢宗凡,苏敏,李够霞,等.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生物和耕作措施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88,2(1):37-48.

[2] 卢宗凡,张文军,苏敏,等.几种水土保持指标的分析与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1988,2(4):60-65.

[3] 陈国良.微机应用与农业系统模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袁志发.模糊数学在农业上的应用[D].杨凌:西北农业大学,1988.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1.前言

河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不仅能作为饮用水的最直接来源,还能够在农畜生产、水力发电、休闲旅游等各种领域中彰显出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河道作为河流的载体,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和周边环境均有着较直接的影响。因此,保护河流应从保护河道着手。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城市中的河道已经在人类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干扰,水质污染严重、泄洪设施被商业区侵占等问题频频发生,对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通过设计合适的水土保持方案来治理河道,在保护环境和修复效果两者间取得最优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河道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2.1城市河道结构呈现单一化。多样化的河道结构在防洪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均有着优秀效果,但现阶段,各种因素使得城市河道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的趋势,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以河道岸线为例,我国江南地区河网密度高,为了加大比降,缩短航程,往往会采用人工方法裁去河道过分弯曲部分,这就使得这些城市地区的河道结构较为单一,河网主干化现象严重。而在河道断面上,部分城市地区过分强调防洪功能,多采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断面作为河床结构,导致水流流速均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2.2城市河道水污染情况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工业污水为代表的一系列的污染源正对城市河道的水质造成严重的破坏,水污染问题也成为城市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城市的制造业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完全就直接排进城市河道中,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物质会对城市河道中的水生物平衡造成严重破坏,一旦这种破坏超出城市河道中河流生态平衡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会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情况。

2.3人为因素加剧河道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河道的泄洪区,蓄洪区在当前城市化的影响下被用于商业建设的情况频频发生,致使河道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二是河坡平台被擅自侵占,削坡违章种植,挖坡卖泥制砖等情况在一些城市中频频出现,导致河道自我修复能力受损。三是船行波的冲刷也使得河道水土流失加剧。以上海市崇明地区为例,崇明河道属于六级航道,其要求机拖船航速小于6km/h,但由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河流运输量较大,在崇明航行的内河船只多由大中型机动船构成,设计时速都在11km/h以上,严重超出崇明河道的允运标准,航行过程中的波涌浪爬高往往高达50cm以上,导致崇明河道在船行波的冲刷下出现农田冲毁、河床淤高、水土流失等一系列情况。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3.1全面规划,提高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行洪、排涝等河道治理方案已难达到最优化的治理效果,方案设计人员应当立足于此,对所承担的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从而切实提高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标准。可考虑在方案设计中尽可能让部分工程项目在实现河道功能的同时兼备水土保持的效益。例如针对城市河道结构呈现单一化的问题,可考虑采用生态袋护岸替代传统的水泥护岸,并适当在河坡种植乔灌木以完善生态环境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袋护岸具有与自然河岸相类似的表面粗糙度,能够防止河道长期被的高速水流冲刷侵蚀,且自身的多孔隙和透水性也使得城市河流与地下水层进行交换,有利于亲水性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长,除了起到传统的水泥护岸保护河岸的作用以外,在稳定生态环境方面亦有着重要表现。2011年,邵武市同青溪河道水土保持方案中曾采取这类生态袋护岸设计,且当时在堤脚种植本地河岸及河滩野生的水竹、小刚竹,在岸坡种植宽叶雀稗、水柳等水生植物,如今已建成了水清岸绿的河道生态环境。

3.2运筹帷幄,避免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加剧。城市河道工程施工期是加剧水土流失的重要时段,因此,在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期的各类工序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在施工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施工工期的安排上,应当做好最优化选择,尽可能避开雨天和汛期进行施工。在弃土场的选择上,如果该城市地区具备城市弃土弃渣场或建筑垃圾消纳场,弃土应运往这类地区进行处理,如不具备该条件并选择河岸附近作为弃土场时,应确保弃土场表面平整,并于表面及边坡建立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加剧。对于临时围堰、临时道路等各类临建工程,可考虑在围堰的两侧围堰肩处采用草垫防护。对于回填土方,应做好临时堆放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堆放过高、堆放角度过大造成遇大雨产生水土流失,可考虑在堆土表面上使用防尘网或是撒播适应性强的草籽进行遮盖。

3.3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涉及浆砌石护砌设计、堤顶硬化路面工程设计等等,如表1所示,方案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河道的建设和生产特征、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地质情况,对工程布局和功能区划进行分区,并辅以合适的防治措施。以天津市区北侧的永定新河河道为例,该城市河道在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有效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在工程措施方面,设计人员为了避免堤防在长期风浪作用下遭受冲刷,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浆砌石护坡,下设粒径5-25mm,厚为10cm的随时垫层,在其下方铺设400g/m^2的无纺土工布,并在护坡与堤顶相交处的封顶位置沿堤轴线方向设置了一段40cm*40cm浆砌石矮墙,以使得堤顶所蓄积的雨水能够排至迎水侧堤外,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该方案还充分考虑了堤顶水土流失的情况,在堤顶采用硬化路面的解决方式避免水土流失。具体内容包括路面向迎水侧设置2%的倾斜坡度以使得堤顶排水能够沿此排除,采用总厚度6cm的沥青碎石结构进行道路面层铺设等等。在生物措施方面,该方案设计采用了在堤防两侧及堤间种植具有观赏性多年生的乔木、草皮等种植物,在防潮闸翼墙后平台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以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并针对削坡违章种植,挖坡卖泥制砖等情况进行了码头工程生物措施设计工作,包括换耕植土,坑底铺灰渣做隔盐层等等。

3.4科学管理,真正落实河道水土保持工作。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亦是如此,相关的方案人员应当立足于此,与当地政府联合共同做好城市河道的管理工作,以使得河道水土保持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严格执行当地的河道管理条例,加大依法治河的力度。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依法管理。例如针对城市河道水污染严重以及河坡平台被侵占的情况的情况,应当当地的河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查处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进城市河道的企业,并依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理。同时确定河坡平台的归属权,对侵占平台违章建筑、堆积杂物、削坡违章种植,挖坡卖泥制砖的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屡教不改者可依法处理。最后,还应当针对部分城市河道的船行速度进行控制,可考虑在进港船只上配备限速器,具体限制速度应根据城市河道地区的等级进行设置,出港时方可拆卸,新疏浚的河道要制定一段时间的保养期,实行封港停航,以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

4.结语

水土保持作为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相关的方案设计人员应当立足于此,在制定方案时,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现象,从而使得城市河道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能够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程蒙.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新理念与实践应用[J].河东水利,2014,(13):12-15.

水土保持知识范文第5篇

(安吉县雨乔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水土保持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的平衡。水土保持不仅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和水资源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河道治理的根本所在。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我国的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水土的保持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水土资源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可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生态失去了平衡,从而使土壤肥力衰减,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农林牧副业的产量不断地降低。水土流失制约着我国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还对人类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妨碍着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首先是在生态环境方面,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由于地表的植被被人类不断地破坏,以至于林地草地的沙石裸露在外面。又因为坡地地表的土层随着时间逐渐的变薄,在保土蓄水的功能上有所减弱,造成植被不能修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逐渐的恶化,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导致旱灾、水灾不断地发生。其次就是在水土资源上,水土资源被破坏,土壤沙砾化,地利也在下降。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是表土被冲刷,将土壤中的养分带走,从而导致了土层变得很薄,引起土壤肥力的下降,导致伏沙砾石在外边裸露。再次就是在设施方面,由于河流、道路等基础设施上泥土的淤积,导致水土流失使下游的河床逐渐的太高,泥沙淤积在河道,河道变浅,从而影响了水的泻洪能力。

2.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治理投入比较低,是不适应当地的水土流失治理的需要的;当地居民对经济效益太过于注重,在减轻水土流失灾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是欠缺的;治理措施科技含量低下,治理标准也过于低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够正常的发挥。因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是非常的重,时间上也是非常的紧张,这时我们必须采取专业的团队来实施。

3.水土流失监测?

3.1水土流失监测的目的。

为加强水土保持的设计和施工的管理,协助建设单位快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优化水土流失防治的措施,并帮助水土保持工程和工程的建设,能够及时的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状况并提出有效的水土保持改进的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土流失。?

3.2监测的内容。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以及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以及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情况。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主要是施工道路、整治工程以及高岸取土场。?

3.3监测的方法。

我国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监测、现场巡查监测和定位监测这三种。?

3.4河道水土保持措施。?

3.4.1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宣传。

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是十分的重视的,把水土保持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我国颁布了水土保护法,使我国的水土保持走上了正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仍将我国的水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使我国最近几年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得到充分的肯定。对农田水利建设、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水资源节约保护等水利工作提出了要求。在我国的水土保护法中,明确指出要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治理水土流失,从而来减轻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我国生产。这是相互关联的关系,最终还是为发展生产,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土保持最基本的任务就是预防以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水土流失以及水环境的恶化已经对我国的某些地区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的水土保持法加大了宣传力度,主要是通过张贴水土保持宣传画、报纸等形式来进行对水土保护的宣传,使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法治意识得到增强,而且,通过执法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防止新的水土的流失。?

3.4.2河道治理工程需注重的综合效益。

我国河道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有很多,但是,河道水土流失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河床滩地裸露,挖沙取土、向河道内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各种建筑物的侵占,同时也影响了行洪。在行洪期间,河床顺直段河水流速大对堤岸破坏严重,弯曲开阔段河水流速降低推移质沉淀於塞河道破坏凹岸,严重时造成河流改道。植被的破坏。对地表植被覆盖和坡面土壤侵害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植被的茎叶对降雨有截留的功能,对降雨雨滴有着削减的功能,对径流流速有着减缓的功能;我们在大凌河治理过程中不但对河道岸坡进行治理还对河道滩地进行了水土保持治理,具体做法是在河道中间横向修建和河道枯水期水面高程相当的截潜工程提高地下水位在近水滩地栽植了适合当地物候特点的水生蒲草,远离水面的滩地栽植紫穗棉槐,堤防工程尽量减少硬覆盖尽最大可能采取生态护坡形式,对于必须采取应覆盖的河段采取糙率大的格宾石笼护坡石笼网。只有改变土壤的结构,才可以增加入渗,涵养水源,从而来固结土壤,提高土壤抗腐蚀性的作用,同时,植被能够减缓风速,从而来降低风力侵蚀的危害。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植树造林的区域内,栽树种草,严格禁止毁林、毁草;并能够对低岸坡面设置植被或者是保护措施,以防坍塌。在河道的综合的整治中,不仅仅要抓好河道护岸建设,而且还要注重综合效益,同时在河岸两侧弄个防护林建设,从而使水土流失的防治更为有效。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这里已经建设了一批绿化美化、道路配套的河道整治样板段,并已经达到了;利水、亲水的综合效益,同时,不仅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场所,而且也给卫生城镇以及都市郊区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4.3搞好河道水资源的管理。?

(1)河道水土保持的关键就是要搞好水资源的管理。主要的措施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高差形成的势能,在没有雨的季节,上游的地下水和下游的地表水之间的相互的转换,维持我国河流的用水量,从而来保持河道常年不断的流,来补给地下水,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这主要是将河道治理理念延伸到坡面工程的水渗透并储蓄着,使地表淡水转换到土体,并保持在地下。

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延长寿命,增加效益,从而减轻防洪的负担。我们只有减少水库以及河道的淤积。

再一方面就是尽量避免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

(2)这不仅仅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环境的保护是非常的有利于的,而且对建设景观水利也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只有进一步的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透效益才有可能搞好水资源的管理。若水资源缺乏管理,那么就会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以及质量都很难得到保障,生态修复以及湿地的恢复时很难进行实施的,还会使陆地上的淡水在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和生活分配上失调。如果没有水土保持,那么水资源管理就会失去支撑,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机。若要水资源健康的、稳固的、可持续的,只有建立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之上才可以。?

(3)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要有惜水意识,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养成好习惯;使用节水器具;查漏塞流,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4.结语?

根据我国的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以及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并进行了分析,水土保持面临着种种情况,必须加大水土保持的投入,实施河道的护岸工程的建设,对城市基建、扩建以及改造建设中造成的人为的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的工作要有积极的态度。同时,根据我国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有效的水土保持的方案,并实施注重的综合效益以及管理河道水资源,从而使我国河道治理中的水土流失得到了制止。

参考文献

[1]周淑杰,王振方.浅谈克东县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06).

[2]唐兰姣.陇西县河道治理过程回顾与发展思路[J].甘肃农业,2009(11).

[3]方华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的方向问题[J].人民黄河,1957(07).

[4]林以亭.杭州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