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伯牙绝弦课件

伯牙绝弦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伯牙绝弦课件

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第1篇

一、品读――渐渐入味

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对于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读的情况了解学的程度,以便更好地顺读而导。

比如,笔者在讲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重点句子。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发现伯牙和子期各有什么特点?

生: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师:你们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然后把焦点引向对重点字的理解上)

师:“善”一共出现4次,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善鼓琴”和“善听”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

师: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善哉”表示赞叹、表扬,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怎么说?

生:太好了!妙极了!

师:请大家带着这样的赞叹读句子。

(生读)

师:你读时为什么把“哉”和“兮”字的音拖得这么长呢?

生:为了把赞叹的语气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是结合注释和语境理解双音节词(峨峨和洋洋),进而体会句子内涵。

师:你们通过看注释理解了“峨峨”和“洋洋”的意思,它们分别用来形容什么呢?

生1:“峨峨”和“洋洋”分别形容泰山和江河。

生2:这个回答不对。

师:请给出理由。

生2:我从“若泰山”和“若江河”中看出“峨峨”和“洋洋”是形容琴声而不是形容泰山和江河。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那“若”字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

师:“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怎样呢?

生:“峨峨”和“洋洋”形容琴声雄壮和宽广。

师:雄壮、宽广的琴声与泰山、江河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雄壮、宽广的琴声像泰山一样巍峨,像江河一样广大。

师:伯牙表达的仅仅是琴声吗?古人往往喜欢托诗言志,那伯牙是否借助琴声表达什么呢?

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泰山一样高大的志向。

另一生:伯牙借助琴声表达江河一样广阔的胸怀。

师:这高山流水般的气度是谁听出来的?

生(齐说):钟子期。

师:他真不愧是伯牙的――

生(齐说):知音!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句子。

(生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感受到泰山更高了,大家的朗读水平也更高了。

笔者考虑到学生学《伯牙绝弦》是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教学从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出要品读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理解字意,一步步理解、体会句子的内涵。在理解、体会句子的同时,学生也渐渐地读出古文的韵味。

二、对话――渐渐入境

由于文言文比较抽象,又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师生对话,丰富和充实文言文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触动他们稚嫩的心弦,领悟文言文的意境。在《伯牙绝弦》这课的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对话。

首先,让学生充分想象伯牙琴声的表意之丰,体会他的善弹。

师:伯牙琴技妙绝天下,他的琴声肯定不仅表达高山流水,同学们想一想,还会表达什么呢?

生:清风、芳草、春雨。

生:瀑布、晚霞、乌云。

接下来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钟子期,想象他从琴声中听出的具体内容,体会他的善听。

师:你们就是钟子期,正在听伯牙弹琴,学着文中的句式,或用平常的句子赞一赞伯牙。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妙呀!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生:我想知道,如果伯牙用琴声表达对女人的朝思暮想,子期是否也能听出来?

师:你的想象与众不同。伯牙与女人是什么关系呢?

生:他们是一对恋人。

师:哦,是恋人关系呀,那是否将“女人”一词换成更贴切的词表达呢?

生:“姑娘”“女子”或者“美人”。

师:恋人一旦坠入爱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急切的心情被子期听出来了,他会怎么称赞伯牙呢?

生:妙呀!切切兮若思美人。

最后,笔者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小结学生的发言,并引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理解句子,在对话中悟情。

笔者在学生理解句子(伯乐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基础上,通过对话,让学生想象伯牙善弹和钟子期善听的具体内容。学生入情入境,领会知音的难能可贵。

三、练笔――渐渐入心

练笔应该是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这样才能使得读写顺理成章。但必须在触动学生心弦时,为学生搭设练笔的平台。

教学《伯牙绝弦》时,笔者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感知知音的基础上,着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练笔。先让学生写下对伯牙摔琴绝弦这一举动的看法。

师:对伯牙失去知音时采取摔琴绝弦的举动,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生:我觉得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可以理解,但他用摔琴绝弦的方式了结绝妙琴技是不可取的,这分明是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师:我从你的表达中体会到了你为伯牙感到遗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写,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伯牙摔琴绝弦的举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接下来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劝说或者述说伯牙心声的练笔。

师:看到如此痛苦的伯牙,你想劝劝他或者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吗?

(学生动笔写)

生:我是伯牙的妹妹,我想劝劝他:哥呀,你千万别因失去知音而消沉,振作起来吧!子期在天上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会很伤心的。

生:我要当一回伯牙――你们就别再劝了,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你们是无法体会子期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的。子期死了,我的心也死了,就让我的琴追随他而去吧。

此时能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的内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笔者顺势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点明了主题。正是这摔琴绝弦体现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难能可贵,才使得故事更加美丽动人、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这千古佳话,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第2篇

一、情境式结尾,在情境中尽情回味

许多散文和诗歌本身就非常优美,我们在欣赏体会课文的优美语句后,老师可以融入自己真挚的情感,配以优美的音乐,请孩子闭上眼睛在音乐中倾听老师的结束语,让孩子在音乐中入境,尽情地陶醉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的舒展,使师生与作者的情感在结束语中得到融合和升华。

案例1:

《草原》情境式结尾:草原给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画面啊,草原的景是那么美:明朗的天空,美丽的白云,清鲜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歌的牧童,令人无比向往。草原景色美如画卷,草原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到几十里外看望客人,用珍贵的食品招待客人。课文已经学结束了,但广阔草原的神奇画面,草原人民的深深情意,蒙汉两族的血肉情意,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满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永远记住(生读课题)给我们留下的深深情意。

二、延伸式结尾,在阅读中储蓄知识

即在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培养技能而进行相应的演练训练,或根据反馈信息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课外收集寻找各种参考资料,进而扩大阅读量,或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某种实验活动,以提出要求布置课堂作业而结束教学过程的一种谈话形式。

案例2:

《冬阳·童年·骆驼队》延伸式结尾:

1.童年的故事总是让人难忘的,因为童真,因为有趣,因为幼稚,故事往往就多了几分色彩。童年是美好的,可它又是匆匆易去的,所以才令人难忘。“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歌曲《童年》再次响起)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林海音的童年,她的小伙伴,她的好朋友,她在北京城南所度过的那段快乐时光。

这样结束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机地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三、抒情式结尾,在说写中抒发感情

可准确把握课文情感,以饱含觉悟的语言结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尽情挥洒自己的个性。

案例3:

《伯牙绝弦》抒情式结尾语: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他们不仅是生活上的知音,更是生命的知音,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四、朗读式结尾,在朗读中提升情感

朗读,能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的形象。有些课文感彩浓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可把作者的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更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特别是在结束课堂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情已有所掌握,教师创设几个回环式的朗读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完整、形象地刺激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撩动着学生的心。

案例4:

王崧舟《我的战友》朗读式结尾:

师:看大屏幕(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同学们,这就是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深情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让我们用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句碑文。生读。

师: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生读。

五、过渡式结尾,在过渡中激发兴趣

在同一课的上下节课间的结束语,可精心组织设计好过渡语言,使课虽终而意未尽,思未断,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的浪花。

案例5:

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阳光课堂;信息技术;整合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阳光的学习情境

阳光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快乐、和谐温暖的阳光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个性化学习,师生一致达成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表现形态,可以将情境分为问题、悬念、演示、故事、游戏等。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目的在于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例如:胡军华老师《伯牙绝弦》教学片段:

多媒体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

师: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这首音乐的背后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悬念情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在新知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研究。

例如:魏小芳老师《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凯巴伯森林。

师:这是哪儿?美吗?你能从刚填的词语中找出一两个来形容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吗?

生1:生机勃勃

生2:松杉葱郁

……

师:当夜幕降临,月亮悄悄爬上树梢,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出示狼嚎图)

师:听到狼的嚎叫声,你的脑海里最先跳出的是哪个词语?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吗?

生:凶残……

师:(出示鹿图)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送给鹿吗?

生:美丽善良……

师:狼并不凶残!鹿也不一定都是善良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示。

演示情境的创设一般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操作演示,或者展示实物、播放多媒体作品等,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演示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要领等产生好奇,并生成新的求知动机。

例如:沈小波老师《圆柱的体积》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怎么得来的?

生:把圆沿直径等分成16(或32)份扇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直径。(师演示)

师:既然能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出它的面积,那么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形体来求出它的体积?

生:(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和寓意的故事情境,以故事的形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邓海云老师《数的认识》教学片段:

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

师: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哪个数字宝宝来表示?

生:1。

师:钓到二条大鱼呢?

生:2。

师: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宝宝来表示?

生:……

游戏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好形式。好奇、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教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深刻。

例如:周权老师《抽屉原理》教学设计片段:

请在一副扑克牌中(除了两张王牌)随机抽出五张牌。

师:我猜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我猜对了吗?

生:……

再随意找13个同学上讲台。

师:请上台的同学把生日的月份写在小纸上。

师:我猜至少有两个同学是在同一个月生日,我猜对了吗?

生:……

二、信息技术构筑阳光学子的展示平台

学生展示就是把课内外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的成果公布出来。学生展示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学改革的大问题。“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但讲台只有一个,黑板也只有一个,小黑板也为数不多,时间更是有限,如何让阳光学子尽情表达自己观点、展示个性、展现自我?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教室内外四周都是黑板,学生每组一小块园地可以尽情耕耘,随意挥洒,课堂上尽显个人魅力,教师学生可以围观点评。但是更丰富、更精彩的展示不是一小块黑板所能容载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视频展示台和QQ群以及学习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工具构筑的展示平台,不仅可以让师生用文字交流,还可以用信息容量更丰富的图片、音视频进行互动。

三、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阳光课堂不仅关注课堂,还注意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不仅为师生搭建了电子图书室和多个主题学习空间和交流平台,让他们接触世界;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资源,课件库、教学设计库、习题库、素材库等都慢慢丰富起来,老师们也慢慢学会了利用信息资源。“每天读书一小时”,阳光校园里每位师生都感受到求知的愉悦。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难,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变得不太现实。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泛在学习”的可能,我们在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并为每个教师配置了网络终端设备,每次培训我们都建立一个专题培训空间,将培训文档和录制好的视频上传到培训空间,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培训空间内学习,可以提问进行互动,还可以上传图片、视频等作品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05-02

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如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1 视觉再现,促进抽象思维

抽象的思维往往来源于直观的感受,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教师的讲解就更显苍白无力。教师如果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和课文相关的录相或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引发共鸣,加上适时点拨,学生便能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

真实题材,创设美景 教材中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文章很多,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进行丰富想象。如教学《桂林山水》,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想象不出桂林山水有多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去感受桂林那静、清、绿的水和奇、秀、险的山。学生通过画面的直观感受加上丰富的想象,文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抽象美妙情境对其来说已不再是“无米之炊”的难题。

课件制作,创设场景 《少年闰土》一文中描写看瓜刺猹的场景十分生动有趣,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生活经验,难以想象是何种场景,猹是怎样的一种动物更是说不准。教师可运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再现看瓜刺猹全过程。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可以认识什么是“钢叉”,什么是“西瓜地”,“猹”长什么样……有了这些直观的体验,学生读这段文字时就能想象出作者描写的是何种场景,真正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达到较好的效果。

追溯历史,填补空白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描写历史故事的,由于年代较久,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如《开国大典》《圆明园的毁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等,学生对此类课文的理解有难度。因此,教师要搜集和课文有关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在学课文之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相关的事件等,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填补学生的空白,这样学生再读课文就水到渠成了。

2 听觉再现,突破课文难点

大自然的声音是最美妙的,它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描写的主要内容。如蟋蟀的叫声,下雨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泉水叮叮咚咚的响声,滴水的声音,花开花落的声音……然而关在屋里的城里学生对这些是那么的陌生。如《听听,秋的声音》犹如一首歌,却很难打动关在小屋里的城市学生,这成为教学的难点。这时,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派上用场,课件制作再现文中所描述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听觉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难点自然就突破了。

又如《伯牙绝弦》一文描写了伯牙弹琴技艺何等高超,乐曲多么优美。学生对古琴的了解几近是零,对乐曲的内容了解很少,课外查阅的大多是文字资料,对音乐的理解成为这课难以突破的难点。这时再次求助多媒体,课件再现古琴的声音,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哪一段讲述的是高山,哪一段讲述的是流水,让学生感受音乐和文章一样也能讲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心想法。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懂得遇知音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配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难点自然突破。课文中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课文中声音的再现是突破课文难点的有效手段。

3 背景音乐,升华情感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醒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背景音乐,能帮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进一步体会文章饱含的情感。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品读伯父和父亲救助车夫的内容,学生总觉得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文中的描写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时课件出示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的图片,配上低沉悲伤的背景音乐,教师动情地介绍车夫一家全靠车夫一人拉黄包车挣的一点钱过日子,没办法,大冬天光着脚,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寒风中拉车……音乐的渲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他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师的眼睛也湿润了。学生被感动了,他们被伯父的深情感动了。此时音乐继续播放,让学生齐读描写伯父救助车夫的段落。在音乐的衬托下,伯父的情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学生,这样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

又如《灯光》一文也是十分感人是,特别是文章描写的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来不及见一见电灯。教学时适时配上悲情的音乐,学生在朗读中流下感动的泪水,从中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此时没有一个人不会被感动,心里的悲痛转化为对郝副营长无以言表的敬佩……

4 拓展资源,丰富阅读教学

当然,多媒体不是仅停留在课件的制作、视频的播放等,还体现在丰富的网络资源,网上课件应有尽有。当然不是顺手拿来就用,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制作,真正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除了课件,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和课文相关的材料,辅助阅读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如教材中经常会安排古诗教学,让学生干巴巴地背古诗,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近如人意。可以在网上找到谷建芬老师编曲的古诗新唱,课间播放这些曲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背下古诗,又能唱歌又能完成学习任务,乐而为之。

又如“人物描写一组”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描写片段都选自著名小说,都拍成了电影。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这些影片,活动课时放给学生看,在观看中,学生体会到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法宝。

网上像这类的资料非常丰富,只要教师用心寻找,合理运用,定能让阅读教学绽放精彩。

5 结语

总而言之,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学都要依靠多媒体,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还是要加以传承和运用,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手段真正服务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了使用多媒体而教学是不可取的,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多媒体展示课。

笔者相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大程度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同样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伯牙绝弦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故事;图片;表演;激情;生动;幽默;范读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起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的难点,虽然篇数不多,但起点较高,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尤其是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觉得文言文很难学,枯燥无味。如果在小学没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会导致对文言文的厌学,直接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鉴于此,强化对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借助奇闻轶事,适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采取多形式的诵读方式,根据课文需要进行拓展,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只要引导学生耐心体会,就不难发现文言文的韵律与魅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伴随音乐,从故事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用故事导入,容易感染、打动学生,通过讲故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巧妙地用故事导入新课,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聚精会神地置身于课堂活跃的教学之中。小学语文高年段教材中选编的三篇文言文都带有故事性,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以故事为背景进行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一课中,我先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宫廷琴师叫俞伯牙,他从小酷爱音乐,琴艺高超,既能弹奏曲子,又是作曲家,被人们称作“琴仙”。他有一把不同凡响的瑶琴,传说,这把瑶琴是集日月之精华,山川之灵气,能奏出天籁之音,他弹奏的曲子《高山流水遇知音》美妙动听,为人们所称道。可有一天,俞伯牙弹完一首曲子之后,竟然摔碎了他心爱的瑶琴,并决定以后再也不弹琴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我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大家专注地听故事,个个都急于找到答案,认真地读起课文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图片叙述故事,再进入课文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文言文中的运用,能给文言文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方法,使文言文学习不再生硬、枯燥。图片、动画具有直观性,看图画学课文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学弈》一文时,我自制课件,画面中有两个学生以不同的表情面对老师进行学弈。我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学生一看便明白,甚至还和自己的表现对号入座。然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段话,学生说的话与课文的意思基本差不多,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走进文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时,学生有一种好奇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这样为学习课文减轻了许多难度。

三、教师利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恰当使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打动学生的心,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杨氏之子》一文时,我的语言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原来,徐帅是我班一位很聪明的孩子,当他回答完本节课的一个问题时,我便引用文中一句话,随口说:“徐帅,甚聪惠。”学生听了这句话,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既佩服徐帅的聪明,又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进而,更加佩服文中杨氏之子的聪慧。在教学《学弈》一文时,我经常引用文中的句子,“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为是其智弗若与”等句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根据我引用句子的具体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并也情不自禁地模仿我的语气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来,为此,背诵课文也容易了许多,减轻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了学习兴趣。以往,在教学中,我们备课认真,讲课也很卖力,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忽视了语言的艺术性、幽默性。因此,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让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有生机、有趣味。

四、示范朗读 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