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找规律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找规律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主要是发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隐含规律,这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也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也是本教材第1次出现找规律这一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认为,“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知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也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把握不到位,那么将会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三维目标,主要围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准备:
为了使教学达到效果,还将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准备了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图形以及装有“入场券”的信封袋。
二、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方面,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另外,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这就为课堂上认识数字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三、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中,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快乐的学习氛围。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游戏导入法,并构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索,动手实践,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规律。
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认知“规律”;第二环节发展“规律”;第三环节创造“规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这三个环节,从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动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学生会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地体现出了积极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也落实到了“三维”目标。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一开始,先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看哪位同学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我分别做了两组动作,我的第一组动作是嗒嗒
拍拍肩、嗒嗒
拍拍肩;哪位同学能接着做?学生做后问他做得对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接着又做了一组动作,上上
下下
左左
右右、上上
下下
左左
右右(拍手)。又问谁来接着做?并让大家一起做一次。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知事物是有规律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规律知识的兴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这两个游戏一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也可以说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板书:“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补充板书课题:找),通过做的两组游戏,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来揭示课题《找规律》。
(一) 认知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排列的,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素材。因此,创设了同学们亲身体验过的活动,就是在每年元旦孩子们都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情景(点击出示主题图)通过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图上情境,孩子们会说出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图中还有小花、彩旗和灯笼。说后先夸奖学生们观察得仔细!并紧接着提出你从这些彩旗、花朵、灯笼中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创设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②
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说一说,后面的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是黄色吗?看看对不对?
(点击,出现黄旗)真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接下去应该是黄旗。
师:你们真会观察,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来分?谁来说说?
生:红色、黄色一组。(课件配合)
③课件出示花朵、灯笼图
师: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请把你发现的秘密很清楚的与同桌交流。(生讨论、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并提问引导。
师: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彩花是按照红色、绿色、红色、绿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
生2:灯笼是按照红色、紫色、红色、紫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你来给花朵和灯笼分分组,让大家把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
④课件出示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同学们真能干,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生:图上围成圈圈的小朋友们。
师:对了,老师请这群小朋友们排成一行,猜一猜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二)发展规律
动手实践、应用规律
师小结:联欢会真热闹呀,看来规律能给我们的联欢会增添不少色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他们的节日联欢会吧!你们看(出示入场券)这里有一张涂有颜色的入场券,可是还有好几处图形没有涂。只要你能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色,就能参加联欢会了。
师:请大家取出信封袋里的入场券,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赶快涂一涂。
(学生涂色,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生:第1排正方形是按照黄、绿、黄、绿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第1个问号涂上黄色,第2个问号涂上绿色。
第2排的三角形是按照蓝、黄、红、蓝、黄、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他说得对吗?和他涂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谁接着来说说下面的三组?
师:恭喜一(2)班同学们已顺利拿到入场券,欢迎来到联欢会场,节目正式开始。
(三)创造规律
1、火眼金睛
师:第1个节目是“火眼金睛”。游戏的方法是:看谁能在短时间里看清楚画面所出现的小动物,并且记住他们的排列顺序,再来说一说下一只动物朋友是谁?准备好了吗?
(播放课件)
师:谁来说说下一只是什么小动物?
师:下一只呢?
师:再下一只呢?
2、点星星
师:第二个节目,点星星。
师:谁来说一说,这颗星星是什么颜色?(学生说,教师点)
同上。
3、欣赏美
师:节目好看吗?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可见呀,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给我们带来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1)美丽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有规律的;
(2)动听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可以是有规律的;
(3)我们的动作可以是有规律的,大家看看,他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4)自然界的动植物,它们的颜色或形态也是有规律地,就像斑马,还有绿叶。
(5)规律使我们生活中建筑物的装饰变得很漂亮。
(6)连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因为规律而显得格外美丽。
欣赏完这么多有规律的事物,你还能找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吗?
4、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创造规律吧。请大家拿出信封袋中的小图片,自己排列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请同学在投影上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规律。
5、律动
师:不仅图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连声音、动作也是有规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跟着老师边唱歌边做有规律的运动吧!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师:在我们的音乐与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拍手、跺脚、拍肩、拍手、跺脚、拍肩)
6、表演规律游戏
师小结:你们也能象这样创设其他的动作或声音的规律吗?
生:能!
师:先听清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先讨论按什么规律进行表演?想好了,可以站起来排练排练。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其余的小朋友当评委,一起来发现他们创造的规律。
师: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评得也很好。老师认为,每个小组都能按一定的规律表演,大家都是创造规律的小能手,把掌声再一次送给自己吧!
(四)全课总结
看来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规律会让我们周边的一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下课以后请同学们在校园里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评课
陈素兰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陈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活泼设计,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以游戏情境带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陈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以活泼语言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陈老师能关注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节课组织教学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动听,例如陈教师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真棒!”“你很聪明”等等,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三、把握好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动手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陈老师能很好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一年级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有限,对知识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陈老师巧妙设计动手环节,让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基础上动手操作,通过摆图形、设计手链等环节,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参与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体排列的规律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 “找规律”题型中的求解规律 《变异的基本规律》课堂实录 浅谈《找规律》的教学策略 找规律在中考中的解答 找规律与简单的搭配 《找规律》教学背后的数学思想渗透 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锡矿在地质找矿中的成因规律 画图策略在《找规律》中的应用 试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 试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的特点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找规律题 “找规律――图形覆盖”的教学与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找规律题的解法 “找规律”贵在“找” 跳出“规律”找“规律”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 《我的梦想》课堂实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更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水果,课件,磁铁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周星期天,老师去魔法城学习了魔法,今天就给大家变变魔术。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老师变水果)苹果,再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梨子)继续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苹果)再接着猜会变出什么?(梨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新授
复习微课视频,到魔女城――找规律。
提问:什么是规律?
几个物体为一组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
你还能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吗?
(强调音乐、舞蹈中也有规律)
(三)讲解自学任务单的错题。
(四)游戏练习。
同学们, “乱七八糟魔女城”这么有趣,大家想不想去?
(想)但是魔女却说:想进魔女城还得过三关。
第一关火眼金睛找规律。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规律,从而直观感受、理解规律的含义。)
第二关进阶检测闯关。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第三关小小设计师。
“乱七八糟魔女城”要举行联欢会,请你为联欢会的入场券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交流欣赏。感受规律美。
(五)小结
恭喜大家顺序地闯过了三关,下面请拿着各自的入场券准备参加下次的联欢会吧!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翻转课堂的家教混合式教学,通过四个步骤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变魔术引入“乱七八糟魔女城”微课,在课中继续巩固新知。2.讲解自学报告单的学生错题。3.“乱七八糟魔女城”闯关练习。通过圈出重复部分,有节奏的读出重复部分等操作活动,突出“重复”这个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规律含义的理解。4.小小设计师。以“乱七八糟魔女城”的联欢会为情境,设计有规律的花边。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前预习、课中研讨以及课后提升的教学规划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清晰,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08(04).
[2]刘娟娟.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05).
[3]徐燕. 改变习题呈现方式――例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利用和开发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8).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②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③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测测你们的记忆力怎么样。老师有两个银行帐号,男生请记住上面的号码,女生记住下面的号码,时间只有3秒钟。男生:72865470。女生:72647264。”谈话:“我宣布女生的记忆力好。有男生不服气的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女生的数有规律……”谈话:“其实不仅有些银行账号里有这样的规律,有些手机号、QQ号等也有这样的规律,想和老师一起探究这样的规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到那时天安门前肯定被人们装扮一新,老师也为此设计了一个摆放方案。”
1.出示场景。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在小组里说一说)“彩旗是按两红两黄、两红两黄排列的,盆花是按蓝红、蓝红排列的。”师:“我们可以把几盆花看作一组?(课件演示)为什么这样分组?”学生可能的回答:“这样分每组的个数,颜色、顺序都是一样的。”“彩旗可以怎样分组?”(课件演示)
2.先研究盆花。谈话:“找到了规律我们就找到了研究问题的方向。我们先来研究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先猜想,让学生说一说)“你能把你的理由画在或写在作业本上吗?试一试。”学生可能的回答(学生上黑板展示):
(1)画图法(图略)
(2)列举法。单数:1,3,5,7……是蓝花,双数:2,4,6,8……是红花。
(3)计算法。15÷2=7(组)……1(盆)。
重点介绍第三种:“这个算式由15、2、7、1组成,你能说说分别表示什么吗?”学生可能的回答:“2表示2盆花一组,7表示一共有这样的7组花,1表示还余下1盆。”提问:“这个余下的1是第几组的第几盆?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是第8组的第一盆,每组的第一盆都是蓝花,所以第8组的第一盆也是蓝花。”(学生说起来有困难,教师可适时引导,并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谈话:“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可能有多种选择)
4.最后研究彩旗。“从左起第( )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彩旗?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的回答(学生展示,并说说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4=( )(组)……( );( )÷4=( )(组)……( )。谈话:“前面两个式子除数是3,而后两道式子的除数却是4,除数的大小都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可能的回答:“和每组当中的个数有关,比如每组有5面彩旗,除数就是5;如果每组有6面,那除数就是6了。”
小结:“要解决我们今天的问题,首先要看清规律,找准除数。你能根据哪个数迅速判断出彩旗的颜色?可以怎样判断?”学生可能的回答:“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就看每组的第几个是什么颜色,如果没有余数就看每组的最后一个。”小结:“所以要寻找到今天这些问题的结果,重点要看余数。”
三、巩固练习
谈话:“今天通过同学们的共同研究,我们找到了规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红和小明在玩摆棋子的游戏,照这样摆下去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列示:21÷3=7(组)。答:“第21枚是黑子。”(2)“小红正在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第18颗珠是什么颜色?第24颗呢?”列示1:18÷4=4(组)……2(颗)。答:“第18颗珠是黄色。”列示2:24÷4=6(组)。答:“第24颗是红色。”(3)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①32÷3=10(组)……2(个),是圆。②32÷4=8(组),是正方形。③32÷5=6(组)……2(个),是三角形。
四、生活中的规律
谈话:“其实,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都蕴含着这种规律。(课件显示图片):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潮涨潮汐,红绿灯、装饰花边、花纹饰品……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五、游戏中的规律
谈话:“其实,有些游戏当中也蕴藏着这个规律。想玩吗?”请6位同学上来,大屏幕显示儿歌:一二三四五,敲锣又打鼓。搬进新楼房,大家来庆祝。游戏规则:每个同学依次读一个字,谁读到“祝”字就被淘汰。
谈话:“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关键词:探索规律;教学价值;解读
一、系统定位,“探索规律”的《课标》要求
《课标》把“探索规律”作为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学段要求: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二学段要求: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同时还要求“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探索和理解运算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等等。“探索规律”蕴藏着重要的教育内涵和价值,被新课程单列为一个独立部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探索规律”的教育地位和意义。探索规律并非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早有呈现,只是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知识相对散落,编排较为随机。在新课程中,这部分内容被独立出来,其实也只是相对独立,因为它还是要依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初步感知,“探索规律”的意义建构
四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是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上的例题、“试一试”和“想一想”主要呈现形式如下:
■
“找规律”的教学仅仅是讲清规律、分解规律和应用规律吗?“找规律”教学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一)规律“是什么”
规律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规律也叫规则、法则,数学规则是反映几个数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命题。因此,苏教版教材中“找规律“的教学可以看作数学规则的学习。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是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找这样的数学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排,两端的物体相同,这种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多一。教材最后揭示了另一条数学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圈,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二)找规律“教什么”
学生对数学规则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解数学规则的推导与总结过程;二是将习得的数学规则灵活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三是掌握不同数学规则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照数学规则学习的三个方面,教授“找规律”的过程中就应该突出一个“找”宇,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就本课教学而言:首先要发现规律,理解数学中各部分概念之间的联系;其次是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数学规律;再次要能应用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是要想方法沟通两条数学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找规律“怎样教”
根据数学规则的学习形式,我们可以相应地采用两种基本的数学规则的教学方式,即“例一归”法、“归一例”法。本课教学应采用“例一归”法,这与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一致的。教材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把学习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1)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2)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3)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根据数学规律的教学原理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们对上面的两个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将教学设计细化为以下四个操作步骤,并展开摆学具操作的过程,通过类比和对比,使学生沟通联系,明确区别,理解原理。
三、精心设计,“探索规律”的价值解读
(一)探索发现规律
1.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规律,兔子乐园也隐藏着一个规律,想不想把它找出来?(板书课题)
2.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兔子乐园)在兔子乐园中你看到了哪些物体?有几组互相有联系的事物?
(2)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他们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也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探究规律
(1)全班交流: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①每排两种物体的个数。
②每排中的物体都是间隔排列的。引导:兔子和蘑菇这一组是1只兔子,1只蘑菇,1只兔子,1只蘑菇,一个隔一个排列的,像这种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方式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谁能照样子说说图中其他两排的物体是怎样间隔排列的呢?
③每排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物体是一样的。
师:我们把排在开头和最后叫作“两端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叫作“中间物体”。看看其他每组中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
④两端物体比在中间物体多1(或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当两种物体像这样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这时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结:兔子乐园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谁能把刚才的发现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探索活动,教师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发现、交流,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着不同的体验和发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了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验证巩固规律
1.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操作: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2)沟通:从排列位置看,这里小棒相当于例题中的什么,圆呢?我们发现的规律怎样?
(3)扩展: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到有存在这样规律的事情吗?
2.联系实际,感受规律
(1)列举规律:其实,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举一些例子和大家分享吗?学生交流,课件适时出现生活中的例子,如手指、护栏、广告牌、路灯等。
(2)欣赏一组图片。
(3)生活中这样的规律举不完。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画出来吗?
3.回顾反思: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规律是如何被“找”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一一间隔地摆小棒和圆,并思考小棒和圆的个数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然后讨论小棒和圆在排列中的不同位置及数量关系,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简单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目的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探索过程,而不是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因此,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从而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运用规律
1.谈话:间隔规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马路上来看一看吧!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广告牌?
(1)能发现电线杆和广告牌的排列规律吗?
(2)你能说出广告牌的个数吗?为什么?
2.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1)口答:为什么锯了4段?能不能用我们找到的规律思考呢?
学生汇报时同时出示图形:―×―×―×―
(2)锯了6段,需要几次?如果用个字母表示,锯了a段,需要几次?如果锯了a次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去寻找原型,建构起对规律的现象支撑。同时,通过回忆、再现的活动,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以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把握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练习“想想做做”第3、4题
(1)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多少棵桃树?
(2)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A、与上题比较;B、画图或摆学具C、语言表述……)。
(3)比较:两题都是栽树,都是每两棵柳树中间载一棵桃树。有什么区别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联系已经获得的规律进行判断、得出答案,使学生在直接运用规律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认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你能很快地判断出和谁多。
(1)……
(2)……
5.运用今天找到的规律,做一个小小的设计。
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准备了一些花,有5盆、5盆海棠花、6盆一串红,请你选择两种花,怎样间隔排列呢?
(1)四人小组合作,用彩笔画一画或用学具摆一摆。
(2)展示:将自己的作品到视频展示台展示一下,并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体会规律的发展变化,启发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正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所在】
四、综合评述
“找规律”的教学要求是“重找会用”,教学重点在“找”上,而不仅仅是规律的“应用”。所以,教者不能满足于通过分解规则,使学生掌握规律间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应用这条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规则,要先以生活实例为例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再通过动手操作,从具体到抽象建构规则,在理解规律原理的基础上,沟通数学规律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规律之间的区别,最后是简单应用。总之,找规律的“找”突出的是探索过程,是在探索中理解数学规律,懂得数学规律的具体规定,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规定。
[参 考 文 献]
[1]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坚,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多媒体;激发兴趣;积极性;提高效率
随着多媒体技术高速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它给学校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数学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持续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教材的许多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以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时间一长感到非常疲惫,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对学生而言,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思想上的包裹,这样的课堂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教学质量又从何而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执教《找规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设计聪聪和明明两个小朋友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房间的情境。当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时,多媒体课件显示学生很喜欢的卡通人物说:“小朋友们,房间的图案漂亮吗?房间的图案不仅漂亮,而且还隐藏着数学规律呢!你能找出这些图案的规律吗?”通过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逼真的声音,使枯燥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点燃了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完善,意志比较薄弱,有意注意时间短。人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机能,通过个体内部环境丰富的刺激物不断作用而发展起来,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会波及其他器官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听觉视觉的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听觉功能使他们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跟提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例如:我在执教《对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学习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中的对称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走进对称的世界,孩子们感受到了对称的美丽和魅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识记。
3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图文并茂,集文体、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在效果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比以往采用幻灯、挂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在课堂教学中,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新颖优美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畅想,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播放配音故事“猴妈妈分桃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用三四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求商。这样的教学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课堂效率。
4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