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学校;厌学特征;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06-02
体校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厌学症状,虽然是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就其后果而言,却是非常严重的。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以知识水平和教育程度为基础,由于竞技体育本身的特性,不是每一个竞技运动后备人才最终都能成才,而且成才的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到一定时候必定进入其他领域工作和生活,而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必然会成为他们在其他领域竞争的障碍,易使个人发展和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体校学生厌学,学风下降,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体校的声誉及发展。
一、体校生厌学的成因及特征
造成厌学的原因很多。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内因看,学习动机不足,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等。
1.学习动机不足。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体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没有努力的方向,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很低,怕吃苦,无进取心,对学习自然没什么积极性。(2)对学业失败的错误归因。受某些老师和家长的不良暗示,他们习惯把学习不好归结为自己的智商不高,脑子太笨,羡慕别人的同时叹息自己没有聪明的脑袋而不愿下功夫,于是成绩上不去,学习就没热情;学习没热情,成绩更差,更怀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学习更提不上劲。到后来,干脆自暴自弃,逃避学习。(3)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孩子缺乏奋斗精神。在学习成绩较差的体校生中,很多人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再加上有的受父母打工的影响,他们认为有无文化无所谓,爸爸妈妈识字不多,也一样挣钱。所以他们觉得没必要花大力气学习,成绩好坏也无所谓。(4)体校本身原因。大多数学生以为来体校就是为了在竞技场上拿金牌,只要训练成绩好,文化成绩好坏都一样,都可以升学。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导致体校学生学习动机脆弱,进而学习成绩很差,失败次数越多,动机更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态势。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造成体校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丰富的学校生活,是体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体校学生向往学校生活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学校看重金牌数、升学率,一切以训练、考试为中心,把学生紧紧禁锢在运动场上、教室的文化课学习上,缺乏必要的课余生活。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而是感觉在教室里上课等同于“坐牢”,从而使他们丧失对学校学习生活的吸引、向往,导致厌学。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
3.学习困难,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这是体校学生厌学最主要的原因。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差,有厌学情绪而在普通学校待不下去了的学生,家长感觉自己的孩子在文化学习上没有什么前途,不如在体育方面寻求发展。而老师上课以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照顾不到每个学生,使他们学习越发困难,上课如听天书。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不能承受学习之苦,对于学习浅尝辄止,遇难而退,当无法处理完成难题而又无法拖拉下去时,便选择了懈怠、逃离。
4.环境影响,自控能力差,家长放弃。由于监管不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网吧大肆招徕未成年人,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很差,不能良好地控制本身的举动,经受不住诱惑,上网成瘾;也有学生在与异性往来的过程当中,不能慎重理智看待男性和女性同窗之间的情感,错误地解读了同窗之间的情谊,出现早恋现象。这些情况都会使体校学生减低对学习的乐趣与意愿,继而导致厌学。有的孩子孕育厌学、逃学念头,而家长由于自身的素质不高,在这种事上认识模糊,放弃本身的教育责任,不是同学校一起对孩子进行帮助、教育,以提高其对遵规守纪的认识与能力,而是莫名其妙地“姑息”放任,从而直接导致孩子厌学。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青少年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体校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二、体校生厌学的对策
1.帮助体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贵有志,只有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并为之奋斗终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志向,是班主任、教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体校生厌学的现象,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尤其是文凭不高成功人士代表,来校讲座,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方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把学习进行到底。一个名人或科学家的故事和格言,一个教师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一个同学的先进事迹,往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震撼学生的心灵,对他们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因此,通过勉励学生向他们熟悉的体育界前辈如邓亚萍等有志之士学习,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通过先进同学的相互影响,必定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形成。
2.改善学校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愉悦学生心境。下大力气加强学校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多媒体等设备设施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要求上严格标准,课余生活中自由灵活,让学生课堂上学得主动,课余活动中玩得开心,从而形成一种优良的育人环境。抓好以素质教育为重的转变工作,提倡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体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注重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走出去”,“请进来”,以求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的“天资禀赋”的差异,学会扫除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学会排除学习上由于受到暂时受折等而带来的心理障碍。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家长与老师之间本来就是合作者,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对学生全面进步很有帮助。在交换意见的时候,最好不让孩子在场,有家长在老师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既让孩子难受也让老师难受,这样的交流很容易变成老师和家长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孩子,并不利于商量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来帮助孩子。同时,老师在单独教育孩子时,也请家长不要站在一旁,因为有家长在旁边教师会不太自然。建立教练、教师与家长互访制度。教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走访的同时,希望学生家长要经常去学校访问教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互访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子女教育、学生表现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学校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学生 问题 对策
目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群体为“80后”末期,少部分为“90后”初期。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初经历者,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形成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他们给高校的校园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管理以及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成为了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谈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私,现实,缺乏团队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备受宠爱,比较自我,凡事都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他人的利益,缺乏团队精神。这种情况在校运会的时候体现得非常明显,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比赛往往是不闻不问。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班长的职位是焦点,而劳动委员往往少人问津。而涉及到评优评奖的时候,往往都争先恐后,唯恐落下。
2.现实,个性张扬,注重名利
他们从一出生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少是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的。他们消费观念超前,受社会风气、媒体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大都有着张扬的个性,乐于表现自己。钱在他们的心中被过度的强化。他们普遍早熟,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把眼圈涂得黑黑的,在耳朵上扎上七八个洞,穿另类衣服,头发弄得像鸡窝。他们普遍不再把当科学家当作自己的理想而更多的以当大老板,过有车有房的生活作为以后的追求目标。
3.生活自理能力差
这是孤独的一代。他们虽然有家人的宠爱,但是没有兄弟姐妹,更多的时候是与老人家呆在一起,或者是一个人独眼打探这个新奇的世界。什么事情都被家人代办,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虽然被浓浓的亲情包围,但是却难掩内心的孤寂,甚至想极力摆脱这样的环境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而当他们真正离开家,来到学校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他们当中有些甚至连衣服都不知道怎么洗,生病了只知道打电话或者要求请假回家,而不知道如何就医,不知道该如何去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4.反叛意识强
这是聪明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敢于对一切自认为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挑战权威,过惯了自由散漫的生活,对学校规律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不适应。甚至有些对学校规章制度、法制教育相当冷漠,恋爱、过早性行为等偏差行为严重。
5.对网络依赖重
作为与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手机、宽带、MP3、MP4成为了他们的最爱。在本班的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不上网的,没有不用手机、MP3的。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和依赖远远超过了上几代人,可能是迫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学校的压力,他们习惯了拇指文化,习惯了在虚拟的世界里与人沟通,习惯了在网游中获得安慰和自信。在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影响到了自己现实中的生活和价值观,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宁愿呆在宿舍上网而不愿意去上课。
二、对策
1.信任
首先,要充分的相信他们,肯定他们,不能用老眼光,老标准去衡量他们。一个时代的人肯定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我们不能就因为现在管理学生有一定难度就把他们归类到“问题青年”,而应该从另一种角度,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有才能很优秀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班会,或者其他的适宜场合予以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特长的发挥。
转贴于
2.宽容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何况是学生。对于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班主任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相信学生给一点阳光就灿烂,正如某位名人所说:只要你心中有片开阔的天,播撒甘霖润生心,学生就会成为奔腾的河,活力四射往前奔。时刻把学生放到心窝窝,常闻学生心声,常想学生心事,常解学生心结,把爱的阳光撒满学生心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责任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班主任首先得是一名教师,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班主任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学院、对学子的,更是对学生家长的。班主任的工作不是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同学,也不是简单的“惩恶扬善”,而是一个都不能少。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我们班主任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在引导他们成材前要先引导他们成人,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不能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这方面,《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史今班长则是我们的一个优秀典范。
4.创新
新时期的班主任,不能再墨守成规,仅仅成为传达学院通知的一个工具,按照过去管理学的方法一成不变的套用。管理现在的学生,应该懂得变通和创新,不能再以“权威”,“惩罚”等方式来管理学生,这样非但树立不起自己班主任的威信,反而会让他们反感,进一步挑起他们的反叛意识。我们应该以理服人。此外,我们要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分的人才,而是需要能力型的人才。高校是我们学子距离社会最近的一道门槛,我们要帮学生完成好这一个过渡,以便能尽快的适应社会的生活,所以,我们可以不拘泥于一切形式,积极开展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特点的活动。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给学生营造一种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
一、中国现代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心理特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学生这样一个先进的群体当中,针对服饰的购买早已不是停留在之前的暖和、合身这一层面上,学生需要以服装来对帮助自己来彰显个性。笔者认为,在当代大学生服装选购的过程之中,其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时尚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先进的一个群体,并且有着极强的事物接受能力。因此,品牌效应在大学生消费心理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追求时尚,大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会追求自己喜欢的品牌,而笔者仅从运动类服饰品牌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往往热衷于购买如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品牌,这些品牌的共同特点便是服装设计理念先进,图案样式能够很好的对大学生的个性进行彰显。并且因为所学专业的不同,大学生在进行服装选购过程中,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艺术类专业学生会相对的轻视品牌,而重视服装给自己带来的视觉体验。而理科类学生则会在服装选择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服装的功能性和个性之间的平衡。
再有就是,在当代大学生之中,一般喜欢以自己所在的寝室或者学习小组作为一个群体单位,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大学生都比较喜欢以集体的方式开展活动,而在进行服装购买的过程当中,这样一种群体性活动就很有可能衍生出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的心理。而针对所购买的服装,大学生们在群体当中就会对价格、样式、实用性、款式等诸多方面对自己购买的和同学购买的进行对比或者炫耀。同时,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生活模式又让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如彼此关系良好的寝室可能会发生对服装等产品的购买模仿现象。这便是典型的从众心理。
最后,因为当前我国的社会环境较为轻松自由,并且现代大学生都是从原来较为紧张的高中生活走向现在的大学生活,因此在心理会对自由产生极度的向往,所以大学生在进行服装购买时,同高中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学生并不会对服装的产品品牌过度留恋,只要该服装能够彰显大学生的个性,那么这件服装便值得进行购买。即在大学生群体当中,针对服装进行选购时,个性因素是要远远高于品牌效应。而在个性的彰显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例如在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会喜欢色彩对比较为强烈,图案能够显著彰显艺术精神的服饰。而在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当中,个性远不如艺术类大学学生张扬,因此较多的会选择较为大众化潮流的服装。
二、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服装市场的销售策略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服装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但是需要依靠经销商对于市场潮流有敏锐的嗅觉,并及时捕捉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服装购买思想,才能够从中挖掘到无限的财富。
1.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品牌,并培养大学生对于该品牌的忠诚度
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往往刚刚脱离父母的监护,因此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呈现出较为自由的状态。并且在此阶段,大学生需要面临走向社会这一人生必经历程,所以针对服装销售商来讲,正确的对大学生的服装购买进行指导,并让大学生对所创立的品牌产生好感便是其中的关键。营销商不能单纯的重视眼前的利益,而需要增加针对市场调研进行的投入,聆听大学生对于服装购买的需求,并及时地对好的意见进行接受和采纳,第一时间设计出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的服装,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今后针对大学生人群的服装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不断针对产品创新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数多为思想意识较为先进的90后群体,并且急于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因此服装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紧抓大学生群体这一心理特点,大胆开发服装的图案样式,并满足大学生的性格彰显需求。大力宣扬自身企业的文化价值,并且让大学生能够对企业的文化价值高度认同,这样才能在针对大学生的服装营销中占得先机。
关键词:生理学创新实验 教学目标 引导激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设计和评测
College Physi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Xing Xiuyu, Bing Jie,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6,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2010-2020)", we did certain amendments of Physiology experiments innovativ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guiding and inspiring teaching methods in Physi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
Key words: Physi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guide and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在“十二五”期间,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生物科学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做科学实验是研究科学做好的方法”。到80年代此概念得到了发展,提出“探索自然、提出问题、形成多种假说、多方位证明假说,并用逻辑性思维梳理各类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到90年代,科学教育又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要求科学教育者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强化对科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熟练程度并能促进学科间的交流[1]。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本科生物实验教学中日益增多,我们将探究结合到生理学实验课程中并做出了具体的案例评测,提出实用的方法进行引导激发式教学。
1 新时期高校生理学实验创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修订
生理学实验课程在本科生物课程中属于必修课内容。本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传统教学中该门实验课程以实验为基础,介绍生理学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如急性实验中手术操作、动物麻醉技术、动静脉插管技术、神经剥离技术、体外内环境保持技术、药理学实验操作技术等,实验评测以每次实验报告的情况及实验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为评测标准[2]。在传统的实验课程标准中学生很难发现实验的乐趣,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对学生而言枯燥乏味不具有任何挑战性。
如何利用生理学实验室的平台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基础性的教育模块中熟悉科学的实验流程,从而更早地领会生物学研究的实质,并能很好地完成此必修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经过实验教学组的论证,提出了以下假设并将此假设应用到生理学创新实验中。
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文献,在文献背景下结合本门实验课程提出相关问题和假说,并制定出详尽的实验步骤方案论证假说,设计的实验步骤必须能在本实验课程平台范围内完成。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收集、分析并能提供原始的实验研究数据。创新实验中强调以学生间自由组合小组的方式完成。
2 选题背景介绍
在生理学实验创新模块的开始阶段,鼓励学生选择生理学实验中任意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开始时,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开放式和探究式方法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发展和应用,发现此种情况下学生研究课题内容过于空洞、缺乏深度。随后,经过论证,实验创新项目逐渐让学生集中在神经与肌肉的问题上,开始几次基础课让学生熟悉神经肌肉的特性和课程背景,为学生构建研究课题和理解概念奠定基础。
3 实验创新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高校;学生;多种问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55-0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首当其冲成为改革浪潮的先锋军。为了适应时展,各地高校都在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中暴露的矛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近年来因为矛盾激化导致的恶性暴力事件经常见诸报端,显然人们对此早已屡见不鲜了,但是面对此种现状,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岂能视而不见?剖析其深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高校管理的对象由80后向90后转变,整体思维状态发生新的变化。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优越加之父母的呵护,使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意识。虽然说这种思维意思在其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过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反过来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相当多的90后经常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出发点,周围人,哪怕是父母的感受和利益都必须给自己让位。所以太多学生都给人一种冷漠,难接近的印象,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 学生的功利心态严重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大学生都会在父母、学长的规劝下从入校之初就积极参加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尤其热衷于竞聘班级干部,学生会职位。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重用,能够为自己在校期间赢得锻炼,获得更多荣誉。这种想法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生的功利心态导致其从事工作的目的性过于强烈,大家做事都为得奖学金、为入党、为找好工作。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别学生的长远发展,更直接导致班集体内的分帮分派。
3 贫困学生问题
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农民和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子女上学的难度增大。有资料显示,目前家庭经济困的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到30%,特别困难的约占10%左右。另据《北京青年报》和中国社会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经费主要来源情况是依靠父母供给的占76%,接下来依次为靠民间借款(占10%)、贷款(占8%),勤工助学(占6%)。个别学生因其经济困难的压力转化为心理压力。贫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找份理想的工作,、生中生活水平的贫富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问题都已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发展变化时期,经历的事情突然增多,面对的压力也相对集中,很多学生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反应,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有关调查显示,14―1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且有一定的爆发率。几乎每个学院每个年级都会有一两名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有资料显示,中度症状者占大学生人数的10%以上。33近年来,学生因患有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退学、伤害自己和他人甚至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高校中相当比例的犯罪都是由这些心理疾病犯罪案例构成的。
问题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改革又迫在眉睫。面对着这么严峻的考验,高校管理者本身都应当做以深刻反思。解决问题,缓解矛盾是首先要面对的。具体尝试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强化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虽然现今绝大多数高校已建有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专题报告,可是对于解决今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严峻的现实迫切需要在高校建立完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高校应当建立一个适应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援助结合起来。在这些方面,可以借鉴国内部分已经进行尝试的高校,从中摸索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4.2 增强法律意识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条例。不仅要避免管理制度之间的冲突,还有避免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与争议,做到有“良法”可依。用法律法规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从人性走向理性。强化对学生管理权运用的法律监督及司法审查,为学生提供法律救济,真正做到高校对其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3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的良好平台。除了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指导和引导。高校管理者还应该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个性发展和自我管理的空间。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学生管理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文章中提到仅仅是冰山一角,诸如管理不应当对于笼统化,可以允许个体差异、特殊群体就应当特殊对待等方面都有待考证。未来,关于改革的路依旧漫长,这需要高校工作者的坚持不懈与更加倍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隽琼,王欣,李冬民.教育专项调查之助学贷款[N].北京青年报,2002-09-17.
[3]饶文靖.六位心理专家热论“如何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N].人民日报,2004-03-23.
[4]王敬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J].高教领导参考,2004,(8).
[5]杨雪英.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