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虚拟课堂的特点

虚拟课堂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虚拟课堂的特点

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虚拟教学训练;真实教学训练;师范生;优劣辨析

一、真实教学训练与虚拟教学训练的内涵综述

真实教学训练以实际教学课堂为教学环境,以教师与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训练内容为对象,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教师的实际引导来实现对训练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教学训练模式依托师生共同构建,要求参与者真实且客观存在。涉及到师范生的真实教学训练,必然依托于师范生的日常实习、见习完成。

虚拟教学训练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如微格教室、录播教室,将教学过程以模拟和预设的形式展开,尽可能的使设计具备真实性与互动性。师范生预设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通过虚拟对话一一突破、解决问题。此种模式下学生处于缺位状态,教师需要实现对虚拟教学实践活动的构建,以将教学设计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完成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师范生大部分的实践训练主要通过此种训练模式,依托教法课堂、技能大赛展示完成。通过此类训练能够促使师范生更自觉地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展示各项基本功才能,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比赛、招教考试、教师招聘广泛采纳。

二、真实教学训练与虚拟教学训练的优劣探析

(1)真实教学训练的优劣。真实教学训练的优势是以师生为参与主体,通过训练过程的动态变化使师范生不断优化、重组教学过程,根据实际课堂教学需求实现各种突发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能够更直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突破教学目标。真实教学训练虽然是以落实教学目标为核心,但是,师范生在进行真实训练时却时常忽略其最大优势,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制约了教学训练的效率与质量。以小学语文人教版第9册《鲸》为例,师范生以简单设问导入:“鲸的进食特点与方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后虽然能够明确给出答案,但此类问题毫无吸引力与思考价值。整个课堂教学的展开完全束缚于已设计好的情境之中,按部就班的落实教学计划,虽然省时省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实现主观思考,达不到师生互动生成的良好课堂效果。同时真实课堂训练须提供学生和场所条件,无法随时随地开展。

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片机;教学信息化;Proteus虚拟实验软件;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34-03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很多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是从事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工作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由于单片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数字电子芯片,涉及到数字电路、计算机理论等一系列复杂的知识要素,硬件和软件设计形态繁多,特别强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受制于技术手段,形式单一、抽象,实验也程式化,因此,学习和掌握单片机是比较枯燥和困难的。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虚拟实验”技术,使得单片机虚拟仿真实验已经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借助先进的单片机虚拟实验软件,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创新。

一、传统单片机教学和实验的局限

1.教学上的局限

单片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片机内部结构、存储空间、I/O接口、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等很多的知识点,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如果缺乏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单片机是很抽象、困难的过程。传统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室验证性实验”的模式,在课堂讲授部分,只能依赖PPT课件,对单片机的概念、结构、接口等内容,利用结构框图、流程图等进行静态表述,不够直观,无法揭示单片机内部程序运行的过程和各种接口信号的动态过程及相互关系。由于缺乏合适的课堂演示设备,无法配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及时演示,教师只能偏重理论阐述和灌输,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收获甚少。

2.实验上的局限

以往的单片机实验装置主要有实验箱、开发板,其性能特点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这类设备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和局限。

二、Proteus虚拟实验软件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实验项目。虚拟实验的特点是可视化、可重复性和低成本,能实现“零”器材损耗。虚拟实验技术已经在诸如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机械等很多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上,也出现了先进的虚拟仿真系统Proteus VSM,它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器件,具备原理图设计、制板、微处理器实时动态仿真等强大功能,可以在无须消耗器件的情况下,搭建单片机系统和各种接口电路,达到实验的目的,将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大大简化,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利用PROTEUS可视化特点,可将许多单片机实例运行的内部动态过程生动、直观的演示出来,达到实物演示实验难以企及的效果。

三、单片机教学信息化改革

利用Proteus虚拟实验软件的可视化、网络化、可重复性和“零”器材损耗等特点,我们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创新。目的是整合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形象,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具体的方法是:

1.根据Proteus软件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Proteus虚拟仿真软件采用图形化、模块化的方式,把单片机的底层内部结构进行封装,对最终用户屏蔽,因此对用户而言简单、直观、形象。硬件设计上,基本上是采用各类集成电路芯片,按标准总线式结构,连接对应的引脚搭建,程序设计上,也多以接口编程、库函数调用为主,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算法。因此,我们依照Proteus特点,把单片机理论性、细节性过多的内容加以简化、整合,以典型功能模块为基本知识单元,把教学重点放在掌握功能模块的外部特性和组合应用上,“重外弱内”,从而避开了单片机内部指令系统、寄存器、地址空间等比较抽象、枯燥的理论内容,降低了知识难度,不仅易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接受,还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如图1所示。

2.“动画”教学

教师使用Proteus作为即时实验工具,教学的时候配合教学内容同步、动态、实时的演示,很好的呈现单片机程序的执行步骤和各种接口信号的变化、传递过程。单片机内部运行程序速度很快,传统教学很难把单片机内部程序运行过程和外在结果的对应关系表述清楚,例如,在讲授单片机控制多个数码管同时显示的动态扫描原理时,需要再现单片机程序依次操作I/O端口,产生引脚信号的变化,驱动数码管轮流点亮显示的过程,教师就可以使用Proteus实验软件,在程序中设置断点,利用单步执行的功能,“慢动作”播放,一步一步执行,把程序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以“动画”形式演示出来,并能随讲随停,让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掌控更为灵活、生动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3.与精品课程网站结合应用混合式学习

单片机教学信息化改革,还可以借助网络,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即课堂教学与课外在线学习相结合。因为单片机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依赖于C语言编程工具,搭建电路、编写、调试程序会占用很多时间,特别是项目化教学后,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学生需要进行课外的学习和实操。Proteus软件支持C/S(客户端/服务器)网络应用,因此,我们把Proteus服务器嵌入到精品课程网站中,应用架构见图2。学生可以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不仅可以获取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预先学习,还可进入Proteus虚拟实验室,根据网站提供的项目案例,进行各种实验,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实验的时、空限制,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在线学习实验时遇到各种编程调试上的问题,集中到课堂教学的时候由教师辅导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结束语

我校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对单片机课程教学进行信息化改革以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困难,而且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静态的缺点,简化了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在国家和省市的单片机应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多个优异奖项。

参考文献:

[1]陈宜建.虚拟实验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20-21.

[2]冯刚.单片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144-146.

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实课堂;虚拟课堂;互补互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44-04

作者简介:王峥(1988-),女,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虚拟学习环境。

0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美国的高校几乎全部建立了校园网并且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为在校的学生开设了网络课程[1]。到2008年,我国的高等学校几乎全部建立了校园网,许多高等学校开设了网络课程。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虚拟的网络课堂逐渐博得了一席之地,形成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共存的局面。许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模式、方法。这两种课堂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再好的学习模式也只有学生适应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现阶段学生对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适应性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目的和方法

1.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概念的基础上,以各高校参加过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从学生在心理状态、学习能力、资源环境3个层面上对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适应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改进两种课堂互补互融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依据。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在“问卷星”中自行编制的问卷,通过网络对各大高校使用过虚拟课堂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心理状态、学习能力、资源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0%。

1.2.2观察法

观察浙江师范大学moodle平台上学生参与网络课堂的学习情况。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心理状态适应性

学生只有首先从心理层面上接受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互补互融这种学习方式,才能真正适应它。在心理状态的适应性层面,笔者通过调查学生对两种课堂关系的认识度、态度以及使用两种课堂的积极性、动机、情感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应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虚拟课堂是现实课堂的补充,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接受了虚拟课堂这种教学形式,但对虚拟课堂地位的认识度上仅仅停留在辅助现实课堂上,并没有把虚拟课堂放在和现实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看待,只有36.96%的学生认为它们两者是互补互融的。

在使用虚拟课堂的动机和态度方面,如图1所示,绝大部分学生使用虚拟课堂是为了同步学习现实课堂内容,巩固课程知识并学习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为了娱乐或者因为教师的硬性规定来从事虚拟课堂的学习,说明大部分学生使用虚拟课堂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并不是仅仅为了娱乐或完成硬性任务。图2所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虚拟课堂对现实课堂是有帮助的。

在对学生使用虚拟课堂情感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4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在虚拟课堂的学习群体中感受到了情感缺失、缺乏归属感。但是有97.83%的学生认为现实课堂可以不同程度地弥补在虚拟课堂中师生分离造成的心理距离。

如图3所示,71.74%的学生认为通过现实课堂的引导能或基本能使他们更有欲望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说明在进行虚拟课堂之前,教师在现实课堂中向学生们描述虚拟课堂中将要发生的教学活动和预热活动能激发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积极性。

图4所示,80.44%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或基本能使他们减少心理压力、更自信地进行现实课堂的学习。说明在现实课堂之前,教师在虚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先行组织能让学生做好现实课堂前的心理准备,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现实课堂的学习。

综合图3、图4,可以分析出将两种课堂有效地整合能提高学生在心理上的适应性。

针对很多学生在现实课堂面对面交流中因为很多顾虑而缺乏主动性的情况,调查显示有78.26%的学生认为在虚拟课堂中,他们能够或基本能够很放松,并且能够畅所欲言。56.52%的学生认为虚拟课堂的学习能或基本能启发思维,激发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虚拟课堂中能放下心理包袱,激发创造潜力。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虚拟课堂的学习中仍旧不能完全卸下心理负担,不能让创新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2.2学习能力的适应性

在使用虚拟课堂时遇到的技术问题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有50%的学生会因为种种技术问题阻碍其在虚拟课堂中的学习,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学生在虚拟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技术操作层面的不足。

如图6数据所示,绝大多数学生在虚拟课堂的学习中都缺乏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方法,并且在小组讨论、BBS等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显示有65.22%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或基本能做好现实课堂前的知识准备;有63.4%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在现实课堂中能或者基本能带着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65.22%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或经常能提高现实课堂的学习效率;有74.02%的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或基本能解决现实课堂中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在虚拟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功能进行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使用虚拟课堂平台来观看教学录像和课件或者下载课程资源,而很少有学生参与讨论、答疑或者进行诸如虚拟实验、作品制作等活动。说明一些讨论交流活动和动手实践活动还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适应虚拟课程平台上的诸多功能。

2.3学生对资源环境的适应性

调查显示,学生在虚拟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是视音频点播资料、文本资料和教学课件。对一些制作素材、软件库使用得很少。说明学生使用虚拟课堂中的资源比较单一,重理论偏实践。

有80.44%的学生认为在教师应用广播功能或远程控制功能进行教学时能或基本能集中精力听讲。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适应了教师通过广播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还有近20%的学生不能适应多媒体网络教室这种学习环境,会被周围的事物所打扰,不能集中精力听讲。

如图7数据所示,虚拟课堂中提供的资源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并且虚拟课堂中的导航设置不够清晰,导向性不明确;由于虚拟课堂中信息往往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甄别能力、自控、自律能力较差,因此经常会被一些无关信息所干扰,学习效率自然较差。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虚拟课堂中更容易疲劳,无法长期坚持,连续学习一段时间后身体会感到明显不适,注意力无法集中。只有19.57%的学生认为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说明虚拟课堂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让学生的身体感受到疲劳。一段时间不间歇地注视电脑屏幕会让眼睛明显感到干涩,长期保持一种坐姿也会让脊椎感到明显的不适。

3思考与建议

3.1采用整合型教学方案:虚拟课堂—现实课堂—虚拟课堂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做好现实课堂前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在现实课堂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并且通过虚拟课堂的学习能让现实课堂更有效率。因此在进行现实课堂前,教师应首先在虚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虚拟课堂中会感受到情感缺失,缺乏归属感,现实课堂能弥补在虚拟课堂中师生分离造成的心理距离。通过现实课堂的引导,学生能更有欲望并积极主动地参加虚拟课堂的学习。因此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应该应用语言艺术并饱以充分的热情与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并在现实课堂中创设情境,告知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活动。现实课堂之后的虚拟课堂能解决现实课堂不懂的问题。因此在现实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视频以及一些学习资源上传到虚拟课程平台中,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并针对不懂的问题和教师、同学同步或异步讨论交流。教师也应该在虚拟课堂中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在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气氛、增进师生感情。

3.2加强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技术培训

调查显示:仍然有50%的学生会因为技术问题妨碍其在虚拟课堂中的顺利学习,因此加强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技术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现实课堂中增设虚拟课堂中常用技术的培训课,或者在虚拟课堂的学习资源中为学生提供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资源、如何上传下载、如何使用BBS等技术的视频或者文本资料。同样也可以提供专题讨论区,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教师、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通过技术培训让学生能够更有自信、更有效率地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

3.3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

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明确虚拟课程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不能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是元认知能力。学生具备元认知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元认知的介绍和训练,在虚拟课堂中也要注重在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各个阶段加强对其元认知的指导、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创设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应包括:①畅通的学习传输网络;②丰富的学习资源;③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④完备的网络支撑环境(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支持服务)[5]。但是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虚拟学习环境不满意。因此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学网络设备,保证虚拟课堂信息传输的通畅性;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学校要借助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将分散在校内外的各种优秀资源组织、管理起来;导航的设计应该清晰明了,为学习者的定位提供最直接的指导。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不同学习需求设计几条主干线,限制非主干线节点的链接次数,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虚拟课堂中迷失方向。在主干线的关键交叉路口和容易迷航的地方应增设帮助窗口,以便学生访问[5];在虚拟课堂中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作品制作等活动,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积极加以引导,可以增设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以此来增加虚拟课堂的气氛,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针对学生反映的自己的问题很少得到回复的情况,可以在虚拟课堂中增加一些学习共同体,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入虚拟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以增加一些助教,在需要的时候来指导学生在虚拟课堂中的学习,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虚拟课堂学习后感受到身体不适的情况,在课程平台中可以适时改变界面的颜色以缓解学生视力的疲劳,也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提醒学生改变身体姿势或者做一些有益身心的小运动。

4结语

本次问卷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能力和资源环境三个层面上调查了学生使用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互补互融的适应性,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两种课堂的学习中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针对这些不适应,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由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问卷只是通过网络进行调查,人数也有限,问卷设计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扩大调查范围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爽.美国高校网络课程发展迅速[J].比较教育研究,2006(3).

[2]张立新.两种世界两个课堂——信息社会中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3]张立新,张丽霞.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阅读教学中动态虚拟的两种形式

动态虚拟阅读教学按照思维层次由低到高、限制程度由大到小分为以下二种。

1.填补艺术空白──再造虚拟。

艺术需要空白,读者就是利用作品的艺术空白进行虚拟。这是一种最低层次的虚拟,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形式。是指学生阅读感悟后,在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现、重构、扩展和改造,是对课文本身的虚拟。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阅读过程中的虚拟。

如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课文中并未写到他伯外貌,但通过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的描述,感知他疾恶如仇、刚强勇猛的性格特点,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显现出他的勇武形象。这时让学生把他的外貌描述出来,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他“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形象特点。当这幅画只是在读者心中时,这便是一种隐性的再造虚拟。尽管这种虚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鲁达”,但又必须是“鲁达”,而不是“贾宝玉”。这就体现了虚拟的多元性和集中性。文学作品不仅在外貌上会留有空白,因此其他诸如心理活动、语言、神态等都可以进行虚拟。

(2)阅读结尾的虚拟。

文学作品最大的艺术空白要算文章的结尾,在读者意犹未尽时画上了句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皇帝的新装》,当皇帝“觉得百姓们说的话似乎是对的、心里有点发抖”的时候,故事就结束了。读者不禁要想:这个愚蠢的皇帝难道就这样算了吗?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皇帝的本性进行虚拟《皇帝回宫以后》。

学生对这一类的虚拟总是乐此不彼,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急于表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挑战名家名篇──过程虚拟。

这种虚拟的限制比前一种小,因此也更富于创造性。它源于课文又不受课文限制,不能离开作者及其时代。过程虚拟强调从解读课文这种作者思维物化结果来再现过程,并在过程中虚拟文章的立意选材、语言运用和谋篇布局。纵向的过程虚拟是一种动态的感悟,它和从平面的物化结果而来的感悟相互补充、相互激发,从而提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如《渔夫的故事》一文的教学,有学生问,“故事中的魔鬼太愚蠢了,太容易对付了。事实上,很多敌人是非常狡猾的。

假如他识破了渔夫的计谋,不肯钻入胆瓶,渔夫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对写作思路的挑战,这时可以发动学生对故事的情节进行虚拟。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可能,为渔夫想出了丰富多彩的计谋,极大地丰富了课文的情节,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动态虚拟阅读教学应遵循的三个原则

1.虚拟必须自由──民主开放性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虚拟是极具开放性的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过程,是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文感悟的心理历程。因此首先必须有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才能出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局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自由的课堂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主性和平等性。

创设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允许民主讨论、自由思考,每个人都可以忠实、自然、无修饰地表达自己,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给思想松绑。

(2)愉悦性与激励性。

在愉悦性的心理环境中,学习者情绪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时时激励、赞赏学生,学生就会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主性和自信心,不断获得创造的巨大动力

(3)启发性和开放性。

在启发气氛影响下,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启迪,自由讨论,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最大的发展。开放性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开展批判性的研究,鼓励好奇心与冒险精神,为一切超越常规的标新立异、奇思妙想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2.虚拟必须感悟──求实性原则。

感悟是虚拟的基础,虚拟是感悟的深化。感悟是阅读的基础层面,虚拟是阅读的创造层面。连课文都没有读通、读透,虚拟就失去文本的基础。缺乏对现实的课文所表现的那一种“可能性”的感受悟,就想当然地虚拟课文的“另一种可能性”,这样对于教学毫无意义,这是一种虚浮的学风,必须坚决反对。

3.虚拟必须比较──合作性原则。

虚拟课堂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谈谈实施“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点尝试。“遨游汉字王国”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1)梳理知识,整体把握;(2)制订计划,开展活动;(3)总结收获,交流成果。第一板块在虚拟课堂进行,第二板块使虚拟课堂与现实活动相结合,第三板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第一板块:网络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虚拟课堂中完成。以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导学案:

(一)“有趣的汉字”活动建议

1.活动的目的:感受汉字的神奇与有趣。

2.活动的要求: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受到启发。

3.活动的内容: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阅读材料”之一:

1.《字谜七则》。

思考:《字谜七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你能应用汉字的笔画笔顺、增减偏旁部首(或部件)和象形、形声、会意的造字方法编字谜吗?

2.阅读了解。

《有趣的谐音》《昌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二)“我爱你,汉字”活动建议

1.活动的目的: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2.活动的要求:“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实事”。

“阅读材料”之二:

《汉字的演变》

对照比较七种字体,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汉字小知识》。(通过班级网络平台了解如下知识)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选择性阅读。

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虚拟课堂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仅给学生以完全的自由,也让文字材料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获取信息。

第二板块:网络学习和设计活动相结合――充分感受自主

(一)设计意图

在第一板块知识梳理的基础上,采取虚拟学习和设计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

(二)活动内容

1.在网上或图书室搜集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搜集、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的活动。

3.搜集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者笑话。

4.搜集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资料,感受汉字的神圣与纯洁。

5.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或因为写错别字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

6.进行一次社会用字调查,将调查结果写成简单的报告或者建议书提交有关部门,推动社会用字规范化。

7.搜集书法作品办展览,欣赏汉字的优美。

(三)活动要求

1.虚拟课堂大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展开活动,从而了解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神奇有趣。

2.兴趣相近的学生自由组成兴趣活动小组,教师适当调配人数。

3.各组归纳整理,制订活动计划。本次活动由于有一定的要求,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通过上网搜寻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来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牢牢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第三板块:现实课堂教学――主体性得到升华

(一)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收获、交流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内容

1.遨游“字谜快活林”。除阅读材料出现的字谜外,学生的搜集和整理给了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撷取部分摘录如下:

第一组:

(1)人人一致。(2)自小在一起。(3)口罩。(4)没点主见。

(谜底:丛;省;回;现。)

第二组:

锥、鸿、典

附:参考答案(1)一堆沙土变成金;推开手,换金来。(2)江边飞来一只鸟。(3)一曲开唱八音合;两手捧着一本书;曲头兴尾。

2.遨游“谐音欢乐谷”。学生通过搜集、排练进行现场表演。

(1)表演一:《太后―太厚》;(2)表演二:《“是”字述职》。

3.遨游“汉字练兵场”。集体交流写错别字的危害。

4.遨游“汉字聊天室”。这项活动是为学生课外虚拟课堂自主性提高、升华而布置的任务。

(1)搜索“世界掀起汉语热”。

①多媒体视频阅读。

②点击:《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与形成》。

③讨论:为什么全世界会掀起一股汉语热?发表微博、博客日志或与网友QQ聊天。

(2)与中国古代书法家对话。

①搜索“王羲之”。

②搜索“柳公权”。

将网络平台引入语文综合性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在此能充分地表达心声、互通信息、沟通情感、共同协作,进行民主的、自由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激活,自主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体性也就相应的获得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