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会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比较;优越性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1、反映职能: 最初、最基本的职能。
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耗费,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分配、汇总,计算出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俗地讲,这项职能就是进行实际成本的计算,把生产经营过程的实际消耗如实地反映出来,达到积聚成本的目的,并用积累的成本资料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耗费和补偿价值的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
2、计划与预算职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产品的成本计划、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生产费用预算。
3、控制职能:包括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和投产后的成本控制。
4、分析、评价职能。成本原则是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一。在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模式因其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而被各国所广泛采用。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成本会计下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大规模企业购并的出现,高新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概念的兴起,以及其他新兴经济资源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历史成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也显得越来越束手无策。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3、传统成本会计在计量模式上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比现代成本会计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模式而言这一模式存在着以下缺陷:
(1)取得数据的可靠性有待斟酌,尽管从表面上看,历史成本是基于历史的交易,因而是客观和可靠的。(2)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建立在受托经营责任论的基础上的,因而仅仅反映投入企业的资本的经营结果。
三、现代成本会计之优越性
1、会计目标方面 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相较而言它是建立在“经营责任观”基础上的“决策有用观”。在会计目标上,现代成本会计既非传统会计的“经营责任观”,也非纯粹绝对的“决策有用观”,而代之以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方面会计假设是指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会计假设揭示了财务会计同其所处的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其客观现实基础正是环境的不确定性。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方面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现代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为计价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四、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而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中,持产损益的核算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会计处理中必须强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进行,其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德平. 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03,(10).
〔2李洛嘉.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关键词:资本成本;股权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
一、前言
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企业成本概念及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资本成本会计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企业创造财富所占用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成本予以确认和计量,突出了对企业这个独立主体的权益的计量。
在资本成本会计思想下,企业不再是被所有者拥有的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而是因为市场需求而存在的一个独立的运营主体。投资者和债权人只是被企业的投资项目所吸引过来的资本提供者,二者仅仅因为面临的风险不同,所以索要的报酬不同。除此之外,两者对于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有代价的,都应对其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
二、资本成本会计的改进
资本成本会计的提出,在很多方面对传统会计的处理提出了改进,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统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随着市场体系、现代公司制度的完善,企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实际上,企业自身就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市场。在这种趋势下,资本成本会计的提出成功地协调了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推动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1、企业净收益衡量的变动
资本成本会计将生产经营所占用资金作为产品的必要生产要素之一,在每期计算产品成本时,同时确认资金成本,并对这些成本在期末进行摊销,企业的营业成本及各项费用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得到真实完整的产品生产成本。按这样的方法计算的利润总额,为归属于公司主体的净收益。实现了会计利润与经济学利润的统一。传统会计中并不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将其作为企业净收益的一部分体现在期末净利润额中,虚增了公司主体的净收益额,使得关于收益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可能导致市场投资者参照错误的信息做出决策,不利于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资本成本会计的采纳可消除资本结构不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使利润指标不论横向纵向均有可比性,以真实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及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企业股东人数的不断扩大和公司股权的不断分散化,企业的股东无法真正掌控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在这种形势下,对经营者的业绩及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随着企业净收益计量发生变动,原来我们赖以分析投资价值的财务指标也而丧失意义。近些年来时兴的经济学指标EVA将取代原来的每股收益的地位,成为评判公司投资价值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性指标。EVA减少了传统的销售收益比率和净资产收益比率所产生的信息误导,提供有用的信息,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将成为唯一的影响评价指标变动的因素。
2、对经营投资决策的影响
由于传统会计处理下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缺失,给管理层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在经营业绩不变的状况下,仅仅需要扩大股权资本就可以提升账面利润。这样的操作进一步导致报告利润失真,从而形成信息披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我们就以前几年盛行的国企"体制解困"方法--"债转股"为例,在传统会计处理中,因计算净利润时不再扣除财务费用,使得账面上计算的净利润提升。但实质上这只是通过转移资本来源,将原债务资本的成本转化为股权资本成本,并隐藏在了企业的净收益中,形成了在未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任何影响的状况下虚增了企业利润的假象,即"财务解困"。换句话说,国企的"扭亏为盈"只是一种账面上的操作,通过调整资本来源修饰利润进而达到"体制解困"的目的。
3、成本的减少
成本自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时候起就一直是股东绞尽脑汁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经营者与股东利益方向的不一致,股东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监控经营者的行为,以使经营者向着与股东利益相同的方向努力。但如何来激励管理者呢?这么多年激励理论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无非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近几年来又引进了股票期权的方式,力求在更大程度上解决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的问题。尽管股票期权在构想层面上是使得经营者也作为企业股东,享有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部分收益,从而对经营者的决策行为做出约束。但实际执行起来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经营者片面努力追求股票价值的上涨,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出现经营者的收益快于所有者的收益增长,两者不同步增长的现象。
三、资本成本发展构想
尽管我们在以上的论述中对资本成本所带来的改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资本成本会计是市场需求发展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成本会计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取代现行财务会计。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成本会计的实施尚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
这是资本成本会计得以实施的一个基础。安东尼教授在提及这个问题时认为可以由FASB确定一个权益资本成本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内企业的经营风险是不同的,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股东可以完全不承担经营风险。当公司破产时,股东作为公司资产的第二追索人,仍然会有资产无法收回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不能真实的反映不同行业的风险。如,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高新技术行业的运营风险高于传统行业。
2、经营者与股东权利的博弈
在企业经营中,股东退居监管线,将公司的决策权利全部移交管理层。但是股东仍然享有对管理层的罢免权。怎样实现两者之间力量的均衡,避免一方独大,侵占公司主体的剩余权益仍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3、列报的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问题
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净收益,但另一方面,将资产所占用资本的成本计入其账面价值中的做法,却会使得期末报表中资产额账面价值包含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虚增了资产账面值。
资本成本会计的提出为我们打破了传统会计思想的束缚,冲淡了资本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强调突出了企业主体权益。尽管其在短期内的实施尚不满足条件,但是,其思想对会计学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引人注目且开始广泛应用的经济学指标EVA便是体现。资本成本会计的提出是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推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紫嫣.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资本成本[J].时代经贸,2009,(8)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成本会计从19世纪下半叶产生到现在,是逐步成长和完善起来的。成本会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当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正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多[1]。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导致大量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的涌现;生产过程、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过程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规模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创新型生产,电子商务有望成为贸易方式的新宠,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网络式水平管理。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转载于中国网:
1.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影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C+V”是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也是补偿的基本界线。成本补偿概念随着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在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积累,而主要是知识资源。中国传统会计模式中,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行,实践中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耗费放在期间费用,而不反映其价值补偿积累。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劳动成果,是可以交换的商品。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部分,因而知识资源消耗理所应当成为成本的组成部分。
2. 企业生产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影响。企业生产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表现为电脑控制的自动化生产。应用机器人控制材料处理,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序进行生产,能最大程度地进行产品多样化生产,实行了产品高质量、高精度要求。经营复杂化,导致产品和服务类型及客户类型的多样化[4]。因此,公司拥有资源的消耗也因客户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电脑辅助设计计算缩短了企业设计的周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某些行业,自动化生产已取代了人工操作,人工成本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5%〜35%下降到现在不足4%。人工工时作为分配标准,且分配间接费用时,人们往往过高估计劳动密集产品成本,而先进生产设备的生产周期较短,花费较小的间接费用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加工费用越来越多,金额巨大,以产品成本中占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工时,去分配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如与工时不相关的质量检测费、生产调整准备成本等),必然会使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5]。
3. 竞争加剧使管理当局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对外国公司部分措施的解除,使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管理当局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他们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4. 网络企业的出现,改变了成本会计的前提核算。网络企业的出现,使成本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网络企业只是一个虚拟机构,因而进行核算成本时,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对于某一交易业务,要么是虚拟企业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核算成本,要么有一个临时的“财务部”进行核算,这些都与传统的核算成本存在很大的区别。
5. 公司组织生产将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公司的批量生产将转向顾客个性化生产,公司组织生产必须强调适应性和灵活性。
6.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要精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迫切需要计算成本的准确性。
二、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1. 弹性制造系统。弹性制造系统可以生产多样化产品,能够满足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
2. 电脑辅助设计(CAT)、电脑辅助工程(CAE及电脑辅助制造(CAM系统。电脑辅助软件,不但能提高电脑的功能,而且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样一方面可降低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3. 制造资源规划。可协助企业决策层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
三、新时期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1. 完善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者应该突破传统会计思想的束缚,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广泛开展实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2. 实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国内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本会计经验,如编制成本计划阶段的项目测算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包括班组核算、车间核算及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在内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关以经济责任制为目标,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获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并进一步完善。最后,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不仅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而且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及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成本会计人员职责的要求,中国一些工业企业在成本岗位上要配备成本工程师,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3.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成本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加快了信息反映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国外推广的,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而引入到我国,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
为原则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企业环保意识不断编辑。提高,并通过发展废弃物循环利用和追求零排放等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不可否认,废弃物的循环使用是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循环的过程中,又需要新的材料、能源和间接费用的投入,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浪费。因此,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废弃物本身。而资源流成本会计通过反映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全部成本(包括材料、能源成本和间接费用),帮助找到废弃物的产生源头,从而通过降低废弃物本身来直接减少资源的投入,将改善企业环境管理和降低制造成本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和改善经济效益之双重目的,其基本思想与循环经济理念相一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持者。
资源流成本会计是我国会计学界借鉴德国材料流转成本会计发展起来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制造企业对资源大量需求的严峻形势,通过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核算和控制,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达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相互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资源流成本核算是基于企业制造过程中材料、能源的投入、生产、消耗及转化为产品的流量管理理论,是跟踪资源实物数量变化,提供资源全流程物量和价值信息的核算。其核算原理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知,资源流成本会计将企业的内部资源流转视为成本分析的中心,按照资源的输入输出平衡原则(原材料+ 新投入= 输出端正制品+ 输出端负制品),将一个企业划分为几个物量中心,按材料、能源流向进行分流计算,依次在不同的物量中心间移动,分别核算各物量中心输出的正制品(合格产品)和负制品(废弃物)。它帮助企业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计算企业生产过程的资源投入、消耗、废弃等流量与存量信息,跟踪资源在企业生产流程中的移动轨迹,反映各环节废弃物与合格产品的比率,由此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作为挖掘改善潜力的重点对象,然后深入分析负制品中成本的构成,找到负制品产生的源头,改善设备和流程,提高正制品比率,以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削减成本的目的。
二、资源流成本会计支持循环经济的优势
(一)提高资源利用与损失的信息透明度,满足循环经济决策与评价需要
循环经济要求会计能合理确定各生产环节的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与废弃物损失成本,以满足决策与评价的需要。众所周知,传统产品成本核算是将生产现场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资源浪费等均计入合格品产品成本,由消费者来承担,并不反映废弃资源及不合格品所发生的成本损失。而且传统成本会计的逐步结转法也仅以车间或分厂的半成品为标准确定流转成本,无法单独划分和核算各流程点上废弃物带走的资源价值损失。与此相反,资源流成本会计认为废弃物应该作为一种“负制品”进行单独反映,它将输出端资源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两部分。其中,生产的合格品称为“正制品”,其成本称为正制品成本或资源有效利用成本,包括可销售产品的成本或流向下一工序的资源流成本及承担的间接费用;产生的废弃物称为“负制品”,其成本称为负制品成本或资源损失成本,包括该环节的废弃物成本及其承担的间接费用。
这种成本划分及分配方法使企业从数量和金额上明确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本和废弃物的损失成本,使所有损失更加可视化,促使企业自觉自愿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满足循环经济决策与评价的需要。
(二)全面系统反映资源消耗及浪费,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追求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要求会计能同时提供企业内部资源消耗、损失与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目前许多企业之所以缺乏自我约束其环境行为和控制其环境影响的内在动因,是因为当今的环境成本核算范围过窄,考虑的大多只是内部环境成本,不能提供废弃物排放的外部损害价值,从数量上来说,只占总成本的一小部分,从范围上讲,也仅代表企业环境措施整合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量与材料、能源、系统相关的成本部分并未涉及。这样,一方面导致对成本的描述失于片面,另一方面也未能具体分析成本形成的原因和节点,故不能提供足够和准确的信息供企业环境管理决策所用,容易导致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实际上,环境成本内涵丰富,包括许多环节,分布在不同阶段。资源流成本会计按照企业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的不同,将成本项目划分为四大类,即材料成本、系统成本、能源成本和废弃物处置成本,在每个物量中心分别对各类成本进行核算。负制品成本中既包括材料损失成本也包括为负制品服务的能源成本和加工费、制造费等间接成本。这种完全成本核算充分揭示了在传统成本核算法下被掩藏起来的各项浪费,细化了资源损失结构,也有利于企业从技术、工艺、管理对象等不同角度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效果。同时资源流成本会计还突破了现行成本会计忽略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状况,通过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来确定外部环境损害成本。而基于内部资源流成本会计中将废弃物作为“负制品”从数量和价值两方面的反映,正好为外部环境损害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物量分析的基础。如果将外部环境成本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内部资源流成本最小化,就可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及时反映与分析循环经济实施前后的价值流信息,有利于企业挖掘潜力
【关键词】 反倾销;成本会计;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应对反倾销会计理论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反倾销成本会计研究较少。对于反倾销,国外的文献资料研究的重点在经济学和反倾销角度上,在会计学和成本会计角度的研究更少,我国吴燕云、李保蝉、廖晓菲等人在反倾销会计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此方面再作一探讨。
一、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及现状
在应诉反倾销时,反倾销调查机构会重点核查应诉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也是会计举证能否采信的关键。我国施行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制造成本法,其产品成本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作为间接费用的一种,相关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月末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去。而在我国,根据生产工时和定额工时将制造费用进行分配较为常用,此外还可以根据机器工时和直接人工费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我国目前实际的成本核算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不规范,造成成本核算出现很多不实的情况,或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划分不十分明确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我们有理由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深深的担忧。
二、欧美反倾销调查机构对成本调查的要求
在欧美反倾销机构的调查程序中,最为关键的是确定涉案商品的倾销幅度。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确定商品的正常价值和确定其出口价格都是依据该涉案商品的成本数据,而涉案商品成本数据的可信性是对其进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基础,也是相关机构核查的重点,是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基础。欧盟和美国都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及核算项目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分析欧美国家反倾销调查程序中对产品成本方面核算的要求,能使我国出口企业积极应诉反倾销案。
1、美国相关机构对涉案商品成本调查的要求
我国和美国的会计准则与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着很大不同,美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常把我国确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确定正常价值时采用的方法对我国涉诉企业是不公平的。
对市场经济导向型国家,美国调查机构推算商品正常价值的过程为:
(1)总成本=直接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销售费用和包装成本+可变间接生产费用+一般行政费用+固定间接生产费用+净利息费用+对材料的付税
(2)总利润=国内价格-总成本
(3)正常价值=总利润+总成本
对于非市场经济导向型国家,其推算过程为:
(1)可变生产成本=原材料名称及单位使用数量×原材料价格+非熟练劳动小时×非熟练劳动工资+熟练劳动小时×熟练劳动工资+间接劳动小时×熟练劳动工资+电、水、气、煤等的单位消耗数量×能源价格+单位固定成本费用
(2)总生产成本=可变生产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3)总利润=国内价格-总生产成本
(4)正常价值=总生产成本+一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包装费用+盈利+副产品价值
在反倾销调查中,调查机构通常从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调查开始。在对生产要素的调查中,往往涉及生产该商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直接和间接人工、耗费的能源和副产品等。美国反倾销调查机构对商品生产过程的调查主要是通过涉诉企业绘制的产品生产流程图和涉诉企业对生产过程进行的陈述。通过涉诉企业对生产流程的详尽陈述,调查机构可以对涉诉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2、欧盟反倾销调查机构对成本调查的要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但欧盟却将我国视为市场经济转型国家,没有给予我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在确立市场经济地位时采用结构价格,我国企业需提供企业自身的成本会计资料来证明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涉诉商品正常价值的推算,欧盟采用如下过程:
(1)总生产成本=总直接生产成本+总间接生产成本+直接原材料成本+直接能源成本+直接其他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其他直接成本+[间接劳动成本+间接能源成本+间接其他成本]
(2)单位生产成本=总生产成本/生产数量
(3)总销售成本=财务费用+销售成本和行政成本+研发成本+包装+运费和保险+其他销售成本
(4)单位销售成本=总销售成本/销售数量
(5)单位成本=(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数量
(6)商品的正常价值=单位成本+单位利润
欧盟对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调查表基本一样,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商和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在出口价格方面的待遇上和商品出口价格的推算上完全一样。在涉案商品生产成本的推算上,欧盟也简单地以相似国家的生产成本为基础来确定正常价值。
在反倾销这个大背景下,对外功能是成本核算的必然要求。成本核算对企业来说最终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性;与之相对应,成本核算对外的目标则是可采信性,从而能佐证被调查企业所提供数据的可信性,证明涉诉产品的价格是合理的。如果用我国涉诉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及其方法以应对反倾销的话就会发现其与国际反倾销调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三、基于应对反倾销的成本会计策略
1、科学改进成本核算制度
相关机构要促进会计准则向国际化趋进,包括改进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促进国际准则的改革,为我国企业打赢反倾销诉讼创造有利条件。为了能够提供有力证据,出口企业应严格会计核算及改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目前,我国企业核算成本的范围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不涉及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产品成本核算不全面。从制造成本法向作业成本法过渡和转换,细化成本核算和经营活动,从而提供令反倾销调查机构信服的数据,有助于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
2、构建成本信息管理系统
在应对反倾销时,准确完整的企业财务成本资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要求企业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保存有完整的原始单据、凭证以及财务数据信息。因此,出口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基于反倾销应对的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方面:建立供应商信息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的成本数据系统;建立竞争对手的信息系统;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
3、完善产品成本项目构成
相关国家和机构的反倾销法中所认可的产品成本除生产成本外还包括SG&A(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的简称),其主要包括包装费、信用成本等。而我国有很多成本未计入产品成本中。SG&A是我国涉案企业与反倾销调查机构经常争论的关键点。此外,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知识产权、政府补贴等,也成为相关国家和机构对我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的突破口。
总之,我国出口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在日常活动中尤其重视其成本会计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以确保成本数据及会计信息的完善、准确、可靠;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分配标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核算,构建可靠的成本管理系统用来应对反倾销调查,对成本信息进行细致的收集分析与规划,做好风险预警,更好地应对反倾销调查。
【参考文献】
[1] 程琳,颜晓旭.中国企业应对国际反倾销的会计战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