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给上帝的信

写给上帝的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第1篇

尊敬的古代先民们:

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上帝的确存在,这是现实,不过对你们来说是在遥远的未来。再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你们的文明即将毁灭,你们居住的城市将变成一座座废墟,不过你们也别难过,所有的文明都是如此。现在趁你们的文明还没有走到尽头,请你们留下一点有意义的东西吧。

第一,你们先建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或者干脆用石头垒一座山,越高越好,而且只能用石头建,木头会腐烂,泥土会被雨水冲走,而砖块会被盗贼挖开,所以为了这一项世纪工程,千万不要偷工减料!你们要明白,这是你们惟一能留下来的东西。

第二,在这个建筑物里建一个秘室,放进你们认为珍贵的东西,餐具、衣服、工具、武器什么的。最好再放点你们吃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树木的果实,我们试试,看现在还能不能种植。珠宝就不用放了,因为放了珠宝,秘室就有可能被盗。不过,秘室要是足够结实的话,就放点珠宝吧。这东西对你们来说无所谓,可对我们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啦。要是能再放几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就更好了。让他们复活我们不敢保证,但做个诊断还是没问题的。要知道,在医学上,诊断正确就已经很幸运了。

第三,认真记录你们生活中的一切,记载得越详细越好。诸如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事,吃什么,得过什么病,由谁统治,和什么人打过仗等等,还要记清日期。记录要条理清晰,语意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后人肯定会说你们比上帝聪明,世界上的事什么都知道。然后把你们这些记录或者刻在秘室的墙上,或者用马赛克拼在墙上。而且你们千万要记住,一定要写清你们是用什么材料建的这个庞然大物,是怎么建的,要不,说不定哪个傻瓜又要说这是外星人建的了。

好了,请你们认真对待,把我的这封信抄写二十遍,散发给与你们关系友好的部落,而且还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即使信中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得随意增减。最后,祝你们幸福。

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莫扎特;旅行;哲学;信仰;音乐修养

1763年,在德国,一位身为音乐家的父亲,带着年仅七岁的儿子与十一岁的女儿,从故乡萨尔茨堡出发,前往北部城市慕尼黑作为期三周的旅行演出。那时的交通工具是公共马车,他们的行李――旅行钢琴和两把小提琴便捆在马车顶上。沉重的马车轮子抵不住道路的颠簸,伴随着十六只马蹄的哒哒声,开始了这个七岁小男孩的艺术家生涯。

他就是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七岁就开始云游欧洲的“神童”。父亲列奥波尔德・莫扎特的目的很明确:让儿子在全欧洲获得声望,获得贵族的保护。他们去了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莫扎特是以神童的面貌出现在欧洲上流社会的,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还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现在,让我们暂时忽略这些辉煌,回到旅行本身的意义上。莫扎特是音乐家中的旅行家,足迹遍布了整个欧洲。而对于作曲家来说,旅行是必要的。

首先,想象一下18世纪欧洲的美丽风光。在少年的旅途中,有多少次抚摸着多瑙河与莱茵河的流水,看夕阳下的粼粼波光。微风吹拂着,树木一排排从窗旁退后,田园风光像油画一样美好。莫扎特音乐就好像是在这种自然环境下一个18世纪的欧洲宫廷式的花园。它典雅、优美,令人陶醉。他在旅途与奔波中完成着那些抚动心灵的乐章,这即使对于旅行快捷的现在也是不易而艰辛的。那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速度可想而知,晚上在旅馆短暂休息后,凌晨又要开始颠簸的一天。我们能够从《林茨》、《哈夫纳》、《布拉格》等等曲子中听得出马蹄的得儿得儿声,也是他在人类心中留下了恒久的印记。西方学者早已提出过“音乐地理学”, 如果把自然景观移到伏尔加河、顿河大草原和涅瓦河沿岸,那就不会有莫扎特音乐了,而只能是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和鲍罗丁的东西。若再移到尼罗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恒河流域,那就更不是莫扎特了,而是阿拉伯和印度音乐。藏族音乐,蒙古音乐,同那里的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的地形、地貌和气候都有着密切关系。这是音乐地理学的核心思想。

另一方面,在旅途中,莫扎特广交朋友:在巴黎与萧伯纳相识;在伦敦从巴赫之子约翰・巴赫处学习了当时新发明的新式钢琴和方兴未艾的意大利歌剧;在维也纳认识了海顿,并结下终生的友谊,故居中一座玻璃塔里放着一封莫扎特写给父亲的家信,上面写着:只有海顿了解使我欢笑并深入我心灵的秘密。

但是,旅行归根到底,只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真正的音乐语言,由她强大的内涵支持,才可以成为经典。莫扎特在文学上的钻研,在哲学上的思考与理解,便提供了这种内在的力量。

因为写作歌剧要阅读剧本,所以莫扎特熟读了莎士比亚、席勒和歌德的作品,并作了许多眉批。他还广泛阅读文学刊物,包括诗刊,民谣,如《自由之歌》和《梦境》。莫扎特本人也爱写诗。莫扎特对歌德的诗文尤为熟悉,比如,他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作品问世那年,莫扎特正好18岁,自身便有那烦恼。莫扎特是在18世纪德国文化的薰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一再说:“如果我们德国人认真地开始用德语思考、用德语交谈,按德国人的习惯行动,甚至――用德语演唱,那么,德国就一定会振兴起来!”

莫扎特研读过18世纪德国著名通俗哲学家门德尔松(M.Mendelssohn,1729―1786,19世纪德国杰出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祖父)的论著,他是德国犹太教思想家,启蒙运动学者,他有篇论文叫《论灵魂的不死》。莫扎特从中吸取了许多思想和观念。比如,1781年12月5日,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信中曾表述过这一思想:“我认为我有一个不死的灵魂。这不仅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信念。在人与牲畜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这无疑是阅读了门德尔松的著作之后所引发出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必要的,它造就了莫扎特音乐创作的深沉。

艺术家身上有丰富的感觉,这好比是水泥。读哲学著作可以从中获得必要的钢筋。没有钢筋的水泥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莫扎特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真正最终目的,这一观念也是得自门德尔松的哲学著作。后来,这一观念便深深影响了莫扎特最后人生阶段和他的音乐创作。人生是三段体ABA;音乐也是。后者是前者的抽象投影。得益于门德尔松的这一观念,使莫扎特晚期作品更为幽深、旷达,超脱。那是一组很粗很粗的“钢筋”。它对莫扎特晚期创作具有重要意义。门德尔松对莫扎特创作的重要性,不亚于康德著作对贝多芬创作的意义,两个人的后面都有各自的哲学家,音乐因为思考而更加伟大。1787年4月4日,莫扎特在致父亲的一封信中还展开了门德尔松的观念。莫扎特说,死亡是人的最好、最真诚的朋友;死亡的形象于他决不是可怕的,更多的是平静和安慰。

为什么对死亡如此从容?这就要了解莫扎特直接把大自然的法则和上帝的法则等同起来的泛神论思想。1778年12月,22岁的莫扎特在写给他表妹的信中说:“……这样做是违背大自然法则的,也违背上帝的法则。”

1778年7月3日,莫扎特母亲去世。这是一段内忧外患的日子,也是莫扎特呼唤上帝最热烈、最虔诚的一段时期。人在苦难的日子更迫切需要上帝的安慰。他从巴黎写信给朋友:“……我是在深夜2点给你写信。――我得告诉你,我的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已经走了!上帝把她召了回去。他收容了她,我心里很明白这一层意思。我只有顺从上帝的意愿(God’s will)。他把母亲赐给了我,这回也是他的力量把母亲从我身边召回去……她走时就像一盏灯灭。……这是上帝的意愿。”这个上帝是非常人格化的。这段自白也披露了莫扎特对死亡的看法。他是那末坦然、达观和心平气和地对待一个“死”字。撇开莫扎特对死亡的超脱看法去谈论他的后期作品是办不到的。他的核心思想是:生死都是“上帝的意愿”。

1789年7月,莫扎特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忧心忡忡地谈到她妻子的病:“她在静候命运对她的判决,要么康复,要么就是去死,即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听天由命。写到此处,我泪如泉涌。”这也是一封很重要的信,披露了莫扎特对死的看法:死是根本性的听天由命,也只能如此。

泛神论把大自然的一切美都归功于上帝的圣手圣功。莫扎特也是这样想的。他甚至把歌剧也看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夏天,大自然的美对于他那颗深沉的心是一种陶醉而着迷的享受。”莫扎特的好友尼姆捷克这样回顾往事。这回忆是可信的,真实的。艺术家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迷恋一年四季大自然的美,并把这种迷恋写进他的作品。在他眼里,上帝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就算这是他的幻视和幻觉吧,这却大大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身上恒保有一种敬畏大自然的心境。――这便是他写下许多慢乐章的主要灵魂状态。

把目光转向现在。旅行?我们整日封闭于书本、课堂之中,旅行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游乐、放松。谁会在夕阳美景中有拿出线谱写一段音乐的冲动?而平日里的所见所受,与迎合这个飞速的时代产生的摇滚、流行倒更加贴切。只能于古典音乐中寻找平静,不奢望浮躁的社会中谁还能再创造这种来自上帝的声音。文学?一样是快餐式,今天小清新明天超现实,经典作品知其名而不知其内容的数不胜数。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被捆上了枷锁,有多少人在思考着。信仰?……。

莫扎特的曲子之所以能打动我们,是因为音乐是种良药,专治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没有病,也可以保健。德国犹太作曲家的一段论述妙不可言:“我们的音乐所演奏出来的,归根到底不过是整个人:也就是感觉的人,思想的人,呼吸的人,遭难的人。”莫扎特之所以成为莫扎特,是因为他的音乐,有旅途中沉淀的美丽,足以打动我们;有成为文字、成为语言的能力,诉说着种种深情;有思想上强大的力量,支撑起我们的懦弱与物质;还有信仰的力量,审判我们的缺失。

莫扎特――一个受上帝遣派来到凡间为世人传达纯真、善良、美丽,又早早地完成了使命,被召回天堂的音乐精灵,这便是他的音乐人生。

【参考文献】

[1] 周玉明,赵鑫姗.莫扎特之魂.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2] 卡尔巴特.论莫扎特.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第3篇

之前,妈妈检查我作业,看到我写的作文“写给上帝的信”,内容是早点报道,最后署名是:想死的苏,妈妈看了很生气,坚持让我重写,我不肯,于是我发表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从出生,先受哺育,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找工作,赚钱,再大一些就结婚,老了后就享清福。这样完全已经被安排好的人生,真是乏味!还有,这篇作文写出了我的不满,对老师:不负责任,对学习:不自由,对生活:不积极,

总之,仿佛做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人总会死,死后什么都带不走。所以我消极......

其实这种想法在我们14.5岁的世界里,是很正常的。几乎人人都说过想死之类的话。

唉,谁让我是中国人啊,倒霉催的。中国教育:就是死读书么。切,死读书谁不会啊,不就是看谁读地更死么,真是无聊至极。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觉得老师不用心批,那我们干嘛白费力气用心写啊,反而,对于自己总结的笔记,却感觉怎么写都不累,看语文书,看几分钟就厌了,看小说,名著,连看7.8个小时都还很感兴趣。

唉,真讨厌,讨厌我是中国的倒霉孩子,讨厌人生的无聊乏味,讨厌......

真是,烦!!!!!!!!!!

(本文纯属发泄,没什么好的)

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第4篇

每次挪窝,都会随手撕碎一些信件。面目全非、交情已绝的,就这样逐一整肃完毕。剩下的,便是某一段时光的见证物,不愿再丢弃。

回想前通讯时代,写信,发信,收信,读信,几乎是青年生活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那时候,报纸、电台属于国家宣传机器,传布让你信的东西;你信了,便是幸福。电话乃奢侈品,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更重要的,它还是权力的象征。“有你的电话!”――这甚至会给当事人带来某种荣耀。

家人,女友,同学,一个人的私密关系体现在一封封信里。邮递员在那时可谓天使的角色,他带给人们各种消息,感情随之产生喜怒哀乐,信来信往滋生人世间各色悲欢离合。《读者》杂志前不久出版了一本好看的故事集,名曰《灵魂的马车驶上高坡》,里面收有一则“坏”邮递员的故事。美国有个其貌不扬的年轻邮差,因嫉妒一对恋爱中的可人儿,将男主角从前线发回的信私藏起来,盼信的淑女一天天憔悴,终至忧郁而死。临终时,这个作恶者才将自己的罪孽和盘托出,期望得到上帝的饶恕。“人的内心从出生起就被上帝安装了一台自动的精密天平,即良心。凡做过的事情,无一不被记录、衡量、留痕。”他忏悔道。

班级里的收发员,单位的门房,都是我们曾经巴结的对象。你可以不谄媚上司,但不能不对掌握你信息源的人奉上笑脸。当年在工人出版社工作时,转业军人出身的瘦黑收发员,对一干领导低眉顺眼:“您的信”;对一般员工也是亲切地扯开嗓子喊一声:“某某某,取信喽――”;我甚少与此人勾兑,信件又多,自然不会让他高兴,我的邮件总是慢半拍到手,“老愚,信!”――声调生硬,流露出一股类似于狱吏召唤囚犯的居高临下劲儿。

那时,掐指头算信的走动时间。比如,给父母的昨天该到了,回信路上走一周,下周这个时间当能知道家里情况;女友的信今晚回,明天一大早付邮,航空,三四天即可到达;寄给某报社的稿件已经10多天了,怎么还没有采用的消息?偶尔有一封海外来信,你知道在你打开之前,已经有人审查过了。

读信是一个人最愉悦的时刻。握着写有“内详”、盖有邮戳的宝贝,独自躺在床上,急切扫视一遍,再逐字品味,于想象中完成与伊人的交流。彼时,汉字是甜蜜的,芳香滋润着你渴望的心田。

堆在角落里的这摞信,跟随我已有20多年了。信封发黄,里面皆为旧日消息。不舍得丢弃,是因为亲朋故旧仍可如此聚在一起。

在我写给复旦女友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吃到你寄来的水蜜桃,但愿那一天早日来到!”(未发出,1986年)她后来成为我的妻子,现在还是。

散文作家苇岸在写给我的信里这样赞美贱内:“她温柔无比,是你的幸福之源。”他已经辞世15年了,其描写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文字广为流传,记住,书名叫《大地上的事情》。

常年在渭河电厂工地上施工的同桌T写道:“别忘了在蓝天之下、荒野之中,还有这样一位不起眼的故友在时刻惦记着你!”(1991年)一场感情纠葛使他偏离俗世轨道,进入妄想界,如今被关在宝鸡精神病院。

山西小学教师刘红庆写道:“十一月去太原,《上升――当代中国新生代散文选》和《再见,二十世纪!》都刚上市,问问行情,还不坏。我索性各买了一册。”(1992年)二书皆为我编选的“21世纪人丛书系列”。后入京,靠一支笔步入文坛,热衷于讲授、传播民间音乐。

四川姑娘阿溶在一张日本明信片上写道:“我喜欢使自己简洁一些,在看简洁的书,并写哲味重一点的诗歌。”(1992年)我为她出版了通信集《阿溶的新感觉》,她开过画廊,后来上了作家班,再后来为房地产商做文案。

父亲在信里说:“夏收刚结束,现正忙于嫁接苹果树。你母亲身体还是老样子,血压不稳,稍高就发昏。其他一切都好。”(1993年)老人家今年七十有三,鹤发红颜,整天乐呵呵的。

幺弟信中云:“荒草一般长大了,却茫然无措。惧怕高考,准备参军练就一副好身体。”(1994年)。跟父亲在造纸厂忙活过一阵,后来进京觅活,从给人开车到独当一面,现在已经是一家教育公司的高管了。

……

信是慢时代的产物,如今的孩子或许已经不知道有那么一个漫长的时代了。

写给上帝的信范文第5篇

此时的我已经变成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对生命没热情‘对生活没追求,那样平凡,那般渺小。对于命运,早已经屈服,每天沉浸在无声的哀怨叹息之中,与年少时那满腔的斗志和最终失败的结局相比,我沧桑了很多。

而在今天,我写这封信给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别再因为自己的错事或是不懂事而给自己埋下一个后悔的坟墓,别让自责和消极继续你的人生旅途。因为只有你知道,那是永远避免不了也永远无法挽回的。你不过是在逃避现实,渴望自己的愚蠢假想变成事实。(醒悟吧,那是不可能的,即使你能推算出所有,你还是一个弱者)

在没有白天的日子里,你只的去寻求上帝的眷顾,向他忏悔你的罪过,上帝沉默了,他十分的无奈,他知道那罪过不应该由一个孩子承担,或许应该有更多的人来赎罪。

尽管你是个恶魔,但我想你也应该放下一切将自己释放。如果你看到自己以前的失落,无奈惋惜时,不知你会不会痛惜。为什么,为什么自己那么憔悴无力,当初的自己真有那么差吗?

如今的你离开家乡,不也为了远离那个使你懊悔的地方吗?但是,我没有看到你的补过啊!你只是继续着小时候的不懂事,无奈啊!你为什么不去补过呢?你只一个地方是你补过的地方,或许以前的你确实没有能力,但现在你别忘记你还有机会。这或许是你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你失去了这次机会,那么你才会真正被悔恨埋进坟墓。

无数次的努力与无奈,是你最终败在高考沙场。但是,请不要抛弃自己,别让后悔重复多次,失败了没人会怪你,但如果你选择放弃,那个已经习惯了你的人会无比脆弱,很多习惯了你的人都会黯然成伤。所以你的路只有一直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