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变动成本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区别;优缺点;结合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以完全成本法作为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而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于将变动成本法运用于内部管理分析,下面以一个案列来分析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某公司初始营业,生产100个产品销售其中80个,每个售价是100,有如下成本数据:

那么造成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和期末库存成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着重来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分析与比较。

一、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概念

1.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亦称“吸收成本法”、“归纳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存货成本制度,这种制度下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变动成本,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归集(吸收)至半成品库存(资本化)并进行后续结转。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的成本吸收了制造过程的所有成本。

2.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也是一种存货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在资本主义市场掀起狂风暴雨的经济危机,这对变动成本法的兴起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变动成本法下计算产品成本时,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的期间的费用而从相应的收入中扣除。这两种方法都将成本发生的非生产成本(包括固定和变动的)作为费用。

二、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区别

1.形成的根本原因

完全成本法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完全成本法基于传统的成本概念,从成本价值补偿的角度来看,将所有的制造成本都计入产品的成本,有利于编制财务报表,可以直接得出产品的总单位成本,计入期末存货,同时在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原则中,完全成本法是唯一认可的计算成本的核算制度。

变动成本法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使会计工作能提供更为广泛、深入和适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通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计算边际贡献,能清楚的得出产品的生产与否带给企业的贡献是多少,不考虑固定性制造成本那一部分。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能够为预测、决策。控制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区别于完成成本法那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言的,适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2.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是相关联的,可以看做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完全成本法按传统损益程序,将所有的成本划分为制造成本(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将全部制造成本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计入期间费用,全额计入当期损益。期末计价,库存产成品的产品构成也包含了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按贡献式确定程序计量损益,变动成本法先将制造成本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将变动性制造费用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一起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非制造成本中也可以继续划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都计入期间成本。在期末计价中,期末存货库存其成本只包含制造成本中变动部分,变动成本法的期末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计价。

3.服务对象不同

完全成本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所反映的信息更多的是外部财务报告(利益相关者)需要,为纳税申报服务。

变动成本法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内部管理会计(管理层)的需要,它没有得到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认可,只能用于内部的经营管理,当管理层在预测、决策、控制的时候,为管理层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4.对净利润的影响

同一件事由于选择的成本核算制度不一样,导致得出的损益表的净利润不一致。

完全成本法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归集为产品成本,在客观上强调生产对于利润的贡献,从另一方面来讲,完全成本法就是强调了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强调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5.产生的后果

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当产量大于销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在完全成本法的核算下,存货的单位成本更高,以成本计价所要求的定价更高,能得到的利润更大,这种方法下的成本信息不仅没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时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但是完全成本法有利于长期的决策。

变动成本法下,在一定产量下,当产量小于销量,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高,高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不将固定性制造费用考虑其中,因为在相关范围内,不论是否生产此项产品,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始终是存在的,在变动成本发下,多销售,利润更高,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采用变动成本法则能接受价格低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但是它却能给企业带来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下,以销定产,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短期的决策。

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完全成本法是符合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在完全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不需要再经过其他处理,能直接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现阶段世界各国都是应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②完全成本法使人们更重视生产环节,生产的产量越多,产品所负担的单位成本就越小,刺激企业的生产,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努力。③在成本加成定价中,使用完全成本法能更客观的去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而不是低估产品所承担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助于企业进行长期决策。

(2)缺点

①完全成本法下,通过增加产量(存货)就能增加利润,这使得管理层可以通^增加存货来操纵利润,如果管理层是以此作为其绩效的评估依据,那么管理层就会增加存货,从而得到的是不真实的生产业绩。②完全成本法下不便于考虑各部门的业绩,造成责任的混淆,这对企业的短期决策时不利的,因为夸大了生产的业绩,单位负担成本低,利润高,不反应其真实的盈利能力。③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核算工作复杂,涉及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摊,这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工作的复杂,得到的信息可能要以牺牲时效性为代价。

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变动成本法下核算产品成本,能提供给管者更有用的信息,只有产品的销售才能给企业带来真实的利润,区别于完全成本法利用增加产量来增加利润是有悖逻辑的,从而有利于短期决策。②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的边际贡献,有利于本量利分析,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的分析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划分的基础上,以变动成本为前提。③变动成本法将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分离开,从而把产品成本归集于供应部门还是生产和销售部门都分得很清楚,便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通过制定预算,考核执行情况,来进行奖惩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做法。④变动成本法能促使企业的管理者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完全成本法下,销售的下降由于产品产量的增加,或许会导致利润的增加,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现象,在完全成本法下很容易导致盲目生产,存货积压,仓库保管成本上升。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与产量无关,企业利润只随着销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会使管理层更加重视销售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⑤变动成本法可以简化成本的计算工作,可以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主观臆断性,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一笔扣除,节省了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工作。

(2)缺点

①变动成本法目前还不合乎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要求,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变动成本法不能保证产品成本的完整性。②按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成本的划分有些不是很明确,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划分混合成本,二是成本性态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并没有形成理论。③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长期决策,当超出了相关范围,及不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产量下,固定成本是会发生改变的,单位变动成本也不会一成不变,当面临长期决策的时候,变动成本法的作用会随决策的延长而削弱。④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一次性扣除,会导致利润骤降。

四、完成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各有优点和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之间彼此是互补的,比如完全成本法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对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变动成本法则对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再比如,变动成本法不适用于编制外部财务报表,而完全成本法适用。这些都可以说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

首先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单独运用,都会有一定的劣势,我们不妨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建立以完全成本法为主,变动成本法为辅的成本核算体系。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成本加成定价依旧是要按完全成本法计价,保持成本的完整性,当产能过剩时,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决策,提高利润,简化工作。在期末根据固定性制造费用账户调整出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阮小平.完全成本法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2]商迪.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J].经营管理,2015(5).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通过对成本的分析,能洞悉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和具体成本项目等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它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核心,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所消耗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变动成本法克服了单纯以直接人工成本等标准分配制造费用的局限性,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整个企业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 分别进行分配,增加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改为多元标准,即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在变动成本法的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应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

贡献边际 = 营业收入 - 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 = 贡献边际 -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 本期销货成本(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非

生产成本

=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 单位变动非

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固定成本 = 固定生产成本 + 固定非生产成本 = 固定性制造性费用 + 固定性销售费用 + 固定性管理费用+ 固定性财务费用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

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

完全成本法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是计算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等全部成本都包括在内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虽然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同企业生产能力的形成有关,不与产品生产直接相联系,但它仍是产品最终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当成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这样就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仅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反而会掩盖或夸大它们的生产业绩;在产销量不平衡的情况下,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往往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从而会促使企业片面追求高产量,进行盲目生产;在完全成本法的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应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

营业毛利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 营业毛利 - 营业费用

营业成本 = 本期销货成本(完全生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 - 期末存

货成本

营业费用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联系和区别

1.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联系

(1)变动成本法是责任成本与完全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责任成本是按照企业内部各单位界定成本、费用,从时间上看,是一种相对静止的成本。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是按照生产工艺过程来界定费用,是一种静态的计算方法。变动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了二者优点,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动态的、计算企业内部各单位责任成本的方法,实质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其原因是它与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

(2) 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计算最终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是将各项费用在各种产品(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法,是将各项费用先在各作业中心之间分配,再按照各种产品耗用作业的数量,把各变动成本计入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方法。两种成本法虽然在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计算最终产品成本。

(3) 二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相同。二者都依据受益原则,对发生的直接费用予以确认。由此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相比,其根本区别具体表现在:在完全成本法下,容易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使管理决策失误。相反,变动成本法对产品的每一个作业过程都做了清晰的划分,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变动成本法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核心集中在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具体环节中,抓住许多动态变量,真正消除了完全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惟一标准去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和配比性。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于非生产成本。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则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完全生产成本模式下,产品成本则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只有非生产成本才作为企业的期间成本处理。上述两点区别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来反映,如表所示:

表 两种成本法在应用的前提条件和成本的构成内容方面的区别

从表中可知: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方面存在不同。

(3) 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广义的产品有销货和存货两种实物形态。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货均不为零的条件下,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最终要表现为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当期末存货量不为零时,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不可能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并要在存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吸收被递延到下期,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被记入当期利润表。

(4) 销货成本的计算不完全相同。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在不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情况下直接按下式计算出销货成本: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第一种情况要求期末存货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可以用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指标来表示,因此可以简化公式。

第二种情况要求前后其成本水平不变,亦即各期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均不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四个指标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指标来表示。

在完全成本法下,在期初存货量等于零的情况下,由于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因此可以直接利用下式计算单位销货成本:

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但是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除非产量也不变,否则不能直接套用上式,这是因为产品成本中包括了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同期间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能因为各期产量不同而发生变化。

损益确定程序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只能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营业损益;所谓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是指在损益计量过程中,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再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本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的过程。在变动成本法下,企业的营业利润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 = 变动成本 + 贡献边际;营业利润 = 贡献边际 - 固定成本

在完全成本法下,则必须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营业损益。企业的营业利润公式计算为: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毛利;营业利润 = 营业毛利 - 营业费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完全成本法在核算上过于笼统,而变动成本法更能从成本的分类、产品生产成本和销货成本、贡献边际、利润等方面详细列明费用的付出和利润的形成,以便能细致的分析成本如果偏高会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如何加强成本的管理。所以,变动成本法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比较;评价

变动成本法是指按照成本性态将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并从当期的收入中全部扣除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产生后,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就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全部成本法。

一、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的比较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的,因此,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按照成本性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并且还要将具有混合成本性态的制造费用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两个部分。应用全部成本法的前提条件是,先要将企业的全部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凡是在生产环节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归属于生产成本,最终计入产品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用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所以,其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期间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于全部成本法,是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和固定制造费用一起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仅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3.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被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直接扣除,无须再转化为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其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采用全部成本法,由于是将全部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和存货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使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被期末存货吸收并转移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另一部分则作为销货成本的一部分被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其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又包括固定生产成本。显然,采用全部成本法确定的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均大于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水平。

4.分期损益的确定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内容上的区别,影响到分期损益的确定,也影响到税前利润的计算。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是为了适应面向未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打破了传统的成本观念,为企业正确计算损益,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拓了新思路。与全部成本法相比较,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符合“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会计原则。“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会计原则是企业正确计算损益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个原则要求会计所记录的一定时期发生的收入与费用必须同属于一个会计期间,并且两者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即该收入必须是由这些耗费所换取的,该费用必须是为实现这些收入而消耗的。在计算利润时,通常是先确认该期间的收入,然后根据已确认的收入确定与之相应的费用。变动成本法正是将生产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生产成本与产品的制造直接相关,在计算损益时,将其按照销售量的比例,把已销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转作销货成本,与当期的销售收入配比;而将未销售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与未来预期获得的销售收入相配比。对于固定生产成本,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能力而引起的,这些经营条件和生产能力一经形成,不论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都照常发生,不会因为产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动,即与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只与企业生产经营时间的长短有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不应该计入产品成本,而应与非生产成本一起作为期间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补偿。

(2)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采用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变动生产成本、边际贡献及其它有关信息,对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十分有用。因为它提示了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了生产、销售、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企业提供出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深入地进行量本利分析,用于预测前景,规划未来,比如预测保本点、规划目标销售量或目标销售额、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编制弹性预算等,并且有利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3)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分清成本责任。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是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出现节约与浪费,就会从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中反映出来,从而确定生产部门与供应部门的责任。而固定成本则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其发生额的多少,一般与生产部门的关系不大,不是生产部门的责任,而通常应该由管理部门来负责,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的方法进行控制。而变动成本法按成本性态将产品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从而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与经营管理水平变化引起的成本升降划分清楚,为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寻求成本升降的原因提供了资料。

(4)可以促使企业注重产品销售。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产量的高低以及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利润都没有直接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税前利润将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销售量的减少而减少。这样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就是,只有扩大销售量才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从而促使管理者重视产品的销售环节,注意研究市场动态,努力搞好销售预测,树立以销定产的观念,防止盲目生产。

(5)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采用全部成本法,平时大量的成本计算工作主要是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这种分配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是无论选择何种分配方法,都难以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而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全额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不需要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省去了许多间接费用的分摊工作,这不仅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也防止了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可以使财会人员从繁重的事后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的重点向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方面转移。

2.变动成本法的不足

变动成本法虽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不仅应该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且还应该包括固定生产成本。而采用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显然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不变为前提条件,这在短期内是成立的,因此,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资料可以为短期决策提供分析依据。但成本性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要解决的是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以及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涉及时间长。从长远来看,必然要突破相关范围的限制,固定成本不可能不发生变动,单位变动成本也会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所以,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一般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不便于产品的定价决策。在进行产品定价决策时,既应该考虑变动成本,也应该考虑固定成本,两者都应该得到补偿。但采用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其产品成本不能反映产品制造的全部消耗,因而不能直接据以进行产品定价决策。

(4)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由于对外报表是以全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编制,而不能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进行编制,一旦由全部成本法改用变动成本法,一般会因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而使期末存货的计价降低,本期成本提高,降低企业当期的税前利润,从而会暂时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的分配。

(6)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比较困难。采用变动成本法必须要首先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有一定的假设性,而且有些还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

三、对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1.全部成本法的优点

(1)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种耗费不仅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也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因此,按照传统的成本概念,产品成本是变动生产成本与固定生产成本的总和,这种成本概念正好符合全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2)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采用全部成本法,产量越高,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生产成本就越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少,企业的税前利润就越多,从而调动企业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促使企业重视产品的生产环节,努力提高产品产量。

(3)便于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表。采用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可以直接用来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表,一般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2.全部成本法的不足

(1)分期损益难已被管理部门所理解。在产品的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和销售量的增减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即销售量增加,利润也应该增加;反之,销售量减少,利润也应该减少。可是若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对应的比例关系,因而不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

(2)容易促使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由于采用全部成本法,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及销售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产量增加,企业的税前利润就会增加,其结果就会促使企业管理当局片面追求高产量、高产值,从而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

(3)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会受到成本计算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采用全部成本法,需要对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方法和分摊标准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摊销,这种摊销,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分摊的方法及其分配结果不可避免地受到有关成本计算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4)提供的成本资料不便于企业预测和决策分析。采用全部成本法,不需要将企业的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包括有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不能清晰的反映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不便于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及编制弹性预算。

参考文献:

[1]胡成江.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3).

[2]王保林.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3]宋效中.现代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变动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在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由美籍英国会计学家哈里斯提出。当时,哈里斯根据杜威-阿尔末化学公司的实际资料,根据变动成本法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对税前净利的影响,揭示了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使变动成本法的观点得以迅速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决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管理当局要求会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更为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于是变动成本法不胫而走,广泛应用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各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成为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变动成本法的概述

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以及非生产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产生以后,人们就把财务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称之为“完全成本法”,而完全成本法是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变动成本法改变了完全成本法中把固定制造费用在本期销货与存货之间进行分配的老传统,而由当期的销货负担全部的固定成本。其理论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成本只是随产量增减而增减的变动成本。在管理会计中,产品成本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是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只有当产品实现销售时才能与相关收入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因此,产品成本只应该包括在生产成本中发生并随产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二是固定制造费用应该作为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主要是为提供和维持设计生产能力所发生的费用,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无关,同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其总额不受实际产量变动的影响,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同时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总是按期发生,随时间推移、随该期间的消逝而消逝,所以当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应该全额列入当期的期间成本,直接从当期的收益中扣减,而不是随存货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则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部列入收益表内,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企业损益时,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截然不同,所以为了深刻认识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应该将其与传统完全成本法进行比较,充分揭示两者之间的区别。

(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尤其要把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完全成本法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凡在生产领域中为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就归于生产成本,发生在流通领域和服务领域由于组织日常销售或进行日常行政管理而发生的成本则归属于非生产成本。

(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则全部被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只有非生产成本才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三)销售成本和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不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全部计入当期销售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计入产品成本,并要在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存货成本包括当期部分固定生产成本。

(四)确定税前净利的程序和结果可能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按贡献毛益确定程序计算税前净利。所谓贡献毛益确定程序是指税前净利计算过程中,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以确定贡献毛益,然后再用贡献毛益补偿固定成本,确定当期税前净利。在完全成本法下,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销售成本,以确定销售利润,然后用销售利润补偿非生产成本,确定当期税前净利。

(五)损益表的编制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通过计算贡献毛益这个中间指标来确定本期损益,所以称变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为“贡献式收益表”;在完全成本法下,通过计算销售毛利这个中间指标来确定损益,所以称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损益表为“职能式收益表”。

(六)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变动成本法是为满足面向未来决策,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它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产销量、利润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息,因而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促进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完全成本法是为反映生产产品发生的全部资金耗费,确定产品实际成本和税前净利,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

三、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变动成本法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成本观点,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开创了新路。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点,可扼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更符合“费用和收益相结合”这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应当以产生的收益为根据,把有关的费用同所产生的收益配合前来。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把转作本期费用的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制造费用。它们需要按产品销量的比例,将其中已销售的产品部分转作销售成本,同本期销售相配合;另外将未销售的产品成本转作存货成本,以便于未来预期的收益相配合。另一部分固定成本,它们是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其处于准备状态而应计的各种费用,它们只联系期间,并随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应全部列作期间成本,同本期的收益相配合,由当期的净利来负担。

(二)能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为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

采用变动成本法求得的单位变动成本、贡献毛益总额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如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经营杠杆率等),对管理当局十分有用。因为它们能揭示业务量与成本变动的内在规律,找出生产、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供各种产品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等重要信息。

(三)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营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

一般来说,变动成本的高低最能反映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实绩,完成的好坏应由他们负责。例如,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方面,如有所节约或超支,就会立即从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指标上反映出来,它们可以通过事前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另外,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还能把由于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成本下降,同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下降,清楚的区分开来。这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对各有关责任单位履行经济责任的工作实绩做出恰当的、实际的评价。

(四)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

采用变动成本法后,产量的高低与存货的增减对税前净利都没有影响。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组合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税前净利将随销售量同方向变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管理当局十分重视销售环节,千方百计加强促销活动,并把主要净利集中在研究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搞好销售预测和已销定产等方面。力求做到适销对路,薄利多销,防止盲目生产。

(五)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采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从贡献毛益总额中一笔减除,可以省掉许多间接分摊手续。这不仅大大的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避免间接费用分摊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而且可以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向日常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四、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变动成本法虽然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但是它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不符和传统的成本概念

美国会计学的成本概念和准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牺牲。”按照这个传统观念,产品成本就应该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而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显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何况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而不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计算。

(二)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和定价决策的需要

尽管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在短期经营决策中能作为最优方案的重要依据,但不能解决诸如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以及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长期决策问题。因为从长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很难固定不变。

(三)从传统的全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在实际工作中,如由原来的全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一般要降低期末存货的计价。因为要等这些存货售出时才能实现利润,于是就会减少当期的税前净利。就会使企业延迟支付当期的所得税和股利,从而暂时影响当期的税务机关的所得税收入和投资者的股利收益。

五、变动成本法在我国的的应用

目前国内对上述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设两套账,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平行进行;一类是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第一种核算方法的要点是对产品和存货的计价、税前净利的计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均使用制造成本法,在对内强化经营管理方面如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则采用变动成本法。由于这种方法工作量太大,难以为企业所接受。对于第二种方法,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入主张平时按制造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制造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另行计算变动成本;有人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根据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及其他资料来计算制造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并以此来完成对外报表的编制;有人主张平时按变动成本法核算,期末通过账务处理调整为制造成本法;有人主张将变动成本法融合于制造成本法中,通过增设成本项目,经过特殊的账务处理来达到结合运用,等等。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利弊,在方法的选择上,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既可以对这些方法进行改进,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二级核算搞得较好的单位,可在车间二级核算时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而厂部一级核算时不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报表时对车间二级核算的资料进行合并、汇总及调整。总之,既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满足工作需要。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关于成本的划分。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结合运用的一个基础就是成本可按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序上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并非绝对精确。但是,成本划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结果的质量,因此,科学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划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工作中,纯变动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是不多的,如直接材料费、按产量提取的折旧费、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直接人工工资等,而计时工资形式下的管理人员工资、按年限平均法提取的折旧费等都是固定成本。除此之外,大多数费用是混合成本,对成本划分工作的重点是对混合成本的分解。混合成本是一种同时含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特征的“中间”成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通常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分析法。我们应根据混合成本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解。比如水费、电费,一般为半变动成本,一部分是基数,属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则根据耗用量乘单价计算,属变动成本。掌握了这一点,分解工作就容易得多了。混合成本的汇集可用多种方法,既可以在费用发生时根据已确定的模型直接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然后再汇集,也可以按项目汇集后再分解,还可以对混合成本进行综合分解等等。在进行成本划分时,我们要注意一个“相关范围”的问题,由于生产经营能力及环境因素(物价、政策等)的影响,超出了这个“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可能变为混合成本,相反亦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尽可能地简化工作。

(二)关于结合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方法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某种结合方法能否为企业管理者接受,而且也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照勇.变动成本法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变动成本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中小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现状为规模较小,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在生产、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很多与大企业不同之处,呈现出自身特点:

1.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中小企业规模小、投资小、业务灵活,生产管理成本低,容易转产,特别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区性,能为市场提供急需产品。

2.财务管理能力不强,内部控制薄弱。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财务内部监管不严,会计信息失真。

3.管理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强。企业领导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既是战略制定者又是决策执行者,集权现象严重。

二、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及优势

(一)变动成本法基本理论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企业利润由贡献式收益表来确定,变动成本法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二)变动成本法应用于中小企业的优势

1.有利于正确进行短期决策。中小企业因生产灵活度高,短期决策在企业全部决策中所占比重较大。短期决策一般不考虑生产经营能力即固定资产方面的因素,在比较各种方案时,它最关心的是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和消长关系。变动成本法能很科学的分析是否放弃原有方案选择新方案,能否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所以选用变动成本法更能为中小企业的这种灵活服务。

2.促使企业完善内控及业务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成本习性基础上的,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工具,能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科学合理。变动成本法可以根据成本数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为企业决策执行提供指导依据,有利于查找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3.能够使领导者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因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的增减变化直接影响业务量的大小。实际工作中,业务量直接反映在销售量上。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可以排除生产量对利润的影响,利润的增长只同销售量的增长作同向变动。这样就会促使领导者努力开拓销售渠道,重视市场调查,以销定产,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以此提升产品信誉和企业声望。

三、变动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一)运用变动成本法,在产品定价上的分析

一般来说,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大于成本及各项支出之和,否则企业生产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但对于某一具体产品来说,在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时,销售价格只要大于变动成本就可以进行生产,因为这样总会补偿一部分不变成本,会相应减少其它产品要负担的不变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对企业做出了一点贡献。部分中小企业的业务量通常不够稳定,在经济大环境疲软的状况下,半开工甚至停工状态时有发生。此时原材料的积压势必占用企业大量宝贵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销售价格等于变动成本,虽不能给企业提供任何贡献也可以进行生产,以减少原材料积压,节约占用资金利息和仓储费用。所以,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一种只计算变动成本,而暂不计算不变动成本的定价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价格要大于或等于变动成本。

(二)运用变动成本法,在特殊订货订价上的分析

特殊订货决策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是否接受订货的决策。部分中小企业在改进生产技术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生产能力未能尽用,当遇到特殊订货时到底接不接受?这项决策对于融资渠道狭窄,再开工资金面不够充足的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小型机修厂业务为例,相信更能说明问题。该机修厂生产某种备件的最大能力是12000件/年,已签订了10000件的加工合同,每件售价1200元,单位完全成本1000元,其中:固定部分(折旧等)200元,变动部分(直接材料、人工等)800元,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现有一客户,准备以90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1000件,追加订货无特殊要求,也无需投入专属设备,是否接受此批订货呢?运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结果如下:

增量收入: 1000件 × 900 = 900000 元

增量成本(相关成本): 1000件 × 800 = 800000 元

增量收益(边际收益): 900000 - 800000 = 100000 元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此订货能产生10万元的边际收益,可以接受此订货,因为折旧等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不论是否接受此订货都会发生。运用变动成本法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未来决策提供可靠帮助。

四、变动成本法在中小企业的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革新已成为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课题。从长远来看,在中小企业中广泛应用高科技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变动成本法对企业决策进行判断的优势,中小企业在未来必将有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J·布洛切,等著.王斌,等译.成本管理译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