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汇储备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5年已经高达8190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2090亿美元。随着外汇储备的继续上升,如何为国家理财,似乎成为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
具体而言,中国外汇储备的80%为美元资产,其中主要是美国国债或是准国家的机构债券。一般的担心是,假如美元大幅贬值或美国债券价格突然下跌,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严重缩水,使中国辛苦积累的部分财富付诸东流。
近期,国外财经媒体广泛引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就中国可能分散外汇投资策略的言论,并引发了市场人士就中国可能抛售美元的猜想。与此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应逐渐以实物资源取代以美元为代表的“纸钱”资产。
我认为,在如何妥善管理外汇储备上,存在很多误区。
在历史上,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曾试图用积极投资策略取代消极被动管理,但成功的例子不多。以马来西亚为例,日元对美元在1985年广场协议后大幅升值,使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损失达50亿美元之巨。马来西亚认为,日元突然升值是西方大国的阴谋,因此,决定采取积极的外汇管理,甚至在汇市投机炒卖。外汇市场的资深人士对于马来西亚央行的大手笔运作至今仍记忆犹新。
出于历史原因,马来西亚与英国的贸易密切,而美元/英镑市场(相对美元/日元、美元/马克)比较小。一宗较大的交易可以在短时间造成市场的较大波动,因此,马来西亚央行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元/英镑市场大显身手。当时,不少在外汇市场交易的银行甚至以马来西亚央行可能入市的消息作为英镑汇率波动的理由。
在英国于1990年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时,马来西亚央行曾卖空英镑,斩获颇丰。马来西亚央行的外汇管理由是变得更加“积极”。1992年,由于判断英国会留在欧洲汇率机制内,马来西亚央行买了巨额英镑(沽美元)。但事与愿违,在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市场投机力量攻击下,英国决定将英镑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这造成马来西亚央行36亿美元的损失。次年,马来西亚央行的积极外汇管理继续造成22亿美元损失。1994年,马来西亚央行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央行行长引咎辞职,市场操作损失最后由马来西亚政府承担。
马来西亚央行在汇市的惨痛教训,说明“积极”外汇管理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消费投资萎缩和人为的低汇率政策,使得亚洲国家央行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近两年,如何分散外汇资产,成为亚洲诸多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马来西亚央行的主要教训,是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投机)往往受政治影响。况且,外汇市场如此庞大,根据国际交易银行估算,主要货币的日交易量就达1万亿美元。再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如此巨大的市场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国和台湾地区央行一度考虑把部分外汇管理,外包给国外基金公司或经营效益好的知名对冲基金。
然而,把部分外汇管理的责任外包,从操作上较困难。把钱给谁?如何评判基金的表现?以我的判断,台湾地区和韩国这两家央行,目前对外包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回到中国的外汇管理一题。比之外债(约2500亿美元)偿还和支付进口需求这两项最主要的外汇储备需求,中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疑太多。但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上看,这么多的外汇还未到令中国货币政策进退维谷的地步。
换言之,中国并没有因为暂不加息或人民币升值就面临通货膨胀失控的危险。恰恰相反,当前国债价格走俏,银行存贷比下降,同时贸易盈余激增,这些均是通货紧缩可能重返的征兆。
一、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概况
(一)不同币种结构收益率分析。
构造合理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当是对诸如国家的贸易结构、外汇储备的风险和收益、外债结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外商投资来源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在经营运作上则要本着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在保障外汇储备安全的基础上取得盈利。截至 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大致为 :美元资产占 50%左右,日元资产约占 20%,欧元资产约占 20%,其他货币资产约占 10%(见表 1)。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过大,币种投资过于集中,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目前有着较低风险性,但资产储备较少。要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保值,确保其安全性,就要进一步提高欧元、日元、英镑所占的比重。汇率的相对稳定是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而目前美元汇率却保持不断走低的趋势。要保证外汇储备“不缩水”,就应当适度减少美元资产的比重。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一篮子货币制度挂钩,外汇储备资产在减少美元资产比重的同时应相对增加欧元、日元、英镑及其他资产的比重。
(二)不同期限结构收益率分析。
我国着重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所以在投资期限结构上以中长期债券为主。截至 2010 年 6 月,外汇储备的中长期债券类投资的规模最大,大约为 1.48 万亿美元,占我国美元外汇资产的 91.81% ;而短期资产投资(包括国库券、政府机构债、企业债以及银行存款)规模最小,为 50 亿美元,占比为 0.31% ;股权类投资规模为1270亿美元,占比为7.88%(见表2)。美国 10 年期国债的年度收益率平均为 3-6%,远低于投资于股票指数或进行直接投资能够获得的平均收益率(宗良等,2010)。从表 3 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都是债权投资,尤其是投资于美国的短期和中长期国债、机构债券。
(三)不同资产组合收益率分析。
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策略 :一是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安全性较高,使外汇储备可以在充分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获得低利润,如购买美国国债。二是股权投资。外汇储备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要考虑其收益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债权投资的同时可以对高收益的股权进行投资。三是购买黄金、石油等战略资源。石油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有不可再生性,使其显得极其稀有,增加这些紧缺资源的储备对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而黄金价格比较稳定,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同时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四是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设备、技术不同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运用外汇储备购买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可以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是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股权投资在我国对外投资中不是特别成熟,占比较小,平均占比 2.8% ;在购买黄金、石油等战略资源或相关产业投资上又缺乏相关经验,而且我国主要考虑安全性因素,所以大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债券,使其投资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计算
外汇储备的净收益是指一个国家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所得到的一定盈利,这个盈利是持有储备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差额。外汇储备的收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使用狭义的概念。狭义的收益,就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包括外汇储备投资于国外证券的收益、外汇储备存储于外国银行的利息收益、外汇储备其他投资的收益。持有储备的成本,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使用广义成本的概念。广义成本包括央行对冲市场上外汇占款的冲销成本 ;外汇储备投资国外而没用于投资国内的机会成本 ;如果央行不能完全冲销,剩余的外汇占款对一国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这些因素也分为可量化部分和不可量化部分,前两点是可量化部分,而第三点是不可量化部分。由于不可量化部分无法计算,笔者以可量化部分来计算持有储备的收益和成本。鉴于可以获得的数据有限,本文截取样本数据的时间段为 2002-2009 年。
(一)持有储备的收益分析。
目前来看,我国外汇储备资金大部分投资到国外购买一些政府国库券、债券(尤其是长期债券),其余的储备资产主要存在国外银行,此外基本没有进行其他更有创新性的积极投资。
1、投资国外证券的外汇储备资产收益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中股权投资占比甚微,主要是由于股权投资在中国对外投资中不是特别成熟,且风险高,大多数由中司这类财富基金操作,同时也难以取得股权投资收益率的数据,因而在接下来的估算中忽略股权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笔者在估算中选取 10年期的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的加权收益率代表长期投资收益率 ;选取 1 年期的国债、机构债和公司债的加权收益率代表短期投资收益率(张斌等,2010)。前文已经指出,外汇储备收益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投资工具。外汇储备对国债、机构债、公司债、股权等不同类型的投资比重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收益率。二是币种结构。确定计价货币,外汇储备资产中其他货币相对计价货币汇率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外汇储备收益率水平。三是期限结构。外汇储备的长短期结构投资比重不同,会带来不同收益率。
综上所述,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证券投资收益率可以表示为 :RUS=WUS×iUS+∑ Wi×iiWUS代表美元资产比重,iUS代表美元资产收益率 ;Wi代表某种非美元币种在外汇储备所占比重,ii代表某种非美元币种计价的资产收益率。根据相关计算①,以美元计价的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 4.76%、10.18%、3.98%、5.56%(如图 1)。根据 TIC 和 COFER 数据确定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平均权重是 71.73%,23.16%,3.68%、1.43%。由此可以得到,我国的外汇储备证券投资收益率为 6.03%(4.76% ×71.73%+10.18 % ×23.16 % +5.56 % ×3.68 % +3.98 % ×1.43%),同时该部分约占外汇储备总资产的 93%,则该部分收益为 5.61%(6.03% ×93%)。2002-2009年我国各年度外汇储备的证券投资收益见表 3。
2、存储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储备收益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经营本着安全性原则,除了购买一些国债之外,剩余储备资产主要存在银行,这部分占比较小,约为外汇储备资产的 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自 1998 年 1 月以来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只有 3.06%。假设存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基本都是短期存款,则该部分收益率约为 0.21%(3.06%×7%)。按该收益率来算,2002-2009 年我国各年外汇储备的存储收益见表 4。
3、我国外汇储备总收益计算。
依据以上计算结果,2002-2009 年我国外汇储备总收益见表 5。
(二)持有储备的成本分析。
1、冲销成本分析。
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通常会增加人民币的供应,如卖出本币购买美元。而本币的增加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等不良影响,所以我国在增加外汇储备的同时要维持人民币价格的稳定,就要求央行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冲销,来保证货币供应量以及本币价格。冲销成本就是指央行运用多种工具和手段进行冲销操作的成本。由于数据有限,本文以央行发行票据成本来计算冲销成本。截至 2009 年底,中央银行累计共发行票据 742 期,从而可得到各年度冲销成本(见表 6)。
2、机会成本分析。
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相当于放弃了这部分资金对国内的投资使用。同时在国外投入使用的收益与国内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得出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 =(国内投资收益率 - 国外投资收益率)× 外汇储备规模。在国内投资中,不同行业有其不同收益率,本文以国内投资的平均利润率来进行估算。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在 20%左右,房地产、钢铁、铝业等行业近年的投资年利润率在 15%左右,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益率在 5%左右。据此估算,国内投资利润率的平均水平在 10%左右(孔立平,2010)。而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约为 5.82%,根据上文计算我国的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约为 4.18%(10% -5.82%)。依此算出2002-2009 年我国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见表 7。
3、我国外汇储备总成本计算。
将上述冲销成本与机会成本相加得到总成本(见表 8)。
(三)持有储备的净收益。
将外汇储备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持有外汇储备的净收益。综合上述各项因素,我们可以得到2002-2009 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净收益(见表 9)。2002-2009 年我国外汇储备净收益率约为 0.36%-1.48%,总体平均为 0.93%。2002-2009 年的净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总量的增加(截至 2011 年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接近 3.2 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率并没有相应得到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且基本上处于较低水平,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我国需要优化外汇储备的投资模式,在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保证外汇储备安全的同时提高储备收益率。
三、提高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建议
(一)成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
我国要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就应实行投资多元化。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增加如黄金、大宗商品等投资实物资产规模。但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和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容量相对有限且价格波动较大,交易和收储成本较高,同时我国已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大宗商品收储等相关工作。此外,我国企业和居民对黄金、石油等的消费量非常大,如果外汇储备直接大规模投资于这些领域可能会推升其市场价格,不利于经济发展。我国应当逐步分散投资来减少风险,也就是我国可以考虑新的投资领域。央行应当按专业分类成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包括贵金属基金、能源基金等,这样既可以分流持有外汇储备的压力,又可解决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这一模式类似“挪威模式”。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是央行的一个独立机构,接受挪威财政部的委托,负责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国际资产投资,并管理大部分外汇储备和政府石油保险基金。我国可以借鉴挪威的做法,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性部分和对外投资部分,用对外投资部分建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由中司管理外汇储备投资基金 ;而流动性部分由央行管理,进一步拓宽国家外汇储备的用途。
(二)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外汇平准基金,是各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储备基金,一般由黄金、外汇和本国货币构成。当本币升值过快时,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本币购买外汇储备来增加本币供给,抑制本币升值 ;当外汇汇率增长过快时,就要在市场上卖出外汇储备、买入本币,来缓解外币升值的冲击(孔立平,2010)。目前,我国发行央票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极大,令央行不堪重负,冲销外汇占款等操作已经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 2003 年 4 月 22 日,央行正式开始发行央行票据至今,央票付息成本已高达近万亿元。央行每年发行的央行票据的一多半都用来支付央行票据到期的本息,这也意味着其对冲外汇占款的效果是下降的。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来切断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联系。日本运用平准基金来购买外汇储备,当需要购买外汇时,财务省委托日本银行出售外汇平准基金账户中的日元资金来购买外汇。而日元账户的资金是财务省通过中央政府发行的外汇平准基金证券取得的。我国可以专门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央行通过运用外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来调节供求,切断基础货币和外汇储备之间的联动关系,降低冲销成本,恢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三)分拆中司,成立子公司“中投国际”。
外汇储备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是一国国际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宏观调控实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国外,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在最近几年随着巨额贸易顺差的发生增速很快,2006年2月达到8536.72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9月达到9879.28亿美元 ,根据网上统计数据,10月的外汇储备已逾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96亿美元。
一国持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否越多越好呢?
根据通常的测算体系,一国外汇储备合理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公式,我国现阶段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是5500亿美元。超出的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为什么这样说?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注入,如装备制造业产业整合、产业升级、设备更新等,中小企业的“走出去”等。在这种情况下,外汇储备在刺激这些领域发展中所能发挥的效用就远远高于购买美国国债获得的效用。
因此在经济发展亟需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和外汇储备出现大量盈余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利用一种方式使外汇储备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中以更大的比例获取价值提升,让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升级
(一)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第一产业比重持续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的特点
由上表知,2005年,就增加值而言,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是第一产业的约3.77倍和3.16倍。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率基本保持上升趋势。
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十五”期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均高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比。“九五”期间,第二产业年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基本持平,但是“十五”期间,第二产业年增长速度就明显快于第三产业了。随着第二产业年增加值的持续提高和年增速的加快,其在“十五”期间及以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由上表可知,自1991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基本在60%以上,两个高峰年出现在1994年和2003年,均达到70.53%和68.40%;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有些波动,但自1996年之后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有些波动,在1997年之后有较大增长,基本在20%~35之间。
根据以上数据及各发达国家相似时期的国际经验(美国制造业比重的峰值在53%,日本在51.8%)可以判断,我国目前还处于第二产业升级改造的时代,第二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地位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有些为时过早 。因此我国目前应该抓住机遇集中资源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并尽早完成产业升级。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判断
统计数据表明,自1991年以来,我国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最低点53.69%至2003年最高点64.51%,上升幅度约10%;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则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由1991年的46.31%(最高点)下降到2004年的31.06%(最低点),下降幅度达15.25%。重工业总产值与轻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基本保持上升趋势,由1991年的最低点1.16至2004年最高点1.99。重工业总产值已接近轻工业总产值的两倍,这一点充分说明我国已进入重工业阶段,重工业已经并将在相当一段时间继续增加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及对我国GDP的贡献。
(三)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的社会环境
前面已经分析了我国产业升级的特点,即第二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目前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对我国GDP的贡献度将加大。
重工业阶段意味着什么?为了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应该提供什么?
第一,重工业的能源消耗量巨大
我国自2002年开始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有较大提升。比较突出的是生活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有明显的下降;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维持在7.4%左右;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年增加幅度约为2亿吨标准煤,基本是上一年度生活消费能源消费总量,而且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也很明显,从2001年的64.49%至2005年的70.78%,增幅为6.29%。
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电力消费增长速度来看,自2001年开始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重工业加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和电力消费都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而其中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是导致能源和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二,重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大
重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目前我国重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在装备制造领域,而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很严重的设备更新和“首台套”问题,一方面厂房、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国内资金的支持,部分重要设备、关键技术、产品的关键组件需要动用外汇储备从国外购买,另一方面“首台套”等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产品出口问题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三、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几个新问题
(一)如何充分利用总量居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动态,我国外汇储备将从美元资产为主的储备方式调整为一篮子外币资产的储备方式。这是一种以“资产组合”的方式防范风险的做法,保守估计的结果是不赢不亏。可是说,这是一种防守型的外汇储备的运用方式。为了充分发掘外汇储备的价值,我们有必要寻找更为高效的方式。
(二)资金需求大和投资过热的矛盾
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前所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突出特点是,重工业带动第二产业升级,同时高科技中小企业带动第三产业升级。此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和投资过热导致的经济问题形成一对难以调解的矛盾,使宏观经济决策出现两难境地――不投资,社会得不到发展,投资就导致经济过热。
(三)重工业发展与资源束缚之间的矛盾
能源短缺、原材料进口价格起伏大等资源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约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从总体上看,我国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日益紧缺的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然而根据重工业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预计,我国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将继续加大资源使用量,而且根据我国已探明的资源储备量可以预料,我国的资源占有量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
(四)产业升级对资金的需求和国内外丰富的资金供给缺乏有效的市场搭配机制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国外大量资本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期待通过在中国投资获取资本利得。我国国内外资金供给丰富。
单就14万亿的居民储蓄而言,这已经对商业银行构成一笔巨大的负担。银行增加信贷则导致经济过热;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提高银行准备金利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商业银行负担,但是却同时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负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量的重工业企业由于资本金不足,其贷款已达银行贷款的上限,企业改革、升级举步维艰;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在高风险贷款领域缺乏经验和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高科技中小企业也面临融资困难的局面;由于缺乏投资渠道等原因,我国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非常高。因此,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储蓄越来越多导致的营业成本增加和投资渠道不畅通导致的盈利水平无法提高的两难境地。
巨额的资金急需有效的“疏通”渠道和投资机制。
四、探讨以海外产业投资基金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一)什么是海外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 是一种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聚合国内资金、利用国外资本,有效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股权融资和高效的基金管理促使企业做强做优。
本文所指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是指我国国内的基金管理人或者管理公司组织成立的,资金来源以国内资金(包括居民储蓄、社保基金、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为主的,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企业并扶持其“走出去”在海外拓展业务和上市的产业投资基金。
(二)我国已经具备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为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已有提高。《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步完备,为产业投资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有丰富的资金支持。如前所述,国内外大量资金盈余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募集资金的基础。
第三,有大量的项目选择。聚集短期闲散资金用于短中期巨额建设资金,投资到国家大型建设中,产业投资基金成为众多中小投资者与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一座桥梁,解决两头的需求。
第四,有良好的退出渠道。我国证券市场正在走向规范化,这为产业投资基金退出提供了良好基础。另外,本文主要建议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将主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上市,而海外几个发达的资本市场都早已具备相当规范的上市条件,企业上市相对国内非常方便、成本很低。
(三)发展海外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建议
我党高瞻远瞩,制定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并已成功举办中非论坛,与非洲兄弟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笔者认为,为保障我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应继续制定运用外汇储备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资源开采型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为了拓展海外资源市场和产品市场,我国应该根据工业化发展规律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
前文已述,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将对我国重工业企业产业升级、资源开发,甚至高科技企业“走出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只有发展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才能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工具,为企业资金需求和社会资金盈余搭建平台,解决外汇储备过多和居民储蓄过剩带来的问题,辅助企业海外上市,培养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生存、竞争的能力,为我国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因此,发展海外产业投资基金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能够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若干问题,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是符合资源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
进一步,通过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培育我国资源开发型企业“走出去”,开拓世界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是符合我国战略需求的,对我国国家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推动以外汇储备为资金来源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新加坡的GIC(GOVERNMENT INVESTMENT COMPANY)和淡马锡。1981年5月新加坡成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GIC),专司外汇储备的长期管理。GIC类似一个大型的基金平台,下设诸多子基金。目前GIC管理的储备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规模位居世界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近年来,一些拥有高额外汇储备的政府,比如马来西亚和韩国,都仿效新加坡的投资管理模式,纷纷建立本国的政府投资公司。
如果说GIC是“左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就是新加坡政府管理外汇储备“右臂”。这家原本负责管理新加坡国有企业的机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外汇储备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在我国,淡马锡的投资也不菲,先后出资购买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据公开资料,淡马锡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回报相当可观,年累积回报达到18%,至今这家公司资产市值达到1003亿新元。
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应该参考新加坡的经验,用外汇储备设立带有政府色彩的、完全基于市场规则运作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平台。
关键词:汇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外汇储备
从2007年到2009年是全球资本市场大幅度动荡的一段时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资本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缩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到了全球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我国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和国家调息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影响,外币流入锐减,人民币汇率也出现波动。这一切都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规避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我国正在发展中的对外直接投资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这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分析三者相互双向因果关系方向和程度。
一、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一)方法
由于前提假设汇率、外汇储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单一方程又不能完整地描述这种关系,故而本研究拟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实证研究角度分析汇率、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相互依赖的双向因果关系。VAR模型的优势就是用来估计联合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根据由Johansen(1995)提出的估计方法,如果VAR模型的内生变量都含有单位根,当这些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时则该模型系统可以改写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
本文的实证模型中定义内生变量序列为:r=(FER,FDI,ER)。其中,FER为外汇储备量,FDI表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ER为名义汇率。
(二)选取变量、数据来源
因为要分析汇率、外汇储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故分别选取我国外汇储备量、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率中间价、对外直接投资额来代表三个变量。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的选取1990至2001年摘自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02至2009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名义汇率选取的是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中间价的平均值,外汇储备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三)三者之间的协整分析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为了研究的方便,对这些时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得到的变量分别记为:lnFER,lnFDI,lnER。做ADF单位根检验,变量分别为lnFER、ΔlnFER、lnFDI、ΔlnFDI、lnER、ΔlnER,ADF值分别为-0.760、-4.531、-0.691、-5.229、-1.061、-3.154,在5%上值都为-3.0000,其结论分别为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稳定。
由此得出,FER、FDI、ER的原对数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存在单位根,即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差分后,三个序列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
2、Johansen协整检验
要建立经济变量的关系模型,还要检验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Co-integration)方法是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有力工具。以下用Johansen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对时间序列FER,FDI,ER进行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得出变量lnFER,lnFDI,lnER之间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并且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基于5%水平临界值只有1个协整关系。
由于三组变量FER,FDI,ER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包含一个协整方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且得出相应的协整关系式。
估计出的三变量的协整(长期)关系为:
ER=765.0527-0.1645FER+0.4927FDI
根据回归结果得出,从长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量都会是汇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外汇储备的降低都会增加汇率数值(人民币贬值)。
3、三者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率、外汇储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三者之间又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三因素的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做格兰杰(Granger)短期因果关系检验,当关系为lnFER与lnER时,原假设分别为lnFER不是lnER的Granger的原因、LnER不是lnFER的Granger的原因,F统计量分别为1.157、1.183,概率值分别为0.006、0.361,结论分别为拒绝Ho、接受Ho;当关系为LnFDI与lnER时,原假设分别为LnFDI不是lnER的Granger的原因、lnER不是lnFDI的Granger的原因,F统计量分别为7.481、0.585,概率值分别为0.018、0.582,结论分别为拒绝Ho、接受Ho;当关系为LnFDI与lnFER时,原假设分别为LnFDI不是lnFER的Granger的原因、LnFER不是lnFDI的Granger的原因,F统计量分别为1.713、1.374,概率值分别为0.248、0.313,结论分别为接受Ho、接受Ho。
以上为格兰杰(Granger)短期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由上述可以看出,在以上因果关系分析中,只有外汇储备对于人民币汇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汇率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前述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外汇储备变化的内生变量。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减少和人民币的升值都能起到减缓外汇储备增加的作用。
(2)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都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外生变量。不能够显著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二)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放宽对资本账户的限制。
第二,增加新措施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第三,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与外汇管理体制,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工具。
第四,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立法进程。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急需国家立法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规范,保证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明确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职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离不开母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我国政府应明确自身的任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对外应加强与各国的外交活动,签订投资协议,维护我国企业在国外的资产,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在内应放松管制,简化审批,而不是用加强管制的方法防止资本外逃。政府应放宽投资购汇管理政策,减少干预,对于企业的自身投资活动,由其根据自身利益进行管理运作,往往比政府的严格管理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津平,赵佳:人民币-美元汇率与中国FDI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
关键词:外汇储备成本分析收益分析
当前,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外汇储备问题日益突出。因为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客观上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1996年12月突破1000亿美元,2001年10月突破2000亿美元,2003年突破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5000亿美元,估计在2005年将突破6000亿美元,增长呈逐年加速度态势。如果没有重大的国内金融政策调整和国际情况变化,200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将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如此之多的外汇储备,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经济界乃至政界的关注和争论。中国的外汇储备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可能还难得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各方人士的看法可能大相径庭。我想,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争论外汇储备多了还是少了,而是要首先搞清楚这些外汇储备到底有多少收益并耗费了多少成本。只有从经济学上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科学评判国家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是合理和划算的。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成本主要由以下一些方面构成:第一,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资金存放在国外,并末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是说,拥有一笔外汇储备,就等于放弃这笔资金在国内投入使用的机会。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在国外投入使用,但是这种使用效率与在国内的使用效率存在着差异。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应当是同一数额的外汇储备资金在国内的投资收益与在国外的投资收益之差。近年来,我国的储备主要是美元,其在美国的投资渠道主要是美国国债和银行储蓄。这两项投资的年收益率在3%左右(这并不象有的人所说的5%)。我国国内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呢?各个行业的情况差别较大,目前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在20%左右,钢铁、铝、水泥等传统行业近年的投资年利润率也在20%左右,集成电路、信息网络、软件等行业的收益率应不低于这些传统行业,即使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日用品制造业的收益率也在10%左右,这还不包括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效益。据此估算,近几年企业投资利润率的一般综合水平应在12%左右。依此推演,我国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应占到外汇储备总额9%的水平,如果按2003年的外汇储备规模(4000亿美元)计算,这项成本是360亿美元/年,折算为人民币近3000亿元。这就是说,拥有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得付出30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第二,外汇储备的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帐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反映使用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外汇储备要不要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会计帐目上体现支付代价?表面看来,似乎不会发生会计数据的增减,而实际上,这种实际的数据变动必然发生。原因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的汇率都是随市场浮动的。自2003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了18%左右。近几年,我国实际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准固定汇率制度,且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这样,美元的贬值实际上等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步缩水。虽然会计帐目上的外汇储备数额没有减少,但是同样数额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降低了。这部分因美元贬值而降低的外汇储备价值额就构成了我国拥有外汇储备的实际会计成本。若以2003年4000亿美元水平计算,外汇储备贬值额达720亿美元,折算为人民币为5900多亿元。这个数字可视为国家每年保有40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会计成本。这仅是根据美元币值变动情况的估算数。第三,外汇储备的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作出决策过程中使用和发生的费用支付,如果不发生决策就不会显示出来。这就是说,作出外汇使用的决策和外汇储备的决策会发生不同的相关成本。如果将得到的外汇立即使用视为零成本,那么将外汇存放起来肯定会发生大于零的成本,这种成本除了正常储备过程的耗费之外,还会发生另一些较显著的支出。例,如果外汇来自于贸易顺差,在目前信用货币制度的条件下,意味着一国财富转移到国外,国内资源流出;要保持资源平衡,必须引进相应的国外资本并购买等量的国外资源。但是,引进资本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国际融资的利率,目前大概在4-5%。同样,如果外汇来自于外国直接投资,国家将其作为国际储备,它的代价也是国际融资的利率,这还不包括外国投资之后从国内带走的体现为资本利润的资源。我们仍然将外汇储备锁定在4000亿美元的水平,这项融资成本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计为1600亿人民币。实际上,我国目前的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4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相关成本已远远超过1600亿人民币。第四,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这是增加一单位数的外汇储备所新产生的成本额。一个国家没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是不行的。在一定数量内的外汇储备,其成本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边际成本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是,超过了一定的保有量,其边际成本会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而递增。这一递增额除了上述的机会成本、会计成本和增量成本外,主要来源于因外汇储备增加而增发国内货币的风险成本,即外汇储备占款不仅扩大了基础货币的发行量,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可能造成外资过度进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和经济泡沫,并推动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最终引发金融风险。可以说,超过一定临界点的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具有越来越大的风险成本。这一成本的计量是困难的,但可以用概率对其进行估算。正是这一成本的存在,使我们更有必要对合理的外汇储备额进行研究。二、我国外汇储备究竟有多少收益?
从静态看,外汇储备是存量财富;从动态看,外汇储备是可以产生增量收益的增殖资本。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到底可以产生多少收益?第一,外汇储备的机会收益。它与机会成本的概念是相对的,表示利用机会而得到的收益;反之,放弃机会便构成了成本。国家保有外汇储备就是放弃了国内的投资机会,选择了在国外的投资机会,这种利用外汇在国外的投资行为就构成了外汇储备的机会收益。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国的国债和银行储蓄,投资年收益率在3%左右。现有外汇储备的投资额乘以投资收益率就是外汇储备收益,如按4000亿美元计算应是每年120亿美元计990多亿人民币的收益。第二,外汇储备的会计收益。这是会计帐目上的直接增加部分。从现实情况看,它与机会收益是同一内涵,即表现为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储蓄的收益。会计收益与机会收益重合的原因是我国外汇储备投资单一且透明,如果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如投资于股票和其它一些衍生金融工具,那么两者会有较大差距,而且机会收益会大于会计收益。第三,外汇储备的相关收益。这主要表现为外资进入国内投资所产生的国家税收增加。鉴于这些年来外资进入国内一直享受着税收方面的超国民待遇,外资所纳资本利得税的综合比例仅在10%左右。如前所述,假如对冲外汇储备的外资为4000亿美元,资本利润率按10%计算,这笔外资所产生的外汇储备收益为4000×10%×10%,即40亿美元计330亿人民币。第四,外汇储备的边际收益。这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金融的抗风险能力等等,它与边际成本一样难以具体衡量。但从总体上看,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度不太大,只在超过了一定阈限后,边际成本的递增与边际收益的递减才会使两者差距加速扩大。因为货币的挥发性会使任何庞大的外汇储备很快“蒸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