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康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出血康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出血;焦虑;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MIF;BDNF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n anxiety scores, changes of MIF and BDN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of rehabilitation by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6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rehabilita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anxiety scores were analyzed by SAS questionnaire. The MIF and BDNF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b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anxiety scores, MIF and BDNF expressions were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changes of anxiety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MIF and BDNF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decrease the anxiety scores, improve the expressions of MIF and BDNF, is worthy to be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Anxiety;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IF; BDNF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高发病,焦虑综合征是其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兴趣丧失、食欲降低、睡眠障碍、体重减轻、反应迟钝、易激惹,甚至发展成精神变态及人格分裂、自杀倾向等,发生率约为30%~50%[1]。Smith在1991年首次提出了负性情绪的巨噬细胞理论,认为负性情绪相关症状与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关,同时,负性情绪发生与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的表达亦密切相关[2]。本实验通过观察认知行为为主的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分析干预对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BDNF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55~74岁,中位年龄64岁。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颅CT/MRI证实。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②伴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的患者;③近6个月服用镇静安神药物的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或不能正确理解量表中内容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如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期药物治疗、压疮风险防范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疗法,包括:①积极的心理干预,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分四个阶段进行(每周3次,每次1 h,共4周)。第一阶段(第1周)为心理诊断阶段,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介绍疾病发生原因、康复训练的方法、科学的饮食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通过沟通找出患者负性心理问题的原因,努力发掘根源,确定患者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二阶段(第2周)为领悟阶段,针对第一阶段确定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使患者积极主动面对心理问题,认识消极情绪和不良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阶段(第3周)为修通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能够主动控制情绪,适应神经功能缺损带来的不便,并让患者内心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并对其固有观点进行内心自我辩证,努力自己纠正,发挥正常心理防御机制。第四阶段(第4周)为再教育阶段,也是治疗的巩固阶段。因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是长期过程,患者很容易过度关心功能恢复而导致焦虑情绪,因此,需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让患者感受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逐渐养成与错误理念进行辩论的方法。②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可辅以音乐疗法。音乐疗法可根据患者的情绪选择音乐曲目,如《步步高》、《茉莉花》等,音乐疗法能够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减轻压力反应。③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1.3 焦虑量表的应用

研究关注干预前后焦虑评分的改变。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观察对象进行焦虑评分,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重[3,4]。均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时间为25~30 min。

1.4 MIF和BDNF的检测方法

检测干预前后血清中MIF和BDNF的表达。MIF和BDNF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工程公司,MIF和BDNF的检测应用ELISA法。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均由同一技师完成,努力减少误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评分下降值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中MIF和BDNF变化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中MIF和BDNF的表达差异不明显,干预后两组MIF和BDNF的表达均较干预前变化明显,观察组MIF的下降值、BDNF的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在给患者带来躯体功能障碍的同时,也是患者负性情绪的应激源。患者进入康复期时,继发的负性情绪明显增多,尤其是以焦虑为主的负性心理,此时针对患者的干预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清中相关指标也出现明显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焦虑患者血清中MIF和BDNF的表达异常[5,6]。MIF是一种由粒细胞及HPA 轴分泌细胞产生的前炎性因子,目前也被称作白细胞介素-21β(IL-21β),MIF的增高与焦虑症状的炎性反应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MIF抑制晨间Cor 的分泌,使后者对急性心理应激的反应相对迟钝,导致焦虑症状的产生[7,8]。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主要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过程,可为受损神经元提供营养而促进其存活与修复[9]。且目前研究认为其变化水平与焦虑等病情波动有关[10]。大量研究表明BDNF 在焦虑障碍的发病过程中均有参与,焦虑障碍或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时血清BDNF 水平低于正常人群[11,12]。BDNF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BDNF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神经发生,BDNF通过对颗粒细胞的生长存活、对成熟颗粒细胞形态方面形成明显的影响,以及对神经可塑性、轴突的生长及连接的形态方面产生影响,起到明显地调节神经可塑性和轴突的生长连接作用;②BDNF高表达时可以有效地清除兴奋性氨基酸,减轻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末梢的毒性作用。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认为,能扰乱患者情绪的东西,主要是患者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地好转[13,14]。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认知疗法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调节作用,提示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抗负性情绪的能力,使患者心理恢复能力增强。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能够主动接受康复治疗。此时患者也提高了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使HPA轴激素分泌趋于平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清中MIF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BDNF表达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提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尤其是改善以MIF和BDNF为始动因子介导的与负性情绪相关的级联反应。MIF和BDNF的表达异常可使患者焦虑障碍加速,同时对急性期起到促进作用,并伴发多种严重的负性情绪,使机体的康复明显受到影响。因此有效地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唤起患者的防御适应机制,对治疗或改善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机体与焦虑有关的MIF和BDNF的表达,从内环境水平对机体负性情绪进行良性调节。

总之,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积极应用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血清中与焦虑相关的MIF和BDNF的表达,有效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玉珍, 何焕金, 林东如.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2] 崔莹, 单培彦, 侯桂华, 等. 老年情感障碍患者SSRIs类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皮质醇及认知功能的变化[J]. 山东大学学报, 2011, 49(3): 76-80.

[3] 庞久玲, 刘爱东. 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临床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 1716-1717.

[4] 庞久玲, 张静涛, 刘军, 等. 心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3): 325-326.

[5] 刘世建, 马国昭, 王雪琦, 等. 皮质激素受体在抑郁大鼠海马GIRK1-4 mRNA调控中的作用[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5(10): 1058-1060.

[6] Loria MJ, White SW, Robbins SA, et al.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sponse in vulnerable and resilient genetic lines in the chick anxiety-depression model[J]. Behav Brain Res, 2013, 245(15): 29-33.

[7] 李归宿. 急性脑梗塞患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医学信息,2011,24(8):4928-4930.

[8] 彭登高,唐卓,刘厂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MIF MMP-9表达及PCI术后动态变化[J]. 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7): 824-827.

[9] 史秋艳,何俊芳,孙惠芳,等. 脑出血大鼠脑内NGF和BDNF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7): 8-10.

[10] 曾妍,艾明,陈建梅,等.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特质焦虑与其血清BDN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18): 1967-1969.

[11] Nugraha B, Korallus C, Gutenbrunner C. Serum level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fibromyalgia syndrome correlates with depression but not anxiety[J]. Neurochem Int, 2013, 62(3): 281-286.

[12] 符卫仙,唐牟尼,黄悦勤,等. 强迫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J]. 广州医药,2011,42(2): 1-3.

[13] 梁翠萍, 孙素娟, 张卫红, 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8): 12-13.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分组分别给予中药康复治疗和西药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运动功能情况(fma)、认知功能水平及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康组显著优于西康组;中康组对fma积分的改善优于西康组;两种康复方案短期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效果;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患者依从性较西医康复组为佳。结论 优选出确有疗效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以提高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

中医药治疗卒中有悠久的历史和确切的临床疗效,但是以往在急性脑卒中的救治中,人们往往重视急性期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急性期的早期康复。且目前国内出血性脑卒中具有中医特色的综合康复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缺如,已成为阻碍中西医结合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的瓶颈。本研究即是在以往对急性脑出血康复治疗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康复医疗方案,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中医药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就诊于我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广西隆安县中医院等4家单位的住院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案。试验方案经过各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1〕。全部以ct确诊。

1.2.2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脑卒中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属中经络者。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脑卒中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主要分为风痰瘀阻、痰热腑实、肝阳上亢、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个证型。

1.3 病情分级

采用《中药新药治疗脑卒中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类诊断标准〔3〕。总分各项相加,0~10分为轻型,11~20分为中型,21分以上为重型。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1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者(ct等检查为内囊、底节区、脑叶出血);②符合中医的诊断标准,属中经络者;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7分以上,并有肢体功能障碍;④年龄40~79岁;⑤发病72 h内入院;⑥第一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者。

1.4.2 排除标准

①脑干、小脑、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②入院后24 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达到40分以上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的严重原发疾病者;伴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伴有脑动脉炎、类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形(包括颅底异常血管网);⑤年龄<40岁或>79岁者;⑥凡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同类中西药物者;对本药过敏者。

1.5 分组方法及入组情况

按入院先后顺序,对应 (sas统计包软件产生的)信封上的序号随机拆封取卡,实施临床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中康组)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 (西康组)两组,共纳入病例270例,剔除或脱落12例,共258例患者进入试验,其中中康组125例,男91例,女34例;平均年龄(62.7±10.3)岁;病程 0.4~122 h,平均 (17.8±20.6)h;出血部位:基底节104例,脑叶18例,脑叶并基底节3例;出血量1~50 ml,平均(12.35±9.15)ml;中线偏移71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发生占位效应47例,接受微创手术者19例。西康组133例,男99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4±10.5)岁;病程 0.6~132 h,平均(18.5±22.6)h;出血部位:基底节 112例,脑叶16例,脑叶并基底节5例;出血量 1.5~60 ml,平均 (15.65±12.76)ml;中线偏移80例,血肿破入脑室 17例,发生占位效应54例;接受微创手术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6 治疗方法

(1)两组内科基础治疗参照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4〕通过的“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抗脑水肿、降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2)两组外科治疗: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出血部位、出血量,结合患者发病时间、年龄、全身状况,选择微创手术。(3)中康组综合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医治疗方法:①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参照2006年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5〕进行辨证施治,所有单味中药使用江苏天江江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②中药制剂静脉点滴用药:辨证属于痰热证明显者,如痰热腑实证患者每天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余各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③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待患者病情稳定即予施行,1次/d;④改良陆氏推拿疗法:此法是在继承名老中医陆永昌老先生的陆氏推拿疗法的基础上,针对脑卒中急性期的特点而设,临症时结合患者所处的brunnstrom阶段调整手法;⑤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根据出血性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⑥药物熏洗疗法:投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偏瘫活络洗液(由透骨草、伸筋草、红花、两面针、牛膝、桑枝等药物组成)。1剂/d,每剂加水3 000 ml,文火煎取汁,熏洗患肢,每次30 min,1次/d。⑦中医心理疏导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采用相应的情志康复措施,使患者心情开朗、精神愉快,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⑧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4)西康组综合治疗方案: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以下治疗方法:①运动疗法:根据brunnstrom恢复阶段的分期,选用bobath技术为主进行康复训练,1次/d,每次45 min;②关节活动:包括各关节的被动、助动、主动及抗阻训练;③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中医组相同,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④理疗:如患侧肢体的腕或踝部肌群无肉眼收缩,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出现主动收缩,则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1次/d,每次20 min。⑤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⑥西医护理: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帮助患者保持良肢位,进行关节功能训练等。以上治疗疗程均为28 d,发病3个月后回访一次。

1.7 观察指标与方法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标准”中提出的内容和标准〔6〕。每周评定1次,以康复治疗前后积分判定疗效。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以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判定疗效。借助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发病3个月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自拟康复训练依从性调查表,完全依从:住院期间能主动接受康复训练;部分依从:住院期间被动接受康复训练;不依从:住院期间不接受康复训练。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各组nfi比较

见表1,治疗28 d后两组nfi较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28 d和3个月nfi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康组显著优于西康组。表1 两组病例nfi比较

2.2 治疗前后fma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病例治疗前fma 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28 d fma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积分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康组对fma积分的改善优于西康组。

2.3 治疗前后fma分级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后28 d两组fma 积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两组fma 积分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3个月后中康组fma 积分改善优于西康组。

2.4 各组mmse积分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8 d及3个月时两组mmse评分与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康复方案短期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明显效果。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积分情况比较表3 两组治疗后fma分级情况临床分布表

表4 两组病例mmse积分比较

2.5 患者康复依从性情况比较

见表5,经χ2检验(p<0.05),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患者依从性较西医康复组为佳。表5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

3 讨 论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有确切疗效,以往关于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文献多强调以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某一类或一种单一的干预措施作研究,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临床施治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多技术组合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这也符合中医康复学的整体康复和辨证康复的治疗原则。因此,从临床实践出发,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独到之处,优选出确有疗效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以提高脑卒中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即是在我们既往参与国家“九五”、“十五”脑卒中攻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疗效相对肯定的治疗方法,结合脑卒中病中医药研究现状,针对脑卒中半身不遂等症状综合运用中药汤剂、静脉点滴、熏洗、针灸、心理干预等措施进行辨证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结合护理,同时借助西医内科的对症治疗措施,达到优势互补,多个靶点共同作用,以提高疗效。

客观有效的运动功能评价方法在脑出血康复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对其生活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评价残损指数采用fma、nfi法。fma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评价方法,其细致量化指标能更真实地评出肢体功能恢复的确切程度,科学性较强,是临床评测偏瘫疗效的较好办法,确能反映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水平。临床nfi法为我国目前临床应用较普遍的评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效指标,能准确反映脑血管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7〕。因而,在研究中常常将简式fma和nfi作为标准量表反映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实用价值,近年来为人们所推崇。二者相结合进行评价,对于卒中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远期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将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改善中医界临床疗效评定指标的构成,能更好地验证中医药的疗效。本研究提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残障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试行版)〔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30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脑卒中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6.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7.

4 黄如训,郭玉璞.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9):5924.

5 田德禄,蔡 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3.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3篇

        脑出血为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创伤性出血,是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急性期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而导致偏瘫、失语、排便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等方面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开展家庭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延缓病程进展速度十分重要,现将对15例康复期脑出血患者的家庭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急性期家属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想很快恢复工作,部分病人性情浮躁,要求用新药、新方法,部分病人表现为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要身残志不残,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减少外界刺激和亲友探视次数,每次限时30分钟左右,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2   合理用药 

        指导亲友或家属不要自行加用药物,过多、过乱的药物对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起其他问题。指导患者养成定时、定量服药的习惯,不可自行停药,定时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常备一些急救药品。

        3   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的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每日三餐食盐量不超过2-3克,尽量不吃或少吃猪油、肥肉及动物内脏,相对增加植物油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胡萝卜、香蕉等),适当吃些瘦肉、鱼类、蛋白及豆制品,主食添加糙米、玉米面等食物。

        4   保持大小便通畅 

        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易导致便秘,用力排便可使血压突然上升导致再出血。如病人数天未解大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泻剂,诱导排便,如蕃泻叶泡开水,麻仁润肠丸,果导等,排便时禁忌屏气用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并注意会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及时用温水擦洗,更换清洁衣裤,在肛周涂保护性软膏,减轻皮肤刺激。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观察尿的颜色、透明度等,必要时送尿培养,以检测是否有泌尿系感染。

        5  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帮助其翻身拍背,一般每2-3小时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6  预防烫伤

        瘫痪侧肢体末梢循环不良,冬季手脚越发冰凉。应给患者用热水袋等工具保暖。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一般低于50℃。灌热水至1/2-2/3满,用干毛巾擦干外壁,检查无漏水后灌入套中,放置所需部位。

        7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患者加强脑功能及语言的训练,从发单音节、单字、单词,认识人、物品名称开始,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患者进行简单对话,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家属多与病人交流,并表示关爱。指导患者坚持每天收听广播、看电视。随着语言能力的恢复,记忆力的增强,对识字的患者,指导其每天读书看报。有时患者懒散,不愿读,需要家属和护理人员督促、鼓励。

        8   体育锻炼的指导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是脑出血肢体偏瘫的基本治疗措施,在提高肢体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在床上做患肢被动活动训练,从屈伸、抬腿、握拳、甩臂、抓物练起,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并练习床上翻身移动、坐起,每日上、下午各练一次,每日用温水浸浴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训练循序渐进,训练站立一迈步一走步,双人扶助—单人扶助—拄杖—弃杖—走步—上下台阶。待生活基本能自理后,指导患者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简便安全的运动。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近期入我院治疗的9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除一般护理措施外让患者积极配合随意自我锻炼,加强语言训练、肢体锻炼以及营养改善。观察患者预后康复情况。结论:临床科学的康复治疗与护理相配合对脑出血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18-02脑出血是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是脑实质内的非脑外伤性出血,发病部位以基底节为常见。本病患者常见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性动脉瘤等血管疾病,多由于血压升高剧烈引起脑血管的破裂。本病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死亡以及致残率极高。临床症状特点为偏瘫、失语以及意识障碍等。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在心里与生活上会有较大压力。因此,临床康复与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于患者康复以及生存质量改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研究论述如下。1.临床资料

以2011年9月-2011年12月入我院确诊治疗的9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41-69岁。患者左侧偏瘫5例,右侧4例,均为第一次发病。2.康复护理措施

2.1发病初期护理措施:患者2周内为急性发病期,急性期内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头部要避免抬高以及过度转动,头颈部可在医生指导下做适度左右转动,患者肢体也可以做小幅度活动。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肢置配合康复手段,采用康复小枕垫于患者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处,腕保持背身,肘部保持伸展,肩部保持屈曲外展位。患者下肢同样配合康复小枕,髋关节伸直避免内旋外旋,膝关节保持屈曲位,防止足下垂[1]。让患者尽量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为防止有烦躁的病人发生坠床、自行拔除输液管等意外,给与患者加用床挡、采取适当束带等方式。急性期患者常伴有头疼的症状,剧烈针刺样疼痛,让患者分散注意力不要过于紧张,头痛会伴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减轻。患者长时间的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合理的翻身拍背能使痰液较易咳出,必要时配合一些祛痰药物,减少感染的发生。

2.2恢复期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将床头抬高10°-15°半小时左右,让患者呈半卧位[2]。恢复期患者常并发失语,说话语速要稍慢一点,用简单易回答的问题鼓励患者说话,对于沟通有问题的患者,鼓励患者用面部表情或者手势表达意见。发音明显障碍的患者,让患者配合发音练习,鼓励患者多交谈,以较简单的单字为主。为防止血压不稳使病情加重,降压药要定量定时服用,不能随意变动。

2.3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为保证康复训练顺利进行,首先要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患者仰卧位与侧卧位给患者床头摇高15°-30°。下肢让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脚尖朝上,让小腿与足保持90°。让患者前臂保持半屈曲,将一圆形布卷放于患侧手心。能够避免关节僵硬变形,保持肌肉收缩功能。采取顺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患侧,上肢大关节开始做外旋、外展动作,指趾关节适度屈伸,背伸踝关节,小关节活动时要适度避免发生强直,以及肌肉畸形萎缩。鼓励患者自己锻炼,随病情进展让患者增加离床活动,但在训练过程中要严防跌倒。为加强训练手指控制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让患者练习画画写字,做快速指鼻动作。患者日常生活要充分发挥患者主动性,用健侧带动患侧。同时为预防肢体痉挛,避免褥疮发生。可采用健侧足置于患侧足的下方,健侧上抬带动患肢上抬,同时肘关节与下肢关节配合横向移动臀部[3]。

2.4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患者常会出现言语功能障碍,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首先从简单的发音训练开始,让患者“阿”“呀”发声[4]。通常病人由于自己语言不利,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及时准确地对病人的病情变化作出判断,让患者心情舒畅,多给与鼓励,让患者建立自信。同时为强化患者应答能力,可以采用相应的刺激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给与相应的指导,并且嘱咐患者家属配合。让患者家属在于患者对话时,刺激患者应答,进行简单的问题提问,抄写背诵等方法增强脑细胞活力,强化记忆力。

2.5饮食护理:患者脑出血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引发饮食困难,要进行必要的康复饮食训练。对于脑出血患者要尽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保持饮食营养,对动物脂质等饮食要尽量限制。多鸡蛋豆制品饮食。对于难以进食的患者,喂食速度不能过快,让患者头向一侧偏斜,为防止窒息呛咳等发生尽量不与患者交谈。饭后多饮水,多吃香蕉等水果。为减少患者发生便秘,保持肠道通畅,可进行腹部按摩,适度给与翻身。3.讨论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本病致残率较高会使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患者也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障碍[5]。给与患者热情耐心的护理对本病的康复转归,以及患者自信心的增强都有很好的作用。研究也发现患者心情愉快能使人体抵抗力增强。因此让患者摆脱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能促进本病的康复。合理的康复训练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也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研究提示脑出血患者极治疗的同时,给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病情稳定后配合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康复期让患者自己逐步建立自我生活能力,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增加肢体训练,对本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参考文献

[1]陈升芝.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36-37.

[2]刘坤.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1):1l2.

[3]岳炜,戴红.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诊疗护理方法的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71-1173.

脑出血康复范文第5篇

1.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资料并评价

通过收集患者肢体功能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康复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计划性的依据,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否则将使康复训练走向盲目,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贯穿在整个康复训练的全过程,做到时时评价,否则将使康复训练走向盲目,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贯穿在整个康复训练的全过程,做到时时评价,对于处于功能形态障碍的患者采取的主要是治疗的方法,而对于能力障碍的患者采取的适应的方法,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康复措施是对患者进行正常运动模式的输入,尽最大努力抑制痉挛,抑制连带运动对患者的影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2.肢体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时间

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运动疗法是肢体康复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运动疗法采用的是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阶段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按摩并活动关节,被动按摩肌肉,主动运动:包括床上训练深呼吸,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躯体的翻动,从床上活动过度到坐位练习,再过度到直立练习,在直立练习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与呼吸的变化,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变换训练,坐位姿势的矫正,坐位重心转训练,下肢负重、支撑训练,平衡反应的诱发训练,辅助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双上肢肌力的训练;每日训练的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4次,每次20分钟。肢体功能康复的时机:病人度过危险期后,生命体征已平稳1~2周后进入康复训练阶段。

3.康复训练的量、度

在训练的过程中,康复训练的活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渐;活动范围:肢体一般都环绕关节轴进行旋转活动;在训练的过程中,防止过度训练,造成关节再次损伤。

4.康复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的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只注意抢救生命,而忽略功能恢复以及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运用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10次为疗程,中医针灸理疗,每日1次。

5. 良肢位的摆放应贯穿在康复的全过程

入院当天以保持良肢位为主,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的基础,同时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抗痉挛治疗。

6.感觉障碍对肢体康复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偏瘫后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由于患者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并存,而且运动障碍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更重于对运动障碍的康复,在康复训练中只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忽略了感觉障碍的康复;将床头柜、日用品放在患侧,患者的亲属及查房时,将在患侧,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患侧的关心和注意,通过这些训练提高了患者感受支持面的能力,姿势的稳定性。

7.运动意念对肢体康复的影响

运动意念是指按正常运动模式发挥患者由意识到运动的能动性,任何随意运动都是在脑内形成运动意念,之后再有兴奋冲动传动而产生运动,其实这就是患者的主动运动,让患者全部注意力集中再患肢上,尽最大努力运动患肢,即使不能产生运动,也需要患者有运动瘫痪部位的意识,患者要全身心的投入并体会到这种运动感觉,记住这种运动感觉,然后反复强化这一意念,促使遭到损害的运动传导路重新建立起来。

8.健肢功能的维持能促进患肢的康复

脑出血患者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各中认知、行为和心理方面障碍,以及大脑综合能力的障碍;因此健肢的主动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状况。

相关期刊更多

新电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电脑知识与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少年电脑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