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画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佳节假期间,为了确保中秋佳节期间辖区道路交通有序畅通,XX大队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为节日期间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中秋节期间大队出动警力168人次,出动警车18辆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6起,疏通交通拥堵5次,无牌无证16起,农用车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4起,有效地杜绝了死亡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节日出行安全。
一、加强教育,抓好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自觉性,大队一是组织辖区客运车辆和有车单位车辆驾驶员,召开交通安全座谈会,讲解实际案例等形式,使广大驾驶员进一步认识到各类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后果,为广大驾驶员再紧法条。二是要求各有车单位及客运车辆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驾驶员上道路不违法行驶。
二、突出重点,严查违法行为。针对节前群众出行,客流量大,客运车辆及出租客车为多拉快跑而容易出现超速超员等违法现象,大队合理安排警力,调整勤务部署,领导亲自带队上路执勤,强化路面执法管理,加强道路巡逻管控,严厉查处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人货混装等违法行为,全力遏制重特大道路事故的发生。同时,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点段、县城区秀谷大道、象山路、施工路段和极易引起交通堵塞的路段进行排查,全力消除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危险点段,确保行车安全。
三、注重管理,加强事故预防。中秋节来临前,大队组织民警深入客运站对所有在中秋节及黄金周期间从事运输的客运车辆及机动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凡未进行定期检验的车辆,严禁上路行驶;并告诫驾驶员增强其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立足备勤,做好应急准备。大队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辖区主干线的交通流量,及时调整勤务部署,落实夜间值班巡逻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能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及时控制局面。
1.知道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了解我国各地各族人民过中秋的一些习俗。
2.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从不同途径收集节目的信息,了解民族风情和节日特色,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汇报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3.调动各种感官,回忆、交流自己和家人及亲朋好友过中秋的情景,在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二、资源利用
1.学生:
A.向长辈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并从日历上去翻阅这个日子,找到中秋节这一天;回忆去年和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B.背一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2.教师:
A.课件;
B.心愿卡、球、手鼓、小镜子、手电筒;
C.布置教室,悬挂小灯笼。
三、教学过程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仔细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节日?
生:中秋节。
师:(点击:中秋节)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节还有哪些名字?
生: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师:你知道这么叫的原因吗?
师:同学们,去年的中秋节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看爷爷奶奶,我们包饺子,做圆子,还吃月饼。
生:爸爸妈妈带我到东洲公园赏月。
生:我们一家人到文化馆猜灯谜。
师:月圆人圆,和父母家人一起过节确实令人高兴。今天老师把这一轮中秋的圆月请到了课堂上,我们全班来过一次集体的中秋节,好不好?(补充课题)
师:说到中秋节,我们就会想到月饼。瞧,善解人意的嫦娥姐姐就给我们送来四个大月饼,(点击:嫦娥)每个月饼后面还藏着秘密呢!谁想第一个揭开月饼后面的秘密?
生:(点击秘密一: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
师:(点击图片)吃月饼、赏明月、挂灯笼、猜灯谜是中秋节里最普遍的习俗。就说这月饼吧,小小的月饼里就有大大的学问。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
生:工人把面粉柔软,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再烘烤,就变成月饼了。
师:你吃过哪些品种的月饼?(师运用图片相机补充资料)
生:我吃过豆沙月饼、火腿月饼和冬荟月饼。
生:我吃过又香又咸的蛋黄月饼。
生:有一种飘着茶香,叫绿茶月饼,很特别。
生:元祖月饼中的雪月饼最诱人,薄薄的透明的皮儿里是甜甜的冰淇淋,实在太好吃了。
师:一个圆圆的月饼就是一份圆圆的祝福,也体现了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其实我国各地各族都过中秋节,中秋活动可丰富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点击:一组各地过中秋的图片)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闹月”、“追月”、“行月”、“跳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的祖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同一个节日就有不同的习俗,非常有意思。
生:(点击秘密二: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故事吗?)
生:(讲《月亮姐姐做衣裳》)
师:是呀,月亮有时弯弯,有时圆圆,经常变化。瞧,这是老师记录下的去年农历八月份月亮的变化,(点击课件)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月亮先弯弯的,像眉毛。渐渐地,“眉毛”变粗,越来越粗,变成半圆,
再大一点,大一点,直到变得圆圆的。后来,月亮又渐渐变小,最后又变成眉毛了。
师:月亮的不同变化还有好听的名字呢!(介绍“上弦月”、“下弦月”等名称。)
生:(点击秘密三:你会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词吗?)
(很多人举手)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就叫“击鼓传球”。怎么个玩法呢?鼓声响起,球迅速在同学间横向传递,鼓声一停,球在谁手中,谁就获得一次朗诵月亮古诗的机会。谁愿意上台当鼓手?
(进行游戏。学生随机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师:是啊,皎洁的月光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那月亮真会发光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小镜子,想象一下,假如这里一片漆黑,小镜子会发光吗?现在我用手电筒照一照小镜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镜子一开始是没有光的。老师用手电筒照小镜子的时候,小镜子闪闪发光。
师:这小镜子就代表月亮,手电筒好比太阳。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当太阳照射到月亮上时,月亮就反射太阳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月光。
生:(点击秘密四:猜灯谜)
生: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个民间习俗,每年它都吸引许多人参加。(师摘下一个小灯笼,示范展开灯谜纸)今天让我们小组合作,也来猜一猜吧!你们是第几组的就猜哪一条灯谜,看哪组同学脑筋转得快。猜对的可以摘下谜语纸条回座位。(放音乐,小组下台活动,猜中的可以把谜面摘下来回座位。)
小组汇报成果(猜对的奖励各种不同的月亮造型)
师:看,猜灯谜的确很有意思,它不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增加节日的气氛,难怪它能成为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呢!
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组圆月图,放音乐)瞧,天上的月亮照着你,照着我,在这月光如水的中秋夜,你想起了谁?想对他说什么?
生:在这如水的月光里,我想起了在北京工作的爸爸,我想对爸爸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虽然远隔千里,但是我们共同拥有一轮圆月。
生:在静悄悄的月夜,我想起了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伙伴们,你们有月饼吃吗?在中秋团圆之夜,也许你们没有丰盛的晚餐;也许你们没有香甜的月饼;也许你们不能在漂亮的大厅里猜灯谜……但是,你们有坚强的性格,有打不垮的意志,还有千千万万为你们祝福的同胞。遥祝你们中秋快乐!
生:我刚刚从上海转来。中秋之夜,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深深地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合家团圆,永远幸福。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传递你对他的思念呢?
生:我想打电话。
生:我可以上网发邮件。
生:我想写信。
……
师:电话诉衷情,鸿雁传心声,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都表达了你的思念之情。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心愿卡,这样吧,把你们最想对亲人朋友说的话写在心愿卡上(播放音乐)。
生:亲爱的外公,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美丽。月亮高高挂在空中,像一个大银盘。我坐在如水的月光里,不禁想起了您。您常年不在家。我和爸爸妈妈是多么想念您啊!多么希望您能回家和我们一起吃团圆饭。
生:在这皎洁的月光里,我最思念的就是爷爷。爷爷呀,我有好多好多话要对您说。您一直在外地辛勤工作,平时很少有时间回来团圆。我真的好想您。爷爷,我真希望您早点退休。我每天晚上能偎依在您的怀里,在月光下听您讲故事。
……
师:中秋节,团圆节,可是有很多叔叔阿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让我们把崇敬的目光投向他们。(点击课件)
师:看着这感人的一幕幕,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交警叔叔,你们真是太辛苦了。在大家团圆的时刻,你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维持交通秩序。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交通状况一定不理想,我代表少先队员向你们敬礼!
生:超市里的叔叔阿姨,你们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坚持工作,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我们从心底里感谢你。
生:医生们,你们好!你们节日里坚守岗位,为患者服务。如果没有你们的付出,患者就麻烦了。谢谢你们!
师:是呀,千言万语早已汇成一句话――
生:(齐说)叔叔阿姨,你们幸苦了!
师: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提前过了一个中秋节,一起赏月、讲故事、背古诗、猜灯谜,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过得可真有意义。最后,老师祝愿我们的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课以后,别忘了把这张心愿卡带上我们的祝福送给那个你最思念的人。
四、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种各样的传统佳节以她们动人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民俗习惯,成为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这颗明珠的光芒日益被各种各样的洋人节所掩盖,而被人们渐渐淡忘。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二单元就专门设计了《中秋与重阳》这样的课。这两个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两个传统节日。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两个节日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节日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同时懂得要尊老敬长。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决定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将本该在一课中的两个节日分开来,作为独立的两个课时。并在两节课前分别开展“家乡的中秋节”和“家乡的重阳节”的小采访活动,收集当地有关的各种喜庆活动,了解市场的供应情况,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画报、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有关“月亮的传说”、“月饼的传说”、“月球的小知识”等信息和资料,组织慰问、“请爷爷奶奶进课堂”等活动。并在课前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营造节日的气氛。
通过《中秋佳节话中秋》这一课的教学,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课堂要吸引学生,必须充满活力;课堂要充满活力,就应该活用资源,综合开发,让课程和生活走得更近。而新课程实验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挖掘与运用。那么,如何让“品德”真正走进“生活”?我通过不断的尝试,得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
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课堂模式已不再存在,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听故事、猜灯谜、写心愿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呆板的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使师生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充满活力,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情感体验,觉得学的知识多,朋友多,快乐多。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二)再现真实的教学情景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他提出“做中学”,主张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真经验促进发展。因此,品德课应该创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如本课中七嘴八舌话中秋、你言我语讲传说、感恩知报诉真情、诵读吟背颂月亮及辨辨做做识月球等活动,就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而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知识才能真正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触及和调动,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让孩子们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唱一唱、做一做等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体验中如沐春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所能面临的事情何其多,而这些并不能一一从教材中找到答案。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不仅学生有所收获,作为老师的我也有很多收获,相信这样一节课后,孩子能真正理解“中秋节”中所蕴含的情感。我也理解了“月圆人团圆”的真谛。
五、教学评价
樊健:活动化的品德教育最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水平。它使品德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的活动,可以引导儿童感受真实的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从而真正起到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课堂上,冯老师和孩子们聊习俗、听故事、猜灯谜、做实验、写心愿卡、说心里话,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使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使品德与生活课程开放,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
做全职妈妈以后,习惯了,早上起来,打开电脑,然后做家务。
在我带二宝做家务的时候,桂杨就去上网,种菜,玩游戏。
前天,看桂杨盯着屏幕看的津津有味,我就带小宝过去看看,结果发现,她在看动画片,很是惊讶,笔记本被她摔坏了,我现在用台式机,没有声音的。
于是,我问:没有声音,你能看懂吗?
桂杨说,能啊,我都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真的?那你说说看,我看你说的对不对
于是,电脑里的动画片随着情节的演变蹦出一行行的文字对白,她竟然一句一句的都能念出来,偶尔有的文字我估计她不认识,但是她能用同样的意思替代表达,这让我着实惊讶了一把!
虽然她马上就七周岁了,但是因为一直上的幼儿园,所以在学校学的字不多,我也没有特意教她认字,买过一套四五快读,一共7本,只有第一本学了,后来就没坚持下去。
曾经,认字,是爸爸最担心的,说过几次,桂杨都五六岁了,认识的字还很少!你也不教她认字!
我却没有太担心,因为我知道她喜欢看书,我一直坚信,只要她对书有兴趣,认字是早晚的事情!
在桂杨两三岁的时候,我一直坚持给她讲故事,但是,我并没有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说的,给孩子指读。小时候,我一直按照正常偏慢的速度读,能理解以后,我就一直按照正常语速读,也不太会抑扬顿挫,之前一直没学过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只是喜欢那些色彩明亮的童书,喜欢跟孩子一起读书,孩子也很喜欢听我念书,每天吃完晚饭,就会自己选一本书走过来,让我讲,讲故事成了我们睡前必备节目。
怀念在悠贝亲子图书馆的悠闲时光 在北京的时候,她幼儿园斜对面,就是悠贝亲子图书馆,我是他们第一批的会员,喜欢没事带着孩子去看书。
很喜欢那里的氛围,有一面墙,绘制的都是著名绘本里的图,定期更换,每次去,桂杨都要先到那里去找,是哪本书里的内容,上面照片里的,就有《好饿的毛毛虫》《彩虹色的花》等。
还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比如中秋节做月饼,圣诞节PATY等。
图上是桂杨制作的月饼,呵呵,绿色的色素用的太多了。
很怀念那时候的日子,冬天下着大雪,躲在宽敞明亮的暖气房间里看绘本,是一大享受!
孩子的记忆是惊人的!
到合肥一年多后,有一次爱心树绘本群里组织新书赏析活动,讲的是《好脏的哈利》,那时候这套书的中本版刚出来,也算是一轮市场预热活动,我把内容复制下来,给桂杨看。
结果她只看了封面,就说,是《好脏的哈利》!我有点吃惊,问,你怎么知道?
她说以前在悠贝看过这本书,因为很好看,所以情节都记得,并且给我复数了一遍大概意思!看过?!怎么可能,这本书明明是刚引进出版的!
问了爱心树编辑小兰,才知道,当时桂杨看到的版本应该是英文原版或者台版的。这就是图画书的力量,即使孩子不认识字,不影响阅读,这就是无字书孩子依然爱看的原因!
语言是从听开始的,相信积累的力量!
这个图是爱心树主编在讲爱心树绘本以及绘本背后的故事,桂杨听的好认真。
听故事,看书的结果,导致桂杨的识字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我相信,这比一个一个认字要好的多,首先,她在读书的时候,不受不认识的字的影响,依然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并且知道用其他文字去表达。
想起,前几天,我买了一年的儿童文学和几期幼儿画报,被老公训了一顿,说就知道买书,家里的书都堆成山了,买的都看了吗?这一次买的书的确有点失败,儿童文学买早了(9-99岁可读,文字太多,没有画面,桂杨看不下去,倒是成了我看的书),幼儿画报买晚了(3-7岁为宜,对桂杨来说小儿科了)!
说起家里,关于儿童的书,是不少,幼儿教育类的,绘本类,故事类的都有,可是每一本书,桂杨都看了的,我不要求看到会背诵,浏览一遍,价值就够了!丁丁历险记算是近期买的最超值的书,一套20多本,每一本桂杨都看了三遍不止!其实,到合肥之后,买的书极少,基本都是从北京带过来的,因为现在,节流了,这不,买两套书就被教训了!套用淡漠如烟的一句话,她们是穷的只剩下爱情了,我是穷的只剩下童书了!
在看丁丁历险记的时候,我就发现她能够大致读懂一本书的意思。但那时候我想她是看图猜的意思。我曾笑称:桂杨看书是,连看带蒙!
于是,我想,其实孩子学英文,也是一样的,如果,从一开始,我就给她看英文原本绘本,听英文原版录音,也许现在看英文动画,也是一样的理解意思,群里有个妈妈,就是这么教两个宝贝学英文的,效果非常好。只是我比较懒,自己喜欢汉语,就一直给孩子读汉字。
我是去年去德国留学的,五彩的海外生活让我更充实,更多地了解了西方人的文化。留学期间,“ 1+X ”生活让我感到新奇,印象深刻。所谓“1+X”就是你跟几个异性合租房子,大家共处一个生活空间。
到达德国的第一天,我就直奔早已租好的学生公寓,准备好好休息一下。
“小伙子,来拿钥匙吧。”学生公寓管理员约克大叔长满络腮胡子的脸上,挂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艾雅和安德赫亚斯可是好女孩。”约克把钥匙交给我,又朝我挤挤眼。
女孩子?我一下子愣住了,怎么会和女孩子住在一起?带着种种疑问,我敲响 306 号的门。门开了,一声悦耳的“ Hello !”两位高挑漂亮的德国女孩一左一右,站在门前向我问好,我们相互通报了姓名,她们就是今后我将要经常打交道的芳邻艾雅和安德赫亚斯。
艾雅和安德赫亚斯与我不同校,在另一所大学学习。艾雅学法律,安德赫亚斯学经济,我们合租的 306 号套房,有三间卧室,一南一北一东,我们每人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则是公用的。
和女孩子住在一起,大概是德国学生公寓分配特色,可能是防范同性恋。这种租住方式,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这种相互信任基于一种默契和共识。后来实践证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且确实好处多多。
新生活从清晨开始:第二天一大早,我走进厨房,发现墙上贴着一张“卫生值日表”,是新贴的,胶水还没干。上面用德文打印着我们三人的名字,然后是值日日期,每人一周。值日内容包括厨房、卫生间的用具和地面的清洁。连格式都和我在国内上大学时的值日表一模一样。
当然了,国内的大学生宿舍,远没有这里的条件好,单是厨房里那套锃亮的不锈钢厨具,国内就没有一所大学能够配备。惟一遗憾的是,德国所有的公寓厨房,包括家庭厨房,都没有抽油烟机。这和德国人很少用大火炒菜做饭不无关系。
下午放学后,我在厨房里为自己准备晚餐。先炸了一盘里脊肉,又炒了一个海米云豆,不一会儿,隔壁房间里传出艾雅的咳嗽声。接着,安德赫亚斯捂着嘴走了进来。
“葛,这样不好。”她指着满屋子浓浓的油烟说。
“对不起。”我连忙道歉。
她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没有说,因为她看见我关闭了炉火。从那以后,只要艾雅和安德赫亚斯在家,我绝不敢炒菜,怕惹得两位德国美女不高兴。
不久,我想起一个好办法――炖菜。土豆炖排骨、蘑菇炖鸡、白菜炖猪蹄……如此种种,不仅少了呛人的油烟,而且经济方便,炖一次可以吃上好几天。剩下的肉汤,还能用来煮麦片,下面条,不会有任何浪费。
几个月下来,艾雅和安德赫亚斯便对我的厨艺竖起了大拇指。每每闻到喷香的味道,她们就会抽搐着鼻子,走到厨房门口:“葛,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慷慨地分一些给她们尝尝,调剂一下她们每日三餐牛奶、面包加烤肉的单调口味,而她们则以清理厨房卫生作为回报。
中秋节,我用妈妈托人从国内带来的香菇、笋片、干贝,加上超市买的蔬菜和肉,做了几样小菜,一道清蒸荷花贝和三鲜汤,特意邀请两位芳邻共进晚餐。一向稳重矜持的她们吃得是眉飞色舞,馋相毕露,连声大呼:“好吃极了,好吃极了!”最后连盘子都舔得干干净净。
与做饭相比,打扫卫生不是我的强项。在家里诸如擦地、刷浴盆之类的活儿,都由妈妈去做,我基本不干。如今在德国,一切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还真有点不习惯。第一次做值日,我就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忘了给坐便器消毒。按照值日要求,每天晚上做值日的人,要用消毒液擦拭坐便器。这一点很重要,也很必要。可是那天我光顾看德甲联赛,熬到很晚才睡,结果就忘记了。后来是艾雅,还是安德赫亚斯替我做的值日,不得而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幸好两位德国女孩既勤快,又宽容。当然,我的认错态度也是真诚恳切的。
二是没有按分类放垃圾。德国人重视环境保护和废品回收,哪一类的垃圾放在哪一种颜色的垃圾箱里,都有统一规定。这些规定看上去十分繁琐,但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无论老幼,都能一丝不苟地执行。那天,当艾雅看见我把几节用完的废电池随手扔在回收旧报纸的垃圾袋里,便马上捡出来告诉我:“这是不可以的。”弄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心里一个劲儿地骂自己混蛋。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大家因为忙,闲聊的机会不是很多。白天要上课,下了课还要去图书馆查资料,加上德国人不喜欢别人随便去他们的卧室,所以很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两个德国女孩的闺房是什么样子。一个周末,安德赫亚斯请我帮她安窗帘,这一次我总算领略到德国人嗜好整洁的习惯。安德赫亚斯的屋子里,铺着一条洁白的羊毛地毯,床单、被套、枕巾也是白色的,而且刚刚熨烫过,空气里还飘散着一股淡淡的熏衣草的清香。安德赫亚斯说,她从五岁开始就自己收拾房间。
在语言学习上,艾雅和安德赫亚斯给我的帮助也不小。她们平时说话语速快,而每逢与我交谈,就有意识地放慢速度。我听不懂的时候,她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直到我完全听懂。艾雅是德国南部人,说话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带出家乡口音。但若发现我皱起眉头,她就调皮地伸一下舌头,说声:“对不起。”然后改用德国普通话。为此,几位中国同学不无羡慕地对我说:“哇,你可省了一大笔语言培训费啦!”
艾雅和安德赫亚斯原先不了解中国,我们成为邻居后,她们渐渐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带去的国内风光图片,她们爱不释手,常常指着上面的景致,好奇地问这问那。
“中国很大吗?”安德赫亚斯问。
“很大。”我回答。
“有多大?”艾雅问。
我想了想说:“大约是德国的26 倍,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吧。”
她们听后,惊讶地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
我们公用的卫生间,有一个放置卫生用品和零碎杂物的大木橱,里面用木板分成几个格子。我在属于我的那一格里,放置几本中文杂志,这样忙里偷闲阅读起来方便。有一次,艾雅和安德赫亚斯在卫生问内呆了近一个小时。出来后,她们各拿着一本杂志,嘀嘀咕咕了好半天。看见我在厨房洗莱,两人便凑了过来。
“葛,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墙吗?”艾雅问。
“中国墙?”我愣了一下,随即看她指着手里一本《中国摄影》上的画页,忍不住笑了:“对,这就是万里长城。”
“啊,好雄伟呀!”艾雅一脸神往。
一旁的安德赫亚斯也向我展开手里的《中国画报》:“葛,这是哪里?”她指着一幅照片问。
我告诉她:“这是桂林山水,在中国,桂林山水有甲天下之美誉。”
据说镜子能照出人最不自知的真实表情,丛薇在婚纱摄影店工作久了,更认同这个说法。她习惯于从镜子里观察一对新人的幸福程度。眼下这两位,女人的皮肤在店里通透得近乎不真实的灯光下显得粉雕玉琢,男子虽腹部微腆倒也不失风度,当然,丛薇很清楚那是化妆师小可的魔术。此刻新娘正为自己穿不上心仪的那套婚纱懊恼,丛薇柔声安慰她,会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何谓调整?无非是腰际线处放一放,实在没辙了,后腰索性不拉上,用一条大别针揽着,反正婚照只拍前面。丛薇入行五年,深知这一行玩的就是互相哄骗,他们负责搭台负责吆喝,新人则负责粉墨登场角色扮演。无非兴冲冲地走一回过场,哪管后台漏洞百出兵荒马乱。
盯完另一组修片已是夜里8点,负责后期处理的向阳是个刚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小伙子,破洞仔裤脏球鞋,一辆几万块的摩托车呼啸来去。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工作只是图个兴趣,精力过剩,加完班就被朋友叫去酒吧了。丛薇惯例留到最后,清点整理了一下新进的礼服,换下黑色的工作裙,逐次关灯。
外面灯火闪烁,丛薇推门、落锁,一脚趟进夜色中,去街口搭公交车。
2
诸江在看电视,茶几上放着两包撕开的薯片和一罐可乐。丛薇问,你就吃这些?诸江望她一眼,没说话,将视线调回屏幕。两人间僵冷的气氛已经持续了半个月,确切说是从诸江失业半年以来逐步变冷。年轻时丛薇并不相信金钱可以左右爱情,现在她依然算得上年轻,却不得不接受自己一日日灰凉的心意。
丛薇和诸江彼时在一场盛大的婚礼上遇见,她带着摄影师跟拍花絮,新娘家按照习俗煮了汤圆给宾客分食,精致的两粒丸子装在骨瓷小碗中用托盘送出。那日丛薇因凌晨5点就开始忙碌,着实饿极,悄悄寻到厨房里去想多添几颗。站在灶前的正是诸江,冲她一笑,不锈钢长勺舀过九颗来。
那是丛薇这一辈子吃的最多的一碗汤圆,竟也不觉得多。倚在墙边一边吃一边说话,碎碎的交谈中丛薇得知诸江是新娘的好朋友,莫名其妙地有些吃味,能在婚礼时为你下厨房的异性好友,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其中或有故事。婚宴给自家人和帮忙的婚庆人员留有一大桌,诸江很自然地和丛薇坐到一起,两人交换了电话号码,半个月后开始约会。
在微信摇摇都能的年代,一个人遇到另一个人的方式多不胜数,虽然丛薇不是那种特别OPEN的女孩,但和诸江谈恋爱这年她毕竟27岁,经历过两三段感情,醉过酒,流过泪,试过非常开心和非常伤心……第一次留宿诸江那晚,丛薇半夜醒来,发觉他从背后轻轻抱着自己,两人肢体的缝隙处有些微冷,空气中的体味仍是陌生的,她忽然生出一种脆弱的伤感,努力地朝他的怀里贴紧些,就像在水中贴近一根浮木。
诸江任职于房地产公司,凭着俊朗阳光的外形一向业绩尚可,有时丛薇去找他,少不得看见他在应酬衣着华丽的中年富婆。后来公司楼盘闹出质量纠纷,生意频频下滑直至无人问津,诸江被辞退。
世间人情热烈又淡漠,诸江失业两个月,便有人给丛薇介绍别的男人。均收入普通,年纪不轻,唯一长处是稳定。丛薇因而知道自己境况日渐惨淡,她只得一张还算姣好的面容,可惜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她希望诸江能渐渐好起来,找一份工,日子就算有盼头。
希望像一杯水,每过一天就少一点,最近一段时间,诸江因为频频碰壁,连工作都懒得去找了。他们吵过几次,慢慢不再吵,日子就这么冷下去。
在沙发上闷坐几分钟,丛薇起身去厨房煮泡面,诸江跟上来,轻轻地说,我下楼给你端个馄饨吧。她摇头,开火,撕开三袋方便面,拿出两只碗。知道他一直在门边看着她,她却不看他,只专注地等小锅里水沸,热气扑上来,润了她的眼睛。
吃面,相顾无言。丛薇洗澡出来,高跟鞋已经擦干净摆放在门口,她又不那么难受了。夜里依旧抵足而眠,迷蒙中拥得紧紧的,仿佛对方是自己在世上的全部。
3
周末风大,一群人在湖边外景地被吹得呲牙咧嘴。收工后向阳邀她们去吃火锅,丛薇推拒了,她冷得厉害,也没等公交,极难得地在路边招了辆计程车。
在楼下市场打算买点菜,打电话问诸江想吃什么,他说在外面,朋友请满月酒,不回来吃了。当时他们认识时那个结婚的女孩子,现在已为人母。两年的时间过得真快,有人发狠成长,在人生路上一忽儿跨了好几个栏,也有人原地踏步,说不惭愧是假的。
那一夜晚餐丰盛,开了之前客户送的一支红酒,丛薇独自慢慢吃喝。诸江开门进来,人已微醺。他从身后搂住丛薇,伸手去捞盘子里的排骨,打趣道:嗬――一个人改善伙食呀?丛薇不知怎地火气上来,冲他手臂一筷子拍过去,他们中间有什么东西突地断裂了。
诸江猝然收手,一屁股坐回沙发上,点烟,自嘲道:挣不了钱的人自然不配吃。诸江的脾气不算很好,往日里争吵,丛薇总顾及他男人的颜面,多数以软服硬,这次却半分不让,冷笑着:我以为你在外面吃得够好了。
人家请宵夜我都没去呢。诸江说,语气已有退让。
知道你不想回来,我也没叫你回来。丛薇仍旧冷冷的。
呵呵,可能我本来就不该回来。诸江说,我忘记了,这是你的地方。
丛薇没搭话,诸江猛地起身,两三步跨到门口。丛薇突然就哭了,惊天动地一声,她一边哭一边说自己每天站差不多10个小时真的很辛苦,爸妈不停逼问他们的情况,说年龄不小应该结婚了,她说想吃元祖的一种蛋糕但总是舍不得,每天下班都会去看看那张贴在玻璃上的彩色画报……不知道日子为什么过成这样。后来诸江也哭,说知道是自己不好,知道丛薇背着他去见过别人给她介绍的对象,说很努力想振作可一再受挫……
喝多了难免眼泪就酒,最后分不清是泪是酒。第二天起床,丛薇仔细看了看被子里的诸江,夜里挣扎出来些青色胡茬,无知睡态,几乎还是个孩子。是她错了,她怎么能指望一个孩子。
4
中秋节,本来说好一起回丛薇的家,临了谁都没提起。诸江的父母长住美国大女儿家,城边上空着一套极大的房子,他很少回去。诸江与父母关系不好,一个月难通上一次电话,起初丛薇还耐心相劝,后来渐渐不管了。有时细想,大房子也好小房子也罢,她通通沾不上光,不如努力赚钱尽早将自己小屋的房贷偿清。女人的那点骨气,说来都是酸酸的。
在一起三年,很少说爱了。
丛薇在衣柜前收拾回家的行李,淡淡问诸江,你怎么过?镜子里他正对着电脑,飞快运作的手指迟疑地停了一下,说,我在家,你回去好好陪爸妈。丛薇看着他瘦削的脊背,轻轻地哎了一声。那天,天气晴好。整理完东西,他们去街头新开的一家西餐厅吃饭,算作提前过节。诸江吃得少,丛薇默不作声,心里疼痛。
5
丛薇在老家耽搁了一周才回来,诸江不在家,打了两次电话都无法接通,她精疲力尽的,便独自睡了。次日返工,挨老板一顿批,赶紧卖力做事。丛薇陪客户翻看影集,海边的,公园的,别墅的,游乐场的。纵然明知是布景,背后不知多少辛酸,但人活一世,图的不就是个赏心悦目吗?
她中途休息时给诸江发了条信息,大意是说,不如,就这么算了吧。诸江没回,她也没再打过去。
回家时父母给丛薇介绍了一阿姨的儿子,夜里总发信息过来,试探的,又有点激进,相亲意味着目标明确。两人在同一个城市,男人约她吃饭,丛薇委婉地拒绝着,留有余地。几天后的黄昏,男人打电话说在丛薇的店外,匆匆跑出去,看见他站在台阶下面,顺手扶了一把从身边骑车经过的、几欲摔倒的小孩子,她就微微笑了一下。
就像肥皂剧里常见的,男二号送女一号回家时被男一号遇上。诸江没带钥匙,蹲在楼下,身边一个大包,丛薇惊觉,他们竟有半个月没见了。丛薇与身边男人淡淡道别。
去哪里了?丛薇问,声音柔柔的,疲惫的,像一曲终了的余音。诸江勉强笑笑,说出去转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