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豪言壮语

豪言壮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豪言壮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豪言壮语范文第1篇

2、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3、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4、当生活心怀歹毒地将一切都搞成了黑色幽默,我顺水推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流氓。

5、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它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6、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

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8、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远源流长。伟大的一生,像黄河一样跌宕起伏,像长江一样神奇壮美。

9、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10、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棵树。应该多一些新鲜的翠绿,少一些凋零的枯萎。

11、人生在世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12、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

13、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炼狱中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1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15、我摇晃着向前走,哪怕血与骨散落一地。

16、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17、希望大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希望江河一泻千里,却常常有旋涡与逆流;希望庄稼茂盛丰收,却常常有旱劳与虫害;希望人生幸福美满,却常常有挫折和失败。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希望万事如意是不现实的。

18、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19、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影!

豪言壮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饰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Abstract: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s.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and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de to strengthen budget management,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jec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decoration project budget management, the problems and cost control aspects of how to do the decora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Key words: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6.72

引言: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流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成本控制贯穿工程的各个环节,是装饰工程项目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的保障。

一、装修工程的特点

与其他施工项目比较,装饰工程有其不同的特点。装饰装修是以美学原理为依据,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装饰效果是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需要利用各种装饰材料的特点实施完成。装修装饰工程投资大,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要求紧张;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内外装饰、家具、洁具,电器、空调、电视监控、消防等系统工程;涉及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多,隐蔽项目也多,对设计者和负责施工的人员要求更高,专业性强、专业分工细,装饰工程的人工费较高;因而对工程的成本控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工程整体的成本增加。

二、装饰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装饰工程的建设成本是工程实施过程的重要内容,是优选设计方案的依据;是建筑装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装饰工程合同和办理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装饰工程预算是拨付工程款的依据。因此,成本管理是装饰工程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的手段,是编制工程计划,控制投资的依据。

三、装饰工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1.装饰工程施工方案变化多,材料品种复杂。由于施工工艺、技术、材料更新较快,人们审美观也不断变化,建设单位对装饰效果也会经常提出新的要求,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带来了难度。各类装饰材料,如石材、木材、油漆、玻璃及不锈钢等品种杂、规格多、价格相差较大,材料的选择也给成本控制增加了难度。

2.定额子目缺项多。由于装饰工程在工程招标或者报价阶段的施工图纸有时不能够达到指导具体施工的要求,同时现行定额又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因此无法编制出相对准确的施工图预算作为工程成本的事前控制依据。

3.过程管理不规范。不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不及时跟进,在施工阶段经常采用现场先做后补变更洽商,缺乏过程中的费用管理主动介入、过程控制,到审计阶段工程量无法核实,造成建设方和施工方的结算分歧。

4.施工过程中变更频繁。装饰工程最终是看装修效果,有些建设方在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理解不够全面透彻,因为装饰工程设计文件难以全面直观形象的体现实际效果,在不符合建设方的建设意图的时候,往往会临时要求更改设计,这种更改往往涉及费用调整较多。

四、装饰工程成本管理

装饰工程成本管理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才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

(一)装饰工程费用组成与计算

装饰工程预算的编制是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定额单价、取费来编制的,由直接费、间接费、其他费、利润及税金等几部分组成。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间接费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

要做好装饰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情况、主要材料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招标采购及装修现场的现状。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周边环境等更多的资料。在编制预算之前,预算人员需要到现场考察,熟悉工程现场,了解装饰工序,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在装饰过程的应用,了解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

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相关各专业间的衔接和所有设计的技术资料,对设计变更及建设方要求,必须做到提前预想。

掌握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正确核定取费标准。取费时应遵循当地建设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和规定,依据相关的要求和文件的时效性,按照工程性质合理确定取费标准。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的同时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公正、合理的取费。

准确计算工程量。在整个装饰成本控制中工程量的计算是最繁重且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人员必须具有从业资格并具有一定经验;严格按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统筹主体兼顾其他工程,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合理安排预算工程量的计算顺序;合理确定计算项目,注明原始数据相应部位。

准确套用预算定额。装饰工程预算编制目前使用单位估价法和实物造价法。单价法因采用地区统一的单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实物量法采用当时当地的市场价,其预算单价依市场行情而变化,也是变数较大的因素之一。

(二)装饰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及措施

装饰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依据承包合同、施工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以及施工组织、分包合同,通过对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预测、纠偏和检查,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运用装饰工程中施工管理措施,通过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实现成本目标管理。

(三)成本控制分析结算

采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分析结算,最重要还要以业务核算为基础。前两项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范围要广很多,可以对尚未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比如技术措施、新工艺等项目,它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资料,在经济活动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四)费用结算

装饰工程过程中不定的因素较多,导致项目实际施工情况与招标时的不一致,出现变更。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因此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变更价款确定方法进行结算。若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提请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进行咨询或者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或纠纷解决程序办理。

五、结束语

装饰工程成本控制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充分发挥设计、施工管理、造价人员的专业特点和横向协作,认识和分清设计图的各种内涵;编制过程中,熟悉设计施工图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了解施工工艺,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人工、现行材料市场价格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及取费标准。做好装饰项目过程中成本管理,保证了质量前提,同时也保证项目本身的质量,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各个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环节。

参考文献:

[1]杨飞.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建筑经济2006

[2]徐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建筑科学2008 (16)

豪言壮语范文第3篇

作者:白秀军 屠迪 张红 作者单位:1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教研室 344000 2 湖南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 410128

【关键词】 脑电神经信号 神经硅微电极

运用神经微电极进行电刺激的方法正被用于治疗小儿麻痹症、帕金森综合症、失明、耳聋、顽固性慢性疼痛和癫痫病等顽固性疾病,而医生也需要获得真实的神经信号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神经硅微电极的神经刺激与神经记录系统,基于dsp系统实现对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并通过外围电路与dsp协同产生神经刺激信号。脑电神经信号采集与提取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将其运用到临床的诊断中,为医生诊断提供切实可靠的神经信号数据资料。

1.课题背景

20世纪40年代,随着技术和各种测量仪器的发展,科研人员能够从活体神经元中记录细胞内的电信号。通过用纤细的金属丝微电极和具有“箝位”配置的高增益的放大器,柯蒂斯和科尔记录了鱿鱼轴突内的电信号[1]。该实验方法和数学模型为霍奇森和贺胥黎成功阐释离子膜电流在运动电位产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2]。他们的工作使神经元膜兴奋模型取代了早期伯恩斯坦的不同的钾离子膜渗透性模型[3],并为人们接受。霍奇森和贺胥黎由此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奖。更具意义的是,他们的模型预测了门控膜离子通道的存在。

目前,神经元网络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和为开发实用的神经假体提供所需的高度保真的知觉和控制信息,这就需要具备一种有选择且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能记录和控制神经组织行为的能力。这对正确理解脑组织和感官知觉的过程十分重要。而这方面的发展,与微电极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它要求微电极能够传输高质量和稳定的刺激信号,同时又能够长时间记录大量的神经束的电信息[4]。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变得更为切实可行。更好地理解神经图谱和对感知过程的理解,为感觉或运动受损的患者设计假体装置,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变的更加容易。

医学的发展,为失去身体正常功能或感觉的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尽管在医学领域,随着新的医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这些疾病得以治疗;但仍然有很多疾病,在医学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比如帕金森综合症,一些患者通过药物能得到较为成功的治疗,但仍然有很多患者,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获得好的治疗结果。有很多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仍然没有获得一个满意的治疗方法,包括小儿麻痹症、帕金森综合症、失明、耳聋、顽固性慢性疼痛和癫痫病。尽管如此,电刺激的方法正被用于治疗这些疾病。这种治疗方法的发展,将提高很多人的生活质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大约有2亿5千万人有听力障碍[5],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义耳移植得到治疗,但有许多耳疾患者,比如患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义耳移植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病,在新生儿中发生的比例为1∶40000。这种病的特征是在两边的耳神经上有肿瘤,尽管通过外科手术可以根除,但通常会导致听力的完全丧失。目前,一些医学工作者通过在义耳核表面安装22个微电极去刺激神经。由于刺激电流仅作用在核的表面,结果没有通常义耳移植那样所期望的效果,但先进的穿刺电极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1亿6千万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其中有4千到4千5百万人在没有帮助下,不能行走。有很多患者存在视力障碍,不是因为感觉神经缺陷,而是由于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比如白内障和视网膜色点。通过在视网膜上或下植入电极阵列,刺激神经节以治疗这些疾病,科研人员正在为此而付出极大努力[6~9]。

关于癫痫病和脊柱损伤疾病,通过电刺激方法获得治疗的例子不断得到报道[10,11]。总之,随着神经微电极的发展,将会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医药消费。使用电子设备取代原有的组织,永远不可能获得原有肢体的感知或控制,尽管如此,它为那些先天就没有或由于偶然事故不再有自然能力的人(比如截肢等),提供了替代自然肢体的功能。

2.技术现状

直到现在,金属微电极和玻璃微吸管技术仍在不断发展,神经生理学家仍然在使用这两种电极作为神经刺激和记录生物电位[12]。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这两种电极内在的缺点,给更深入理解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本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生理学家获得单个神经元的电位是不够的,因为单个神经元不能解码整个神经信息。有时,信息是按照多个并行且携带信息的神经纤维的整体来解码的[13]。这两种电极的主要缺点是:它们是通过手工制造的,因此,其产量低而且价格也很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传统的电极,由于其制造技术的缺陷,使其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首先,由于不能对其几何尺寸进行很好的控制,这些电极的物理和电学特性的重复性差;其次,这种电极组装起来体积大,而且不灵活,在外科植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组织损伤。因此,有充足的理由来发展其它类型的电极,以克服传统电极的不足。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努力开发更好的电极。每个不同的设计都有其不同的特定用途。在设计微电极时,在不能满足理想电极的所有要求下,以满足特定电极主要用途为首要设计宗旨。一个理想的微电极应该具有如下的特征:①电极材料与组织不仅要有高度的机械生物相容性,还要有生物相似性;②高度的柔韧性,以免随着机体软组织的活动而发生断裂;③能够良好的固定于神经而不发生移动,并能保证与神经的紧密连接;④能够受组织液的长期腐蚀,而不引发组织的不良反应或机械损伤;⑤能通过简单易行的手术植入神经束内,因此体积要小,而且容易定位;⑥神经刺激和神经纪录电路必须有良好的特性;⑦电极的物理和电学特性有高度的可重复性;⑧测点的位置,形状和间距精密地受到控制;⑨操作方便,安全;⑩制造经济。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制造出满足所有以上条件的微电极,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出完全满足上述要求的微电极,是勿庸置疑的。目前,研究人员的努力都集中在用较为成熟的集成电路和微制造技术来制造先进的微电极阵列。

3.国内外的基本情况

3.1 早期的集成电路方法

takahashi在[14]报道了用硅制作多维微电极探针的方法,这是早期的基于集成电路方法;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制造出以硅作衬底并集成了cmos集成电路的微探针;这种技术使用同向和非同向蚀刻技术制作最后探针的形状,之后通过增长二氧化硅结缘层和沉积金属测点位置等工序。由于在探针成形之时,晶片面已被完全蚀刻;在此之后还包括了很多工序,因而其工序十分复杂,使其不易制造,产量也很低。

3.1.1 无源平面微电极 维也纳(vienna)探针是一种早期的商业用微电极,由美国克利夫兰的一家名为欧托(otto)的传感器公司制造。它是在100微米厚的玻璃衬底上用低压化学蒸汽沉积(low-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ed)氮化硅结缘层。玻璃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衬底,但不可能在其上制造集成电路。麻省理工学院改用钼作衬底,并将探针的厚度减为18微米,并试验用光阻和氮化硅等不同的介质作密封[15]。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用钼作衬底,制造出了19微米厚的微电极[16];该探针使用聚酰亚胺作介质层,用标准的微电子技术工艺制造。该电极在活体测试成功了,但在标本测试中,由于聚酰亚胺中渗透进水,约500~600小时后,试验失败。

3.1.2 有源平面微电极 斯坦福大学[17]通过将电路集成在电极上,制造出了有源的平面微电极。它用等离子刻蚀的方法确定探针的结构,制造过程与标准的cmos过程兼容。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信噪比过低,还是成功地获得了一些神经信号。轻度掺杂衬底中由于照排产生的载流子的灵敏性相信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但因缺乏蚀刻终止技术,探针物理特性变化大。

韩国汉城大学开发了一个基于硅衬底,使用等离子刻蚀和湿刻蚀的方法形成探针结构的微电极。整个探针的成形过程都是在低温下进行,因此,制造过程与cmos制造过程一致,使电路集成成为可能。使用该电极,用四个通道对老鼠的感觉皮层进行了连续的记录,信号质量较好;在结构形成过程中,通过控制刻蚀时间可以制造出不同厚度的探针。同斯坦福大学电极一样,由于没有蚀刻终止技术,电极物理特性的重复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1.3 电极深度阵列 犹他大学制造了一微电极阵列[18],其最初的目标是刺激视觉皮层,该电极阵列是二维深度列。因为它能触及深度方向的神经元,其结构是三维的;但在每根穿刺杆上仅有一个电极,因此,在深度方向位置没有变化。实际所测的神经元位置只是二维的。机械切割和同向化学刻蚀用于加工穿刺杆;阵列起初用聚酰亚胺介质作密封,最近使用氮化硅[19],在电极的底座间有一玻璃槽,穿刺杆尖端50微米到100微米区域用铂覆盖,形成电极区域。

犹他大学的微电极似乎很成功,但其所关心的是穿刺杆体积和位置,对电极的大小缺乏控制,因此,它们的电子特性的重复性不好,而且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微电极。

twente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开发了相同结构的微电极,其目的是将微电极植入周围神经中去实现对神经肌肉的控制[20]。其中的一种方法是用机械切削和非同向硅刻蚀在111方向的硅晶片上作探针杆的模,用环氧法隔离杆和基座。这种技术容许相邻杆的高度变化,但在杆的顶部仍然只有一个电极测点。该研究小组也用liga和镀镍方法制作了相同的阵列[21,22]。

3.2近期的探针材料

lee用液晶聚合物材料作衬底,制造了微电极[23]。takeuchi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了微电极[24]。尽管他们都得到了质量高的神经信号,但这两种材料与生物的兼容性,能否作为长期移植的材料,还有待实验检验。同时,在这两种材料上制造集成电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

rousche等重新用聚酰亚胺做衬底,制造了微电极[25]。聚酰亚胺的特性使其能够作为长期移植的材料。也没有以前所报道的渗透水的情况,这可能是生产聚酰亚胺的技术提高的原因。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么,这项技术将会很具潜力,尽管在这种材料上制造集成电路仍然很困难。

密西根大学探针 经过不懈的努力,密西根大学制造了可以说至今最为先进的微电极,因为在电极上集成了电子线路,灵活的带状导线和微流体通道。在选择的区域可做到15微米而且可形成任意的二维平面形状,电极使用二氧化硅和四氮化三硅作为钝化和绝缘层;制作过程和电极的特性在文献里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制造了许多二维[26],甚至三维的微电极[27~29],包括用做信号记录和刺激的集成电路[30],也有很多成功的活体实验报告,尽管很多数据使用无源微电极采集,密西根电极开始作为神经信号记录,但一直也被作为神经刺激来用。

3.3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未见有源微电极的报道和文献,至于无源微电极,在维普数据库中查到只有复旦大学的郑修军等的文章[31],他们用2根长10厘米的铂铱合金丝,两端分别在酒精等的外焰烧灼以去掉绝缘层,近端暴露约1毫米,远端暴露10毫米。铂铱丝穿过一长10毫米的硅胶柱,电极的远端距硅胶柱的远端约15毫米。将电极与硅胶柱用瞬康医用胶粘合而成。因此,这是单点测量微电极,由于手工制作,机械和电子特性的重复性很难保证。体积大,对神经组织易造成损伤。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技术和各种测量仪器的发展,科研人员能够从活体神经元中记录细胞内的电信号。神经微电极能够传输高质量和稳定的刺激信号,同时又能够长时间记录大量的神经束的电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神经微电极来获取神经信号,为医生诊断提供切实可靠的神经信号数据资料。dsp数字系统控制神经信号调理电路和神经信号刺激电路,以实现对神经信号的采集和神经细胞的电信号刺激。将电路与神经电极配合,构成完整的神经电极采集与刺激系统。通过此套系统可以简便的将神经信号数字化、存储、与上位机通讯并最后通过液晶屏显示波形,因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a.curtis,the curtis and cole chamber for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from the squid giant axon[j]. faseb journal,1999,13(4):a384.

2 a.l hodgkin and a.f.huxley,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membrane curr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duction and excitation in nerve[j].journal of physiology-london?熏1952?熏117(4):500-544,1952.

3 f.f.offner,bioelectric potentials- their source,recording,and significance[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1984, (12):863-868.

4 w.j.heetderks and f.t.hambrecht,applied neural control in the 1990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88,76(9)?押1115-112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who.int/pdh/pdh_home.htm.

6 j.f.rizzo,s.miller,j.l.wyatt,and d.edell,development of a silicon retinal implant - reproducibility of electrically-evoked visual cortical responses in rabbits[j].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5,36(4):s927-s927.

7 w.liu,e.mcgucken,m.clemments,k.vichienchom,c.demarco,m.s.hammayun,e.de juan,j.weiland,and r.greenberg,the engineering of a prototype retinal prosthesi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1999,40(4):s782-s782.

8 l.hesse,t. schanze,m. wilms,and m. eger,implantation of retina stimulation electrodes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sponses in the visual cortex of the cat[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00,238(10):840-845.

9 p.walter and k.heimann,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aft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ner retina in rabbits[j].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0,238(4)?押315-318.

10 elipepsyfoundation http://epilepsyfoundation.org/answerplace/vns/treatment.html.

11 a.r.rezai,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 can improve rigidity,bradykinesia,gait and tremor,in neuroscience pathways,vol.fall,2000,pp.1-2.

12 j.c.williams,r.l.rennaker,and d.r.kipke,long-term neural recor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ire microelectrode arrays implanted in cerebral cortex,brain research protocols,vol.4,no.3,pp.303-313,1999.

13 a.n.popper and r.r.fay,the mammalian auditory pathway:neurophysiology,new york:springer-verlag,1992.

14 k.takahashi and t.matsuo,integration of multi-mircoelectrode and interface circuits by silicon planar and three-dimensional fabrication technology,sensor and actuators,vol.5,no.1,pp.89-99,1984.

15 h.eichenbaum and m.kuperstein,extracellular neural recording with multichannel microelectrodes,journal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vol.13,no.3,pp.189-209,1986.

16 n.a.blum,b.g.carkhuff,h.k.charles,r.l.edwards,and r.a.meyer,multisite microprobes for neural recording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38,no.1,pp.68-74,1991.

17 d.t.kewley,j.m.bower,m.d.hills,d.a.borkholder,i.e.opris,n.i.maluf,c.w.storment,and g.t.a.kovacs,plasma-etched neural probes,sensor and actuators a:physical,vol.58,no.1,pp.27-35,1997.

18 p.k.campbell,k.e.jones,r.j.huber,k.horch,w.,and r.a.normann,a silicon-based,three-dimensional neural interfac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an intracortical eletrode array,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38,no.8,pp.758-768,1991.

19 k.j.james and r.a.normann,low-stress silicon nitride for insulating multielectrode arrays,presented at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al and biology society,baltimor,1994.

20 w.l.c.ruttern,t.a.frieswijk,j.p.a.smit,t.h.rozijn,and j.h.meier,3d neuro-electronic interface devices for neuromuscular control-design studies and realization step,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vol.10,no.1-2,pp.141-153,1995.

21 w.ehrfeld,f.gotz,d.munchmeyer,w.schelb,and d.schmidt,liga process:sensor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via x-ray lithography,presented at ieee solid-state sensor workshop,hilton head,sc,1998.

22 h.guckel,t.r.christenson,k.j.skrobis,d.d.denton,b.choi,and e.g.lovell,deep x-ray and uv lithographics for micromechanics,presented at ieee solid-state sensor workshop,hilton head,s.c.,1990.

23 c.j.lee et al,neural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icroelectrode arrays fabricated on liquid crystal polymer material,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4(1),pp.265-288,2004.

24 takeuchi,shoji and shimoyama,isao,a radio-telemetry system with a shape memory alloy microelectrode for neural recording of freely moving insect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51(1),pp:133-137,2004.

25 p.j.rousche,d.s.pellinen,d.p.pivin,j.c.williams,r.j.vetter,and d.r.kipke,flexible polyimide-based intracortical electrode arrays with bioactive capability,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8,no.3,pp.361-371,2001.

26 j.f.hetke,d.j.anderson,and k.d.wise,design ranges for silicon multichannel neural probes,presented at 18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amsterdam,1996.

27 a.c.hoogerwerf and k.d.wise,a three-dimensional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 chronic neural record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1,no.12,pp.1136-1146,1994.

28 q.bai,k.d.wise,and d.j.anderson,a high-yield microassembly structure for three-dimensional microelectrode arrays,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vol.47,no.3,pp.281-289,2000.

29 dr.kipke,et al,sillicon-substrate intracortical microelectrode array for long-term recording of neural spike activity in cerebral cortex,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11(2),pp.151-155,2003.

30 s.j.tanghe and k.d.wise,a 16-channel cmos neural stimulating array,ieee journal solid-state circuits,vol.27,no.12,pp.1819-1825,1992.

31 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制作与动物实验[j].中华康复医学杂志,2002,17(6).

32 王迪、张国雄、李醒飞.无源多通道神经硅微电极的设计方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3(2).

豪言壮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节能 潜力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1目的

1.1吐哈油田“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为6.6×104tce,通过研究,细化、量化分年节能目标及措施,为活动的开展及目标的完成提供指导。

1.2 提高吐哈油田节能改造规划的持续改进与实施水平。通过研究,找出制约油田能耗水耗的影响因素,明确节能改造方向及对策,挖掘节能潜力,提高吐哈油田节能改造规划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 促进吐哈油田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研究,找出油田生产系统高能耗的环节,分析技术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油田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2 能耗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油田能耗现状

2.1.1 “十五”期间,吐哈油田累计消耗能源266×104tce。

2.1.2吐哈油田2006年生产原油205.73×104t,天然气16.54×108m3,共折标煤514×104t,折油气当量338×104t,共消耗能源428537tce,占所生产一次能源的8.34%。

2.1.3吐哈油田能源消耗以天然气、电力和原油为主。天然气、电力和原油能源消耗量之和占油田能源消耗总量的99%左右。其中天然气消耗所占比例最大,占总能耗的56.75%;其次是电力消耗,占总能耗的26.12%;排在第三位的是原油消耗,占总能耗的16.42%。

2.1.4 电力消耗主要集中在采油、天然气处理和注水三大系统,三大系统耗电占生产耗电的94.3%。

2.1.5原油及天然气损耗率偏高。2006年,吐哈油田原油和天然气损耗率分别为2.39%和3.75%,原油和天然气损耗量占油田能源消耗总量的36.31%。

2.2用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电潜泵井和气举井用能水平偏低

电潜泵井平均系统效率只有10.07%,气举井采油液量平均单耗为72.94kgce/t,抽油机井平均吨液单耗为7.59kgce/t。

2.2.2东部老油田原油处理系统负荷率较低

二段脱水及原油稳定系统平均负荷率为30%左右,其中丘陵油田二段脱水及原稳系统负荷率只有19.1%、18.3%。

2.2.3天然气放空问题依然存在

吐鲁番、丘东、鄯善采油厂部分区块地处边远,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每天仍然有8.4×104m3左右天然气存在放空,,造成天然气资源浪费。

2.2.4集输系统效率偏低

集输油泵运行效率45.08%,与国外先进指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2.5部分联合站脱水工艺(或参数)还需进一步优化

鄯善油田油气比较高,造成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联合站二段热化学脱水温度达到70℃,脱水温度偏高;西部油田原油脱水采用一段脱水工艺,脱水加热负荷较大,增加了天然气消耗。

2.2.6 烟气余热回收力度应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用能综合利用水平

燃气发电机普遍存在排烟温度高,部分加热炉排烟温度较高。目前,有各类燃气发电机20台,排烟温度在420-600℃之间,普遍存在排烟温度高的问题,400℃以上的烟气是一种高品位的余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2.2.7部分注水泵功率因数低且存在高压水回流

2006年对注水泵监测26台,功率因数合格率53.8%。

2.2.8电力设备选型、配置及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S7型或SL7型变压器等部分高耗电设备仍在使用;电力设备“大马拉小车”现象较普遍;部分电力设备选型、配置不合理,西部油田供电线路变压器平均负荷率为15.85%,合格率23.7%;节电设备维护、管理存在一定问题,以上原因均影响了供配电系统效率的提高。

2.2.9巴喀原稳厂用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常压加热炉热效率偏低,加热炉平均热效率为52.62%,排烟温度为242.2℃。与设计值(79相比,热效率降低了26.38%、排烟温度增加了32.2℃;蒸汽锅炉蒸汽减温减压使用,有效能损失较大;部分管线保温情况较差,热力损失过大。

2.2.10原油损耗率高

2006年原油损耗量49241t,占原油产量的2.39%,占吐哈油田能源消耗总量的16.42%,原油损耗存在于采出、集输、储运、原油稳定、污水处理和气处理等工艺过程中。

3 油田节能潜力分析及预测

3.1 机采系统节能潜力

通过气举井转变采油方式,实施电泵井和抽油机井措施调整方案,预计到2010年累计新增节气量766.5×104m3,新增节电量1213.1×104kW.h,折合1.52×104tce,

3.2 放空天然气回收节能潜力

吐哈油田天然气损耗率为3.75%,通过加强温米、丘陵、丘东和吐鲁番等采油厂放空天然气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能够实现天然气损耗率低于1.8%的要求,预计2007年~2010年累计新增节气量4275×104m3,折合5.69×104tce。

3.3 低效泵改造节能潜力

吐哈油田集输油泵平均运行效率只有45.08%,低于《细则》规定的大于65%的要求,也低于股份公司2006年的68.01%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集输油泵运行工况偏离高效区。通过更新高效泵,对部分低效泵进行改造,可使吐哈油田集输油泵平均运行效率达到65%。

3.4余热回收节能潜力

吐哈油田在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节能潜力。通过对鄯勒10计、巴喀、红台、牛圈湖等站12台燃气发电机和部分锅炉、加热炉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到2010年,预计累计节气1020×104m3, 折合1.36×104吨标煤。

3.5油气集输与处理系统

2007年~2010年,油气集输系统通过实施系统优化调整、放空天然气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低效泵改造和余热回收等措施,预计累计新增节约天然气5585×104m3,新增节电443×104kW.h,折合7.61×104tce。

3.6供配电线路无功补偿节电潜力

通过实施机采配电系统改造、电力变压器的优化配置和更新、供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等措施,预计累计新增节电1789.3×104kW.h,折合0.72×104tce。

3.7 巴喀原稳节能潜力

通过实施加热炉节能技术改造、管道保温、催化剂优选及低温热能利用等措施,预计新增节气量80.2×104m3,减少原油加工损失560t,折合0.19×104tce。

3.8 原油损耗方面的节能潜力

按照2006年原油损耗率2.39%计算,预计到2010年原油损耗率达到《细则》规定的老油田、小断块油田不大于0.8%的要求,则吐哈油田在原油损耗方面仍存在4.88×104tce的节能潜力。

根据上述分析,2007年~2010年,吐哈油田预计节气潜力6797.7×104m3,节电潜力3630.6×104kW.h,节油潜力3.41×104t,折合13.92×104tce。

4应用

4.1 根据研究成果,2007年以来,吐哈油田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1.91亿元,组织实施节能项目16项,已经完成14项,实现年节气7237.5×104m3、节电986.54×104kW.h、节油1.12×104t,实现节能量1.08×104 tce,经济效益1.18亿元,取得了显著成绩。

5 认识与建议

5.1项目研究紧密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及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节能潜力及技术改造措施先进适用,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指导油田节能工作和节能改造规划的持续改进和实施。

5.2在鄯善、温米、丘陵、丘东、吐鲁番、三塘湖等采油厂和甲醇厂、巴喀原稳厂等8个单位应用该技术成果,涉及到采油、油气集输和处理、注水、供配电、炼油化工等生产系统,对于推动吐哈油田节能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5.3 根据油田生产的特殊性,建议每3-5年组织开展一次节能节水潜力研究,以更加有效的指导油田节能节水工作。

豪言壮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航天型号研制;精益管理;项目技术状态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70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1

1 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概述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它是指按照合同以及相关的研制任务书等文件中规定的,并且要最终实现的软件、硬件的功能特性以及物理特性。航天项目技术管理状态主要是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文件化以及进行相关技术等方面的更改和控制的管理办法,它通常用于系统地定义、控制相关项目,因此,它也是航天系统工程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型号研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技术,是在现代复杂的航天科学研制和采办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技术状态管理已经被应用到很多大型且复杂的工程管理之中,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

由于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控制不严格、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质量事故也非常多,因此,我国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要吸取这种历史教训,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加强技术状态的管理与控制。

2 航天型号的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航天型号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且有详细的理论和操作规范,重点是工作人员要在平时的航天型号研制项目过程中去贯彻和落实。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四严格”的原则。技术状态的更改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四严格”的要求来执行,要严格论证更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正确性等;要严格地进行地面试验并且不断加以验证;要严格地执行登记报告制度;要严格地执行审批制度等。第二,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技术状态管理,它主要是靠人来抓的,所以要有严密的组织及明确的责任制。第三,要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加强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

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航天工作人员在管理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过程中,也要采用技术状态管理系统来进行航天项目研制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的可能性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可以确保技术状态管理系统为航天项目的整体实施提供精确高效的管理,同时降低航天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目前,我国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整个航天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等待工作人员去处理,如果采用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批量导入数据、删除数据及修改数据等,这样就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第二,技术管理状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及实时监控,它能够很快捷、很精确地检测到航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状态问题,并进行反馈,这样可以通过事前发现问题然后处理问题的方式,确保航天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第三,航天项目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领导在技术管理状态系统的消息、指令去执行任务,这样确保执行动作的有效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人为放大各种需求信息,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

4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及过程

4.1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情况,同时满足其物理的、功能方面的要求,并形成相应的文件,以及确保航天工作人员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能够使用正确、准确的文件等。

4.2 技术状态管理过程

航天项目的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主要包括4个相互关联的活动: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及技术状态审核。

4.2.1 技术状态标识

技术状态标识是技术管理状态的基础,它需要明确产品的结构,选择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并将技术管理状态项目的物理与功能特性,以及接口和后来通过更改形成的文件,建立一个技术状态基准。目前,主要根据功能基线、产品基线、与分配基线来判断航天项目技术状态的好与坏。

4.2.2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它是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它能够对由工程变更而影响产品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相关接口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协调、审批、实施,这样可以确保在项目实施周期内,技术状态的任何一处发生变化都能够得到控制。

4.2.3 技术状态记实

技术状态记实主要指对建立的技术状态文件资料的更改情况,以及对已经批准更改的实施情况所做的一个历史记录和报告情况。它是对技术状态基线进行追溯比较的依据,技术状态记录和技术状态报告一般都供内部使用。

4.2.4 技术状态审核

航天项目技术状态审核主要是为了确定相关的技术状态项目能够符合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检查审核工作。在技术状态基线被认可之前,就要开展技术状态审核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产品符合合同或规定的要求,以及产品的技术状态能够准确地反映产品。技术状态审核包括两种: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物理状态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