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致富小机械

致富小机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致富小机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致富小机械

致富小机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锌制剂 消旋卡曲 腹泻病 小儿

腹泻病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口服补液盐的广泛应用,腹泻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急性腹泻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2]。口服锌制剂的运用能缩短腹泻的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既往研究表明消旋卡曲多颗粒治疗急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3,4]。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来收治的156例符合急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口服锌制剂和消旋卡曲多颗粒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腹泻患儿156例,均符合急性腹泻诊断标准[5]。其中男77例,女79例;年龄4个月~7岁;病程

治疗方法:3组患儿均予以饮食调整、口服补液盐、口服肠黏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①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补锌剂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的婴儿补充元素锌10mg/日(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ml,2次/日),≥6个月补充元素锌 20mg/日(萄糖酸锌口服液20ml,2次/日),10天1疗程。治疗组②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曲多颗粒1.5mg/(kg・次),3次/日,单日剂量≤6mg/kg。治疗组③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萄糖酸锌口服液和消旋卡曲多颗粒,剂量同上。3组均观察和记录口服药物后有无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订标准[6]:①显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72小时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③治疗后发热、呕吐持续时间,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组①和治疗组②(P2和P3均<0.05)。治疗组①和治疗组②的发热、呕吐持续时间,止泻时间无明显差别(P2>0.05)。见表1。

3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③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治疗组①88%和治疗组②84.91%,见表2。

讨 论

小儿腹泻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相同。目前基层医院对小儿急性腹泻的关键治疗主要为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口服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等综合治疗。2005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表了《腹泻病治疗指南》[7],新指南指出腹泻病的关键性治疗为预防和治疗脱水、继续喂养、选择性运用抗生素和补锌10~14天。

近年来,微量元素锌在小儿腹泻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8]。患儿腹泻时,肠上皮细胞脱落,小肠吸收不良,胃肠道锌丢失增加。由于消化功能障碍,锌与脂肪及磷酸盐结合,在肠腔中形成不溶解的复合物,加之锌蛋白质复合物渗入肠腔随粪便排除,造成锌丢失。同时,患儿食欲下降,锌摄入减少,而缺锌又加重小儿厌食。以上原因导致腹泻患儿锌缺乏。Baqui等研究发现相对于健康儿童[9],急性腹泻患儿血清中的锌浓度会下降13.1%。目前已经明确腹泻病补锌治疗可明显改善腹泻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减少未来2~3个月腹泻的再次发生。

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腹泻药物,它通过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活性,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进而抑制水、电解质过度分泌来发挥止泻作用,而对正常水、盐吸收无影响[10]。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消旋卡曲多颗粒治疗急性腹泻能较快减少腹泻次数,改变大便性状。

本研究首次探讨口服锌制剂联合消旋卡曲多颗粒治疗急性腹泻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小儿急性腹泻中,联合治疗组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独治疗组。故在小儿急性腹泻时,推荐口服锌制剂联合消旋卡曲多颗粒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病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表2 3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40.

2 WHO/UNICEF joint statement.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M].Geneva:The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Wor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1-8.

3 孙亮.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4):481.

4 黎建安.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水样腹泻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06,37(3):37-38.

5 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全国腹泻病诊断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6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7 WHO/CAH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 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K].UN ICEF,MOST,USA ID,2005.

8 盛晓阳,沈晓明.锌缺乏与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64.

致富小机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泻;临床内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13-01

小儿腹泻是一组有多病院、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6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盛装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有轻重之分,治疗效果得当,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以防出现重度脱水、酸碱平衡紊乱、中毒感染症状的出现。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通过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本院在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秋季腹泻患儿100例,其中男患儿55例,女患儿45例;年龄情况如下:年龄波动在3月-4岁,平均年龄(1.26±0.7)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时均有脱水,轻型28例,重型72例,轻型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或者溢奶、大便次数增多,重型表现为较重的胃肠道症状、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等。

1.2 方法

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纠正脱水,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等。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暂停奶制品的摄入,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h,然后由少到多、由希到稠喂养;脱水患儿进行补液治疗,根据症状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补液原则为由快到慢、由浓到稀、见尿加钾、惊跳补钙等,补液过程中预防患儿低血容量休克或者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心力衰竭;对于发热伴有感染的患儿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不用抗生素,但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针对病原学种类选择性使用抗生素;对于腹泻次数多、量大的患儿口服思密达,按照说明书服用即可,症状较重者可略为加大剂量;口服妈咪爱或者其他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补充葡萄糖酸锌等综合治疗;治疗时避免使用止泻剂。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72h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脱水纠正;好转:治疗72h后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形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后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100例腹泻患儿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患儿81例,好转患儿15例,无效患儿4例,有效率96%。治疗过程中出现粒细胞减少2例、轻微皮疹7例、无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3讨论

小儿腹泻是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其中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见,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由于此中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故被称为秋季腹泻。秋季腹泻有如下特征,可经粪口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治病等途径,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但合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蛋花样、有少量粘液、无明显腥臭味。最近研究发现该病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心脏损伤等。

导致患儿秋季腹泻以及加重病情有多方面因素:婴幼儿消化系统未发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水代谢旺盛、对水缺乏耐受力低,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幼儿此期生长发育迅速,营养能量等方面需要量大,胃肠负担重;婴幼儿正常肠道菌群为建立,对入侵菌群提抗力差,容易出现菌群失调;秋季温度变化较大,腹部容易受凉,上呼吸道感染机会大,容易腹泻。对该病进行治疗是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对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最为关键。

本研究根据秋季腹泻的机制机理以及临床表现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由于秋季腹泻患儿易脱水,故要积极预防纠正脱水,大多数患儿为等渗性脱水,根据患儿神志情况、眼窝是否凹陷、哭时泪量、皮肤弹性、尿量等估计脱水程度,制订补液的方法,严格按照补液原则进行,以防加重患儿心脏、肾脏负担,预防惊厥、水电解质紊乱。需要特殊注意纠正酸中毒的原则,补充钾的原则,以及注意低钙与低镁的发生。在本研究中患儿通过补液80%,脱水症状改善,临床表现减轻。由于患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大多数,可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首选,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但出现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尤其小婴儿、衰弱患儿应选用抗生素治疗,但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以防出现副作用。由于患儿腹泻严重,丢失大量液体,故预防液体丢失对治疗该病非常重要,主要服用思密达治疗,可修复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与毒素,维持肠细胞吸收与分泌功能,增强黏膜屏障功能,组织病原微生物入侵,能够充分发挥其防御作用,并且思密达与其他药物使用时无相互排斥作用。避免使用止泻药物,因其可以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对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起反作用。治疗同时采用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的定植与侵袭,并且可以促进营养代谢、激活免疫、预防疾病、分解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合成某些维生素。本研究选用妈咪爱为主,服用无其他不良反应。由于患儿正常菌群可以促进锌元素的吸收,产生维生素k1,当出现腹泻时,正常菌群受损,新元素的吸收受限,故应补锌治疗,预防维生素k1缺乏导致的出血。

本研究通过以上临床内科治疗方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好,说明以上内科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儿腹泻的症状,提高该疾病的治愈率,对于患儿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仍需在临床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焕生.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10,13(29):466-467.

[2] 李伟玲.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495-496.

致富小机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培菲康 小儿腹泻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69-01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和大便性质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秋、冬季多以水样便腹泻为主,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应用培菲康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0年6月在两卫生院门诊就诊的并符合以下条件的患儿:①年龄为6个月-3岁,性别不限;②腹泻发病时间<48h,大便次数>3次/d,镜检大便白细胞<10/Hp;③患儿无明显中毒症状:如重度脱水、意识障碍等;④未经抗腹泻治疗,如抗生素、微生态制剂、抗分泌药和吸附剂等;⑤无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直肠出血、肠梗阻和溃疡性结肠炎等。入选患儿共8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培菲康<1岁1/2粒,tid;1-3岁1粒,tid;双八面蒙脱石散,<1岁1/3包,tid;1-3岁1/2包,tid;二药均连用3d。对照组:双八面蒙脱石散,<1岁1/3包,tid;1-3岁1/2包,tid;连用3d。两组同时合并以下治疗:①嘱患儿多饮水,继续母乳喂养或低脂奶粉或豆奶等,年龄大者予以清淡、少油、少渣饮食;②与腹泻相关的药物治疗:仅为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③可以用与腹泻无关的治疗药物:如退热药等。

1.3 疗效评定[2] 显效:用药后24-48h内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或恢复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服药72h内大便次数减少至4次/天,大便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服药72h后大便次数仍>4次/天,大便性状无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治疗组40例中,显效29例(72.5%),有效10例(2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12例(30%),有效11例(27.5%),无效17例(42.5%),总有效率(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腹泻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是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负担重。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菌。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治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饮食改变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或滥用广谱抗生素,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主要由病毒或产毒性细菌引起,同时肠道双歧杆菌的减少造成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也是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培菲康是能够选择性定殖于肠道,对人体完全无害的活菌制剂。它的特点是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调整菌群失调,改善人体肠道内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了腹泻的发生率和程度。本研究采用的培菲康胶囊是由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链球菌制成的三联活菌制剂。三种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中完全对人无害的益生菌,口服后三种菌能分别定殖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上部粪链球菌,为需氧菌,繁殖速度最快,12h内达高峰;中部嗜酸乳杆菌,为兼性需氧菌,24h进入生长稳定期;下部双歧杆菌,是厌氧菌,48h进入生长稳定期,这样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且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本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培菲康3d后,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培菲康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而且该药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致富小机械范文第4篇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研究,实验组39例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蒙脱石散的单一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2.0%,且因志贺菌导致腹泻的发生率最高,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小儿腹泻主要的致病因素为腹泻,针对患者具体病因给予综合治疗,可使身体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腹泻 致病因素 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9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63-01

小儿腹泻又称为小儿的消化不良,为婴幼儿时期急性胃肠道的功能紊乱,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其在夏秋季节的发病率最高,主要为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加,水电解质有紊乱现象,如果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则可得到良好效果,若没能给予显效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危险 [1]。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有小儿体质染因素和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在治疗中并对腹泻致病的因素进行研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给予良好治疗 [2]。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研究,对比患者间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小儿腹泻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研究,实验组患者39例,年龄范围:0-10岁,平均年龄为:(4.9±0.4)岁,23例男性,16例女性,21例患者有发热症状,8例患者有轻度脱水症状,没有中毒脱水的情况,15例患者有咳嗽和流清涕的症状。对照组患者25例,年龄范围:1-11岁,平均年龄为:(5.2±0.3)岁,18例男性,7例女性,14例患者有发热症状,7例患者有轻度脱水症状,没有中毒脱水的情况,8例患者有咳嗽和流清涕的症状。没有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实验组:该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对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情况给予纠正,症状较轻者,采取口服液治疗,若脱水情况较为严重,则给予静脉输液。若患者有高热且有粘液便的症状,则表明腹泻的致病因素为胃肠道外的感染,则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服用,可选择庆大霉素。如果患者不是细菌性的感染,则针对具体病情给予治疗。如果出现腹胀、呕吐和烦躁不安的症状则进行对症处理。要求患者服用思密达的治疗,不足一岁者,每次服用1/3包,1-3岁的患者,每次服用1/2包,超过3岁的患者,每次药剂量为1包,一天服用3次。若不可口服的患者,则经直肠给药,并对饮食结构给予调整,采取健康、清淡的饮食,若患者呕吐较为频繁,则要求其在6-12小时中禁食。

(2)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蒙脱石散的治疗,不足一岁者,给予1/3袋的药剂量,1-3岁的患者给予1/2袋,超过3岁者每次的药剂量为1包,一天服用3次。在治疗过程中,保持饮食的清淡和健康。

1.2.2 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给予粪便标本的直接涂片,并给予格兰染色镜检,根据生物学常规的方法,对患者粪便给予细菌培养,培养目标菌有: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并对粪便给予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抗原,针对相应的检测结果,来给予腹泻原因的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1.4 治疗标准。治疗显效:通过1-2天的治疗,每天的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且大便的性状为正常,之前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通过2-3天的治疗,每天的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大便的性状逐渐得到好转,恶心、腹痛等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无效:治疗3天后,每天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也没有得到减少和恢复,身体症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严重者还有恶化现象。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2.0%,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2.2 检查结果。64例患者在检查后发现27例为阳性结果,所占比例为42.2%,37例为阴性结果,所占比例为57.8%,在阳性结果中,细菌性的腹泻有22例患者,所占比例为81.5%,其中2例患者为沙门菌,4例患者为大肠埃希菌,16例患者为志贺菌,5例患者为病毒性的腹泻,其中因志贺菌导致腹泻的发生率最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腹泻为常见疾病,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其病机主要为胃酸较少的分泌,而且酸度较低,其肠管微生态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细菌和病毒以及毒素会使肠粘膜受到损伤,患者在治疗中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3]。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小儿过多食用淀粉类以及脂肪类的食物,或者为气候的突然改变以及突然断奶等造成的。肠道中因为细菌和病毒导致感染;婴幼儿自身的消化系统并没有得到成熟发育,神经系统会因为较低活性的消化酶,而不能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4]。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仅采用蒙脱石散的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2.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患者采取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症状和致病因素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左满凤.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15):133-134

[2] 陈启明,高运金,杨秀芬.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6(10):128-129

致富小机械范文第5篇

云南白药;山莨菪碱;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每年9~11月份为好发季节,多见于3周岁以内小儿。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和较重的胃肠道症状。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低下,患儿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所以,对此病应有足够的重视[1]。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云南白药加山莨菪碱敷脐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79例作比较,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9例均为我院2010-2011年急诊确诊的秋季腹泻的住院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提出的诊断标准。病程9 h至4 d,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次数每日大于5次,大便呈水样,无粘液及脓血,大便常规示阴性。部分患儿伴有发热,脱水程度轻、中、重度。其中男98例,女61例,年龄6月~3.2岁。

1.2方法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0例,对照组79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2组均给予合理的饮食及补液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加山莨菪碱敷脐。方法:先将肚脐处皮肤擦洗干净,将云南白药粉置于干净的小器皿内,加入山莨菪碱1 ml,调成糊状,敷与神阙穴上,敷满即可,用纱布覆盖后再用胶布固定,24 h换药一次。

2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对腹泻病的疗效判断的补充建议评定: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2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5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2%。

3讨论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的肠道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大,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2]。发生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有消化系统不成熟、免疫功能不成熟、轮状病毒感染、温差大等。而我国秋冬季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达50%和44%[3]。

目前对婴幼儿秋季腹泻尚无一套完整成熟的治疗方案。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继续进食。以往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仅限于维持电解质的平衡机制支持治疗。但有文献表明,单纯补液不能治疗腹泻也不能缩短病程,还须合理选择药物。

给宝宝服药和输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的腹痛导致其哭闹,使家长和孩子都精疲力竭。如用云南白药加山莨菪碱敷脐治疗就会减轻腹痛与腹泻,缩短病程。云南白药被实践证实能改善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4],提高肠道粘液质量,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侵袭,且不影响其他药物疗效。

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活血、收敛大便、祛毒等作用[5]。山莨菪碱具有解痉止痛和改善微循环作用,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腺体分泌,减少消化液丢失,利于肠道组织的代谢修复和功能修复;神阙穴属任脉之穴,虽因其所处位置比较特殊而属禁针之穴,却非常有利于外敷药物的吸收,可充分发挥穴位与药物的协同作用[6],且不受消化道的破坏与排泄,又很少被肝脏分解代谢,能迅速发挥药理作用。用此方法既减少了患儿扎针吃药的痛苦,又减少了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吕萍.思密达治疗秋季腹泻60例疗效观察.江苏医药,1998,24:32.

[2]吴梓梁.小儿腹泻病.小儿内科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845.

[3]董宗祈,方鹤松,胡皓夫,等.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侧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380.

[4]李红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4):25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