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革命影视观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道德素质是体现在意识和行为各个方面的。在历史课堂上,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又要让学生付诸实践,因为只有真正的道德行为才能对社会发生作用。比如:在“”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播放影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讲解,播放完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观后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加爱国意识,体会到抗战英雄的伟大,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汗水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向同学介绍其他的战争片,让历史的学习不再枯燥,也不局限于课本。学生们的整个学习态度会得到很大的转变,会觉得历史越学越有趣。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那些革命者的崇高思想,不断的向同学们灌输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体会到现在和平的世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战争是多么的让人深恶痛疾。学生在课堂上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怀,懂得民族团结的力量,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加强素质教育
1、利用音乐、歌曲来丰富课堂教学。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喜爱音乐的。所以通过寻找和播放与知识相关联的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在音乐的搜集方面,老师可以亲力亲为,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进行寻找。这样,历史课堂会伴随着这些优美的音乐进行,老师通过讲解音乐中所隐藏的内涵,来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把握,陶冶情操。这是那种全程照书本讲课的传统枯燥教学方法不可能达到的成果。
2、利用录音,录像资料来优化教学。通常学生们对于图片、影视、音乐都具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们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加入节凑、画面等元素,为同学展现生动的历史情景,将那些枯燥抽象的历史理论知识转化成趣味十足的影片、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动员学生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重视实践教学
历史的教学应该要体现全面性,所以要做到历史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因此,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因为历史会留下痕迹,我国各地的文明古迹就是见证。因此,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那些重要的遗迹,把遗迹和课本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迅速消化知识,是素质教育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有些学校的条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则可以组织学生去拜访一些工厂和乡村,因为,在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飞跃的发展,中国面貌焕然一新,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和工厂,让学生感受一下变化,把同学们按各年级和各课题进行分队,有序的进行活动,然后,在课程结束后,督促学生们填写报告和观后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发散学生思维。
今年9月17日是“第16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我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积极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共建巩固国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一、广泛宣传
9月17日,**副院长在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讲述了“国防教育日”的来历,并提出:大学生要增强国防意识,就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鼓励大家:一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二要观看新闻,关心时事,关注时局。三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长大投身祖国建设做好准备。院领导的动员讲话为本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增强了同学们男儿要当兵固国防的意志。
国防教育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专题讲座,举办了两场关于国防知识、国防形式的报告会。
各系自行组织安排在“国防教育日”前后,紧密联系和平发展的形势,并结合国内外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召开“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主题班会,介绍当今军事格局及周边基本态势,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激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树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意识。引导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普及国防知识,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学生唱爱国主义歌曲、观看优秀国防教育影视片并写好观后感。让学生相互交流对国防知识的认识,从而整体提升了国防意识。
二、营造氛围
学校通过升国旗、课间播放革命歌曲、观看影视资料等形式营造氛围,开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提高思想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极支持国防建设事业。
利用我校广播台、记者队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的普及。
利用我校宣传栏、电子屏、校园微信平台、微博进行专题专栏宣传和各级院级组织宣传部以“抗战胜利70周年和国防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海报形式进行宣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把国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兴衰得失以及当下的国际形势和时事动态,有效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每个学生组织宣传部以海报形式宣传国防教育。突出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的主题,突出国防法规的宣传。我院还开辟专题专栏宣传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新修订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重要法规为主要内容进行宣传。让学生能在空闲的时候更加了解国防,关心国防。
我院还在第五教学楼一楼开展关于国防教育的艺术展览。同学们积极展现自己的才能,用画笔把我们国防教育主题突出的生动活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培养;记忆力
学习历史知识免不了要记忆,历史学科知识纷繁芜杂,千头万绪,要记忆的内容实在太多,但是,准确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可是,基于诸多原因很多学生记忆方法不当或者不愿意花时间去记忆,因此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或者记忆方式单一,死记硬背,效率极低;或者违背遗忘规律,不注重及时复习巩固,造成迅速遗忘。总之,历史识记任务的繁重,记忆效率的偏低,造成了学生记忆效能感的降低。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难题。多年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方法或者是经验,现与大家共勉。
一、用活动培养兴趣,激发欲望,提高学生记忆力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识记历史知识最好的原动力和诱发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遇到有浓厚兴趣的历史内容时,大脑细胞容易兴奋,记得快,效果好,能增强记忆力。当遇到枯燥乏味的内容时,学生的大脑细胞易进入抑制状态,记忆效果差,会降低记忆力。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认为,强迫学生去学习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在浪
费他们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提高记忆效率,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我认为,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 从如下两点着手:一方面,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历史故事,开展文物鉴赏,编写课堂剧、历史手抄报、画报,进行历史小制作、有条件的参观考察等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悟历史的意义,养成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以及调查采访等多种渠道搜集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撰写探究小论文、历史名著读后感、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历史名胜小游记等,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历史智慧,增强学习历史的动力和记忆力。
二、开展比赛,适当竞争,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力的 重要措施之一。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让学生自办学习园地、搞调查、写小论文等等;搞小制作、小发明等。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答题不失面子,同学们课后都积极准备,都争着、抢着查资料,分工协作,看谁记得多,记得快,为小组争光,为自己争面子。可见,竞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就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三、设置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记忆目标
要想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教师就得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记忆目标,减少学生失败的机会。所谓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记忆目标,正如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也就是说,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达到记忆目标。目标的实现,既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进步,又可以获得知识积累,提高自我效能感。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成功地快乐。例如,要求学生熟练记忆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不平等条约,就是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经过一番努力,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如果目标太高,学习者畏难而产生无助感,从而对学习作出放弃的选择。所以,历史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清晰、合理的记忆目标,引导学生分配给该目标以更多的注意力,进而调动所有资源,鼓励自己坚持不懈,想方设法去实现目标。让学生在完成目标中产生记忆力。
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历史学科记忆量大,所以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发现记忆窍门,改变传统记忆方法,探索新的高效率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每个学生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的情况,与学生一起摸索学习、记忆方法。
(1) 年代推算记忆法。就是根据历史年代之间的间歇规律,由记住一个年代推算其他年代的记忆方法。例如,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1989年东欧剧变等间歇100年。
(2) 顺口溜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历史教师如果把每一节课的枯燥内容都编成几句顺口溜,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例如,“战国七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同学们一下子就记住了,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关键词】高职 思政“概论”课程 立体化教学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95-02
对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本文简称“概论”课),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概论”课从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突破、实践项目的可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确定课程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构建完整教学逻辑体系
对“概论”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相信什么和做什么有合理决策的能力”。为此,我们开展了课程教学和设计研究,明确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以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征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紧密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思想教育内化效果,树立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出发点。人才的第一素质是德,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转变单纯的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思想,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课程教学要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政治素质的支持。要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理想信念、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以提高思想觉悟为教学核心。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觉悟。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保证、觉悟是核心。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才能体现思政课的实效性。
第三,以知行合一开展教学组织。说过:“学习,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这就要求理论结合实际,做到知行合一。课程教学重视组织学生实践和抓好学生实践。在教育教学中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军训等形式,使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第四。以五字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思政课的活力所在、改进所在、实效性所在。课程采用“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来开展,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师、教室、教授的静态教学,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影视、教师讲与学生讲等多种途径结合,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合理处理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向,用五字教学法使教学通俗、生动、新颖、活泼、立体、快捷,促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以“一二三四五六”逻辑关系设计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编写组将中国化形成的理论体系转变为教材内容体系,是教学组织的一次飞跃,全国广大政治课教师将教材内容、理论参考资料等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又是教学组织的一次飞跃。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第二次教学组织水平。我们以一个主线、二大成果、三个板块、四个平台、五字教学法、六种实践形式,构成教学内功组织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结构主线。具体说就是以“理论的中国化”构建一个贯穿始终的教学理论主线;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二大理论成果;以“总论”、“中国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三个板块;以理论专题讲授、实践教学项目、网络学习环境、素质教育活动为四个平台,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以“讲、读、辨、行、写”五字教学法,将师生动口、动手、动脑、动脚、动情结合起来;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主题展览、人文讲座、社区公益活动、青年志愿服务常规为六种实践教学形式。
教学严格按照国家的指定教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内容执行。又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特点,突出“概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适应“懂理论”的要求,培养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能力。教学内容处理凸显精讲、精读,既成体系,又有重点,使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同时,根据时事热点,补充教学内容,如《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划清四个界限》。
二、实践五字教学法。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概论”课教学中实施和落实“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作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形成课程教学的特色。五字教学法本身就是融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集中体现。
讲:就是在教学中讲授好有关思想理论。在讲授中努力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既注重教学的严谨,又注重教学的生动活泼,紧扣热点、解决重点、攻克难点,着力解决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及时补充新内容,如2010年中央下发划清“四个界限”,2009年中央下发了“六个为什么”。
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教材、读原著和读其他参考资料。在教学中努力组织学生在预习中读书,在课堂中读书,在复习中读书和进行专题读书,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程。
辩: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发言、讨论、辩论等。在教学中努力组织学生“辩”,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运用能力。
行: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即组织学生参观、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认识社会现实,做到知行合一。
写: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写学习体会、读书心得、社会调查报告、专题小论文等。在教学中努力组织学生“写”,由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该课程。
五字教学法容易实现师生互动,将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从智力和感情上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低头”为“抬头”,变“只听”为“要说、要写、要动”,这就与传统教学教师一统课堂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教
学结果看,其可有效地引导学生接近、认识和掌握真理,让教师把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同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变“灌输式”、“注入式”教学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互动式”教学。
三、设计可行的实践教学项目,丰富教学形式
为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成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两部分,在实践项目专题教学中,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实训活动。这些活动既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一般原则,又体现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特色和职教特色,并将二者有机整合起来,知行统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实践教学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践行,深化对理论的感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良性互动,构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平台。
确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为18课时,制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共设计了4大主题、校内5个项目、校外5个项目。校内5个项目是:激扬文字,名著在线阅读;激情岁月,红色影视欣赏感悟;思想交锋,辩论擂台赛;学海泛舟,主题演讲热点评说;红色之旅,重走先烈路。要结合项目写读后感、观后感、辩论稿。校外5个项目是:文明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生态柳州,绿色环保行动;察民生知国情;观企业立大志;创业项目市场调查。主要完成调查报告。该课程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师课堂“满堂灌”、期末出试卷考试的传统组织形式。过去是一份理论试卷,进行名词解释、填空、简答、分析等笔试考试,学生凭记忆完成成绩考核,甚至在考试前突击几天,完成学习考核,获得成绩分数。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形式,老师既要讲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既要上课,也要完成演讲稿、辩论稿、学习心得、调查报告、公益行动等作业。教学形式的丰富,使高职学生参与热情高,极大程度上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以课堂为阵地,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学生主体实践性活动为形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特征,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和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中介和桥梁,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社会”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分离。目前各高校都相应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形成了学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校团委、校学生处密切合作,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政工干部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但很多人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革命老区等开展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校外、在社会”,只有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才是实践教学。因此,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的联系,同时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延伸,理论联系实际是其精髓,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部分教学主管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教学”。即通过校团委、校学生处组织的各种课外、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三下乡”活动或社团活动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置于实践教学之外,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以师为主,理论知识“满堂灌”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学习考察培训少、任课时数多、科研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更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参加甚至从未参加过“走出去”的实践教学培训及实践教学活动,不仅缺乏课堂实践教学的意识,而且也缺乏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这种情况必然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为继,造成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整体素养存在缺陷,如年轻教师多,部分教师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明显不足,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感和实效性,缺少生动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3.学生对学习思政理论课的模糊认识导致思政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的难以实现。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偏差: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他们进行政治教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自身需要和个体发展帮助不大。这种误解直接导致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中学的“政治课”,大学的“副科”,认为“学习没什么收获”,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由于学习目标模糊、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消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逃课率明显偏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热情不足,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干想干的事,干自己认为“有用”的事,因而课堂实践教学时常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材的解读、知识的灌输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讲授有余,研讨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以参与空间、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挫伤、遏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议
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并使学生乐在其中,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提升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为教师进修访学提供机会,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选派教师到企业、乡村、社区等挂职锻炼,开阔教师视野,观察和体验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在积累中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按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足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减少教师任课时数,课堂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鼓励小班教学,以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实际,关注和思考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做充分准备,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将课堂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课堂实践教学学时、教学目标、成绩计算,并把课堂实践教学情况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为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敦促教师积极组织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2.深入学生实际,创新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首先任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所求,特别是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课堂实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课堂讨论、时事评议、热点研讨、模拟演练、主题演讲、案例评析、影视观摩等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每一次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仓促上阵。任课教师要选准选好选题,提前就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做出布置,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发言提纲,要激发鼓励学生勇于阐述个人见解,鼓励不同意见交锋。老师要对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有针对性、合理的点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中提升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参与兴趣。三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增强课堂实践教学的吸引力。课堂实践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精美的PPT,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建设专题网站,通过网站教学活动信息,开展论坛交流,提供学习资料、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澄清模糊认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提高学生学习认知,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重要形式,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将来走出校门,在社会上与人相互合作、和谐共处都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普遍对政治、尤其是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比较关注的特点,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相关视频材料,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观后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自己明辨是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乐在其中。第三要努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缺少理性的把握,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面对知识容量大得多、理论性强得多、学习难度高得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方面要讲透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含量要大,理论性要强;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2]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