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誉云端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9(A)―0036―01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而愈来愈受到欢迎。实践也证明,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
1.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正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如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栩栩如生的动画。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听、说、视、触等各种感觉器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语言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倾向。多媒体在教学中能更容易做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例如,教有关颜色(colour)的单词时,笔者将文中出现的有关颜色(purple,green,etc.)结合相关物体制作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以声音,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各种颜色。更为重要的是,在电脑上制作相关图片可以收集到各种颜色,随心所欲地选择绘制任何物体,这比在现实生活中收集素材更为方便。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语言情景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情景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在英语课堂中创设一种似真实的交际环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创设有声有像的情景,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看图说话和写作能力。教学有关问路的对话,教师需要扮演二至三个角色,既不够真实,也容易使学生对对话中的多种角色感到困惑,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若是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将问路这一情景制作成动画真实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句型并正确模仿,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3. 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坚持每节课使用录音机让学生多听磁带里标准的语音语调,还常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课时间播放有趣味的录像和FLASH课件等供学生观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手段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但在播放英语课文录音或影片时要注意方法,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对于难以听懂的部分,要让学生反复听辨或教师利用pause(暂停)键停止播放予以解释,并可根据影片中情节有针对性地提出Yes-No questions或wh-questions,帮助学生理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另外,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监听教学系统检查学生的听音情况,并适时地给予指导。
4.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应用性极强,作为交际工具,和生活紧密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语文学科就丧失了生命力。同样,教语文如果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认识、体验、积累、实践等,只抓课内一小块,那无疑是沙上建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都难以实现。
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课文中抽象难懂的文字图文并茂,用计算机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视觉形象作用下,让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使学生潜能得到开掘。
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兴趣,减轻学业负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学生这样抱怨:课本里的文学作品,自己看时觉得挺有意思,老师一分析反而不那么有味了。其实这跟我们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无关系。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可润物无声地使学生转入易学、乐学的轨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文言文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题。我在教学《醉翁亭记》一课时,起初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没什么特异之处,因此对课文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一步:整体展示有关欧阳修的人生经历,让学生对欧阳修独特的个性发生兴趣。然后对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进行由远及近的定格推移。第二步:播放课文录音。第三步:画面和录音同步播放。通过上述几步教学,荡起了学生想像的浪花,特别是通过第三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教材的文字描述变得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堂。读书入情、读书用心,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地减轻了。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我们的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而并非“宪法”。再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跨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例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住地附近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一般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促思解疑,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情景和过程,是人的手、眼、耳、思维的延伸,故而在教学中能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的事物,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可放缓坡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例如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中,学生对生命形象甚感抽象,我放映了一段一条小溪艰难汇入大海和一棵小树由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录像,并针对性地定格、慢放。让学生在了解春水的艰难和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中揭示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通过直观教学,学生较快地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在加强朗读的同时,我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满街的物品,牛郎和织女在银河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在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能够打破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其鲜明的直观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其多变的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建造特征。但利用课件,可以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里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 琼 《多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师;自我认同感;提升策略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认同”的概念,认同是对自我认同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步发展、确认自己角色的过程。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制的主力军――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由于师生之间时空分离的独特特点,开放教育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教育活动的形态。它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安排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要想使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高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自我认同感,对于挖掘远程教育教师的潜力,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远程教学能力,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开放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和思考。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内涵
教师自我认同是教师从对自身的行为、语言和日常实践与社会情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和归因中达到内心的平和状态。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和认同受到许多挑战和影响,所以,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是不断的、长时期的过程。
开放教育模式下,信息技术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一名导学者,即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系统,帮助学生实现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教师的作用不重要。相反,由于成人学生对远程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和过程认识的局限性,他们还不能系统地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和有关的具体环节,而且,正是由于远程教学,学生接受的不是面授辅导,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的理解难免也会出现偏差,因此,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必须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加注意组织整个学习的过程。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地位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比较重视各种学习方法和特殊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在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的框架下进行学习。在这一内容框架之下,教师的知识明显比学生丰富得多,有助于凸显教师的权威性,而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网络所能提供的信息不论在质还是在量方面都要优于教师个体,如果一定要说教师的权威性,充其量在导学中,教师有一定的权威,在学习中,开放教育教师和所有学生一样的平等学习主体,一个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的学习者。他获取知识的源泉不仅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且还包括从与学生交流、切磋中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提升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自我认同感的策略
1.重视教师的自我生存状态
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从学校、社会或其他组织的角度,站在特定的利益和价值立场来分析教师形象,缺乏从教师主体和内在的视角来关注教师形象问题,导致社会对教师期待的道德楷模、知识权威等理想化形象与现实的教师自我体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关注教师个体自我的重要地位,强调教师存在的生命价值,关注教师教学活动的动力和意义,是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诉求。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不能也不应该出现任何差错,不能也不应该轻言名利,在园丁、人梯、灵魂工程师等美誉的背后,是人们用理想形象无限拔高对教师的期待。而对教师的生存状态了解不多。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规模集体讲授,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作为开放教育的教师,在时空上与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往往是一对一的,而且一名开放教育的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要远远超过传统教育中学生的数量,由于学生的学习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带来的学生的咨询也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这无疑更延长了开放教育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每天除了忙于备课,课外辅导和班级管理,还要探究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应对各种检查评估,论文评比,组织网络讨论,回答学生在线提问,再加各种机械的事务性工作。
重视教师的自我生存状态,就是从教师的心灵出发去感受教师的生活世界,才能理解教师及其教学生活,才能探求教师的成长。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主体,教师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必定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作为具体的人,他又具有其他生命个体相同的需求,也有维持个体生命成长的物理需求,更有人之不同于动物的精神需求,愉悦的情绪,丰富的精神生活,高质量的生活状态。只有满足了教师的内在尊严,教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才能体验到创造性劳动的快乐,才能享受高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喜悦。
2.发挥团队作用,提升教师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就是本着宽容有爱的心去接纳自己的一切,认可自己的一切。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认为“好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的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根据自我认同的来源,可以把自我认同分为自我认可和自我实现两个层次。
(1)来源于社会比较的自我认可。
很多证据表明人们喜欢跟自己差不多的人比较,例如在各种比赛中比别人干得好,获得了他人的表扬和赞赏,就自我感觉有成就。这类自我认可的特点是,根据他人的言论来左右自己,会真诚询问别人,我这节课上得怎样?我这个环节处理得好不好,我提供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有没有帮助,满足于通过别人的评价获得成就感。这是人的天性,也是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人不受他人的言行和社会比较的干扰。教师团队为这一情感体验提供了土壤,团队成员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相似的教育目标和人生追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样,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也在这样的团队中知己知彼,不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当然,这样的自我认可还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团队的带头人要在团队活动中引导大家提出一些更为积极的问题,因为一些消极的问题诸如,我的授课为什么总不如别人精彩,我跟别人的差距在哪里,等等,这样的消极的问题,会令你看不到你自己的潜力,而相反,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经常问自己积极的问题,例如:“我进步了吗?“这节课我哪里改进了?”“我的动力是什么?”“我擅长的是什么?”“我的潜能发挥了吗?”“我学到了新东西了吗?”“我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别人的什么方法更适合移植或借鉴到我这节课中来?”“我擅长什么,?我这样处理的意义是什么?”等等,积极的问题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探索,也能逐步提升自我认同感。
(2)来源于对自身纵向比较获得的自我实现。
随着个人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技巧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师都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纵向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就能提升自我认可度。比如,经过努力自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比以前更有创意了,教学方法是不是更灵活而有效了,学习资源的整合和是不是比过去改进得更好了。这类自我认可来源于自身的进步和成功。团队要为每个人提供分享这份成功的平台,在团队分享中,我们也从别人的创意和成功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享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享受与同事融为一体共同奋斗的快乐,自己不是一个人,而是强大的团队中的一员,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进步,教育者最大的成就就是享受和迷恋着自己和他人成长的过程。
这两个层次是渐进的,从社会比较中获得的自我认可是基础,就像人之初学走路,刚出生我们什么都不会,于是尝试,并寻求父母扶持,依靠椅凳支撑。下一阶段,我们独立了,自己会走了,但走的时候,仍旧想着要抬脚,但后来渐渐我们完全独立了,行走自如,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是渐成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快乐的,教师成长的过程犹如人之学步,需要框架扶持,需要专家引领,同时也需要打破框架,独立行走,实现自我,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实践,也充满乐趣。
3.走出校门,在为社区服务中体验幸福
开放大学不是象牙塔,而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开放大学的核心要义是向一切学习者开放,即为缺乏机会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人们提供进一步学习和更好发展的机会。向学习者开放,意味着开放大学将尊重学习者群体丰富的多样性以及每位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他们能够以灵活的、适合自身的方式获得丰富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自身的学习需求,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开放教育的教师要积极投身到社区教育之中去,既是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在这样的社区教育中提升了自己,在为社区服务和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提高了自己和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开放教育的社会影响。
4.上好课、建好资源、强化科研
开放教育教师往往集教、管、考、评于一体,工作繁杂,很少能集中精力做学问、搞教学,很少能从容有序地主讲一门课程、完成一个教改项目。一学期仅有的几次面授有时候准备也不是很充分,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提供的学习资源,多数是教材大搬家,课件是教材内容的拼装版。由于没有沉下来专心教学、研究教学,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远程教育规律难以把握,也难以产生创新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成就感就低,所以,提高开放教育教师的角色认同感,就要倡导教师要上好课、建好资源、强化科研。其目的就是要严格遵循远程开放教育的规律办学,善于从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用教师的学术研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丰富的经验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尤其要有意识地将本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成果和教师本人的科研体会、经验应用于教学,以拓展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科学认知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5.有效参与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