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 良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9-01
课堂讨论是近几年在教学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前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它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的老样子,而是通过在课堂上与同学互动、讨论的方式传授知识,解答疑问。在历史教学上应用课堂讨论的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的大教学背景下,高中的历史教学背负了更重的要求,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素质和人格品质等人文方面的修养。为了完成历史学科上的这一重任,课堂讨论必须要应用在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其知识与素质修养同时培养的作用。
一、改变死板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涉及的内容就很广泛,从中国古代史到近代史、现代史,然后是各国的历史,方方面面,内容宏达,知识精深,也正是这一特点,在历史课本的编排过程中,文字的叙述也是大篇大篇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是紧张而急促的,老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难免上课的时候过于死板,导致课堂气氛冷淡,学生兴趣缺缺。而通过课堂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掌握历史知识。在讨论中,摒弃了过去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欢快的讨论历史知识的氛围。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一种补充,更是为它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动力,完善的教学方法也减轻了老师的教课任务,让所有人都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接受吸收老师讲解的知识,进而应用实践学习的历史知识。在历史课上应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之间的讨论,还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谈论交流,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历史本身就可以被当作故事的一种形式,不过它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不可变更的故事,课堂讨论时有效的利用历史故事性的这一特点,就能让高中生在日常繁琐,困倦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内心对历史的热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提升历史素养,进而提高历史成绩,促进老师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历史方面的人才。
三、加强师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生与老师如果存在芥蒂,很容易造成老师教学热情降低,教学质量减损,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而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则是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焦躁、不安、困惑甚至是厌学的情绪,然后该科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偏科,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疾病,其后果非常严重。而在历史的教学中,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讨论中软化矛盾,增加师生感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栋信任的桥梁。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信任,就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和谐轻松的氛围下接受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吸收知识并灵活应用。在讨论中,一些学生无法理解,难以吸收的难点重点,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和咨询,就能得到解决,同时让师生的关系融洽和谐。
四、交换学习思维,拓展学习思路
历史对学生的思维强度要求很高。历史这门学科由于历史跨度很大,对知识网架的构建、调控、总结、掌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学生的思维必须足够开阔,知识网架构建必须清晰,解题思路必须完整。而将课堂讨论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的历史知识和问题,彼此在讨论中交换了思路,拓展了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一个人的思想只能是一个思想,而两个人的思想加起来却大于两个思想,这是因为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思想融合创新,这样产生的思想就不止两个了,何况是一个班的同学在交流讨论,其中学生激发产生的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路线是多么的丰富鲜活。因此,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多使用讨论的方法,这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创新解题思路,多角度、多技巧、多方式、多创新的应对考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学习吸收是一方面问题,把它实践应用起来又是一个问题。而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正好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时可以以分组比赛限时这种方式来解决学习历史时遇到的问题。例如就秦朝封建君主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同学们可以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个队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每队派出一个人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最后大家进行投票表决,选出最容易让大家理解和清楚掌握知识结构的小组成果,由老师办法一定的奖励给每个队伍的成员。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这种轻松地氛围中,学生会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利用课堂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这种方式总结的知识和历史内容印象比较深刻,后期的整理和记忆也会比较容易。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阵地,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渠道。课堂讨论的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历史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形成、心智发展和情感升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课堂讨论这一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新时代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志乾.谈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25)
[2]金玲燕.浅议历史课堂讨论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28)
[3]王小东.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反思[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3)
[4]李玉彬;任传伟.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教师.2009(S1)
[5]李志辉.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3)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师要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从实际出发,将教学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程称为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英语课堂教学,外语教师有必要掌握有效的课堂策略。
一、组织课堂讨论策略
(一)提出目的,明确主题。提出讨论目的就是界定并告知学生课堂讨论的目的。在课堂讨论开始前,教师要仔细计划好讨论,说明讨论理由。教师提出讨论目的,既要告诉学生课堂讨论的一般目的是什么,又要告诉学生当前开展的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还要告诉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要达到什么目的。明确讨论的主题是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工作。
(二)创建适宜环境。课堂讨论环境是开展课堂讨论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开展课堂讨论的背景。适宜的课堂讨论环境对促进课堂讨论卓有成效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适时引导。教师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使讨论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在课堂讨论中,特别是全班讨论中,讨论可能偏离主题,也可能因个别学生好钻牛角尖使讨论局限于很小的话题,进而影响讨论的方向和讨论的效果,因而教师要适时引导讨论,有效监控管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
(四)鼓励参与。无论是全班讨论,还是小组讨论,重要的是教师应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将自己融入讨论中。
(五)科学结束讨论。结束讨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归纳或小结讨论。第二,总结课堂讨论的得失或经验教训。第三,通过归纳或小结使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复习主要内容,产生整体印象,使知识系统化。第四,建立此次讨论与随后课堂学习或讨论的联系或过度,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第五,将讨论内容或主要结论与讨论目标、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显示讨论对达成目标、对学生学习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继续参与课堂讨论的动机。第六,让学生总结。
二、提问策略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又称课堂问题,是教师通过和学生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被广为使用。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至为迫切:一是明确目的;二是选择问题;三是正确叫答;四是有效反馈;五是采取措施。
三、适应性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种策略。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每次与学生接触,就面临着选择。所谓选择就是要选择与教学情境协调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
(二)适应学生实际。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不了解学生的教学,如果说不是失败的教学,至少也是很不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研究、顾及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及特点,并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的实际。
(三)做出灵活反应。适应性教学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引起并维持学生注意、讲授新内容、提问、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灵活。
(四)调整教学速度。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潜力,使教学速度或进度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并且,一旦发现教学进度或速度学生不相适应,就要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高速度、快进度学习创造条件,增大学生的学习效益。
(五)选择合适内容。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相关性及对他们的重要性,并因此重视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
四、课堂环境策略
课堂是教学环境,是教师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的场所。课堂环境直接表现为课堂气氛,因而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气氛中进行的。第一要创建安全的课堂环境;第二要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第三要创建合作的课堂环境;第四要创建对学习负责的课堂环境;第五要创建教和学的课堂环境。
五、激励策略
激励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可采取的策略有:首先是提出挑战性要求;其次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然后是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
六、管理课堂策略
课堂管理或管理课堂指为顺利开展课堂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过程。对教师来说,掌握和运用课堂管理的策略为:认识意义,明了目标;让学生肩负起遵守纪律、参与学习的责任;制定和执行规则。
七、管理课堂作业策略
指导的练习一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而独立的练习一般在教学结束时出现。管理课堂作业的策略有:1.管理指导性课堂作业;2.选择课堂作业;3.布置课堂作业;4.监控学生做课堂作业;5.做出课堂作业反馈;6.使课堂作业促进学生的灵活性理解。
总之,笔者针对现如今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时间和条件有限,学生习惯于听课、记笔记而不“消化”,死背单词而不活用,做题只做选择题而不会其他,课堂上只会沉默而不愿动口动手等等诸多现象,提出了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课堂策略。对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时时灵活掌握大学英语课堂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民办高校;课堂讨论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7-01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这种教学方法得到古今中外名师的推崇,孔子、叶圣陶、柏拉图、苏格拉底都曾使用过。“讨论式教学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讨论式教学法”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教学模式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问题
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中人的认知加工能力与群体心理学中的相互作用对认识结构的影响。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教学模式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就大学英语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提供语言应用综合能力,二语习得等资料,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讨论式教学法并非新的教学方法,西欧于17世纪就开始采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现代教育中开始使用讨论法。尤其是最近十年来在对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各种方法,讨论法就是其中之一。在新课程、新教材大力推广的今天,讨论式教学法逐渐成为备受广大师生欢迎和接受的互动学习方法之一。
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到底怎样呢?笔者经过大量听课后发现,其应用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讨论法未能引起广大外语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中很少应用,许多教师对讨论法持拒绝态度。在民办高校调查的102节课中只有33节课应用了讨论法,仅占32.4%,每堂课应用时间平均只有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20分钟,最短不到5分钟,整堂课都进行讨论的为零。
2、民办高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讨论法,但流于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讨论法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使用了讨论的课堂常出现的问题有:1、学生预备不足。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中讲到某一知识点时提出一个讨论题,事先没有提供讨论题的有关资料,学生也没有查阅相关资料,而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也往往只有3--5分钟,甚至更短。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随着笔者教学年限的增加,就越来越多的注重教学法的运用,并且开始研究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怎样运用这些教学法才能使课堂上的知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运用。使得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学生们受益并喜欢的地方,还能够给他们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在能力。所以我们传统教学法中的讲授式教学法就不能在课堂上继续独当主角,还应有其它的教学法的参与,才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在此笔者要提到的就是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而且是“五人一项式”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并且还要探讨一下它在其中的正迁移。
二、“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的内容与改革目标
“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全班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模式和特点,就大学英语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提供语言特色,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等资料,为学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同样的教材,但是却有多样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认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60%的学生认为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质量一般。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教师方式,学生很难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学生喜欢教学如何去教授呢?根据调查数据,对于以教材为主,主要讲解文章中的语法词汇和语篇理解的教学方式,只有10%的学生喜欢,44%不喜欢,剩下46%的同学是中立态度。52%喜欢以教材为主,讲解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62%的同学喜欢基于教材,注重除语言外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学习策略。69%喜欢基于教材,补充课外学习材料,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6%喜欢教学内容灵活,着力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就是以全班分成若干个五人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的学习与讨论,既保证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又保证了基础薄弱的同学能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把以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巩固,而且课堂活动也是教学的剂,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对教学的效果起重要的作用。活动是否充分,难度是否适中都会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调查,在活动的难度上,86%的同学认为课堂中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是难易适中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设置的活动的难度是适合学生的。但是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活动的人数不多,只有56%,40%的学生认为教师组织的活动一般。因此如何创新课堂活动,让学生既喜欢又能学到东西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的目标就是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掉队。
“五人一项式”的案例讨论法课堂教学的应用,教师坚持应用讨论法,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状况会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越来越强,反过来又促进了讨论法的有效实施和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正是教师努力的目标,也是“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目标。
三、“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的创新之处
“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的创新之处是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做法,它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在行为,不断内化教学内容。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在主体参与教学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运思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在群体思考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从长远来看,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无论从时间还是效果来看都是很显著的。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更明显和独特的优势, Stephen D. Brook field 和Stephen Preskill在《讨论式教学法》一书中谈到了讨论法的15点好处,而五人一项式”课堂讨论法就是这些好处中可以值得我们大家应用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钱长伟.钱长伟谈高校教学改革[N].成才导报.2001―03―07.
[2] 符娟照.比较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67.
[3] 陈至立.团结奋斗 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N].中国教育报.2002一01一08(2)
[4] 上课像讨论会 学生是主持人[N].教育文摘周报.2001―12―05.
[5] 叶澜.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N].中国教育报.1999―06―19(4).
(上接第6页)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
3、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创业技能是创业型人才的关键素质。 而创业技能的形成,在内部有赖于个体在活动中经由经常性反复性练习达成熟练,在外部依赖于有效的创业教育,前者为后者提供外在条件。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业技能与对创业商机的提炼,缺乏创业企划与缺乏融资渠道,不能整合资源,缺失团队建设等。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创业技能教育所致。为此,高校有必要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为重点从多个方面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1)创业课程实践化
任何教育目标都必须通过课程得以实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当前很多高校竞相开设了创业教育学科课程。 但是,毕竟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业技能需要在活动中逐渐形成。 创业课程实践化应包括这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业课程都应当设置成课题型、讨论型的课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选题、方案设计到信息收集处理、分析论证,由学生个人或集体完成,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启发中,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第二,开设更多的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代替验证性的实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创造条件促使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课程要建立个案分析、社会调查和社会实习三项内容想结合的综合训练实践教学。第三,课内实践教学向课外实践教学延伸,改变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脱节的状况。
(2)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讨论法、游戏法等互动教学方法,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创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中的商业活动紧密相连,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强化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法不失为创业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3)设置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要在原有的各种活动中,把创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进去,如班会、团支部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各类竞赛、文体活动、劳动周、勤工俭学、校外活动等。 二是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访问、竞赛、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请创业者做演讲报告等。三是开展模拟演练,也就是组织有意向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由教育者根据真实创业的过程来模拟设定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可能的障碍,包括创业之初的团队组建到创业中的管理、技术、营销、售后等每一阶段,让学生分工合作,自行解决,教育者以顾问身份全程跟随、给予指导,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对创新之处予以鼓励。
(4)开展创业实践
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学生可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以商业化运作方式,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整合资源来创办和运作企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以及咨询服务。成立专门的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和政策服务。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D•希斯瑞克(R0ben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48-02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法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讨论前师生都要在思想、知识和资料上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没有准备,讨论中学生就可能陷于被动,教师也可能难以引导讨论深入下去。所谓准备,对学生来讲就是要对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对教材进行预习;对教师来讲就是要把重点部分揭示出来,还要指导学生的准备过程,如认真划分小组,培养学习骨干,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发言。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课文介绍的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过三次相遇、相处并成了好朋友的故事。这时,我提问:“一个世界有名的大科学家和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不仅有利于导入新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
二、选准课堂讨论焦点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有的教师说,课堂讨论真累,有时候冷冷清清,有时候没完没了,弄得该上的内容没上完,甚至拖堂。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教师组织讨论时没有合理组建讨论小组以及选准讨论的焦点,导致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也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紧张不安,找不准思考的着力点,难以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所以,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选准讨论的焦点内容,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辨能力。
三、把握时机
时机是具有时间性的机会,是事物发展的连接点和转化的关节点,抓住了时机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教师还需要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捕捉讨论的最佳时机。常见的最佳时机有:
1、当需要突出重点时
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重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使得突出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的方法,则是突出重点的有效办法之一。这样不仅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的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当需要扩展和深化知识时
大纲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课堂教学必须抓纲靠本,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教授的内容全部就是照本宣科,照念教材。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接受能力予以进一步拓展、充实、深化,以拓宽视野和发展思维。
3、当学生的认识普遍发生偏差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认识偏差,与学习活动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利用它引发讨论,对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有效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4、当教师的提问出现“卡壳”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受智力因素(比如认知结构等等)和非智力因素(比如兴趣等等)的影响,课堂中出现卡壳、冷场现象并不少见。当一出现这种状况,教师既不能一手包揽,给他们灌输知识,也不能“穷追猛打”,一定要逼迫他们说出答案,更不能冷言相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使"卡壳"的学生茅塞顿开,明确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在哪里。
5、当学生的思维进入“低谷区”时
课堂教学的构思和组织,要以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为中心。从一节40分钟的课来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非时时刻刻都处于亢奋状态的,而是有张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进入“低谷区”时,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拉开发散思维新的一幕,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使学生对文本解读更加深入。
四、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结合
对于全班性的大组讨论来说,小组讨论可以起较好的酝酿作用。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喜欢以及习惯在大众面前发表自身的看法,小组讨论的气氛适于学生敞开心扉自然真实地畅谈发表言论,同时也能够方便大家集中精力,使大家的话题有所集中,认识有所明朗。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更好地活跃大组讨论的课堂气氛和效果,特别在人数较多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尤为突出。当然,小组讨论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对于一些简单性话题不需要进行大组讨论,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讨论话题或者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话题,则应该开展全班性的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打开视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在大组讨论中老师可更有效地发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引导作用,使讨论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以及更广的范围内进行。
五、准确评价讨论结果
课堂讨论结束之后,各组可推荐代表发言。此时,教师要对讨论结果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讨论的气氛是否热烈,讨论进行中存在哪些问题,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合理,等等。
对于课堂讨论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点名表扬;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未曾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不点页名批评。这样做有助于维护课堂纪律,更好地组织下一次的课堂讨论。
对于讨论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于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则要客观对待。对于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条理而富有逻辑性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肯定;而对于学生在语言表述中存在的逻辑问题、语法问题,教师要认真指出,及时纠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恰当的讨论问题,精心设计讨论运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使讨论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罗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讨论[J].基础教育研究.2002(S2)
[2] 温雪梅.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15)
虽然现阶段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Z文教师更加重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教师不能与学生良好的进行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方面互动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环节时间短、次数少,学生不能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发挥出自身作用,降低了学习效率;二是教师很少采用课堂提问方法,无法使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互动中;三是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无法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下深入理解语文知识,降低教学效率。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教学策略
一、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
要想使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你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就要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环节。良好的课堂讨论环节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而且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在学生课堂讨论时,自身也应该积极地融入到学生讨论中,及时为学生讨论指导方向,在教师融入到学生的讨论时,还会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教师就应该提出一个讨论话题“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并不断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使学生能够在师生共同讨论下,学习到该节课程包含的知识。
二.结合学生特点,增加课堂提问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习同一样的语文知识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为了使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重点掌握学生对哪方面语文知识感兴趣,从而有目的性地设计出课堂问题;二是结合教学情境和内容,增加课堂提问次数,尽可能的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回答出教师提问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
三.根据教学内容,多使用活动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低,因此他们更具有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使用活动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活动教学中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通过该种教学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教师在使用活动教学方法时,也要注意到活动教学的适用性,并不是活动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小学语文的每一节课程知识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地分析语文教材内容,从而保证在使用活动教学时,能使学生与教师通过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由于学生动手操作会出现一些困难,因此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合理利用下课时间,多与学生沟通
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仅有四十分钟,小学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只有合理地利用下课时间,多与学生在下课时间进行沟通,才能够使师生进行更多的互动。但是在下课时间的互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为学生带来欢乐,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做的游戏中,通过与学生在游戏中的互动,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