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真情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作文,我想说……
如今,我可算写过不少的作文,如我们每天写日记,这不也是作文吗?可是到了考试的作文或是老师出的,可又不知如何去写,关于作文,我只想说:好难写呀!
不错,发自肺腑的真情往往都是好的文章,因为有了真情,有了气势,下笔可当然如风行水了。可是我却是有了真情却不知如何下笔呀!记得2、3年级的时候写了几本日记,在课堂上老师读了我的日记,表扬了我,我非常高兴,可我还是难以逃脱作文这个陷阱呀,作文是写下自己的心里话;写下自己亲生经历的事……作文就像做人,人做得正,作文就写得好,所以作文只要开一个头,下面的内容说得就没写的那么快了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嘛。
今天我知道了作文并不难,只要你去拼,我相信一定能拼得的,我们去拼一拼吧!
一、真实作文的概念及其内涵
“真实作文”理论内涵的表述从古到今皆而有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有关要求中提到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这里其实就强调了“真实作文”的内涵。作文应是来源于真实的写作行为,是缘事而发的写作行为。真实的作文,不仅指写的内容的真实性,而且指“写作”这个行为的真实性。真实的写作行为是什么呢?就是生活。这就是“写作生活化”这一理念的真谛。概而言之,真实作文就是写的是真人真事,述的是真情实感,并且能用于真实的交际活动的活动。
二、从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思想性”、“政治性”为习作的价值取向的观念,代之以“人性”本真为价值取向,让学生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习作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思想和真挚感情。首先,忠实于生活。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生活的本原,品咂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中既有辛酸、无奈与悲怆,也有甜蜜、幸福与欢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活的多元形态,只有全方位感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才能保持纯真。其次,真诚对待生活。教师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外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以此来进行“评估”或“匡正”生活,致使作文出现泡沫化的虚构。要允许学生通过朴素的生活逐渐生成价值理念、从大量的感性认知中提升价值评判标准。
三、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我们要获得生活的真情实感,根本的办法就是去观察生活、亲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空虚到什么水平,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如同溪水,泉源丰盈而不干枯,溪水自然生动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笼统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练习这个“流”,就必需从生活这个“源”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需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丰满的热情和自己共同的目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树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共同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的风霜雨雪、山川草木等,美不胜收;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新气象等层出不穷;我们身边每天又上演着多少精彩的故事。茅盾曾说:“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我们只要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感官,就能捕捉到因外界而引起的某些情绪或情感的波动,将对人事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找”到周围人身上的“美”,“品”到周围事特有的“味”,积累起丰富的生活情感。此外,我们还须亲历生活,参与生活,去体验生活的过程,充分感知它的曲折、惊险与趣味,才能获得个人具体、独特的生活情感,在“做”中学会“做”自己的作文。
四、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现在的学生作文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流于空而不真、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情实感”。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这也是学生平时写的日记、随笔、书信等表现出较高写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写了“我”,写了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
五、作文批改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
叶圣陶老先生曾言:“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初中学生的作文一般比较平淡,叙事还算具体,结构也还完整,语言上也挑不出太多毛病,但犹如白开水一般,教师怕批,学生怕写。而中考作文所占的分值倒是不低。如何在初三一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借助网络环境指导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方法和过程,体会到升格作文的乐趣,使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基于网络环境作文修改升格的基本操作程序
1.课堂实践
学生写作发帖—教师遴选范文,确定本次修改升格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升格的建议—学生修改,网友点评。
关于课堂实践的说明:
(1)学生发帖:学生完成习作以后,打开班级博客,在“作文课堂”中以发新帖的形式发表文章。
(2)教师阅完学生作文,结合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拟定修改及升格的主题(每次涉及一个主题,进行专项训练),筛选学生范文(可以明显升格的缺陷文)。
(3)围绕本次升格的主题,针对该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升格,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升格的建议。
(4)修改点评。课堂上集思广益,学生修改、升格教师提供的范文。
2.自主实践
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升格—教师再次选择升格后比较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小组点评,再次修改—自主投稿。
关于自主实践的说明:
(1)自我修改升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方法进行自我修改、升格。
(2)再次点评。对学生修改好的文章再次点评,鼓励学生不断修改文章,冲破传统的作文套路,写出有新意的习作来。
(3)展示成果。教师选择升格佳文若干篇,公布在班级作文博客上。要求学生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进行点评。习作者再次修改。
(4)学生自主投稿。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交流、发表的能力。
二、基于网络环境作文修改升格的关键环节
网络这一平台的出现为传统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于网络环境的作文修改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发帖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实时转发每一位学生的习作,集体修改升格有瑕疵的习作,这样让学生了解到作文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又该怎样去修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文章和听到的评议做出恰当的引导总结,让学生既能提高写作能力,又能欣赏到经过修改升格后的学生习作。自主合作评改升格和网上投稿,可让学生在展示自我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确定目标
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目标,网络环境下的作文修改升格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既使指导有步骤、有计划,也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而且目标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训练包罗万象。
确定修改升格目标的依据: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选材语言等,并且结合本次习作所集中反映的问题。如九年级下中考作文复习训练专题“关注生活,抒写真情,以‘告别’为话题的写作”, 要求学生真正投入生活,静静思考,真实表达,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语言,其关键是写真事、写真人、写真情。本次习作的修改升格重点就是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展示“告别”这一瞬间,在叙事中要让自己的真情自然流露。
当然作文修改的一些常规知识,如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和用错的标点,以及中心是否鲜明、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结构层次是否合理清晰、语言是否精练流畅等,这些是修改中必须关注的常规项目。
在修改升格训练时,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及复习训练计划,每次提出相应的侧重点,让文章秀外慧中,文意兼美。
2.提供范例
将作文修改权还给学生,其实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绝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更不是拱手让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反教师在学生作文自改与互改中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学生往往是模仿教师的示范性修改,逐渐积累修改作文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为了让课堂修改升格高效益,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有修改价值的范例。当教师明确本次修改升格训练的目标后,学生针对该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升格,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提出升格的建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求得共识,使学生修改有例可循。
当学生课后自主实践修改升格自己的习作后,教师再次提供修改升格成功的范文,分组发帖讨论。学生再次修改升格,投稿发表,得到认可。
三、基于网络环境作文修改升格的思考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修改升格训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课堂上教师倡导的是一种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后,学生在自改、互改作文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引导者”的角色。在修改升格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得到充分的交流、合作和互动。教师把作文评改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而评改的文章来自本班学生的习作,针对性强,便于操作。被选中的学生成了最大受益者。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快速地看到集体评议习作或升格变化,这样让学生了解到作文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又该怎样去修改,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取长补短,借鉴他人,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作文教学;充满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用语言来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中学生的作文本该是五彩斑斓、各具特色的。他们的作文应是他们喜、怒、哀、乐的展现;应是他们活泼开朗,恬静温柔,粗犷豪放等各自性格的展现;应是他们充满幻想的、浪漫美好的花季岁月的展现。然而,在许多学生的作文中缺乏个性魅力,为此,中学生应该在作文中尽情写真我,抒真情,让作文充满个性魅力。如何让作文充满个性魅力,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下面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让个性的构思立意体现出作文的个性魅力
受写作训练的导向,还有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写作中面对同一个文题或同一个材料,同学们的构思立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这样的文章缺乏个性色彩,哪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苏武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不随人后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应敢于求异,突出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
比如,有这样一个给材料的作文:“一只蜗牛,想东游泰山,可一计算爬到山顶至少需要3000年,于是它放弃了;它又想去看长江,但一计算爬到那至少也需要3000年,于是它也放弃了。最终它死在草丛中。”很多同学一见到这个材料,把立意的重点放在批评蜗牛有了理想,但最终没有去奋斗,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上,人云亦云,造成“撞车”现象;也有的同学换一种思维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很有见地提出了“蜗牛的放弃值得赞扬,确立奋斗目标应切合实际,不应好高骛远”的见解,就很有创新,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魅力。
二、让真情的火花绽放出作文的个性魅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为情感载体的文章,如果缺乏真情实感,便如冰冻的小河,给人的感觉是僵硬的,缺乏活力的。只有发自内心、抒发真情的语言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古往今来,大凡至情至性之文皆流传下来,历久弥新,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比如在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很多同学写出了父母对自己的呵护、疼爱;老师对自己的教导、关爱;而有的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早恋,尝到了初涉爱河的滋味;还有一个女生大胆地谈出对爱情的理解,对八十二岁的美籍华人杨振宁娶了二十八岁的女大学生一事,大胆地予以赞美。她这样写道:“面对世俗的偏见,面对社会的压力,是什么理由让他们走到一起?是爱,因为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这种力量使他们战胜一切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许有人反对他们,但我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因为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虽然初中生还不该谈恋爱,对爱情的认识是肤浅的,但这种真情的表白值得肯定,教师不可严词批评,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吐露心声,抒写真我,表我真情。同时教师还应对中学生在作文中暴露的问题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让鲜活独特的语言为作文增添个性魅力
人们常说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作文语言。那些“学生腔”主要是由于阅读贫乏、缺乏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语言没有科学训练造成的。语言总是那么干瘪、单调。没有生活的味道,没有真我的存在。
(一)鲜活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词必己出”,“务去陈词”(韩愈语)
比如我的学生王蒙在《我的心情》的作文中有“我的内心一片茫然,点不亮的叹息与疲惫陪伴着我”这样的语句,其中“点不亮”与“叹息”、“疲惫”巧妙搭配,形象地突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金美彤的作文中“初三的时间大多是从学校度过的,每天十节课,主科接龙让人没有丝毫的喘息机会。”我们听说过“成语接龙”,即上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这一“主科接龙”读来倍觉新鲜生动;李旭则写出“叫苦是没有糖吃的,还不如节省下来一些口水稀释那些苦涩的味道”,“我的心凉了大半截,真想把它拿出来放在炽热的火炉上加热,以便它不会冻结”。这些极富个性的语言无疑是对生活的独有认识与展现。
(二)语言还可借助修辞,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引用等的运用使之鲜活独特,为作文增添个性魅力
【关键字】构思 语言 写作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近年来,我市中考作文命题样式多,变换频,时而话题作文,时而半命题作文,时而给材料作文,时而看图作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作文命题始终坚持作文与做人的原则,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求突出写作的主体“我”,强调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引导作文教学要立足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能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身边的人和事,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近年来的中考实战中,作文出现的大量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其中有以下二种通病引起笔者的关注。
1.构思新奇但和内容严重脱节。考场作文中许多学生很注重结构“包装”,题记式、日记体、小标题等时髦的结构形式的文章凡有应有,诗歌、小说、童话等体裁比比皆是,洋文、中文甚至文言文也被大胆广泛使用。这确实让评卷的教师在开始阅卷时眼前为之一亮,然而读起来却发现,内容是内容,形式是形式,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
2.语言华丽但无真情实感。许多学生作文片面追求词句的华丽,喜欢堆积辞藻、铺排句段,缺乏真情的流动,实在难以感人。
总之,如今的学生作文在新奇艳丽的外表下,无不表现出内容的“假大空”,出现以上学生作文的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深刻反思。
1.作文形式贵在新奇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们都有精辟的阐述。当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理解得非常透彻,也能说出长篇大段的理据来。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多重视外在形式包装呢?我以为这主要因为我们老师的错误引导,认为阅卷老师就是个买椟还珠商人,因此为了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拼命指导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包装。作文就像商品,离不开包装,但忽视了内容和质量,不管你如何包装,也不能蒙蔽顾客的眼睛,你可以蒙蔽一时,但不能蒙蔽一世。
2.作文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说道作文语言,其实它也是作文的外在包装形式,之所以单独进行反思,是因为语言是作文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了语言,就没有了其他形式,也就没有了作文。既然这么重要,学生作文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呢?我以为:作文的语言应该是鲜活的语言,应该是生活的语言,应该是包含感情充满活力的语言。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鲜活的语言需靠平时不断的训练和砥砺。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语言才能鲜活起来。
3.作文要描写怎样的生活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而心灵的震撼来源于生活。
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关注现实,接触自然,深入社会,扩展他们生活的空间,开拓视野,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真实的自我体验,展现真实的社会现实以及自我和社会发展的种种愿望。
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学校家庭的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生活和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积累自我经验。其实,这在一方面的体验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市孩子少,因此也是孩子写的最多最得心应手的作文内容。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农村中学,学生参与校内科技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一味减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并能设法提供让学生参与这方面活动的机会。
二是要指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体验来感受大自然,了解并揭开大自然的种种神秘面纱,从而和大自然交朋友,热爱大自然。而我们农村孩子也是和大自然打交道最多的小朋友,只是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让孩子们和大自然疏远了起来,因此我们要迅速纠正这种割裂孩子与大自然亲近的种种不合理作法,保护孩子探求大自然的欲望。当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大自然,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做的最多的功课之一,必需坚持下去!
三是要指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丰富个人的社会阅历,增加体验,认识了解社会。教育学生注重从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媒体了解时事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语文教师要把语文实践活动的范围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社会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才不会单调无味,才会有真情实感。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需要加大力度!因为这方面的内容是农村学生作文中写的最少但又是我们老师最迫切希望看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