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化建设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检察官;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168--02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官队伍,努力推进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摆在各级人民检察院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在充分论述检察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化建设的四个途径。

一、加强检察官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一)检察官专业化是法律监督职责的内在要求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把准、把严“司法公JE"的防线,最关键的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就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职能,就要依靠具有较强法律政策水平的检察官,尽职尽责,依法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加大查办职务犯罪的力度。

首先,检察官是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法律监督职能在国家监督机制和法制系统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一方面,检察机关是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专门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由检察机关履行的专门职能。另一方面,检察官是从那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资历的人员中遴选出来,并经过法定程序任命,进而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其次,检察官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重任:从检察官独具的主动追诉职能看,检察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维护者。公正执法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是检察工作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检察官本身的专业素质要过硬。再次,检察官在恪守客观性义务上具有很高的专业性:检察官不仅代表国家对犯罪进行追诉,维护法律秩序,而且还负有保护人权之责,这就使得检察官负有“客观性义务”。用通俗的话说,检察官的客观性义务就是在追诉犯罪过程中,既要维护诉讼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又要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最后,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活动就是一种适用法律的专业活动。在加快法治进程的今天,法律监督程序越来越规范,适用法律的活动越来越专业化,这就要求检察官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专业水平和较强的检察专业技能。

(二)检察官专业化是检察官法律职业属性的要求

检察机关的专业化建设,归根结底是检察官的职业素质建设,可以说,职业素质就是职业的精神和灵魂,这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根本所在。检察官的法律职业特征,对中国检察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

1.检察官的职业道德。立法是公正的尺度,审判是公正的艺术,而检察官则是公正的守护者和实现者。正如恩格斯所说:“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检察官而言,职业的特殊要求需要检察官首要的品质是公正和公平,这既是执法的技术要求,也是一种道德要求。鉴于检察人员可能发生偏离公正执法对于法律监督权威的损害远远大于执法技术上的失误,因此维护公平正义首先应被视为一种对检察人员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检察人员的活动依法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法律对其身份具有保障权,执法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良心”保证的。因此,相对于外在的监督与制约,职业道德和检察职业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在这方面最基本的要求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依法办事”,要培养检察人员对于宪法和法律的信仰和尊崇感,不受任何外在的压力和干扰左右的、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严格遵守。

2.检察人员的职业技能。检察人员的职业技能包括法律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与解释能力、法律意识、掌握证据的和事实的能力、思辨、辩论和撰写理论调研和法律文书的能力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检察官的学识比法官还要高一筹,因为检察官所从事的法律监督工作之一就是发现法官在司法中的错误,并依法提出纠正意见。这些职业素质不同于文化素养,它的掌握和提高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和长时间的磨练,因此高素质的检察人员其职历的长短和年龄本身就成为其素质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也说明一个成熟的检察官的成长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因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遴选和培养检察官时必须充分考虑检察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注重对检察官多个岗位的使用和锻炼,应当看到多种业务经历对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的实践意义,也更加有利于检察官职业素质的形成和完善。

3.检察官的学养。一个检察官的学养不仅包括法律方面的素养,即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指他们在处理法律监督事务中所必需的社会常识,即对社会生活、生活价值和生活利益等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尤其对于基础的检察官而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还意味着对当地社会及其一般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了解,这些都是处理法律监督事务所必需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决定了检察业务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交换的标准与分配的比例,刑法的适用和补偿的确定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监督活动去确认和实现,而由于社会总是在发展,社会生活总是具体的、复杂的,法律是先定的概括的,人的认识是多样的、受局限的,而审查和判断又必须是明确的、肯定的。因而检察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既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又必须兼顾相关的价值。

二、检察官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在我国法律的构建和社会转型期的政治经济条件下,检察人员职业素质的形成和成长往往滞后于法律制度,甚至出现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检察官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检察人员的素质上,因此,在推进检察官专业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立足国情,严格检察官的职业准入,强化职业培训,确保人员素质符合条件。长期以来,由于检察体制的原因,检察机关的人事、编制、工资经费都隶属于地方管理,这种状况造成地方对检察机关的人事权享有绝对的决定权,使得人事审批和把关方面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当务之急要严把检察官人口关,严格进人程序,必须在年龄、学历、专业等方面符合检察官法的要求。在今人之后,对录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择优安排工作岗位:当代世界法律人员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在大学教育体系之外,由专门的司法培训机构承担职业培训,其重点在于实务知识的传授和长时间的实习,并在就职后以逐级升迁和继续教育保证检察官的素质水准,在美国,职业素质教育则是由法学院来承担,并通过从律师中选任检察官的制度作为检察官经验积累的途径,他们所强调的都是从事特定专业职务之前的职业培训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检察官的录用必须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选用,之后进行职业素质培训,使检察官录用逐步正规化、专业化。

2.建立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专业性强,根据我国检察职能的特点,应当淡化目前检察机关浓厚的行政色彩,合理确定检察官与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的配备比例,实现检察官与司法行政人员的分类管理,建立独立的书记员职务序列。按《检察官法》的规定,从检察官职业特点出发,建立和完善检察官职业化管理机制。根据人员岗位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科学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对重要岗位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从而提高检察队伍管理的科学性。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班主任专业化;班集体建设;辩证关系;责任与使命

[作者简介] 黄正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分院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课程目标、教学结构和管理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1]班集体不是班级个别学生的总和,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班集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风气、学生面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各个班级的运行状态,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因此,班主任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班主任专业化与班集体建设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班主任专业化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所在,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一、班主任专业化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班主任所受专业训练严重不足,加之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没有能够表现出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班主任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少数班主任由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工作方式的粗暴、角色认知的错位,在教育工作中制造了一系列的“反教育”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给班主任工作信誉蒙上了阴影,这使班主任工作陷人了某种尴尬的境地。有人说,如果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能做好这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如果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学生也能做好,这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如果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仍做不好,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一个任课教师不合格,影响的是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就会影响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班主任专业化是改变班主任工作现状的迫切需要。

把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班主任必须是一位训练有素的专业成熟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因此,把班级建设成为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班主任专业成熟是指班主任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的基本素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人生导师”是对班主任角色的新表述,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高度认同。儿童从入学开始,就从家庭进入了班级,班级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使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创造性劳动和辛勤培育的结果。没有他们的辛劳,就不可能出现良好的育人“土壤”。因此,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班主任是否善于建设班集体是衡量其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专业素质的综合反映。

现代班集体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经过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等素质方面不断提高的高级班级群体。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差班的面貌,使其进入优秀集体的行列;而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则恰恰相反。因此,从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来看,班集体建设离不开班主任。没有专业化的优秀班主任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人格往往决定着班集体建设的水平,对班集体的教育质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班主任专业化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载体

班集体既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也是展示班主任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舞台。在班主任对班集体施以根本性影响的同时,班集体建设也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我们应当看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教育工作中的学习与积累,班级建设中的实践与反思,专业成长中的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等,但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因为,班主任专业化更多的是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实现的。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对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需要,另一方面,班集体建设中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则是班主任专业化成熟的标志。班集体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是班集体与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同期互贯”,是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共同成长的过程。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不仅推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时,班主任也在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班集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人格的发展。班主任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人师表”是社会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品质应该高于、先于、优于学生,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班主任应该坚决不做。因此,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培养学生,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人格。

班集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发展。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延续者,班主任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所教的学科,还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所掌握和了解,成为一个“杂家”。因此,班主任应当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应当以一个优秀学习者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人,把班级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班集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知识的发展。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习知识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仅应该拥有深厚、广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德育原理”、“班主任学”等专业知识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所不可或缺的。在班集体建设实践中,班主任要掌握这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并逐步运用到学生教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班集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的发展。班主任不同于科任教师的主要方面是要对班集体进行建设与管理,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因此,班主任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创建班集体的能力,做好个别学生教育的能力,组织开展多种活动的能力,灵活、机智的教育应变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等。从班集体建设的需要来看,班主任应该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通,天文历法都懂,耐心爱心具备,严肃幽默全会。这个要求虽然比较高,人人做到也不容易,但如果班主任具有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对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将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班集体建设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要求,也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土壤。班主任要将班集体建设作为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以重视。只有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班主任自身的知识经验才能转化为个体的教育智慧,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三、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

班集体作为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机构,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功能;班集体作为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是学生集体共同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在教育过程中班集体具有组织功能;班集体相对于集体中的个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相对于个别教育,班集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微妙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作为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具有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和发展个体的功能。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应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班集体建设有其特殊的操作系统,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在制定目标、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育人为本 学会精神关怀

教育理念是班主任对班集体建设所作的理性思考,是班集体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当坚持的教育理念。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坚持育人为本,就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首先要克服只重知识学习,忽略全面发展的狭隘思想。学生作为生命体,绝不是一架只会学习的机器,或者只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着广泛的需求,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班主任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把学生视作一个完整的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幸福为代价换取班级的分数和名次。班主任要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自由,使其得以展示其活泼的天性,释放其青春的热情,矫正其不良的习惯。让学生始终拥有一股饱满的热情,一份充沛的精力和一种进取的心态,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树立“精神关怀”的班集体建设理念。班集体是学生共同生活与共同活动的准社会组织,是学生个性、品德发展和培养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精神家园。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班主任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本质规定,是教育人性化的重要体现。精神关怀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因此,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班主任精神关怀的必然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 培养自律意识

“班集体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称为制度建设。”[3]常规管理是班级制度建设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管理是体现在对班级日常活动上的各项管理,是班级集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班级常规管理是通过贯彻和执行班级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的。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等是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和教育作用,常规管理犹如放风筝:只有约束,才能飞得更高。通过常规管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班主任也明确该怎样要求学生,从而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避免管理要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班级制度建设,要使常规成为规范,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从而形成班级制度文化。

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要将外在的制度要求成为学生的内在自觉,班主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由他律到自律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因此,培养自律意识是班级制度建设的追求目标和要求。他律的基点是规范人、约束人。伦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首先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以义务为特征的他律道德时期。当主体的道德认识中,道德义务和道德价值仅仅受外界支配,而与主体的意向无关时,此类道德就属于他律时期的道德。其特征表现为:“好”和“善”被严格地定义为“服从”;道德主体在行为中所集中注意的,只是遵守道德规则的词句,而不是其深刻的内涵。显然,处在他律时期的学生道德是低级的,不完善的。他律是学生个体道德形成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他律是自律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班集体建设的起始阶段,应以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制为重点,通过规章制度去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这也有助于他律向自律转化。

尽管在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他律道德具有某种基础性价值,但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道德不仅是“他律”的,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律”的。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是主体为了保持自身人格的同一性,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理想、目标而对自身的欲望、情感、需要的有理性、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限制的活动。自律具有“自觉性”、“自教性”和“自控性”等特征。由他律转变成自律,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要求所持态度的转变和形成的过程,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只有自律才能使道德规范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个体品德的形成以自律为标志。自律是一种“慎独”境界。一个人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建设良好班集体,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不能仅靠外在的强制,而要靠学生的内在自觉;制度只在有监督的地方起作用,因此,培养自律意识,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3.建设班级文化 提升班级品位

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比制度更高一层的形态,文化是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集体建设的动力。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制度文化、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建设班级文化对于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文化从形态上分析,一般划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是班级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文化在班级文化中是深一个层次的文化。它以班级组织与班级规章制度为内容,包括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它反映出不同班级在学校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学生对现实地位的接纳程度和改变的追求等;精神文化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它包括个体和群体的所有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以意识、观念、心理等形态而存在的文化,其实质是班级共有价值观的体现。在班级文化的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反映班级主体活动的规则,是班级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最具有内在性,最能体现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4]

班风是一个班级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情感状态及行为趋向的集中表现。加强班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我们走进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班级氛围和风气。班风的状况,由一定班级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水平决定。影响班风形成的因素很多,但班主任的班风价值观以及自身的作风直接影响班风的形成与班风的层次。班风受舆论调节,班级舆论是班级用言论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多数人的意志或价值观。因此,班风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班主任的价值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班主任永远也推不掉的责任就是代表社会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因为,教育不是一种价值无涉的活动,而是一种广受价值左右的活动。教育不能在道德上保持中立。向学生明确表达对某种目的或价值观的倾向,这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学生作为不成熟的、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有接受教育和引导的需要。学生只有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使他们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良好的班集体才能形成。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注重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从而为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成才创设一个满足个体意愿的和谐健康的班级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

参考文献:

[1]唐迅.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174.

[2]班华.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探讨过程[J].人民教育,2010,(5).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3篇

社区教育队伍,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保证并提升社区教育的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这样一种重要作用的要求之下,其专业化的高低决定着社区教育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如今的师资队伍,其关于专业化的界定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专业化活动的进行之中又总是处于一种偏失的状态,因此,如何在这种偏失之中,找到一种可行的对策加以有效应对,是最为关键的。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在社区教育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上更具有代表性。

一、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如今,社区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等深刻现实问题面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文化、功能及和谐发展中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之上是社区工作的主要目标。就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言,社区教育实为首选。一方面,开展社区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社区人民的素质和整体水平,从事社区教育的实际上又具有包括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志愿者教师在内的强大力量支持。另一方面,相关社区单位在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重要性的同时,实际上也已经在资金、人才以及设施投资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此外,大量的资料表明,社区教育队伍在专业化上普遍存在水平不高、停滞不前的现状,这无疑为我们进行队伍专业化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使社区教育对于整个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来说是尤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具体实践中却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专业化水平建设上呈现出许多问题,以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社区教师专业化水平并不高。就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而言,其应该具备良好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角色担任能力以及提升能力。此外,还应该对艺术设计的内涵、原理及相关理论有很深的了解,对不同的设计流派、代表人物以及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了如指掌。实际上教师却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但这种水平又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志愿者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发起了一定的挑战。组成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以及年龄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不断出现,这无疑需要我们加强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影响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具有十分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体系、教育培训资金的来源以及相应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作用,互相联接。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需要涉及到大量的画板、颜料、计算机等设备,由于社区教育全员性的特征,所以涉及到的资金数量通常来说比较庞大。另外,专职教师为了及时跟进艺术界的走向,需要及时地参加相关培训,这也给相关的社区管理以及激励机制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提升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如何提升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水平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社区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

就艺术教育设计专业来说,其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在具体的设计软件开发、使用上都更显出一种日新月异的特点,这就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技能培训,如PPT制作,VCD制作,PS修图等应用型强的软件。唯有这样,才能在提高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2、社区教育机构必须储备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构建社区教师教科研活动平台

就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来说,衡量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能力评级,一般来说,评级越高,教师对艺术设计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就越强、对艺术设计的领悟就越高。因此,社区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地引入各类具有较强能力的专职、兼职教育以及志愿者,组建起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多专业高级工以及高级技能教师队伍。

3、社区教育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并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区教育也不例外。就艺术教育而言,其作为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相连的专业学科,学生们在包括艺术设计软件知识、艺术审美理论以及艺术创作手法在内的理论知识过后,其还需要具体地借助相关计算机设备及场所进行实战操作或者写生,唯有这样,才能将“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真谛深深地注入学生的脑海之中。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财会教师 专业化 创新

回顾中职财会近几年的教育,财会专业培养了很多有初级技能和一定理论的毕业生,但实际结果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质量不硬,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岗位,所以很多学生并未真正从事财会工作;即使在从事的,所在单位对其评价也是不尽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具有岗位的适应能力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职财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存在问题,所以促进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财会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要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关键是抓好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中职财会教师专业化的涵义。中职财会教师的专业化是指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有履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吃透财会学科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要深刻领会并能灵活运用,能很好地把握课程体系;其次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要熟悉学生的特长,存在的缺点,生理、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善于运用学生的兴趣驾驭好课堂,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并在课堂上要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对课堂偶发事项及时、灵活处理。做好舵手,对学生的思维误区及时帮助调整思维路径。

2.教师要能熟练进行会计实践操作,并对会计实践中的流程要熟透于心

教师只有具备娴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并熟悉会计实践各流程,才能根据会计岗位的需要更好地把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进行示范和对学生实践环节中的易错环节和操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纠正和强调,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动手能力。

3.教师要具有创新、研究能力

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财会当然也会紧跟经济有所变化,所以会计岗位需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善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会计人员。如果教师教学中仍旧照本宣科,机械式地传授知识,而不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灵活学习,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自然不高,当然不会很好适应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学会分析新情况、新现象,对财会理论的教育与实践操作中碰到新问题,在尝试解决过程中创新思路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主动适应新经济形势,掌握创新原理和技能,并能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为提高教育实效,教师要注重中职财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与规律,对教学过程如何展开,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效结合,人才培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模式等问题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教育规律和教育的注意点,树立先进的专职财会教育理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熟悉职教规律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要求,有的放矢,才会使中职财会教育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

二、中职财会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化观念,严守人才准入门槛

目前很多人对中职财会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要具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证书或只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均可以成为专业化的财会教师。其实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等值,有实践经验也并不意味着会做一名真正称职的财会教师,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化观念。真正合格的专业化教师应该既是教师,又是技师。他要知晓财会的基本知识、操作要领并能进行实践操作,同时他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操作而且精通原理,并能组织学生学会,即就是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教、会导、会思考。

正确定位教师专业化后,对中职财会专业教师严格人才准入制度,制定教师入职条件时,可以采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财会专业文凭以及若干年会计工作经验的或经过专业培训的并通过正规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考试过关才可以从业,只有符合教师+技师条件的人,由于其理论和实践与教育都是行家,才会保证财会学生的教学实效。

2.实行校企合作,打通校企人力资源共享通道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对学校现有教师确保每年有一定时间“下企业”进行会计实践操作训练,对参加锻炼的教师要实行跟踪管理,要求锻炼后及时做好总结,并布置锻炼后教师要承担教材的编制任务,同时健全锻炼的监督与奖励制度,保证教师通过锻炼真正使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吸引经验丰富的财会专家从事教师,学校可以利用高薪,福利分房等向财会专家抛出橄榄枝,如果这些专家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能与技巧等的培训,通过一定的考试后学校可以优先录用。

3.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气氛,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开展良性竞争

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对中职财会类的学生的需求也有新的变化和要求。一个专业教师所知的知识面相对整个财会专业组而言是有限的,如果教师间能很好地利用群体智慧共同合作探讨教材内容,经常交流教学的不同意见,在交流与讨论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智慧的火花,生成新的知识,而且在合作中可以更好地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思维与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教师稍作很多弯路,节省出很多时间与精力来学习新的财会知识和进行新的业务进修,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提高促进教师的群体成长,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合作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良性竞争,可以进行赛教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技能竞赛,鼓励教师进行技能证书考试,对竞争重视的是参与过程中的评议,重视的是探讨和分析可以借鉴点和如何改进,而要淡化评价结果,即重竞赛中的表现与进步,淡化竞赛的名次争夺,只有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开展良性竞争才能使教师共同发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4.中职财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注重自我反思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所以财会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也会不时变化更新,今天的财会教育要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对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更新、重组,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传授的知识永远紧跟经济形势,符合实际操作与政策法规。

同时,在不断学习,注重知识更新的时候,要紧密联系中职教育的要求与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不断吸取他人教育所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养成反思,及时总结的习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而不是机械式的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使中职财会教育具有创新性,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又具有较灵活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专业化建设范文第5篇

黄明 河套学院

摘要:如今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已经逐渐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俨然成为了高校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是很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一些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

以更好的培养一批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更好的维持校园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

氛围。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对于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他们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校

各项教育的力量源泉。如今,随着我国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不

断改革和完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培养模式已经

成为未来几十年内发展的主要潮流。本位将会针对辅导员的基本

内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解决措施等给予介绍,以更好的

推动其发展。

1.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指在高校从事与学生有关的思想政治工

作,并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将学生引向正轨。在高校教育阶段,

辅导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为和学习习惯,以更好的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还是学生进

行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

能力。辅导员还是学生在学校里最好的精神导师,如果学生在学

校遇到各种心理障碍、生活困难等,教师都应该采取一些针对性

的心理疏导工作,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尽最大努力帮助学

生处理各种困难。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强不

息的精神,使他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之间

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

心就是做好学生的生活指导工作;基本主线就是思想政治引导以

及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

2.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严格的准入机制,导致专业化程度降低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专业水平来看,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通

常需要经过实践能力和专业化理论的培养,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

专业技能,而且国家对于辅导员职业也要有一个职业的规范和标

准。目前国内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辅导员从业资格和标准,并且

各大高校对于辅导员的招聘除了学生干部、党员等条件外,对于

专业并未给予太高的要求,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甚至招聘了一

些与学生专业有关人员来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些现象在理工院校

比较常见。在这些学校的辅导员通常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知识

水平,有些人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爱心,在面对平常的工作时经常会

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虽然辅导员都要接受短暂

的岗前培训,但是这对于平常的工作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有些

学校甚至缺乏完善的交流和培训机制,导致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

化水平比较低。

2.2 辅导员职业素养比较低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来自众多岗位,有些是中专院校的教

师,因为专业基础和学历水平有限,导致他们无法胜任新建本科

院校的教学,从而选择了从事辅导员工作。有些是来自原中专院

校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因为无法继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继而选

择了辅导员工作。由于辅导员来源的多样性,导致出现了学历水

平和学科背景的多样性,并且大部分辅导员未经过专业的心理

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教育和培训,因此很难胜任辅导员的

工作。

3.加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的

对策

3.1 完善准入机制,以提升专业化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拓展、日

常管理以及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这就需要各位辅导员掌握

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

目前我国的辅导员的准入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招聘的人员素质比

较低下。因此,高效要严把招聘标准,确保新招聘的辅导员具备

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在源头上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

还要建立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奖赏、惩罚以及晋级等挂钩,

对于那些不称职的人员要坚决给予批评和请退。

3.2 重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是辅导员招聘和职业化实施的承担者,对于推进辅导员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还是辅

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受益者,因为优秀的辅导员可以

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能力。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学

校的特点,努力建设一个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辅导员

队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队

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热爱、负责人的辅导员队

伍,以不断的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而且也会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

对于那些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献身给辅导员的教师要给予足够的

支持和保障,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宋振超.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探析[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16(01):52-53.

[2]赵晟.论高校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方向[J].景德镇高专学

报,2010,6(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