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监测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鼻子可以完成约30种重要的任务噢,如嗅气味、进行呼吸、分泌黏液和将空气过滤除尘、湿润加热等。例如,我们的肺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几乎无菌、湿润并且温暖的空气,这就要靠鼻腔来完成这项苛刻的任务了。
还有,你一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其中也有鼻子的一分功劳。原来,鼻子分泌的大量溶菌酶不仅使鼻子成为身体里最清洁的器官之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眼睛,使之不受病菌的侵犯,因为鼻子和眼睛是相通的。
鼻子是嗅觉器官。已经查明,在我们鼻腔顶部的黏膜中,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嗅觉细胞。每个鼻腔顶部还有一块比普通邮票还小的地方,隐藏着1000多万个嗅觉细胞,每个嗅觉细胞分别向鼻腔空气中伸出6~8根微小的嗅毛。外界五花八门的气味分子,随空气流动飘到鼻腔中,嗅觉细胞感受到兴奋,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于是,我们知道这是东西烧糊的气味,那是芳香的玉兰花味……
喷嚏也有用
“啊——嚏!”哎呀,打喷嚏了!让我想想,到底是谁在想我还是骂我呢?哈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统统都不是啦!
当某些气体或异物,在刺激了我们的鼻黏膜感受器之后,这种刺激通过神经产生反射,人就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以一种急速而有力的气体喷射出来,这就是喷嚏。
据测定,一个喷嚏中竟然含有将近200万滴极细的飞沫、好几万个细菌呢。打喷嚏能将大量有害的细菌和尘埃“驱逐出境”,因此对健康十分有好处哦。
不过,打喷嚏的次数要是很频繁,也是告诉我们:这是早期伤风的症状,要注意保暖。
鼻腔里的小小“洒水车”
我们的鼻子每天都会流鼻涕,而且是不断在流,一个人一天大约要流出1000毫升的水呢。奇怪哦,在正常下我们不能发现它。
原来,在我们的鼻腔里覆盖着松软的犹如红地毯似的黏膜。这些黏膜上有着丰富的腺体,如嗅腺、浆液腺、杆状细胞等。腺体产生出大量的分泌物,它们就像一辆辆洒水车,不断向外“喷”出雾状的水滴。这有利于鼻腔的滑润,能粘住粉尘,更能使进入鼻腔的空气立即变得湿润起来,免得呼吸道干燥难受。只有一小部分的水滴变成多余的鼻涕,被人们擤出体外。
不怕脏的鼻毛“警卫”们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 重要性 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企业生产基地向小城镇迁移和新建工厂向小城镇集中,小城镇 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几率显著增加, 县级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 峻,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提高已成为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突发环境事件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质,致使地表水、地下水、大气 或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形式的多样性、成 份的复杂性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环境应急监测能在第一时间判定突发环境 事件的主要污染物、评价环境污染程度,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妥善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1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大城市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 很多工厂, 尤其是重污染工厂搬迁来小城镇, 新建工厂几乎全部在小城镇,而企业大多用工都是农民工,城镇农民工文化程度有限,工厂 数量的增加及农民工技术的有限性为城镇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对县级环境应急监 测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
2.2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3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3提高应急监测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要购置一批能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设备首先应满足当地环境形势现状,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先进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对多数突发性环境事件应付自如,还可充分用于日常监测工作,做到“平战结合”,发挥最大效用。 通常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1)实验室仪器部分,以增强室内分析能力,兼顾气体、水质、土壤分析方向;(2)现场监测设备,重点是气体、水质分析方向,有些地区可能还应考虑核与辐射现场监测设备;(3)应急监测车,要求采用成熟改装技术能满足紧急和日常监测需要,可选“水气合一型”或水气分置型改装方案;(4)个人防护设备,至少要求能支持三个人能在中度和重度气体污染状态下开展监测乃至自我救援的全套防护设备,应包括三套能主动供气的重型防护服,而适用面更广的轻型防护系统应添置更多;(5)其它辅助设备,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关于经济发达地区县适用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投入方案将另文讨论。
3.2组织应急监测培训与交流。加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组织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到上级监测站及其它县级站学习、考察,学习其它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特色及先进多样的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培养符合型、全能型的综合分析人才。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
3.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3.4 建立应急监测制度。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应急监测体系,要加大投入提升监测能力,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高效有力的应急监测体系。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预警监测与事故应急监测相结合,加强对本地区环境事故风险源的监督监测、预警监测。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主动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苗头,从而将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因此要做好常态下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力争不出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
为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我注意从提高自己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入手,一是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且用于指导实践。二是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准确掌握政策,确保依法行政、科学行政。三是认真学习了有关业务知识,及时消化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保证分管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自觉的在工作中用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的法令、法规来指导自己、约束自己。
二、认真履职,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服务政府决策,按时高质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环境监测是政府环境管理决策的基础。环境监测站坚持对所辖区域的空气、水、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分析,全年获取监测数据超过五千余个。
(二)服务环境监管,为守护环境安全保驾护航
1、及时服务环境执法监测。一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我站调配监测力量,完成了监管区近20多家企业的污染监督监测,并及时出具了监测报告,为环境执法及时提供了依据。二是“三同时”项目监测。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工作,完成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并按要求编写监测报告,努力为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投诉监测。积极参与、协助对污染案件的处理,为有关管理部门回复投诉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及时服务政策要求及各类应急处置。一是按照我局开展“三查”专项行动再排查及流域环境污染隐患排查的实施方案,我站连续三个月对十三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污水的采样及室内分析工作,累计向管理部门报出分析数据200多个。二是按照冀环办发[2013]214号和张环办[2013]129号《关于做好全省县级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区作为第一期建设单位之一,任务重,工期紧,目前实施PM2。5监测仪器已经,到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三)服务企业和群众,开展优质高效服务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监测服务,今年以来我站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就办好”的准旨,进一步提高我站的对外办事效率。年初我们制定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处处展现我们环保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水平。
三、从严要求,筑牢廉政自律的防线
能自觉遵守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廉政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总之,本人能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真正把执行纪律规定化作自觉行动,做到了清正廉洁。在以身作责的同时加强对站里每位同志的严格管理,真正做到遵纪守法,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一年来,在全面完成站内年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计量认证复评审,我站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本人也有幸荣获区五一劳动工作者称号。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 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X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00-02
在从事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10几年中,既了解环境监测站的运行模式、管理体制又学习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等规范管理文件,在回顾总结这几年工作经验时,本着积极有效地发挥环境监测职能、提高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更快更好地发展监测工作,有以下三点建议:
1 强化内部管理保障数据质量
环境监测站的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哪一级站,都要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特别是县级站,在人员设备相对落后情况下,更要保证数据的质量。在基层环保工作的10几年中对监测数据的环境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1.1 抓好监测站质量体系的运行,在环境监测管理中要定期召开质量内审会议、质量评审会议及时发现监测工作中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并及时改正
防止日常管理中不重视质量体系运行,在计量认证换证时或质量体系认证核查时投机恶补,要把质量体系运转做为监测工作的日常工作来抓,县一级环境监测站往往重视计量认证换证或计量认证核查的时候,而不注重平时的质量体系运行,或者说因为人员、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是质量体系运转不很顺畅。例如在平时不开内审会议或质量评审会议,不知道数据的误差在哪里,遇到与环境事实不符的数据不会分析,就数论数不知道怎么办?作为县级站应该把质量体系运行工作做在平时,技术负责人就应该把技术放在第一位,把握技术方向,质量负责人就应该全面把握技术质量,及时召开内审会议,审查原始记录,找出存在的技术隐患并改正。
1.2 在监测工作中要全程质量控制,从采送样品、实验室分析到出具监测报告都要全程控制
不能只重视分析轻视采样,监测报告要严格三级审核,看最终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别是采样时布点问题更不能随意行事,就一般的环境事故调查要本着量力而行、能说明问题的原则来采样,有时候有些人员不熟悉采样原则一个简单的现状调查为了追求完美,不停要求采样在一条小溪上不分干流、支流每走几步就采一个样品,想把一切问题都说清楚,而忽视了后期的分析的工作量,无端的增加了工作量还说不清楚问题。2008年一个简单污染的污染事故调查,一个带队人员带着监测站职工巡查,每走几步就让采一个样品,不考虑污染源的流速方向、附近的敏感点以及支流干流汇合情况,随机采样其结果是样品采了很多却说不清楚问题。而有时候是采样人员因不会布点,导致采样简单随意,该设的断面没设置,致使最终也说明不了问题,有时候是采样人员不注意现场添加试剂固定样品,像一些特殊因子如:硫化物、氰化物、溶解氧如果现场不加试剂固定根本就没有采样的价值;采样时就不考虑样品对采样器皿的要求,拿个塑料水壶就采样,像采集石油类样品绝对不能用塑料采样器,必须用玻璃器皿。而时候不注意现场流速、流量等数据的搜集及现场原始记录的登记造成很大被动,曾经有个污染调查事件一个污染源对河流造成污染,监测结果显示污染源上游的水质比下游的水质污染更严重,最后调查分析原来是采样人员,因为赶时间没及时现场贴标签交接样品时把上下游标签贴反了,后来虽经过补测纠正了错误,但还是增大了工作量迟报了数据。所以说在监测的全过程要有质量控制人员全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只是在实验室分析控制在现场采样时就必须实施控制,不能只重视实验室分析而忽视了现场采样。
1.3 要实事求是的出具监测报告,并说明适应的范围
监测数据在监测站签发以后不知道要用在那个地方,有可能是环境管理、也有可能是关系居民生命安全的饮用水的评判依据,所以说数据一定要真实可靠,宁可没有数据也不要错误的数据,对一些有疑问的数据要进行核新测定。现在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在增强,新打了一口井或是怀疑附近污染源对水质有影响,群众就会拿着矿泉水瓶灌一瓶水拿来让化验,看看水质敢不敢吃;就现有县级站的的能力99%都不能对饮用水水质做一个全面的判定,而老百姓的水质化验又确实必要,是分析还是不分析我们也很作难,这时我们往往会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及污染物特点做一些选择性分析,并注明检测报告适用范围及能说明的问题和说明不了的问题,是群众一看就能明白水质大体状况,这样既发挥了检测能力所服务的最大限度,又为群众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至于让群众有过大的开支做一些过于苛刻的分析,所以说在监测工作中强调的是检测报告真实性和灵活性。各级环境监测站在保证质量体系运转情况下无论是哪级站所出具的监测报告是具有相同法律效力,不是上级站的数据质量高,下级站的数据质量低,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出的数据性质是一样的,而对一些还没有经过认证还在可研阶段探索的新分析方法所出具监测数据只能是内部交流不能对社会公开。以前有个例子一个群众件需要测定氰化物,在县站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分析后没有超过相应的标准,但当事人一直怀疑数据的可信度,一直要求到市站重新分分析,为了消除当事人的疑虑我们县站又和当事人采集了一个同步样品与市站同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实验室之间的相对偏差为4.1%,可以认定数据的质量是一致的,最终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为县站赢得的了信誉,这个例子说明县级站虽然在监测能力弱于上级站,但在已有的能力上只要保障数据质量,同样能赢得信誉和尊重。在落实质量体系运行工作中要对站内职工多宣传多督促,定期召开质量体系专题会议。
2 有的放矢开展环境监测业务
县级环境监测工作的推进与发展要有的放矢,既要跟上环保工作的需要,又不要盲目求大求快的发展。中原地区县级监测站大多数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逐步配备了专职监测人员,并零星配备了一些检测仪器,2005年以后各地区根据发展的情况不同陆续进行了计量认证,监测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的道路,2010年以后各地区的县级监测站的监测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各地区的监测业务80%在本地区都能完成。因此对于监测业务的发展我有有四点体会:
2.1 在监测项目的开展上要因地制宜、按需发展
县级环境监测站大多数技术人员缺少,设备缺乏,监测任务重,因此在推动监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开展急需要的监测因子上必要监测设备,县级财力有限不要追求高、精设备,能解决问题就行。要把此项工作做好要注意开展因子的确定,除常规必须分析的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以外应结合本地的污染特点确定一些特定因子,如矿山企业较多就开展重金属监测、有涉氟、涉氰工艺的企业就开展氰化物、氟化物监测,有涉及化工企业的就开展企业特征污染因子如硫化物、钡等,如果是有机化工就应该开展苯、苯胺等特征污染因子,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决不要上本地不经常使用监测因子,如本地就没有含氰污染源就不必上氰化物监测等;特别是上一些贵重仪器更应该慎重,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就没有涉及化工或机化工企业就不要上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等较贵重仪器,监测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有的放矢。
2.2 环境监测站在履行职责制定监测计划时要有的放矢,监测计划的制定既要简单又能说明问题
监测站要做到三个“说清”即说清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对于一些环境质量较好又没有污染源的地方,设置监测断面可以少一些、监测频次可以低一些,对一些存在污染隐患的地方,设置断面可以增加、频次可以加密,一切工作的开展要量力而行有的放矢。各级环境监测站承担着当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并为环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这是各级监测站所要履行的职责。在履行监测站职责时要明确职责准确及时开展业务,所以说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每个人或每个单位的责任,使其知道该干啥?怎么干?比如监测站业务室任务就是布点采送样品、打印审核监测报告等;实验室就是室内分析报送原始记录等,质控室就是对所有监测过程全程监督按程序办事等。
2.3 利用有限资源,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演练应对可能突发环境事故最大发挥监测作用
在环境监测管理中就是利用有限的人员、仪器设备统筹安排积极发挥作用。县级站大多数监测人员少,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更少,设备简单、没有应急监测设备,遇到突发事故解决不了问题,干着急。这时候县级站的同志要多想办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执行复杂的监测业务,这就要求县站的同志在平时要多做环境应急演练、多模拟、多实践。去年一个企业突发水质污染事故,在没有应急监测设备人员又少情况下,站内急忙召开会议,包括请假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员全部到岗,根据平时的演练方案分兵三路开展应急监测:一路现场布点采样,将样品送到实验室;一路实验室专职做实验报数据,分析污染物变化趋势,提出下步应对措施;一路专职维护分析仪器设备维修电炉、配试剂、洗刷器皿等。最后将正常出一组数据的时间由8个小时压缩到3.5个小时,最终将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监测数据的快速报送、污染趋势分析在此次事故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为事故的处理与决策赢得了时间。
在县级站的人员、设备配置上要有的放矢,积极提高人员素质和设备配置县级环境监测站基本上没有人事决定权、财务决定权,在监测工作中多向领导呼吁在人员配置上要严格把关,多吸收一些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人员,以便在以后的监测工作中经过简单培训就能适应工作需要,对于一些缺少环保技术的人员建议调到其它合适的岗位上。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要有的放矢根据“轻、重、缓、急”列出购置方案,对一些重要的监测设备应向领导说明情况必须购买,避免在以后有的工作被动;对一些重要性稍微“缓”的设备的设备,根据财力建议领导购买;对一些重要性稍“轻”的设备,可以选择省钱又能解决问题的的监测方法去分析;例如水中砷元素的分析,经典方法是利用原子荧光,此种方法是既准确、又方便还省事,但就是价格较贵需要近20万元;我们根据本县砷元素分析任务量不是很大、财力也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化学方法分析,虽然在操作上麻烦了一点,但最重要的只花费了几千块钱就解决问题,得到的数据准确性是一样的。
3 抓住机遇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抓住机遇利用政策提高监测能力,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环境监测的支持力度较大,不论是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还是监测业务用房建设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县级监测站如何抓住机遇获得支持、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并发挥它最大作用我有三点体会:
3.1 利用各级监测站现有的人力、财力等资源集中精力按政策按程序申报国家扶持的项目
县级监测站大多数是缺人少设备、财力也有限,缺人是专业技术人才不好进,有的地方是人员很多但技术人员很少,县级监测站是环境保护局的二级机构大多数是靠局里的支持维持运行,站内自己没有财务决定权也没有那个实力购买仪器。所以说县级站包括各级环保局都应该重视国家扶持的项目,平时多注意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推进,遇见有国家对口支持的项目集中精力按时、保质保量报送,2009年以来我县每年都有监测能力建设获得国家的支持。
3.2 解放思想借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通过体制改革、激励职工积极性、来提高基层环境监测能力
就如何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借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尝试将监测工作推向市场,激活用人机制发挥监测人员最大潜能,保持其原来的政府监督职能,或政府拨给其一定的经费使其完成特定的环境质量监测任务,部分的人员经费可以通过为环保管理及社会提供有偿委托服务来取得。通过给其特定的监测任务又给其一定的财务、人事自由,这样既可以保持业务不变又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员调整发挥监测设备的作用,不论是国家支持的监测设备或是各级财政购置的设备,关键是通过统筹管理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为环保管理服务县级监测站一般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因人设岗,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激励政策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购置回来的设备不能闲置,提前安排人员学习分析方法,设备到位后要及时去摸索熟悉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一些监测站设备到位以后人员迟迟跟不上致使监测设备闲置,所以说县级监测站的人事、财务改革确实有待细致探索。现在各级环境监测站既要履行其监督和服务的职责,更要发挥它最大的潜能,所以在外部的服务上要提高服务质量拓宽业务面,利用自身的可研成果获得相应的报酬,通过这些报酬可以通过购置设备、引进技术人员推进基层监测工作的整体发展。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最基层的环保技术支撑单位,县级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全国环保工作的大局能否顺利稳步推进,为了做好县级环境监测工作上面谈了我在从事10几年监测工作中的一点浅显体会,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
[2]《水和废水分析方法(第四版)》.
[3]《环境监测站质量手册》.
[4]《环境监测站程序文件》.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我县环境管理和生态县建设要求为目的,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为核心,以提升监测技术和能力为重点,以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为保障,更新观念、务实奋进,通过标准化建设,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情况
县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3年5月,是依法实施环境技术监督职能的社会公益性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属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三级站,现有在编环境监测人员42人,全部为技术人员。监测站1994年通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2002年被省环保厅授予标准化环境监测站,2004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监测站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具备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符合监测的环境条件,拥有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百余套,具有对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振动)、固体(土壤、底质、煤、固废)、生物、室内环境空气等六大项环境要素176项环境指标的监测能力。多次荣获市县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
三、目前存在问题
1、监测人员力量不够。县环境监测站共有编制37人(不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人),现有在编环境监测人员34人(不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8人),但其中在编在岗人员19人(包括县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人),现有在岗在职人员23人。随着全县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环保工作日趋繁重,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更好地服务环境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更是压力重重,各项例行监测、委托监测、专项监测等监测工作任务繁重,且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快。针对目前人员配备情况,工作量大与人员力量不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监测仪器装备不足。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表4和表5基本要求,监测站在仪器设备的配备上还存在不足,主要缺少监测数据处理平台、应急监测数据库、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备用设施、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PID检测仪、降水采样器备用设施、水样自动采样器等仪器设备。随着“四大载体”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目前在固体废物、有机物等监测分析方面的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尤其在相应的前处理仪器设备和专业仪器装备的配备上有所欠缺。
3、监测环境条件不利。目前的监测业务用房建于12年前,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用房及行政办公用房共1015平方米,目前实验室下水和电路系统已逐渐老化,给监测分析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随着监测站监测能力的不断加强,监测分析项目和仪器设备不断增多,现有的实验用房日趋紧张,没有更多的空间来安装新购的仪器设备,制约了部分分析项目的开展。
四、建设目标
到2012年底,达到《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东部地区三级站的标准,并通过国家级验收。通过标准化建设达到仪器装备满足现状需求,监测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显著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同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五、主要实施内容
1、监测人员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多下工夫、多做工作,为的环境管理方面多作贡献。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岗位责任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坚持奖勤罚懒原则,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养成勤于学习、甘于吃苦、肯于实干、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把好用人关,不断优化站内人才结构。对人员进行科学统筹配置,并合理分配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坚持持证上岗制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人员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合理的监测方法,不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监测仪器科学配置。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表4和表5标准,配全基本的仪器设备。同时结合目前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关专用仪器设备,以适应环境管理需求,做好技术保障。
3、监测环境不断改善。目前新实验室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通过竞标方式,由专业实验室装修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设计与精心装修,确保新实验室在硬件配备方面得到大幅度的优化,全面改善监测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标准。
六、实施进度安排
县环境监测站需严格按照省环保厅和市环保局的要求,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2012年年底前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整个建设工作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9月)
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补充标准》要求,认真做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硬件及软件设施配置方面的自查工作。制定县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根据标准化建设的自查情况,积极落实人员配置,完成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及所需监测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和安置工作。合理优化实验室功能,完善各项硬软件设施。及时对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情况、仪器配备情况、基础工作情况以及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实施情况等进行全面总结。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12年11-12月)
按照原环保总局《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暂行办法》的验收要求进行自查,并自我完善,接受国家标准建设的标准化达标验收。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是我局的重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全局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主管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的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监测站成立以站长为组长,副站长、室主任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协调、统筹组织落实有关标准化站建设的各项事宜,把标准化站的实施进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层层分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