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梅戏女驸马

黄梅戏女驸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当前戏曲市场整体萎缩的形势下,黄梅戏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从目前的欣赏群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年以上的人群,年龄层明显偏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众的数量自然会不断减少,而且更令人堪忧的是,现在年轻人中会去看戏的那更是凤毛麟角。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黄梅戏的观众群,提出了培养黄梅戏观众群的举措。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黄梅戏;观众群

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与发展,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传统剧种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外国友人更是把亲切地黄梅戏誉为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然而,在当前戏曲市场整体萎缩的形势下,黄梅戏的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从目前的欣赏群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年以上的人群,年龄层明显偏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观众的数量自然会不断减少,而且更令人堪忧的是,现在年轻人中会去看戏的那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如今戏曲舞台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凡是了解戏曲现状并热爱她的人们都会有一种危机感——戏曲急需发展市场、赢得观众。

其实身为80后的一代,我深有同感。与诸多同龄人一样,从小我们听的是“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港台流行歌曲,每天放学回家看的是《机器猫》、《美少女战士》这些日本动漫。对听戏、看戏这件事,我们着实是有些不屑一顾,觉得那是老年人才喜欢的玩意儿,又老土又没劲,一句话哼哼唧唧的可以唱上半天。即便我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人,生在这黄梅故里、戏曲之乡,从小就听着“郎对花姐对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长大,而我真正走进剧院去看戏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对黄梅戏的了解状况,笔者随机选择了100位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籍贯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下列最能描述您对黄梅戏了解程度的是: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知道一点,会唱一点 不了解

2、您对黄梅戏的印象是:

富有古典美,雅俗共赏 晦涩难懂的较其他戏曲时尚

过时了,是老年人听的 深入浅出,容易学唱 其它

3、您对黄梅戏感兴趣吗?

非常喜欢 喜欢 一般 可以看看 不感兴趣

4、您知道黄梅戏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剧种吗?

安徽 江西 湖北 河南 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处

5、您认为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是:

《天仙配》 《徽州女人》 《女驸马》 《梁祝》

《雷雨》其他

6、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欣赏到黄梅戏?

电视、广播 网络 舞台表演 其他

7、您认为传统戏曲是:

全民都该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

职业演员去学习和传承的小众文化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主了解并学习

陈旧、过时的,没必要再大力推广

8、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与戏曲文化相关的课程或开展了有关活动吗?

有 没有 不清楚

9、您对“戏曲艺术进校园”这类活动的感觉是()

很好,早就应该这样了 无所谓 不赞同

10、您认为传统戏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慢慢振兴起来

与流行因素融合,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按照原来的方式发展,成为小众文化

逐渐走向衰落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黄梅戏这一传统戏曲在当代大学生中还是颇受欢迎的,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表示对黄梅戏感兴趣,将近40%的人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或是喜欢黄梅戏。7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黄梅戏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如黄梅戏的发源地,代表性剧目等,一些著名的经典唱段自己也能哼上两句;约九成的大学生认为黄梅戏富有古典美,雅俗共赏,一部分人觉得黄梅戏较其他戏曲要更加时尚一些,而且深入浅出,容易学唱,不会给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感觉。而对于“戏曲艺术进校园”这类活动,广大学生朋友们更是给予了高度期望,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校园里就能欣赏到黄梅戏,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虽然现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也能便捷地欣赏到黄梅戏,但是他们更希望能通过舞台表演这种方式近距离地一睹名家们的风采。五成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传统戏曲是全民都该了解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凝结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传统戏曲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人认为传统戏曲会慢慢振兴起来,一部分人则认为传统戏曲将会与流行因素融合,形成新的发展趋势。

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第2篇

黄梅戏一直是我很爱听的剧目,那些耳熟能详的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织女牛郎》《小辞店》《古井水》《打猪草》《夫妻观灯》《红楼梦》等,都是我喜欢的。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深深打动了我这个与安庆非亲非故的西安临潼人,我竟然着了迷似的疯狂的爱上了黄梅戏。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一说起黄梅戏,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批著名的演员,当然,首先想到的是大师级人物严凤英,不夸张的说,她的作品电影版《女驸马》《天仙配》,我几乎能全剧背诵下来。严凤英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成了我的最爱。而且,她拓展了黄梅戏的表现领域,让以抒情见长婉转清新适宜表演爱情的的黄梅戏也能表演高亢激昂的红色题材,如《江姐》《红色宣传员》《党的女儿》等。

当然,还有一批女演员也不错。马兰,一位功底扎实,才华横溢的演员,扮相俊俏,大度不凡,唱做俱佳,生旦齐能,表演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在人物性格塑造、内心刻划、舞台节奏和演唱厚度上让我极为欣赏。——可不知道是余秋雨大师剥夺了全国人民的所爱,还是她淡出舞台、安心相夫教子做一个作家称职的太太,遗憾的是以后很少见过她的作品。

韩再芬,是我喜欢的演员,她嗓音清亮,运腔自如,唱得感情饱满、委婉动人、声情并茂,能把唱腔中最能表现人物情绪和性格特点的要素突现出来,能把声腔中最能感染人的许多微妙的关节点细腻地抒发出来。至于吴琼,我不太喜欢,她的唱腔有些野,显得粗犷,吴亚玲我也只是听过一点,没有更多的感觉。男演员中和严凤英配戏的王少舫、黄新德,后来的韩军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其中王少舫的嗓音宏厚,但又不乏细腻,使之刚柔相济;黄新德说实话嗓音不是太好,但他很会处理唱腔,高腔清唱,低腔满润是他唱腔的特点!韩军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他的表演青春、活泼、俊秀,更由于他年轻早逝而让我悲叹不已。他和葳蕤表演的打猪草成了黄梅戏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以至于后来拍电视剧《严凤英》时,他和马兰的《打猪草》都比不上少年时代和葳蕤的表演。可见别人要超越他们,简直要慨叹蜀道难呀!

我没去过安徽,更没去过安庆。每每听完黄梅戏,我都在想像,安徽、徽州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地方。这个地方怎么会孕育这么优秀迷人的戏曲。别的戏曲在于一板一眼的唱腔,在于浓墨重彩的化妆,追求一种脸谱化和浓郁的程式化,而黄梅戏那浓郁的生活化的表演和化妆简直像一曲山歌,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不仅如此,这个地方还诞生了我的同龄人,过早走完人生尽头的著名才子诗人海子。徽州,你是怎样的一块迷人的地方呀,你那瘦瘦的河边,一定有那迷人的笑声在轻扬;你古朴的青瓦灰墙里,一定在天天飘逸粉嫩如早春桃花的美丽的姑娘,那袅袅歌声随着南国的柔风荡漾全国。那烟雨蒙蒙、芳草连天的河边,一定飘散出小放牛的歌声,伴着牛儿的清哞,悠远的乡情在水墨画中缓缓铺开,——那可是我永远的梦中家园啊!纯净如水的海子也从诗里款款走过青石路上,吟诵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云水谣。那梦里的桃花水乡、轻声吟唱、低眉垂袖、深情回眸让这里的每一个百姓都变的神采飞扬。你看,树上的鸟儿,飞入千万家,郎对花姐对花,对到了天之涯。杜鹃开在云深处,那就是我梦中的家园。

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黄梅戏;唱腔教学;创腔

中图分类号:J825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76-02

一、开展黄梅戏唱腔“创腔”教学的分析

目前,黄梅戏人才往往以院校培养为主,黄梅戏唱腔课也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课堂教学有几大要素,即大班授课、材、统一进度。而在唱腔教学上有些问题必须面对,一是唱腔教学“规范化”,这种“批量生产”的结果是否会使学生共性十足而个性不足?二是教学内容“口传心授”,师生间的沟通往往很重要,这一点没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三是灵巧生动的黄梅戏音乐在“批量传授”的过程中过度“程式化”,唱腔一成不变。这对黄梅戏唱腔的发展、黄梅戏音乐的创新和传承都是不利的。

传统戏曲学习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听看―模仿―练习―提高―点拨―领悟―发展。如果不通过“口传心授”,不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而只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理论,反而会让其无所适从。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他们会传授自认为“对的”唱法。这种出自个人的“规范”,让学生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永远只是“像”。艺术的最高境界必然是带有个性的、自由的创造,而不是一味模仿、低水平重复。

我国戏曲各剧种间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其唱腔的音乐风格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戏曲能否生存发展以及如何继承与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唱腔是否能够发展。“在我国民间形成的黄梅戏,不仅具有特殊的民俗特点,还渗透着浓郁的生活文化特征;各地、各阶段不同的多样性文化,也是黄梅戏音乐与文化保持平衡的基础,而作为创造音乐的‘人’,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①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黄梅戏“创腔”教学定位为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黄梅戏的唱腔艺术是通过唱词和唱腔音乐设计,用以抒情、咏物、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清晰地咬字、吐字,恰如其分地表达感情,是黄梅戏演员必备的基本功,所以说唱腔是衡量演员艺术素质的重要标志。”②黄梅戏的唱腔教学,“唱腔”是本体,声音和文辞是两翼。就旋律而言,我们提倡“三分曲子七分唱”,在尊重和继承传统黄梅戏基本旋律的基础上,更看重对唱腔旋律的合理改革、个性化处理。如何创造性使用装饰音,使得“一曲多唱”“一人一唱”,而不是“千人一面”“万口一声”,更是黄梅戏唱腔教学延伸和拓展的方向。加之戏曲是“依字行腔”,在准确表达词意的基础上,对音乐稍作变动是允许的,是值得提倡的。

我国的戏曲声乐向来重视开发个人的潜能,强调个性,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要做到动静有致、气韵生动,在旋律线条上要仔细琢磨。

二、开展黄梅戏唱腔“创腔”教学的理论构建

开展“创腔”教学,抓住基本乐句的旋律形态是核心,也是基础。作为声腔的基本乐句,抓住旋律形态的特点,就能写出风格浓郁的曲调。黄梅戏声腔旋律的基本形态是以五声徽调式、宫调式为基础,以级进和四度、五度跳进相间的旋法呈现(有时也有六七度大跳);旋律之音和同音反复或辅助音级进形成乐句,构成特定的风格形态。在平词、彩腔、花腔、小调中,这种形态比比皆是。

开展“创腔”教学,应当熟悉黄梅戏板腔变化。黄梅戏音乐新的程式形态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基本确定,一些声腔往板腔方面发展。“早期黄梅戏是以曲牌体为主的花腔小戏,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具有板腔体特征的‘主调’唱腔。这些唱腔包括平词、火攻等板腔化了的声腔,最终占据了主要地位。”③一般在黄梅戏音乐程式中有下列声腔形态。

(一)单一式。其为表现内容比较单一、人物情绪起伏不大的叙述性声腔,通常是一种板式,常以基本的男女“平词”主调,以及“彩腔”或单一曲牌来构成唱段。例如,《小辞店》中“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蓝桥会》中“年年有个三月三”;《女驸马》中“绣楼独叹”“朱笔头上一点红”;《金玉奴》中“江水滔滔”等,均以平词主调构成唱段。《游春》中“悔不该在荒郊调换白扇”;《天仙配》中“龙归大海”;《女驸马》中“谁料皇榜中状元”“紫燕紫燕满飞翔”等,均以彩腔或曲牌体来构成唱段。

(二)波状式。表现人物情感的波动,节奏随着情感的波动时紧时松,快慢交迭,常以一种或两种腔体与板式来构成唱段。例如,《苦媳妇自叹》中“朝朝暮暮受折磨”,以悲调“彩腔”与慢“彩腔数板”构成唱段;《柳树井》中“一人只有一条命”和“我只说世间上无有人爱我”,采用“平词”“八板”与“八板平词”构成唱段;《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生离死别难相会”,以慢“平词”悲腔与“散板”“哭介”构成唱段。

三、开展黄梅戏唱腔“创腔”教学的实践应用

“创腔”是黄梅戏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就音乐性而言,黄梅戏从民间“采茶调”慢慢转化为小戏,最后定型为一种风格鲜明的地方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性、戏剧性、程式化的因素加入其中,但黄梅戏的即兴色彩一直是其最具生命力的部分。田间地头的生产劳作不断丰富着黄梅戏的创作,演出对象的改变和台上台下的鲜明互动,都赋予黄梅戏即兴的表演和音乐创造。

黄梅戏有大量“同名异调”和“异名同调”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常说“十腔九不同”,使得黄梅戏具有超越某些剧种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正是这种开放和自由,使得从艺者大多具有个性化十足的表演,让黄梅戏表演“千人千面”成为可能。

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第4篇

去年韩再芬赴美表演,这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姑娘,一下子被黄梅戏的优美唱腔吸引。经中美有关方面近一年豹努力,白莉终于抵达安庆拜师韩再芬。

外国学生拜了中国老师

9月2日凌晨,白莉风尘仆仆地从上海下飞机后连夜赶到安庆,急切地拜见自己未来的老师。之前,她已在台湾强化学习了三个月的汉语。从今天起,她将正式开始自己在中国的学戏历程。

淡黄色的长发,白皙的皮肤,精致的五官,说起话来,她连比带划,已能用汉语简单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起自己的洋学生,韩再芬说:“我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就感觉她身上有东方人的内秀。”的确,白莉的五官小巧精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女。而白莉对自己的老师万分崇拜,“我第一‘次看韩老师的演出时,就觉得很特别,我觉得她唱得最好听。”她还不会用很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她高度称赞某人或者某事时最常用的一个词汇。

初听黄梅戏,惊为天籁

白莉是美国马里兰大学戏剧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去年韩再芬应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民俗中心和亚洲文化学院邀请,赴美访问、演出。访演团先后在马里兰州HS学区、马里兰大学戏剧与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地演出黄梅戏经典剧目。师徒二人也是在此次演出时初次见面。

在这场演出中,她深深地被黄梅戏吸引。“那些演员太漂亮了,他们的手势眼神,非常非常特别……”描述起这些时她有些激动,在翻译的帮助下,她费力气地说出了“传神”二字。

当得知自己能到中国学习黄梅戏时,她更激动,“我觉得难以相信,太不可思议,太兴奋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成为韩老师的骄傲。”之前,白莉就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在大学里,她已经学习了中国历史、汉语这两门功课。

老师将把她带在身边

对于这位洋学生的教育,韩再芬也费了一些脑筋,她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会选择一些适合她的唱段、她感兴趣的曲目教她,具体的做法就是先让她听一些黄梅戏唱段,然后看她对哪些感兴趣,根据她自己的选择重点教学。”“我会把她一直带在身边,让她能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黄梅戏,更真切地传播黄梅戏的魅力。”

据韩再芬本人透露,由她领队的代表团将在近期到合肥进行16场表演,原先预计的时间就是在9月份,但最终时间尚未敲定。到时候,白莉也会随她一同前往。

毕业时将登台表演

黄梅戏女驸马范文第5篇

一部年轻人的黄梅戏

尽管与黄新德合作的明星版《贵妇还乡》颇为成功,吴琼还是决定排一版青春版的《贵妇还乡》。8月,剧中人网络海选活动启动。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及年轻艺术爱好者发来照片和资料,经过一轮轮筛选,十余名居仑城内“屌丝”居民逐渐浮出水面。“之所以做这样一台青春版《贵妇还乡》,原因有两个:一是期望能给更多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接近梦想或达成梦想的机会;二是也期望通过他们青春洋溢的表演,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来观看这出戏,感受黄梅戏的魅力。虽然这些年轻人的舞台经验和表现力和名家相比会差一些,但是我相信他们的活力、青春、奇思妙想和表现方式、理念更能贴近年轻观众。”吴琼说。

这次启用的新人大都没有戏曲功底和表演经验,吴琼却表示对他们一百个有信心。不仅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挥,这帮年轻人有板有眼的“黄梅调”还让吴琼不禁惊呼:“难道黄梅戏真那么容易学吗?!”接替吴琼扮演贵妇克莱尔的是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女演员栾晰,在7月的明星版《贵妇还乡》中饰演医生,她的黄梅调唱得非常地道,表演也相当专业。而扮演初恋情人伊尔的年轻演员董浩然在上一版中饰演闲汉,表演十分亮眼。董浩然来自黄梅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虽然之前没有学过黄梅戏,但进步惊人。另一位伊尔的扮演者解天,则是这次海选出来的新人,从小学习京剧,能文能武。

戏曲不创新就生存不了

黄梅戏与音乐剧的大胆结合,让《贵妇还乡》引发热议。虽然大部分评价都是对剧中黄梅戏的改革表示支持,依然有一些保守的老观众提出了质疑和微词。对于这些争议,吴琼并不介意,甚至表示戏曲创新还可以更大胆,步伐还可以更大。

“戏曲不创新是绝对生存不了的,仅靠国家的扶持无济于事。”吴琼说,如果她现在挂牌《女驸马》,完全不用操心票房或者其他,但她不愿做“啃老族”,《贵妇还乡》也许现在票房不尽如人意,也受到一些质疑,但如果不去做,不创新,黄梅戏只会日渐式微。

上世纪80年代是黄梅戏的鼎盛时期,吴琼开始思考黄梅戏的改革。无论是《江姐》中高开衩的旗袍,《严凤英》中的咏叹调,还是出唱片,举办黄梅戏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吴琼将黄梅戏推向了一个即便在鼎盛时期也从未达到的时尚层面。“相对于其他的戏曲,黄梅戏在观众中有很高的传唱度,它的唱腔比较简单,年轻人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黄梅戏虽然是传统艺术,但也不能一成不变。经典的东西我不会去大改,但也需要更多贴近现代人、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新戏。”吴琼说。

虽然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接触、喜爱黄梅戏,是吴琼一直的梦想,但她说自己现在更加淡定了,她深知,让年轻人了解、爱上黄梅戏,不是一部戏两部戏就能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黄梅“旧酒”装“新瓶”

自2003年做舞台剧以来,吴琼戏剧工作室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完全是自己投钱或者找投资。正因为这样,吴琼更加算计收支和在意作品的品质,她也意识到,在保护好传统精髓的同时,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惟一出路。做《云南印象》时,杨丽萍说,农民播种、收割,然后把粮食卖掉,再播种、再收割。这句话被吴琼牢牢记在了心里。吴琼与她的作品的关系就如同农民与粮食的关系,她不可能只管播种,不管收割,她要对收成负责任。

相关期刊更多

黄梅戏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庆市委宣传部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基础教育参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