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管理分析

网络管理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管理分析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之后,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都工作和生活在信息空间中,社会的信息化使计算机和网络在军事、政治、金融、工业等生活和工作方面应用越来越广。当前,由于恶意软件的侵扰、黑客攻击、利用计算机犯罪等对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势严峻。因此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更安全的网络空间。

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类别

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服务和管理,所以其系统的设计需要准确地将管理内容分类。管理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信息运行的基础阶段有两个部分,分别是自制的系统号和信息的IP地址地域名称。(2)网络信息服务的信息能够由服务器信息提供,包括服务器的访问状态和相关配置,以确保其负载平衡,让信息服务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得以实现。(3)作为包括姓名、身份还有部门职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载体,用户信息是能够使信息可以安全的被访问并且控制的重要环节。(4)通过信息服务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信息的、过滤和导航等。

2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从1955年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起源到今天,其功能经过逐步发展渐渐得到完善,功能也从单一变得广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系统的运行安全,因为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保证,才能正确处理信息,发挥系统各项功能,其中主要的四个方面内容是审计跟踪、系统风险管理、应急处理、备份与恢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中的信息除了基础信息还包括一些延伸性的网络信息,即域名、IP地址等方面,用于访问控制,提供用户所需信息,防御恶意信息,为用户日常使用提供安全服务。通常来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更新而更新的动态适应性。计算机网络信息运行过程中的威胁因素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致使其安全监控过程中存在混乱。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要求每个系统内部环节相互配合,包括安全测试、需求分析、日常监理等。要防范攻击和病毒侵入,需要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时刻处于动态保护中。由工业和信息化相关部门的数据可知,自2009年起,宽带注册频率逐年升高、普及率逐渐上升,迄今为止,我国网民的规模已达到4亿。然而与此同时,不法分子对浏览器的恶意篡改等行为使病毒泛滥威胁到了国内很多互联网用户,受到病毒威胁的用户所受到的损失巨大。因此,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

在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时操作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导致安全问题。所以对于操作系统需要实施特定的防护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性。例如,建立安全防护系统时时扫描安全漏洞,做到积极发现、迅速处理,继而提出有效的安全运行方案和补救方案。强化访问控制,确保网络上网口令的安全保存;完善相关验证制度法规;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从而尽可能避免各种病毒入侵。此外,应该统一管理防火墙、VPN等网络中与安全性相关的产品,建立完善详细的操作系统日志,便于管理员对其行为进行分析,使其能够发现网络中潜在安全隐患,提早预防,使网络安全性得到保证。

3.2加强信息加密密码算法安全性

确保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而密码学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对信息进行隐藏以隐蔽信息,将数据以密文形式在信息系统中储存和传输,这样即使密文被非法窃取,未授权者也无法获知信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保护。密码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古典到近代的历程。因此新时代里需要更完善的密码算法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目前得到广泛应用且公认较安全的公开密钥密码有: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困难性的RSA密码、基于有限域上离散对数困难性的ELGamal密码和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困难性的ECC密码等。

3.3网络病毒及其防治

按照信息共享的方式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C/S(Client/Server)网络或B/S(Browser/Server)网络。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如所需的信息,服务器接到命令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再把结果返还给客户机。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软件和硬件实体是工作站和服务器,即病毒可以通过“工作站--服务器--工作站”的方式在网络中传播。所以基本的病毒预防应该从服务器和工作站两条路线双管齐下。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核心成分,如果被病毒感染,就会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因此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技术十分关键。现在采用的技术包括实时在线扫描病毒,24小时监控网络检测进入服务器的文件是否带毒,及时追踪病毒的活动并向网络管理员提交报告。考虑到本地工作站不能被基于服务器扫描病毒技术保护,还可以同时在上网的工作站安装常驻扫毒程序,实时检测在工作站中运行的程序。基于工作站的防毒技术主要有安装防病毒芯片。这种方法是将防病毒功能集成于一个芯片安装在网络工作站上,保护工作站及其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路。

3.4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从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缺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对网络安全问题产生重视。所以,为能够使计算机管理技术有效运用得到保证,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提升安全防范方面的自身意识,科学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结合网络安全教育,科学引导网络用户思想和行为,减少基于社会工程学的网络攻击。其次应结合网络安全漏洞和信息管理技术,建设完善的安全管理分析体系,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科学建设。

4小结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金融 管理 余额宝

网络金融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方便快捷、受众广成为其名副其实的标签,尤其是余额宝等网络金融理财方式早已深入日常生活,深受人们喜爱。然而网络金融自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管理中的一些缺陷容易造成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金融管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进而为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及管理特点

(一)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网络金融是金融服务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实现前者的有效路径和手段,互联网的发展为金融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上个世纪的发展中,传统金融行业不断朝着现代化目标进步创新,力求突破,最终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金融服务开始能够通过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式来进行提供。而在本世纪初网络金融才真正发展壮大,尤其是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金融形式,比如余额宝等,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网络金融时代。对于网络金融发挥的作用,央行在近几年的一些政策报告中也做出了肯定,在今后大的政策环境支持下,网络金融的发展潜力仍是无可限量。余额宝的出现是对传统金融理财服务的一个突破。余额宝借助网络的便利,不仅能实现简单快捷的操作,而且门槛低,能吸引更多客户资源,此外还能得到较高的收益,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普及和完善。

(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的管理特点

网络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形式不同,在管理方面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下文中将通过对余额宝运营主体、流程步骤及风险控制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来了解网络金融的管理特点。

余额宝的运营主体主要是指支付宝用户、基金公司以及支付宝公司。其中基金公司通过推出基金产品成为基金的销售者,吸纳用户支付宝中的余额有助于自身基金销售渠道和规模的扩大;支付宝用户将余额转入余额宝的行为实际是在购买基金,而用户自身能借此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此外,进行基金销售和购买的平台是由支付宝公司提供的,支付宝公司便可借此获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由此,余额宝在经过一系列的资金运转和市场对接之后就能实现三大运营主体的互利共赢。

就余额宝的操作步骤来说,主要通过网络运营实现了资金转入、确认、消费和转出几个重要环节,是一套比较标准明确的流程。比如余额宝资金的转入既可以来自支付宝账户也来自银行卡,但是不同的转入方式在转入的资金额度方面会有所限制;而基金公司在确认已转入的资金后便开始计算收益,并将每日收益反馈到用户的账户中;余额宝也可以用于进行消费支出,这实际就是基金公司对相应基金进行的实时转出和赎回;此外,余额宝内的资金随时可以转出但不会享受当日的收益,并且基金公司会实时进行基金扣减。

余额宝虽然总的来说属于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但风险仍然是有的并且需要严加注意。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要从不同方面着手,比如加大客户核准力度来降低市场风险,支付宝公司也需通过相应的技术安排来减少监管的风险,而基金公司面对大量的数据处理是也需要加强技术支持,促使相应数据能得到有效处理,进而较好地管控流动性风险[1]。

二、网络金融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一)网络金融的监管目前还缺乏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金融发展到现在还算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情,而现行的金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这一新生事物,从而造成网络金融管理的漏洞,不能有效约束某些不法行为。比如余额宝自推出以来就少有对其风险进行普及和警示,如若余额宝发生亏损倒闭的情况,众多支付宝用户必然会与其产生诸多法律上的纠纷,而现今的监管层面并没有适用于解决这类问题的法律法规。

因此,完善网络金融管理,确保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有必要,这是国家对网络金融实施有效监管的根本依据。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还需大力发展相关立法,以国内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起一套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网络金融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难以真正进行有效监管

正是因为目前对网络金融进行监管的主体不够明确,所以在实际监管方面的仍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同时也使得网络金融难以实现真正的合法化。就拿余额宝来讲,其本身并不具备合规性,虽然目前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看似对余额宝的发展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因而明确网络金融的监管主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要成功构建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就必然要熟悉网络金融的运行模式并进一步区分监管的范围、对象及主体,尤其是明确作为监管主体的部门的职责,推动相关部门监管功能的转变。此外,还应注重各监管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和信息公开,避免出现监管不到位以及重复监管的情况。

(三)网络金融管理上还缺乏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

与提供传统金融服务不同,网络金融服务的提供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这本身就在安全性上打了一定的折扣,再加上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就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影响资金运转的安全性。比如余额宝用户在某一特殊时间段同时进行大量消费,就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动,如果基金公司在处理这种情况时资金不到位就很容易导致信用危机产生。

因此,在加强网络金融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信用建设。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增强应急处理技能。此外,也要严格打击虚假信息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的发展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个重大突破,使得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因而对网络金融进行有效监管有助于降低风险,保障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这也就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从而为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网络疏离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表明了人们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与网络成瘾不同的消极体验,是指很多人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因为自身与网络的关系发生疏远、异化,而体会到一种茫然没有目的、空虚感、无意义感、负罪堕落感等。这一痛苦压抑的消极体验在人们因为学习或生活的需要不得不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体会尤为明细。本文作者从理论的角度对网络疏离感与传统的网络成瘾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网络疏离感的后续研究铺平了道路。

1 前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网民规模较2007年底增长8800万人,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年增长率为41.9%,同时网络普及率达到22.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其为具有强烈求知欲、好奇心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更为宽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也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没有能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而网络成瘾,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进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荒废学业,更有甚者甚至走向犯罪的不归之路。

然而,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除了网络成瘾之外,还经常体验着另外一种消极体验。那就是很多人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感觉自身与网络的关系发生疏远、异化,而体会到一种茫然没有目的、空虚感、无意义感、负罪堕落感等。总的来说就是人们原有的宁静幸福和快乐生活受到了现代化的网络的挤压,网络并没有成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反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根据对疏离感的综述研究,笔者将这种区别于网络成瘾的消极情感体验定义为网络疏离感。那么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呢?本文就做详细的介绍。

2 网络疏离感概念的界定

2.1 疏离感的界定

“疏离”这一词语最早来源于拉丁文字的“Alienatio”(异化、外化)和“Alienare”(转让、异化、分离、让异己的力量统治)。在英语中,单词“Alienation”表示疏远、转让、异化,而在德文中使用的则是词语Entfremdung(疏远、异化)(杨东等,2001)。

近年来,杨东、张进辅等在对国内外疏离感研究综述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为: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发生疏远,甚至被客体支配、控制,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情感(杨东等,2001)。

2.2 网络疏离感概念的界定

网络疏离感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搜集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的情感条目,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对网络疏离感作如下操作性定义:

网络疏离感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与网络的正常关系发生异化甚至感觉生活受到了网络的挤压、控制和支配,从而引发个体对网络产生的一种茫然无目的感、空虚感、无价值感等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

对于大学生网络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有以下几点说明:(1)网络疏离感产生的主体是大学生,客体对象是网络。(2)网络疏离产生的直接根源是大学生与网络的正常关系发生异化,甚至感觉到被它所支配﹑控制。(3)这种网络依赖为主体所感知,从而引发主体对网络的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

3 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

2008年11月8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专家论证,将网络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的范畴,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关于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国内外莫衷一是,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

在此本文采用的是国内学者周荣、周倩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网络成瘾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因为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者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并且对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周荣、周倩, 1997)。

4 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区别与联系

4.1 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区别

通过对两个定义的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具有如下不同之处:(1)网络疏离感关注的主要是正常的网络使用群体,而网络成瘾研究的主要是病态成瘾的群体。(2)网络成瘾是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而网络成瘾是一组病态生理、心理症状。具体来说,网络疏离感是个体因为使用网络而产生对网络的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而网络成瘾是个体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由于重复使用网络而被吸引,产生的着迷状态以及形成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症状。

4.2 网络疏离感概念与网络成瘾概念的联系

通过对二者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疏离感和网络成瘾也有相通之处,经过归纳,有如下几点:(1)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使用模式本质上都是一种非健康的网络使用模式。(2)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成因中都含有个体与网络的关系异化和错位,网络没有成为个体学习和生活中的助手,而成为了影响个体幸福生活的障碍物。

5 研究展望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被定义为网络成瘾的部分网络使用者之外,我们大部分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都会体验到网络疏离感。网络疏离感已经成为人们健康使用网络的一大障碍。然而国内外对网络疏离感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我们在2010年通过文献综述法、深入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对重庆市1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编制具有较高信、效度的《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同时对大学生网络疏离感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研究也仅仅是对网络疏离感的一个初步涉及,同时研究也存在着本研究的人口学变量的遗憾、研究的被试选择局限等不足。

网络疏离感的研究虽然处于初步阶段,但我们相信这也会为研究者对网络使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昝玲玲.中学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初步编制[C].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网络化 问题 构建

一、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有了较为高质量的提升,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为财务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这也使得当前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多的需要改进之处。总体而言,不足之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行财务管理存在集权管理的问题。事实上,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以来是我国企业做好战略管理层面发展的最有效保障,能够充分发挥出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优势。然而,这种模式的高效发挥却要求企业必须做好财务信息在不同部门的快速传递,并且对于信息的传播质量也具有很高的要求。从信息传递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未能很好的做好这项工作,这一方面是受制于成本问题,而且也由于随着集权化的进行使得企业内部不同组织之间的创造性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中,分权管理也做得并不是很好。目前有些企业并未进行较为严格的集权化管理,而是将一定的财务权利分配给不同的分支机构,从而做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较低成本,也能够减少信息的处理时间。然而,尽管有利于信息传递,但对于信息传递的质量却难以做到很好的控制。另外,部门机构的权利过于强势也容易导致企业总部很难对各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很好的控制,这同样导致财务信息的低质量。

最后,企业对于集权与分权的折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未能进行很好的控制。面对集权式与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不少企业也逐步采用一种折中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尽管这种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优点,能够统筹处理好企业总部与部门机构存在的财务管理矛盾,但这种模式却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在不同经营阶段的具体目标来调整财务安排,因此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柔性要求很高,而这显然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事实上,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的存在多是由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因此,如何做好信息化技术的财务运用就成为了当前财务管理模式强化的主要方向,而这也促使网络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出现。

二、财务管理网络化模式的背景与构建

网络信息技术为多个行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机遇,而其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作用的发挥更是极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总体而言,信息化背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推动力。

首先,由于现行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发挥要求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质量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推行对于信息的传递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不仅在成本上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而且其传播的速度也是极高,能够满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对于财务信息需求的时间要求。具体来看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信息化技术从空间角度突破了信息传递的难度,将宏观上的物理距离缩短为网络化的距离,从而使得企业对于不同部门的控制能够获得快速的实现,并且控制的范围也有极大的提升;第二是在时间管理上,动态性的柔性管理模式获得了实现的可能,这样对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模式也从现行的过于推崇事后控制转化为对于整个过程的控制,这有利于企业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强化与控制;第三是在信息化传递的背景下,企业总部对于下属不同部门都有极为有效的监督力,并且能够快速获得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鞭策不同部门进行积极的工作。

其次,由于现行的分权式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而导致企业总部通常很难很好的做出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逆向选择的问题,其发生的根源在于企业总部对于不同部门的监控力度不够。而在信息化背景下,监控力度能够获得很好的提升。由于网络信息化的环境能够确保在组织内部构建起沟通较为便捷的监控体系,可以确保不同部门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企业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相一致,因此在监控体系当中的连接处形成了极为合理的监控节点,而这就解决了分权式财务管理的最大问题,从而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的来说,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也成为财务管理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应该加强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建设工作。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包括如下两个方面。而这些财务管理的网络化模式也正在为企业带来更大层面的经营水平的提升,是未来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主流方向之一。

首先是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集中网络化财务管理模式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企业财务权利进行集中性的监督,这种集中监督实际上多得益于网络化信息技术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突破,从而保障企业监督管理人员能够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力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控制,并掌握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情况,易于作出准确的财务决策;第二,对于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分配,在网络化财务管理模式下,所有财务资源都可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统一结算、统一分配等,这使得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第三,对于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处理与共享,这能够确保企业总部及不同部门都可以快速地了解企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新信息,从而逐步构建企业自身的知识库,便于大家共同使用。

其次是协同方式的财务管理网络化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财务与企业内部业务链的协同、财务与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协同、财务与社会部门的协同,从而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经济业务联盟、内外部相通的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三流合一”,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促进集团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先艳.集团财务管理网络化[J].会计之友,2011(24).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商管理 案例教学 网络平台

案例教学法首先创造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BA 教学中,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是在教师带领下, 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师生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和研究性,能很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也开始采用网络技术,使案例的采集更丰富,互动更及时,讨论更广泛。克服了传统了案例教学存在着共享度差、编辑整理困难、建设和使用效率低、修改完善工作量大等困难。

一、工商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必要性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广泛,1908年哈佛创立了工商管理研究院,确立了以问题驱动和经验为本的“问题方法”教学观念,1920年哈佛商学院开始有专职教授从事收集和整理案例的工作,并成立案例教学开发中心。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活动,该项活动具有多因性、实践性、权变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基本特性,教学中就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处理具有这些特征的各种工商企业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多因素环境、多角度分析和多方案结果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商管理问题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案例方法特别适合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

2.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例教学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很多案例教学组织形式都是老师提供教学案例,学生参与分析,老师指导的模式,这种模式限制了案例教学只能是在课堂上,只能是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这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其二,案例内容单一老旧,缺乏新意。案例时效性、针对性、代表性差已经不适应教学的要求,缺乏对当前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新产业的案例。其三,教师教学压力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应处于案例采集者、案例分析者和讨论协调者的位置,这要求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因而,老师工作量和压力都十分巨大。其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性明显缺乏,常常出现冷场现象,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高校中的普及,案例教学法也开始采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这种网络平台可以克服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形式单一,教师工作量大,学生自主性不高的缺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搭建还有以下各方面的意义:其一,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案例材料。网络平台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仿真软件等多种媒体,最大限度地真实展示案例材料。其二,可以实现案例资源共享。可以建立网络案例库,案例实现网上免费共享。其三,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时空自由。案例教学可以课堂进行,也可以课下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四,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二、案例网络平台的实现

1.网络平台功能分析

由于案例教学网络平台涉及到使用主体有教师、学生和平台管理者,因而,网络平台的功能也就是这三个主体的功能要求:其一,教师的功能要求:教师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在线案例上传和编辑功能,充分的互动模块,在线测试、课程管理和班级管理功能。其二,学生的功能要求: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电子笔记、参加主题讨论、完成作业提交、案例检索和学习测评等功能。其三,平台管理者功能要求:系统有强大的后台管理功能,系统栏目管理功能,分级管理和权限设置功能,信息公告功能,查询统计功能,数据库备份与还原功能等。

2.网络平台的技术实现

案例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需要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实力从而采用不同的实现途径。其一,自主开发实现。如果学校信息技术能力强,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实现。该途径可以充分调查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建设符合要求的网络平台,也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自主开发网络平台可以采用B/S网络结构模式,也可以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浏览器三部分,三层体系结构顺应了网络发展的趋势。其二,委托开发实现。当学校信息开发技术能力欠缺,可以采用委托开发,可以借助他人的技术优势为自己进行定制化网络平台开发。其三,购买软件实现。当前完善的商品化案例教学网络平台还没有,但是虚拟教室已经十分成熟,该虚拟教室可以充分进行案例展示和教学互动,但是很多不具备案例和互联网互动功能。

三、网络平台案例采集分析

案例教学中案例采集是基础,因而网络平台案例采集十分必要,同时网络技术也为案例采集提供方便。

从案例采集主体看,案例收集可以是教师进行收集,也可以由学生收集案例素材,甚至可以是企业提供其实际经营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从案例采集方法看,其一,通过跟踪企业变化,收集以某企业或者行业为主题的案例材料。其二,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案例材料。其三,通过互联网跟踪当前工商企业热点事件形成案例。

从案例的真实性看,其一,收集企业真实材料,形成案例。其二,通过模拟经营游戏,形成虚拟案例。其三,通过仿真软件,管理沙盘形成模拟案例。

四、网络平台教学模式分析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需要改变以教师驱动型教学模式为案例驱动型“课堂—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案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主提供教学材料,可以网络互动,可以在线测评,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二,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可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案例,可以通过BBS 论坛、聊天室、e-mail 等方式及时与他人进行讨论沟通,从而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

其三,教师角色从“教师”转变为“教练”。教师将从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还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五、案例教学网络平台学习模式分析

当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将进行转变,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模式。

1.运用网络平台实施自主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获得知识的主体。

2.运用网络平台实施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案例库中,学生可以通过检索功能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相关案例,进行比较研究。

3.运用网络平台实施合作式学习。通过平台学生可以提供案例进行同学互助讨论,通过bbs和聊天室进行合作式学习。

总结

案例教学的革新不应简单以网络教学的开设为标志, 对案例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程度才是衡量教学进步的标尺。应该通过案例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交流中思考问题,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愉快。但是网络教学不能只注重技术而忽略案例的主体地位,要在网络平台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王伟.专题讨论在网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3)

【2】黄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广场.2010(4)

【3】刘进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