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己亥杂诗赏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古诗词的赏析方法进行说明
一、字词品味与语言风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个“阔”字,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两岸变得浩渺无限,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响也更为响亮。“悬”字是高高直上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的表达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用“生”“入”字,使人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海日”“江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偶句中,“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本诗语言风格可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严谨细腻等来概括
二、画面欣赏与景物描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劲舞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这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用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
可根据此类方法赏析的还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中的诗句。
三、意境探求与情感体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心酸悲苦的心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正确对待死亡是以令人钦佩,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字把作者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均能体味出古诗词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
除了上述赏析方法之外,在解答中考诗词赏析题时,也可采用以下解题思路与技巧:
1、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诗句(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①悠悠野兴②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③,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④叶落胭脂色,荞麦⑤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⑥似吾乡。
注释:
①信马:听凭马随意而行。②野兴:对山野的游兴。③晚籁:指秋声。④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⑤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⑥原树:原野上的树。
译文:
骑马穿行小山道,沿路幽香显金黄,由着马缰悠悠荡,诗兴随着野景暗滋长。
万壑忽忽有声响,声里包含晚霞大自然,无数山峰寂无语,悄然耸立默默向斜阳。
棠梨叶被风吹落,落叶殷红片片胭脂色,荞麦花儿一时开,花开白雪阵阵悠然香。
什么事儿歌吟起,歌吟起后忽然添惆怅,村村桥桥原树木,蒙却似进了我家乡。
作者简介:
王禹(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晚年被贬至黄州,世称王黄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长州知县、翰林学士等职,是宋初著名文学家,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他的诗风格清丽平易,在北宋诗坛颇有影响。著有《小畜集》。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王禹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写的是山村傍晚的景色,季节是秋天。诗中的内容大概是说诗人骑在马上,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
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代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诗人自己,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得出的;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在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颈联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色有香。
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怎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这首诗,对仗工整,意境清新。尤其“万壑有声含晚籁”一联,用字用意,堪称绝妙。“万壑有声”,声自何来?原来是晚籁,是大自然的秋声,所以虽然好像一片喧嚣,而实际上却是静到无以复加的。“数峰无语”,兀立斜阳下,把山峰写活了。好像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由于历尽沧桑,变得沉默了似的,沉默也就是他这时感情的最丰富也是最含蓄的表现。当然,物体无情,“无语立斜阳”,原是作者感情的移入,和他的怀乡之情是分不开的。而“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两句,一写叶,一写花;叶是落的,花是开的;叶的颜色红如胭脂,花的颜色白似霜雪;叶子有色,花儿带香。就这样,有叶有花,有开有落,有红有白,有色有香,短短两句,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意蕴!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很有层次,作者一开头就把我们引到山村野外,让我们和他一同游览,仿佛我们也是“信马悠悠”似的欣赏那野外的风光;然后是展开了晚籁、山峰、斜阳、棠梨叶、荞麦花的具体画面;最后从“村桥原树”引出怀乡的轻微的叹息。这样,景与情就交织在一起了。
思考题:
1.这首诗描写诗人一次出行途中所见所感。诗人一路上原本心情悠闲,游兴很浓,后来为什么忽然“惆怅”起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中间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怎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教师要真正理解《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
我们来看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诗歌的要求:阅读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种要求下,有些语文教师却理解为让学生“读读背背”,认为只要学生会读会背就算达到目标了。其实这种解读是错误的。
如果按照《课标》上的说法,诗歌阅读的评价应该是“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记诵积累过程的评价可以解读为“背背”,而理解诗歌大意,仅凭“读读”就能行吗?事实证明,是不行的。就以每年的中考来看,很多地区都有诗歌赏析的考查题目,统计发现,这类题目学生的得分率是非常低的。究其原因,就因为教师对《课标》的解读是错误的,教学的过程也是不完整的,诗歌教学的目标没有完成。“读读”似乎有随意读一读的意思,目标不明确。
那么,初中诗歌教学究竟应当教点什么呢?通过诗歌教学,究竟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素质?笔者认为,如果断章取义地解读《课标》,必然导致误读。如果结合整个《课标》来解读分析,不难发现,诗歌教学的真正目标,旨在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诗歌教学真正的目的传承的传统文化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读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诗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吸收传统文化丰富的营养,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读出文采。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诗文的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诗歌语言凝练,更能突出地体现语言的文采。历代诗人在创作中无不反复锤炼语言。阅读欣赏诗歌,典雅飘逸的语言,令人赏心悦目。诗歌教学应该利用这些传统文化精华,让学生感悟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炼字是诗歌文采的基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人在诗歌中用词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平中见奇,令人叹服。诗歌中锤炼字句,言简意赅,往往一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读来回味无穷。炼字的功夫彰显诗人深厚的修养,文采自然飘逸。
修辞让语言更优美,是文采的又一主要表现。汉语修辞手法众多,使汉语成为最优美的语言。“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形象生动的比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工整的对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夸张,“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双关。修辞在诗歌中的广泛运用,使诗歌的语言精美、形象生动。
各种表现手法灵活运用,使诗歌的文采发挥得淋漓尽致。“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直抒胸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景交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巧用典故,“城春草木深”的渲染烘托。除此之外,象征、白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以小见大、抑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2.读出美德。
中华礼仪之邦,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仪、重视道德、注重修养。这些传统美德,在诗歌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诗言志,歌永言”,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大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
爱国主义是诗人表现得最多的情怀。在古代,爱国往往与建功立业、戍边卫国、歌咏自然等情感融合,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其代表。
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充满豪情壮志是其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行路难》,让我们看到,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诗人们总是乐观向上的。儒家主张“穷则独善其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终南别业》,“达则兼济天下”,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此外,杜甫《石壕吏》中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关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爱情与亲情,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友情,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牺牲与奉献精神,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3.读出美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美的追求,提倡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诗歌创作特别提倡追求美感,诗歌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感悟诗歌表现出来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诗歌注重锤炼词句,注重修辞,注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形式多样,最能体现语言的优美;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注重平仄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反映出诗歌的音乐美;诗歌中总是描绘中林林总总的形象,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具有意象美;诗歌中表现出诗人各自的理想、情操、抱负,具有独特的情感美。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chù)立叱(chì)咄褶(zhě)皱惟妙惟肖(xiào)
B.拮据(jū)绮(qǐ)丽倔(juè)强期期艾艾(ài)
C.伧(cāng)俗哂(shěn)笑攲(jī)斜鲜(xiǎn)为人知
D.荣膺(yīng)惩戒(jiè)柔嫩(nèn)妄自菲薄(b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协奏磐石孪生看风驶舵
B.恣睢荫庇文绉绉迫不急待
C.稽首谰语综合征妇孺皆知
D.沉缅寥阔扶掖心无旁骛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相对于该片浓厚气氛的营造,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明显地粗糙许多。
(2)气象工作人员每天定点风力,详细记录并认真分析有关数据。
(3)几名主力队员因伤病不能上场比赛,使这支球队的实力有所。
A.薄弱观测削减B.单薄观测削弱
C.单薄观察削减D.薄弱观察削弱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
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海湾战争初期,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最终使伊拉克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6.按诗词原句默写。(7分,前4小题各1分,最后1小题3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大自然历来是文人的心灵家园。避乱金华的李清照就曾打算泛舟排忧,但因忧思太重,担心小船儿“_______________”而作罢;退隐苏州园林的文人造园时不重实用,而特别讲究“自然之趣”,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填写《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句子)
7.根据你对《格列佛游记》的阅读,回答问题。(7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的。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等原因流落到、、、(按先后顺序写)等地的经历。(3分)
(2)《格列佛游记》是作者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具有讽刺性的故事情节。(2分)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2分)
8.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8分)
越秀小区的王菊香奶奶收到了一份电费通知单。通知单除了告知王奶奶家2014年全年的电费情况外,还附上了两张图表(图一、图二)。
图一图二
【知识链接】
8:00—22:00时段用电,称为“峰电”,电价:0.568元/千瓦时;22:00—次日8:00时段用电,称为“谷电”,电价:0.288元/千瓦时。普通用电电价:0.538
元/千瓦时。
(1)分析图一曲线,归纳王奶奶家2014年用电情况的总体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奶奶看着自家的电费单想不通:都说用峰谷电省钱,自家的用电量跟以前差不多,可电费为什么还没降下来?请你阅读图二和“知识链接”,帮王奶奶找一找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帮王奶奶家省电费,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下面几个“金点子”,请你结合上述有关材料,选出与峰谷电的特点相关的三个“金点子”()(3分)
A.每次看完电视后,把电视机的插座拔下来。
B.在早上八点以前用电水壶烧好开水。
C.夏天天气炎热,白天尽量用耗电省的电风扇。
D.家里的白炽灯全部换成更省电的节能灯。
E.晚上十点以后再给家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范仲淹的《秋思》,按要求答题。(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词中围绕一个“____”字,描绘了塞下独特的景象。(2分)
10.这首词意境深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3)不可久居()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使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化,从而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14.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B.“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C.“仙人掌建筑”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D.塔楼是“马蹄莲建筑”的结合主体。
15.第③④⑤段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说明第③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未来或许会出现怎样的仿生建筑?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⑪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⑫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⑬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⑭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⑮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⑯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⑰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⑱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5期)
19.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___________;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___________。
20.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析第⑮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附加题。(建议先写作文。如果时间有余,可以选做,答对分数加入总分)(5分)
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第&段这句话中的“西装革履”指的是谁?“西装革履”为何要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