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规划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7

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对教师,对学生,这都将是一段难忘的记忆。作为教师,在这三年中,我们将见证学生们的成长、成熟,学生们知识的积累,学生们能力的提升。而学生们的这些进步与教师的辛勤、用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为了辅助学生们掌握好数学知识,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规划,使得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总结个人经验,我下面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初中数学教学的规划。

一、规划目标

明确的目标会激励人们努力去奋斗,并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从而逐渐地实现目标。成功地成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这就是当初的职业目标。当我们涉及到这份职业当中,我们就应当规划下一个新的目标,而目标的规划角度则又包括了教学中的多种元素。首先,当然是规划教学目标,包括在这三年的教学中,教师们要完成的实际教学工作和精神性影响工作。通过教学,既要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们塑造优良的品质。再次,是规划自身目标和优化目标。即使我们是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但是教师们在知识、能力、授课技巧等方面都还是有进步空间的。因而,教师们需要为自己规划目标,不断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一步一步地接近优化目标。当然,教学数学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责任,当中也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因此,教育学生们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刚刚结束小学学习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系统地学习数学也没有整体的概念。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需要教育学生们树立学习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学习,从而取得进步。有目标,才会有明确的行动方向,才不至于在浑浑噩噩中挥霍光阴,才不至于萎靡不振、随波逐流。

二、规划定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首次接受到统一的、正式的教学。因此,他们对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比较懵懂、无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才会在课堂中仔细地、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们的学习。但是,进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后,教师们要重新规划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为了锻炼学生们的求知、分析能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维,教师们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辅助教学。当然,这种方式是针对逻辑结构清晰,难度较低的数学知识。至于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教师们还是要逐一地耐心讲解。除了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定位,教师们还应规划自身与学生的水平位。要想使教学工作成功顺利地开展,教师们需要了解自己的长短处,要了解教学环境中的利弊,这样才能扬长补短地开展教学,发挥自身的教学潜能。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教师们可以通过主动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们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的方式进行了解。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行了自我认识,从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熟悉学生们的情况,教师们才能在在日常工作中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才能实现数学的有效教学。因此,了解自身,了解学生,有助于教师、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规划教学节奏

掌握知识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中教学中,教师们更应该合理地规划教学节奏,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们按层次、按系统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们的提高与成长。教学节奏的规划需要教师们考虑学生们的个性问题。针对初中生来说,进入初中阶段的他们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个性特点。教师们只有了解学生们的个性,才能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调整教学节奏,并针对学生们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计划。教学节奏也需要考虑知识本身的难度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知识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课时的安排,但是学生们的特质又决定了教学节奏的规划。如果是在数学的初学阶段,即使数学知识是较为基础的,教师们还是应当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逐渐完成从小学学习到初中学习的过渡,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随着教学的开展,学生们渐渐熟悉初中阶段的教学流程,教师们再根据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适当地加快教学节奏,要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数学的张弛度,才不至于轻视数学的学习。合理地规划教学节奏需要教师们在工作中细心地揣摩,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规划专业素养

初中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70-01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教学方法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中数学对学生来说向来是乏味而枯燥的,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很难激发出学生对其的兴趣,这是学生数学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所以,探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实施改革的思路

1.1 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方法为:

1.1.1 提出层次性明显的要求,教师应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级,并根据层次的不同,向学生们提出不同要求。

1.1.2 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鼓励,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长期的分层次的知识训练。

1.1.3 教师应尽量以鼓励和表扬的话语来评价学生,这样有助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1.4 教师应制定出合理的学习制度,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的执行,短期内学生虽然会不适应,但当学生们习惯后就会发现这对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1.2 营造学习氛围,活跃思维。通过情境创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获得参与的成就感,能够帮助学们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具体方法为:

1.2.1 在课堂上创设出精彩的开头,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科学故事作为开头,也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现实或生活实际为开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上来,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1.2.2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让整个课堂都充满活力,学生在这种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1.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为其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们能够共同进步。在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分组要合理,目标要明确,只有这样合作学习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2.新教学方法及实例分析

2.1 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指的就是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其内在要求就是:要认清学生才是认识、发展和创造的主体,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其主体地位并对其进行引导。其教学步骤为:在设置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通过对情境的观察来猜想问题、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研究、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时,我们先用多媒体创设出"兔子与乌龟从原点向反方向跑回自己的家,到家后乌龟与兔子分别距离原点多远"这一情境,并在其中提出问题,通过该情境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再向学生们提供一些正数、负数和0,让学生来就绝对值。最后引导其发散思维,使其得出绝对值和这些数字间的关系。

2.2 交流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活动,来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其是以教学内容为沟通渠道的,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能动性与柱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方法。

例如,笔者曾在课堂中将一些硬币分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金额统计,第一名学生是将硬币进行累加,耗时4min后,数出硬币总额为15元;第二名学生将五角硬币每两个一数,一角的硬币每十个一数,耗时2min后,数出硬币总额为15元;第三名学生将五角和一角的分别放在一起,然后分别进行计数,最后耗时25s数出硬币总额为15元。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对硬币的不同分类计数方式,引出整式的同类项加减概念了。

2.3 辨析应用式教学方法。辨析应用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问题实例――小组研讨――探索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过程来进行研究性的教学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必须通过问题实例将学生的求知欲都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时,可以创设出一个售货的情境,通过打9折是何意这一问题,引出本堂课的重点:打折率×标价=最终售价。之后,可以针对这一过程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假设一个学生是老板,在将原价提高的基础上再进行打折销售,这是亏本了还是赚了?这样能让学生明白售价、标价和打折率三者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对这些知识能够产生出深刻的。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让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并不断的去实践,让优秀的教学方法能真正的被应用到课堂中,使其能够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而服务,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备课;新思维

备课是教学的先前步骤,是对教学实践的构思,其基础一般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参考书上的参考等.

在工作之初,笔者曾经遇到一种现象:备课时写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到了课堂上有时并不会得到严格地实现,很多时候还是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学习反应作出的判断与教学措施的选择. 而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注意到一种类似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 如果说工作之初是因为经验不足才出现这种现象的话,那近年来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则说明其中还存在另一些原因. 这些原因是什么呢?

初中数学教学欲实现有效,备课在其中应发挥多大的作用,又该如何发挥这种作用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初中数学的备课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观点,在此借助拙作与同行们互相切磋.

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详述

与原因探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且现在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本着对数学教学负责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并进行根本原因的探析.

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不按自己的备课去上课,所备之课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学校和更高级别的教学部门的检查,更有甚者为了应付检查,在并未使用的备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许多虚假的记号,并写上虚假的教学反思,以示曾经使用过. 而有的地方的备课则是在习题册上完成习题解答的过程,尤其是初三数学中考期间的上课更是如此. 同时,我们看到备课所形成的纸质文本上呈现出来的更多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思路,而是一定模式下的数学内容拼凑,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大多来自其他资料上的笔尖运输),至于这些教学目标是如何确定的,教学重点该如何体现,教学难点又该如何突破等,并不在教师的思考范围之内. 因此,我们最终看到的是备课与上课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很难找到明显的交集.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呢?笔者经过梳理,认为有如下一些原因:

1. 教师职业疲劳的原因.

工作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对教学内容相对熟悉,也知道应付不同的考试基本上靠的是习题重复训练等应试策略,而这样的时间跨度根据经验来判断,一般在三至五年. 而笔者所在地区的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已经达到和超过了这一年限,因此备课不再是一件新鲜的能够吸引教师注意的事情.

2. 上级部门检查的原因.

为了抓好教学质量,很多教学部门都降低重心,直接到学校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而作为纸质载体的呈现,检查者往往只能通过备课的外在形式判断教师的工作状态. 为了投上级领导之好,教师将一些堂而皇之的项目投放到备课当中,以示教学理念的先进和教学思路的清晰.

3. 教师的教学思路问题.

这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如上所说,有了数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缺乏更深入地研究教学的动力,因此备课自然就没有了新的挑战,故最终的呈现形式――纸质备课就没有了新意.

初中数学备课新思维

以上分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现象存在三种原因,但并不意味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三种解法,在笔者看来,只要一种方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办法就是改变陈旧的备课思维,让数学教学在我们的头脑中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那么,这种备课的新思维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备课要具有递进性.

有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都知道,我们刚刚走上讲台时备课往往都是一节一节地进行,说得再直接一点,往往都是教一节备一节的内容. 这种备课的好处在于前后衔接比较好,刚刚教过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反应在教师的头脑中比较清晰,因而准备下一节内容的时候都能照顾到这些内容. 其缺点在于,不能从更高的高度和更广的广度来看待数学教学,因而也就造成了备课时难免有井底之蛙的现象.

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拓宽备课视野,着眼于从节到章,到一学期的内容,到一学年的内容,到三学年的内容. 这种递进性在教师面前保证了持续的挑战性,因而教师可以克服职业疲劳、克服应试心态,达到天天备新课的境界.

2. 备课要具有纵横性.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知道,初中数学对上继承学生学过的小学数学,对下开启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而横看初中数学知识,还具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情形. 因此,在备课中不断寻找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点,就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用于数学教学的知识结构,也可以帮学生建立比较科学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数学有效教学的发生.

比如,从方程到不等式再到函数,三个知识点涵盖了初中数学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如果能够仔细研究其中的纵横关系,就可以在方程知识的教学中为不等式和函数埋下必要的思考点,而在不等式和函数知识的学习中,也可以回过头来反哺方程知识的学习,拓宽其深度与宽度.

3. 备课要具有观照性.

这里所说的观照有两个对象,一是备课时要观照自己,看看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 关于这一点,笔者十分重视,因为并不是其他资料上介绍的方法都适合每一个数学教师去模仿或使用.

比如教学勾股定理,文化素养充足的教师可以以数学发展史作为教学载体设计教学,而文化素养不够的教师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思维较快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在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全方面监控的情况下调整学生的探究状态,而思维慢一点的教师就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会顾及不到所有的学生. 因此,我们在强调因材施教的同时,还应强调因自己的教学特点而选择教学方式.

二是备课时要观照学生,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我们说数学教学之所以在很多优秀的教师那里能够永远保持活力,就是因为这些教师在不断地研究学生,而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同样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今天在施教时,你不能认为学生对勾股定理一无所知,你不能低估学生的探究能力,你不能低估学生已知的数学故事. 只有在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有了具体、准确的把握之后,你才能得到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这些,正是初中数学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初中数学备课新思维的实施要点

备课作为一种计划,其是否有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证明.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新的备课思维的提出,以上三个维度是否有效,也需通过上课来证明. 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将上面提及的新的备课思维落到实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 上课前要有根据备课产生的明晰思路.

教师走进课堂时,不看备课产生的教案,心里有没有整节课清晰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这个答案必须是“有”,有了这一清晰的思路,教师才可能在教学中知道到了哪个环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措施.

例如,我们强调备课的递进性,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看什么时候应该回顾过去的知识,什么时候可以展望未来的知识. 如上面所提到的勾股定理的教学,其表达式是a2+b2=c2,那从表达式上看,其运用到了前面的二次关系的知识,这是回顾;如果需要展望,那我就看有没有学生提出类似于“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如果有学生问了,我们可以将这一知识点进行适当地延伸.

再如,我们强调知识的纵横性,我们都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已经不完全是起步式的知识了,其往往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那让学生领略到一个数学知识与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也是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内容,也是数学备课新思维的落脚点之一.

2. 上课时要有适当的教学行为.

备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要靠教师自身的行为去实现. 因此,上课时既要防止不顾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走,也要防止被学生的行为牵着鼻子走. 在笔者看来,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清晰,时刻对教学发展形成有力的掌控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一切都要靠恰当的教学行为来实现. 我们强调备课新思维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为了帮学生深化对数学的理解.

3. 课后要有及时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由于数学理论的抽象性,它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是单调、乏味、无趣的,所以数学课堂常常被形容为“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提高课堂讲课效率,笔者认为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是抓好学生学习提高课堂讲课效率最关键、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若教师抓不住讲课的精髓,则可能导致学生懵懂一片;相反,若教师在课堂中一直喋喋不休的讲述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旦产生厌学心态,那么这场教与学就很难继续下去了。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气氛的活跃性、理论的通俗性以及师生的互动性。

1.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虽然我们的老师花了很大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但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除学生心中对数学的“偏见”呢?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能驱赶人们心中的压抑与烦恼,可以使人脑达到一个非常愉悦、兴奋的状态。因此,要想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幽默的细胞和超强的感染力、亲和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揣测学生的思想,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用一句流行的话讲,就是要把握该阶段学生的笑点在什么地方。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将这些“笑点”加以运用,搞活气氛,当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共鸣的时候,就可以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讲学,势必会事半功倍。比如我校的一位老师幽默语录:“什么叫人走茶凉?就是你现在在学校里看见我还能客气的和我说一句:农老师!十年以后你再回来,看见我就会说:哎呀,死胖子还在这啊?”“坐在考场上才后悔,世上没有后悔药,只有老鼠药!” ,“我一般不去佩服什么人,但是这次考试让我发现我的目光太狭隘了,有那么多同学值得我去佩服,一个饭堂的阿姨都能把卷子答及格,你们竟然还有人停留在个位数。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一位同学,他一张卷子在选择和判断的答题过程中竟然成功的避开了所有的正确答案……”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除了要有幽默的细胞之外,更重要的还要有处理教材技巧,笔者曾有幸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非常融洽,常常听到欢呼声传出教室,咋一看还以为是辩论会,而事实上是这位老师非常擅于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十分活跃。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指导学生做“按自己的座号进行抢答”的游戏。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或同学报数,符合要求的同学依次即站起来,看谁站得又对又快。这种游戏形式使学生们人人紧张、个个动脑,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一次上课,这位老师讲:“接下去我们上高速来开开快车,请同学们关好车门(指教室门),系上安全带,把好方向盘(指拿好笔),全神贯注”,这样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开车,以此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2.将数学理论生活化。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记得,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 “由于学数学,一些学生从很年少时就对人生失去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数学教育在毁灭年轻的一代,”尽管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教育不景气的现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太抽象、太难、不易理解。虽然当前的课程改革注重解决传统初中数学教材中内容繁、难、偏、旧、窄等间题,并融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但难度并役有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说.对初中生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快些,有的则慢一些,有的甚至不理解数学中某些抽象的东西。面对差别迥异的一个班集体,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宜用学生热悉的东西讲教学,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中,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投寄平信的费用与信重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写,而一位其母亲在邮电局工作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他却回答得清楚明了。笔者认为这就是一个熟悉与不熟悉的问题,熟悉的东西感到是具体的、容易的 ,陌生的东西则感到是很抽象的、难的。因此,教师必须用学生熟悉的东西讲数学。比如,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应用题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全班同学各科考试的平均成绩;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学校各班人数情况的数据,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学习几何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树木的直径,花坛的周长和面积,教室的粉刷面积,装修房间地面所需地砖数及价钱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实际生活中。如: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以在教学中展现一把摇动的椅子,让学生讨论怎样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修理椅子。又如:教学“面积单位”后,要求学生用测量的方法测出自己家的厨房大约有多大。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注意师生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形式是制度化的以教师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高效率的课堂讲学不仅仅只是意味着教师的“讲”,更是包括了学生的“问”。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课堂”的意义。必要的时候,讨论式的课堂会使学生更容易吸收所学知识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讨论式的课堂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给予了学生足够自由发言、提出个人见解的机会,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好的接受各种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人学习活动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如对于一道有多种证法的几何证明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首先引导小组讨论,继而到小组间的讨论,学生就可有效的看到他人的思维方式及解题思路,取长补短。并且当自己的想法得到同学的肯定时,自己就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通过这样深刻的讨论的知识点,必能在学生脑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达到巩固重要的知识点的作用。

初中生,从成长的理论上说,他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讨厌压抑、强迫和枯燥。而用心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组成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正是一节又一节的课,连成了学生的发展轨迹,让我们上一节理想智慧的课,上一节焕发生命力的课。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初中数学范文第5篇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未来,数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科,也是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数学是人类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好数学,不仅要将其作为一种必要的生存工具,还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以及数学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这一门学科更加富有生命力。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要力争使学生抓住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深刻理解能力,面对实际问题可以利用数学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灵活应用数学。

1、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这一门学科涉猎十分广泛,从宏观的天体运动到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这些都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而且,数学存在于生活的细节之中,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比如,收入和支出,速度和时间,丰富的几何图形等等。这些细节是否能够灵活掌握,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由此可见,学习数学需要从生活的细节着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渐培养对数学的应用兴趣,提升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2、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这就意味着其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概念从实际引入

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将概念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授,如十字路口的道路位置和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关系,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的实际例子,源于生活,使数学概念不再抽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感受到概念,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2.2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

在数学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和法则,如果一味机械讲解,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还容易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排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对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又容易对其自身作出本质的揭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法则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白天和夜晚温度的变化使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考虑如何进行温度的计算。学生通过主动的验证和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公式、法则结合实例抽象提出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3公理、定理从实际需要提出

与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一样,数学的公理、定理与实际生活亦息息相关。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学习公理和定理,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学习“线段公理”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此公理,可以以走路走斜路更容易达到目的地这一习惯为例,使学生自己体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公理,并为此而积极探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的常用教学手段。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图片、音乐等等,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易懂,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知识的掌握绝不是拔苗助长,尤其从掌握到应用的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讲解“行程应用题”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通常会选择一条最短的路。遇到和特殊情况,比如最短的路太拥挤的时候,会选择另外一条路,以保证速度和时间。这种情况若采用数学的角度来解读,实际上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4、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精心编制问题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与实际情况脱离,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尽管学生理解数学能力会有所提高,可一旦面临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这种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数学的魅力就在于与实际生活贴近,而且其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这一特性,在不违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内容精心编制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念,正所谓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可注意编制实际生活中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利润问题,旅游选最合算的购票方案问题等。关于不等式相关教学问题的编制,要注意与生活相关,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储备。这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素材,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探究实际问题,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作者:宋印钊 单位:山东省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李清.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曾范波.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