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

学前教育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教育 “三教”结合 经验 探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的教育,必须实施“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现就农村教育的“三教”结合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肤浅看法:

1 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当前很多的农村教育,特别是那些贫困、偏远山区的农村教育现状相对十分滞后,学校、家庭、社会相应的机构管理还不完善,三方面协调乏力,教育活动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平台,一些活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未能同步,出现了“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教育的正面效果与双休日的负面影响相抵消。为了强化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迫切呼唤一个强有力的全民育人教育体系尽快形成。

由于很多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教育力量各自为政,不从整体利益出发,甚至施加不同的教育影响,已经产生了内耗和反作用力,使得教育力量相互抵消,以致产生了影响教育的整体效应。

针对农村教育的这些不合理、不科学情况,要使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正规、科学化地健康发展,构建和积极推进“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2 “三教”结合的重要现实意义

“三教”结合,顾名思义,在《教育学》中的概念就是指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需要培养千百万符合社会要求和时代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各自的办学优势,使三方面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使全社会共同承担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必将在农村教育中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2.1 “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育的方向。在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教”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虽然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是他们的教育对象是完全相同的,都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只有三方面教育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有共同的目地和愿望,才能有利于促进少年儿童地健康发展。事实已经证明,实行家庭、社会、学校“三教”结合,既能弘扬当代教育的创新精神和少年儿童成长成才发展的主旋律,又能展现了从纵横内外全方位共同培养新人的创新历程,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包括家教活动)和社会实践三大渠道育人,体现了当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2.2 “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教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他们彼此不能相互代替。三者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2.3 “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三教”结合使教育在横向空间上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有机地衔接起来,有助于克服教育和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建立教育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在纵向时间上延伸至人生的两端,把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直至老年教育衔接起来,形成终身教育网络。

3 “三教”结合的经验探讨

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责任确保学生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因此,家庭、教育工作者、社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必须共同承担义务,促进“三教”结合的教育体系,为学生们提供它们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代社会的一个大课题,需要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科学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几十年来地不断学习、探索、研究中,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并没有畏难,始终在努力地探索、总结着。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现就农村“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在形成教育整体合力,建立合作关系上的一些肤浅的个人经验,和同志们探讨如下:

3.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导向和枢纽,它受国家、社会的委托,是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有受过专门训练、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通过专门的教育媒介,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为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发挥培养人的主导作用。因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