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运动与健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动与健康

运动与健康范文第1篇

我国运动员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营养平衡;2.食量和运动量平衡,保持适宜身重和体脂;3.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制品;4.每天喝牛奶及酸奶;5.肉类食物要适量,多吃水产品;6.注重早餐和必要的加餐;7.重视补液和补糖;8.在医学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品。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最佳的运动状态,运动员有必要适当补充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糖类

研究发现,人的运动能力与糖的储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体内枢神经的能量中有99%以上来自糖,糖类是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不应削减糖的摄入,如果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导致疲劳,最终影响成绩。

补糖可选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分别补充。运动前补糖时,每千克体重约补充1克糖为宜,如果参加比赛,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运动中补糖一般是每隔30—60分钟补充适量含糖饮料,少量多次;运动后的补糖一般讲究越早越好,因为运动后的6小时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

在食物方面,专家建议其多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片、全麦面包、薯类)。因为全谷物既能给运动员提供热量,还能提供其它营养素,但是建议要少吃处理和精加工的食物,如白面包、精制糖等。不建议运动员在训练前或赛前吃糖果类的含糖零食,这样会使运动员产生快速的能量爆发,然后在全程结束前又快速回落,影响水平的发挥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是维持机体组织更新、生长、修复的重要物质。在针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方面,蛋白质一方面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运动性贫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同时,蛋白质在长时间运动时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一般来讲,1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约产生4千卡的能量。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是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可以通过人体自身合成供能从其他来源中合成,有的氨基酸在人体的合成能力较低或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营养中获取。摄取蛋白质最丰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瘦肉、水产品、脏器、奶类、蛋类,这些被称为优质蛋白。大豆及制品、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硬果类(花生、瓜子、核桃)这些植物性食物也富含蛋白质。

每天补充蛋白质很重要,但不要过量,否则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脂肪

脂肪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可以供给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还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提高人的食欲和维持饱腹感。从运动方面起到的作用来看,脂肪可以储存能量并长期持续地提供能量;还可以维持体温,这点对游泳运动员很重要;脏器间的脂肪能使内脏免受震动损伤;此外,脂肪还有利于维生素A、D、E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要注意的是,选择何时摄入脂肪,油腻食物会减慢消化速度,因此在运动前后几个小时要避免吃这些食物。

维生素

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应重视对各种维生素的补充,增进体力和体能,从而保证身体健康,提高竞技能力。具体来讲,对运动影响较多的维生素主要有:

(一)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细胞代谢的重要成分,长期接触消毒水的游泳运动员有较高需求量。天然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尤其是动物肝脏、乳制品和鱼肝油中。

(二)维生素B1。如果缺乏维生素B1会损害有氧运动能力,影响正常神经冲动和传导,并使消化功能受影响。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为粗粮,如:米、面、豆类等。

(三)维生素B2。维生素B2可保持代谢正常进行,还可以参与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对肌肉发育有特殊意义。维生素B2的主要食物来源为:奶类、蛋类、各种肉类、动物内脏、谷类、蔬菜和水果。其中粮谷类中的维生素B2主要在谷皮和胚芽中。

(四)维生素B6。维生素B6能直接作用于肌肉系统和循环系统,提高肌肉工作效率,延长肌肉工作时间,消除肌肉疲劳,恢复肌肉供能,再加上运动训练会加强维生素B6的代谢,因此常锻炼的人对其需要量增加。维生素B6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其中豆类、畜肉及肝脏、鱼类等食物中含量较丰富,其次为蛋类、水果和蔬菜。

(五)维生素E。维生素E有较强抗氧化作用,所以在大强度无氧耐力训练期间,应适当增加维生素E摄入量,在特殊条件下进行训练后补充维生素E有提高最大吸氧量的作用。维生素E只能在植物中合成,绿色植物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黄色植物。

(六)维生素C。维生素C可提高运动能力、减轻疲劳,适当补充维生素C可明显降低训练引起的氧化应激,适量额外补充维生素C可改善竞技状态。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水果中的柑橘、草莓、猕猴桃、柠檬等,蔬菜中以辣椒含量最多,干豆生成的豆芽也含维生素C。

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还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及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矿物质中的常量素——钙,可以帮助人体形成强健的骨骼,还可以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平时要注意钙的补充。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且吸收率高,豆类、坚果类、绿色蔬菜、各种瓜子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矿物质中还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经研究发现,在体育运动中比较容易出现营养问题的是铁和锌,因此运动者应根据需要补充。

铁会在运动中通过汗液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耐力耐力降低,所以运动员对铁的需求量高于一般人。一般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和吸收率较高,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

锌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缺锌会降低机能,使运动成绩下降。食物中,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

运动员了需要补充上述的几种营养成分以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成分——水

水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体在运动时要通过大量的排汗来控制体温,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会造成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变现出口渴、尿少、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脱水症状,也就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运动。为了保证让运动中水分满足人体需要,科学补水是很必要的。

一般来讲,多数运动员运动前15分钟内需要饮用300—500ml水,作为“预留”水分;运动中补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一次大量补水,因为会增加心脏负担,降低运动能力,因此应在运动中每隔20—30分钟饮用150—200ml水;运动后的1小时内再补充150—300ml水,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补水要视不同运动强度而定,但都要小口慢喝,水温不能过低。

综上所述,表明运动和营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合理的营养补充可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能源,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减轻运动性疲劳,还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的恢复。在运动营养方面,应做到饮食科学,平衡膳食,从而使运动者的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1672-1578(2011)05-0078-02]《读与写杂志》王素文.刘含辉.2011年5月

[2][1674-151X(2011)10-053-03]《竞技体育》袁礼锋2011年第27期

[3]《健康教育》张永才2011年第3期

运动与健康范文第2篇

本系列文章将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的有关课程及其资料,系统提供营养知识基础,介绍科学家设计出的一套可持续营养饮食规律。同时,我们还会介绍体力活动和锻炼的基础知识。然后,我们会将这两大关键生活习惯统一起来,讨论人体的热量平衡。一方面是饮食中摄入的热量,另一方面是维持生活和身体功能所需消耗的热量,应当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促进健康。

应当着重强调的是,这里所介绍的知识和方法,均有系统科学研究所得出的大数据支撑,而不是那些道听途说、个人体验或者古老秘方。

当然,以这些识和方法要发挥其实际效用,最终还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碍,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为人们提供有效的策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营养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老生常谈了。然而为什么要把体力活动与这两者联系起来呢?有些人从来不运动,不是照样体健寿高吗?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将阐述适当营养、体力活动与人体健康之间有何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将介绍有关适当营养和坚持体力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行为能够改善人体健康状况。我们将重点提供证据证实营养及体力活动和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特别是它们与死亡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关联,以及它们对总的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这些信息将是我们未来要阐述的有关干预我们的营养和体力活动等行为策略的重要基础。

体力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我们主要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中心专家们的报告介绍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锻炼”,以及上面已经提到,下面将反复提到的“体力活动”。锻炼是体力活动的一种形式,锻炼是有计划地、结构化地和重复地进行,并以改善健康状态和健身为目标进行,比如,我们晨跑、打球、在跑步机上走或跑等。体力活动的范围则要广泛得多,除了上述的锻炼也包括在内之外,日常的家务、步行上下班等都属于体力活动。因此,显而易见,尽管所有的锻炼都是体力活动,然而并非所有的体力活动都是锻炼。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进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预防许多不良后果的发生。体力活动不仅有利于一般的健康人群,还对那些很有可能罹患慢性疾病的人,甚至对目前已患慢性疾病或伤残的人,也是很有好处的。

在制定公共健康指南时,科学家们要整合科学信息,确定体力活动的种类和数量能有益健康的临界范围。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的相同结果是,一旦体力活动对健康开始产生正能量作用时,继续进行更多的活动,会产生更多的益处。比如,虽然当人们开始进行每周60分钟的体力活动时已经对健康有益,然而研究表明,继续加强到进行每周总量为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等,就能显著减少许多慢性疾病和其他不良健康症状的风险。

科学家的研究已经涵盖了所有类型人群进行体力活动的作用,这些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处于怀孕期和围产期的妇女。这些研究都集中在体力活动对人的健康状态产生哪些后果。那么,人的健康状态包括哪些方面的情况呢?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健康状态”是一个中性的名词,它既包括你处于患病状态,也包括你身体很健康的状态。

三种体力活动的特点

有氧代谢活动

在进行这种体力活动(也被称为耐力活动)时,人体的大肌肉运动以有节奏的方式持续一段时间。快步走、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都是这种活动的实例。有氧代谢活动使人的心脏跳得比平时更快。

衡量有氧运动的程度,有三个组成因素:一是强度,即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努力程度,最多被研究者测定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相当于快走)和高强度(相当于跑步或慢跑);二是频率,即一个人进行有氧活动的频度;三是持续时间,即一个人每次用多少时间进行活动。

虽然这三个因素构成有氧运动的框架,但研究表明,若要获取健康收益,其总量(比如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并持续若干分钟)要比任何一个孤立组成因素(频率,强度或持续时间)都重要。

加强肌肉的活动

这类活动包括阻力训练和举重,能使身体的肌肉发挥力量以抵抗被施加的力或重量。这些活动通常涉及较重的物体,如杠铃,它们被多次举起以训练不同的肌肉群。加强肌肉的活动也可以用对抗松紧带或身体重量(爬树或做俯卧撑)等方法进行。

衡量加强肌肉的活动之程度,也有三个组成因素:一是强度,即相对于某个人的能力而言,他举起多少重量或对抗多少力量;二是频率,某人进行加强肌肉活动次数多寡;三是重复性,某人举起某个重量杠铃的次数(相当于持续的有氧活动)。加强肌肉活动的影响局限于肌肉做功。必须让人体所有的主要肌肉群参与做功:大腿、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膀和手臂。

加强骨骼的活动

这类活动(有时叫做负重或载重活动)施加一个力于人体骨骼,促进骨骼生长和强健。这种力量通常是由于与地面的撞击产生的。加强骨骼活动的实例包括跳跃、跑步、散步和举重练习。这些实例表明,骨骼加强活动同时也可以是有氧活动和加强肌肉的活动。

体力活动的健康收益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能提供许多健康收益。随着年龄的增加,坚持体力活动对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积极影响,如预防心脏病和癌症。持续减少这些疾病的风险可能需要常年参与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然而,其他的健康收益,如增加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减少抑郁症状和调节血压,只需要参与体力活动几周或几个月就能生效(见表1)。

增加体力活动(过载、渐进和有针对性)时的有益效果

过载意味着当物理应力施加于人体身上时,体力活动数量和强度比平时更大。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响应和适应这样的压力。例如,有氧体力活动施加压力于心肺系统和肌肉群,需要肺部呼吸更多的空气,肺和心脏泵出更多的血液输送到正在工作的肌肉群。这一增加的需求提升了肺部、心脏、循环系统和肌肉的效率和能力。以同样的方式,加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令肌肉和骨骼负载增大,使它们更强健。

体力活动的渐进与过载应紧密相连。一个人一旦达到一定健康水平,他或她通过持续过载和适应渐进地提升体力活动水平。小的、渐进地改变过载水平,将帮助身体适应额外的应力,同时减少受伤的危险。

针对性意味着体力活动的收益具体对应于某一做功的身体系统。例如,有氧运动很大程度上有益于人体的心血管系统。

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好处体现在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同性别的人、不同种族的人、残疾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等各类人群身上。体力活动对健康的好处与参与者的体重无关。所有身高和体型的人参与习惯性的体力活动均能获得健康收益和身体的舒适体验。体力活动的收益也能超越活动中受伤和突发心脏病的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往往使人不敢进行体力活动。

下面我们提供了一些研究结果(见表2),从中我们可以获知体力活动具体的健康收益,以及需要怎样从事体力活动才能获得健康收益的更多有关细节。

表2 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时间与夭亡风险

避免过早夭亡

强大的科学证据表明,体力活动减少过早夭亡的风险(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口群体而言,过早夭亡是指比他们的平均死亡年龄更早),过早夭亡的原因为心脏病和某些癌症以及其他死亡原因。这种效应在三个方面很显著。

第一,只有少数的生活方式选择如同体力活动那样对死亡率有如此大的影响。据估计,那些积极锻炼身体的人,即每周做约7小时体力活动者,过早夭亡的风险比那些每周体力活动少于30分钟的人降低40%。

第二,并不需要大量的或剧烈的活动来减少过早夭亡的风险。研究表明,只要人们每周做150分钟至少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过早夭亡的风险便大大降低。

运动与健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体育运动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涵义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健康不仅仅是一个人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指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逐渐提高,以往“无身体疾病即是健康”的生物健康观已经不再是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取而代之的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健康观。

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许多关于中小学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年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学生往学校水井投毒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杀人案,还有很多学生的厌学逃学比比皆是、甚至于学生自杀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成长发展出轨有直接关系。

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重要条件 。有学者认为,游戏和竞技体育具有下述心理健康价值:

(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

(2)能提高独立性;

(3)能解除紧张;

(4)有助于形成友谊;

(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1、改善情绪

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2、培养意志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3、人际关系和谐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到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这也助于心理健康。

4、自我认识正确

一个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他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还可以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行为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反应适度。行为协调是指人的行为是一贯的统一的,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也表现为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的行为的一致性。反应适度,指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刺激的强度与反应的强度之间有着相对而言稳定的关系。体育运动大多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宗旨下进行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求,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作用。

6、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整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不局限在同一个集体内,还应包括对手、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不尊重对手、观众,不服从裁判的判罚,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中小学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喊了许多年,看来,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人的体质,而且对心理健康也益处多多。无论您如何认同自己的身心健康,都积极地加入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吧,既促进心理健康,又强健体魄,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丁雪琴《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1998.5.

[2]周成林《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1997.5.

运动与健康范文第4篇

大学生常见运动伤病以扭伤、拉伤、挫伤、擦伤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为主,多数为急性软组织损伤, 劳损性慢性损伤,骨折、韧带断裂、运动中晕厥等重度损伤偶有发生,经常发生运动伤病的部位依次是踝、腿、膝、腕、腰等, 下肢发生运动伤病率明显高于上肢,其中踝关节损伤者约占一半。针对大学生常见的运动伤病,本文提出一些基本的处理和预防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运动伤病的发生,真正达到健康运动增强体质的目的。

一、踝关节扭伤

(一)症状:踝关节局部疼痛,迅速肿胀,局部皮下淤血。

(二)原因: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踝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较差;脚着地技术不正确;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以及场地不平等。

(三)紧急处理措施:扭伤后.立即停止运动,并用拇指压迫止血,首先是冷敷,抬高患肢,防止毛细血管扩张继续出血,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踝关节固定,如果韧带完全断裂,应急救固定并送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四)预防措施: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踝关节周围韧带,提高关节灵活性;进行踝关节功能练习,加强踝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提高关节的力量和弹性;肌体处于疲劳和不良状态时避免高难度动作的练习,减少运动负荷。

二、肌肉痉挛

(一)症状: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俗称抽筋,痉挛的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关节屈伸功能暂时受限,痉挛缓解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缓解后易再发。

(二)病因:身体受寒冷刺激或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大量丢失,肌肉收缩和舒张失调等是造成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

(三)处理:肌肉痉挛时,通常可以通过缓缓加力、持续牵引痉挛的肌肉,即可使痉挛的肌肉缓解,另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如揉捏等。肌肉痉挛缓解后,不宜继续进行运动,应根据病因进行补充盐水、保暖、放松按摩或牵引等治疗。

(四)预防:健身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主要肌群可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拉伸,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夏季锻炼时,要及时补充盐分。

三、肌肉拉伤

(一)症状:肌肉拉伤后局部疼蒲、压痛、肿胀、肌肉紧张、发硬、痉挛,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伸展)时疼痛加重。

(二)病因:在完成各种动作时,由于肌肉主动地猛烈收缩(伸展),其力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担的能力可发生主动或被动性肌肉拉伤。

(三)处理:早期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部,适当制动,防肿、镇痛、减轻炎症;中期:症状较轻者在伤后24小时可采用外敷伤药、理疗、药物痛点注射、按摩等;后期:增强和恢复肌肉的功能,常采用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

(四)预防: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伤部位肌群的韧性及力量的训练,被动牵拉肌肉的各种练习注意循序渐进。

四、出血

(一)症状:外出血身体外表有伤口,可直接见到血液从伤口流到体外;内出血身体表面无伤口,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向组织间隙、体腔、管腔,形成血肿或积血,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而导致休克的发生。

(二)处理:将出血部位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10厘米或以上,减低出血速度用手或干净物直接压迫出血处止血,伤口作必要的消毒后,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在无法止住的严重出血时,用止血带在出血伤口的上部进行捆扎;内出血一般采用用冰袋外敷有内出血的受伤部位,然后再进行加压包扎。

五、关节脱位

(一)症状: 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与对侧肢体不对称,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情况及有无骨折存在。

(二)病因:运动中发生脱位多为间接暴力造成,也可由直接暴力造成。

(三)处理:无整复技术时不作现场复位,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所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尽快上送医院处理,如有出血和休克,应先止血和抗休克。

六、骨折

(一)症状:疼痛,严重时可引起休克,肿胀和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可见成角、旋转、变短等畸形,压痛和震痛。

(二)病因:1.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作用的部位,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3.强烈的肌肉收缩,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拉断肌肉附着处的骨质;4.应力性骨折,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牵拉,可集中在骨膜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5.病理性骨折,由于骨的病理性改变,遭受轻微外力即而引起的骨折。

运动与健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维生素A 运动能力 健康 运动

近些年来,人们的运动保健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强,但是由于人们膳食不合理普遍存在各种营养不良的现象,从而影响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健康。

1 维生素A代谢与功能

1.1 维生素A代谢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都是属于脂溶性物质,在小肠内与其它脂类一起经胆汁和胰脂肪酶的作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被吸收,最终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多种资料表明,维生素A的吸收可能是一个有载体参加的主要以主动吸收方式进行的过程,而在吸收过程中消耗能量。但吸收率较高,而且吸收速度也比较快。有报道,人在正常情况下摄入生理剂量的视黄醇,其吸收率为70%~90%,如果增加视黄醇的摄入量,吸收率略有降低。一般摄取维生素A三小时到五小时后,吸收达到高峰。维生素A需要依靠胆盐吸收,维生素E可以防止维生素A的氧化破坏。

1.2 维生素A的功能

1.2.1 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有助于对多种眼疾的治疗并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在视觉功能方面视黄醛的作用早被确认,维生素A以视黄醛的形式存在于视网膜,在暗光条件下是视紫红质的辅基成分,亮光条件下是视紫青质的辅基成分。因此,维生素A不仅能够维持暗视觉,在亮处还具有辨别颜色的功能。

1.2.2 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增强生殖力。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骨细胞减少以及成骨细胞功能时空而导致骨膜骨质过度增生,骨腔变小而压迫周围组织,从而产生神经压迫症状,其机制尚不清楚;Hofmann等研究报道,视黄醇和视黄酸对于胚胎发育也是必需的。

1.2.3 清除自由基维护皮肤细胞功能,可以使得皮肤柔软细嫩,有防皱去皱的功效。在体内实验中,维生素A可抑制阿霉素诱导小鼠心脏部位膜脂质过氧化。维生素A维持过量的上皮细胞组织分化,并防止上皮细胞角质化,从而使机体免遭感染。维生素A参与抗体合成,提高抗体抗原的应答反应,从而加强抗病能力。

2 维生素A与运动能力和健康

2.1 维生素A与运动能力 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和健全的作用,是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构成成分,因此,在冬季参加体育训练或从事需视力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射击时,维生素A需要量会达到正常摄入量的1.5~5倍。在体育运动中,长时间的运动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使运动能力下降。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等都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功能。虽然有报道对运动员调查中10%~25%的人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RDA,但优秀运动员维生素A的摄入量通常是充足的。对运动员维生素A、C、E状态评定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运动员血浆维生素水平是充足的。对182名运动员调查中有5%的人维生素A水平低于30微克/分升,但尚没有证据说明这些运动员存在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补充维生素A不大可能提高运动能力。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是否能降低由于自由基活性引起的运动损伤仍需研究。在有关研究中,瓦尔德等人让5个受试者连续6个月吃缺少维生素A的膳食,尔后又连续6个星期让他们吃增补了维生素A的膳食。在此期间,他们对受试者在活动跑道上进行了身体水平测试,他们先进行15分钟准备活动,接着跑步跑到精疲力竭的程度,并且对心率、吸氧量、肺通气量及血液中的乳酸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在膳食中缺乏维生素的6个月里,受试者进行最大或次最大强度运动时,并没有发现其生理功能明显减退,耐力也没有受到影响。同样,在增供维生素A的6周里,也未发现从中得到什么益处。

2.2 维生素A与健康 维生素A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它的缺乏直接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

2.2.1 维生素A与流行病。目前,世界上约有2.5亿儿童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死亡人数有120-300万,失明儿童有30万。50%左右的维生素A缺乏者多位于印度、尼泊尔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而我国主要发生在内陆偏远的地区以及贫困地区。试验表明,缺乏维生素A还会损害粘膜和免疫系统以及破坏肠道细胞的完整性等。

2.2.2 维生素A对微量元素铁锌的影响。①维生素A对铁的影响。在贫血儿童中,缺乏维生素A通常与缺铁同时出现。大量的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A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具体的机制还在研究之中。②维生素A对锌的影响。有试验表明,进食同样缺锌的饲料,大剂量维生素A组大鼠血清的锌含量高于缺乏组和正常组,并且缺乏锌和维生素A时受损害的部位和症状具有很多一致性。但李云等也报道过量的维生素A会导致大鼠畸形,补锌不但不能改善,反而加重畸形。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以及维生素A在缺锌状况下如何发挥其抗损害作用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2.2.3 维生素A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大量研究进一步表明,维生素A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不仅导致脾脏以及胸腺的退化,还会减少循环淋巴细胞的数目和抗体,更会导致HIV疾病的发展。维生素A、B6、B12、C、E和p-胡萝卜素能提高动物和人类对疾病抵抗能力,它们是免疫系统发挥最佳作用因素之一。

2.2.4 维生素A与其它疾病的关系。①维生素A与心脏病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表明,维生素A的浓度会影响心脏和原纤维的形成,尽管缺乏维生素A和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之间关系不一致,但是研究表明,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混合物能有效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②维生素A与糖尿病的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IDDM)其血浆中维生素A、载体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TTR的水平很低,但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中(NIDDM)水平却不低。

3 维生素A的来源,补充方法与剂量

3.1 维生素A的来源 第一,动物肝脏、未脱脂乳以及鱼肝油等动物性食物;第二,菠菜、胡萝卜以及青椒、柿子等绿、红黄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

3.2 维生素A的补充方法与剂量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如果在补充过程中摄入过多的维生素A就容易造成维生素A中毒。所以在补充维生素A时应该根据具体的需要量来补充。

通常人们可以通过摄入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前体来满足维生素A的需要。维生素A的RDA是以视黄醇当量来表示的。维生素A的RDA成年男子为1000RE,成年女子为800RE。对于那些对视觉要求敏锐的运动员,以及在紧张时期的运动员,需要给予额外的维生素A。中国运动员维生素A的RDA每日为1500RE。

成年人每天膳食和营养素补充剂摄入的维生素A≥50000IU容易造成维生素A中毒。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儿童中毒剂量从

4 维生素A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展望

虽然目前维生素A在运动实践中的实验研究还不是很多,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在运动训练中补充维生素A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目前将维生素A运用到动物的研究也已经很多,并且根据研究的成果已经投入到动物饲料的生产和使用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维生素A具有消除自由基的功能,并且它还与几种前体进行糖原的生物合成及肌蛋白的合成有关,而自由基的产生主要是在长期的有氧运动中如耐力运动。有了这样的理论依据,在以后的工作中,研究工作者通过更多的实验依据来证明补充维生素A能够提高耐力运动训练和肌肉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常世敏,张智强.浅谈维生素A代谢与生理功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55~57.

[2]谈藏文,马官福,林良明,等.我国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