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直英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英文版电影;镜子;情象结构
传统意义上的镜子一直充当着某种信息传达的媒介作用,即镜子是一种工具。从洞穴理论到拉康的镜像理论,影视中镜子的艺术价值正在被影视艺术家们重新研究和探索。电影发展到今天,镜子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中都有关镜子的镜头。《鸟人》中的艾尔,他伫立在镜子前,照着镜子把自己脸上的绷带狠狠地撕开;《蜘蛛侠》中绿皮在镜子中说话;《天使A》中Angela在走投无路时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再重新找回自己;《源代码》中柯尔特在列车上被克里斯蒂娜误认为另一个人时惊恐间冲镜子一照,发现自己的样子全变了……
电影中的镜子是一种“情象结构”,通过审美反思运行机制唤醒主体的清醒意识达到镜像与现实均衡的审美目的。进而在电影艺术中升华为艺术境界。
一、英文电影中镜子的艺术价值
影片中的“镜子”作为一种“情象结构”,在其普遍使用的过程前经历了一个由审美定位到定向、定质、定性和定形的漫长的审美经验积累过程。定形完成之后,“镜子”这一特定的“情象结构”在艺术技巧、价值观层面上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来。
李健夫在《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中说道:“审美印象形成阶段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审美定位以社会生活经验为现实基础。审美定向以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为内在尺度来进行审美选择。审美定质以具体人物事物特征和生活内容为感受基质。审美定性是以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倾注对象从而规定审美印象的审美特性。审美定形是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与对象特征印象交融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情象结构。”[1]镜子在影视作品中的“情象结构”的形成同样经历了以上五个过程。
首先,审美定位,强调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积累。镜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便于导演的观察和体验,通过镜子导演可以亲感和亲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对镜子的某种经验结构。这种审美定位的准备和完备是导演在影片中能对镜子运用自如的一个意识基础。
审美定向是在积累了亲感经验后,镜子进入到审美领域,导演开始严肃认真地将镜子划入自己的审美定向选择中来。这一阶段,导演加入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审视镜子在电影中带来何种功效。
接着导演确定审美对象的实质,将镜子的本质和特征挖掘出来形成某种独特的映象,比如镜子的明亮、洁净以及与其他同样明亮、洁净的物质相比,镜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镜子的独特特征背后把镜子蕴涵的东西方文化相联系起来。
“审美定性是情象融合的结果,它意味着审美意象的感受与情感具有特定的、稳定的和具体的性质。”[2]在这里,镜子的明净透亮性质和照出的人物或景物的美、丑、滑稽或是怪诞与情感中的爱照镜子、恨照镜子和怕照镜子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镜子的审美定性结构。
最后,导演还将其进一步完善成较完整较完善的内心创造物,达到最终的定形。也因此,定形后的镜子进一步具有较完善的情象结构的内在意义,即我们所说的艺术价值。镜子成为“情象结构”后,其价值主要突出艺术技巧。
镜子在艺术技巧上的价值包括空间改变和氛围烘托两个方面。许多电影都喜欢用镜子的反射、复制和透亮特征来改变整体的视觉空间感,让整个空间变大变神秘。
镜子在氛围烘托方面,主要是指其在恐怖片中的运用。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中国的恐怖片中都多次出现过“镜子”意象,如《异度空间》《古镜怪谈》等,尤其在《照出冤灵》一片中,镜子一直贯穿于影片中,影片中第一位被冤灵杀死的女性,她在商场打烊后才收拾东西离开,目的是想顺便窃取商品,她蹑手蹑脚地来到摆放商品的货架前,由于不安就不时地回头看身后的情况,后来直接倒退着走。镜子出场了,先是猛地一回头,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吓了一跳,后来,她跑进洗手间,这时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面宽大干净的镜子。她还在不时地回头张望,一不小心,把手中的圆形滚动式切刀弄掉了,她弯腰去捡,镜子里的“她”却还站在那里,看着现实中的“她”,当她发现镜子中的异常时,镜子中的“她”用手中的切刀杀死了她。在整个过程中,镜子的出现都起到了烘托恐怖氛围的作用。这一价值作用追溯回去,可以说是由镜子的东方民间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镜子是两个世界的临界点形成的。
同时,镜子在价值观层面上还具有提升道德境界的作用。镜子的明净、透亮特征和反射功能使得镜子在影片中,特别是在影片结尾中,有重要作用。一个恶人凝视镜中的自己,忽然发觉自己的丑恶,然后定定地思索一番之后,决定重新做人。这样的镜头在电影中比比皆是。这是镜子的明、洁、净对人类美好品质的一种唤起和对精神境界的一种追求。
二、英文电影中镜子对主人公心灵的反射
现代社会人们在各种诱惑中逐渐迷失自我,缺乏对自己内在真实的东西的关注,反而被外在的物质世界不断压制,形成了自我的遗落、自我的迷失和非我压制住了自我等不良现实。
重视人的主体性是审美主体论的一个重要阐释角度。受萨特和尼采的存在主义哲学影响,现代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存在问题,也就是人的主体性问题。“社会生活的系统运动并不是以每一主体的随意发展为依据的。同于社会权利和社会规范总是力求以一定的模式约束众人,特别是社会惰性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往往造成主体变异和主体性异常的现象。”[3]
镜子作为“情象结构”在电影中正是作为自我遗落和自我迷失的镜像出现,警示中引发人们关注和思考人的主体性问题。镜子的本质与目的就是唤醒主体的划分与清醒意识进而达到主体性找寻与均衡的审美目的。以《黑天鹅》为例进行分析。
影片《黑天鹅》是著名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新作,片中讲述了一个名叫妮娜的芭蕾舞演员在追求扮演《天鹅湖》领舞的过程中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妮娜是一个小心翼翼控制着自己、懦弱善良的追求完美的女孩子。老师说她只能扮好白天鹅,但是演绎不了黑天鹅的邪恶、诱惑和大胆。
她开始撕掉自己的一块皮,滴血的手却又在镜子中复原。她站在前后两面镜子中量制衣服时,镜中其中的一个自己竟然在不停地抓后背,然后妮娜斜身,镜中的那个“她”突然转过身来。这一切的镜像都在意识着两个“我”的存在和分歧。真正的斗争是在演出当晚,妮娜看到替补演员出现在自己的化妆室里,说她演不好黑天鹅,于是妮娜用撞破的镜片杀死了替补演员。
她彻底释放了另一个我,邪恶占满了整个她,黑天鹅演出成功了。中场休息时替补演员过来贺喜,我们才知道妮娜刺杀的是自己。那场争斗不过是她自己想象出来的,是善的我和恶的我之间的斗争。妮娜忽然清醒,饱含眼泪跳完了白天鹅自杀的舞段,腹部的血也染红了舞裙。演出很成功。影片的最后,妮娜说她感觉到了什么是完美。在这部片子里,镜子的出现从头到尾都伴随着妮娜的两个“我”的斗争。
压抑中的善不是真我,当然释放出的恶也不是真我。影片最后的平静和回归才是真我的状态,也就是妮娜说的完美。不压抑,不偏激。关注自我的真实存在状态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自我,这是影片告诉我们的,也是导演通过镜子这一“情象结构”向观众所表达的心声。主体性的找寻和平衡才是完美。
三、英文电影中镜子提升电影艺术境界
“情象结构”是一个活动的整体,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当镜子这一“情象结构”进入电影之后,就沿着自己的活动机制开始运转。这一活动机制与过程就是一个审美反思的过程。
所谓审美反思,就是指“艺术家通过审美反思,把自己记忆中珍藏的经历开发出来,重新自觉地生活或体验一次、品味一次,把经历的社会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转换为艺术世界”[4]。镜子作为“情象结构”在电影中的整个运行机制里都充满着审美反思这一活动,进而提升了打印的艺术境界,拓展了电影艺术的审美空间和范围。
人总是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当影片中的主人公,这一艺术形象开始反思时,我们说镜子给了他(她)们进行审美反思的契机和场地。转过来说,镜子的运行机制在影片中具体地表现为个人的审美反思。影片中的主人公在镜子的运行机制中审美反思自己的过去,追求真、善、美。
影片《爱有来生》的结尾,俞飞鸿在镜中看到了上辈子的自己,原来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上辈子的那段爱情。镜子穿越了时空,呈现出真爱最美的样子。孟婆汤前的情景,被镜子中上辈子的自己一一带回,这是跨越了轮回的审美反思。这一面镜子的出现,让过去的一切重新被点燃、复活。重新来过,才知道片中的自己和老树下的魂魄有着多么荡气回肠的一段爱情。
镜子的审美反思机制不仅表现在个人上,还表现在对人生和世界的审美反思中,进而达到提升艺术境界的作用。
影片《美国往事》中的“面条”在得知被匪徒追杀时只得离开纽约,35年后他收到的一封来信让他重返纽约。在整部片子中值得注意的是火车站和照镜子。在火车站站台,他从小卖铺走向壁画,在壁画中央的镜子前站住,他看着镜子,35年前,他从这里离开前也在这面镜子前整理仪容。镜子中出现的是35年前的自己。然后空空的镜子,忽然停顿了一下。
镜头转到35年后,“面条”出现在镜中,伴随着影片主题曲《昨天》,“面条”在镜中久久地凝望着镜子中的自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镜子的短暂空白停顿,这里的镜子运用了留白的手法来让观众去帮“面条”进行了一个审美反思。
这35年的风风雨雨和坎坎坷坷全部浓缩在这一瞬间的停留和空白上,引发人去深思。这是一个大的时空转换,在这个镜子参与的转换中,其审美反思的运行正是表现出我们对人生的一种审美反思。一面镜子,隔开又连接起两个时空,也同时连接起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美好的理想世界。
总之,镜子在英文电影作品中的运用和价值处在不断更新和需要被探知的结构中。从“情象结构”入手,通过审美反思的运行机制透过镜子的镜像来反观自我、人生乃至世界,进而达到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开拓电影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健夫.文学审美透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2] 钱智民.西方电影对东方文化的融合[J].电影文学,2009(08).
[3] 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华阴老腔;英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70-02
华阴老腔作为陕西地方戏曲之一,萌生于西汉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一带,由最初纤夫与船夫的号子渐变为以篙击船的说唱表演,后演变成以惊木击板的老腔,唐宋时期,老腔开始以皮影戏为载体,成为独立的戏曲剧种,到了明清时期,老腔进入辉煌阶段,当时华阴县内活跃着10余个老腔戏班。但是,建国后,因为种种原因,华阴老腔开始没落,说唱表演一度终止。改革开放后,华阴市相关部门对老腔进行过搜集整理工作,但由于抢救保护措施力度不够,以致老腔濒临危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华阴老腔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华阴老腔说唱词英译意义
保护并传播华阴老腔。黄友义认为,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能走出多远、走出多少,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翻译工作的质量[1]。事实上,华阴老腔曾先后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演出,但观众大多是海外华侨,外国观众很少。除了不了解中国文化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华阴老腔表演语言是中文,确切地说是陕西方言,而目前并没有华阴老腔剧本被完整地译成英语,语言上的障碍极大地限制了华阴老腔的传播。因此,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华阴老腔英译研究,不仅能保护华阴老腔这一濒危文化遗产,而且能促进华阴老腔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高丝绸之路语境下陕西地区形象乃至国家形象。
扩大华阴老腔观众群。随着华阴老腔系统翻译研究的开展,从事翻译实践、教学的教师、学生、图书编辑乃至翻译界与图书出版界会逐渐广泛接触到华阴老腔,深层次地了解华阴老腔剧本故事、发展史、艺术特色以及承载的地域文化特色等。
丰富戏剧翻译实践。华阴老腔英译研究能丰富中国戏曲翻译实践活动,完善戏曲翻译理论,引起翻译界对濒危地方传统戏曲的关注,更好地推动我国濒危地方传统戏曲的英译推介。而且华阴老腔英译研究可以促使华阴老腔多语种翻译,进而让全世界更多的民族来分享和欣赏具有大西北色彩的传统戏曲形式,为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尽到应有的责任。
二、华阴老腔说唱词英译现状
目前,国内外不少翻译家就京剧、昆曲、评剧、川剧、苏剧、黄梅戏等进行系统完善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代表人物如杨宪益和戴乃迭、汪榕培、Mulligan、Scott、Dolby等人。相比之下,华阴老腔一直没有引起国内外翻译界的关注,除了在电影《白鹿原》里英文字幕里出现过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的英文翻译,目前并没有对华阴老腔说唱词进行系统的翻译实践及研究,华阴老腔英译研究亟待进行。
三、华阴老腔说唱词英译原则
国内戏曲英译方面成就最大的应属杨宪益和戴乃迭、汪榕培等人。杨和戴认为,戏剧语言翻译须简明通俗,以便读者欣赏并理解其中文化[2]。汪榕培提出“传神达意”的戏曲英译翻译标准[3]。
国外一些学者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戏曲英译进了深入研究,提出一些翻译理念。Birch提出了元明戏剧英译时有关节奏因素的折中处理策略,来解决中国戏剧用语英译文演出的问题[4]。Crump认为,在元杂剧曲牌翻译时,应按原作节奏和句格来处理译文[5]。Wichmann以《凤还巢》为例,探讨了以演出为目的、由国外演员演出、并最大限度保留原作韵味的戏曲翻译问题[6]。国外的戏曲翻译大多提出归化译法,巩固了英语语言的霸权地位,不利于保持异国情调,甚至损害中国文化形象。
而笔者认为翻译目的论对于华阴老腔翻译更具指导意义。Hans Vermeer提出翻译目的论,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7]。华阴老腔英译目的是为了帮助外国观众了解剧情发展,读懂剧本内容,促进华阴老腔在国外的传播及影响力,从而传播中国文化,而非用英文进行华阴老腔表演,所以本研究将华阴老腔英译目的定位为剧本可读性,而非表演性,译文对象为对华阴老腔感兴趣的外国观众。华阴老腔英译的终极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所以,如果英译过程中一味使用归化翻译原则,迁就目标语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而忽视华阴老腔文化特征,传播华阴老腔及中国文化的目的就实现不了。而另一方面,如果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一味使用异化翻译原则,完全无视目标语观众的语言表达习惯,那么译文将生涩难懂,保了形却失了神,会让目标语观众不知所云,最终也无法了解华阴老腔剧本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华阴老腔英译应遵循异化归化结合,力求达意传神,确保译文顺达。
四、华阴老腔说唱词英译难点
A阴老腔说唱词英译过程中,笔者发现华阴老腔英译存在以下困难:
韵律美难体现。华阴老腔最大的特点是格式化,说唱词大多押韵,具有内在的韵律美。常见句式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如“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便是七字句式,押an韵。再如“白绸子黑段子都闪贼光,长袍子短褂子都是衣裳,大麦面小麦面都能擀面,剩下个玉米面咱打搅团”便是十字句式,前两句押ang韵,后两句押an韵。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性,格律韵脚很难在翻译中体现。
修辞美难保留。华阴老腔常使用各种修辞方法来描绘事情,刻画人物,抒情达意,其中,比喻和对比的使用最是常见。要保留华阴老腔说唱词中的修辞,又要译文形音俱美,这对译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质朴美难处理。口语化是华阴老腔的另一大特点,唱词贴近百姓生活,使用大量谚语和歇后语。如“女娲娘娘补了天,剩块石头就成了华山。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条犁沟就成了黄河。”口语化的说唱词以及承载的民俗文化让华阴老腔彰显着大西北黄土地的质朴之美,同时也给译者提出了难题。
古典美难传递。华阴老腔很多传统剧目皆源自中国古代,唱词中有很多文言骈句,极具古典美。如《罗成征南》中罗成的一段说白,“岂不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文言格式的说唱词本身对于译者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将其准确无误地译入目标语,同时传递出说唱词所体现的古典美,也为华阴老腔翻译制造了一定的难度。
五、结语
华阴老腔英译研究对于华阴老腔“走出去”起着桥梁作用,只有对华阴老腔进行英译研究,华阴老腔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像京剧、昆曲等传统戏剧一样,为更多的国外观众所了解,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4):6-9.
[2]曹广涛.戏曲英译百年回顾与展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7):142-145.
[3]汪榕培.我和中国典籍英译[J].当代外语研究,2012,(5):1-4.
[4]Birch,Cyril.元明戏剧的翻译与移植:困难与可能性[A].微周等译.白之比较文学论文集[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72-87.
[5]Crump,J.I.Chinese Theater in the Days of Kublai Khan[M].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80. reprinted by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90:186-187.
关键词 英文电影;听说教学;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99-02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 Jing
Abstract English fil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English films,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s discussed, and it presents how to use the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Key words English movi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Henan, China 4620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一个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听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听力技能是培养和提高“说”“读”“写”等其他几项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但传统的被动听力的教学模式,缺乏时代性、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适应对高职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因此,转换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视听说课中合理利用一些英文电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2 电影应用于高职高专视听说的优越性
2.1 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融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最佳的语言环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具体,增强学生用英语思维来学习语言的意识。由于英语学习是在母语的环境中进行,缺乏语言习得的先天条件,学生在语音室长期接触的大都是刻意编排过的录音材料,其语言缺乏真实性。电影的语言多是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的人物对话,并且片中人物都使用该用的重音、节奏、音高、停顿、语速说话,原汁原味,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电影的交际场景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与模拟加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这些真实场景下的口头交际,有助于他们习惯实际场合的交际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2.2 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目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做题,听完以后教师提问对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如何被动地接受所传递的信息,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所以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心理上产生挫折感,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视觉形象和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行动来反映生活的各个层面,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原声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性格。电影图文并茂、声形融汇的三维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让他们从思维、情感、态度、动机等方面共同参与认知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又能使他们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3 英文电影可以促进学生了解英美文化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一面镜子,它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通过对英文电影的欣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例如,影片《阿甘正传》通过展现片中主人公阿甘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历程,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全面和形象地再现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此外,《阿甘正传》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个人价值观的一些变化,从这部电影中还可以看到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3 电影在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的运用原则
虽然看电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英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必须是为外语教学服务,绝不能简单地当做娱乐和放松。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电影教学的时候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3.1 择片原则
电影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非所有的电影都适应于听说教学。如果所选影片语言难度偏高,发音含糊,语言不规范,用词污秽,就不能辅助英语听说教学。在影片语言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水平,采用难易适中、发音清晰纯正的;在内容上应选择贴近英美人士生活的,思想健康向上的;在风格上应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描述西方文化中的典型事物的。电影的选择还应与大学听力课程主题相统一,这样有助于课文的理解。例如,如果主题是礼仪,可以选择《单身日记》;如果主题是文化的多元性,可以选择《撞击》。电影主题应深刻有力、内涵丰富,为学生提供空间去思考和评析。
3.2 重复背诵原则
一部电影要反复地观看多遍,直到不用字幕也可以完全看懂听懂的地步。尤其是一些电影的精彩和经典片段,要求学生在课上反复跟读、背诵。例如《阿甘正传》中就有许多经典的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为傻人有傻福);“Miracles happen everyday”(奇迹每天都在发生);等等。
3.3 精泛结合原则
精听是指在理解大意的前提下,反复听材料,力求听清所有单词、句子和段落,记住所听内容,并将其记录下来。其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模仿所听材料中的语音、语调、弱读。泛听是指每天都听一定量的材料,听时以了解大意为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熟悉不同人群在发音方式上的特点,增强语感,扩大听力词汇量。精听和泛听应该互为补充。例如在观看《狮子王》时,可以把第一章《生命的轮回》(Circle of Life)中木法沙教育儿子辛巴的经典片段作为精听内容,让学生反复听,然后背诵、听写;而将整部电影作为泛听材料,了解了就可以。
3.4 模仿原则
对于经典的电影,要模仿其中各种角色的对白。教师通过拆分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模仿电影中的英语对话。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语音、节奏和语调方面尽可能地与录音中的声音一样。这对于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英语发音,培养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说模仿类似幼儿学话,比较简单机械,但却是学习口语的基础,是初级阶段必不可少的训练。模仿性的训练做得不够往往导致各种错误。
3.5 电影回顾与口语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电影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上。要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影片观赏的作用。在电影播放后,紧接着让学生回顾一下故事情节、人物特征以及文化背景,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分组就某个专题如故事情节、主题、音乐、角色等进行自由评说,或者采用模拟对话、情景表演、回答问题、同声翻译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积极性,增大其语言的输出量,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英文电影作为英语听说教学辅助手段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起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能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在学生主体的动机和兴趣上把语言的输出、输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参考文献
[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7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英文诗歌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44-02
1 引言
英文诗歌音乐感强、语言凝练、富有想象力、情感丰富,是有特色的英文教学材料,但长期以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却一直被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中职校英文诗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职校开展英语诗歌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其中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英诗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英语作为常用语言,对中职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笔者在授课期间发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英语方法不正确。笔者任课的班级80%的学生中考成绩低于及格线,90%的学生上课不做笔记。低分逐渐让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信心[1](董淑琴,2006:198)。另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企业要求职工能看懂英文说明书,能与外国人进行沟通,甚至可以写英文信函。但中职校的学生对人才需求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接触到外语的可能性很小,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需求下降,厌学情绪滋长。
因此,中职校的英语课程必须找到学生学习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结合点,改进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帮助学生认识学英语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了解基本的西方文化,初步形成语言应用技
能。[2](教育部, 2009:2)
3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现状
目前,英文诗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了重视,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英文诗歌。但中职英语教材中几乎找不到英文诗歌,这是因为多数中职校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多做听说练习,而诗歌不实用。并且,中职校的教师很少运用英文诗歌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认为英诗难理解,学生英语学习准备不足,基本读不懂。此外,学生对英诗的了解有限,调查发现在本次诗歌教学前88%的学生只读过1-5首英文诗歌,只有8.7%的学生对英诗感兴趣。
但笔者认为英文诗歌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儿童对童谣很感兴趣能在边唱边读中记住旋律和歌词。这说明选用的诗歌只要在内容和难度方面合适,学生就能接受。实践证明,笔者选用The Star,The Swing等童谣来讲解诗歌的压韵、节奏、意境,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快。因此,中职校的英诗教学还有待发展。在英诗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语音、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还能了解英美历史和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4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诗歌教学的尝试
将英文诗歌引入中职英语课堂,首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赏析的诗歌,如果题材不合适、语言太难或太易都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在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且积极向上的主题,如友谊、亲情、励志等。在语言上,所选诗歌以生词少、语句通顺为原则,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不仅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意境,还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诗歌的内涵。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进入到诗歌所创造的想象的世界中去,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一首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3](闫建华,张平,2004:63)
4.1融入乐曲,边读边唱学英诗
音乐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从音乐性入手分析英文诗歌能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聆听和朗读英诗有助于学生认识英文的发音,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过程中,笔者选用了由Jane Taylor的诗歌The Star改编成的儿歌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首先,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一起哼唱,在歌唱中感受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当然,教师还可以边打拍子边领读诗歌,教师声音的起伏变化不仅能展现丰富的情感还能将诗歌的节奏、音韵传达给学生。然后,把简单的乐理知识引入英诗课堂,将音乐的节拍与英诗的音步进行比较。例如,音乐中常见的节拍有2/4拍(强―弱)和3/4拍(强―弱―弱),这恰好与英文诗歌中的音部类型相类似。对比之后,再问学生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是几音步的诗?音步类型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就能答对了。此外,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诗的压韵也是毕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让学生学习尾韵、头韵、内韵等英诗中常见的压韵形式。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来发现并归纳诗歌的压韵规律。之后,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压韵方式?这些压韵与诗歌的氛围或主题有什么联系?进而让学生更加关注诗歌的内涵。
在英文诗歌的音韵学习中融入音乐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又降低了诗歌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比诗歌的格律、音韵不仅让学生对英诗有初步的认识,还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连读、弱读、爆破、吞音等语音现象,来纠正学生在语音上的错误,形成地道的发音。诗歌朗读还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开口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4](张晓宁, 2010:30)
4.2赏析经典名诗,提升语言感知力
根据Krashen等人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是输入(阅读、视听等)――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5](Krashen,1985:67)。只有学生接受了足够的听、读训练之后,其语言输出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二语习得非常重要。英文诗歌作为英语国家的最高语言形式,在措辞上是最地道的,在内容上是高雅艺术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在思想上体现了英美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诗歌的意象、修辞和情感,领悟诗歌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2.1意象视觉化,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是形象化的语言,能以简短的文字展现生动的画面。欣赏诗歌必须调动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猜想相关的中文诗句。比如,蓝天白云下,一群牛羊在草原上吃草描绘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游戏让学生从唯美的画中走进诗歌的世界,为赏析英文诗歌做铺垫。笔者随后与学生一起欣赏了R.L.Stevenson 的The Swing。这首诗属于童谣,语言通俗易懂,主要描写了孩子荡秋千时所看到的景象。诗歌的画面感强,明亮的画面折射出孩童欢乐的心情。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1. When you read this poem, what come into your mind? 2.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3. What kind of emotion did the author want to express? And how did he show it? 朗读诗歌后,先请学生回答问题,再分析诗歌。重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韵律入手来分析情感。这个练习让学生在英诗的意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将来欣赏其他文学作品。
4.2.2中英诗歌对比,感受语言文化的异同
中国学生是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长大的,因此英语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效应,将英文诗歌与中文诗词进行比较,发挥学生的中文诗歌鉴赏能力,让语言学习触类旁通。
英国诗人Robert Burns的诗歌A Red,Red Rose堪称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爱情诗。《诗经上邪》与A Red,Red Rose在主旨、修辞和意象选择上都具有相似性,可相互比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这两首诗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后,学生上台分享小组成员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再重点分析两诗的共性,即选用相似的意象,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爱情的忠贞。此外,还可以分析直抒胸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两首诗歌的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共性,体会到诗歌是“发挥人生的美”,“传达人间真挚且普遍的感情”的文体。[6](潘颂德,1991:60-64)
当然,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诗歌还体现了文化差异。例如,西风在中文诗歌中代表寒冷,凄凉,“古道西风瘦马”瑟瑟西风衬托出游子的失意之情。而Ode to the West Wind中的西风虽然凛冽,但能带走冬天迎来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诗歌去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感知力。
4.3展开想象力,进行英文诗歌仿写与创作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它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和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书面表达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弱项,而对中职校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写作是一个人语言生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活用语言材料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7](普君,2012:247)。英文诗歌语言精练、趣味性强,借助英文诗歌撰写巩固学生对词组、句型的掌握,让学生以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4.3.1利用英诗学习巩固语言知识
英文诗歌教学可以利用清单诗不断列举事物,不断重复句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词组、句型的操练,以达到应用自如的目的。外研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7 A Healthy Lifestyle恰好能与清单诗相结合。该单元的重点句型是You’d better (not) do,并且有很多与保持健康相关的短语。因此可以让学生完成诗歌Good Habits:Good habits keep me fit/Mom says/You'd better.../Dad says/You'd better not.../...../I say I will give up the bad habit. 若学生完成诗歌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参考课本96页第6部分的表格。[8](陈琳,朱亚莉,陈开宇, 2009: 96)
在学生完成诗歌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one by one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合作。这个活动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既学习了清单诗这种诗体,又把句型操练融入其中,巩固了知识。
4.3.2学写英诗抒情言志
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除了文字上的美感,还因为诗中的真挚情感。英文诗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填补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9](朱光潜,1993:335)英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诗歌抒感。
笔者授课的时间恰好临近母亲节,于是笔者让学生创作英文诗歌,表达对母亲的爱。笔者首先以The Giving Tree的视频导入,告诉学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无私又无声,所以儿女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关爱父母。之后引出“写英文诗歌说出对母亲的爱”这个活动。笔者给出诗歌的框架让学生完成诗歌Thank You Mom: Thank you mom./For ....../Thank you mom/ For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I wish when I grow up/I will .... .诗的第一节让学生回忆What did my mother do for me?第二节让学生说出What will I do for my mother when I grow up?可以给一些提示,如teach me how to do sth.,take good care of sb.,stay with sb.等。之后,请学生朗诵自己的诗,提示学生在朗诵时,要有感情,要表现出子女的孝心。
通过这个诗歌创作的小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英文诗歌表达感情,提高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让学生在英文诗歌中汲取人文情怀,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实现了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教育。
5 结语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在本次教学后喜欢英诗的学生从8.7%提升到了40.2%, 70.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82.6%的学生希望今后还能学习更多英诗。由此可见,只要选择题材合适、难度适中的诗歌,采用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就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中职英语课堂上适当地融入英诗,将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淑琴.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析因[A].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197-199.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3]闫建华,张平.英语专业诗歌教学新探[J].外语教学.2004(2);63-64.
[4]张晓宁.高职英语诗歌教学的意义与尝试[J].读与写杂志,2010,7(9);30.
[5]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Longman,1985;67.
[6]潘颂德.中国现代诗论40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60-64
[7]普君.借英文诗歌撰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2012,10;246-247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 高职院校 英文影视资源 英语教学
一、引言
英文影视作品是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媒介,不仅资源类型丰富,而且语言地道,将其引用到高职英语课堂中,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使其口语听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以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将影视作品引入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英美文化,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传统课堂中的“填鸭式”教学不仅形式枯燥,内容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还会使其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视资源的引入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弊端,作为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影视作品反映着英美国家居民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以及L土民情,是现实生活的镜子,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英文影视资源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就英文影视资源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影视资源类型丰富,情节多变,声情并茂,能够从听觉、视觉多个感官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体会到语言的乐趣。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够接触到地道的口语表达,通过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不同年代的影片,学生能够直观的接触生活化的口语对白,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多,对听力练习也是一种有益的帮助。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更是文化的载体,抛开文化单纯的学习语言是行不通的,影视资源很好的帮助我们弥补了对西方文化的空缺,其内容涉及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情感认知等,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既是获得良好文化体验的媒介,也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有效工具。例如,电影《紫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种族歧视对黑人带来的伤害,《肖申克的救赎》能够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美国司法体制,《生活大爆炸》等情景喜剧能够是学生对西方人独特的幽默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2.为情景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情景教学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情景创设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语言学家Noam Chomsky也曾表示,语言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不用经过系统的学习,也能在语言环境中实现二语习得。这进一步表明了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内部的自身学习机制与外部的语言输入环境相互产生积极影响,才能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影视资源在情景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氛围会深深的感染学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其英语学习的潜能。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入影视资源提出建议。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影视素材。英文影视资源丰富而繁杂,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教师要提高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引用影视资源。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其挑选教学资源,由于大部分高职生的英语水平不高,因此不宜选用过于专业化的作品,同时还要兼顾思想性和观赏性,语言浅显易懂。如《老友记》、《破产姐妹》、《莫迪与瑞克》、《美女与野兽》、《恋恋笔记本》等就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难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为其选择《阿甘正传》、《摩洛哥王妃》、《魂断蓝桥》等稍有深度的影片,加深对英美国家文化的理解。
2.对影视资源精加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的英文影视资源片场约90分钟,整堂课全部用来欣赏影视作品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提前对作品的精华部分进行剪辑,使其浓缩在10-15分钟左右。教师要提前对作品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告诉学生,使其对影视作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观看的时候注意哪些词汇和语法恰恰是教材中也涉及到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删除字幕要求学生听写。同时,对于电影中出现的关键词、生词、难点可以记录下来,反复放映,帮助学生理解剧情,提高听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配音比赛,让学生模仿电影中的经典对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英文影视资源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能够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引入时要注意遵循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进一步提高影视资源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思元.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英文影视资源的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