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章导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普类题材的英语文章涉及内容广泛,如,计算机技术(Book2Unit3Computer)、天文地理(Book3Unit4Astronomy:thescienceofthestars)、生物医药(Book6Unit3Ahealthylife)、机器人(Book7Unit2Robots)、克隆技术(Book8Unit2Cloning)、发明创造(Book8Unit3InventorsandInventions)等。而且其他话题如“环境”这一话题也和科普紧密关联。科普类英语阅读是高考考查阅读能力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教师在处理现行高中课本中涉及科普类的文章时,请扪心自问是不是只是走过场一样把课文教完,然后做一下习题中的几篇阅读材料,对一下答案就草草了事了呢。所以,你教出来的学生对科普类文章束手无策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如何教好科普类英语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好科普类英语阅读文章与教师的备课技巧分不开
科普类英文阅读文之所以难不仅是因为内容对考生来说生疏,而且还因为新名词、新术语多,语句长而难懂。即使一些我们挺熟悉的词汇在科普类文章中可能就有新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ofthecatfamily(猫科动物)。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自身素质是第一因素外,备课的充分与否,导入是否有技巧性也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在教学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和你一起互动时,应该鼓励学生用汉语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可表达的知识面就宽了,知识程度就加深了,这就相应的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外,对一些学科间的渗透也必须有一定的了
解。例如,我们在教授Book3Unit4Astronomy:thescienceofthestars时,教师自己对行星的英语、汉语以及相关的词,如,circle,thesolarsystem,astronomy等必须充分掌握,不要临时想不起来或者讲错,这样就失去学生对于自己的可信性,学生会对你的课嗤之以鼻的,接下来要让学生听你的课那就怪了,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了。我上这课时先给学生说:“IhaveadreamthatIcanliveintheworldforever,doyouthinkit’spossible?”这一句话引起学生用汉语、用英语争先恐后地出起主意来:有的说可以学秦始皇去研制长生不老药,有的说练太极,一些事先有去预习课文的学生就回答说可以克隆自己,我就抓住那个回答克隆的学生的话题问:“HowcanIcloneanothermyself”或“Canyoutellmewhatiscloning?”自然而然地转入我要讲的话题“cloningisawayofmakinganexactcopyofanotheranimalorplant.”我再问:“Howcanwecloneaplant?”接着就谈起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嫁接、扦插等技术来科隆植物的历史,学生觉得这课很新鲜又是他们本应该知道的知识,不听才怪……你看课堂不拘一格又不脱离课本,多好是不是?所以这类阅读文兴趣的培养和教师的技能技巧分不开,而认真备课是关键。
二、正确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一方面,由于英语教师自身是研究语言的,他们大多数对科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比较陌生。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科技类文章时往往是一笔带过或采用翻译的方式,只要求学生理解大概的意思,而无法让学生追根溯源去洞悉一些科技奥秘,学生无法体会到探讨科技问题时的愉悦,也就不能主动地拓展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局限又导致学生阅读时会被一些专业词汇和句式难倒,因此正确指导学生对生词词义进行判断,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原文对新发明、新创造、工艺新流程是如何解释、如何定义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生词词义,根据上下文练好“猜”功,不要一味地靠查找词典。教师授课过程中,大多围绕着“感知―识记―理解”的模式进行机械操练,而忽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迁移学科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还应该借助多媒体、模型展示、图示、数字运算等科学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要认真阅读、分析原文对科学发明创造诞生过程的介绍和工艺流程过程的介绍,并且边读边画,建议借助草图帮助教学,最终达到正确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和重视对知识输出的能力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 鲁佳莉
您读过《黑猫警长》吗?如果您读过,那么您一定会对黑猫警长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您没读过,那么您听了我的讲述后,也会崇拜他的。
黑猫警长是动物森林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为小白兔找回了玫瑰花,为狗熊大婶找回了剪刀……更重要的是,他还帮棒槌星熊解决了能源问题。总之,黑猫警长功绩数不胜数。在动物森林里,还有一个心肠非常坏的“独眼龙”老鼠和一只狡猾的狐狸。因此,正义的黑猫警长经常与邪恶的“独眼龙”、红眼狐狸展开拼搏。但是,邪恶永远打不倒正义,黑猫警长屡次获得胜利。
虽然只是童话故事,但他却带给我无数的遐想,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使我愤怒,有的使我感叹。最主要的是,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邪恶打不倒正义。
语文导读运用策略在中专院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缺陷,还可以将培养中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致力于提升中专语文教学水平和效率中。同时,对导读教学的优势进行汲取,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弊端实施改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模式,在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的同时,设计出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语文教学目标和理念的活动步骤和程序。下面,笔者就探讨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
一、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要点
(一)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读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想要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将以教师为准的误导摒弃,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同样是实施导读教学模式重要的原则。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主体思想和主导思想,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遵循形成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进而对操作要领进行掌握,避免语文教师在运用导读模式的过程中模式化和模仿化。
(二)注重训练学生思维
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导读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通过语文教师设计精妙的问题来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必须要先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教师要尽量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注重对学生阅读课文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主人公添加定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主人公的特征,进而明确作者写作的意图和中心主旨,对人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使学生可以形成思维过程。此外,对学生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教师还可以对课堂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为主人公所添加的定语,便可以掌握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二、运用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开展自读
开展自读包括三种方法: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要领,学生开展自读活动,这种情况属于先教后读的情况;学生先开展自读,而后,在语文教师的不断引领下,加深对于文章和中心主旨的理解,进而对阅读方法进行领悟和掌握,这种情况属于先读后教;在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指导的同时,学生开展自读,这种情况属于边读边教的情况,自读必须要有计划和有目的。
比如,在欣赏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自读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板书课题),每个人都有母亲,而老舍先生所塑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而后形容老舍先生的母亲。学生:(自读文章,找寻老舍先生描写母亲的语句)。教师:很多名人都歌颂过母亲,歌颂过母爱,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雨果说过“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谁在里面怎能不甜”,下面,哪位同学描述一下老舍眼中母亲。学生:老舍先生眼中的母亲十分感人,他的母亲做事仔细、认真、勤劳、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不怕吃亏,为人处世有度,软中有硬,坚强并且善良,对于子女有着深厚而内敛的感情。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自读,进而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二)实施教读
教读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辅导和指导之下,开展阅读训练。教读可以和自读同步实施,教读的目的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开展自读。在教读环节里,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教读环节又具体分为:复述整理环节、质疑深思环节、定向问答环节、辨体析题环节以及认读感知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辨体析题环节和认读感知环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其目的和内容基本一致。通过辨体析题环节和认读感知环节,能够使学生初步理解文章,为继续深入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定向问答环节主要结合文章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来定向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初步研读的过程,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涉及到文章中心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写作形式等,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学生便可以对课文进行深入、完整的理解和认识。质疑深思环节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以后的环节,通过解决根本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使学生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复述整理环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语言来整理和概括文章,进而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在复述整理环节中,学生可以补漏查缺,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要点进行弥补。
(三)安排练习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练习是重要的环节,在运用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通过练习环节来实施迁移。比如,钱梦龙老师设置复读和练习这两个主要的环节,他将练习环节看成是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完成的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复读环节则是要将若干篇已经教授过的课文,根据一个中心,组成一个“复读单元”,进而使学生可以实现温故而知新。来练习环节与复读环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其实质确相同。练习环节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内进行。实施练习的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结语
综上,在特定的时期和背景下实施导读教学模式,不仅是对能力观和师生观的创新,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运用导读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实施和进展,更对教学改革者和教学活动实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导读教学模式对于解决实施新课程和新理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珍明.古代文学名篇名著导读教学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95-97.
导读教学是语文课前导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文本的整体学习走向,“导”是指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读”则指学生在导读者指导下的阅读活动。“导”和“读”的结合,构成了课前导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导读者的导读是将文本与教师、学生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成就的是一次美好的“阅读见面会”。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前者即课前导读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策略。
1当前学生课前导读的现状
导读是课前导读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语文课堂教学能否顺利、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恰当、有效的导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当中,然而,当我们聚焦语文课堂时,现状却不容乐观。
开学第一天课堂伊始,教师便采取激趣导入的方法引入课前导读,而往往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原本应是异彩纷呈的一节语文课,却因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学习方法渗透不清晰,盲目导读而扼杀了整节课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这样不知学情的课堂导读,学生疲于参与,课堂达不到高效。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但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文学优秀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前导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大多家长认为作文能否得高分是他们是否读书的要求,所以与家长谈起学生阅读习惯、课前导读的内容及指导,家长自然就说:“为提高他作文水平,我已经给他买了很多作文选,他就是不愿意读”。
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且缺乏正确的指导。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前导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2提高课前导读中有效导读的策略
2.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预习入手,为有效导读奠定基础
课前导读中,导读环节是拉近学生与文本间距离的桥梁,犹如砍柴之前的磨刀一样重要,然而,现实学习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辅料不齐的菜肴不会美味,同样,没有预习的课前导读也不会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先教会学生如何预习。课前导读过程中迭起,学生回味无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为导读策略的实施开启一扇大门,为学生主动进行课前导读参与奠定基础。
2.2带领学生走进背景,挖掘文本,为有效导读开辟道路
随着时代的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在变化,加上本身知识储备有限,与学生现实生活稍远的文章就不太了解。这时如果要求学生在课前导读中硬着头皮去读,他们很可能一头雾水,甚至心生厌恶。这样的文章在学习时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先去“感受背景”,再去“阅读文章”。为学生扩充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这种导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让学生增添几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语文课堂令学生慷慨激昂。
课前导读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根据新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文本,应当采用不同的导读。不但导读方法选择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作为导读者的 教师要有激情、有兴趣、有童心、有敏锐的观察力,并注意平时广泛的阅读积累,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方法、有内涵的导读,才会让学生的阅读成为精品阅读,从而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2.3保证课前导读时间
每天2500字的读书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后盾,只能走马观花,甚至只作为形式而已,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每天要至少留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教学,注重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去进行阅读、去接受新知识。
课前导读课,上学校图书室阅读,使学生有读书氛围,保证读书时间。在大学的图书馆中,为什么常常满座,就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馆。再利用困难班、课前二分钟、早自修时间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4挖掘课前导读资源
2.4.1推荐好书
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学生手中也有不少书,看到新书,他们也很想看一看,也会去买。但是,那是一本好书吗,学生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那是一本课外书,有趣的书,并不知道他能带来什么。而社会上经常会有不健康的书充斥于市场,流行于学生之间。那后果真是无法想象。
2.4.2开发现有资源
要让学生有好书读,要保证课前导读活动(下转第55页)(上接第41页)的顺利开展,仅靠几个老师和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学校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开展课前导读的物质基础,是学生看的书的主要来源地。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孩子,允许他们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2.4.3取得家长支持
利用家长会和家访,将课前导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时间安排等告诉家长,以取得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许多家庭都订有《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世界》等报刊杂志,将有意义的内容带到学校,大家轮着看。
2.5培养课前导读的兴趣
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被迫进行的学习却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2.5.1创设课前导读的氛围
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地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将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
2.5.2树立榜样
将学生中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加以表扬。仔细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哪怕是极小的微不足道的优点,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和搜取,及时而充分地分析其存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放大”表扬,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激励,又是对其他同学行为选择的导向。定期评比阅读积极分子,并将课前导读书籍作为奖励。
2.6提高课前导读的质量
大量的课前导读,如果没有质量,那将是劳而无功,所以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2.6.1指导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到“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浏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和捕捉信息,而要运用选择和捕捉到的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精读。优美的写景类文章要用精读的方法。
2.6.2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导读 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我国农村教育中的问题较多。如何发掘适合农村学生实际状况的教学方法是所有农村教育工作者一直思索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通过对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梳理以及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正确理解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到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对于改进当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丰富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又称“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其理论指导“三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不是三个并列概念的静态排列,而是一个彼此联系又起着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的整体。今天,如何认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依然很重要,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和学的关系。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采用的四种“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鸣,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基本课式”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教材特点和农村学生实际状况需要设计一些“基本课式”或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灵活有效实施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要继承和发扬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就要用好用活它。用好,主要是指继续发扬语文导读教学法好的方面;用活主要是指教师在使用方法时不能机械照搬,而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背景等灵活变通的运用,使之符合当前教学需要。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的“基本课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和复读式”,使语文导读教学法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正因为如此,它的机械、刻板的一面也相对突出。如果每堂课都按照“四式”来操作,必然难以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难以照顾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步调,还可能使教师和学生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产生倦怠。尽管如此,本研究认为用好用活语文导读教学法,仍能发挥其长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文本的“基本课式”,如有的文章难度较大,学生自读后很难消化,教师可以着重采用教读式;有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教师可以规定时间,并列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让学生自己自读,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提出的“训练为主线”,其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读”。用好用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可以采取把训练延伸到校外、扩展训练场所的方法,让学生的训练既能在课堂上进行,也能自己在课外进行。为保证学生的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了解学生为什么读、读什么,从而在课堂训练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需要的读物,并辅之以一些实用性的阅读技巧,打通课内课外的训练,使课外训练落到实处。
三、创新发展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
创新是教育方法发展的核心部分。从笔者在多所农村中学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除了一些初中教师对语文导读教学法的长处没有用好用活之外,还有不少教师对它一点不了解。这说明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这一最根本的教学方法由于种种原因慢慢地远离了中学语文教学,因此,创新就是教学方法的得到发展与突破的根本保证,它需要教师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首先应该开放,开放就是要眼光朝外,善于发现和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精华。例如,虽然“讲读”法过多地注重教师的滔滔不绝,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教授也是可取的。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上课开始时,抽出至少五分钟对文本中所设计的一些基本文体知识进行辅导,引起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重视,就可以弥补其重读、重训练,轻讲,轻传授的不足;如果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能够在每堂课结束前,留出一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对课文感兴趣的片段进行感情朗诵的时间,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保护和激励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又有利于学生强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从其他阅读教学方法那里汲取营养,让它们成为取长补短、变通运用的摹本,这样才能保证其创新发展。
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参与。初中语文导读法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创新发展中,农村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还应该注重教师在丰富与发展教学法中的主体地位,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学法既是教师教学中使用的对象,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工具,它需要教师用,更需要教师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因此,初中语文导读教学法要创新发展应提倡大家都来使用它,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改善。更重要的还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上找到反馈效果,进一步对导读教学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研究,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毕田增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恒花.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探索.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