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复杂记叙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递归问题;可重用程序模板;自动推理;软件重用
0 引言
使用递归方法设计程序会使很多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和通用。递归是程序设计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对于一些本身没有明显递归结构的问题也可以利用递归技术设计出简单易懂的算法程序,但其难度相应要大许多。利用递归方法编写出来的程序,结构简练、清晰,可读性强,而且它的正确性容易得到证明。正是由于它以简洁、抽象的语句解决了复杂的问题,而使得初学者感到递归程序深不可测,递归程序的设计更是望尘莫及。
在程序设计中,程序的可读性与程序的执行效率往往是互相制约的。递归算法只需要写出问题的分解形式和组合答案的方法,至于如何递归地求解各个子问题则由系统帮助解决;而递推算法常以循环的形式出现,编写程序时必须明确写出循环内的每一步是如何实现的。另外,对于复杂递归问题的求解需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方法,这使得初学者难以理解复杂递归问题的非递归实现,更不用说复杂递归问题的非递归实现的推导和证明。
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能解决部分复杂递归类问题的可重用程序模板并在系统中实现了自动推理,其中利用了PAR方法的解题步骤形式化地推导程序,清晰地阐述了程序设计的全过程。这不但可以帮助初学者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递归算法的非递归实现,而且也可以提高他们设计算法和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能力。
1 设计思想
复杂递归类问题的可重用程序模板的构建主要是利用了软件重用技术和事物相似性原理,其基本思想是:从一组类似的事物中抽象出一种框架型的模板,任何一个类似的事物都可作为以模板为超类派生的类型的实例Ⅲ。若能用一个形式模型来刻划问题的本质,那将是十分有益的事,一旦将问题形式化,就可以依据这个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
递归问题作为一类特殊问题,本文对该类问题的非递归算法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寻找这些算法的共同特征,发现有些问题的求解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一些复杂的递归类问题(如树的遍历、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快速排序等),常用的方法是将问题分划为三个部分:已处理完成部分(用序列或集合x表示),当前正在处理的部分和尚未及时得到处理的部分(用栈s保存)。正是基于这种相似之处,借鉴泛型程序设计思想,构造了复杂递归类问题可重用程序模板。
2 可重用程序模板
在数据结构中,对于树是采用递归形式定义的。实际上树和递归有着很紧密的联系,递归问题的结构一般是某一种形式的树状结构。递归问题从大到小的分解和树状结构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都是类似的。递归的逐层深入和返回也就是树状结构的穿线过程。递归的第一次调用就是树状结构的根结点;以后的逐层调用就对应于树状结构每一层展开的子结点;递归调用的结束(也就是递归的终值)就对应于树的叶子结点;并且在一个递归过程中往往存在多次的选择调用关系,于是就形成了树的分支。所以对应递归问题的调用关系就可以将其转化为树状结构,递归的实现可以转化成树的遍历。并且充分运用树状结构局部与整体的自相似将可以对递归问题的每一步进行充分的分解,使其复杂的嵌套过程变得层次清晰、关系明了。
有些问题本身具有树状形式的数据结构,例如二叉树、广义表、图等,这些问题的求解一般是以树的遍历为基础,在遍历的基础上综合求出问题的解。在此,我们采用三种遍历树的方法实现对复杂递归类问题的划分:前序,中序,后序。
前序:
Oper(Q(T))=Oper(tQ(T.I)Q(T.r))
中序:
Oper(Q(T))=Oper(Q(T.I)tQ(T.r))
后序:
一.充分挖掘文本写点,解除写作教学“无章可循”的困惑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主题与文体兼顾,有利于写作教学多种形式的有序推进。我主要依照阅读教学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相应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关键要挖掘教材可用、好用的写作教学的范例。
对于环境描写突出的记叙性文章,我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首先,品析文本,让学生领会景物烘托的妙处;接着,小结阅读文章后领会得来的写作知识:①写景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这是前提。②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景物,并可借助对比、衬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来表现,做到情景交融;最后,让学生写作实践。例如,在教学《孤独之旅》后,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第一步,以采访的形式讨论:①你最孤独的一次是什么时候,孤独时心情怎样?②你孤独时周围环境如何,会做些什么?第二步,让学生说说哪些景物的特征能切合孤独的心情,可以运用哪些修辞和哪些写法增强表现力。第三步,把自己刚才所说、所想的东西写成文章。实践证明这样的写作训练很有效果,学生写出了好多有独特感受的好文章。
学生怕作文,一怕无米下锅,二怕无章可循,三怕写不好。我们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学生用得上,见效果,作文面貌为之一变,让他们有“米”下锅、有“章”可循,就解除了学生怕写作的心理。
二.充分挖掘文本写点,学习基本写作技法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会写复杂的记叙文,要想写好复杂的记叙文,就必须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由此,我们可以借鉴教材中的一些文学作品,学习它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以九年级的《范进中举》《变色龙》等为例,可以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富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
《范进中举》是如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的?教师在课堂上经过学生讨论,明确: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腻的行动描写、独特的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活画出一个醉心科举、迂腐至极的儒生形象。其中的语言描写:三次写范进说“中了”,表现梦想实现的复杂心情;其中的行动描写:四次写范进拍手,另外写跌倒,往门外飞跑,踹进塘里等动作,对范进热衷功名的丑态多方讽刺、无情嘲弄;其中的神态描写:四次写范进“疯笑”、“笑了一声”、“大笑道”、“笑着,走到集市上”,表现了范进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作者将主观情感融于客观叙述之中,虽无一贬词,却使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深感他的可鄙、可怜、可悲。把这些描写方法运用到我们学生的记叙文中,能不提高学生写复杂记叙文的能力吗?
三.充分挖掘文本写点,培养学生健康的文风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古人早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道出了人与文的关系。做人与行文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尤其是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写作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健康的文风,这样的文风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都将是积极的。上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想布置一个迁移性作文题目的话,很多老师都会出《难忘的一件事》。但说实在,现在的独生子女,90%的人生活太安逸,好象也没有碰到过什么难忘的事。即使叫我自己这样的70后来写,如果不给我一个圈定的范围,一下子也很难搜到一件难忘的事。因此,我上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不是进行迁移性写作训练《难忘的一件事》,而是让学生写一点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哪些生活启发或生活感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赫威格斯特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发育和体态产生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心理,并称这一过程为“悦纳”期。其实,就是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种心理。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每逢新学年开始,初二和高一两个起始年级纪律好、学风好。这是因为新的目标,新的环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同学的勉励,父母的嘱咐,老师的教诲以及成人感、使命感促使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教育心理学认为成人感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主体,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成功,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甘示弱,决心通过努力赶超先进,原先基础好的学生更加满怀信心保持优势。
我们把这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称为“试纳”。这时期,学生的内动力特别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占上风,思想活跃,容易兴奋,注意力比较集中。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维持一学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录音,录相,并在辅导课上播放。
由于录音、录相中插有教师的评述,学生既学范文,又明白优劣之理,收效自然会好。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加强口述作文,是因为处在兴奋期的学生语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从而更具感染力、说服力,而这些恰恰是写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是以片断为主的小作文训练。基本原则是多体、多点、多角度,快速写小文章。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指导。要做到一练一讲,多练多讲,这就是所谓“硬任务”教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外物刺激兴奋期人的大脑时记忆效果最佳。
这一阶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有些教师喜欢在接一新班课时把作文分压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阔斧地删削,以求按自己的风格定式。其实大可不必。这些学生从各自母校来到新班级,带有各自的长处,应让他们自由发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这样说过:“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茂盛,不到它们完全长大结果,不把它的全辐热力放射出来。园丁也用同样的原则,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没有成熟的植物上去。”我们认为“修枝”是必要的,“爱”应是出发点,“给予温暖”是最基本原则。
二、“高原”阶段的突破及“软任务”强化
在通常情况下,初一和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学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进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一个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两种相反的心理构成矛盾,形成一种“趋避冲突”。学生在第一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当初那种美好的憧憬经过一段学习实践,种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理想的圆月出现了缺口,逐步认识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们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质结构不同,有的能斩关夺隘,有的则畏缩不前。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意志坚定者,短暂的停顿后便又举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心情开始焦虑,渐渐出现停滞状态,这种情形有时相当持久,相当顽固,这就是所谓“高原”阶段。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阶段文章写得还可以,写了一段时间便出现了八股调,既很少离题,也不见有长进。还有些学生本来文学属上乘,越学越觉平平。
这不是他们退步了,只是别人进步了,相形之下显得“逆水行舟”罢了。
“高原”现象虽是学习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但课任教师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确的态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重在个别指导,而面批是最好的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多方面指导,更利于抓住症结点批。老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中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结合进行心理指导。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细诱导,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又让学生心悦诚服。特别是对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晓以利害。
有的学生会被批得面红耳赤,头上冒汗,这正是收效的时侯。这一阶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题,而应分类进行。如对议论文差的就多作议论文,记叙文弱的就多练记叙文,还可根据情况分得细一点。也就是说,作文的重点要放在矫正篇上。这种暂时的不统一是为了下一步的统一。作文指导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们在困难面前端正写作态度,鼓起勇气。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有了这个前提再进行技巧指导。我们常会把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指导看成软任务,其实,它是“硬任务”教学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特定阶段就更需要强化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在同一阶段出现“高原”现象,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高原”阶段,这里只是就常有现象和多数学生说的。有的学生即使经历了“高原”阶段,由于时间短暂而不自觉。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教师重视并及时突破僵持局面,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三、定势的调节及作文整、散训练
突破“高原”阶段后,学生如同走过了艰难的羊肠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会更多地考虑志愿定向、职业选择。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情绪稳定、学习刻苦。对生活、人际、社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识的不断丰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学习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定势。
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出现定势后,必须及时分析和调节,以保证向着有利于教学方向发展。
定势调节的原则是“定势--不定势--定势”。在作文教学中,心理定势往往促进学生文章和文风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势往往促进创新,也是好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加以调节。定势调节的指导思想是“变”。从它形成起,教师就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去改变它、发展它,去创造新的定势。
一、什么是微格作文教学
所谓微格作文教学,就是将写作学的知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有机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分解教学的方法。如:从体裁上分,中学生可以重点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块,即三个“微格”。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四个“微格”,其它方面依此类推。
二、中学作文教学微格训练网络(一级)
根据教学大纲有关听、说、读、写的规定和要求,我大体上将作文微格训练分为两大系列,即口头作文训练系列、书面作文训练系列。如下表:
(一)中学口头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命题方式 │教师命题
学生命题
题库选题─────┼────────────────────────────训练形式 │看图说话、联词说话、自我介绍、口述见闻、课文复述、讲
│故事、讲演、辩论、口述作文构思、口头作文─────┼────────────────────────────评改形式 │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训练层次及目标─────┬────────────┬───────────────目标 │
初中
│
高中层次
│
│─────┼────────────┼───────────────
│初一:读标准音,说普通话│高一:能按自拟提纲,用普通话
│初二:听人说活能正确理解│有条理地叙述事件。
│
意思。
│
│初三:听一般报告,能简述│高二:培养辩论能力,观点正确A初级│内容、归纳要点,参加讨论│
,思路清楚,论据较充分。
│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高三:做有准备的演讲。
│。
│───┼────────────┼───────────────
│初一:能注意听别人说话,│高一: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已的思想
│
听懂意思,回答问题│
,说明事物,阐述观点。B中级│
清楚、准确。
│高二:能较有力地进行辩论,观点
│初二:说话意思清楚,用语│鲜明,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
恰当。
│
。
│初三:能作简短的即席发言│高三:可作即席演讲、
│
,有中心,有条理,│
│
态度自然。
│
│
│───┼────────────┼───────────────
│初一:能较完备地介绍各种│高一:稍事准备,即可作即席演讲。
│
内容、简单的读物、│高二:能较熟练地运用议论文知识
│
见闻。
│
,准确有力地进行辩论。
│初二:能借助资料做口头作│高三:可作即席发言、演讲、辩论
│
文。
│、说明,口头作文。
│初三:讨论问题,能正确地│C高级│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条理清楚。
│
──┴────────────┴───────────────
转贴于
(二)中学书面作文微格训练系列(一级)书
[1]作文过程微格训练系统:审题构思行文修改面
│[2]观察——分析——表达微格训练系统:意化雏形化物化作
│
材料:收集材料、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文
│
│主题:主题提炼;怎样确定主题微
│
│表达: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格
│[3]分格训练系统 │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训
│
│结尾练
│
│语言:规范(信达雅)体
│
│修改: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辞系
│
文风:文风的要素、对文风的要求(一级) │[4]文体微格训练系统:记叙文(简单记叙、复杂记叙)、议论
│文、说明文、应用文。
│[5]综合微格训练系统:即上述四种训练系统,根据需要有机分
│解综合。
三、有关微格训练网络的说明
(一)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微格作文训练网络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反映作文训练的客观性。现在这个初步构建的训练网络,基本包容了三个已经实践验证了的组成部分:写作学基本理论,中学作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层次和要求,近百年来根据实践总结出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方法。如微格作文训练体系基本包括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及写作的本质、过程、规律、技巧等等科学规律。可见,微格作文训练体系不是作者主观臆断、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依据的,微格训练体系其内容、目标、训练层次则完全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而制定的。可以说,微格训练网络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作文训练体系。
(二)微格作文训练网络的特点
(1)强化了写作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透析性。多年来,由于教材编写体制、中学生年龄、心理、知识层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学作文训练不强调写作理论的系统性传授,写作知识只在高中部分散布在课文或知识短文中。初中部分有一套《作文·汉语》,这套书适合学生自读,感性现象描述较多,理论透析较弱,而中学生又似乎不大适合系统地讲授写作学的“纯理论”,微格训练体系恰好弥补了以往中学作文训练中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它由于化系统为局部,将写作基本理论分解成若干个“格”,老师在训练时就可以将这一个“格”的有关理论系统,透彻地传授给学生,既可不讲成“纯理论”写作课,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又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写作理论透析给了学生。这样三年下来,“格格”相连,就联格成面,最后完成了一个理论系统网络工程。使学生不再是“盲人骑瞎马”的摸,而是在系统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
(2)符合人类认知规律,适合中学生作文特点。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总有个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中学生对作文规律的体会和认识也有这个特点。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写作经验及现行中学教育体制诸方面因素的限制,使他们很难系统地钻研和把握写作的各种规律。微格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一个个“格”里体会和认识写作的相应的规律,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使他们由浅到深,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形成认知过程,并进而把握。
关键词 作文写作;影视艺术;蒙太奇;特写;空镜头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罗万象、姿态万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精神食粮之一。影视除了能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科学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外,还以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给生活其他方面以启迪。如中学作文教学就可借鉴影视艺术手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影视艺术和写作知识虽然是两门不同的学问,但在创作中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影视离不开文学,影视剧作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因此,在作文写作和影视艺术之间搭一座桥,引导学生在看影视得到思想教育和艺术享受的同时,适当借鉴影视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为作文写作服务,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一、影视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本是一个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同时含有组合、组织、结构,构造等意思,后成为电影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和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具体是指剪辑和组合。它把许多在时间以及空间上不相承续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不仅能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而且将种种现象隐蔽的内在联系变得明显可见,从而有助于充分揭示画面的内在涵义,增强艺术感染力。蒙太奇独特的内涵在影视中发挥得最为充分,极大地补充了语言艺术和静态艺术在视觉和听觉上无法做到的部分。同时,其他艺术门类亦可借鉴电影蒙太奇的丰富性拓展艺术语言的表现空间。事实上蒙太奇法则可以说是一种一直蕴含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创作手法。比如文学创作艺术,苏联著名导演罗姆说过:“蒙太奇式的思维乃是文学作品本来具有的。”优秀的作家们都善于运用此手法。同样在写作时老师适当引进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讲解蒙太奇知识,让学生在欣赏影视时,巧用蒙太奇手法构思作文,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表现手法,扩大作文容量与意境,提高作文的质量。
蒙太奇手法的表现形式各异,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在此主要从单线式蒙太奇、双线式蒙太奇和重叠式蒙太奇三大方面谈谈中学写作对影视艺术的借鉴。
单线式蒙太奇是指所有的画面都围绕着一个情节展开。影视中的单线式蒙太奇主要表现为积累式蒙太奇。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冯晴兰离开人世后,银幕上出现以下画面:飘着一缕青烟、烛泪斑斑已经燃尽的蜡烛;挂于竹竿随风飘摇的破羊皮背心;切了一半的咸菜、案板、菜刀,半掩窗户,纹丝不动的退色的窗帘;弯曲悠长通往远方的雪地上的车辙……这组镜头通过将这五个画面简洁迅速地连在一起,通过视觉形象的强调与积累,非常动人地表现了一个甘于自我牺牲、平凡而高尚的东方女性形象。许多优秀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是深得积累式蒙太奇的精髓的。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具有积累式蒙太奇画面的作品。积累式蒙太奇要求联系在一起的画面必须有内在的联系,画面的镜头要短,节奏要快,形象要简明突出,如果繁冗含糊,节奏拖沓,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影视里如此,文字描写中也是如此。《天净沙・秋思》前面通过三句九个形象积累情绪后才点出天涯游子的羁旅愁苦,行文凝练,形象突出。作文的文字常流于繁冗干巴,喜欢凑篇幅,报流水账,不分巨细地拖沓,缺乏感染力,如果能引导他们看影视作品时注意学习积累式蒙太奇,并联系学过的诗词进行思考,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定会很有帮助。
影视作品中,为了使情节更丰富多彩、更有戏剧性、更有悬念感,编导常常安排两条以上的线索分开表现,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件交替出现,或两种事件错综复杂的展现,相互烘托相互联系,彼此起着促进的作用。这种方式就是双线式蒙太奇,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平行发展的处理方法。《南征北战》中“飞渡大沙河”的故事采用的就是几条线索平行进展:高营长部队星夜兼程赶渡大沙河;敌人炸上游水坝阻拦我军过河,游击队长张玉敏阻止敌人炸坝……几条线索交织一起平行推进,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影视作品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基本一致。复杂记叙文中能够作为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事件、人物,情感、时间和空间等等。学生看影视作品,如果能有意注意抓线索、理脉络,并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克服记流水账和平铺直叙的通病,而且对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交叉式蒙太奇是双线蒙太奇的发展,交叉出现的镜头和场景常常形成对比,这便是对比蒙太奇。其作用在于将两组情节进行对比,从而起到正比或反村的艺术效果。电视剧《哈尔滨往事》中,布库领着他的老婆沿街乞讨,达官贵人们在高楼大厦里痛饮大嚼,两组场面组接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发人深省。学生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运用对比蒙太奇手法,捕捉几个对比点来进行记叙,或者说应用反差构思,制造反差气氛,从而提高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在影视作品中,重叠式蒙太奇主要用来复现某一重要情景,以对这情景进行突出强调。它相当于文学修辞中的复叙方式或重复手法。在这种蒙太奇结构中,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的那把宝剑,在几个关键性的时刻重复出现,画龙点睛地表现了七爷性格的豪爽不屈。这种重叠式蒙太奇也经常在文学创作中被运用,如戴望舒的《雨巷》,通过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强化了主题与情感,而且使垒诗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如果能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重叠式蒙太奇,对于渲染文章主题、深化情感将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重叠式蒙太奇的运用具有前后照应的效果,不仅可以显示剧情的连续性和布局的严谨,而且能够不时地唤起观众的联想与回味,有助于主题的表现与深化,这也是在写作构思时值得掌握的。
蒙太奇重要的艺术功能在于把分切开的声音、镜头画面等诸多元素,按照剧本的要求重新有机地组接成一部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为了保持连续、贯通,合乎逻辑并突出、强调和揭示内涵,分散的声音、镜头与画面之间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过渡连接。蒙太奇连接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叫板式连接、错接式连接、对话式连接、相似式连接、物件式连接、人物式连接、音响式连接等。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蒙太奇连接技巧,对他们作文的过渡和衔接,也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影视特写
影视艺术中的特写是指表现人的头像或某些被摄物体细部、视距最近的画面。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特 写可以揭示出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从而强烈吸引观众注意力,紧扣人们的心弦。“特写镜头使戏剧发生了变化,使它具有一种令人激动的亲近感。我们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主人公们的痛苦,亲密无间。我数得出这痛苦的双眸上的睫毛。我几乎可以觉出这眼泪的苦味。从来没有任何一张脸这样靠近地俯向我的脸。近些,还要更近些……这张脸紧紧地跟着我,而我也专心致志地追随着。在我们之间如果有空隙仿佛是难以置信的。我被它所吸引。它像神恩似的深入到我的心中,视觉印象是极其尖锐的。”法国导演让‘爱浦斯坦对特写充满诗意激情的描述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特写的艺术震撼效果。影视作品中的特写镜头比比皆是,电影《祝福》中,通过编导的特写处理,观众看到了初到鲁家时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胆怯、发辫上扎着白头绳的祥林嫂形象,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特殊的身份和艰难的处境。纪录片《沙与海》中茫茫沙漠里两个骆驼头和脚的枯骨特写镜头,凸现了沙漠中生存环境的险恶与艰难。
学生写作常常缺少细节,该具体的地方不具体。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最富于表情或最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要求学生观摩后再用文字进行描述,并说说这些特写的作用。文学和影视是相通的,特写是将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放大给人看,编剧选特写要体验生活研究剧本,然后从整体中选择和放大细节。学生写好细节的基础是要深入地观察人、事和物,然后分析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的内容,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电影特写实际上是从细节描写借鉴来的,反过来,老师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影视特写中汲取养料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
三、影视空镜头
影视艺术中,空镜头是一个特定的摄影词汇,一般是指不包含主体人物的以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拍摄为主的镜头。空镜头在影视片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编剧和导演常常借助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地域、时代特征,或渲染环境气氛,或抒发人物感情、托物寓意。此外,空镜头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文学和影视在许多地方是互相借鉴的,不少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就与影视艺术的空镜头十分相似。例如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用了一个“空镜头”表达他对行者难舍留恋和自己归期难卜而迷茫的复杂心境。再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阿f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类似影视作品的空镜头,零落荒凉的画面传递出主人公返回故乡时的凄苦之情,同时给人以含意无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