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作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作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 兴趣 能力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9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写作不仅对学生是道难解的题,教师也头痛。那么,怎样才能破解难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要重视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窗,塑造我们的灵魂,引导我们积极向上,涵养我们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我们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而知识、想象力、情感、精神这些要素是作文最重要的构件。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要重视阅读,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乐于读书,会读书。

二、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要树立写作自信

(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展示和表达,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的自信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有了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有了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有了对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展示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表达和展示的自信,也有了要表达的欲望。当然,这种表达或展示就有可能就以写作的形式体现出来,可能是日记,也可能是书信,也可能是课堂练笔,甚至是教师布置的习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二)作文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

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情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活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例如,有一阵子,悠悠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也亲自在玩中求趣,却怎么也玩不出情趣。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写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悠悠球》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就高兴呼喊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了300多字,从悠悠球的结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的确,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以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三)要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激励功能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讲评学生写作的好坏,而是要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指导和评价要有针对性,要具体生动,最好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命题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单调、呆板,更不能出偏题和怪题,要让学生多写一些自由作文,让他们尽情地描眼前景,写身边人,述亲历事,抒心中情,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精神飞翔的乐趣;开始不宜对学生作文提出过高的要求,应以鼓励为主,重在调动其积极性;在作文评改中,对学生要抱有爱心、宽容心,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班所有同学的作文,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词用得精当,一个句子表述生动,也要加圈加点,予以肯定;评语要热情、中肯,不要吝啬赞美之辞,让学生在赞美中获得自信。在集体中教育最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让人快乐了,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一个人进一步追求成功的欲望了。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尽量多的表扬,以树立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四)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

克服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破除写作的神秘感。好多学生以为书上的文章都是高深莫测的,而教师又把课文分析得玄玄乎乎,就更使得他们感到写好文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其实写作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写作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出来的。有些学生感到写作难,可能是没有弄清想、说、写之间的关系,把三者割裂开来了。有些学生平时思维很活跃,跟伙伴们交谈、争论,语言也很精彩,但写起文章来却是干巴巴的。原来他们写的并不是自己平时想的、说的,而是邯郸学步式地盲目学规范语言,学优秀作文,把自己语言中的灵气全给抛掉了。写作无非是把我们想的、说的记录下来而已。我们思考、说话不会感到难,那么,写作又有何难呢?

三、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要重视练笔。

凡搞文字材料的人,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仿。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第二阶段,半模仿。这时除了模仿,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第三阶段,丢掉拐杖,独立写作。而要实现从第一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跨越,没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刻苦、勤学多练,正如罗马最著名的斯多葛学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名言:“要想工于运笔,就得勤于练习。”练笔是培养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练笔的途径之一是课堂即兴小练笔。比如,教学《槐乡的孩子》,学到里面写天热的段落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己另写几句天热的句子,还变出花样写《天多冷》,学生也很快写出了自己在天热天冷时的感觉,读起来是既新奇又有趣;上《风筝》一课时,学到第三段写放风筝时,我问学生:“你们放过风筝吗?”没有一个回答是否定的,我又让他们写自己放风筝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从作文反馈的结果来看,大多也很真实可感,读来也很吸引人。课堂即兴小练笔可以开启作文教学的大课堂。

练笔的另一种途经是记日记。记日记,不在乎长短,只要不写成“早上起床白天吃饭晚上睡觉”就行。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我并不强求学生每天都写日记,凡是有意义的事,印象深刻的事,生活中的思考、感悟,等等都可以写,每星期一两篇即可,但不得懈怠,只要坚持写下去,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写作能力范文第2篇

习作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读中感悟写法。在读中使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在读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想象,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读中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应用于写作实践。这样,学生们的写作就会做到言之有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楚地表达出来。

阅读积累、厚积待用

习作是沟通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当人们想说什么,表达感情时,这就需要恰当的语言。语言是习作的基础,所以,引导学生阅读,积累优美语言,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很重要。

语文教师要利用平日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读的目标,有意识地通过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挖掘生动的、优美的、表达课文中心思想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优美语言建立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积累习作语言的目的。教师要把好的品词赏句的方法逐步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推及于课外阅读中,充分地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使W生得到美的熏陶,在书的海洋中汲取知识,积累优美语言,厚积待用,为习作打好语言基础。

阅读感悟、 品味写法

新课标中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整体地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带领学生联系实际、观察生活,使学生善于把文章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品味作者的写法。最后愿意付诸实践,运用自己的阅读积累、思想感悟,主动习作,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对书本的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实际的理性认识,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习作创造性。

习作时天马行空是行不通的。一个人的想象必须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很多来源于书本知识,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达到阅读感悟、品味写法的读书效果。在勤读、勤品、勤悟、勤积累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

多读生巧 、妙笔生花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正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首先树立读的目标,有意识地通过对课文的字、词、句、段的玩味,最终根据对作者文章语言的理解,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从而也就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特点,在无形之中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要教给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要围绕文章重点,开展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就可以“由景生情”“情动辞发”“感物吟志”,自然而然地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 。

请看课文《趵突泉》描写小泉眼那段“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城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您追我赶似的。有的……”。仔细学习这段作品就可感受到“飞起来”就是要写“活”,写出小泉眼的多姿多态。我在教授此段时,不失时机地说:“怎么样?让我们也来写一个我们所游览过的番禺莲花山的莲花瀑布的片段,注意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写作活动之中。

如此一来,学生在习作时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运用写作技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体会写作的情趣,自觉自愿地练习写作。通过练习,学生便能轻而易举地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在本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大显身手。

为了实现新课标的习作教学要求,我们要把握时机,深化习作教学改革,要把小学生从“习作难,难习作”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从自己的思想实际出发,自主选材,自主立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酣畅淋漓地写出来。

写作能力范文第3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由一个人的人格力量、审美情感、志趣、思维及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素质构成。简言之,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诗词是构成写作精神资源的重要一环。学生多品读古代文学中的美诗、雅词,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审美中国文化,首先应该品读中国的古典诗词。《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竞领,争芳吐艳。从先秦到明清,上下三千年,出现了无数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每一个名字,都是文学殿堂上的一座丰碑。而他们流传下来的佳作名篇,更是繁如星辰,灿若日月。诗歌里流淌着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飞扬着他们的豪情壮志,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

读诗可将世上沧桑尽敛于眼底,人生甘苦咀嚼于心间。可感悟屈原的孤傲,陶渊明的清淡,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凄美,陆游的忧国……读诗之趣,得于目而寓于心。痛苦时,她让你春风徐徐;困惑时,给你明灯昭昭。有了这精神资源,写作时你不会腹中空空,写出来的文章不会萎靡不振,不会空洞干瘪。有了这精神资源,写作时你会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你会成竹于胸,畅所欲言。

古典诗歌名篇都经过作者的惨淡经营、千锤百炼蕴涵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情感色彩。因此,经常涵咏华章隽语,既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又可以吸收和积累精美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谈吐作文,自然文采斐然。

写作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写作能力

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兴趣的产生需要外部条件的引导。作文教学专家管建刚说:“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好好地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写,有长久的‘写’的兴趣,它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事。不要等到写作文了,才琢磨写的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是最好的作文教学。”作文教W的核心在于着力唤醒学生真正的写作状态,不断地激励和鼓舞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自主地写作。

一、让学生说真话

“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是事与愿违。老师老是要求学生写些“健康向上”的东西,学生却没那么多“健康向上”的东西写,结果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学生就写些“假太空”的东西来交差。“认真还自在,作假反受累”,“一句谎言要一千句谎言来掩饰”,学生长期要迎合老师的口味说假话、空话、套话,怎能不累?所以,要想学生愿写、乐写,就先让学生说真话吧。

二、让学生自由表达

过多、过高的要求,往往使得学生害怕作文,更可怕的是,为了迎合老师的要求,学生作文常常是瞎编乱造,内容雷同,大多是“五子登科”――路上见到皮夹子、桥上帮人推车子、红绿灯下扶瞎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留在教室擦桌子,几十年如是。

“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怎样的人。在作文中为了得高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可以说假话,那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加重要的目标就更加没有操守可言,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钱理群语)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良好的文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允许学生讲“不健康”的真话。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说过:“文章内容其实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表达力,我们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让学生自由表达,就是让学生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写“放胆文”。课标明确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要求,总是要求学生的作文选材必须“健康”、“向上”“典型”、“有意义”,叙述要“中心明确,生动具体,条理清楚……。”这些“成人化”的高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谭海生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淡化“写什么”,强化“怎样写”。首先,减低作文评判标准的“内容”要求,不能要求学生的选材都要“健康”、“向上”“典型”、“有意义”,重点是看文章是否通畅、生动、有条理。其次,正真让学生写“放胆文”。“放胆文”,是指内容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作文。

三、搭建交流和表达的平台

课标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如果实现了“与人交流”,学生的作文就得到了“回应”,就能燃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采取在课堂上读,张贴在教室墙上,办“班级作文博客”,办“班级作文周报”等方法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固定的读者和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这就达到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写作目的。

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是让学生愿写、乐写的强大动力。作文讲评课上,我们应该大面积表扬、鼓励学生,特别要大力表扬中下层学生,哪怕他只是一个词用得恰当或一个句子写得好而已;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墙壁办“习作园地”,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班级作文博客”,展示学生习作,接受别人“点赞”,感受成功的喜悦。再且,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让学生体会到无上的光荣,获得成功的。虽然,最终能发表的文章可能不多,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外,我们应及时把学生取得的成绩(进步)及时告知家长(发校讯通、写便条等),让家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的快乐。来自家长的称赞和鼓励,可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写作动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你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它所需要的一些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管建刚语)所以,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动力放在作文教学的首位,因为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写作能力范文第5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让学生通过品读,感受文章的新颖之处;然后教师通过迁移、模仿,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和指导,使学生真正达到创新,从而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来加强读写结合:

一、加强阅读,积累语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无以开阔视野,更谈不上知识的积累。尽量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阅读量多了,词汇量就丰富了,在写作时提炼和概括素材的能力会随之提高。课堂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之一。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写作范文,文中不乏好词佳句,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好词佳句。我通过四点来教学新词汇:了解词义;随文理解词义;朗读体会;用词说话。这四个环节,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又是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熟悉词语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最佳的路径》中“迎刃而解”一词时,先让学生了解“迎刃而解”是指用刀劈竹子,劈开了口子,下面的一段就迎着开口自己裂开。再把词语放在课文中让学生理解,知道在文中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意思,最后用“迎刃而解”造个句子,此时,学生很快就能写出来。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好词佳句。为了使摘抄的好词佳句发挥作用,运用到写作中,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组织班内、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学生评赏。学生在评赏中,认识了更多的好词佳句,词汇更加丰富,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和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讲清特点,掌握方法

阅读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例如:在教学《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一课时,我没有讲解课文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读后回答问题: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真实的事件,是什么吸引你读完了课文?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那一个个省略号,因为这样的悬念把文章一步步推向,从而吸引读者继续读,一直读到公布了电话的内容后,文章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学生学了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写作特点,为今后创造性写作打下了基础。

三、通过模仿,培养技能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指导学生的习作实践。茅盾先生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好的形式。”在仿写时,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进行迁移。教学中,遇到精彩的课文,我总要安排学生仿写。例如:在学习《草原即景》一课时,安排学生模仿课文写一写春景。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自己看到的春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紧密地结合课文,对开拓学生思路起到了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可见,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起到了明显的训练效果。

四、鼓励创新,提高能力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就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补充完整。例如:在《生命的药方》一课结尾处,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想象德诺抱着艾迪的球鞋死去的情景,如果没有艾迪的友谊,德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通过想象更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爱、对友情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