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病历系统;教学

多媒体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临床教学广泛采用。本文阐述骨科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实现了教学信息无缝对接,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明显。

1 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势

1.1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实现了教学信息无缝对接:骨科患者多、手术多、周转快,患者手术图片、视频多,且实习教学信息量大。骨科学是当今医学界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涉及面广,涵盖病理学、解剖学、放射学、生物力学和外科学等学科知识,新的理论知识日益丰富, 新的手术方法及层出不穷的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使骨科这一古老学科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给学生灌输医学理论知识,教会他们基本技能,还要尤为重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实习课程枯燥乏味,往往因为理论知识较难理解,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要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时间冗长且容易混淆描述不准确,实习生经常对部分患者的信息必须反复确认,才能够了解,时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利用声音、图片、动画、影像等手段,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直观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能充分体现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可以把教学所需的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将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内容。

1.2积极的推动了对骨科的带教工作: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能形象、直观、实时地反映患者信息及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将大量的信息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医院临床骨科教师可节约大量时间,学生也不必死记硬背,还可以拷贝的所学内容,随时复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骨科带教工作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自从应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后,不仅提高了交教学质量,而且还形象、直观、实时地传递了教学信息。明显提高临床教学效率和质量。

1.3实现了骨科临床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骨科临床教学个性化更为突出,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差距较大。使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大量的信息已包含其中。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内容要求带教老师按PPT教学模板编写,内容涉及到病室动态、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诊断、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和诊疗护理计划等几个方面。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杜绝了因医疗信息未及时传达可能造成的医疗隐患。通过不断完善多媒体的制作,使年轻教师更容易从中学到老教师的经验,明显降低教学难度。同时首次将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用于每日的交班,并将PPT作为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存档,便于进行审查,确保教学过程可审计、可追溯,杜绝了教学死角。更容易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教学。

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模式,可以及时调取患者病历、辅助检查、影像资料等信息,为术前讨论、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点评、出院患者审核、会诊等,提供信息支撑。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以生动丰富的图像替代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信息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并得到充实与提高。为学生将来参加骨科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应注意到,学生习惯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起步阶段恐难以接受这种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2 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临床带教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为使教学中的多媒体内容丰富、 表现形式生动多样, 离不开对平时教学资源的收集。有的教师所做的课件,内容匮乏,往往仅有课本文字和画面的简单拼合,界面和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 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兴趣索然,且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教师可不断将“典型病例诊断分析”应用到临床教学,并开设病例分析讨论环节。病例选择及符合逻辑的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及转化过程,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床边实践的“桥梁”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围绕大纲选用或编写病例,由学生自行搜索资料进行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并将各检验项目进行整合。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总结的结论与其他同学讨论,有教师进行点评、归纳、纠错,重点分析疑难问题。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发从感性材料中总结、归纳和思考。比如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以往影像学检查中多采用X射线与CT平扫等方式,由于临床表现多为二维图像使得骨折部位的具体状况难以获得准确的表现,学生在阅片时缺乏立体空间的认识,教师也很难进行直观的教学。学生对此病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采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可以随时调阅MRI、CT及三维重建、DR等信息,可以直观、立体表现病变部位,使学生增加对损伤部位的了解程度,学生能容易理解,使同学们能生动、形象地掌握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总结

医学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解决临床疾病的应用脱离,即教学与实践脱节,最终结果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后缺乏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应对能力,接触到实际病例时无从下手[2]。这一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文字清晰、图形准确,是一种灵活、高效、全面、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更容易、更深刻。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3]。

参考文献:

[1]王升英,吴秀媛.多媒体教学软件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病理学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撤点并校 理性纠错。

进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这类学校的存在与教育领域倡导的均衡发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的布局进行调整显得十分必要。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 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自此,席卷全国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帷幕。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上学难、辍学率回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

马克思指出: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①目前,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倍加关注。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提升了办学效益,可以为农民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这种教育效益的提高导致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有些孩子会因此而失学。很多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远远超过免收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农村贫困家庭受到更加不公正的教育待遇。当政府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伤害了农民利益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启动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关系的重新平衡,确保教育公平。②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并未采取补偿措施,农村家庭享受公平教育之希冀再次破灭。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 确保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的均等。一般来说,人们把这三个层次概括为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导致的教育不公凸显的现象,主要体现在起点均等上。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从一开始就体现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取向,其最原始的动力是节约办学资源,虽然其中也提到质量和公平,但这是以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前提的。所以,许多地区农村中小学撤并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中小学适龄人口的递减速度。由于盲目大规模撤点并校,导致许多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致使新一轮的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出现。

要确保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不伤害本就处于弱势的农村家庭,保证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确理解政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同时,也提出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等一些前提条件。但是,地方政府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断章取义,导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曲解化、简单化、形式化和一刀切。第二,进行合理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撤点并校时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了解,制定的规划不合理,工作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功利性。比如,有的地区确定学校布局只按照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而由于地势崎岖有些在地图上只有一公里的距离,实际走起来可能要三五公里。为了解决因调整而带来的上学难问题,合理的布局规划尤其重要。第三,启动补偿机制。国家应该通过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等方式对农村家庭进行经济补偿,改善其在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上的不利处境。

二。

从普遍意义上说,教育是准公共产品,而义务教育满足了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而被归属于纯公共产品领域。③为了保障人们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国家必须承担起对义务教育的全部责任。我国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这一惠民政策的实施大快人心。然而,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逐渐深入,许多农民发现刚刚卸下的担子又重新压在肩上,而且更重。由于合并后上学路途遥远,家长会选择陪读或者让学生住校,由此而付出的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和陪读产生的经济负担,远远超过了几年前所交的学杂费。同时,家长还为孩子的上学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不惜代价尽力维持,也有的家长由于不堪负重让孩子辍学。政府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益进行撤点并校,而农村家庭为了孩子上学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多,本应由政府、国家承担的责任正悄然转嫁在农民身上。

在义务教育投入方面,政府负有主要责任,撤点并校使农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成本增加,导致农民在公平享受义务教育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需要建立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补偿,农民要比城市居民付出更多的义务教育成本,就会使原本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家庭生活更为窘迫,处境更加不利。所以,为实现社会公正、教育公平,政府应该对农村家庭因撤点并校而付出的成本买单。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进行中必然有很多学校面临着整改、扩建,而要整改、扩建就需要有资金扶持。因此,设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非常必要。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政府无力承担,所以该项资金由中央财政拨款支付更能确保撤点并校工作的实施。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的撤点并校预算方案,管好、用好布局调整资金,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三。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在教育实践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需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以学生的权益为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导致许多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学生遭遇新的“上学难”问题,近年来频发的校车事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差,后勤保障措施跟不上,难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长时间的寄宿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小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使学生失去了情感上的寄托,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会对其心理形成巨大的挑战。虽然随着时日推移,学生的自理能力会逐渐增强,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的正常发展为代价的。如果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筹码换取办学效益的提高,无异于舍本逐末。为了保证撤点并校过程中学生的权益得到保护,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育政策制定的目标首先不是考虑经济效益,而是要考虑人的发展。不能出于减轻财政负担、缩减教育经费的目的,把布局调整简单地理解为撤并农村学校,把布局调整目标错误地定位为在某一时间范围之内农村学校数目的减少量。使农村学生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应该是布局调整的终极目标。

试行小班化教学策略。由于我国农村中小学历史上形成了分散办学的局面,进行“一刀切”式大规模的撤点并校不太合理。所以,可以探索建立“高集中低分散”的办学模式,保留小学低年级教学点,确保年龄较小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这些教学点要采取小班化教学策略。班级规模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照度”,班级规模越小,学生受到的关照度越大。④在农村学生受教育状况整体处于弱势、农村办学条件较差的前提下,小班化教学也是一种对于农村孩子的补偿。

建立标准化寄宿学校。为确保寄宿制学校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生活服务,需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应从软硬两方面入手。从硬件方面来说,应该提高食堂、宿舍、水房、厕所、医疗室等生活设施的标准; 从软的方面讲,学校应该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尽量为学生打造温暖如家的学校生活氛围。同时,要注意丰富学生住校生活,重视心理疏导,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失落、悲观、厌学等心理问题。

四。

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办学效益就是提高学校各项资源的利用率。然而,随着大量的农村中小学被撤并,人们并没有真切地感受到撤点并校带来的效益。对新合并的学校来说,由于原本的教育规模有限,相应的扩建措施又往往滞后,导致巨型班级的出现,而扩建校园需要的投资要远远超过正常的教学投资。对被撤掉的学校来讲,有些可移动的资源会相应纳进并入的学校,但在搬迁过程中会产生资源损耗,还有一些不可移动的资源只能丢弃,最为典型的是校园和校舍。学校被撤后,人去楼空,有的学校被废弃,一片凄凉; 有的学校成了饲养场,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还有的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会不会撤掉、自己会不会是合并后的校领导没有把握,所以在撤并学校之前大肆挥霍学校经费。如此种种,都与撤点并校之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办学效益的目标南辕北辙。

由于长期形成的分散办学的局面导致多数学校的容纳能力有限,撤点并校必然要先建再撤,要建设就需要有经费。然而,政府关于撤点并校的资金不足,没有办法保证建成足够数量的标准学校。有些学校虽然建成了宿舍,但没有食堂、水房,成为“半拉子”寄宿学校。还有些学校规模本来较小,又无力扩充,但作为保留校只能硬着头皮接收生源,导致班额过大,学校难以承受。撤点并校的初衷是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农民看到的事实并非如此,似乎除了上学路途更远,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善。面对此情此景,农民会选择把孩子送到城市的私立学校,导致许多农村学校趋于空巢,造成新一轮的教育资源浪费。

要避免农村撤点并校中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现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撤点并校之前进行充分合理的论证,克服撤并工作的功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探索最适合当地农村的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确保调整后的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提升,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留住农村学生。其次,对被撤掉的学校的资产合理确定归属,确保学校资产不被私人占用,保证教育资源用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上。最后,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对学校的财务运行进行严格监管,避免撤并学校之前各校争先恐后花钱的现象。同时,加强对撤点并校资金的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合理统筹,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发生。

五。

杜威认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形式,应保证适当地传递一切社会文化遗产。⑤农村中小学是乡村文化的存储地,承载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对广大村民来讲,它不光是传递知识的场所,也是村屯的文化中心,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学校的撤并,农村失去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导致乡村文化的断裂和乡村文明的失落,使原本就比较贫瘠的乡村文化更加荒漠化。“对于一个区域来说,一所学校的价值,多数情况下,要等到惋惜地看着学校失去时,才能明白。”⑥学校的撤并带给村民的并不仅仅是孩子上学路途遥远、教育支出增加等问题,乡村文化的失落也会成为村民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农村学校代表着乡村文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撤点并校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不能因学校的撤并导致乡村文化的断裂和荒芜。为了保证乡村文化的延续,首先要保证学校的服务半径不能过大,不能使正规的文化传递机构离村民过于遥远。其次,要合理利用原有校舍。可以利用闲置的校舍进行村民职业技术教育、幼儿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生产能力、传播乡村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把农民纳入到教育体系内,可以弥补农民心中失去中小学文化中心的失落,可以继续发挥学校在乡村文明传播中的阵地作用,保证乡村文化的传承。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对此我们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可因噎废食。撤点并校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家长、学生等。对于政府来说,撤点并校可以节约经费、便于管理。对于家长来说,有可能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必须为此付出更多教育成本,心理上要承受对于孩子的担心、对失去乡村文化中心的失落等。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以安全隐患、生活及心理上的挑战为代价。

所以,撤点并校工作应该考虑各种利益主体,不强制撤并,减少各方矛盾冲突,并且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这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政府应从保障民生的角度出发,理性看待撤点并校之利弊,正确理解政策,合理执行政策。国家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益,是在保证每个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的前提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所以,布局调整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调整过程中要遵循尊重村民意愿、进行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搞好后续管理等基本原则。面对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认真反思,剖析原因,并且要有纠正错误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年,127 页。

②赵晶: 《乡村小学布局调整教育公平保障研究———以四川省 X 县为例》,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年,7 页。

③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13 页。

④Blatchford. P. The Class Size Debate: Is Small Better?

病理学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典型病例;整形外科;教学

【Abstract】 Plastic surgery is a professional and wide-ranging disciplines. The application of typical case approach in the teaching process,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 their self-learning initiative,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furth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think problem-solving ability,to explores the feasible mode1 of reformation in teaching.

【Key words】

Typical case;Plastic surgery; Approach

在医学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整形外科学的临床教学也同样需要不断地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现代教学的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整形外科教学的特点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泛的三级学科,它包括整形和美容两大部分,诊治范围涉及全身[1], 与很多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它不仅要求有扎实外科基础,而且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密切结合,可以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在整形科专业的教学中,其教学时间短,而内容繁多,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专科知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等医学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整形外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往的教学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传授、累积和记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疏于思考,死记硬背,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出现疲于背书而无法胜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现象。

3 典型病例教学法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医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生动、易理解、便于记忆[2]。典型病例内容完整,形式多样,可以是多媒体、书面或电子文档等[3]。

3.1 目的

“典型病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我们选择、整理、加工后的典型病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是可以接触到临床中的实际病例,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整形外科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3.2 方法

在理论大课的适当位置典型病例,或作为教学举例,或用于提出临床问题制造悬念,或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保障我们基本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完成。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突出“典型性”,以恰当的方式予以展示,并设计出高质量的临床问题,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Power Point制作的幻灯演示插入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教学媒体,使幻灯片变得具有艺术性、直观性和感染力,打破过去理论授课的传统模式

3.3 优点

3.3.1 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典型病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突出病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又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导入,并设计出高质量的临床问题。所以,教师不但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知典型病例内容以及与病例内容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2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被动记忆转变成主动探索,是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教师选择已发生的典型病例为引导,病例真实、客观、生动,能够用于印证临床某个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辨别诊断、辅助检查[4]。将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事实摆在学生的眼前,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生动、活泼、愉快、和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2009年对“典型病例教学法”的评估调查中,有9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希望在以后的授课中能更多地应用。

3.3.3 利用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客观的病例作为讨论对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能明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临床理论知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医生责任的重大,使学生竖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也是一种职业素质教育。

4 存在问题

4.1 学生方面问题

由于个人素质、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及课前准备不同,故病例的接受程度及提出问题情况也不同,指导教师在该模式应用的初始阶段,可以适当引导,使同学了解这种授课模式,逐渐接受。

4.2 教师方面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如果病例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或者在课堂与学生没有充分互动,那么授课效果也不尽满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课程进展顺利,保证良好的效果。请有该种教学经验的老师做介绍和示范,科内组织教师集体收集和整理典型病例,制成电子教学课件,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典型病例导入法不仅可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临床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但仍有其局限性和需要改进、探讨的地方。为使“典型病例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实施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更应该大力完善和推广应用。促进教师由“教会”到“会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的新特点[5]。

参考文献

[1] 杨超,邢新,薛春雨,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教育,2009,3:68-69.

[2] 邵学谦,张文华,鲁砷,等.典型病例库的建立及其在普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学报,2009,30(18):2305.

[3] 黄文,郑健.“典型病例导入式”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 重庆医学,2009,38(6): 740-741.

病理学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临床特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69-01

有学者在研究资料中表明[1],伴糖尿病急性缺血性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未患有糖尿病患者的2-3倍,一般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比例为20%-45%之间[2]。本研究将对我院78例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78例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有12例女性,66例男性。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4岁,平均年龄为47岁,其病程为1-2周。另选110例未患有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32例女性,78例男性。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6-87岁,平均年龄为48岁,其病程为2-4周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观察以及比较项目

121伴发疾病此项类容主要包含了高胆固醇、房颤、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等。

122临床表现此项类容主要包含了吞咽障碍、排便障碍、排尿、不能运动、共济失调、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失语、视野缺损。

123相关指标血钾含量、细胞变形指数、血脂、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HbA1c、2hPG以及FPG。

124并发症癫痫、心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应激性胃出血、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热。

125CT表现采用16层CT螺旋扫描机来对其进行扫描,扫描的时间为20s,扫描的视野为230cm,其间隔为5mm、层厚为5mm,其中有7例患者进行了增强扫描。

对两组患者的多发性性腔隙脑梗死以及大面积梗死发生率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

2结果

21伴发疾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68例患者患有高血压,其比例为8718%;18例患者存在缺血性心脏病,其比例为2308%;10例患者出现了房颤的情况,其比例为1282%;20例患者存在高胆固醇的情况,其比例为2564%。对照组患者有90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的情况,其比例为8181%;23例患者存在缺血性心脏病,其比例为2090%;9例患者出现了房颤的情况,其比例为818%;17例患者存在高胆固醇的情况,其比例为1545%。两组患者的伴发疾病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以及血脂紊乱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中有21例患者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其比例为2692%;24例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其比例为3077%;21例患者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其比例为269%。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其比例为909%;11例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其比例为1000%;10例患者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其比例为90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血脂紊乱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3],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有学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4],糖尿病患者脑组织中的葡萄糖浓度相对较高,当其在缺氧以及缺血的状态下,就会出现ATP供血不足的情况,导致其无氧酵解的浓度增加,当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中毒的情况。患者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情况,并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血脂紊乱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急性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47-51

[2]张云云,郭德莹,张海梅,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47-50

病理学重点范文第5篇

【摘要】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及未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课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尤其适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典型病例、临床医学八年制、骨科、医学教育

八年制医学生是一种新的培养方式,相对其他学制,八年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医学作为未来的终生职业,所以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以后临床工作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者结合骨科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

骨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现代科技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骨科临床医疗对医生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临床学科比较,骨科教学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首先是专业性强,涉及的内容繁多、复杂,涵盖面广泛(如四肢、脊柱、骨盆、关节、肌肉、脊髓及周围神经,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影像等多门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发展与知识更新较快。学生常因所学内容感到繁多、难记、难掌握,而产生对骨科学习的畏惧心理,不同程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按照既往“以教员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虽能死记硬背记忆相应的知识点,却难以将前期学习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 八年制医学生培养的特点

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目标是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做好临床八年制教学,为我国医学事业输送优秀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急需解决的问题。八年制临床教学阶段是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质量。其临床教学要求通过临床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基础理论,较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能够全面系统的搜集病史资料,准确、规范、熟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以及对危、急、重症的应急能力。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智力开发,为培养学生成为医学科学已知领域的革新者和未知领域的开拓者打下坚实基础[1,2]。临床教学坚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巩固和深化的原则。应安排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临床,解除病人,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床边教学和结合临床实际的自学。根据这一要求,作者尝试将“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教学实践中。

3 “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

“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课中,目的是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一般示教病例有所不同,其主要区别是它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教程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教员方面,需要其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使其突出典型性,又要以最恰当的方式予以展示,并设计出高质量的临床问题,组织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要求教员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如:实例、多媒体等)以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及趣味性。所以,教师不但要认识到“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课前要认真备课,熟知典型病例内容以及与病例内容相关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等基础知识,还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理论和临床能力过硬,同时还要有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考性,从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5]。

它的教学程序包括病案准备-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质疑-评价精讲等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具体要求。在病案准备阶段,主要依据临床教学大纲编写,但须强调以下几点:选择本科典型病例这是本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尽可能选择本科现有的常见病,病案的编写主要遵循以下标准:(1)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常见且典型的病例;(2)病案内容与教学大纲难易适中;(3)病案内容完整,形式多样,可以是多媒体、书面或是电子文档等;(4)按教学目标要求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4)按教学目标要求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适当涉及病理生理、解剖及病理等基础知识,但不超越教学目标、范围,问题形式多样,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的具体步骤包括:要求学生预习,教员可将典型病例提前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学、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学教材,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认为的难点、重点和问题。在上述预习自学的基础上,临床教学时由教员围绕病例进行讲解,讲述要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教员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力求将知识系统化,要点纲目化,技能操作形象化及实践化,不仅要把根据典型病例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充分体现对病例的诊断治疗思路,而且为深入更深层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具体分析典型病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例进行认真思考,列出分析要点和讨论提纲,准备随后进行的课堂讨论。之后,进入讨论质疑阶段:讨论是该教学法的主要形式,也是核心所在。通过讨论、质疑,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讨论可分为几个阶段,在教员引导下进行,首先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难点、重点问题,尽可能做到人人有见解,人人有发言,然后教员启发、点拨和质疑,并就提出的难点、重点问题,鼓励同学间有不同意见时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试着组织、归纳众多观点和解释,提出初步结论:教员则根据学院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最后教员总结:重点在于对病例如何分析,如何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讨论中有代表性问题做出合理解答。教员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讨论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4 教学实践体会

与传统的填鸭式及单纯病例示教教学法相比,应用“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学后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员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员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这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以往学生依赖于从教员那里找答案,本教学法则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国际互联网、学习论坛、图书馆、文献检索等多种途径。其次,通过寻找答案及小组的讨论、激发思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此外,该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与他人合作意识。在教学法的实施中,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多样,学生的参与度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因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常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间和师生间彼此了解与互动情形比传统课程的情况更好[6,7]。

综上所述,与传统现行的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法所能够达到的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更为优越,尤其适用于八年制医学生培养,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伍文星,杨彬. 创新八年制教学管理,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55-457.

[2] 聂小蒙,徐晓璐. 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开展询证医学教育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60-461.

[3] Rhem 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J]. Nat Teeach Learn Forum, 1998,8(1):1.

[4] Christophel AS, Susan CP, Edward J.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J]. Biochem Educ, 1995,23(3):149.

[5] Dochy F, Segers M, Van den Bossche P, et al.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J]. Learn Instruct. 2003,1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