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第1篇

我们要举行一场辩论会,主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我们准备好资料,一场辩论会就开始了。

我们是正方,由我们这方开头。我方刚阐明观点,反方立即有人反驳。我方的成员见反方如此来势汹汹,心中更加振奋。对方的成员很明显都是有备而来,看局势将会有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了。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做裁判,不仅把两方的理由更加贴切地表述出来,还在一旁给我们讲一些建议,让我们都知道一些辩论的知识。辩论会如火似茶地进行着。反方突然把一个反问号向我方投射,但由于我方失误被反方追上一分。我方成员焦急地商量对策。这时,反方又将几个问号掷过来都被我方成员巧妙地反驳回去。辩论会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我看了一下分数,目前为止如果反方失误一次就可以扳回局势,只要在之后的几次发言中找出反方的破绽,一举击败就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反方发言的空档中,我方成员想到了一个反驳的理由,比分扳平了,成败就在这两次发言中。大家都比较激动,因为在之后的几分钟之内就能知道结果了。我来作总结性发言,说:“科技发展利大,恒古至今是一个不变的事实,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反方代表由于不够有力地总结科技发展弊大的原因,所以正方胜利!最后老师跟我们说:现在科技的发展利大,但以后有可能会弊大,利和弊是双刃剑,只要趋利避害,科技发展就会造福全人类。

在这次辩论会中,我们不仅学到许多知识,还体验了辩论会的精彩。真是一场激烈的辩论会!

福泉奥林匹克六年级:周丽卿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第2篇

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网络科技融合于法学教育发展,他们已经有了30多年的经验。在美国,法律教育与法学研究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著名的WESTLAW和LETXES等法律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法律信息产业。WESTLAW公司已于1997年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并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开通了在中国大陆第一家专用的法律数据库查询终端。1999年上述两家美国法律数据库已经采用互连网络进行法律数据全文检索和阅读,其中已有相当部分的法律数据免费向全球开放。

在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我国的台湾,网络科技发展也有10~15年的经验,使得法学教育在使用网络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中国大陆这方面起步较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值得我国法学院借鉴。下面从十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网络科技影响法律图书馆发展模式,影响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资料查询和阅读方式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法学院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网络科技的影响,改变了发展模式和方向。美国大约有170多所由美国律师协会(ABA)承认资格的法学院法律图书馆,在30年前已经开始连接WESTLAW公司和LETXES法律数据库系统。

在美国法律图书馆网络数据的法律资料费用(设备和数据流量收费)约占法律图书馆平均开支的1/3以上。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数据设备和软件更新的费用增长幅度比其他图书馆开支增长幅度要快。同时,法律图书馆早已配备了专门的网络与计算机数据工程维护网络系统。

美国多数法学院采用了网络化的法律数据库,使得法律图书馆的使用分为两个区:一是传统的“书架区”,二是“计算机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集中在“计算机区”,1980年以后的法律资料多数可以查阅网络数据库获得。“书架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在美国法学院,法律图书馆的“书架区”与读者联系,主要通过书籍外借和外地图书馆复印邮寄服务来实现。图书馆外借图书使得图书馆的使用空间和时间扩大。现在,在法律图书馆的“计算机区”,通过互连网络扩展图书馆的使用时空,使得图书馆的使用“无疆界化”和“无闭馆化”,而且,网络服务更具有质变的意义还在于:当各个法律图书馆数据库连网后,各网络数据库中的法律信息资源便实现共享,这将使各个法律图书馆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每个法律图书馆的发展将更加注意特色,更加趋于个性化发展,更加注意数据资源的独创性。反之,在没有网络技术支持的时代,各法律图书馆发展趋于雷同、重复和缺乏特色。

在美国,许多法学院学生通过网络,随时查阅与下载网络数据库的法律资料。美国多数法学院的《法律评论》都已经“上网”。即便没有上网,也用光盘数据版通过美国计算服务器提供全文检索服务。

在发达国家网络科技进入法学院图书馆之时,发展中国家在此发展比发达国家慢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检索文献的手段不同,导致眼界、观念和效率的不同,中国大陆法学院在发展法律图书馆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在亚洲,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紧跟发达国家之后,各自发展了“本地版”或“母语版”的法律数据库系统。

网络科技发展对法律图书馆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使得法律图书馆的设计、经费支出与管理人员结构等方面,都将发生了变化。具有网络科技和计算机数据知识的图书馆工程师成为新的馆员。学生同计算机工程师对话的时间增加的幅度,比同传统馆员咨询时间增加得快。学生同计算机工程师们的“对话”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或电话交谈,而且还可以是在网络上的“对话”,中国大陆的法学院法律图书馆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更应充分估计到网络科技对法律图书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二、网络科技对法律教室的影响,对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网络科技也进入法学教室已经非常普遍了。美国芝加哥的一所不太引人注目的法学院,叫肯特(KENT)法学院,设在一所理工学院里,这所法学院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获得了大力支持。美国的这所法学院在传统评价标准中的排名并不靠前。①但是,它全面使用网络科技进入法学教室,使法律学生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网络科技发展前,世界各国的著名法学院主要依靠著名教授来支撑。法学大师的知识及经验随同他们个人的存在而存在,随同他们移动而移动,所以,大师的知识及经验传达给学生们是有限的。所以,争夺大师是法学院之间竞争方式之一,表现为互相“挖角”。但是,就是在世界著名法学院里,学生也不能经常听到名教授和大师们的讲课。

但是,美国的“小法学院”却通过网络科技获得这些著名教授的音像资料和数据化资料,在网络中传播,并将网络数据库与教室连接起来:“小法学院”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大法学院花费的成本要高得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小法学院更具有竞争力。美国法学院还有另一种新的排名,评比使用网络科技的程度。评出的前5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法学院,没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伯克利及密歇安法学院。所以,美国有名的私立法学院中,除了哈佛法学院外,像芝加哥、耶鲁、斯坦佛法学院都是小规模的。还有更小的法学院,其办学成本更低。

网络化的教室改变了授课的时空与资料的规模。法律课程的声音与文字资料(甚至图像)已经存在服务器中,服务器24小时开通,学生们在教室里或在世界各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上网学习。同时,他们同教师的“提问与回答问题的对话”与“案例的讨论”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或“BBS”随时进行(请参看北大法学院的BBS中文讨论分析软件SPS)。

网络化的教室不仅仅使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的数据库发展“纵向交流”。师生们通过网络化教室链接的法律数据库,“入库”一层一层深入展开,可以获得更多、更新、更早、更具有比较性的数据资料和统计资料。并且随时使用统计和分析软件(例如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对法律数据进行分析,立即获得结果。

网络化教室发展后,教师不是以讲授法律知识为主,而是将分析的经验教给学生。同时,辅导学生使用法律数据库和分析“软件”自己进行学习与分析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链接网络的“电子教室”在中国大陆的法学院已经开始酝酿了,发展这种教室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费问题。或者说也不全是经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我国法学院的未来教室设计与使用,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科技的影响,提早准备(国家教育部设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与教育研究基地”的教室已经具有这种雏形)。

三、网络科技发展对法学研究与发表方式的影响,对法学研究评价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在网络科技发展以前,由于学术刊物分级分类,使得法学论文写作难,发表更难。目前,大陆法学院有333所,本科在校生大约6万人,研究生在校与在职人数大约3万人,将近10万法学后备人才可以发表的全国的法学核心刊物不到30本,省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不过30多本,其他综合学术刊物也不过40多本,所以,在大陆发表法学论文的刊物比经济学和理工类的少,而人数多。

在我国,尽管法学论文虽然发表难,但是发表后阅读与传播也同样困难,一般读者不容易接触到这些专门学术期刊。由于这些刊物的内容十分专业,所以,书店和邮局及报刊亭不会出售这类专业刊物。获得这些专业刊物的惟一途径只能到各个大学法学图书馆里去找。结果读者查阅学术专业论文的成本比较高。现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在几年前开始了一种将学术论文书刊化的趋势,以各种部门法的《论丛》冠名,“以书代刊”来发表中长篇法律学术论文,这种做法使学术论文可以在一般书店里买到。

网络科技发展后,电子专业学术刊物以一种新形式出现了。这种传播形式发表周期时间短,可以短到按分钟或秒钟来计算;阅读面大,对社会的影响面更大,更加便于阅读和研究,更加便于保存和检索,也更加便于引用和复制。我国法学院应该研究在网络电子版的情况,设计学术评价政策和标准。

在我国,网络科技正在将法学论文“KEY-IN(键入)”或“SIGANA(扫描)”到专门数据库,法律数据库正在与网络连接,例如,北大法学院的法律数据库已经开放,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法学专业论文。不但阅读方便,检索也方便。同时,使用“软件包”进行随机统计与分析也非常便利。过去读者只能检索论文、阅读论文,现在配合软件包来分析论文,检验论文中的数据,以便对论文的科学性、客观性、实证性进行检验,读者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主动地分析与评价。

理论界评价论文水平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指标:“引用率”。过去统计论文的“引用率”时采用人工方法,人工统计的“引用率”与实际的“引用率”存在差距,所以精确度有问题。在网络科技发展后,法学论文可以在网上“发表”,上网“访问”阅读论文次数可以被计算机在阅读该论文前,可看到已有多少读者“访问”阅读了该论文。这种统计数据显示可以给后来的读者一个暗示:阅读次数越高,证明该论文越引人注意。暗示的效果是“阅读多者更多,阅读少者更少”。在网络技术领域,访问网页次数采用“点击率”表示,点击率越高,表明注意度越高,“点击率”就象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一样。由于网络科技的支持,使得专业论文的阅读者规模可以成倍增加,这使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评价论文。这种特有的反馈有可能促使论文研究方法发生变化。

四、网络科技在法学教育领域日益广泛的融合导致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动

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法学院学生在使用网络方面比老师具有更多优势,因为学生中的“网虫”数量远比老师多。由于学生在网上花的时间多,加上学生之间有交流,所以,学生可以帮助老师在网上查找最新法律资料,使老师的讲义中的信息随时获得更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是老师的“老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

转贴于

法学院的教师也不会因为在网上的时间比自己的学生少而感到自卑或羞愧,我国法学院的教师正在从“传授法律知识”的先生转变成为“传授司法经验的长者”。大学教育更多是传授经验。②在法学院司法经验的传授更加重要,因为司法经验难以从法律书本上学到。即便是写在法律教科书上的别人介绍的经验,在学生自己没有体会和经历时,也不容易学到,法律经验一定要靠老师,或有司法经验的律师或法官传授。司法经验传授本身就是一种法律教育,在此,法学教授与律师和法官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

由于法律的知识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各个国家,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司法经验比较与传授将成为大陆法学院发展教育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向。由于学生、教师、律师和法官角色的互换,使得大陆法学院更加开放,更加面向司法实践,更加面向社会,这种发展的结果将使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从逻辑的法律向经验的法律转化,从情感的法律向理性的法律转变,从书本上的法律向社会存在的法律转化。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封建社会的人治与儒学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深刻,上述转变对现代社会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五、网络科技发展将使法学院的考试制度、论文答辩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课程设计、讲义与教科书设计、研究与讨论制度发生改变

网络科技发展,将使法学院的教学管理发生许多变化。首先,考试制度会发生变化。使用纸张和圆珠笔的考试,可以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考试由主要考学生知道多少知识为目的,变化为考学生自己具有多少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发现新法律的能力,收集有关新法律的文章与资料的能力,使用“软件包”从多种角度分析新法律的能力,预测新法律的社会效果的能力,相关法律与新法律进行比较与评价的能力。这些工作现在都可以在连接网络与法律数据库的计算机上进行。而且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考试的同时,也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专用的分析软件工具,设计专用的法律数据库,安排自己的表达方法(数据源链接的方法,或是数据库全文或关键术语或概念连接的方法,或者是多媒体技术表达方法)。

许多法学院的法学考试也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法庭辩论、模拟双方律师的博弈、模拟法官的合议讨论过程、模拟判决等方式。对于法律知识性的考试,如果采用计算机选择题考试,可以随机判分,以杜绝或减少作弊现象。

网络科技发展也使法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方式发生变化。原来的法学研究生学术论文答辩,采用问答式,教授与研究生的问答只在一个层面和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外地、外省或外国的教授参加论文答辩,一定要乘坐飞机或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集中到某一会议室中,面对面地进行。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多层面的问答方式。

网络科技发展还将影响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由于网络科技改变了人们交换信息的时空,所以,学生在法学院学习的时空可以更加灵活。预计,不久的将来,大陆法学院的学生在校园外就可以参加法学院的课程,学籍管理采用开放式,学生不一定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推广,学习法律的年龄也不一定要限制。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成本可以非常低,甚至可以设计成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减轻人的劳动,使得对本地管理与对全球管理的成本差别不大。

从2001年开始,北大法学院的“网络与法律”课程已在网络上开放,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HEALJECTION教授的“FINACIALINSTITRTIONANDLAW”课程也已通过网络传输到北大法学院的服务器上,选课的同学们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法律图书馆的台式电脑“上课”。他们的作业采用电子邮件寄给哈佛的教授。今后,这类网络课程将越来越多。

一旦世界各国法学院的网络课程互相链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法学院课程体系数据库时,大学法学院也就国际化、全球化了。

六、网络科技发展使法学教育与相关学科发展产生融合,跨专业、跨学科发展将发生新的变化

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法学院与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与人类学院、人文学院等发生跨学科的交流。目前每个学院已经开通了自己的主页,建立了自己学科的数据库。以北大法学院为例,法律数据库中已将法学院中的几乎所有可以用信息表达的东西都放进去了。北大法学院的主页将全球法律网站的搜索引擎、法律数据库和法律相关传媒都链接在一起,这个网站已经被美国YAHOO网站统计为在中国大陆法律专业访问率最高的专业网站。

如果将来文科中的每一个院系都将他们的主页实现专业搜索引擎、专业资料数据库和传媒链接,或者更多层面的联系,就已经为跨学科研究与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的空间。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数据库的“链接”,通过专业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传媒及时的、独特的表达,将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在网络技术支持的空间,跨学科在信息科技的支持下,不同专业的人与人的磨合少了,不同专业知识与知识的融合多了。

七、网络发展使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

网络科技的发展还影响法学院学生的毕业去向。过去,法学院毕业生主要在司法部门、政府机关、公司企业工作或进入律师事务所学习做执业律师等。网络科技的发展有可能给学生开辟一条新的就业道路:IT律师与IT司法行业。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是国际大型律师事务所采用软件技术进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前的“”。由于专业责任和道德的限制,同一家大型的国际律师所不能同时原告和被告,从主观上讲,律师事务所不会这样做。但是从客观上说,不同国家的公司委托时,可能无意识地出现“一主二仆”的现象。IT软件技术使得这种查询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律师业务和新的法律咨询业务可以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从而大大降低律师的收费幅度。使越来越高的律师费向合理的、有利于竞争的、方便客户的方向发展。笔者暂时将这个新的司法领域称为“E-LAW”,或叫做“电子法务”。③

八、网络发展正在改变法学院的师资构成,学科与学派的发展产生新的方向

大陆法学院师资构成的变化,正如原来金融证券领域以学习经济类和金融专业的人员为主一样,在金融电子化后,计算机专业人员大量进入金融界,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当金融业转向金融信息业的时候,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人将会有更多的到金融领域就业的机会。

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在金融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数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甚至法学专业的人进入。同样的情况也将出现于法律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人员进入法律界。

法律数据库、法律网站搜索引擎技术、法律新闻传媒业的发展、E-LAW的发展需要更多的IT专业人员加盟,或者是学习经济学的专业人员,讲授“法律经济分析”类课程。

现在在中国大陆的法学院里,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从事网络维护和专门软件设计工作,但是,现在在北大法学院已经开设了由计算机专家讲授的“网络法律”和“软件版权保护”网上课程。

九、网络科技发展将提升大学法学院的学术能力,提高其综合实力,影响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度”和社会的“支持度”

网络科技的发展对法学院研究能力与学术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网络科技有助于各个法学院研究能共享资源和学术交流,也有助于各个法学院发展自己的特色。在网络科技发展前,由于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成本较大,各个法学院容易向“小而全”或“大而全”的模式发展,会导致重复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学界曾有一个共识:“半个图书馆,等于没有图书馆”。网络科技在法学院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个传统的共识,在网络科技支持下,“半个图书馆也可以等于一个完整的图书馆”。

使用网络科技还可以提高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大学原来是有“墙”的,各个法学院是有“室”的,这样在地理位置上将法学院与社会分开。特别是目前大陆一些大学考虑到校园安全,大学入门的手续比较烦琐,社会公众访问大学不便。网络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法学院的课程上网,网上法学院可以实现“无墙法学院”或“空中法学院”。中国有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特点,使用网络科技实现远程法学教育可以克服传统法学教育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陆连续多年进行全民普法教育,每次普法教育都要进行几年。由于采用的教育手段比较传统,所以效果还有更大的提高潜力,如果通过电视网、互联网,采用图本化、音响化、数据库链接化、文本链接化、多媒体表达化手段,将会使法律教育的效果大幅度提高。

衡量一所法学院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可以使用“贡献度”表示。法学院除了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外,还要将法学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参与立法和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参与大众普法,对社会开放式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传播,对受法律处罚人员的法律知识与心理辅导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时间量和工作质量来表达。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度越高,获得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高,获得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度也越高。法学院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更不可能脱离社会支持而发展。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与获得社会支持的规模更增大和更有效。

十、网络科技改变了法学院传统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例如,政府与网络、法律与网络、国家与网络等的关系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字:科技声像资料;收集管理;数字化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进步。科技声像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采用较好的方式科学地收集和管理科技声像资料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通常来说,科技声像资料是指用各类载体,包括录像录音带、光盘、磁盘等,记录科技信息的资料。采用上述方式能够保持科技声像本身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因而也成为目前档案管理与保存最为常见的方式。

科技声像资料的保存单位,在近年科技水平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保存了大量生动真实的科技声像资料。此类资料是近几十年国内科技发展的有效见证,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科技活动、学术会议等科技创新实践的真实情况,成为反映科技事业欣欣向荣发展景象的良好载体。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收集和管理科技声像资料,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材料,对其收集管理的方式深入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

1传统科技声像资料收集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方式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难保持原有的效率和稳定性,其在技术手段、发展革新、效率推进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改良传统收集管理方式是信息发展的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迫在眉睫。只有采取有效的收集管理方式,才能进一步保存好科技声像资料,为之后的广泛使用奠定基础。

1.1传统方式难度系数大,资金投入要求高

传统的科技声像资料保存方式,对保存环境及设备要求很高。例如,为防止磁性材料消磁,通常要求磁性材料的保存空间不能潮湿而导致材料发霉影响材料的读取,也不能过分干燥,影响磁性材料的质量,这就需要在保存空间添加湿度测试的器械[2]。除此之外,在传统科技声像资料收集管理与保存中,还应充分考虑空间温度、材料寿命等问题,对不同类型的科技声像资料,也分别有不同的保存要求。这都加大了传统科技声像资料保存方式的难度,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储备和人力物力来实现科技声像资料的长期有效保持。

1.2时间周期短、保存质量难以保证

即使充分考虑了科技声像资料的保存环境及载体材料等,也无法完全克服其存在的弊端。磁性材料的介质本身就存在不稳定性,随着使用次数与播放次数的增加,磁性材料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磁粉分散、资料模糊、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所保存的科技声像资料完全失去使用价值。

1.3占据过量空间导致查找难度大增

科技发展越迅速,科技声像资料的保存量要求就越高。但是不同于一般的纸质档案、图书管理等,科技声像资料不能挤压,分类编目也都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系统,必然在使用过程中查找搜索也会遇到相应的麻烦。这一点可以参考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对不同材料进行统一的有效的编目管理,减轻检索查找过程中可能的压力[3]。

1.4存储方式多样,检索易出问题

长期以来,收集管理存储科技声像资料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导致其有各类复杂的型号种类,那么也必然造成此类资料本身的存储格式存在形形的差异,具有多样性。这为日后的使用工作更增加了困难,所以要求在科技声像资料收集管理初期就应当及时统一化所有资料的格式;不方便统一的,也必须及时归类存档。

2改善收集管理方式的对策探究

要改善传统的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方式,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让其充分认知科技声像资料有效管理保存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从制度上有所突破,完善科技类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内上传下达,机械统一又高度人性化的工作流程;最后要在技术上有所革新,以从根本上充分解决检索困难,存储时间短,存储占据空间大等一系列问题。

2.1科技部门相关单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在培训宣传的过程中,应让相关工作人员逐步深入理解科技声像资料收集管理的重大意义,使其充分认知声像资料等历史类资料在日后的科研创新、生产生活中可能起到的潜在的作用,进而能够将热情投入到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中来,更好地引导基层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走向保护科技声像资料的潮流中来。同时,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也不能盲目,要求戒骄戒躁,做到真实资料的及时整理和虚假资料的准确甄别[4]。

2.2收集管理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科技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在端正工作态度积极收集整理科技声像资料的同时,需要有完备的收集管理制度给予保障,意识到这项工作同科研、生产类工作同等重要,不应当有所区别。有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对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与上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完成工作及时备案,也将有效提高科技声像资料的管理效率。

2.3技术革新有效管理

不同于传统的收集管理方式,目前较为流行的是数字化的统一管理。这是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产物。通过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解决目前声像资料收集管理中占据空间过大的问题,节省实质空间、扩充云空间;同时,避免了之前科技声像资料在查找检索中可能出现的误区,为及时迅速检索出有效资料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数字化收集管理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实现方便快捷的远程下载,解决了以前查找声像资料必须实地借阅的困难。

3目前最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首先要求科技声像资料的管理人员能够搭建一个足够大的存储管理平台。应用这一平台,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管理者、声像资料的制作者和其所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为科技声像资料创造良好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环境。

平台要求存储格式数字化,实现格式的高度统一;同时对于信息检索者实现规范编目排序,编写检索使用流程,做到在各个环节都不疏漏。借助数字化系统具有时间属性的特点,以时间及行业特性的相关词为主要检索及编目主线,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快捷的检索通道和更加便捷的检索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索引正确引导检索浏览,提高数据的价值;对重要且保存价值较高的数据资料,延长其参与检索的生命周期[5]。

4结束语

从实际需求上来看,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宣传方面,加大培训宣讲力度,使全体工作人员,乃至全民能够参与到收集保护科技声像资料中,才能够更大力度的实现对科技声像资料的保存与保护。制度和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数字化管理,为科技声像资料的进一步收集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文辉.浅析科技声像资料的收集管理[J].科技风,2015,(4):273-273.

[2]赵爱武.论声像档案的收集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4,(11):65-65.

[3]杨德初,洪燕.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声像工作[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4):56-57.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第4篇

档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参考、凭证作用。网络对改进落后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有重要意义。档案的收集、分类、储存和管理各个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便。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是单一的,以被动的方式服务社会是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的,而且会造成档案的利用效率不高。

一、网络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有利于档案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为以后不同时期的档案管理提供了管理经验,但是传统型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纸质的档案材料不方便保存,不仅占据空间大,还容易出现破损,手工管理会耗费更多的人力,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长此以往会使档案管理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脱节。网络是促进档案管理进步的阶梯,档案电子化转变的过程是力求创新、与时俱进的结果。利用高科技要以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为前提。

(二)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网络改变传统模式的档案管理还体现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上,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工作人员要按照系统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以电子文件档案替换纸质档案,不仅利于保存,还便于信息汇总,形成完整的档案库和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更加有利于档案的存储、检索、利用和管理。例如,为实现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立完整的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可以充分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三)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

网络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容量大、效率高。在高校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可以为档案信息的检索带来便利,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高校的档案内容科技含量高,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为教学科技管理工作提供服务。高校的大部分教学档案是不涉及机密的,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将一定时期内本校师生的科研成果、本校的知名教授的业务档案及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进行展览,不仅可以激励师生做出更多学术成果,而且为教学提供了参考资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充分利用档案的服务性质,有助于教学改革、教学评估及教学研究。教学档案有助于教学,而科技档案是一个高校实力的凭证。科技档案资源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校共享,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各高校的科技水平,也可以促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进步。网络可以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为一切需求者提供了便利,这些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

二、网络环境影响下的档案管理策略

现今社会,网络信息四通八达,网络世界的开启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Internet迅速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国界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黑客攻击、操作系统漏洞、垃圾邮件以及内部用户网络攻击等一系列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各行各业的用户与个人用户越来越多地遭受着不同程度网络病毒的困扰。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各类人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那就是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对档案工作有重要的影响,不仅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网络带给用户的风险性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同时要接受一项巨大的挑战――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对外部攻击的有效防范,又涵盖了实时检测、制定内部安全保障制度等内容。因此,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方案,是涵盖着对于各种有可能造成网络安全隐患问题的整体防御能力。防火墙产品是保障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防御来自Internet的各种攻击,是保护用户网络信息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道屏障。此外,其他的解决方案还包括防毒墙、安全网关、IDS、IPS、VPN网关、安全交换机、带防火墙的路由器等。

科技发展利大的资料范文第5篇

1.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於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於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有利於增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并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

4.有利於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降低农产品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并获得解决农产品外贸问题的规范「渠道,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加入WTO也会对中国农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将面临世界市场的冲击与挑战。尤其是部分地区的一些质量和单产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产品及加工品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可能会在近期内引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矛盾,加重流通渠道的压力;二是引起国内市场一些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三是影响一些地区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此外,加入WTO后,会使今后中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农业支持措施受到限制,最后,加入WTO有可能增加中国进口国外农产品的外汇负担。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达成一致协议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协议,入世后,中国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条件将会有较大的改善。对农业而言,应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参加国际分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出中国自己的国际精品名牌。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要保障丰衣足食和食物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农业科技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今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充分利用生物的遗传潜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的动植物新品种,并重视资源与环境问题。种质资源是农业的物质基础,目前各国都在重视生物多样性,强化种质资源的搜索、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重视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下大力气使我国生物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在农业上,生物技术可以将所需要的基因组合起来,与与常规育种结合,培育出抗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转基因的新作物、新品种。可以断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使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和进展。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点是通过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创造作物生产的最佳条件,提高耕地生产力。

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不足和农业需水量增加的双重压力,使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工作倍受重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和雨养农业、旱地农业目前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为确保人类粮食与食物的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粮食与食物保障体系,改善人们的膳食和营业结构,以利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科学种植与养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提高防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动植物生产力。

改进农产品加工、贮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贮运、包装、销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保证,并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