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成公主的故事

文成公主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成公主的故事

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文物古树;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物及古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对于研究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讲,保护好文物及古树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们的爱国热情。对文物的研究、学习、参观就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即可增进历史文化知识,又可陶冶情操,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工程概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期改扩建工程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3~215号,一期新建部分包括一期新建图书馆及一期新建地下停车库。

一期新建地下停车库(A)基坑工程南面紧挨文明路,东面为越秀中路,西面为德政路,北面为中山图书馆、一大会址及博物馆 。基坑面积约为11,396,周长约为542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0m为两层地下停车库。地下室顶板埋深2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7.000m

2 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法

2.1 重点难点一

文物古树及周边建筑物保护应密切关注,本工程基坑暴露时间较长,需高度重视地面沉降、文物古树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

解决办法:

(1)严格做好基坑支护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通过才允许实施;

(2)期间加强沉降观测及位移观测,做好观测信息处理,控制变形;

(3)安全应急预案,迅速处理突发事件。

(4)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选用合理的降水参数;

(5)采用切实可行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采取必要地处理措施;

(6)建立沉降观测网,对抽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根据沉降量的变化采取必要措施。

(7)注意对局部异常水、潜水残留水、局部加深部分的承压水减压的处理。

2.2 重点难点二

不良地质体影响大。本工程地质层赋存淤泥质土、粉细砂等不良地层。

解决办法:

(1)合理安排钻孔顺序,按技术规范操作。

(2)采取可靠测量方法,控制钻孔垂直度。

(3)保证泥浆质量,防止坍孔。

(4)投入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及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运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足够的旋挖钻施工,保证钻孔速度,减少施工污染.

3 施工前准备

在基础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主持对整个工程及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

(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2)施工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管线包括上水、下水、煤气、通讯缆、电缆等隐蔽设施,必须按设计图纸标注的种类和位置,在施工前与有关单位联系,弄清具体管线种类、尺寸、位置、覆土深度,重要管线应插牌标记;

(3)在进行土方施工前,应沿开挖的长度方向采用人工开挖沟槽,确定开挖周围管线及设施预埋情况后,方可采用机械开挖。

(4)对各种地下管线、检查井、收水井、各种人孔等,应妥善保护,不得损坏,对地下管网种类、尺寸、位置、高程要了解清楚,施工时除应向全体施工人员、班组交底、插牌标志外,必须请所属主管单位派人员现场监督,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5)对周边建筑物作一个全面的调查,对发现有裂缝的,注明裂缝位置、编号并拍照留档。在该裂缝处贴上胶纸(此项工作已由业主委托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实施)。

4 重点文物及古树名木的调查

4.1 基坑周边环境的调查和一大会址的调查

(1)调查的范围与重点

根据地质、结构埋深等确定施工的影响范围,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所有地面建筑物进行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四层(含四层)以上的建筑物,尤其是一大会址和红楼的调查及15m 范围内的建筑物,对已有资料的进一步核实,未有资料的全面调查。

(2)调查方法

在施工前,成立专门的建筑物调查组,请业主和监理单位配合,配齐专业摄影师、工程师、土地测量员和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配备照相机、摄影机、全站仪、光学裂缝测量仪等。在调查前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调查图表,通过走访建筑物业主等有关单位,收集受调查建筑物的有关设计和竣工资料,实地观察、测绘等方法来完成调查工作,重点是已有裂缝的测绘与拍照。最后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列出图表,并将调查结果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请监理部门见证。

4.2 基坑周边古树名木的调查

一期新建地下停车库(A)基坑周边共有15棵古树,分布情况台下:

东面17轴外有两棵小叶榕和东南面有两棵红棉树

中部南面8轴两边共有一棵小叶榕;

中部北面8轴两边各有一棵红棉树;

西面1轴外共有两棵红棉树、四棵小叶榕和西南面一棵菩提树。

5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

5.1 对国家重点文物-----一大会址的保护

5.1.1管理制度和消防措施

(1)按文明施工的要求,对施工区域实行全封闭施工,并派保安人员24小时值勤。

(2)所有作业人员进场后,在接受安全和技术交底的同时,进行文物及古树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3)所有施工人员无事一律不得进入一大会址广场,如确因工作需要必须经项目部向监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入广场或指定区域。

(4)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统一着装,挂胸卡上班。

(5)工地成立义务消防队和突发事件抡险队,一旦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时及时投入救护。5.1.2 施工技术措施

(1)与一大会址直线距离50米范围内的基坑护壁桩采用钻孔一次成形工艺,最大程度减少成桩时对土体的冲击扰动,以确保该文物的基础安全。

(2)在基坑外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在基坑止水围帷施工完成后且基坑降水施工前,对止水围帷的止水效果进行检验,达不到设计要求严禁降水,以防地下水位下降过快对一大会址及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3)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对一大会址东南、西南角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 处地面上和两边的围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观测一大会议会址水平位移的控制线。

(4)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在一大会址距外墙大角两侧30cm处的地面上设置膨胀螺丝,同时在便于观测的围墙或永久性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在基桩施工初期每天进行观测,以后每周观测不少于2次.

(5) 一大会址在土方开挖期间进行全天候观测,在基础和地下室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不少于一次,确保一大会址的安全.

(6)加强监测。与基坑变形监测施工单位协调配合,提高监测频率,用监测结果指导施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

5.1.3 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1) 在距基坑边缘1.2~1.5m 处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m,稳固可靠,防止人员靠近。

(2) 在基坑的周围砌筑120mm 高的挡水墙,防止雨水倒灌基坑内,同时在挡水墙外侧设置排水沟排水。

(3)加强基坑支撑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

(4)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工具。

(5) 由于基坑开挖是分段进行,施工中应坚持宁慢勿塌的原则,严格按施工组织方案实施,分段面边坡1:1.5 的系数放坡。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使开挖安全始终控制在施工的全过程中。

(6) 在钻孔桩施工、基坑降水施工和基坑开挖施工时,密切注意基坑周边变形情况,若出现变形过大,或出现塌孔、涌砂、流砂、基底上反等情况时,立即采取停钻、卸载、回填、回灌等措施,以确保文物安全。

5.2 对省级重点文物-----贡院(红楼)和中大天文台的保护措施

贡院(红楼)位于广州市越秀中路125号大院内,离基坑的距离为55 m,该楼建于康熙年间(1684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该建筑物主体为2层砖木结构,首层层高为4.5m,二层层高为3.5m,屋面为不上人琉璃瓦斜屋面,建筑面积为200m2。

中大天文台在贡院的后面,离新建图书馆的距离更远。同样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由于上述两处建筑均已超出新建图书馆基坑开挖深度的3倍以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方将进行不定期的观测,当基坑发生较大的变形时,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6 对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

(1)沿树干直径3m或按原有的树池采用砂灰砖砌筑2m高的砖墙进行保护;

(2)在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尽可能选用比较矮小的机械,保护树冠;

(3)在基坑施工时程中,对古树迎风面或迎基坑面采用钢丝绳对称锚拉,锚固点可设置在基坑的冠梁上或靠近古树的地方,操作时在树干上先沿其周边绑上木枋,以防钢丝绳子损伤古树;

(4)在施工期间,严禁将带有腐蚀性或对树木有损害的物资堆放在古树周围;

(5)加强现场用火管理,在古树周围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物资和使用明火或电焊作业,确需用火或电焊时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6)遇台风天气,派专人专责对每一棵保护范围内的古树进行跟踪观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

(7)在树池墙壁上悬挂"注意保护,严禁攀爬"的提示牌;

(8)加强日常观测,发现树叶发黄或不正常脱落时,及时向监理、业主汇报,请园林专家进行会诊。

7 监测、保护保证措施

(1) 成立监测管理小组,由领导及有经验的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制定实施性计划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 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委托的监测组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3)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4)测量项目人员建立质量责任制,确保施工监测质量;并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5) 设定监控测量管理基准值,当发现超过基准值时,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和监理,并向监理报送应急补救措施。

(6) 观测前,对所有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核,确保仪器的稳定可靠性和保证观测的精度。

8 结束语

总之,文物及古树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文物及古树保护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第2篇

我们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109国道向驶去。所走的路线,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去吐蕃(现)所走唐蕃古道的一部分。它又是当年内地和西北藏族等少数民族经贸交流的主要通道,因而又被称为茶马古道。在这条友谊之道和经贸之道上,有内地和边疆少数民族交易的茶马互市,有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倒淌河、日月山,有美如画卷的高原明珠青海湖,有民歌王子王洛宾邂逅藏族姑娘留下一段浪漫爱情故事的金银滩草原,有研制我国两弹一星、以前外界很少知道的科研基地――西海原子城……

别说在文成公主入藏的唐朝,就是改革开放前,这条通往西北边疆的交通大动脉、闻名遐迩的茶马互市,虽然名声很大,但依然偏僻而荒凉,道路崎岖,关山险阻,人烟稀少。

今天,这条名声在外的古道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模样,成为从北京直达拉萨的国家级公路。两旁山河依旧,但荒凉的戈壁已覆有植被,晚秋时节,青稞和菜花还依稀可见,草原和山峦也由绿变黄,上面滚动着白云似的羊群……

在一座桥梁附近,路旁干河滩上停着一辆卡车,车上、车下有许多牦牛。有人在追赶牦牛,像是要把它套住;有人用绳索套住了牦牛脖子,正在用力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是牦牛交易场所。这唐蕃古道原是藏汉进行茶马交易的所在。那时是以物易物,靠马帮托运。现在不同了,不但已是货币交易,而且,马帮换成了卡车。

虽然这条古道已经成为全新的现代化国家级公路,当年的遗迹已经不多,但由于这条路承载过太多的历史重负,有太厚重的人文积淀,我们依然想象得出它当年的风貌,感受得到当年的氛围和气息……

日月山――藏汉交好的见证

告别牦牛交易场所,车子继续前行,不久,便来到一座隘口。远远看见两座耸入云端比肩并立的山峰,山体呈锈红色,上面插满五颜六色的经幡,山顶上各有一座亭子。这就是唐蕃古道上有名的日月山,高一些的山顶上的亭子叫日亭,低一些的山顶上的叫月亭。

日月山是内地通往的咽喉要冲,是内地与边疆、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就从此地经过,日月山的得名就源于文成公主的美丽传说。

日月山因为山体为红色,俗称“赤岭”。在唐朝时候,这里是唐与吐蕃的边界,过了赤岭,就等于是出了大唐到了吐蕃。当时,这里极为偏僻荒凉,人迹罕至。文成公主来到这荒无人烟的边塞之地,含泪登上光秃秃的赤岭,回望大唐都城长安,一派云遮雾掩,山水阻隔,哪里看得见长安的影子?但为了表示和亲的真心实意,她在赤岭上脱掉大唐衣装,换上藏族服饰。换衣服时将随身携带的一面宝镜扔了出去,摔成两半。这时,奇迹出现了,宝镜一半摔成金日形状,一半摔成银月形状,并迅速化作日形和月形两座大山。从此,日月山这个名字便代替了赤岭,广为流传,而赤岭这个名字却被人们渐渐淡忘了。

如今,日月山已成为青海著名的旅游景区,进入写有“日月山”门匾的牌楼,左首便是文成公主庙、文成公主纪念馆和祝福平安的嘛呢堆。

文成公主庙里正中是文成公主的塑像,左面是她丈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右面是迎亲使者吐蕃大相禄东赞。文成公主庙香火非常旺盛,缅怀参拜的人络绎不绝,文成公主在藏族同胞中的威望和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走出文成公主庙沿中轴线向上攀登,半山腰高高矗立着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雕像后左侧是日亭,右侧是月亭,三者相互照应,浑然一体,庄严肃穆,供人们瞻仰、怀思。

有情有义倒淌河

翻过日月山不远就是倒淌河。尚未走下高速路,便看到河滩上矗立的碑石上写着“倒淌河”三个红色大字。已是深秋时节,河中没有多少水,不过,从宽阔的河床可以看出,春夏丰水期河里的水很大。河水没有污染,很清澈,几乎可以看到河底。

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第3篇

藏文史籍中有不少关于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十二镇魔寺以镇压女魔四肢关节的记载。关于地形是魔女仰卧之形的传说,可以远溯到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的时代。

据说文成公主是用八卦推算出来的:“于是由(文成)公主摆开卦具,运用八卦进行推算。推算结果是,拉萨这个地方并不具足八种吉祥之相,而且有八种或五种地煞。原来雪域吐蕃这个地方,形如一个仰卧的女子。”

经过文成公主进一步勘查,得知拉萨平地卧塘湖为女魔心血汇集之处,在玛布日山(即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甲波日山(在布达拉红山西南,孤峰耸出,俗称药王山)、帕玛日山(在甲波日之西北,较低,俗称魔盘山)三山之地为女魔心窍脉络。为了镇住魔女,故而决定在布达拉红山上修建王宫,镇住女魔心骨。于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位妻子尼泊尔赤尊公主根据文成公主的推算,以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并在其上修建了大昭寺,供奉神像,镇住女魔心骨。为了进一步镇住这个仰卧的魔女,先在吐蕃王朝的四大重镇卫藏四茹分别修建四大镇寺。

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整理罗布林卡文物时,发现了两幅《镇魔图》的唐卡,大小、内容都一样,画面长152.5厘米,宽72厘米,采用金、银、玛瑙、珊瑚、珍珠等多种矿物颜料和藏红花、茜草、大黄等植物颜料绘制,其颜料纯度高,画面效果浓烈而厚重,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

而关于这些魔女仰卧之形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证实。

奇妙的《镇魔图》

《镇魔图》构思巧妙,细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既描绘了高山、河流及谷地,又能使魔女的身躯、五官清晰地呈现出来。

女魔头向东脚向西仰卧,其心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首府拉萨。所以在布达拉红山上修建王宫,镇住女魔心骨,并以山羊驮土,填平卧塘湖,并在其上修建了大昭寺,供奉神像,镇住女魔心骨。

为了进一步镇住魔女,在当时吐蕃王朝的四大重镇卫藏四茹(当时的四个行政区划),分别修建四大镇寺,称为镇边四大寺,又称镇肢寺。

女魔左肩的约茹修建昌珠寺(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区,寺庙建筑宏大)。

女魔右肩当时为伍茹,上建嘎采寺(今拉萨以东墨竹工卡县的秀绒河与马曲河汇合处的马曲河东岸)。

女魔的双足处是叶茹及茹拉,也分别建寺(今属日喀则地区)。

后来在女魔关节处再修建了四大镇节寺,或称再镇边四寺。

最后又修建四大镇翼寺,位于女魔左右掌心及左右足心处。

这张魔女形象的地形图上描绘的寺庙及建筑名称全部以古藏文注明。经过时代变迁,一些寺庙只能在文献里读到它们的名称,现今的具置及名称已很难考证,但也反映了历史上人们祈求天、地、人和谐一致的文化观念。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藏王松赞干布是个英明有为的赞普,他仰慕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又听说皇帝唐太宗有一位贞淑美丽的女儿文成公主,便想求娶来做妃子。于是他派出聪明能干的大臣禄东赞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国都长安请婚。不料当时还有波斯、霍尔、格萨和印度等处的使团也来求娶文成公主。各处婚使都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王妃,这使唐太宗非常为难。

为了做得公平合理,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于是,几个使者之间展开了一连串比巧斗智比赛。刚开始时,唐太宗先给了使臣们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条丝带,叫他们把柔软的丝带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其他使臣抢先接去,想尽千方百计,可是怎么也穿不过去。这时,禄东赞坐在一棵大树下想主意,偶然发现一只大蚂蚁,便灵机一动,将一根丝线的一头系在蚂蚁腰上,另一头系紧丝带的一端。在九曲孔眼的一边抹上蜂蜜,把蚂蚁放进另一边,蚂蚁闻到蜂蜜的香味,便带着丝线,曲曲弯弯爬去。爬了一阵,丝线忽然不动了,原来蚂蚁太累了,在半道休息呢。禄东赞挺着急,忙顺着孔眼往里慢慢吹气。这时,蚂蚁也歇过来了,便借助吹气的力量,很顺利地从那边爬出来。由于拉着丝线爬弯弯曲曲的路特别费劲,所以蚂蚁的腰部都给勒得细细的了。禄东赞见蚂蚁爬出来,高兴极了,赶紧抓住丝线,慢慢拉扯,把丝带也拉过来。

第一场比赛禄东赞胜利了,又开始了第二场比赛。这时,皇帝叫人牵了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来,让婚使们分辨出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母亲。各位婚使轮流辨认,有的按毛色分,有的照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但是,结果都弄错了。最后,轮到禄东赞了,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着,在一天之中,只给马驹草料吃,不给它们水喝。第二天,他把马驹放到母马群中。马驹都急急忙忙地找到自己的妈妈去吃奶。于是,母马和马驹都被禄东赞分辨出来了。

第三场比赛是认鸡。有100只母鸡和几百只小鸡,唐太宗请婚使们指出哪些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难住了,谁也指认不清。轮到禄东赞了,他把鸡群赶到广场上,撒了很多酒糟,母鸡一见吃食,就“咯咯”地呼唤小鸡来吃,这时大多数小鸡都跑到自己妈妈的颈下啄食去了。但是还有一些顽皮的小鸡,不听母鸡呼唤,各自东奔西跑地去抢食。于是禄东赞一边学着鹞鹰的叫声,一边大声喊道:“鹞鹰来了!抓小鸡了!”鸡娃听见,以为真的,便都急忙钻到自己妈妈张开的翅膀下藏起来。霎时,广场上一片寂静,只见老母鸡护卫着各自的小鸡,警戒地向四周巡视着,准备抵抗侵袭者。

后来,婚使们又经过识木、宰羊揉皮饮酒、赴宴找路回店等比试,禄东赞都以超人的智谋获得胜利。

禄东赞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唐太宗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七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六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个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吸引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他终于完成了迎亲使命。

于是,文成公主带着汉族的文明前往,成为历史上“汉藏联姻”的佳话。

文成公主与贝纳沟

贝纳沟与文成公主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在贝纳沟的岩壁上至今还保存有9尊佛像。相传,当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扎陵湖会面后,翻过巴颜喀拉山,越过通天河之后,来到玉树境内的贝纳沟。因长途劳顿,他们决定在贝纳沟休整1个月。当地藏族头人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后第一次隆重的欢迎仪式。

文成公主为一行能够平安地通过巴颜喀拉山和通天河而高兴。自小信佛的她为了表达对神灵的虔诚,亲自进行了设计,在贝纳沟的岩壁上刻下这9尊佛像。

日月山的传说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初唐时名为赤岭,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文成公主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面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

倒淌河的传说

关于倒淌河的传说,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说法是:文成公主在赴途中,到达日月山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念家乡,思父母,悲恸不止,流泪西行,公主的泪汇成了这条倒淌的河。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约3300米,全长约40多千米,自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见底,看上去犹如一条明亮的缎带飘落在草原上。

当然,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泪水汇成的这只是一个传说。

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不断演绎的西王母神话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事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千百年来,经过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昆仑俨然成为天下神仙的集聚地。中国人对昆仑山情有独钟,还在于他们一直坚信躲在神话故事背后的正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身影。巍巍昆仑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正所谓赫赫我祖,来自昆仑。也正是源于昆仑的文化地位和创世功劳,古人特地尊崇它为万山之宗、河岳之根。

这座装满了太多瑰丽想象的神话之山,因为地理偏远,在古人心目中已近世界边缘,加上山脉长达2500余千米,宽130~200 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的恢宏气势和伟岸英姿,使得古人油然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敬畏之心。这座神奇的大山承载着祖先太多的想象以及人文性格的暗示,在某种情结里,昆仑也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神话之源和精神之根。

倘若揭开神话神秘的面纱,你会发现,这些可与西方古希腊神话相媲美的创世纪神话并非空穴来风,恣意的想象力背后是源于中华文明最古老、最生动的历史真实。我们不妨考证一下当年那位“住瑶池、种蟠桃”的西王母(王母娘娘)。

西王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知名度、也是最早的女仙。然而,她最初的形象却很是“不堪”。如果按《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的字面描写,西王母最初应是个界于半人半兽的女“怪”,而非仪态万方的神仙。然而,如果不望文生义,而是深入了解、实地考证,你会发现另一个答案。

这要从当地一种古老的习俗谈起。在青海河湟地区至今还流传一种“跳於莬”的古老习俗。“於莬”就是老虎的意思。在跳於莬的过程中,舞者往往上身,并在身上涂满虎豹的斑纹,腰系红布,后打结成尾状物,并用白纸条将蓬乱的头发扎起,这一切都与西王母的“行头”有几分相似之处。而这种奇怪的装扮只是远古氏族图腾崇拜的古老遗传罢了。据专家考证,西王母真有其人,不过不是神仙,而是距今3000~5000多年前的远古时期、青海湖以西游牧部落的一位女酋长。《山海经》里关于“豹尾虎齿”的描述,可能只是一种部落流行的美容图饰罢了。

西王母真实存在的另一旁证便是现存古籍表明,自两晋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青海草原地区、昆仑山南北都有大量的女王部落存在(譬如有名的苏毗部落),这大概也是先民女性崇拜的古老习俗吧。如今,在青海省天峻县西南20千米处,一座独立的小山西侧有一口深十几米的山洞。据学者考证,这便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国女首领的居所,名为西王母石室。在青海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也有西王母古塔遗址。另外,在格尔木市西部还有一条东昆仑河,它的源头是一个叫“黑海”的湖,传说是西王母的“瑶池”。

然而,拥有一个石洞和一洼湖水的西王母太过普通,无法给人以足够的震撼力,更无法令人称奇。在后人的想象中,创世纪的历史本应更加完美和神奇。于是,神话开始不断演绎,西王母的形象也渐渐从简陋走向华丽,从真实走向传奇。在非正史的《汉武帝内传》古籍里,赐汉武帝3000年蟠桃的西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已经完全幻化成仪态婀娜、艳压群芳、伺仙如云、威仪天地的女神了。

富于想象力的地域传奇

与西方神仙谱系完全不同的是,中国的诸位神仙并没有独立的神格体系和严谨的社会关系。人与神的界线相当模糊。大概也只有中国的老百姓可以随意将人推向神位,甚至自己苦心修炼,都可以得道成仙。中国人的想象力太过充沛,现实与传说的界线也往往被泛滥的想象力冲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但凡一方百姓喜欢的人,往往都会在自然或不自然间被推上神的宝座,并附会以更多的地域传奇。如大唐时的文成公主,当年她远嫁到吐蕃,有很长的一段路程是从青海经过。于是,当地的百姓抓住难得的机缘,开始按自己的意愿演绎文成公主的青海传奇。如那座著名的日月山,传说当年文成公主经过日月山时,看到山的东面一派繁荣景象,再看西面,则是一派荒凉景色,她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于是拿出日月宝镜,想看看繁花似锦的长安美景。又突然记起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咬牙,便将日月宝镜摔在日月山上。当时的日月山叫 “赤岭”,因为文成公主这一摔,竟摔出一个纪念的新名字来。这个故事自然是后人附会而来,如今的日月山两侧修建有日亭和月亭,均为八角砖木结构,彩绘飞檐,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当地人如此虔诚,也是为了纪念那位伟大的公主。

在日月山的西边还有一条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虽然河水倒淌的奇观其实是受地势的影响自然形成,可当地人更愿意附会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也与文成公主有关。话说当年文成公主和亲入藏经过此地,从这里继续往西就不能再坐轿子,必须骑马才能进入草原。文成公主想到从此远离父母之邦,一去难返,不由流下眼泪。一路上,公主的眼泪竟流成了小河,从此,草原上就有了这条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如今,当地依然流传着“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的动人民谚。

被推上神位之前的文成公主还无法做到超然,她依然需要神灵的庇护。当她经过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贝纳沟时,发现这里溪流涓涓、林木茂盛,景色非常秀丽,加上当地藏族百姓的盛情款待,便决定暂住下来,同时令工匠在沟内悬崖峭壁上雕凿了大日如来等9尊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经文等数十处,并用汉文亲自撰文著述其事,以方便和佛祖沟通交流,求得心灵的安慰和神灵的保佑。70年后,唐蕃第二次联姻,当金城公主赴藏路过此地时,看到文成公主命随行工匠雕凿的佛像颇为感怀,遂令侍从工匠和当地匠人一起维修庙宇,并赐名“文成公主庙”。 而在当地藏族同胞的眼中,这两位宛若仙人的大唐公主曾授予他们开荒种田、织布、酿酒、歌舞等技艺,又带来佛祖的庇护,可谓功德无量。在他们心中,也早已将这两位公主奉为他们祭拜的神灵。千余年来,藏族同胞非常敬仰两位公主,常常千里迢迢来此顶礼膜拜,使得这座古老的庙宇至今香火不断,酥油灯长明。

神话的发源与成长

青海的神奇地理好像颇适合神话的发源和成长。

譬如位于共和县黑马河乡与石乃亥乡交界处,有一个藏语称作“窝博”洞的无底洞,当地人更愿意称其为神仙洞。洞口前的草地上有用碎石块砌成、呈方形的供奉神仙的天然吉祥物。而在吉祥物的四周,遍布刻满经文的石片。虔诚的信徒认为,要拜青海湖必须先拜神仙洞。每年春夏之交,许多信徒都会千里迢迢赶来朝拜,他们坚信钻一次神仙洞,就能消除百灾、终生平安。

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4人取经回来,在通天河遭难落河后的晒经台在青海也可以找到真实的“原型”。在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上面平坦光滑,旁边有一古松,树上挂满经布,这就是有名的晒经台。如今,当地藏族牧民还会在晒经台周围挂起经幡,垒起桑台,经常在此敬佛祭河。

文成公主的故事范文第5篇

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远远望去,黄澄澄的花海衬着绿绒毯一样的草滩和后面一眼望不到边的湛蓝的湖水,真是太美了!她们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油菜花,盛开在青海湖边,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金色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地的油菜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里,小鸟飞过来告诉我,青海湖是多么的美丽。

我和爸爸妈妈坐着车来到了湖边,一下车,我就被这无边无际的蓝色吸引了。我看到过海天一色的美景,但青海湖的湖水比大海还要蓝,比蓝天还要蓝,静静的湖面像一匹无边无际蓝色的锦缎,蓝得纯净、蓝得醉人。听导游介绍说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汉语的意思就是“青色的海”,因为青海湖海拔高,含氧量低,浮游生物少,水的能见度有8-9米,所以青海湖才会有这样美丽纯净的比蓝更美丽的“青”色。

青海湖边有一座洁白的高高耸立的文成公主的雕像,凝视远方、神态安详。听妈妈说,关于青海湖,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和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文成公主的雕像现在依然静静地站在青海湖边,我想,有这么多人来看她,有这么多人喜欢她,她应该不会再想家了吧?

我和爸爸妈妈坐着快艇来到青海湖的“二郎剑”景区,景区的广场上有一座雕像,大象上面坐着猴子,猴子上面坐着兔子,兔子上面站着小鸟,听导游介绍说这座雕像叫“吉祥四瑞”,取材于藏族传说故事,寓意人寿年丰、吉祥幸福。

我们来到了湖边的一户牧民家,我想骑他家的牦牛,牧民答应了。牧民是个藏族人,60多岁,黑红的脸膛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这是一头白牦牛,我骑着牦牛兴奋地在想“牦牛会不会把我甩下来?”没想到这头牦牛竟然很温顺。

后来,我和爸爸妈妈在湖边找了一处坐了下来,开始野餐了。

相关期刊更多

作文成功之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大庆教师发展学院

边疆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南方国土资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