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脑蛋白水解物

脑蛋白水解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颈性眩晕;手法调整;脑蛋白水解物

作者单位:537000 广西玉林市中医院颈性眩晕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方法多样,但多数只针对部分病因治疗,疗效不一。笔者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法调整与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治疗该病患者8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经颈椎DR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有颈2棘突(或横突)偏歪和对侧颈5棘突(或横突)偏歪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平均49.5岁;病程1周~5年。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0~73岁,平均50.2岁;病程3周~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与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制定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①眩晕与颈部改变有关。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部活动受限,患病椎体棘突偏歪,椎体旁压痛。④颈椎8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骨质增生,环齿间隙改变。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减低。⑥CT及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治疗方法 ①手法调整:第一步: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后面,采用捏拿、揉滚、分筋理筋、点按等法充分放松四线两区九穴。即:颈后正中线、颈两侧旁线、枕下线、两肩胛区、 颈后区、 风府穴、双侧风池穴 、双侧完骨穴 、双侧肩中腧 、双侧肩舒外腧穴。放松的重点是寰枕筋膜、枕下三角、肩胛内缘部分,时间约8 min。第二步: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后面,采用八字触诊法找到偏歪的颈2棘突(或横突)和对侧偏歪的颈5棘突(或横突),应用颈椎旋转复位法调正颈2棘突(或横突),然后再用颈椎侧旋提推法调正对侧偏歪颈5棘突(或横突)。时间约2 min。第三步: 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 术者坐于患者头顶侧,采用醒神开窍法,行开天门,揉搓额部,下推太阳,指点睛明、攒竹、丝竹空、率谷、百会、四神聪等穴, 并开四关(双合谷, 太冲), 合并耳鸣的点耳门、听宫、听会等穴,时间约5 min。②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国药准字H20041580)静脉滴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10 d为1疗程。

对照组治疗方法单用手法调整治疗。

2.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 眩晕消失,伴随症状消失,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好转: 眩晕减轻,伴随症状减轻, 颈部功能改善。无效: 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3 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0 34(85.0) 5(12.5) 1(2.5) 97.8

对照组 40 20(50.0) 14(35.0) 6(15.0) 85.0

注:χ2=11.46,P

4 讨论

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多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是由颈部异常传入神经活动而发生的异常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3]。眩晕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归纳各种原因最终结果导致椎动脉受刺激(或受压迫)而供血受阻,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进一步引起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由于颈椎结构与椎动脉走行的特点,颈性眩晕好发部位是颈2与颈5椎,因为环枢椎区的椎动脉有4个弯曲,本来血流不畅,一旦局部有病变,则更影响血液的循环;第5颈椎的椎动脉孔距离椎体最近,一旦第5颈椎有病损亦易影响椎动脉的血流而引起眩晕[4]。笔者采用放松手法使径向部软组织松解彻底, 尤其是枕下三角, 环枕筋膜部, 起到缓解肌肉痉挛, 减轻对血管、神经的刺激, 改善微循环, 消除炎症刺激作用。采用颈椎旋转复位法和颈椎侧旋提推法调正偏歪的颈2颈5椎,恢复了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纠正椎体失稳、关节移位,扩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和刺激,使粘连得到松解,改善生理曲度,解除椎动脉的挤压,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以减轻眩晕。采用卧位揉按点压头面部穴位以达到醒神开窍, 聪耳明目的功效。相关文献显示,45 %以上的颈性眩晕患者为脑血管病患者,而其中62 %的人有颈椎病,且有眩晕症状[5]。眩晕发生后,脑组织局部及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这些改变是继发性脑损害的主要原因。脑蛋白水解物是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的保护能力,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本文资料显示,手法调整结合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改善颈性眩晕,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较好的疗效,比单用手法调整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孙宇.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纪要.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3] Wrisley DM, Sparto PJ, Whitney SL. et al. Cervicogenic dizzinss: a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0,30(12):755766.

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32-02

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急性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笔者采用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本病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2009年2月~2009年9月间住院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发病48h内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4.4)岁,发病12h内人院者7例,12~24h内人院者13例。24~48h入院者10例;其中脑梗死部位:左侧顶叶,右侧基底节区14例,双侧桥脑,双侧侧脑室角旁7例,左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区9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轻型20例,中型7例,重型3例。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0±5.2)岁;发病12h内入院者6例,12~24h内入院者14例,24~48人院10例;其中脑梗死部位:左侧顶叶,右侧基底节区13例,双侧桥脑,双侧侧脑室角旁7例,左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区10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轻型19例,中型9例,重型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排除标准对血塞通、脑蛋白水解物类药物有过敏史、有过敏性疾病或过敏体质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由脑肿瘤、脑外伤及出血趋向等引起的脑梗死者;有严重的心、肝、肾器质性损害、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的糖尿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对伴发感染、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对照组则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10mL注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间隔1h后给予脑蛋白水解物60mg(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mg/瓶)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0mg/瓶)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间隔1h后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60mg(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mg/瓶)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脑CT等。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静脉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

3.2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x±s)表示,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4.2 治疗结果

4.2.1 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

4.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4.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见表3。

5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因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降低而形成血栓,致血管闭塞,因此脑梗死急性期,一方面,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脑灌注,即血流重建。阻止血栓扩展,缩小梗死范围。另一方面,改善脑循环,包括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改善,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脑保护治疗.减轻再灌注损伤、防止脑细胞稠亡。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PNS)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含三七皂苷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对脑缺血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就诊病例中,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患者中年龄最小42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62岁,男22例,女13例。对照组年龄最小46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61.5岁,男性25例,女性l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通过头CT和(或)MRI明确诊断。

1.2.1诊断标准 ①痴呆诊断标准:意识清醒但智力低下,记忆力减退,附加下列至少两项不正常,如抽象思维、判断力、语言表达、行为及人格异常;②多发梗塞性痴呆 (MID)的诊断要点如下: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者有小中风或中风发作,进行性痴呆呈台阶式加重,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CT或MRI显示多发性软化灶、脑萎缩与脑室扩大征,排除其他器质性痴呆。

1.2.2排除标准 ①因种种因素不能坚持完成规定疗程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肾疾患及合并严重糖尿病患者;③严重痴呆。

1.2.3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①根据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评分界限,MMSE标准分为大学/大专

1.3治疗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①治疗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60mg加入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应用4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中间间歇7~10天,并同时口服银杏叶片2片,1日3次,连服8周;②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静脉点滴,银杏叶片2片,1日3次,治疗时间同治疗组。两组患者继续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及降糖、降压抗感染等药物对症治疗。

2 疗效观察

2.1疗效评定标准 痴呆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基本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得分作为参考标准。MMSE标准: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上升

2.2结果 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2.86%。治疗组MMSE平均总分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显著提高(P

3 讨论

脑蛋白水解物是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药物,能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元的分化,并进一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它可透过血脑屏障而促进脑蛋白质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的保护能力,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催化其他激素系统,改善神经突触间的递质传递功能,促进神经元的增生。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低分子肽的生物活性有关。动物试验也表明,脑蛋白水解物能调节神经元代谢,影响神经突触的递质传递,主要是刺激神经元的能量代谢,使有氧代谢显著增加;能使葡萄糖透过血脑屏障的量增加,长期使用能显著降低脑内乳酸浓度,显著提高警觉程度、注意力及记忆力。说明该药可以改善脑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智商,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所致脑功能障碍。

MMSE是反映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理解判断能力等总体认知功能的心理测量工具。由结果可见,脑蛋白水解物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配合常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李彪,时向东,赵德强,等.普思复对多发脑梗塞性痴呆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J].现代康复,2000,4(1):109.

[2]王新德.老年人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0~173.

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脑蛋白水解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部分或全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急性脑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院应用FDE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HIE患儿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82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住院治疗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制定的足月儿HIE诊断治疗标准[1],均与生后72 h后行头颅CT检查进一步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入院日龄48 h 2例;出生体重2500~4000 g 40例,>4000 g 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治疗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入院日龄48 h 1例;出生体重2500~4000 g 39例,>4000 g 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 日龄、 出生体重、入院时间、病情分度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入院后给予3项支持治疗,即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 ,使血液生化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给予对症处理,即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等。同时给予维生素K1常规止血治疗。治疗组加用果糖二磷酸钠200 mg/(kg・次),缓慢静注,1次/d,同时给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20 mmg+10%葡萄糖溶液30 ml,1次/d,静脉点滴,疗程7~14 d,伴有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分别记录两组临床观察指标。

1.3疗效判定显效治疗7 d内患儿颜面红润,哭声有力,反应、吃奶好,呼吸平稳,心率>100次/mim,原始反射恢复,四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 d以内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0 d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仍未完全恢复。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学处理,差意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率,%)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2例29例11例2例95.2

对照组40例9例22例9例77.5

注:两组对比Δ χ2=6.02,(P

3讨论

HIE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是脑血流减少和脑组织代谢改变[2]。当缺氧缺血为部分或慢性时,体内血液出现代偿性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代偿机制丧失,脑血流终因心功能受损,全身血压下降而锐减引起脑损伤。葡萄糖代谢是人脑的维一能量来源,缺氧缺血时,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细胞内乳酸堆积和ATP生成不足,导致细胞膜上钠-钾、钙泵功能不足,钠进入细胞导致脑水肿,钙进入细胞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并进一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细胞内钙超载及能量持续衰竭,产生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及氧自由基,进一部加重了脑细胞的损害。

3.1FDP是存在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多种酶系的活性。外源性的FDP,能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的浓度增加,促进钾离子内流,有益于缺氧缺血状态细胞的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可使缺氧缺血器官减轻损伤[3]。

3.1.1保证脑血流灌注、营养心肌。HIE患儿因合并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心输出量减少,而使脑血流减少,引起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因此在HIE的治疗早期就应注意心功能保护。临床用FDP,能从细胞分子水平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增加能量,提高细胞膜泵的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动脉血压上升,以保证脑血流灌注及营养心肌。

3.1.2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加ATP生成量。新生儿脑细胞代谢最旺盛。HIE时能量产生障碍,导致细胞正常功能不能维持,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因此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具有重要意义。FDP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提供外源性FDP,能绕过糖酵解关键限速酶磷酸果糖激酶(PFK),而直接参于无氧酵解,产生ATP。另外,(FDP)可激活丙同酸激酶以及可反馈刺激细胞内酸中毒而失活的(PFK)活性,这两种酶活性增加,使的糖酵解过程加速,ATP生成增加,以维持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的正常水平,减少细胞损伤。因此FDP在促进脑细胞能量代谢,保护脑细胞方面有肯定作用[3]。

3.1.3改善红细胞功能。能使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高,延长红细胞生存寿命,稳定红细胞膜并增加其韧性,有助于血红蛋白与组织之间氧的交换,从而增加缺血组织对氧的利用,使缺血的周边组织含氧量增加[3]。

3.2脑蛋白水解物为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物,能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元分化,并进一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性的损害。脑蛋白水解物含有神经组织特异性多肽和氨基酸[4],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促进脑内蛋白质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氧的保护功能,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催化其他激素系统,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等,从而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97-98.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23-124.

脑蛋白水解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联合用药 急性脑血栓 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135

2008年6月~2010年6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35例,并设立对照组。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4例,均须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两组,依据症状,体征分型:①轻型:神志清、无语言障碍、患肢肌力Ⅲ级以上;②中型:神志反应迟钝,有轻度语言障碍,患肢肌力Ⅱ~Ⅲ级;③重型:嗜睡或昏迷,完全性失语,患肢肌力Ⅱ级以下。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4岁,病程1~5天25例,5~10天10例;轻型8例,中型18例,重型9例。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3岁,病程1~5天21例,5~10天8例。轻型8例,中型14例,重型7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日;②10%GS 250ml,脑蛋白水解物20ml静滴,1次/日;③10%GS 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静滴,1次/日,连用14天。对照组:①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②5%GS 250ml,血塞通0.4静滴,1次/日;③5%GS250ml胞二磷胆碱0.5,静滴,1次/日。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1次/日。曲克芦丁0.3g,3次/日,人参再造丸1丸,2次/日,连用14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基本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肌力Ⅲ级以上;②显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肌力达Ⅱ级以上;③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肌力Ⅰ级以上;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 果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35例,基本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0例。对照组29例,基本治愈7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