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战导火索

二战导火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战导火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1篇

二战中成熟

德国军队在二战中装备的手榴弹型号很多,但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还是德国战前研制和装备的高爆手榴弹:M24式长柄手榴弹。德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曾广泛使用过带长柄的这类传统造型的手榴弹,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军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进,于1924年改进定型。

M24手榴弹体积较大,在战斗中德国士兵通常将其插在皮带上或插入长统军靴中。大量搬运时使用一种薄金属板冲压的包装箱,每箱可以容纳14枚。在反坦克和阵地攻坚作战中M24手榴弹还可以集束使用以增加破坏力。德军士兵用铁丝将7枚M24绑扎在一起,周围6枚去掉木柄减轻重量,中间1枚保留木柄作为起爆引信。同样也可以将中间的术柄去掉换上压发引信作为地雷使用。后来德国还开发过M39卵型手榴弹,但是并不受到野战部队欢迎。

手榴弹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我国67式木柄手榴弹是60年代中期研制的,1967年完成设计定型。67式木柄手榴弹与以往的主要改进是:改进了发火机构的结构和生产工艺;改进了全弹的密封包装。如63式手榴弹发火机构采用的是铅拉火管与雷管直接卡合的结构,容易产生窜火造成早炸,67式木柄手榴弹的发火机构在拉火管和雷管之间增加了一节导火索,导火索一端与拉火管卡合,另一端与雷管卡合,结合部涂密封胶防潮隔火,发火头药剂用硫氰酸铅取代雷汞,同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早炸和易受潮的问题。此弹60年代末开始装备我军,现在仍是我军的制式装备。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2篇

3月11日,长荣航空225航班的机长张国炜乘坐的“波音777”客机顺利降落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之后,接到了一条震惊的消息,“下午4时起在台湾总部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据称会议内容是解除张国炜的职务。

张国炜是长荣集团创始人张荣发的第4个儿子。由于创始人在1月20日病逝,终年88岁,2月张国炜从副董事长升任为董事长。张国炜还持有飞行员资格,作为“飞行经营者”广为熟知。在当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9位董事中7人赞成解除张国炜的董事长职务。在其飞行期间其他人发起了突然袭击,而发起人就是长子张国华(61岁)。

张国华在大约20年前曾经营集团的海运公司,但是围绕经营方针,与公司的老资格高管出现对立而离职。2014年由于父亲身体状况不佳,张国华重新担任海运公司的董事。长荣集团旗下包括台湾第2大航空公司长荣航空以及拥有全球屈指可数的集装箱船队的长荣海运等4家上市企业。2014年4家公司的合计销售额为2900亿台币。创始人张荣发二战前曾在日本的海运公司工作,战后凭借从日本的商社购买的一艘二手货船而起家。

在继承人之争的背后有张家复杂的家庭情况。四子张国炜是张荣发第2任妻子的儿子。其他兄弟三人发挥“创业嫡系”的威力赶走了张国炜。周围的人感到十分困惑。张国炜在长荣航空推进从大型客机到中型客机的转换,改善了业绩。但是,长子张国华的经营手腕还是未知数。“投资者感到战战兢兢,”凯基证券的分析师马克说。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3篇

这种释放,大体考察下来,有这么三种方式:和平式的暴力,纯暴力的骚乱,以及骚乱方式的革命。和平式的暴力,与圣雄甘地的不达目的不罢休但坚持非暴力是一样的,属压迫式而非纯粹游行示威的表达式,他们大都通过广场绝食请愿,以人道灾难后果预感来促对方妥协,如印度瑜伽大师绝食敦促政府反腐败;而纯暴力的骚乱,就是直接把不满用暴力宣泄出来,用加害的方式对他人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如南非黑人驱逐津巴布韦非法移民而采取的暴力攻击,澳大利亚海滩白裔与西亚裔之间的种族骚乱,以及此次英伦以偷盗为乐的狂欢式骚乱。而骚乱方式的革命,最终演变成现政府和体制的一场范围更广的暴力革命,如当前利比亚就属这样的状况。

西方有个社会危机管理理论,叫做“可控制的骚乱”理论,这等于间接承认了骚乱的社会调节作用。所以,一个稳定的社会,并非必然静若湖水,而是由社会管理者设计出精巧的社群示威罢工等表达权体系,及早释放压力。为防止释放过程无序,制度就允许存在社群或阶层的自律组织体系,如工会和其他联合会等。假如没有这个社群的代言人,普通人对采用“有控制的骚乱”中所设计的表达方式,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

西方国家管理者预知到骚乱的不可避免性,也预知骚乱对公私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威胁,所以一则制定国家赔偿机制,如英国19世纪就制定《骚乱损害法案》,二则强化应急处理和防暴制暴的能力,三则广开诉讼的法律救济渠道,和降低结社组党的门槛。除非具备强烈种族主义和地区主义色彩,所有合法组成的党团都会获得登记。

所以,仅从骚乱的层面来诊断一个国家或社会“病”重几何,恐怕结论会归于偏颇。巴黎2005年大骚乱够“暴力”,伦敦1985年也爆发过大规模骚乱,美国的数个城市,多以骚乱频繁著称,但在国际社会公布的每年一榜的“失败国家”名单上,欧美依然位于最成功的国家之列。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4篇

2010年1月26日,伦敦的清晨冷风瑟瑟,寒意正浓。在西岸的市政大厅里面,包括伦敦市市长以及全市32个行政片区的官员在内的一批显要人士正齐聚于此,在“二战”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缅怀那些在战火纷飞的伤痛年代逝去的灵魂。小提琴演奏家查理・西姆捧起一把装饰有犹太教大卫星的小提琴,他演奏的曲目是瑞士籍犹太作曲家欧内斯特・布洛克的作品《大美名组曲》的第二乐章。乐曲缓缓地奏响了,哀婉的旋律似乎在轻轻呜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奏毕,整整60秒的时间人群鸦雀无声,而后,则是由敬意与感叹中迸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

阿姆侬・韦因斯泰这次共带来了8把小提琴,刚才用来演奏的这把正是其中之一。这位来自以色列的修琴师已足足花费了15个春秋找寻并修复这些在“二战”中使用过的小提琴,如今已经收集到了24把。这些琴都是“二战”期间犹太人使用过的,无论是在欧洲的犹太人区,还是在纳粹集中营内,还有那藏身避难于东欧密林之中,无数个被恐惧追逐的日日夜夜中,都曾有过它们流水般的旋律。它响彻于千千万万听众的耳畔,揭开了他们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沧桑与痛楚,见证了那当年无法想象的苦难与恐慌。流淌的音符背后是一段段令人惊叹的往事,那是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是关于力量的故事。阿姆侬将它们称为“希望之琴”。

收集到第一把希望之琴,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一位男士带着一把小提琴走进了阿姆侬的工作室,他的名字叫什么早已忘记,只记得他当时说,当年曾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为排队进入毒气室的人们演奏,用的正是这把琴。“我们的演奏都是被迫的,”男士告诉阿姆侬,“音乐可以让集中营内关押的人们从恐慌与躁乱不安之中渐渐安静下来,这样一来,纳粹兵数人头就容易多了。”

正是这把小提琴奏出的旋律让这位男士在当年得以免受毒气之灾。但自那之后,他便再也没有碰过这把琴。直到记忆中的这一天,他才重新将它拿出,想要修复,这样孙子就可以用它学拉小提琴了。

起初阿姆侬并不愿意接这份活儿。他甚至都不愿意伸手去触摸这把写满苦难与泪水的小提琴。“哪怕是轻轻一碰都仿佛是在触犯一个古老的禁忌,”阿姆侬回忆道,“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在家里提起过任何有关大屠杀的只言片语,从来没有。”

阿姆侬的父亲曾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修理小提琴的技艺也相当精湛。早在1936年,他就带着妻子离开了波兰的维尔纳移民至以色列。阿姆依出生两年之后,常常会问起母亲家乡在何方,每每此时,母亲都会拿出一张维尔纳犹太人区的照片给他看。

“就是这里了。”母亲的双眼总会噙满了泪水,哽咽地向小阿姆侬回忆着曾经属于他们的往昔。“那时我们一家四口就是这样围坐在餐桌旁,过着每一个节日”,阿姆侬对我们讲道,“我们环绕着餐桌,然而环绕我的,还有400个亡魂。”

之后,父亲将修复小提琴的手艺教给了阿姆侬。很快,阿姆侬自己成为享有盛名的修琴师。

就这样,出于一位修琴师的责任与义务,阿姆侬接下了这份活儿,认真地将这把由南非远道而来的琴修复如初。然而他却不愿再想它,他的所有思绪都在竭力回避着与之有关的一切痛苦回忆。毕竟当年的大屠杀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没有人有勇气去提一个字。而这把琴对于他自己乃至对于整个犹太史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阿姆侬更是无从想象。

英勇的犹太男孩

1995年的一天,阿姆侬接到一份邀请函,发函人是来自德国的琴弦制造师丹尼尔,邀请他就德国的小提琴制造史举办一次讲座。

在那次讲座中,阿姆侬向大家讲述了关于那把奥斯维辛小提琴的故事。随着故事的点点滴滴慢慢从他的讲述中流淌开来,阿姆侬竟感觉自己宛如接受了洗礼一般,全身仿佛都净化了,自己终于找到了直面过去的方式与勇气。随后在一次接受以色列电台的采访中,阿姆侬谈起了这段经历,他真诚地在电波中呼吁道:“那些饱经‘二战’血腥风雨的小提琴啊!茫茫人海之中谁人拥有?能否带您的琴,与我相见?”

节目一经播出,听众的回应一时间如排山倒海,阿姆侬的电话很快就被打爆了。

来自耶路撒冷的科龙古德家族是第一个与阿姆侬取得联系的。家族中,叔叔西蒙就拥有这样一把琴,它一直被裹在毯子里,静静地躺在家中的橱柜里面。西蒙当年从犹太人区逃离之后一度逃亡至塔什干地区,后又去过苏联,最终染上了斑疹,不幸去世。这把琴被原原本本地保留了下来,其真实性有文件证明,毋庸置疑。正如同时期的所有犹太民间小提琴一样,这把琴的琴身上也装饰有大卫星图案。

另外一份回应来自老朋友莎菲・汉比,其父米沙当年是游击队员。饱经沧桑的小提琴磨损得很厉害,看上去已经很破旧了。琴主人名叫莫泰利・施莱恩,是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

米沙当年发现莫泰利的时候,这孩子正孤零零地坐在树下,怀中紧紧抱着一把小提琴。

“我的亲人都死了,”小男孩流着泪说道,“我从犹太人区逃了出来。”

“那么,这把小提琴,你会拉吗?”米沙问道。

小男孩开始了演奏。稚嫩的小手来来回回,流淌出的竟是贝多芬优美动人的旋律。之后,米沙把小男孩带回了游击队,并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让小莫泰利化装成乞丐,到附近镇上纳粹军官聚集的小酒馆外去拉琴。正如米沙所料想的那样,小莫泰利很快就被纳粹军官叫去酒馆做经常性的表演。

每个夜晚,小莫泰利都把火药装在琴箱里偷偷带进酒馆,并把火药悄悄塞进墙上的裂缝里。终于,在一次表演结束之后,他引燃了导火索,随即逃离了酒馆。那次爆炸中纳粹军官伤亡200人之多。小莫泰利成了英雄。但不幸的是,六个月之后,他为了提醒游击队员有埋伏而被敌人发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阿姆侬收藏了这把珍贵的小提琴。他骄傲地告诉我们说:“现在这把琴就悬挂在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内,他是莫泰利活的灵魂,更是这场与邪恶对决的最有力的见证。”

每修复一把“希望之琴”都会耗费阿姆侬长达18个月之久的时间,修复所用的经费往往高达10万英镑,也常由阿姆侬自己出资。目前,有18把小提琴被存放在他的工作室内,另外6把则分布在不同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者家中。

对于阿姆侬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看到自己修复的琴在音乐会上演奏。第一次观看这一幕是在2008年9月的一场犹太纪念日的音乐会上。他明白,这些珍贵的历史见证者不能一直孤单地躺在储物柜里不见天日,往往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其拥有者才得以穿越重重烈火,勇敢地活到现在。

69岁的海伦老人拥有一把原本属于她父亲的小提琴。海伦老人居住在以色列的赫尔茨利亚,但其前半生却大多都在乌克兰的犹太人区伴随着苦难与辛酸度过。当年的她与其他当地居民一起被送至一处树林里靠伐木换食物为生。日子久了,树木伐光了,忍饥挨饿的痛苦就像一片阴云,始终笼罩在生活的上方。

就在那时,曾在当地就职于高位的罗宾逊法官同海伦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当时的罗宾逊先生本人也正被关押在犹太人区。他对海伦的父亲说:“听说你拉得一手好琴,却苦于无琴可用。我这儿有一把上好的阿玛蒂小提琴,你拿去吧!如果你能够用琴声换来食物,请不要忘记与我和妹妹一同分享。”

就这样,海伦的父亲便开始在大街小巷里演奏小提琴。一连几周过去了,悠扬的旋律为很多人送去了心灵的慰藉,但海伦父亲本人却仍旧身无分文。后来,一支乌克兰部队途经这里,发现了海伦的父亲,便请他去为一场婚礼演奏。这一次,部队将婚宴上的剩菜给了海伦的父亲作为报酬,所以父亲便将食物打包送往罗宾逊法官的住处。但终究他还是晚了一步――罗宾逊法官与他的妹妹都已离开了人世,因为无法忍受饥饿,他们双双选择了自杀,逃离了这个悲惨世界。

当时,犹太人区的一位警员掌握着送谁去纳粹集中营的权利。他要求海伦的父亲交出小提琴,以此来保全自己的亲人。虽然琴没有了,但海伦的父亲拉琴所赢得的声望仍在,正是这份名誉一直支持着他,保护着他。几年之后,又有另外一名乌克兰人请他到其婚礼上演奏,并为他找来了一把廉价的小提琴。自那之后,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海伦的父亲都用这把琴四处谋生,为全家人挣得珍贵的食物。

“我请阿姆侬先生修复的琴正是这把,”海伦老人告诉我们,“是它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

二战导火索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汉王充在《论衡实知篇》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机、启迪思维。通过提问。可以查漏补缺,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选准重点、难点和盲点切入,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疑惑外;要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性,设计的历史问题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亲切有趣。

一、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课堂应充满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深度思考,唯有教者引导有方,学生学得投入,才能感悟一片愉悦的历史妙境。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如:用假设法,假如进入历史场景,你就是那个人物,会如何来体验历史;设问可以从正反两面来提,假想两面所具有的历史特征全部或部分;改变路径提问,历史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但这只是体现在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历史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往往表现为丰富多彩的历史现象;改变条件和原因的假设性提问,从历史的偶然性中提出假设,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假设,在生动活泼的思索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如《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激趣提问片断:出示电影《二战三巨头》截图。提问:你认识这三个人吗?生:我认识,是邱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师:原来这三家,因种种原因互不来往,积怨很深。后来,来了强盗,对这三家同时大打出手,三户人家如何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家园呢?生:三家联手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师:这三家并肩作战会产生什么作用呢?生1:斯大林格勒战役出现转机。生2:德国败局已定、意大利投降。师:胜利之后,三巨头又合在一起开了个重大会议,假如你们就是三巨头,你们会说些什么?(分组讨论后表演)师:二战和我们中国有什么关系呢?生1:九?一八,日本野心勃勃。生2:,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生3:是的,现在他们又想抢我们的,真是贼心不死。

在这个案例中,提问拉近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地本课程和国本课程相得益彰,让学生亮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共同探究、体验新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这样的个性化的课堂,迸发出了迷人的神采。

二、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灵

新课标的显著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选择那些能引发学生心灵感悟、激起学生生命感动的内心体验,来触动学生的灵魂。如《全国的开始》提问片断。多媒体出示:2012年9月10日,在外交学院向师生发表讲话时表示,是中国固有领土,在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师:你知道最新动态吗?生1:日本政府首相最近举行了阁僚会议,最终通过对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及其附属岛屿将交由日本海上保安厅“管理”。生2:我觉得日本还是在欺负中国政府先前在国际上政治、军事上的退让与“软弱”。生3:一定是中国的,我们应该有军事介入,我们要以强硬的态度站在国际舞台上!师:是啊,日本狼子野心由来已久,你能举例说一说吗?生1:,杀我军民,占我土地。生2:日本右翼分子至今否定的史实。生3:我在网上看到一首词,最能触动我们了:“秦淮众,水飘红,逝匆匆,七十年来冤狱聚悲风。百年泪,心伤醉,怒千重,四岛灰飞白气始沉东。”……

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打动学生,在本案例中,从眼前最敏感的事实入手,回溯到历史,然后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索,注重思维发散,注重问题的探究空间,让学生有空间去思考去思索,容易在激情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提问要扣住文本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去突破。如:《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提问片断。提问1:根据《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你能指出台湾、、新疆、蒙古的方位吗?提问2:假如康熙帝时的钦差大臣,到了台湾你想了解了什么?提问3:清朝治理边疆的共同措施是什么?提问4: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如何有效预防类似边疆问题再发生?提问5:你能运用本课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看法吗?提问6:你能给当时政府提出解决策略吗?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紧扣文本重难点,以问题为中心,以地图为辅助。设疑引思,设置情景,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层设疑,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思而疑,疑后悟,悟后用的目标。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南洋资料译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

抗战文化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