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伟大的悲剧课件

伟大的悲剧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伟大的悲剧课件

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第1篇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渗透的当今,美术基础教育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应对青少年学生有机地渗透审美心理教育。近年来,笔者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研究和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努力寻求语言文学与美术作品或创作之间的美学通径,寓审美教育、美术实践活动于语文教学之中,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启迪,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异中求同,打开通境

在往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常感困惑的是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困难。学生课外阅读有限,似乎在语文与绘画之间存在鸿沟,两者之间的经络很难打通。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有的懒于思考,对课堂提问、探讨问题无动于衷;有的对作业厌烦、马虎,应付了事,甚至偷懒不做;有的作文只写一些假大空的套话,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写不出真情实感。不少学生还摆出一副“你唱你的调,我睡我的觉”的架势。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培养“古今通、中西通、艺理通”的“通人”是美术院校的教学理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己必须搞明白语言文学与绘画艺术之间的异同。庄子说:“道通为一。”其实语言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体异性通,我们要从中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同,它们都是语言,都是一种道说;异,它们在表述方式上一个是诉诸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个是诉诸视觉。莱辛在著名的《拉奥孔》一书中以拉奥孔的艺术形象为例,指出诗歌与雕塑语言艺术(即视觉艺术)之间的异同,主要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异”。诗人和雕塑家都在表现拉奥孔的痛苦,因为诉诸感官不同,表现方式就有所不同。诗人可以用语言文字恣意地描述拉奥孔因痛苦呐喊而扭曲的脸;雕塑家则不同,他以实体形象诉诸视觉感官,虽然表现的是拉奥孔的痛苦,但是拉奥孔在塑像中只是微张开嘴,他的痛苦表现在人与蛇的纠缠、冲突、搏击的肌肉张力中,这样,人物的脸孔不至于因痉挛而变形、变丑。虽然两者语言不一,但毕竟都是描述人物的痛苦,在作用于读者和观众的精神层面的情绪感染上却是相同的。

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CAI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83-01

CAI是英文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种类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课堂展示类的CAI课件。CAI进入课堂,对于语文教学尤其重要。它会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给语文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 语文课教学中应用CAI的意义

1.1 CAI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环。CAI声、图结合,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感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CAI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记忆、理解、掌握。

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时,学生对南极缺乏形象认识,难以对其形态、程度有具体的印象。不少学生难以理解挑战极地,对个人和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我充分运用CAI的功能,把知识图片、动画、音效结合起来。屏幕上,苍茫的南极、漫天的风雪便如在眼前。学生看到这些景象,产生了强烈的视听震撼,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窄到小小的课堂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挑战自然的伟大,也为冒险家们的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

1.2 CAI的形象性,更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CAI,可以营造气氛,再现课文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运用CAI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方面,诗歌教学体现得更突出。诗歌一般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电脑的虚拟手法,把诗歌抽象的意景形象化,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乡愁》,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感情丰富,如何把学生引入到诗歌细腻的情感中,是教学的要点和难点。在教学本文时,我借助CAI演示出来的一段段优美图画,边讲边演示,并结合欣赏录音朗诵。图文并茂,音乐温馨。学生沉浸在动人的氛围当中,深深被诗人对亲人以及家国的深厚的情感打动,学习效果颇佳。

1.3 运用CAI,能缩短教学单元时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CAI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教学的时间,老师可以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消耗中解放出来,认真思考如何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对一个从未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初中生来说,对课文的理解与审美还是有较大困难的。在教学时,我通过CAI,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宫廷建筑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未见过者如临其境,见过其境者在审美方面更上一个台阶。一会儿工夫,学生就对文章的文本内容、说明的方法、顺序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长此以往,学习的能力也会愈来愈强。

2 应用CAI存在的几个主要误区

2.1 只有运用CAI才是好课的误区

上文已经谈过,CAI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手段,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也造就好像课堂不用CAI,观念就陈旧了,手法就落后了的思想。其实,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就语文科而言,文本才是教学的出发点,才是核心。CAI是帮助学生对文本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观到宏观,由静态到动态的认识过程。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正确的,但是,关键是什么样的课堂运用较好,并非每节课都适合利用CAI教学。笔者曾有幸到山东省杜朗口中学观摩学习。该校以高效课堂的开展而闻名全国。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师上《最后一课》。课型为讲读课,整个课堂没有用任何电教设备。教师先对该文的学法进行引导,指出文章的学习目的和重、难点所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们在揣摩中体会文章主旨,接着让各组的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情感、手法等细节再进行分析、辩论。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激情一直高昂,学习效率非常之高,该课受到同行的赞誉,专家的好评。可见并非不用CAI就讲不好课,CAI在课堂中的运用要讲求适时造量的原则。

2.2 以CAI替代板书的误区

针对一些教师上课以CAI替代板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教研者提出,利用CAI进行上课,应保留板书。这种观点不无道理。要知道CAI教学和教师课堂一样,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CAI只是起辅助作用,用来突破教学难点、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CAI可以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功能,但在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等方面的作用,CAI就不一定能比得上板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重点、难点的知识再进行梳理,在黑板进行集中显示,其信息量不一定很大,但对于学生巩固知识点、落实考点,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3 全拿来和全制作的误区

现在,在一线教师和教学评价者之中存在两个相对立的误区。一个是一线教师全拿来的误区。制作一个优秀的CAI是一件要下大功夫的工作。个别教师,热衷于从网络上下载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不加修改,在课堂上照搬照用。另一个是要求CAI全制作的误区,即一些教研者总是强调教师的CAI一定要原创,这样才更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笔者却认为,这两种观点和行为都有失偏颇。其实,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网上搜集和利用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基本的能力。

3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在语文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CAI,无疑可以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CAI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点,使语文课堂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第3篇

电子白板是教师与教学内容的新交互平台

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为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师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在课堂教学中只能以教师的事先安排顺序依次呈现,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再者,由于课件的内容无法更改,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演示而被动地进行学习。

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数字化教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给予教学内容多方位的展示,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机调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呈现相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学生也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快,让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学生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例如,我在执教《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当安排学生阅读文中描写南极环境的句子时,用电子白板的功能播放关于南极的图片,配合学生的赏析,增强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要性的感性认识。由于课件与交互电子白板的有机整合,使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到较好的落实,而学生的思维也较好地被调动起来,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见,利用电子白板的互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直观,更专注,而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及时纠正,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媲美的。

最可贵的是,白板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自己的思想。白板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图片拖拉、聚光灯、拉幕、批注等工具,可以随意掌控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电子白板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新交互平台

运用交互式白板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不管是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还是错误的回答,只要在白板上操作,白板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或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与内容相契合的音乐等等。

电子白板是教师与学生的新交互平台

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第4篇

事情是这样的:周四上班的时候,班里实习的小马老师告诉我,昨晚大自习下课后,她去班里拿一本落下的书。谁知一推开门,她看到,在昏暗的教室里,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正抱在一起接吻。眼前的这一幕让她尴尬地落荒而逃。

听完小马老师的讲述,我很震惊,学生居然在教室里做这种事!我赶忙问小马老师是否看清了学生的长相,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但从小马老师的描述中,我逐渐锁定了几个可疑对象。于是,我心里开始盘算怎么“收拾”这两个胆大包天的孩子。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这几个可疑对象谈话,争取在小范围内解决问题。但转念一想,如果我判断失误,冤枉了学生,造成的伤害将很难挽回,想想还是作罢吧。那要不利用讲话课进行教育吧。台词我都想好了:同学们,你们都长大了,在学校要注意个人形象,尤其女生要学会自尊自爱。但很快,我的想法又被同事们否定了。大家认为,我若在班里泛泛地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就都会认为你没说他,所以效果一点都不好。那该如何是好,我有些迷惘了。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在周五的班会课上,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班里的同学。我认为,既然班里出现了问题,我就没有必要闪躲,我要相信孩子们,要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班会上,我认真的把那晚发生的事向大家和盘托出。讲完,我暗暗观察这几个孩子的变化,还真让我看出了一些眉目。那个男生和女生,与我的眼神相遇时,竟有了躲闪。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还是被我捕捉到了。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我既想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育的前提应该是爱孩子。

因为这次的班会课有了一点收获,所以我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我决定把怎样对待早恋的问题好好探究一下。于是我广泛看书、上网,查找了一系列关于处理早恋问题的素材。我把这些资料编订好,做成了一个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当我在班里公布,这个月的系列主题班会命名为“谈‘情’说‘爱’”时,整个班都沸腾了。

第一次班会课,我给大家播放了一个法治宣传片《苦涩的青春》。视频里发生的一幕幕因早恋而引发的悲剧,让同学们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看完视频,我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得出了如果男女生不当交往,不但会影响学习,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的结论。

接下来,我又组织同学们准备一次名为“爱情向左,我向右”的主题班会。大家集思广益,搜集了很多素材。班长还精心制作了课件。两位主持人落落大方,分别设计了什么是早恋、早恋有哪些特点,早恋有哪些危害,怎么正确对待早恋等环节。看着同学们打开心扉,畅所欲言,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我相信,以后在我们班,早恋不再是我和同学们刻意回避,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了。其实对于学生的教育,有时我们不妨说清、说透,可能效果会更好。班会课结束时,我即兴做了打油诗送给大家“天涯何时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本来学业就很累,况且年龄又很小”。

我趁热打铁,周末又请全班同学在教室里看了一场名为《青春派》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高三毕业生居然和黄晶晶因早恋而产生的一系列事情,非常切合我们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观看影片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学生们由最初不时哈哈大笑,到表情认真,以至于到最后的一本正经。也许是学生们真的受到了触动,看完后,我让大家写观影感受,大家都写得格外认真。有谈同学情的,有谈父母和孩子感情的,也有谈男女生感情的,同学们各抒己见,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气氛异常活跃。我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惊叹学生的变化。最后,我做了活动小结:早恋是一朵玫瑰花,我们不能只闻到了它的芳香,却忽略了它的刺。

伟大的悲剧课件范文第5篇

(一)教材内容的改革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整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从古希腊神话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把20世纪现代派文学作为学生阅读内容,并着手写好课堂教学随笔,记录每一讲的心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采用讲座式风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学状况简单介绍,凸显各个时期各个文学流派的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篇作品进行赏析,更受学生喜欢。第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增加赏析内容。赏析的过程也是继承和批判的过程,很多典型形象与中国戏剧、小说、历史、现代人物有着许多的共性,具有现代性,完全可以进行比较。教改第二年起,我们大胆尝试了在每一讲中融入“中外文学比较”“作品的现代性”两个环节,对中西文学中可比性强的作品或是作品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比如维特与子君的形象、《悲惨世界》与《平凡的世界》、泼留希金与严监生“吝啬鬼”、安娜•卡列尼娜与蘩漪形象,把探索和挖掘作品的现实意义也纳入了教材内容,充分发挥了文学经典的无穷魅力。第三,根据学生审美需求,优选名家名篇,拓宽阅读范围。在每一讲的最后,我们摘录作品最精彩的片章供学生阅读欣赏,并增加“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简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便捷地认知和了解世界的文学经典,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多媒体授课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已经成为时尚。五年中,我们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制作成PPT课件,每一张PPT力求简练、清晰、精美且突出重点,并根据每一讲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适时插入相关的动漫视频辅助教学,做到“图、文、声”并茂,生动地展示了作品内涵,在“视听”上给学生以美感冲击。比如:截取电影《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死亡”的独白,表现人物“犹豫”的个性特点;截取电影《红与黑》相应片段,表现于连“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自卑”来复的心理过程,如此等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节省了时间,也便于学生直观、便捷地感悟作品主旨,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张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会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修改课件,力争在每一张PPT中展示最鲜明的色彩、最简洁的文字、最恰当的知识点,传递最前沿的信息,吸引学生视觉,活跃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互动教学法。这种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互动,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灵活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生生”互动,学生讲授某一作品,提出问题由学生来问答。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展示个人的思想和才华。“师生”间的互动是常用的方法,关键在于灵活的掌控,做好学生主动应答、解释指定学生回答两方面的准备,确保此方法在规定时间段得到有效实施。“生生”间的互动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转变课堂的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变“主演”为“导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登台讲授,并且提出问题,进行课堂互动。比如,在学生选择授课作品篇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课件的制作,并要求学生根据20分钟的授课时间,提前设计好授课内容、重点难点、个人感悟、互动的问题、应答技巧等等。这种互动方法对授课者是一个全面的考验,对听课者是一个学习他人的机会,其效果往往比老师教授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呈现平等、人性、和谐之美。第三,情景教学法。根据后现代建构主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科学课程理论,我们会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安排作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模拟角色登台表演。采用的方法有即兴表演和命题表演。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中舞会后的花园月下的钟情表白;《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经典对话等等这些片段,都可以让学生提前编排成话剧,或是即兴模拟角色对话,展示作品的情节和语言的魅力,以实现教学目标。第四,翻转课堂法。所谓翻转课堂,简单地说就是课堂“内、外”颠倒,其关键点在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它要求教师先创建本课视频,上传到一个平台,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提出的问题(作业)。回到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师生面对面交流、答疑,以巩固知识。把传统教学课中的活动,拿到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堂要做的就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讨论重点难点,完成学习目标。2014年是我们教改的第五年,课题组成员通过幕课系统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并着手实践。比如,我们把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第一讲的教学内容进行翻转。第一步设计好10分钟的脚本,写好教案;第二步制作PPT课件,配音录制教学内容,提前二周上传教学平台;第三步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通知学生按要求提前阅读教材或者原著,提前一周(或三天)完成作业提交到指点平台。带着书面作业用于课堂小组活动。第四步课堂内活动。包括检测———讨论———交流———质疑———总结———个人作品展示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的改革

第一,在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和人格的塑造。外国文学课程的开发,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学会鉴赏和批判,还要通过经典作品的学习,感悟其中的底蕴,陶冶情操,放飞灵魂,更重要的是把作品转化学生前进的坐标、成长的动力、抉择的方向。优秀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外国文学的核心内涵就是人文精神。每一个时代的作家和作品都展示了对人性的关怀与探索,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阅读空间和精神家园,对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把人本与文本相结合,在赏析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弘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人生境界,赋予经典作品新的生命和价值,促进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以《出埃及记》中摩西为例,开掘其胸怀大志、勇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追求人生意义的高尚人格;以《简•爱》为例,开掘文学经典中忠贞不渝、自尊自爱的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理性的爱情态度、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等等。第二,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在赏析外国文学经典中,我们引导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作品的结局和历史学家的见解,从不同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述,为“旧”形象撰写“新”篇章,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改编。比如,为悲剧人物安排新的命运:为“安娜”写新结局,把“哈姆雷特”变为行动者,对作家巴尔扎克人生进行评论等等。这样的拓展命题,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资料才可以写出独到的观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品。另外,在考试方法上也进行了调整。我们采用卷一客观题+卷二主观题+平日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评价+作业质量+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模式,加大了平日考核力度,使学生更加重视的是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