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发展战略

体育发展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发展战略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那段时间里,媒体的处理方式、奥运组织和奥运会监督部门如何运用互联网和全球网络来联合支持体育组织发展。

关键词:体育媒体 发展战略 随笔

兰尼和布莱恩特的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每天和体育的现状、文化、经济、新闻、法律、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广泛性,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以及对温纳开创传统的延续。虽然书中对新媒体和科技的拓展性论述和进一步论述,以及体育博客和体育趋同、高清电视、直播电视和卫星广播等主题能够充实该书的内容,但是其他改善可能包括对媒体工作者更多的关注和他们在创作、塑造、影响内容和潜在意识和政策方面的作用(见塔克曼、甘斯、舒梅克和里斯的作品)。对替代媒体和体育媒体历史方面的进一步论述也能够完善研究。虽然没有哪个研究项目是完美的,但是雷尼和布莱恩应该被赞扬,一方面因为他们的这本书,其次是为他们为拓展媒体和体育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规划美国白种男人在新千年中男子气概的任何努力必须清楚,布什政府及美国媒体对这些反应对男子气概的态度、价值观、同一性以及美国文化促进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切西里宣称令一个蒙羞的防范通常会引发反应,该反应充满绝对论的信念结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对“他人”的诽谤、以及对某国家民族和群体认同的忠诚度的夸大。他的言论似乎适用于美国公众的主要反应,导致并且扩展了使美国男人重现男子气概的时代精神。

该时代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后期的某个时间点就已经产生了。但是在“原爆点”处倒塌的双塔式建筑的碎片处,我们看到纽约警方及消防部门的白种男子被美国媒体文化报道成了极具男子气概的英雄人物,因为在这个民族最重要的尝试时期,他们毫不犹豫,勇敢向前,就像以往时代中戴白色帽子的美国牛仔,救助袭击的受害者们。法雷尔认为我们不应该将布什的男子气概姿态及对美国垄断资本的简单理解为解决赛场暴力的方法,相反,我们应将其理解成一项机会主义的策略,该策略会阻止可能由美国文化(可能由女性化的男人)形成的女权主义者继续前进的步伐。从法雷尔的话语中,我们感觉到:具有男子气概的男人,形象通常会向理性主义拓展,或者至少会向女权主义者毁掉一切之前就已存在的男性拓展。佩吉·诺南写道:“我国再次嘉奖及呈现了特定形式的男子气概。你可能会说这种男子气概是从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突然出现的,当这种男子气概出现时,某种风格的男人出现,使得我们的国家走出了困境”。对于此项规定,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社会媒体营销部负责人迈克·迪洛伦佐表示,他看着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作为自己的推荐球员的基础。

在当下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导向下,体育娱乐和时尚休闲新闻占据媒体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任何喜欢女子体育项目的人都会说,“我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相关报道。”虽然民众有获得信息的需要,但是新闻版面有限,报道主题的取舍就会很困难,具体反映在管理层和记者编辑之间的选题冲突上。人们想要获得各种形式的体育信息,并且要求越来越苛刻,那么报业就必须提供这种洞察力、创造力和新闻资源。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不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到资源成本问题上。因为并购本身的目的是减少雇员数量,以促进行业的高效发展。杂志的受众定位与读者兴趣、职业体育联盟发展、编辑喜好之间有直接联系,《今日美国》为此做了不少网络调查,努力在第一时间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若在过去10年间提到《今日美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指的是篮球之类的项目,但现在指的是世界扑克锦标赛、骑野牛比赛之类的休闲项目。温纳意识到学者们为了获得“学术创新”所做的努力,并有通过鼓励就媒体和体育,以及它们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关系发表公共言论,很好地过渡到了本书的第二部分。

贝拉米阐释了“很成功”体育和媒体的象征本质和它们之间“有点不正常的”关系。布朗和布莱恩特的初期研究记录了第35号电视市场一周的报道和基本有线电视节目中大量的体育报道。欧文有关印刷媒体内容的文章搜集了对体育报道的数量和质量的文献,提到了性别问题并讨论了象征性毁灭问题。正如本书中所有文章一样,欧文的文章也指出了研究之间的差距,并为广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伍德和贝尼探讨了有线电视,历史基础(全体育广播公司如娱乐体育节目电视网和像高尔夫频道这种针对体育的有线电视网),文献、观众喜爱电视转播体育赛事的相关理论、趋势、合作关系、合并、小范围播送以及高清电视和其他尖端电视科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璐,陈新平,李颖.西方体育媒体研究专著述评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0,17(1):107-112.

[2]黄璐.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中的比喻修辞[J].体育学刊,2010,17(7):105-108.

[3]黄璐.体育政治传播学案例分析[J].新闻知识,2011(11):41-42.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信息化社会 体育产业 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在“举国体制”下,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受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体育失去了本身的社会经济价值。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体育也由原来的事业福利型向产业公益型转变,体育产业作为中国新兴的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社会中,体育现象强调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2008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的盛事,人文奥运的理念,不仅是东、西文化融合的体育盛会,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大舞台。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发展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万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经济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产品品牌附加值的提升,三是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2008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产业的转折点。实现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应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产业相关法和制度等战略发展框架,促进信息化社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一、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相关法和制度的制定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在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以体育为媒介,通过促进体育商品以及体育服务的生产、流通来增加资金积累,并根据市场的扩大,激活体育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

信息化社会经济环境把体育视为一种商品,通过投资创造高利润。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作为高科技和绿色环保产业以及国家产业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

20世纪的中国体育尽管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创造了奇迹,但是在体育与经济的融合上,只是到了世纪末才开始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体育产业法和政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保障,在制定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体育产业相关法和政策时,应考虑如下几点问题:

1.政府应逐步调整和完善体育市场,制定推动体育产业沿着市场化轨道健康发展的相关法和政策。信息化社会的体育消费者具有追求多样化的个性消费,并形成独特消费文化的特点。因此,未来体育产业法和政策,应根据信息化社会体育消费者的特点而制定。

2.逐步完善和修订现有的信息管理法,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消弱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时间和空间制约。即,转变以生产者为主的信息管理法,重新确立以消费者为主的信息所有概念。

3.根据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信息多样化和信息价值增值的特点,应制定体育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以及相关制度。即,通过加强体育产业知识产权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用法律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使我国体育产业适应奥运经济的发展。

4.建立体育市场服务标准是体育市场依法管理的前提,行业标准的作用是为市场的主体提供规范尺度,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的依据。因此,要依法设立行业服务标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使市场主体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展开竞争。

符合信息化社会的体育产业相关法和制度的建立,应以市场理论为依据,实现体育产业的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

二、体育产业信息网络的建立

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在信息化社会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随着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收缩,消费者所需的信息逐渐具有了价值。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信息价值的变化,引起了信息利用率的剧增,使高速信息网络的发展成为了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信息网络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是未来信息的高速公路,通过它人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人们通过这种高新技术获取多样化的信息,形成心得竞争机制促进产业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体育产业也面临着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专业化信息网络的问题。但由于人们对体育产业相关信息服务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的相关信息只停留在提供基本的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水平。由于信息网络的低水平,体育产业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缺乏信息的开发以及国内外最新信息的交流。

利用因特网技术把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信息提供给体育消费者的网络建立,是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因此,要建立体育产业信息网络,首先应确保体育产业各领域网络管理人员和培养体育产业信息网络的专业开发人员。第二、建立能够有效管理体育产业信息的数据库。

特别强调的是体育产业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体育产业各领域数据库一体化的网络体系,使多样化和专业化的信息创出新的体育信息附加值,促进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三、信息化社会的体育产业营销战略变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的推动下,市场经济战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把世界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而市场化改革则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市场经济战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直接的影响。企业只有了解这些变化,不失时机地调整营销策略,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这种变化下,信息化社会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以多样化、专业化为特征。也就是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消费者在多样体育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信息,关心不同体育商品的属性。因此,掌握并满足多变的体育消费者需求,可持续稳定生存和发展是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所要解决的课题。

具体地说,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竞争力由价格、品质转变为速度、相关性(relationship)、消费者管理。即,迅速供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了解消费者,持续维持并管理与消费者的关系。所以,信息化社会体育产业的营销必须围绕满足体育消费者多变需求为中心进行。

实现消费者中心的营销,体育产业应积极引进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顾客性营销战略。这种营销战略通过掌握消费者的信息,积极管理和维持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扩大消费者的消费价值,满足消费者个体的消费需求,为企业获取利润。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因此,体育产业的顾客性营销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将跨越时间和空间,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快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在信息化社会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求、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消费形态的变化、体育传播媒介高科技化等因素,给体育产业构造带来了巨大变化。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制定适应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战略是我国体育产业当前急需解决的持续性发展战略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昌黎:日本实现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战略与政策措施[J].日本研究,2002(1):1~6

[2]郭 琨:信息与信息化社会[J].山东电大学报[J],2006(2):26~29

[3]张润朋:信息化社会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1(6):71~74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推进京津冀鲁城际快捷交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张家口绿色崛起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自组织视域下的京津冀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衡水学院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共享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廊坊市高端物流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廊坊新农村景观规划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服务贸易合作机制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延庆县发展战略定位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文化对接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京津冀地区梯度发展战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产业发展的空间维度探究 京津冀网球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赵钢,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5,(2):9

[4]黄银华,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

作者简历:张小青(1977.2――),男,硕士,山西平原人,华北科技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战略目标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739-04

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价值的基础上,跟踪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探讨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战略意义及实现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的动力因素,提出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战略目标,旨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体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和投资体育产业”的精神,探寻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模式,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融资价值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是一种集金融、创新、科技管理与体育市场一体的资金运作模式[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她催生了无数的体育企业和运动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体育奇迹。与此同时,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风险资本使许多体育企业有了发展的可能并走向资本市场。我国新型中小体育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体育企业的体育风险投资在1996年就已经展开,我国银行正式设立体育企业贷款项目[3]。如青岛双星、北方五环、巴士股份、圣地、中体产业、奥园集团、李宁等。这些企业集团根据各自的优势适时进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后大力开发体育品牌产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中体产业、青岛双星、巴士股份和李宁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情况看,我们可以展示并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说明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投融资的价值。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急需通过金融创新将体育产业投融资与资本市场衔接,把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作为体育产业投融资的切入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体系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市场条件。从2001年7月份起全国已有的20多家从事体育产业的上市公司,已发展到目前以体育产业和“奥运体育”为概念的上市公司(如青岛双星、李宁、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高德体育发展公司和北京雷诺体育经纪公司等)增加到近50多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很多上市公司和准备上市公司的题材[2]。它们的成功上市经营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全方位、多元化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的构成(表1)。

伴随着北京奥运举办期的临近,大众健身潮流的开展,民众对运动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国内运动服饰的品牌知名度也将提高。而以“奥运体育”概念成为激励安踏、鸿星尔克等体育用品企业上市热潮的动力正在推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上市。 其中,包括乔丹运动、特步体育、361°、匹克运动等体育品牌都制订了今年的上市表,预定上市地点包括内地、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国。另外,泰山集团、“晋江鞋帮"等企业纷纷准备于今年跨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快车道。与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相比,与处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以及与境外成熟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从市场规模、结构到市场效率,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到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从交易所竞争力到各种基础设施的效率,从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到执法的有效性,都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转型的客观需求,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客观分析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制定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将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战略意义

从广义上讲,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应理解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融资渠道。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方式,才能推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增长,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将不断壮大,与此相适应,资金需求日益增大,许多风险体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压力。上市的体育企业虽然情况不同,但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压力依然存在。如何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开辟资金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金结构,防御融资风险,是一门重要的理财科学。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来拓宽体育产业的发展。

2.1有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体育产业资源要进行资本市场的融资就要通过发行或购买体育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和投资活动,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活动中,上市资源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据有关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达14亿元,超过GDP的40%,储蓄率居全球最高,为股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境内近1 400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已累计筹集资本超过1万亿元,筹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多主体、多形式投资商的投资,标志着市场的打开;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表明资本市场已具备了良好的资金利用市场基础[4]。根据我国现有居民储蓄投资渠道狭窄导致资金供给相对过剩与企业资本性资金相对不足实际状况,构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体系创新模式可以满足我国众多风险体育企业所需要的资本性资金的需求和居民的投资需求。

2.1.1有利于提高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资源利用效率实践证明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并不是具备结构调整功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有效地解决总量矛盾,但无法保证资源从低效产业流向高效产业。体育产业经济结构、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构建有利于资本向高效配置方向流动的市场平台,这个平台只能是发达完善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体系创新模式。

2.1.2有利于防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金融风险市场机制是防范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机制之一,而运用市场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运用各层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各种金融工具彼此间的潜代、互补,对冲和组合机制,一方面通过将资本金风险分散为各个微观主体分别承担而避免由其集中发生给经济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动荡;另一方面,通过各个微观主体分别的市场选择和市场运作而化解这些资本金风险。从这个意义上看,建立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体系,就是要推进防范和化解资本金风险的市场机制系统的形成,改变继续运用行政机制来抑制资本金风险的倾向和行为。

3实现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的动力因素

3.1体育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逐步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筹资的功能也逐步被完善,特别是中小板的推出和发展。使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经济增长实体化向经济增长资本化转变。在这过程中,受益的将主要有两类体育企业,一类是大型国有风险体育企业,这些体育企业同外资合作可以引进成熟的约束激励机制、先进的风险控制机制及现代化的体育企业管理制度;另一类是高成长性的风险体育企业,这部分体育企业获得外资的支持后,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家的财富也将得到成倍放大。这些成功案例又将为其他我国体育企业树立发展样本,形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2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转变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在成立之初,其功能被定为于服务于国有风险体育企业,为国有风险体育企业脱困保驾护航。这也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功能缺陷的根源,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混乱无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层服务国有风险体育企业的监管定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功能逐步得到矫正,通过市场功能的完善,未来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功能将在增量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增强存量资产的调节功能,通过体育产业证券化方式使现有的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并对其进行重新配置。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与市场制度趋于统一,这主要通过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逐步推出满足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者的上市资源来实现,如建立多层次的体育产业债券市场体系,拓宽体育产业债券市场回报方式与途径,构成多层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3.3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回报利润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就是指把体育产业相关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变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资本运营优化配置体育资源,以达到盘活体育资产存量目的。体育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通过发行或购买债券和股票等方式进行的资本运营活动,这些活动都属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运营的范畴。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运营的目的是优化体育企业债务机构和资本所有者结构,实现体育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和投资价值的最大化[5]。如果把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也看作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话,可以发现利润分布在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产业利润分布(图1)。图1详细分析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产业链,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从产业上游至下游可以分为股权投资、储备末期、新股发行以及股票流通四个产业环节。相对的在流动性、购买价格上都是由低到高,而资本汇报率则由高到低。

3.4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随着国外投资者的进入以及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将加速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接轨。这种接轨迹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的接轨:1)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交易品种、交易规则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领先的国际体育产业金融机构将进入我国,也将带来最好的国际操作手法以及最先进的技术。2) 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关联度将提高,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走势将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变化休戚相关。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化是指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体育股票和债券发行、股票和债券交易、股票和债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目前发达国家主要的体育股票和债券市场已高度国际化,世界各大体育股票和债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并且多家大数体育股票和债券交易所正积极寻求大联盟。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化因素已经对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和北京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关联程度日益提高。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在国际化竞争中,如果其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运作方式只局限于国内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积累和集中,将与国际性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积累和集中形成反差,导致国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缺乏参与世界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竞争能力。因此,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融资运作应是超越国界的一种开放式的经营。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应尽快适应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竞争的应变之举。正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运营世界性整合,取长补短,谋求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与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有机结合,使全球资本市场融资和体育产业融合为特征的一体化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吸纳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先进技术、经验与理念提供土壤。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以及体育彩票等诸多融资渠道。20世纪90年代国外体

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趋强,体育产业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产越来越多,体育股票在许多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在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以1998年6月为起点,美国证券二级市场中以经营体育产品及服务为主业以及体育产业相关的产业资本,占总市值的8.12%。在当今世界年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公司排行榜上,前10名有5家美国公司、2家日本公司、德国公司、英国公司和瑞典公司。目前世界排行前10名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全部为股份有限公司,在1991年曼联俱乐部成功登陆伦敦股票交易所之后,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更是掀起了上市狂潮,目前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约有60%是上市公司[6]。国外的经验证明:组建股份制的俱乐部,进行资产重组,走公司化、股份化的发展道路,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力量,投资于体育产业的趋势十分明显。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表明:资本市场为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为体育行业大重组提供了运作的平台,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的介入。有关专家预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消费能量会实现加速释放,我国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育产业会吸引着更多中外资本市场的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在2007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欢迎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份上市、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7]”未来几年,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国际化,主要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 参与主体呈现国际化趋势;2) 筹资主体呈现全球化趋势;3) 市场体系呈现层次化趋势;4) 资本流动呈现自由化趋势;5) 市场运行呈现效率化趋势。

4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目标

4.1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目标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运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散风险和风险补偿机制,不仅可以为促进风险体育企业的资本形成提供更加有效的渠道,防范社会融资的结构性缺陷,而且促使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更富有弹性和活力。正作为现代体育经济发动机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如果其体育经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将实现对体育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失衡,整个体育产业市场融资体系的有序运行势必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8]。由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的动态性,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依赖于已有的融资战略,而是取决于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即一种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再思考商业模式的能力。

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个战略基本点在于能够准确地鉴别出其运行方式与竞争对手运行方式之间的差别,并能够利用这种差别创造出非常有力的竞争能力。建立具有良好流动性和透明度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体系,是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的目标:1) 建立以风险体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融资体系;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创新系统;3) 建设国际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中介服务体系;4) 建立起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中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

4.2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的管理模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体制建立,体育产业的融资方式逐步由政府一元化的投资模式向市场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其中,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投资品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渠道,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等起到了推动作用。[6]在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战略过程中,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战略并不仅仅是一个股票主板市场的概念,一个完善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应该包括股票的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以及通过金融机构作中介进行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战略的科学、高效运作,首先要建立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战略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内外环境的分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体育产业资本市场的融资主体、客体、目标,建立与战略相一致的组织结构等管理模式(图2)。

参考文献:

[1] 李建臣,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70-1472.

[2] 任保国,赵文胜,李建臣.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投融资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1):52-56.

[3] 钟霖,付强,任保国.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21-25,32.

[4] 李朝晖.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七大观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35-37.

[5] 任保国.论我国体育产业资本运营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25-28.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障碍;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3-0027-05

我国的体育事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上是政府拨款的福利型事业,公共体育场馆的建造和管理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财政出资建造并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往往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公共体育场馆长时间处于消耗巨大却运转低效的状态,公共体育场馆成为各级政府的一个沉重包袱。“完全依赖单一的供应者,不管他是政府部门或是私人企业,都是很危险的。如果没有选择和灵活性,对社会或纳税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因此,在我国社会转轨经济转型的之时,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也应适时进行改革。“更多的依靠民间机构,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是解决上述悲剧发生的有效途径。

“民营化是指将国有、公营的公用事业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到民间,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模式可选择的机制主要有三大类:委托授权、政府撤资和政府淡出。委托授权是公共物品供给民营化最常用的方式,它通常通过合同承包、特许、补贴、法律等形式来实现”。我国部分城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已尝试将委托授权的模式引入到本地的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政府引导、民资营馆已成为具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可选择的模式”。

本研究基于5C战略理论的分析框架,依托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成本理论等相关理论,在明确民营化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委托经营型公共体育场馆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的方法,探析我国现有民营化模式运作的公共体育场馆存在的障碍,进而提出改革的战略选择。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目的,阅读大量的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新制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有关专著,并且通过电子文献检索等手段,查阅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及体育产业等相关资料,以寻求研究的理论依据。

1.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问题,设计了委托经营场馆业主访谈提纲,访谈对象为:宁波市游泳健身中心、鄞州区体育馆、北仑体艺中心、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义乌会展体育中心、厦门嘉庚体育馆等直接负责人,同时设计了公共体育场馆管理部门负责人访谈提纲,走访了省市发改委、规划、国土资源、财政、体育行政部门等领导,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路径的障碍与发展战略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1.3 逻辑分析法 基于“5C”战略理论,对调查获得的大量第一手材料进行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以阐述本研究的学术观点,剖析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路径的障碍,提出其发展战略。

2、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路径的障碍剖析

2.1 政府责任认知方面障碍 目前,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还是“新生事物”,对于民营化改革所涉及的商业、技术、法律和政策各层面的种种复杂问题,委、受托双方不仅缺乏完备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而且在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地方政府对自身的政府责任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把公共体育场馆推向市场后,政府的责任也可以“一推了之”,将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当成“政府甩包袱、财政脱负担”的手段。2)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在民营化实施过程中政府所需发挥的支持、协调和监督作用,政府主观部门显然还认识不足。3)民营资本的投资行为忽视公共体育场馆投资与收益长期化特点,存在严重短期化的倾向。4)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所涉及的政策、法律、技术等问题的复杂性及其产业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对各种可能面临风险的评估不足。在具体操作上往往表现为急功近利或顾此失彼及。事实上,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理念及实践已说明,政府应是一个统领全局的领航者,而不再是事无巨细都要参与的大管家。

2.2 委托方监管能力的障碍 在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过程中,主要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问责制度、监管主体单一等问题。首先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调查发现,目前对民营化的公共体育场馆进行监管的专门机构尚未建立起来,而相关政府部门又缺乏监管的专门人才和监管经验,也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内容与标准,存在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成本高等问题;其次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监管的主要依据的法律文件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条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等,上述相关法律文件中并无明确的关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内容与条款,无法可依导致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进程严重受阻;第三是缺乏问责制度,民营化公共体育场馆的监管体制中缺乏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导致公共体育场馆监管过程中“责任真空”地带以及各类腐败现象的出现;最后是监管主体单一,目前直接参与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监管主体是政府,还缺乏第三方监管、大众传媒监管、社会公众监管等多元监管形式,导致监管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2.3 委、受托双方风险防范能力障碍 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委托方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如多数场馆经营实体未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基金,使政府在回收经营管理权后需投入大量资金加以维护,导致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的国有资产流失;或由于委托方怕承担风险而不敢对公共体育场馆进行民营化改革,尤其是怕承担政治风险,担心改革是否被相关领导所认可,是否被当地传统文化所融合,是否被当地公众所接受。这些认知和能力的缺失,严重影响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由于受托方对委托型的体育场馆经营风险的估计不足,导致经营不善而举步维艰;抑或由于受托方怕承担风险而不敢公共体育场馆。因此,正确识别风险,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得以发展的前提。

2.4 实施效果评估方面障碍 “绩效评价问题是衡量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民营制度选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则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效益得以保障的关键。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效益评价存在着评价机构不健全、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定量评价等问题。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公共体育场馆评价机构,其评价职能均由体育局行政部门或派生的事业单位承担,削弱了评价的组织保障;其次,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程序缺乏规范化和公开化,评价内容没有涵盖公共体育场馆绩效的全部,导致评价流于形式;第三,评估主体单一,目前对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评价主体主要是体育局及相关事业单位,缺乏多元化主体评估机制,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最后,评价只是停留在定性层面上,缺乏定量评估,造成了评估结果的模糊性。

3、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路径的发展战略

1992年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所著的《再造政府》一书出版以后,成为政府再造大师而风靡全球。1996年又出版了《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提出再造公共组织的五项战略,即由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后果战略(Consequencesstrategy)、顾客战略(Customer strategy)、控制战略(Control strategy)与文化战略(Culture strategy)组成的5C战略”。显然,作者是以发达国家的实例来考察政府再造。本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专家咨询对5C战略进行适当的修正为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竞争战略(Competition strategy)、结果战略(Conse-quences strategy)、顾客战略(Customer strategy)、控制战略(Control strategy)。

3.1 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明确改革的根本目标

不论公共体育场馆改革采用诸如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何种民营化形式,都必须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以及改善服务品质为目标。因此,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共体育场馆的民营化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其公共服务品质与效率的改善,而不在于其产权的变更;应将其民营化改革作为手段,而非目的;不能把改革作为“政府甩包袱、财政脱负担”的手段,而应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实施过程中的支持、协调和监管,最终达到公共体育场馆优质服务与高效率。

要使民营化后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均衡,实现民营化改革根本目标,必须构建相关的制度与机制作为保障。首先,需要考虑到公共体育场馆提高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受托方应具备较高的资质和条件,同时要对受托方市场进入的动机、企业的美誉度、经营理念、经营者素质、企业文化、规模实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由此,构建相应的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准入机制;其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监管体系的构建也应随之确立,其监管体系应包括监管机构、监管制度、监管内容、监管途径与方法等;最后,还应建立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制度化的评价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经营风险规避,监管的有效性具有纲领性的作用,此外还应建立相关制衡机制等以保障民营化改革根本目标的实现。

3.2 竞争战略(Competition strategy):用竞争驱动公共服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增进民营化过程中的竞争,使我国在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的背景下达到用竞争驱动公共服务的目的,这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成效体现。同时,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供给中要积极引入国际市场力量参与,以确保民营化过程中竞争的充分性。

选择不通过竞争招标而把公共体育场馆承包给当地的民营企业,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眷顾,但这种实践不可能为那些真正需要服务的人提供最有效率、最有效益、充满爱心的照顾,因此,为避免此类地方保护的问题,以公开竞争招标的形式确定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业主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也存在一个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权招标往往缺乏足够投标商的障碍,其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拟议的招标多以对委托业主的一种谈判策略体现,缺乏足够的诚意。因此,对招标文件中应该“规定哪些条件?”“合同的范围有多大?”“什么特色能吸引投标商?”“什么又会使投标商望而却步?”等问题应进行认真研究。

为了能够邀请到尽可能多的潜在投标商,应事先向潜在投标商发放“投标意向征询表”,并召开招标讨论会,同时,需确保所有投标商将在一个透明、公开的气氛中讨论招标问题,这一过程可以使招标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在招标过程中以下几项准则也需充分注意:(1)尽可能广泛的宣传投标邀请书、招标计划、招标说明书等招标相关文本。(2)成立招标委员会,委员会首先应制定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评分规则,然后才能对标书进行评估、打分和划分等级,委员会成员可由市长办公室、体育局、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及资深企业家组成。(3)竞标消息后,应给投标商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准备。(4)招标过程中应避免以不适当的理由否决竞标商的投标,会使本场馆未来投标邀请书的可信度极大地损害。此外,竞标过程之后的腐败行为也要警惕。

3.3 结果战略(Consequences strategy):创设公共服务的绩效结果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和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过程中引入结果战略,并应在战略高度上审视其公共服务的绩效结果。

3.3.1 构建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是指通过自身的场馆资源提供相关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赛事欣赏和其他公共服务的度量。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的方法是从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等三个主体出发考虑关键指标。社会效益优劣是衡量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通过以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来保障公共体育场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基于公共关系原理分析,从组织形象视角进行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的社会效益考量,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大众媒体、外部公众、内部公众和专业协会等多元化评估主体的评价来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评价;大众媒体对场馆的创新举措进行评价外部公众对场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内部公众对管理的人本化进行评价;而行业协会对场馆专业化运营进行评价。每个评价主体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权重,为发挥各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建议建立公共体育场馆社会效益评价的专门机构,协调与综合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状况,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并将公示结果作为年度奖罚的重要依据。

3.3.2 以绩效评价结果来构建奖罚机制 “政府应在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构建补贴机制和约束机制,评价结果的优劣反映公共体育场馆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外部性是由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并与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加以丰富和完善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概念。”外部性又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社会效益评价较高,体现场馆服务产品生产的正外部性。同时消费的私人收益若小于社会收益,就产生了正的消费外部性,相反则是负的消费外部性。因而当社会效益评价较高,那就势必提高场馆的运营成本,为了补偿场馆运营中的成本,必须构建相应的补贴机制,给予场馆直接或间接的补贴;相反,社会效益评价低,运营成本往往由消费者和社会来分担,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惩罚机制加以约束,以此来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均衡。

3.4 顾客战略(Customer strategy):构建以公众为中心的经营机制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需针对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公众需求不断提升的现状,及时引人顾客战略,将需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消费者提升到主体性地位,切实强化服务意识,以提高民众对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满意度。

3.4.1 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所需资金,均来源于纳税人的税金。因此,要改变过去的行政管理理念,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二是企业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树立公众服务是公共体育场馆生存与发展的唯一理由,留住公共体育场馆的消费客户,并把它们升级为忠诚客户,扩大客户资源,这都需要公共体育场馆提供更好的服务。

3.4.2 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供给模式 为了提高公众对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的满意度,首先,应提供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服务是满足顾客基本需求的必要条件,没有标准化要求就无法达到顾客满意的目标,因此,通过有形的数据检查来规范无形的服务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其次,应提供个性化服务,不同的消费顾客有不同的需求,在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出个性化服务,体现服务的主动性,用区别对待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第三,应提供延伸,在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深化与外延,在某一体育服务上延伸出灵活服务、亲情服务、创新服务、特色服务和细微服务等;第四,应提供超前。超前是顾客的需求在未提出前就得到了满足,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服务,提供此类服务需要服务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最后,实行“到我为止的服务”的制度,该制度要求任何一名员工只要有客人提出服务需求,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借口予以推脱,应该主动地成为第一责任人,自觉地想尽办法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实现顾客的需求,给客人以满足,而不管顾客的需求与自己的岗位、职责、业务范围有无关系。

3.5 控制战略(Control strategy):强化民营化的监管 目前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受托方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质量还不尽人意,其原因主要在于委托方与受托方所追求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受托方营利动机驱使严重,而委托方又监控缺位,从而使公共利益受到严重威胁,这显然有悖于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初衷,为此,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3.5.1 确定监管目标: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证公共设施公益性 目标是主体行为的出发点。“监管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相应的监管模式和监管内容也不相同”。其它的公共事业主要采用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和政府监管的模式,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侧重于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市场效益,政府监管的模式侧重于场馆的社会公益性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为达到体育产品使消费人群满意的目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的经营者必须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良好与充足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种类。因此,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市场监管应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目标,选择以政府监管为主,辅以其他监管的模式为宜。在政府的监管下,保证场馆效益与消费者的利益之间求得平衡。同时应确立公众利益优先、分类与分项监管相结合、针对性与有效性相结合等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监管原则。

3.5.2 建立职责明确的监管机构:确保其相对独立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对城市公用事业实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对公用事业的政府监管体制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体制,从而转变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就是将原先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的政企合一的关系转变为由政府对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间接控制的政企分离的关系。实践证明,英国采取的这种政府对企业监管的新体制,提高了城市公用事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可借鉴这种政府的监管职能与企业的经营职能分离的成功经验,避免政府在整个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既充当“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把市场的主体让位于企业,政府只是为市场设定一个科学的制度框架。同时,为保证监管的客观性,可以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以保证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彼此没有利益关系。

3.5.3 明确监管内容:保证监管的全面性 首先对市场准入与退出进行监管,市场准入是公用体育场馆实行市场化改革、引入与强化竞争机制的首要环节。因此,要制定公开、公正、合理的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应制定市场退出监管政策;其次对价格进行监管,当前的公共体育产品价格管理体制以成本加成为主,企业申请价格调整时,物价部门会同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成本进行监审,并考虑社会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予以定价;第三,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服务水平,使公众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因此,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服务标准,是否令公众满意,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应该通过体育服务认证以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并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监管的奖惩机制;第四,对普遍进行监管,要保证场馆经营项目的普及性,要结合当地群众的体育爱好项目确定场馆的经营内容,同时要保证价位的大众性,并对低收入者、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给予优惠服务,使体育产品的公共价值得以切实体现;第五,对“监管者”进行监管,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中腐败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没有把对监管机构和政府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制约纳入制度轨道,因此,在推行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时,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防止腐败的机制,同时提高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保障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顺利推进。

3.5.4 构建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监管主体 为使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根本目标得以实现,政府监管是主要手段。政府部门作为政府监管中的主体部门规范着企业的发展动向,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及其他优惠政策。因此,政府监管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健康发展的护航灯。然而政府监管不是唯一的监管主体,在特定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大众传媒、行业协会等也将成为监管主体,他们运用法律法规、合同签约、社会舆论、公众满意度和行业服务认证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使监管更权威、更客观、更专业、更全面、更有效。

4、结论

4.1 民营化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可选择的模式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往往长期处于消耗巨大却运转低效的状态,成为各级政府的沉重负担。尝试民营化路径,将国有场馆的经营权委托给民间及社会组织,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已尝试以委托授权管理的方式进行民营化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化改革可选择的模式。

4.2 我国部分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进程中出现诸多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