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浙江省高考作文

浙江省高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怎么样能写出好的作文,特别是满分作文呢?以下是

杨绛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可见"有字之书"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精挑细选出《古文观止》为蒙学教材,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经验,智慧能为阅历尚浅的少年素绢般人生底色上绘上万紫千红。"有字之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文学对抗"存在的荒芜"的可能。

然而纸上得来总觉浅,皓首穷经迸发不出莫言对高密乡的热情,也无法让实笔下的白鹿原拥有如此悲壮的关怀。从有字之书中得到的箴言,体悟,终究要在无字之书中得到验证与升华。那是独一无二的社会阅历,人生轨迹所淘洗出的精粹与沉淀。于生活的无字之书中,沉潜于书页上的人生百态被淋漓演绎,比起做一个旁观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鲜活也更加残酷,它让人们避免陷入"群体无意识代替个体无意识"思维吞并,让农村妇女范雨素质朴的文字也能直击人心。无字之书鞭挞虚幻,让阅读他的人们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冷静,同时又保有温热的关怀和悲悯: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关怀与感同身受的悲悯,这或许正是曹文轩所呼吁的儿童文学中缺乏的"无字之书"!

无论有字无字,眼见耳闻,终归是要落实于心。再多的有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不过是附庸风雅地卖弄墨水,再多的无字之书,倘若不内化于心,也只落得"海归"变"海龟"般尴尬境地。黑塞的一句话如同黄钟大吕,"世界上最让人恐惧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翻开心灵之书,是近乎严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增添来自有字和无字之书的吸纳与内化,是冷静地直面内心,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不妨说日阅心灵之书。这是一个更需要勇气与意志的过程:带着剜肉补疮的决绝,携着刮骨疗伤的清醒,将如附骨之疽般的狭隘、嫉妒、自私悉数斩断,成就"心如明镜台"。在信息与行动严重不对等的时代,科技经济等理性力量逐渐占领人文关怀的当下,我们更要以书本和大地浇灌心灵。这位作家的话,无疑振聋发聩。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2.我看世博章言

3.囧囧的世博之旅杨媛媛

4.赤橙的神往——题世博园荷兰馆蔡瑶

5.那些美好胡子慧

6.走,盖章去唐若兰

7.大世博"小白菜"徐宁

8.文字之于我王雨宽

9.角色转换之间张响蔺

10.小巷听雨林垚杉

11.织梦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华丹霓

12.给亲爱的你张小青

13.怀着爱心写文章张志先

14.心灵的栖息地肖复兴

15.阅读的美感安峰

16.主题词:追寻方艳

17.铺陈误会巧写人林长福

18.不同的家园,相同的梦想——同主题美文比较鉴赏曹津源

19.生如夏花——关于兰溪一中学生自救急救常识的调查报告陶璐,郭瑜瑛,陈曦,徐媛,黄希涛,徐松青,江佳斌

20.信息动态

1.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夏丐尊

2.娄奇彬:在阅读与交流中思考世界陈爱娟

3.分享旧日时光顾馨宁

4.何处享春风顾名洋

5.耕耘生命朱碧澄

6.说不出口的爱董珺怡

7.最短的路未必最快陈巧

8.绵羊的另一面吴开宇

9.碾碎,重来王旌旭

10.秋思王黎冰

11.外公与酒吕晴

12.访茶江依夕

13.坚守?蒋逸冰

14.听听那蝉鸣何晨曦

15.埋没了的事丁晓武

16.遥远的念想黄大明

17.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18.从军行陈羽

19.关羽温酒斩华雄罗贯中

20.故都的秋郁达夫

21.鹰巢(节选)比昂松

22.我的旅行生活和旅行记——兼谈《永远的冈底斯》的创作大元

23.主题词:龙刘强

24."烙印"作文点评与升格潘宝

1.谈作文朱光潜

2.角色转换之间杨笑宇

3.角色转换之间金晨逸

4.角色转换之间赵小米

5.角色转换之间张卉

6.角色转换之间姚金鹏

7.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角色转换之间罗翎玮

8.角色转换之间李梦霞

9.2010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点评郭吉成

10.2010年浙江省高考二三类作文选评庞君芳

1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北京一考生

12.绿色生活江苏一考生

13.和谐之美上海一考生

14.早湖南一考生

15.找回童年江西一考生

16.尘封的梦,重拾未晚福建一考生

17.难题重庆一考生

18.警惕:高考作文五大意识的缺失洪方煜

19.高考作文阅卷记

20.不会丢失潘华锋

1.写作的乐趣(节选)温斯顿·丘吉尔

2.李坷:循序渐进李益hHTTp://

3.秦淮河的上善叶弘蕾

4.最后一滴吴琼

5.水息倪婷

6.水语张海洋

7.眼底方圆

8.雨中漫想余婷

9.水之泣汪幸

10.水之思叶梓慕

11.流淌过心底的一泓柔情王玉立

12.阳光下的雨季胡普松

13.过期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胡梦辰

14.释情于水苏毓敏

15.虚构的绿阴郑迪菲

16.七月流沙河赵梦琪

17.定格王君怡

18.寻找张爱玲胡泽民

19.年岁的门杨露攀

20.地球需要化个妆邵署霞

21.心中的日月汤晟

22.成人礼求筱莹

23.寻梦林骞

24.爷爷,你睡了吗?谢信丹

25.一段树桩罗孟钊

26.好文章长啥样赵艳东

27.鸟声周作人

28.父亲曾经是老师安宁

29.山的启悟陈友中

30.主题词气节林贤安

31."在传递中"作文点评与升格指导贾桂强

32.命题作文"定格"导写及佳作选评曹津源

33.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高东生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解葛雯婷

35.论中庸姜宏晨

36.立世之道张婷

37.稻草人马列福

1.永不泯灭的童心——读丰子恺《梧桐树》王军

2.邓沁:历史与阳光李益

3.论远游培根

4.雁荡之行何凡琛

5.黄山游记王力存

6.烟雨桃花源胡文杰

7.梦回云南章益甜

8.旧物·春秋易泠溪

9.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明灯何青青

10.十七岁的告别李婉婷

11.我是你的女孩陈斯斯

12.小镇的夜晚朱晓君

13.幸福在哪里顾乐波

14.仰望荷花吟啸徐行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三 作文教学 原点思考 宏观安排

“作文不需要教!”“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同事高考阅卷归来,带回阅卷现场信息和满分高分作文,教研组组织交流研讨,满耳便是这样的言语。是啊,高三作文教学的困惑本来就不少,而今耳闻阅卷现场、目睹高分作文,怎不生此等感慨呢?

冷静想来,有两大问题始终制约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教学:一是写作序列,有关“写什么”“怎样写”等问题的;二是评分规则,有关“写得怎么样”等问题的。这两大问题,在高三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前一问题,就“如何组织高三作文教学”问题做一阐述,后一问题将另文表达。

没有一个学生天生就会写作文的。于是乎,对教师来说,“教”学生作文总是少不得的。当然,“教作文”的途径有千条百条。单就高三作文教学的安排来说,据我们研究,就有随意型(训练不作规划)、分块型(或按传统的块,或按作文题型,或按基础与发展等级训练)、高深型(设计诸如“掌握基本技法”专题的训练)、见风型(通过猜题押题来训练)、话题型(设计诸如“诚信”“自我”等话题的训练)等不同安排。

这些安排,代表着不同的高三作文教学思考,自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在学界倡导和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语境下,这些安排的视角都嫌偏窄,且均从单纯的“应试”出发,远离写作本真的“家”,忽视学情的分析和判断。

那么到底该怎样安排复习比较好呢?也许我们需要专家那样的思维!即要立足于培养一个高中毕业生应具有的写作素养,从写作基本功的查漏补缺出发,尽最大可能做系统的、整体的思考,其中至少涉及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这样五个原点视角。

一.从《课程标准》看,倡导“真写作”是高三作文教学的原则底线

高考作文题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是什么?就是《课程标准》《高考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的准则;《考试说明》则是《课程标准》下有关评价的指导性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之“表达与交流”总有9条,其中前6条是关于写作的,转换到《考试说明》,就是“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要求。

倡导“真写作”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比如《课程标准》中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课程标准》第1条),就是对写作本真问题的表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思想和情感体验,是“真写作”的应有之义。忽视这一条,我们是否就该说这样的写作是“伪写作”。《萌芽》主编赵长天大声呼吁“学生作文应正本清源”,就是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伪写作”而发的。

“真写作”是生活的表达,“真写作”需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课程标准》第2条)。高三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理会写作的本原意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文章,学会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个性化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赵长天语)。当然,由于两个文本的纲领性质,不具有直接的程序操作性,我们不可能据此做出训练序列的安排。但至少,作为教师自己应明白,并通过渗透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生活、生命的表达,拒绝假大空、八股文,这是高三作文教学应该坚持的。

二.把握命题趋势,为选择训练题型、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高三作文教学,其终点是现实的,那就是高考。作为高三语文教师,追问命题趋势,无可非议。把握命题趋势,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而相应的安排策略,也可由此派生。

1.命题形式的把握,可为我们选择训练题型作参考

这是最为直观的趋势把握。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型依次出现四种类型:命题作文(含新命题作文,即材料+命题)、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题意作文(或称新材料作文)。各种题型各有长短,猜对明年考什么题型,并没有什么大的价值。因此,围绕题型的训练,不可能作为主体。

但把握命题形式不是没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选择训练题型。如分析2007-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我们知道,2007-1011年的主打题型是命题作文、题意作文,而2012年除江苏卷以“忧与爱”为题的新命题作文外,其他均为题意作文。为此,高三作文教学,就不该选择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训练,但也不能依据2012年对“命题作文”的冷遇,就放弃命题作文的训练。注意,新命题作文、题意作文均出现“材料”,需要加强材料阅读与审题立意的训练。

2.命题内容的把握,可为我们确定写作话题作参考

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对于命题内容有其不同的喜好和取向。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研究本地选用试卷的作文命题内容趋势。从全国整体看,其趋势有:(1)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2)取材越来越贴近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3)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拓展性,重视探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材料的阅读和审题难度在加大。

有鉴于此,复习训练中,要重视观察周围人和事,关注人类和世界,思考社会和人生。尽管学生年龄轻,其生活阅历有限,多数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其生活积累不丰厚,但十七八的成长经历,不能说没有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训练,提要钩沉。

从考场作文看,这正是近年来所欠缺的,如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陈建新教授所说:“一些考生对社会和生活缺乏思考,也不太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他们也能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但一看就不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为此,可将积累生活、思想、感情和作文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让高三写作拥有快乐的寻找、哲理的回顾和畅意的表达。

三.明确文体类别,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据近年来高考阅卷反馈看,“四不像”作文泛滥。即如近三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文体特征并不鲜明,且高分作文均为空泛的议论、抒情秀,怪不得师生齐声感叹“花里胡哨的作文竟是满分作文”,此足为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导向、高三作文教学的“高危漏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这与高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有关,这一导向的“误读”,使中学六年忽视基础文体的训练。另一方面,也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对文体的表述过于笼统而又缺乏必要的专家解读有关。

1.《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文体表述的缺失

“文体”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章的体裁”,按此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文体”还可以是“文学的体裁”的简称,按我国的传统划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从文体学这一角度看,《课程标准》的表述并不明确。在“课程目标”部分,“阅读与鉴赏”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表达与交流”要求“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都是大类的文体概念,不足以指导写作教学,不利于作文复习的安排。

《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要求之二为“符合文体要求”。那么可写哪些文体呢?2008年及以前的版本,其总要求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文体表述还是清楚的。但2009年《考试说明》则表述为“能写实用类(包括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2011、2012年表述为“能写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文章”。与《课程标准》一致,而带给师生的困惑反比2008年前大了。

2.高考作文可选文体的辨定

进一步分析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一般认为,实用类文体包括传记、新闻、通讯(含特写、报告文学等)、科普文章及应用文(如启事、合同、广告、诊断报告、说明书)等,论述类文体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文体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将三大类文体拆分,文体种类是明确了,但这样的分类颇不利于写作复习训练,要解决作文“四不像”必将徒劳。为此,结合学生阅读和写作实际,我们将高考作文可供选择的文体分为:记叙文(写人叙事)、抒情文(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哲理文、说明文、议论文。其中“说明文”的命题、写作难度都较大,一般多不选用。

为此,在考场只要熟悉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这四种文体就可以,这与《考试说明》不矛盾,足以应对2012年福建卷、湖南卷那样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

3.为学生选定各种文体的样例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这种方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实物教授法”。

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提供足为“文体特征鲜明”的样例。我们不主张以考场高分作文作为样例,更不主张采用书市上“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第,以给书坊选取八股文为职业)“高考满分作文秘诀”中的“范文”,正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能够作为学生作文样例的,最佳的还是教材内外的名家作品,个中之理无需赘述。在阅读复习、教材重温时,教师做些点拨,引导学生写作中借鉴之。在基础文体训练时,可以印发(并可点评)典型的样例给学生学习、揣摩,如:

记叙文:(1)朱自清《背影》;(2)汪曾祺《金岳霖先生》;(3)斯特林堡《半张纸》。

抒情文:(1)朱自清《荷塘月色》;(2)老舍《想北平》;(3)归有光《项脊轩志》。

哲理文:(1)劳伦斯《鸟啼》;(2)曹文轩《前方》;(3)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议论文:(1)《谈骨气》;(2)鲁迅《拿来主义》;(3)苏洵《六国论》。

如此明白高考可选的文体,通过针对性训练,补好文体这一“短板”。

四.引入评分规则,建立操作流程,强调读者意识

荣维东博士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写作教学的三种范式:(1)基于写作就是“写文章”的“结果—文本”取向写作教学;(2)基于写作就是“认知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作者”取向写作教学;(3)基于写作就是“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的“交流—读者”取向写作教学。他由此认为,应构建基于整合取向的写作课程。高三作文教学,确乎需要三种范式的介入。

1.关注写作的结果(文本),引入评分规则

这就是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某次习作的优劣。但是,传统采用教师评改法,在教学任务紧张、班额较大的今天,细批细改实不简单,更何况,学生对细批细改也并不领情。根据《课程标准》“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的要求,我们采用自改、互改和师批结合的方法。

那么如何实现自改、互改和师批在同一套话语体系(标准)下对话呢?我们引入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为四种基本文体制订评分量表,如记叙文可从“故事”(10分)、“叙述”(15分)、“情感”(15分)、“语言”(10分)和“常规”(10分)等五项分等评价,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可参考笔者发表于2012年第4期《基础教育课程》的《评分规则: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全程》。

2.关注写作的过程,建立操作流程

高考时,学生能用于写作的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为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操作流程。这流程大致包括六步,即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流程的训练,可以采用集中训练(1-2次)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训练可与基础文体训练结合进行。

3.关注写作的语境,强调读者意识

第三种范式是“交流一读者”范式,即基于与读者交流的写作,它由四个要素构成,即话题、目的、读者、角色。这四个要素构成的语境决定着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详略、文体和语言等。夏丏尊在上世纪曾介绍日本文章学家五十岚力氏的“六W说”。所谓六W者,就是写作当思考六个问题:(1)为什么做这文(why)?(2)在这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what)?(3)谁在作这文(who)?(4)在什么地方作这文(where)?(5)在什么时候作这文(when)?(6)怎样作这文(how)?

高三作文教学,如能摆脱功利,如《课程标准》所说的“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也许可以引入这种范式,至少一点,就是强调作文的读者意识。“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教学法正好弥补了学生的这一思维缺陷。

五.切入写作学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训练支持

现在的学生写作学情如何,这是我们组织高三作文教学必须思考、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收集学情,并依据学情寻找对策呢?以我们的实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来自考场作文的阅卷反馈;二是教师日常观察(包括问题征询、月考阅卷等);三是个性化诊断(面批作文、问卷调查)。这里重点说说后两条途径。

1.师生日常训练所遭遇的问题

从对我校重点中学的学生访谈得到的信息看,学生觉得作文之难,难在五个“不知道”:(1)不知道是否离题,总不能深入把握题意,提炼作文的主题;(2)不知道写什么,每看到作文题,大脑空空如也;(3)不知道什么体裁,一写就被指为“四不像”;(4)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5))不知道往哪儿用劲,以提高高三写作的效率。

究其原因,表层是表达能力的欠缺,深层则是思想、情感的贫乏。这与当今浅阅读(即使是教材中理当精读的文章也偏向浅阅读)有关,也与学生缺乏“闲心”观察和思考生活有关,与中学阶段写作训练量不足(《高中课程标准》要求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有关。

对此,高三复习阶段,我们认为:(1)用好教材,会考复习不要放弃教材重温,重温时要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素材、语言等方面的积累;(2)用好阅读训练的材料,现代文(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阅读训练时,不要只是做训练题,要善于点拨可资借鉴的写作内容;(3)组织学生每周写一点随笔,鼓励学生记录高三的生活也为了“拳不离手”;(4)教师要精心策划每一次写作训练,要力求有收获,那种重复、低效的训练要少做。

2.学生个体写作情况的调查

就写作来说,人各有短长。朱自清曾这样分析自己:“我觉得小说非常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

大作家如此,高中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允许学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原因所在。有选择的自由,相伴的是选择的艰难。高三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了解自己的长与短,自然“不知道往哪儿用劲”,对这部分学生做个体诊断就十分必要。在面批等常规方式外,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通过一系列问题,调查三个方面:(1)擅写什么(话题与素材);(2)擅怎么写(表达方式与文体);(3)如何写出个性(发展等级的追求)。连用五年,颇受好评,篇幅所限,这里不作赘述。

六.基于原点思考的宏观安排

以上用大量的文字,阐述了课程标准、命题趋势、文体学、写作学、学生等五个方面的思考,并逐一提出了解决之策。现在,需要统整这些对策,为整个高三作文教学作出可行的宏观安排。我们将整个宏观安排切分为6个模块:基础认知模块、写作积累模块、文体训练模块、写作流程模块、个性写作模块、限时训练模块。

1.基础认知模块。做任何事情,大处着眼,都可以从“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怎么去”三个方面发问,高三作文教学,教师、学生都需要明白“现在在哪里”的问题。这个模块,从学生角度来说,需要:(1)了解《课程标准》《高考说明》有关写作的要求,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趋势;(2)了解写作复习最核心的知识背景(题型、文体、题材);(3)填写《我的作文优势在哪里》的调查问卷;(4)确立自己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行动措施。

所以如此,一是知彼(高考要求,命题趋势,题型、文体、题材等基础知识),二是知己(素材优势,擅长文体,发展追求)。可以安排1-2课时的时间,通过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知己知彼”。当然,“知己”三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每次作文的诊断和一点点的改进。

2.写作积累模块。写作积累不仅仅是“素材积累”。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远不仅是“素材”问题,诸多复习用书所附的写作材料、作文中堆砌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你就可以知道,貌似“丰富”背后的“苍白”。因此,我们认为,写作的积累当包括:

(1)积累内容:立意(思想、情感)的积累;素材的积累;语言的积累。

(2)积累途径:必修和选修课本;阅读训练;你的生活;你的课外阅读。

(3)积累方法:摘录和记录,定期整理,适时重温,写作训练时快速调用。

积累是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没有时间为积累而积累。积累除了记录自己当下的生活(包括社会上发生的事)之外,都可与阅读训练、课外阅读等相伴而行。

3.文体训练模块。前文已述,需要训练的文体类型主要就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议论文,而且提供他们经典例文学习揣摩。学生学习揣摩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知道某种文体怎样算好的,自己处在哪个层面。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再引入自评互评机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写作流程模块。可分建立审题、发散、聚敛、谋篇、行文、修改六步程序。重点的环节,如审题等,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或分散进行。更多则通过基础文体训练、月考作文、自选题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5.个性写作模块。在四种基础文体训练的基础上,从“写什么”“用什么文体写”两方面,培育自己的写作个性,做到既能写四种基本文体,又能在某一种文体上别有擅场。这一步可安排在第二轮复习中,结合流程训练进行。

6.限时训练模块。进入高三后,阶段考、模拟考明显增多,语文试卷一般都有作文,这是我们很好的实践演习,理应借此训练正确的作文程序和较快的行文速度。建议实践考场60分钟安排法:第一步,审题,约5分钟;第二步,立意选材,列出写作提纲,约10分钟;第三步,挥笔成文,40分钟左右(20字/分钟);第四步,检查,约5分钟。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第4篇

漫谈经济常识中的GDP教学马明军 (6)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教学设计金依平 杨晓芬 (8)

浅谈哲学常识中“客观性”问题的教学张正益 (11)

正确理解“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周祥其 徐林茂 (14)

贯彻新理念 用好新教材李松涛 (15)

初一政治新教材(人教版)结构特点之管见潘从红 (17)

政治课教学和与时俱进陈国英 (20)

思想政治课应重视“点”的教学刘合奎 (23)

例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治课教学张岩 (26)

“暂停”在案例小品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民 魏安 (28)

2005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复习专辑已出版 (25)

2004年总目录 (48)

欢迎订阅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复习专辑》 (56)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经济制度”教学的一点思考王振邦 (30)

是赔了,还是赚了?宋春晓 (31)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张建光 (32)

原野风吹满目春——浅谈中考政治试卷中的“乡土性试题”钱桂林 (34)

例谈“材料联系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孙全军 (37)

中考写作类开放性试题简析王有鹏 董海英 (38)

初探中考政治试卷中的文综试题李永民 葛鑫 (40)

初中趣味案例五则夏继尚 (42)

高二趣味案例七则张小平 兰博 (45)

“渐进式”五大阴招林双川 (F002)

广角 (1)

深具阅读价值 富含发展潜力《作文新天地》期待您的订阅 (F0004)

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工作型合作向研究型合作的转变——论教师间合作与学校教研组建设徐金超 (5)

与时俱进,实现学校教研组考评的新跨越韩国存 (8)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探索蔡伟 陈水均 (10)

识得教研真面目,只缘身在校本中——温州第七中学政史地教研组建设的实践陈晓丹 (12)

“研究性学习”活动弹性教研组建设的探索吕金辉 (15)

隐喻,影响你的教学:教学宛如调酒吕北燕 (17)

教学与旅行杨丽萍 (18)

水到渠成话课堂朗读寿勤英 (20)

语文教学犹如诗歌商文娟 (21)

教学如接枝王祖英 (22)

论教学隐喻——从五位教师的教学隐喻说起刘徽 (23)

走向师本:新课程背景下教研范式的转型潘涌 水小琴 (25)

“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搭建行动研究平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周惠 (28)

“五项修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剂侯时红 (29)

农村中学教师“厌教”心理的起因分析余芬勤 姜瑞强 (32)

论促进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沈海敏 (34)

让生命在美丽的思想中飞扬——谈思想品德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秦国海 (36)

也谈教师自身的补课——写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之后王杏英 (37)

浅谈课改中的和谐统一冯志浩 (39)

例谈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存在的误区葛亦虹 (42)

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陈莲芬 (44)

对点状教学问题的初步思考——从三个化学教学案例谈起舒继青 (46)

科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方法初探袁桂芬 (47)

主体能动科学评价——新课改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姜海斌 黄瀛伦 (49)

浅谈中学体育学生的管理问题及相应对策潘晶晶 (51)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探索袁学飞 徐云飞 徐亚芬 (53)

海燕为什么呼唤暴风雨——《海燕》教学案例及分析汪春娟 (55)

教学札记:跳出优美的水之舞蹈王娟 (58)

春暖花开下的冰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点滴感悟周妙华 (59)

改动一下,效果不错——《个性相框》教学案例分析周铭霞 (61)

德国华德福教育的学生观及启示费章娟 (63)

高考语文如何备战周红阳 (3)

对高考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几个非技巧性问题的思考郭吉成 (7)

洞幽烛微 深明大义——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词语辨析题复习技巧汪啸波 (11)

数学题目会说话——数学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种观念与方法李学军 (13)

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看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变化徐武奎 (19)

深研课本是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朱永健 (21)

近五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透视及考前阅读教学对策吕亚华 周道义 (24)

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语"新"短文改错,探究应试策略卢祥富 (27)

合理构建知识结构,提高生物复习效率吴轶宁 汪永泰 (31)

浙江省高考物理复习策略何文明 (35)

高考物理复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黄国龙 (39)

高考化学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考查功能分析舒继青 (44)

转变观念重考纲 整合知识重方法——2010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备考复习建议钟涛 (49)

合理整合 有效拓展——高中历史新课程复习策略探究朱可 (53)

关注变化 明确方向 精心备考——2010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复习建议李虹 (59)

优化地理习题教学,提高应试能力罗祥海 周莉莉 (62)

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熊伟荣 (3)

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施瑾 宋华强 (6)

从教学调研到教学视导——基于《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的教学视导实践行动何灿华 (8)

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乐清市公办寄宿学校发展的实践研究郑庆新 (12)

从培训走向研修——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陈昌苗 (14)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视野下的教师言语策略分析辜筠芳 (16)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动”起来许学 (19)

体验式文学教育刍议王霄怡 (21)

语文活动课“对话型”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卢菲菲 (23)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俞旭平 (25)

让语文课充满成长的气息赵惠娟 (27)

以文解文以心鉴心——《听听那冷雨》教学原始闾剑宝 (29)

课外阅读辅导和问题意识培养姚培基 (32)

对作文评价视角的思考蓝其明 毛克生 (35)

对文言文教学的若干思考陶小红 (38)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策略与原则夏雪尧 (4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周建林 (42)

例谈传统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翁华军 (44)

提高初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朱毓娟 (46)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初探黄飞燕 (48)

试论三种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陈冠兴 (50)

论学生原有认知与初中科学教学吴连俊 (52)

生活化实验器材的开发和利用陈文娥 (54)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说话”艺术俞君萍 (56)

班主任要把话说出味道来夏建军 夏沙子 (59)

如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陈洁 (61)

重“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谈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李娜 (62)

广角 (1)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F0002)

多维度课堂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徐志强 (5)

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及其价值分析郭威 (7)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室主任的角色定位陈种根 (10)

论提升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德 (12)

新思维 新举措 新气象——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探索沈育昌 (14)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朱丽红 (16)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征稿启事 (18)

高中体育与健康走班制选项教学及其管理的实践研究伊柏清 颜发勇 (19)

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陈滨 (22)

新课改背景下开展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的实践王丽华 (23)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行区分性评价的研究盛寒胜 曹强 (25)

让美术课堂生活化陈艳秋 (27)

如何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陈颖 (28)

让劳技课“时尚”起来许善军 (30)

体验式教学:是“异化”还是“中国化”边卫洁 (31)

写作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现象分析及对策刘长青 (34)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邝时梅 吴立忠 (36)

数学“生成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洪岳富 (39)

略论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吴建生 (41)

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价值观教育——以“的诞生”课堂教学为例陈优芳 (43)

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听力障碍学生宜实施情景教学法张群 (45)

社会课程教材编写之我见——基于主题开发的视角吴伟伟 (47)

浅析教师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叶素英 (49)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鲍佩艳 (51)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析滕凌志 (53)

《英语(新目标)》词汇教学新策略胡小英 (55)

例谈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姜月娥 (58)

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许健伟 (59)

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第5篇

套话作文模式是,题材总选用历史文化名人,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做文章主体,再加上个开头和结尾。作文主题局限在浅显的平面上,不做深入开拓。且在材料前后连接的文字,既不是记叙,也不是议论,而是空喊口号,文章没有拓展和延伸。

现在的学生作文,大部分都是假作文,大多数学生把作文当做一件难事,这在应试的前提下与教师的教法有关。不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逼迫学生说自己不愿说的话,学生自由阅读得不到保障,整天以考试为主,其结果就只能教写作方法,教模式化的开头与结尾,教如何得高分的作文,这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形象思维训练,本来是具有美感的训练,而现在教孩子所用的方法,学起来太痛苦,因为太僵化、太教条。文字在学生的脑子里如果就是横、竖、撇、捺、点,有什么意思可学?有什么意趣可品?因为没有图案,没有想象,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作文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逻辑思维的训练。现在很多学生写东西都不生动、不形象,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他们往往只是从假大空的角度入手,脑子里没有场景、没有图案、没有想象,所以写不多、写不生动、写不灵活。

教师有时会灌输给学生各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方法,但学生无法运用反而无从下手,这就好比老师把所有的数学公式一股脑儿的都交给学生,碰到具体的题目,学生束手无策一样。当成年人回忆起少年的学习过程,那些堆砌过多的理论分析对自己当年的帮助其实有限,只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材料(素材),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就是最好的习作过程。

人的心智发展的基本元素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它们大多来自于阅读与思考。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但会写作的人一定会读书。为什么多读书的人不会写作呢?这是因为读书的方法有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会读书,而不是多读书上下工夫。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点是在“破”字上,而不是在“万”字上。现在的麻烦是学生过早地丧失了好奇心,当然这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念有关。在美国考驾照,80分就合格,当你在计算机上完成了80分的时候,计算机即自动关闭,其他题目无需再答了,即使你渴望考个满分都没有机会。考试可不可以有个标准,是否合格即可?这样是否就可以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有更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积累、观察和创新?

北京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馆长齐小兵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学生创新思维越来越差,在3岁之前聪明可爱,上了幼儿园其天性依然让人赏心悦目。但上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是越学能力越低,越学越不会在社会上生存了。虽智商越来越高,可惜情商却比不上智商,不懂得如何互相配合。为什么高智商的孩子没有高创造呢?

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天然存在的学习愿望,以多元化的眼光去赏识每个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快乐了,愿意学习了,分数就上来了,分数也就成了教育改革的副产品。分数与快乐是相辅相成的,但考出好成绩的孩子未必就快乐。因为为了取得成绩好孩子们就不顾学习的乐趣,去被动地生搬硬套。在受压抑,信心受打击的教育体制下,只能培养出书呆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从孩子爱学习、愿意学习天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受表扬和鼓励时感到幸福,这是教育目的。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让孩子睿智优雅自然流露,不管哪种形式的教育,只有落实到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