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生会发展规划

学生会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生会发展规划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2010年招新前期宣传方面

我会立足志愿者,以团总支作为有利后盾,在系部深入每个班级,积极与各班班长及团支书沟通,与其协同宣传,达到由点到面的效果。积极与系里领导、各班辅导员接触、沟通,使其支持我会工作,使我会深入人心。

调动骨干的积极性方面

我会在系部刚刚起步,这就需要我会主席团及各部部长团结一心,排除万难,使我会在系里打响自己的品牌。各部部长要紧紧围绕主席团这个核心展开工作,对新加入的骨干要积极与其接触,发挥你部每个人的能动性。主席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

协调与学生会的关系方面

在系里,我会与学生会同属团总支指导,可以说我会与学生会是兄弟的关系。但是学生会起步早,发展快,在系里根深蒂固;而我会起步晚,发展相对缓慢,所以我们要联系学生会,与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更有利我会的发展。

2010-2010年宣传发展规划

1. 协会自身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要能做到让别人羡慕,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另外,协会的负责人本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2.可以跟各院系的制度挂钩。如积极组织、参加活动的社员可以加综合测评分,虽然功利,但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3.把一些以系名义举办的学术活动办到协会里去,可以增加协会的知名度。

4.尽量提供宣传平台。 比如海报、展板,网络,跟学校广播站的联系等。为了协会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记录协会发展历程,方便社员了解协会历史,也有利于协会宣传。

5.协会管理需要在制度化的同时拥有人性化。采用积分制来评判协会成员的工作情况,以此作为人事调动的依据,但是不可仅以此作为判断,还要考虑各个成员的综合素质。人性化则是让每一个协会成员都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这就需要协会骨干的努力。协会骨干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成员,对每一个成员都要有亲和力。

6.作为一个协会,需要有协会精神与协会宗旨。协会办公室应广泛吸纳意见,提出协会宗旨。作为宣传口号。

2010活动参考:

1.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配合奥运会的宣传,并围绕奥运会开展一系列活动。

2.志愿者日:宣传志愿者日,通过播放影片,图片展览等方式宣传志愿者日。并借此吸纳更多协会成员。

3.与其他高校一同合作,举办活动。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在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求职与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职业的选择和对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对个人事业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定向、引导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在大学生中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确立成长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是在学生一入学就开始的,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生涯规划从短期目标来看主要指学业规划,从长期目标来看主要指职业规划。具体到高校,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及学业和未来的职业作出合理的规划,还要区别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务。2007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此为基本要求,从大学生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和拓展就业出路六个方面着手,侧重校园化、社会化教育、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从国内高校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1],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多会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不知道规划什么,如何规划,甚至对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知之甚少。因此,做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该从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职业规划的原则问题两方面入手,让大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职业选择时的迷茫和困惑。

一、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1、 专业思想教育

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步就要解决新生对大学里“学什么”、“为什么学”的疑问,即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很多学生待到毕业时被问及所学专业该从事什么工作时还一脸的茫然,这显然是专业思想教育缺失所致。因此,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四年的学习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通过专业情况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历史渊源、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清楚本专业的课程安排和具体要求,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其次,通过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式、优秀毕业生发展状况等情况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促使新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再次,要讲授一些未来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将来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具有初步的职业认知,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发展更有目标和思想准备。

2、 目标教育

对大学生的目标教育分为短期阶段目标教育和长期职业目标教育,短期阶段目标主要指的是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适时地目标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学年的学习目标,学校设置的大学四年培养计划、目标和课程设置每年都有差别,所以每个年级的规划也不尽相同。

大一是试探期,新生应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有选择性地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融入集体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开始接触、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意识。大二是定向期,学生应该全面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确定合适的定位,通过职业实践活动,对职业环境和职位进行探索,从而发现自己适合从事的工作类型,通过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大三是冲刺期,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多参加与专业和目标职业、职位相关的社会实践,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在不断地实践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有意识地进行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大四是分化期,毕业生应该在就业或者考研之间做出选择,准备就业的同学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了解就业政策、学习就业相关的技巧和方法,调整好心态,以开朗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四年的短期阶段目标成就了长期的职业目标,为长期的职业目标奠定了基础,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初步确立学业目标和职业方向,还要教育他们制定的职业目标和规划要有弹性,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影响生涯规划的信息,及时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2]。

3、实践教育

通过专业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目标职业的特点、自己应具备的资格和能力条件、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好院系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建设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择业就业有机会结合起来,建立长效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这应成为学校今后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成立各类实习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实习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促进对职业的认知。二是组织一定规模的有明确目标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活动、进行校友访谈、企业访谈,生涯人物访谈等职业体验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社会实践意识。这些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熟悉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同时,也进一步修正其职业定位,有助于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社会实践活动,

二、明确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原则

职业咨询之父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提到选择职业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自我认知,第二条是职业认知。大学生只有在充分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后再去选择职业,才能选对职业,职业生涯才不会走弯路。根据帕森斯提出的原则,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考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求职计划,而是包含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学生在大学里接受系统的教育,是为未来的职业做必要的准备。大学生必须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时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关键期,所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重点规划学业规划,并努力实践[3]。

2、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原则[4]

大学期间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学习。相对于中学,大学期间的学习时间宽松,自主性强,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时务必考虑自己的个性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3、 挑战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目标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奋斗的动力,行动的方向,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或标准,不可平庸,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起到激发自己潜能的作用。当然,职业生涯规划重在执行,规划时,也不可好高骛远,应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具有可行性。为保证可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应清晰、明确,有主干目标和分支目标,实施步骤直截了当。目标和措施要有弹性或缓冲性,以便遇到环境变化时,可以适时调整。

4、 社会需求与利益收效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状况,选择一些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当然,职业对每一个人而言,依然是一种谋生手段,在谋取个人福利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考虑自己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要求能实现自己幸福的最大化,也就是使利益最大化。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大学生只有进行了合理规划,确立一定的目标以后,才能逐步培养和完善其学业和职业意识,从而进一步锻炼其学业和职业能力,并最终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只有清楚得认识到学生的困惑,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不会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流于形式。因此,拓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职业规划原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进一步深化基本前提,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国忠,蒋理;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

2、 唐海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秀毕业生;规律;温州大学

优秀毕业生评选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每年都得到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极大关注。目前,关于优秀毕业生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的高校将品学兼优的学生视为优秀生,有的高校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视为优秀生,另有一些学校将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学生视为优秀生 。所以,优秀生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本文仅根据温州大学对优秀毕业生评选的有关规定,经过对优秀毕业生的档案分析和个别案例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特点,探索优秀毕业生的成长规律,这不仅对在校的莘莘学子有所启示,也能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学生积累经验。

一、优秀毕业生的特征及分析

(一)获奖者入学成绩平平者占多数

查阅优秀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优秀毕业生高考入学成绩平平,甚至有的成绩刚刚在阻挡线上。以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优秀毕业生为例,在入学排名上,将近56%的优秀毕业生在各班和各专业的40%和35%;而在毕业排名上,这部分毕业生排名已降到各班级和各专业的10%和8%。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习排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综合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从课程设置上看,高考科目比较综合,大学的课程专业性更强,考试科目改变导致成绩发生了变化;2、从教学大纲上看,相比高中课程的固定性,大学每学期的课程都不相同,学习成绩的排名更易发生改变;3、从个人的学习态度上看,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所持有的学习态度也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此外,有些大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选对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这也导致了进入大学后成绩下滑。

(二)获奖者具有寝室群体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中培养的是上大学的人,大学培养的是形形的社会人。在毕业生的寝室资料上,有一个显著特征,即获奖者群体性特征非常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寝室群体性,来自相同寝室或邻近寝室的群体人数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85%。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的某女生寝室,占据了全班优秀毕业生10个中的6个,其中,两个省优秀毕业生全部产生于这个寝室。

寝室是大学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室友是大学生活最主要的伙伴,寝室成员的爱好、兴趣以及相互之间理念的灌输、行为的影响等,都对个人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有“孟母三迁”,强调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在大学寝室生活中,更需要每个人以其他个体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规划为客观的参照系,激励或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望,从而形成一种竞争或带动趋势,形成良好的寝室风气。

(三)获奖者大都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在温州大学对优秀毕业生评选的规定中,除了学习成绩的智育占60%,德育、能力、体育分别占了12%、15%、8%,这也意味着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得到好的综合成绩。从优秀毕业生的个人事迹来看,每个优秀毕业生都在大学里担任过各种学生干部,平均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达三次以上。如,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38名优秀毕业生中,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就占了75%。

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中学以前单一的较量,除了文化知识学习外,还需要各方面全面发展,更提倡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毕业生。

(四)获奖女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占优势

翻开2009年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优秀毕业生的汇总表,关注性别一栏,会发现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在38名优秀毕业生中,女生比例高达67.72%,男生只有32.17%;在省优秀毕业生中女生更是占了86.49%,而男生只有13.51%,获优秀毕业生的女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地高出了男生。

当然,我们并不能简单不能以此标准来断定女生比男生优秀。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学是一个比较自主,追求自由发展的地方,学生处于这种环境背景下,女生相对比较听从老师、学校的教育,对考试成绩更在乎、更重视。而男生会显得相对懒散、叛逆,或者说会更有意识寻求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创业等等。

二、如何练就优秀毕业生

(一)制定合理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在多数优秀毕业生的毕业鉴定中,都提到了自己在学习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可见,一个良好的规划对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意义很大。近年来,温州大学在低年级中陆续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对人生作规划、作目标。当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学校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客观条件,离开学院教学总体设计和教育安排是不现实的,学生可以有所侧重,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突出重点。

(二)加强素质教育,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环境能影响人,好的育人环境是优秀毕业生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应努力为优秀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科研环境、尤其是让他们在浓烈的学风中接受熏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和成才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某个角度说,人才不是学校“管”出来的,是自己“长”出来的。学生本身要积极参与,无论从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方面,还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养成,都应该有充足的信心和刻苦的磨练。

(三)强化实践能力,鼓励个性发展

优秀毕业生需要全方位发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事实上,只重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学生,不会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无论是学业还是就业都不会很突出,这样的毕业生评上优秀毕业生的几率相对较低。

学校可以从实践条件的提供、实践内容的规划、实践过程的实施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学生在拥有宽厚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备浓烈的创新性仪式和超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作为学生本人,要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增长见识,提高交际、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理论学习。

(四)与“天”相融自然,与人相处和谐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招聘;沟通;准则

[作者简介]万友根,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小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湖南株洲412000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99-03

所谓招聘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其核心是通过选拔实现“人一事”匹配。目的是寻找具备最适合的技能,而且具有劳动的愿望,能够在企业相对稳定地工作的雇员。

成功招聘的关键在于:人力规划是前提;任职资格分析是基础;招聘策略是保证;面试考核是关键。笔者通过多年与毕业生相处,认为企业要实现成功招聘,除了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外,需采用望、闻、问、切的招聘技巧。

一、望

所谓的望,就是观察。观察神色、形态。即望应聘者的精、气、神;望应聘者仪表仪态;望应聘者履历。

(一)望精、气、神

精,即精神,精神面貌。应聘者是否朝气逢勃、精神抖擞是招聘者应该看重的;气,即气质。一个人的知识厚薄、修养好坏往往是通过气质表现出来,所以招聘者应通过看学生的气质来综合衡量学生;神,即神态。如学生的眼神,若学生的眼神始终是往下,不敢正视主考官,很明显,这个人对自己就很不自信。所以,面试官一定要观察应聘者的各个微小表情动作,非语言线索往往最能暴露问题。

(二)望仪表仪态

仪表包括着装、打扮等。有的学生为了引起主考官的重视,一身名牌,非常富贵、绅士。那么招聘者就得注意了,像这样的人贵公司能否留得住?这样的人能否吃得了苦?等等;仪态,包括应聘者的行为举止。主考官可以根据岗位所需,设计一些场景模式来测评学生,观察、测评学生的素质。

(三)望简历

简历是个人依据事实,真实记录自己以往主要经历。通常来说,简历筛选是第一个环节,招聘方需要通过这个环节圈定自己的目标应聘者。所以筛选简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看简历中的关键信息。简历是应聘者的第一次自我介绍。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情况、毕业院校、所学专业、工作(实习)经历、学校实践活动等等。在未与毕业生见面之前,这些信息都会成为面试官了解毕业生、挖掘其品质的重要依据。比如,简历里设置的父母姓名、工作单位一栏中,毕业生填写的短短一句话,就可能帮助面试官判断毕业生的潜在特点:家庭背景过于贫寒、身出大山的农家子弟,往往由于生活艰辛而多了一层历练,在工作中能有一种战胜困难的韧性;反之相反,在家庭成员一栏中,没有填写父母或只填写父母一方的毕业生,或是具备同龄人所不及的坚韧与自信,或是在性格和心智模式上发展不够全面,等等。当然,这些判断并不是绝对的,但应该成为面试中重点沟通部分。

2 看毕业生的职业诚信。简历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毕业生的职业诚信度。对于虚假的成绩单、虚假的专业排名,或故意模糊某些个人信息等,面试官一定要警觉,因为这些信息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人的诚信和职业道德。

3 看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从简历的总体外观设计是否整洁、美观到措辞是否规范、书写是否认真、语法是否妥当、文字是否出错误等等,透过这些基本的信息来感知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一个连简历都不认真对待的人难说对待工作会有一个严谨的作风。

4 看毕业生的思维能力。毕业生在简历中的文字表述、行文方式,简历撰写的层次性、逻辑性,都能流露出毕业生的思维特点。某些毕业生在撰写简历时,会花很大的篇幅描述自己的实习经历,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介绍只是寥寥几笔,这说明毕业生在把握重点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那么面试官在面试中可针对这方面进行重点考察。

二、闻

所谓闻就是要多听。即听其自我介绍;听老师、同学的评价。那么,面试官应当怎样去“倾听”应聘者的“回答”呢?

(一)多听应聘者的自己介绍

1 多听信息。悉心准备的毕业生经常会在陈述中加进很多能力的介绍与能力的证明。为此,面试官要根据应聘者的陈述设置问题,以检验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水平。关注毕业生对个人能力的讲解是无甚意义的,只会误导自己对其的判断。

2 多听结构。通过听应聘者的自我介绍来判断其自我陈述结构是否缜密、逻辑是否清晰、细节是否到位、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应聘者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究竟如何。

3 多听观点。很多毕业生在进行自我介绍或回答问题时会通过表达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观点来凸现自己的特点,这些表达往往是关键而有效的,有助于面试官的判断。

但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为人处事又过多关注自我,强调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忽视整体利益,缺乏团队精神,面试官可以通过“听观点”来判断其团队精神如何。

(二)多听老师、同学对该同学的评价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学校的载体,老师、同学对其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多听老师、同学对其全面的评价,有利于面试官对该应聘者作出综合判断。

三、问

所谓的问就是提问。在听完学生的介绍后,面试官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提问。在闻和问环节中,面试官应掌握“二八原则”。即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说话占80%,面试官说的话占20%。

问中有“话”。面试官在“问”的过程中应掌握“四多三少”的原则。

(一)四多

即多围绕着招聘岗位的核心要求,不断挖掘行为事例进行提问;多基于毕业生的历史行为进行提问;多通过映射法进行判断;多针对毕业生回答中的漏洞、疑点进行追问。

1 多围绕着招聘岗位的核心要求,不断挖掘行为事例进行提问。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在提问时容易犯一些错误:一是提出的问题过于理想化,带有一定的理论性;二是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诱导性,而应聘者的回答有时也往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提出的问题对最终的判断缺乏帮助。这时,需要面试官提高警惕,围绕着招聘岗位的核心要求,不断挖掘行为事例来帮助进行判断。

2 多基于毕业生的历史行为进行提问。毕业生大多都是有备而来,或是迂回地回避问题,或是采取安全策略,用一些模糊的大众化行为来替代自己实际中的表现。因此,面试官提问时可针对具体

的、已发生过的事件,如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中遇到过的主要困难以及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发问。

历史行为提问一般采用“星星”面试法,即“STAR”面试法。“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用这个面试法能很快挖掘出应聘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

对于历史事件的提问,应聘者往往难以回避,或者捏造没有发生过的行为,面试官从其回答的内容和逻辑,可以容易判断其真实性。

3 多通过映射法进行判断。“映射式”考察方法,指的是通过设计与应聘者工作场景性质相似的情境和问题,来完成对应聘者的考察。这种考察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难以对其专业性与岗位胜任力作出直接判断的岗位,如技术研发、财务等。在考察中,企业需要关注的是在所设计情境下,毕业生会有什么反应,从中推断出其思维模式,然后对照岗位需求,选择思维模式与岗位工作模式最相吻合的毕业生进入下一步的交流。

面试官在面试学生的时候,智商(IQ)并非是首选,情商(EQ)也不是首选,而看重的是逆境商(AQ)。逆境商主要是测试应聘者临场发挥的能力。在很乱或者危机的情景下,应聘者能否从容不乱。顺序是:AQ―EQ―IQ。

4 针对毕业生回答中的漏洞、疑点进行追问。发现疑点的过程,也是将毕业生当前行为与过去行为,以及岗位要求不断进行比较的过程。面试官不需要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只需抓住岗位的关键要求,围绕疑点提问,可以先尝试提出一两个试探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没有任何倾向性,但隐含着对某方面疑问的假设。如果毕业生的回答不符合面试官的预期,面试官就可以针对其回答中的漏洞继续追问,并尝试在追问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疑点。即使应聘者回答符合预期,面试官也可以继续追问其行为的动机和意图,做进一步的验证。

(二)三少

所谓“三少”,即:少问学习成绩、少问社团活动、少问发展规划。

1 少问学习成绩。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者排名,其实很难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特质。而且目前大学的考试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只要不是分数太差,成绩的参考意义不大,倒是成绩的攀升速度可以一问。

2 少问社团活动。现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太多,辩论赛、社会实践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个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都会被卷入。谈起活动,每个学生都会侃侃而谈,真假难辨。况且,多参加社团活动,尽管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也有了一点竞争力,但不宜作为简历筛选的标准。如招过去的是一线工人或研究人员,那么他在学校是否参加过社团活动就就不是很重要;如果是招聘营销人员、管理岗位情况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有的招聘人员在招聘过程中,动不动就是要当过学生会干部,动不动就是有社团经验,这样的招聘方法是有弊端的。如,某企业需招聘数控操作员工,而你把当过学生会干部、有社团经验的人招过去,很难想象他会安心于一线的工作。于是造成员工的频繁跳槽等等。

3 少问发展规划,多发掘成就导向。所谓成就导向是指个人具有成功完成任务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学生本身是缺少社会经验和工作体验的,即使有发展规划,也是建立在一起肤浅信息或者良好愿望的基础上,远不是内心真正的追求。在工作后,基本上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不足参考。而应聘者的成就导向却值得关注。实践证明,具有高成就导向的人希望出色地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中极力达到某种标准,愿意承担重要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另外,在问的时候还应注意多问家庭情况,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有家庭责任感或是否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多问家庭情况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情;还可以多问生活细节。通过对一些细节的盘问,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并且能使大学生在无所准备中,暴露出真实自我。

四、切

所谓切,就是判断。望、闻、问都为“切”作铺垫。当招聘到了决策的阶段,你该问自己:“应聘者的这些信息、材料足以让我作最后决定了吗?”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作聘用决定。当然要作好被应聘者拒绝录用的心理准备。所以应该作好补录准备。如答案是“不”,说明信息还不够,那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还需哪些信息才能作决策?”

“我们是否能把那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该应征者的长处足以弥补他的不足吗?”

“通过在职培训要教会他们哪些东西?要发展他们哪些能力?”

学生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完成某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试图达到某种境界的内部驱力。许多研究表明,影响成就动机包括主观因素(年龄、能力、成败经验、努力程度)和客观因素(成长环境、工作性质、任务的难易度)两个方面。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莱兰认为,人们的成就动机有利于社会经济地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D.克雷奇认为成就动机地激发也是工业社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对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教育事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质量的好坏也必然受到学生和教师成就动机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成绩在同龄学生中都是处于偏下的水平,加上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评价等原因,这些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就比较低。所以,分析和激发高职学生的成就动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简单而有效。把当前的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水平成就动机的人,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和教师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

笔者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总共选择11个班级,其中,一年级选择313人,二年级选择139人;总人数里面班干有110人,非班干学生342人。

(二)研究工具

笔者采用是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T和Nygard.R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见附录)来对本校的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此量表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测量成就动机的两个方面――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前15题是关于追求成功动机的测试,后15题是关于回避失败动机的测试。

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影响下,个体会主动选择难度较高的任务,并准确地选择合适的策略以保证高质高量地完成任务。在回避失败的动机影响下,个体的选择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逃避型的,个体为了避免失败而选择逃避任务;二是积极型的,个体会十分的积极、努力,以避免失败。

(三)测试结果

1.统一性:就整体而言,所有的学生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要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

2.差异性:以不同的年级为例,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成就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二年级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要明显高于一年级,而一年级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要明显高于二年级。

以是否担任班干为例,担任班干的学生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要明显高于不担任班干的学生,而不担任班干的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要明显高于担任班干的学生。

二、窥探造成学生产生成就动机差异的原因

就整体而言,之所以学生会出现回避失败的动机明显高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其原因要追究到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让他们从小就为了升学、考试而努力,从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考试让学生疲于应对,形成逆反心理,害怕甚至厌倦考试,因此,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地转化让他们在学习中追求“不失败”就好,因而放弃了对更多目标追求。

就差异性而言,在年级方面存在的差异可以从适应性的角度来解释。大二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比大一的高,是因为,大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学习后,对大学生活和自己的奋斗目标都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大一的新生因为刚步入大学校门,对于许多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对新事物地接受,而不是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给自己制定奋斗目标),因此,二年级的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和一年级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都要高于对方。从是否担任班干的角度来说,不担任班干的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之所以高于担任班干的同学,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认同,渴望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相反,担任班干的学生由于害怕工作的失误遭到同学和老师的责备,因此他们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要高于不担任班干的学生。

三、如何提高学生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水平依赖于成功诱因值(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成功完成某任务的可能性大小、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结合前面所叙述的成就动机的特点和关于学生成就动机的调查结论,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一)加大激励策略,保持心理契约和成就动机的良性循环

心理契约,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是指“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1]。心理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或辅导员要对学生心理契约地形成与维护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其始终保持正常的运行。而要保证心理契约持续发展,则需要一个内在机制去协调,即成就动机。加大激励策略则是保证二者维持良性循环的“稳定剂”。

首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促使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共同制定班级发展规划,让他们真正成为决策者,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学校的主体,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护。

(二)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而自我效能感在发展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处于能动的地位,决定着主体的行为方式、努力程度和行为成就。对于学生来说,深化对自身职能的理解,正确进行归因,才能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发展成就动机。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有以下四种解释:自己的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程度、运气好坏。而能力和努力是内因,难度和运气是外因。据研究表示,将个人的成功归因为内因,其自我效能感则会得到增强,反之则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进行科学的自我归隐,积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提高成就动机,增加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