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雨教案

山雨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雨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山雨教案

山雨教案范文第1篇

1、体会小珊迪额度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二、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山雨教案范文第2篇

泰安仓库路学校三(二)班

牛燕璜

2010年4月29日下午,我们仓库路学校的小记者来到泰安市公安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参观采访。

首先,教育学校的田校长热情欢迎了我们,并带我们来到四十二个交通规则标语前,详细给我们讲每个交通标语的意思,从而使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交通安全常识。然后,田校长又让我们坐上模拟汽车,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了解这些交通规则及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走进大楼,迎面看到红色标语“醉在酒中,死在杯中”,田校长边走边说“标语的意思,就是开车不要喝酒,喝酒不要开车”。随后,田校长又领我们参观了一些交通事故的车辆图片,其中一辆汽车被撞的面目全非,我们看着很害怕。

山雨教案范文第3篇

一、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教材。

《秋游景山》是第七册第四单元重点课文,记叙了“我们”秋游景山时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全文技游览顺序可分为两段。先写走进公园看到的美丽景色,接着写来到果园,看到果实累累;秋色迷人,最后登上万春亭,举目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分析,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从而落实第四单元重点训练课目——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时,也使其它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再从语文课的情感性分析,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首都北京园林建设和现代建筑的雄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借景抒情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工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结合,水融。

二、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制定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再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能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

2.能技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3~7自然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根据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全文教学任务,我作了这样的分配和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词义。

第三课时:进行词句和朗读背诵训练。

下面,我着重从工具性、情感性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因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2.工具性目标: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景物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日,确定课时重点是:技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难点是:感受景物的美。同时,也是从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来确定的。

三、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选择教法。

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习题导练法”,根据这个目标,把课文内容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当堂完成习题,进行语言的实践训练。

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具体设计时,使两种方法融会贯通,相互交织,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美、领悟美、体会美,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当然,两种方法结合是否和谐,还得看教程设计。

四、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设计教程。

工具性情感性双性统一不能只显示于一、二个训练环节中,而应当蕴含于全部训练流程中。据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大环节:

1.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2.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3.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4.结课化情,巩固延伸。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每一步的设计: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家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吗?还记得雄伟的赵州桥吗?还记得被誉为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吗?是啊!我们的祖国大好美景,真是数不胜数,特别是首都北京,更是令人神往,最近老师有位画画的朋友从北京回来,给我带来一幅图,我们欣赏一下(出示挂图)这就是北京的景山公园,请你看图这样说:景山公园()。然后说:()景山公园()。”

这样设计有几个意图:(1)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入胜的导语,色彩艳丽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并为整堂课定下情感基调,而且在特定情境中训练语言,培养学生会说话,并把话说具体的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样,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有感而发,在愉悦的氛围中训练语言。(2)从心理学角度讲,运用旧知引出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先请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诵,再完成以下练习。

“我们走进(),看到山顶上万春亭和山脚下的大花坛,沿着山路来到(),看到各种果实累累,再沿山道拾级而上,来到(),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填三个地点,对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然后根据三个地点给课文分段。

这样设计有三个意图:①根据阅读教学规律,从整体入手把握全局,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②通过配乐朗诵渲染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美,语言美。③在这个情境中,运用习题导练法,化课文内容为习题,为学生铺设阶梯,佼学生分段能水到渠成,顺利达成训练目标。

(三)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抓了3个重点的句子,下面我以2、3两句为例来说一说,第二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

“盛开的有()色的,()色的,()色的,还有()色的,真是()!”

“盛开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

前者重颜色,后者重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体会的美。

学第三句话时,我设计了一个书面练习,让学生读后填空。

“()的海棠果

()的大柿子

()的大苹果”

再让学生连起来,用总起分述的结构练习说话。然后表演、朗读,体会课文拟人手法。

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有3个意图:

1.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体现训练综合性,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多想、多读、多写、多说,使各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我这里就设计了读的训练,想象力的训练和观察力的训练,还有说和写的训练,大大扩展了训练的总量,能提高40分钟的效率。

2.体现训练的转换性。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换成有个性的语言,在学习心理中,有一个“内化”过程,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体现训练的情感性。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景物的形象美、色彩美,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以练激情,既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强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四)结课化情,巩固延伸。

先让学生配乐朗读一、二两段,然后老师小结。

山雨教案范文第4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那是()的声音,多象()一样()呀!

——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附板书:

山雨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山安全工程;实践教学;数理力学

一、矿山安全学科分类及属性

矿山安全工程是以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已经发生的矿山事故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识别和预测矿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矿山伤害事故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

矿山安全工程在学科门类上是矿业工程的一个分支,跟采矿工程同属于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因此,从学科属性和性质上来讲,矿山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也应当遵从矿业工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学科规律。

现如今,煤矿开采工艺已较为成熟,但是安全性制约了高效性的发挥,主要体现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地应力、瓦斯、构造等地质条件恶化,带来了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热害、水害、火灾等灾害进一步加剧,这对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如前所述,煤矿生产的新特征对矿山安全工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矿山安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淡化专业,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导向下,很多属于采矿学科的专业课被一再削减,课程的难度也大大降低。课程太多,学时数不够,艰深课程概论化导致的。在通识教育的倡导下,很多本该扎扎实实细致 讲授的数学物理类、力学类课程只能概论化,甚至完全不讲。而这些较为难懂的课程正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向上攀登的基石,缺少了这些硬功夫,学生很难再上一个台阶。

现行矿山安全专业大中专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数理功底普遍薄弱。在讲授专业课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公式普遍有一种畏难情绪,也没耐心去认真计算推导,若放在课堂上推导又受到学时的限制,若放在课下学生自学,由于数理功底弱,学生又无法完成自学,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大量的文科性质、管理性质的安全管理类课程冲淡了行业专业课程,造成矿山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底子薄、数理基础弱。

此外,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也是许多学校矿山安全工程教学的疏漏,众多学校着眼于基础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只能从书本中想象具体的操作情况,这显然与该专业的专业需求不匹配。

三、矿山安全教学新思路建议

1.加强数理力学基础,构建合理知识体系

只有采用严密定量化的力学理论才能精确计算,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这就需要在知识体系中重点加强数理力学知识。因而矿山安全教育应该构建合理的数理和专业知识结构,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连续介质力学、传热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岩石力学、渗流力学、损伤力学、断裂力学、散体力学、渗流力学等力学知识应该给予充足的学时予以讲授。在强大的数理力学基础上,学生应掌握采矿学、矿山地质学、通风学、工程流体力学、矿山压力岩层控制等专业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学习安全学的一些基本课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矿山安全工程包括矿山灾害所有的防治技术,是保障矿山安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课为主,课堂专题讲座和讨论、影音教学和案例教学为辅。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全面掌握矿山安全基础知识,构建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体系。将“矿山安全工程”知识内容分为九部分内容: 矿山安全现状与管理、伤亡事故发生与预防原理、矿山机电伤害事故预防技术、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山防火防爆、矿尘防治、矿井水害防治、矿山爆破安全、矿山救护等。在课程教学中,不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应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坚持“以提高矿山安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课程教学理念,在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引用大量的案例对不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结合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实习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开设相关实验,并鼓励学生开展设计性的综合实验,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实验设计、矿井火灾灾变时期风流变化实验等。为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采用课程设计与现场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开设了不同内容、不同规模的课程设计。有的设计内容需要设计图纸,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设计;有的是对某矿山事故进行分析,如利用事故树分析矿山外因火灾的原因。通过课程设计,有力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矿山现场的研究项目,选择一些与实践紧密联系、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项目,将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预习理论知识,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实验方案的实施,最后完成实验任务。

3.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一是主要对实验课程基本概念和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包括内容、平时的表现、课堂表现、出勤率、回答问题等,占总分的30%。二是采用实验报告占总成绩50%考核;另一项是设计创新性实验形式,它是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其中的实验方法或内容,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占总成绩的20%。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达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矿山安全专业大专教育的数理力学基础和知识结构对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和对矿山企业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此外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构建匹配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人才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未来才能在矿业涌现出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产权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培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