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职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终身教育的要求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196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在时间上是指人的一生,在空间上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等。它主张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经掌握了的文化,而且还要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的变化,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型的和完善的人,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师在他的一生中必须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使自己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在职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
2.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有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还包括专业素养的提升,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其专业水平,使其尽快从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在教师的一生中,刚参加工作时遇到问题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量的猛增,指导教师对很多问题也是爱莫能助,因此,教师在在职过程中应该接受继续教育,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
3.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更新和教育形式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将促进教育从固定的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固定内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彻底转变。[1]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教师仅靠在校时所接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而且一个成熟的教师的绝大部分教学技能来自工作经历。社会、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教师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知识的剧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增多等,迫使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手段,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现状
1.忽视教师的主体性
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和高等学校组织的研修班、辅导班等;从时间上分,教师在职教育的培训形式可分为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和不脱产培训;从空间上分,可以分为校本培训和“走出去”。绝大部分都是以讲习班的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重视系统性,灵活性不够,学习方式以培训教师主讲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
2.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
教师的在职教育意识淡薄包括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和接受培训意识淡薄。有研究表明,受训教师培训时功利性意识比较浓厚:49.3%的教师的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自身兴趣或发展需要使然”,50.7%的教师职业规划行为是源于外在的诱因——“晋升职称的需要”“迫于社会或学校的要求”“获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或同行的认可”。[2] 接受在职培训意识淡薄包括不主动找学习机会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扩大知识面,而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将进修认为是学校提供的福利,甚至有的在职培训仅仅只是走过场,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出去旅游。
3.经费不足
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2012年中央财政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编制预算。教育经费包括了用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校的经费,也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各种用于教育上的费用。有资料显示:江西省修水县2005年财政总支出为55360万元,其中用于教育支出为15182万元,其中用于培训的费用仅为28万元,仅占公用经费的0.84%。 [3]由此可见,教师在职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教师在职培训最大的问题之一。
4.轻视操作性知识的讲授
当前,针对教师在职教育所办的培训班、讲座等,普遍重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是无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重视系统理论知识而轻视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职教育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教师在岗前就已经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知识,随着社会发展,在职培训时应重点讲授增进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应帮助教师扩宽知识面与专业知识的更新,应重点教授教师如何将学习到的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培训效果不明显
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教育事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培训的效果问题更是教育人士关注的重大问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一直以来都不是很理想,培训内容陈旧、脱离实践需求,培训方式单一、枯燥,这是教师在职培训效果深受影响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职培训是成人教育,讲授型不能是唯一的模式,应提倡案例教学、问题探究、讨论式教学;培训内容应是当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需要的或者是感兴趣的,受训教师是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性。
三、教师在职教育的对策
摘要:结合职教阶段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定生命教育主题,通过情境、民主、创作的课堂平台构建,完成生命教育主题的突显、实现、深化。利用语文阅览课拓展延伸学生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旨在通过职教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完善在职教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现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 :职教;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周密,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31-02
生活是生命的轨迹,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来源于作者的生活,以及他在生活中的生命感知。职教语文的阅读教育,应该挖掘这些生命的教育元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境界,充实生命内容。[1]要利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阅读教育中挖掘生命的教育元素,给予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烛照。
一、结合职教学生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
(一)职教学生的心理需求
1.职教阶段的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做事缺乏理想,容易冲动。加之,学生们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庇护,使其在情感方面异常脆弱、害怕挫折,个别还无视生命的珍贵,在遇到挫折、困难,甚至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选择极端的方式。所以,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帮助他们塑造一个健康光明、乐观坚强的人生非常重要。
2.职教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正处在巨变期,他们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差,性格暴躁,易受刺激,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而作出暴力的行为。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怀,培养他们绿色和平、同情弱小、物我平等的情思。
3.职教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仍未形成正确的评判标准,受外界影响很大,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自我。对流行狂热追求,对享受互相攀比。所以,教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熏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善待他人。
4.职教阶段的学生个性强,善于张扬个性,有叛逆心理,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不愿意与家人交流,封闭自我想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小我,放眼世界,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根据职教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名家先贤们深邃的思想内蕴,给予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烛照。(1)“珍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死亡”生命元素主题;(2)“绿色和平、同情弱小、建立平等基础上的尊重”生命元素主题;(3)“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元素主题;“放眼世界、眼光开阔、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生命元素主题。
二、构建生命教育平台,完成生命成长
(一)构建情境的课堂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生命教育资源,而职教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辩证的发展时期,需求多样化。[2]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生命教育元素内在的生命力突显,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作者海伦·凯勒作为一名盲人,想象着获得光明后看到的美景,从而表达获得三天光明的喜悦,以及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作为每天都能看到美景的学生来说是难以体会这种情感。教师可以用布蒙住某位学生的双眼,让他在教室里走一圈,感受下暂时失去光明的不幸与不便,让他谈谈在失去光明后的感觉,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情感,再去感悟作者渴望光明的那份热切之情。构建情境的课堂,还包括图片、音乐等情感熏陶手段。例如,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图片,按照作者攀登的顺序一张一张地展示,让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待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使其谈谈攀登泰山的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勇攀高峰的勇气。因此,创设情境,激感,以情入教,突显文本中的生命元素,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调动出求知的内在欲望,获得情感体验,进而领悟人生。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
生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生命教育的成果也是体现在学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性化,构建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这有助于师生共同生命成长:(1)教学过程应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进行;(2)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阅读过程;(3)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表达,他既要高屋建瓴地领导,也是这个民主课堂的鼓励者。例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的志向,由学生自主探究,按小组讨论分析,由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表看法观点,然后其他小组点评。各小组的思想碰撞非常激烈,大家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在此基础上,分析四人的性格,仍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民主的语文课堂,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观点和分析,将他们的思想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点评的依据。教师懂得肯定学生的成绩,同时,指出不足,这样民主的课堂呈现出鲜活的个性、向善的张力和生命的能动性。
(三)构建创作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即他们能否把这种生命资源、生命体验应用于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教育只有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真正变得鲜活、有意义、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创作平台,使得学生能把体验与感悟沉淀下来,实现生命感知。例如,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为让学生感知人物精神世界,唤起生命情感体验,教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文章里的词句,揣摩、触摸刘和珍的心灵世界,并对其精神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创造诗句,评价心中的英雄。学生们积极创作诗句评价这位女英雄:“你是微笑的,并且温和着;当你不为势力所屈,敢于反抗黑暗,又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枪林弹雨中,殒身不恤,你是中国女子的勇毅,你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一位善良、温和,却又勇毅、担当的新时代女性呈现面前,大家在真情倾诉中走进人物精神世界,沉浸在对刘和珍为民族献身的缅怀中,心灵得到净化和洗礼。这就是可爱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成功之处;让我们明白了,构建创作的课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使其内化为一种生命素养,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策略。
三、充分利用语文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文本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生命教育的目标完成也要拓展延伸,融入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教育的丰富性、自主性、发展性。中外书目卷轶浩繁,教师可以根据生命教育的四大生命元素的主题,有目的地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高质量的书目。如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著的《小王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著的《窗边的小豆豆》,等等。学生在课外阅读了优秀的生命教育的书目之后,教师必须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不能只停留在摘抄或者作文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了升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生命教育阅读的质量分析表,包括“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体验、阅读的反思”五个部分,最后教师填写指导意见。通过质量分析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命情感流向,是语文阅读中生命教育效果的最好反馈。[3]通过一个阶段课外阅读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设立生命教育阅读话题交流的专场。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最感动的段落拿出来一起分享,也可以对于同一本书,大家发表不同的感悟,以及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把生命感悟活动由纯粹的个人行为变成大众性行为,既丰富了学生的生命情感,也创设了一种主动、互动、生动的阅读局面。
参考文献:
[1]魏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及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7):76.
[2]吴小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育与研究,2011(26):48.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过程
早期的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中的职前教师教育,主要针对体育教师的入职和在职发展问题。实际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教学初期的职业经验对于教师的职业学习和就业意向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培养对学校教学,为课堂实践现实准备培训生的使命感,但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广泛的普通教育,包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和经验的熟悉。关于这点,有必要采用“概念上的统一”这一术语来描述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提供了“一套拓展的、衍生的、协同的课程对话”,从而使未来学生能掌握和修改相应的实践概念。鉴于此,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含义,即随着时间推移,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会支持学生在其职业学习方面获得持续进步。
但是,体育方面也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许多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案例在这方面并不适用。因此,不清楚的是,如果教师能作为终身持续的学习者得到有效支持,那么他们在体育教学学习中能走得多远,学习的可能方向以及到达的深度具体如何。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很明显尽管研究参与者提出了对学习进步的一些担忧,但他们或研究人员都不具备掌握、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的适当语言。似乎所有人都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学习会变得更好或更富挑战性,在某种意义上,应是“进步”的,但是没有人很清楚行进的最适宜方向。因此,说明体育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中的学习进步概念,提出了与该概念相关的概念和实际问题,试图打开一条卓有成效的未来道路。必须审视了主要学习理论,从而开始为体育教学中学习进步的思考确定一个概念框架。
二、体育教师在职教育发展及其职业管理问题分析
我们对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体育教学的学习进步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对职业发展人员和教师来说,面临的挑战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的能力建构概念框架内,创建动态学习机会。此外,情境学习成长理论有可能超出现有状况的情况,通过能拓展体育职业领域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连接,而反过来则提供了反思和反思性实践的重点。在实践社群中学习,除了能利用外部知识,根据需要发展知识外,似乎还为作为学习者(能在实践过程中和通过实践持续学习的学习者)的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情境学习理论源自学者Kathleen Armour的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他们重构学习,将其融入实践社群中的社会实践内。从这一理论观点来看,作为社会实践和职业互动发生环境的工作场所,为教师提供了有意义的职业学习机会。通过使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概念,学习被视为生成性社会实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种实践中,学习者在更集中地参与到实践社群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而这反过来,也促进了实践社群的塑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实际上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特征,所以它可能存在于各种活动中,而不仅仅是正规教授或学徒生涯中。在新加坡学校体育委员会(SSC)的“群众参与”协作中,学校最多能申请1万美金引进学校体育计划,从而鼓励空闲学生参与休闲体育,即国立学校核心体育清单外的体育活动。针对他们的体育课程PAL项目,还有一个类似的资金计划可用。但是,由于小学体育教师的匮乏,这些课程的教学(各级新加坡学校体育委员会(SSC)体育教师训练课程)通常都是外包的。
关于摒弃的全民健康匀称(TAF)计划,公众还强烈地感觉到这对于肥胖和超重儿童是一种侮辱。体育被普遍接受的程度仍然仅限于通过学校对健康状况的重视,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和大学预科班,以及维持身体健康的需要。尽管近年来,新加坡官方立场已经通过“系统性健康框架”得到扩展,且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广泛的提升。但是,正是入学学生对国家体适能奖(NAPFS)的从一而终,使得学生和其教师在被问到他们对体育的看法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国家体适能奖(NAPFS)的压力,尤其是在学校的成就和长期成就中,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压力。有学者通过面谈得知,即使是分数极高的女生一想起国家体适能奖(NAPFS)也会哆嗦,学生对其体育经历的记忆越来越多地反映出与将奔跑作为教学计划的重点有直接关联。
参考文献:
[1]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86-89.
[2]熊建设.回归哲学之思: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最大化的原点剖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6):57-59.
[3]黄璐.高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6):61-67.
[4]董取胜.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述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6):60-62.
[5]黄璐.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J].运动,2011,(5):102-104.
[6]Kathleen Armour, Kyriaki Makopoulou and Fiona Chambers. Progress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reer-lo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concerns [J]. European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2012,18 (1): 62-7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33-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29]白洪敏,黄玉华,张佩超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11~15.
关键词: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特点;启示
一、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特点
(一)投入力度大且持续增加
为了鼓励在职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很多发达国家等除了颁布法律条文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参加各种进修与培训活动外,还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拨给专门的资金予以支持。如在1991-1992年度,全瑞典的市教育委员会培训在职教师所花去的经费达4.7亿瑞典克朗。1994-1995年度瑞典教育局拨款1.28亿瑞典克朗用于教师培训和推广义务教育等。而且该政府还在2001-2005年的5年多时间里拨出2.5亿瑞典克朗(约合2 400美元)专款,用于对目前4 000名不合格中小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工作。美国政府在《1958年国防教育法》中提出从1959-1962年之间每年拨款8亿多美元,专门用来改革各级学校、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1985年,英国政府发表《把学校办得更好》白皮书,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定期接受在职培训。进入90年代后,为推广国家课程,该政府拨专款用于在职教师的培训活动。1991年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称为“教育支持与训练补助金”的年度计划,并在1992-1993年投入2.28亿英镑,用于各地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及课程改进等方面的工作。
发达国家重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仅表现在数量很大,而且还表现在不断增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经费,如新加坡教师教育的开销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开销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91年的1%增加到1993年的1.31%,日本年年增加在职教师的预算以保证其进修的顺利进行。如在1998年文部省计划增补40亿日元构建为教师研修的教育情报通讯网络。法国于1982年决定增加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提出近期目标是扩大一倍,长远目标是增加两倍。在1998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预算就比1997年度增加3.2%,新增加的经费主要作为支付购买多媒体教育设备与在职教师继续学习所需费用。2002年,美国布什总统为实施规模最大、最为广泛的提高教师和校长素质的在职培训工作,总投入约3万亿美元,比2001年增加了35%。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布什总统宣布将经费由2001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 000万美元,并提议拨款2 000万美元来资助“教师集体培训计划”。
发达国家重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各级政府重视,而且社会团体、学区以及民间组织也热衷于投资这一领域。如美国很多学区和学区也分担部分在职教师培训费用,有的学校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也为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提供所有费用。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教师教育经费采取共同分担的方式,如教师在职培训的一门课程是300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每位教师补助65美元,州政府补助15美元,学区补助70美元,教师自己支付150美元。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美国捐资助学的风气非常浓厚,尤其美国的著名大学如哈佛等私立大学,每年都能从社会各界获得大量捐赠,而高校也愿意将部分捐赠用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费用。所以说,由于发达国家在职教师经费来源途径比较广泛,因此其教育经费相对比较充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二)经费使用项目与范围明确
发达国家的各级政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支持在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而且在具体的培训项目上也有明确的经费数额。如在1997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在5年的时间内耗资20亿新元为所有学校装置电脑,以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思考技能的素养。1998年,该政府又拨出300万新元,专门用于购买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设备。1999年,该政府再投资3亿新元用于信息技术教育,主要用于配备硬件设施、帮助学校建立网络、开发课程软件以及培训师资等,使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5%。1984年美国国会决定在2年内提供9.65亿美元用于资助数学和理科教师在职进修。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领导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美国国会依次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拨款1 789,2 034与2 153多万美元。由于有足够的经费保证,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已由原来的一个培训点扩展到遍及美国各州的175个基地。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美国政府在2002财政年度投入的经费达10亿美元,并要求学区必须至少将25%的该项经费用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而在2003年要求把联邦政府教育技术资金的30%投放到把教育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项目上。不仅如此,美国联邦政府还拨给巨额资金对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其培训效果。
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职教师培训的经费不仅要包括参与培训教师所需经费,而且还包括用于聘请专家研究在职教师教育的课题所需费用,如美国政府机构积极投入经费资助与教师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其教育科学院在2003年至2004年提供了专门研究早期阅读、学前教育、中学数学教学等10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同时还包括政府投入用于担任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师范院校等师资培训机构及其教师所需经费。美国最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改革教师教育,将大学课程与中小学实际需求紧密联系,以逐渐建立起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机构。但是,对于许多大学而言,建立这种伙伴关系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投入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有的州也增加教育经费,为创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提供良好条件,如北卡罗利纳州通过专门教育经费法案,帮助卡罗利纳大学建立“临床学校网络”(Clinical School Network),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向大学提供有关教师教育课程计划的建议和反馈,同时中小学成员与协调人、大学视导员以电话、电子邮件、参观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尽管如此,州政府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经济支持仍然比较少,使得大学里的教育学院所获得的资金数额低于其他院系的平均水平。为解决这种弊端,美国的学者则提出了提升教学和服务在教授奖励制度中的权重并建立公平的教师奖励制度等措施,如古德莱德(John Good lad)在其“教师教育的19个主张”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计划应该与大学的其他计划一样,在合法性地位、研究和服务领域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尤其是从事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教授应该得到公平的奖励待遇。他还在创办的“全国教育变革网络联盟”,要求参与改革的25个教育学院改变其奖励政策来吸引和奖励那些参与教师培养的大学教授。这无疑也是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培训机构及其担任培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大学教师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注重经费的使用效益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对于在职教师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富有针对性,所以,教师教育经费能够基本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教师进修成绩是否达到目标与教师的晋升直接联系起来。如美国明文规定教师只有参与进修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才有机会加薪,而唯有加薪才会得到晋升。所以,在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效地保障了在职教师进修的惠及面,从而使专项培训经费得以较好地使用。
其次,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保障经费切实用于在职教师教育方面也是很多国家采取的强制手段。比如新加坡的教育经费由于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每个下属部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预算、分配和使用经费的措施,同时还采取外审计和内审以及设立第三方机构严格监督等相结合的方式,而各级学校每年年初都要做好财政预算,交到教育部,教育部直接把钱划给学校,学校再按照计划分给各个部门。中间有预算、支出、监督、核算等几个环节,这种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较好地避免了教育经费在分配和使用过程的贪污或挪用等行为的发生,保证经费切实用于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不仅如此,新加坡政府对贪污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是其保障教育经费有效使用的又一措施。如该政府规定教育界人员一旦犯有贪污行为,就得离开教育界,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严厉的惩罚措施有效地避免了经费在其分配过程中被一些素质不高的教育官员或教师贪污挪用的现象,确保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切实用于培训教师方面。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提高在职教师教育经费投入的执行力
我国教育部分别于1986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9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以及2004年的有关文件中都提到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各种进修和培训的经费来源,应主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开展多渠道的筹措。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于在职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的经费分担方式也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是,就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在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且效果也不理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培训经费投入的执行效率低,这既表现在中央财政投入的力度与全国需要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相比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时也表现在有的地方相关机构要么根本就没有投入这笔经费,要么就象征性地拨给一点,最终导致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由于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而执行效率很低,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如根据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课题组撰写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对四川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执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一方面,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新课改培训的普遍实施,需要投资到继续教育工程中的经费数量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被调查的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种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经费投入不到位”已成为该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居第三位的问题。这样一来,中央政府要求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很多地方就演变成个人行为,谁要去培训就得自己掏钱。这对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大多数教师来说,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得很多渴望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既没有机会也没有积极性。有关数据还表明我国目前有40%左右的教师自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经费紧缺。
从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来看,大多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切实确保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到位。如不仅颁布法律明文规定政府投入大量的经费且逐年增加,而且还以立法的形式切实保障其经费数量到位。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设立有专项经费或规定教育经费中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师继续教育,而且还要继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法,以切实保障增加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经费的投入力度与数量,为持续保障我国中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习国外众多国际组织、商业团体、基金会捐资帮助在职教师参与各种继续教育的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尊重善于终身学习的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共同关注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并提供力所能尽的帮助。
(二)明确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
由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既包括支付在职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活动所需费用,也包括培训师资机构担任培训课程教师所需经费。只有这两方面的经费分配既合理也富有激励性,才能将两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终有效完成培训任务。但是,我国有关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中,对于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配置,比较笼统地规定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而在具体培训项目、培训需要达到的目的等方面规定不是很明朗。这样,让担任培训任务的机构以及任课教师,完全可以随便给中小学在职教师上一些与实际需要完全脱离的课程。比如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教师到师范大学等师资培训机构进修,往往学习深奥的理论知识过多,有针对性解决他们课堂教学中众多问题的专业技能比较少,这不仅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培训效果,同时也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从发达国家的经费投入与使用措施,可以看出很多国家将在职教师参与培训的具体内容明确,并拨给专项经费予以保障。我国不妨也可以尝试这样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模式,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投入的仅有的经费能够被明确且富有针对性地加以使用。
(三)提高现有在职教师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目前,在我国在职教师教育经费依然紧缺的状况下,加大对在职教师培训经费的使用审计,积极设法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也成为未来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大难题。比如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再加上一是部分地方官员观念陈旧、意识不到教育是生产周期长且效果滞后的特性,认为办教育是花冤枉钱,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本该用于教育的经费截留或挪用到“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上。二是社会民众的观念也比较落后,认为只有经济很发达了才会投资教育,因而教育发展的总体投入不足,导致在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所要获取的经费数额更加有限。而且,即使是有限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也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性、监督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其使用效益也普遍不高。尽管中央政府在几次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到要加强经费的审计与提高其效益,但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因此,我国在未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使用方面也可以借鉴像新加坡等国的做法,建立严格的教师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制度,对于挪用或者擅自减少经费投入的教育界官员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同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力求将每一分钱确实用于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方面。
参考文献:
[1]乐传永,张夫伟.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27-31.
[2][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