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乐游原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乐游原古诗

乐游原古诗范文第1篇

背景资料:黑子,原名张永刚,9岁时进入辽宁省鞍山京剧团。1994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从事影视剧表演,先后在《西游后记》《京都疑云》《武圣关公》《红与黑》《英雄》(电影版)和《霹雳彩虹》《心动岁月》等多部影视剧中出演角色。

我的初恋被枕巾打了结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没有文化,只知道种田,和艺术八竿子打不着。我上面有四个姐姐,可能因为我是惟一的儿子,父母对我特别疼爱,并对我寄予厚望。当时家里很穷,每天能填饱肚皮就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但是,父母还是勒紧裤腰带,送我上了小学。

我好不容易进了课堂,看着只满足于能认识几个字、能算账的同学,好强的我并不心甘,我惟一的念头就是要走出贫穷愚昧落后的农村,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痴人说梦。

或许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一天,辽宁省鞍山京剧团到我们学校来挑苗子,京剧团的人看了一下我的形象、考察了一下我的潜质,就挑中了我,要带我到城里去。就这样,我随着京剧团到了鞍山市。

在农村的时候,我天天梦想着进入城市,但真的进入了城市,我却感到迷茫了。在京剧团里,我们班有41个学生,只有我一人来自农村,城里的学生几乎都不愿意和我交流,我非常孤独和寂寞。在那段岁月,我只抱着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改变现状!为了排解学习之余的苦闷和孤独,我就将自己泡在练功房,或者一头扎进书堆里。

在我离开之前,父亲非常反对,但后来我才知道,我在京剧团的学费,是他偷偷去镇上卖血换来的。对默默的父爱,我无以为报,只有暗中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在京剧团,五年如一日。突然有一天,母亲到团里找到我,泪眼朦胧地告诉我,爸可能不行了!

我的头“嗡”地一下炸开了,一把拉起母亲的手,便急匆匆往家里赶。

回到家,病榻上的父亲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他拉着我的手:“儿子,我的付出,是为了你的改变,你的付出是为了改变什么呢?”

父亲等着我的答案,我却不能回答,直到今天,我仍没有找到那个答案,仍在继续追寻它。

我变得更加孤独,更加努力练功,我只有以这种方式让失去丈夫的母亲看到希望。

可是,两年后的一天,我正在台上演出,台下突然出现我的四个姐姐、姐夫的身影,他们凝重的脸色使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母亲出事了!我的手脚还在继续做着舞蹈动作,眼泪却无声地流了下来。

母亲去世了,我再也没有眼泪了,流泪再也改变不了什么,我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我在团里又待了5年。临近毕业时,团里的一个名叫袁芳的女孩走进了我的生活。当时我年仅19岁,还不知道什么叫恋爱,只知道她对我挺好,我也很喜欢她,就这样,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便走到了一起。

和袁芳认识后,我和她经常在一起练功。当时,我们团里搞了一次运动会,我参加了3000米和5000米长跑,都得了第一名,奖品是两条枕巾。

那天晚上,还没有到12点,我就早早地来到练功的地方,等着袁芳的到来。练完功后,我就拿出一条枕巾,递给袁芳:“擦擦汗吧!”两条枕巾,我们一人一条,算是定情礼物吧,我没有其他更好的东西送给心上人。

没过多久,团里的老师都知道了我和袁芳要好。一天,几个老师对袁芳说:“袁芳啊,你不能跟张永刚这小子在一起,他是农村来的,能有什么前途?你一个城里姑娘,跟谁好不行,偏要跟他好?”他们认定了我没有出息,而且说这些话时一点也不忌讳我在场。当时,袁芳没说什么,但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心里已起了波澜。3天以后,我看见我送袁芳的那条枕巾打了一个结,挂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上。那个结像一个死结,锁住了我的心。

接下来,我再没有见到袁芳。为了排解情感上的失落,我拼命练功。一个星期后,她说不想见我了,见了我也不和我说话。直觉告诉我,我们的恋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人都是很现实的,我不能怪她,只能怪自己,除了我的心,我还能给她什么呢?

但是,好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晚上都骑着自行车,来到她家的楼下。她家住在6楼,她的房间是靠窗的。我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楼下,看着她房间里透出的灯光,直到灯光熄灭。事实上,她房间里是明亮的,外面是黑暗的,她不一定会往外看,就算往外看也不一定看得见我。但我还是希望她能透过窗户看到我,哪怕是看我一眼,我也就满足了。

一个冷雨的夜,我依然推着自行车,默默地站在她家的楼下,她六楼的房间里没有灯光,夜空里却传来一首歌:“堂堂男儿志在四方,何必为了爱情迷惘……”我的心震撼了,父亲临终遗言又回响在我的耳边。是的,我怎么能这样消沉?男人没有了爱情,还有事业啊!我跨上了自行车,迎着风雨而去,从此,我不再在她家楼下守望。再后来,我听说她结婚了,男方是一个个体户。

音乐女孩给了我情感的归宿

功夫不负苦心人,我参加的省里、市里大大小小的比赛,每次都是第一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也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但我依然失落和迷茫,我这样付出是为了改变什么呢?在这个圈子里,我好像已经走到头了,不可能再有上升的空间了,难道我就在这里待一辈子吗?

为了事业的发展,在一个朋友的劝告下我到上海的演艺界闯荡,并在1994年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3年后,我从上戏毕业了,刚毕业那会儿,我彷徨无计,一直没有工作单位,口袋里的钱很快用得所剩无几,后来连房子都租不起了,我就开始流浪。那段时间,我惟一的伙伴就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四处找工作,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到外滩的情人墙那边过夜。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有一段时间。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个早上,我醒来时,发现自行车被人偷了。我委屈得大哭了一场。

我在一块石头上茫然地坐下,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在我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点温暖,前面街道上已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到我的身旁,对我看了有一阵,问道:“年轻人,干吗呢?”我没有看他:“没事,坐会儿。”对方显然已经看出了我的窘迫:“你是哪儿的?”我望着他:“上戏导演系的。”他靠近了一些:“想演戏吗?”

我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但一时难以相信这竟是真的。他接着说道:“我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正拍一部电影,你跟我去试试镜吧!”

我立马跟着导演去了,那天下午,试戏之后,导演当时就给了我一万块钱,让我在电影里演一个角色。

第二天,我随剧组到上海音乐学院去拍一场戏,很多女生站在一旁围观。我听见几个女生在小声议论着我:“这个演员是谁啊?长得挺帅的!”

拍完戏后,一个女生朝我走了过来,问我:“你是演员啊?”我打量着她,高挑的身材,一套白花的连衣裙将身材衬托得凸凹有致,瓜子脸,柳叶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美女。她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羞得低下了头,手指着我的脚:“这,你的鞋?”我才回过神来:“是我的鞋。”她说:“破了!”我抬起脚一看,鞋底都裂开缝了,稍一用力,就可以看见脚趾头了。我抬起头来,小姑娘已经远远地跑开了。

那天拍完戏后,我魂不守舍,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难道我爱上她了,难道这就叫一见钟情?

第二天,我们还是在上海音乐学院拍戏,那个小姑娘又来到了我的面前,她端着一个盒饭,边吃边看我们拍戏。我沉寂多年的心又起了波澜,我走到她面前:“怎么样,吃得还好吗?”

她瞪了我一眼:“怎么了,你想做什么?”

我半开玩笑半是真:“我,我想要你做我的老婆!”

她白了我一眼:“你有精神病啊!”

我正色道:“绝对没有,有的只是对你的相思病,相信吗,给我一周的时间,我会让你黏上我!”

小姑娘恼了:“我看你真是病得不轻,懒得理你了!”她头也不回地跑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再没有见到她,但是在第7天,她又出现了,她兴冲冲地跑到我面前,将手中一双崭新的运动鞋放到地上:“换上吧!”

可以不再穿露底的鞋了,苦苦打拼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心仪的爱人。她叫张芙蓉,我们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直到今天。

我们伴着爱情一路走来

认识张芙蓉后,我在感情上找到了归宿,但男人还要有自己的事业,我决定一个人到北京发展。

1997年,在上海过完春节后,我就一个人背起行囊,出发去北京。临走的时候,芙蓉到机场送我,在候机厅里,芙蓉哭成了一个泪人。说实话,我也舍不得和她分离,但作为一个男子汉,必须撑起一片事业的天空。芙蓉哽咽着:“永刚,到了那边,不用挂念我,好好发展自己的事业吧!”

我擦干她眼角的泪水:“芙蓉,你给我3年的时间吧!如果我在北京3年都发展不起来,你就另找男友。”

在北京的第一年,我连接了几部大戏,包括《神雕侠侣》(台湾版)、《京都疑云》(饰武三思)、《西游后传》等。

但是进入第二年,由于受国内影视业不景气的大环境的影响,我在北京发展得不太好,几乎接不到什么戏。可每次芙蓉在电话里问我,我都只是淡淡地说:“我在北京挺好,别担心我!”但时间长了,她还是慢慢地知道了我在北京的处境,她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有两千多,应该说得上丰厚了,她在电话里跟我说:“如果在北京不太好,就回来吧!”

芙蓉的话使我很欣慰,但我不能回去,因为我相信自己能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我只能暂时将对芙蓉的思念埋藏在心底。

有一次,芙蓉跟我打电话说:“黑子,后面有个男的跟着我,现在还在我们家楼下面,我好害怕啊!”我当时恨不得马上赶回去,回到她身边。我觉得,我亏欠芙蓉的实在太多,我曾问芙蓉:“你为什么还是愿意跟着我?”芙蓉笑了:“你做什么都无所谓,我买一个原始股,我看准你的潜力!”

芙蓉是一个理性的人,我每接一个剧本,她都能给我提出一些理性的分析。我能走到今天,每一步都与她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而我只有通过事业上的进步作为对爱人的回报。

我现在北京发展,芙蓉在上海教书,一年难得碰面,为了解决两地相思之苦,芙蓉已经决定,准备报考北京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如果考上了,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多一些了。

我早年曾经历过不少曲折坎坷,不少好心人给了我帮助,我经常想:如果能尽自己的所能给别人一些帮助,也是一种快乐。我们在宝鸡拍《西游后传》的时候,在一个摄影基地里,我看到30多个小孩子天天一起唱着秦腔上学,年龄小的只有三四岁,大一点的也只有十二三岁,虽然他们穿得都很破旧,一个个都面黄肌瘦,但看上去他们却很快乐。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住在一起?当地人告诉我: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

第二天,我就带着这帮孩子到街上,从头到脚都给他们换了一身新的,并且还买了30斤排骨,之后,我又带他们到片场。那天,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兴奋。

得知这些事后,芙蓉更加信任和支持我,我们的爱情在相互理解中进一步加深。

我在河南拍戏时,有一天,女友的母亲因为看见我在电视里跟人搂搂抱抱的镜头,便打来电话跟我急:“你这是干什么呢?把我女儿放在什么地方了?”我当时哭笑不得。芙蓉给她妈解释:“妈,这是演戏,是他的工作。我当时很无奈,拍完戏后,特地回了一趟家,女友的母亲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也没说什么。事后我才得知,是芙蓉说服了妈妈,使她明白了这是工作的需要。此后,女友的母亲对我更加关心,每年冬天来临,她都会将一套棉袄、棉裤寄到我所在的剧组。

娱乐圈里从来就是个多事的地方,男、女演员要在一起交流,有时难免会产生感情。作为一个男子汉,心中一定要有个尺度,有责任感。对于我所处的这个环境,她的一些同学就曾对她说过:“文艺圈的人都是那样的,你形象、家境各方面都不错,干吗非得找他啊?”芙蓉告诉他们:“时间能证明一切!”

来北京发展至今,已经7年了,而我和芙蓉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5个月。每逢节日或她的生日,如果我和她不在一个地方,我都会通过上海的朋友,把19朵百合花送到她学校门口。今年的6月16日,是她的生日,我本来是要赶回去的,可因为拍戏,我赶不回去,于是,我便打电话给上海的一个朋友,让他马上买了19朵百合花,骑摩托车送到芙蓉住的地方。

乐游原古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美学价值

《语文课标标准》(2011年版)提到评判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积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向上的人生信念和态度,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因此,面对审美观念尚未完全确立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美学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尤其是古诗词中的美学元素,对这些美学元素进行深度剖析,以引导学生欣赏美陶冶美,培养学生的美学品味。

一、借助想象体现美

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精练,蕴含意义丰富,且语法结构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已是十分困难,要理解诗文中的意境之美,更是困难至极。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诗文中描绘的景象,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到诗文中的情境中去感受美。

例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描绘了一个浩浩荡荡的江上之景和李白与友人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境。在这短短的诗文中,诗人呈现了一幅壮阔的离别之景,而对于学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要体会到诗人与友人离别时天水一色、意境开阔、色彩明丽的景象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友人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他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而诗人独自远眺,直至友人失去踪影,仍旧不舍离去。这样学生们更能身临诗人当年身处的情境,品味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游西湖时对西湖之景的赞誉,抒发了他对自然之景的热爱和欣赏。诗中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学生理解和融入诗中情境的困难之处,诗人将西湖比作美人,美人淡妆浓妆都与此情此景相得益彰。此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这时一个美女婷婷袅袅地走过来,与这美丽的西湖相映衬。发挥想象力,将自然之美与美人之美相连接,让学生们体会联想之美。

二、引导观察感受美

观察美,感受美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此,著名教育家也有相关的论述,“只要动手去采,随时都会发现晶莹的宝石。”在叶老这句名言中,宝石指代美好事物,美好的事物需自己发现并动手去采撷。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观察美、感受美的能力,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信息,例如插画。教材中很多课文均有插画相配,插画是老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涵义丰富的古诗词。在教学古诗词时,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观察教材附上的相关插画,并依据插画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在图画中体验诗文中的美感。

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诗中包含丰富的景物: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城、寺、船、钟声等。先让学生观察关于这首诗的插图,插图中对于落月、啼乌、江枫、渔火、船和寺庙等有着具象的描绘,使得学生对诗中的事物有着初步的认知。并要求学生一一对应插画中景物与诗中的描绘,加深学生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想象。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要求学生们选出他们认为最美的三种景物,并阐述原因。这种引导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引导学生将美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审美的高度。事实上,当学生被要求去说明选择的原因时,一幅关于这首诗的画面,便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首诗描绘的美景就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范围中,学生更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绘制彩图体验美

将想象美化为创作美,是语文教学中审美导向的最大目的,也是美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据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仅仅停留在想象的阶段上,还要扩展到美学创作的境界上。对于具有较强画面感的古诗词,可引导学生们依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图画的创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展现美体验美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兴趣。

如教授李商隐的《乐游原》时,教师在帮助学生们读懂诗句,理解诗中意境之后,可以从整体引导学生对于整个画面进行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整体美感。想象一下,傍晚时分,一个老人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对乐观主义精神进行了积极呈现。教师可以联合同年级的班级以这首诗为主题进行黑板画报比赛,鼓励学生将古诗词的语言化为图画,展现丰富的想象力。一边是诗文,一边是画面感极强的图画,两者相融合,别有一番风致,凸显古诗文的美感。

四、结语

古诗词的文字意境美感传神,对古诗词中的美学元素进行挖掘,以供学生细细品味和鉴赏,提高其美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美好事物的眷恋,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和感悟。因此,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继续探索美学价值导向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美学素养。

[参 考 文 献]

[1]苏红.基于审美欣赏活动的小学古诗教育方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乐游原古诗范文第3篇

而在唐代诗歌史上,除了这两位诗人合称“李杜”外,还有一个“小李杜”的说法。“小李杜”并不是指孩童时代的李白、杜甫,而是另有其人,他们就是晚唐时代的李商隐和杜牧。正如盛唐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位代表着时代创作高峰的大家,李商隐和杜牧可以说是晚唐时代诗歌成就的代表。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著有《通典》。史学世家对杜牧最大的影响就是他的怀古诗、咏史诗成就斐然。比如著名的《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在诗中,诗人感叹朝代更迭,如同无法逆转的自然,充满了悲凉。还有“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讽刺皇帝的荒唐等等。从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杜牧对于历史、现实的关注和他深沉的情感。

他的一些风景诗则写得高朗俊逸,充满美感,比如我们熟悉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他对现实也非常关注,写有不少政治诗、咏史诗,表达对于国家政治黑暗、民生疾苦的热切关心。然而最能够代表李商隐诗歌成就,也是代表着晚唐诗最高成就的是他以《无题》为标题的一组爱情诗。比如其中一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原古诗范文第4篇

意象是客观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抽象地存在于生活中。通俗地讲,意象的意思是寓“意”之“象”,是对主观事物的一种寄托,一种想念。比较文学对意象的名词解释为:“意象”是把事件中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结合,是古代诗人思想上的“物象”,也就是对某种事物抒l自己的感情,寓情于景。在古代古诗中,诗人常常用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诗经・小雅・采薇》中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于是,折柳变成了古人送别时互相赠与的物品,所以杨柳也就变成了一种表达离别情愁的象征。还有,象征隐逸、高洁、脱俗;松柏象征高洁、坚贞、富有生命力,牡丹象征富贵、美好。能否成功地再现这些意象直接决定着译文质量的高低。翁显良先生认为译者在呈现意象的时候要再现意象,对意象有所取舍,而不是照搬原诗的意象,并指出:“无所取舍未必肖,有所取舍未必不肖”。翁先生这种“再现意象,改创声律”的译诗观在他的译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山行》,来赞美深秋山林美景。

翁显良先生的译文是:

Autumn Glory (Du Mu)

Off the main road runs a narrow stone path, winding, climbing,vanishing into the cloudy heights where perch a few tiny cottages.

Here I pull up my carriage, entranced. For the twilight mountainside is ablaze with crimson maples more vivid than spring flowers.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从这首诗的英译中可以看出翁先生还是以意译为主。整首诗都在于传达原诗的意义,而不是字对字的“硬译”。这首诗的题目叫“山行”,意思是“在山中行走”,可是翁先生并没有这么译,是因为他抓住了诗的主旨,全诗描绘的时秋天繁荣的景象,所以他将题目译为Autumn Glory,简洁凝练,一目了然。在第一句中,动词的选择是一大特色,run、winding、climbing、vanishing 、perch几个动词将整个图景描绘地活灵活现,虽然有的动词采用了非谓语形式,但依然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再看第二句,依然是动词的选用让人很欣赏,pull up、ablaze都使得画面更生动。一个形容词entranced更是生花之笔,将作者的喜悦心情一表无余。而将“二月花”译为spring flowers,也显得更简明、清晰、生动,如果直译为flowers in February,恐怕外国的读者就一头雾水了。

再看一下翁显良先生翻译李白的《敬亭独坐》:

The Mountain and I (Li Bai)

High into the sky they have flown, those warblers and pipers, every last one of them. And the cloud sails on, silent, stately, superior.

What of it? We find peace in communion with each other, the mountain and I.

读完译文,给人的第一感觉依然是一种画面感――“众鸟高飞,孤云独去”,只留下我和敬亭山,再读一遍便能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了。“我”独坐在敬亭山里倒觉得很宁静、闲适。“我”和山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首诗的英译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依然是作者对原文景象的描绘和感情的传达,而不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比如译者就没有将山的名字“敬亭山”翻译出来,因为山的名字并不重要,全诗的意象和作者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此诗的翻译体现了译者高屋建瓴的眼光,其对全诗感情进行了正确解读。

翁先生对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佳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翻译是这样的:“What a glorious sunset! It would be perfect if twilight were not to follow.”

此译文生动地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这两句的翻译可以说是尽善尽美,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执著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译者恰到好处地用了一个感叹句和一个虚拟语气,成功地将作者遗憾惋惜的感情表达了出来,堪称佳译。

最后一首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翁显良先生的译文如下:

Upward! (Wang Zhihuan)

Westward the sun, ending the day’s journey in a slow descent behind the mountains.

Eastward the Yellow River, emptying into the sea.

To look beyond, unto the farthest horizon, upward! Up another storey!

从这首诗的译文来看,翁先生在翻译中采用的策略还是比较灵活的。第一句他加了“westward”一词,使译文更有画面感,因为人们常说“日落西山”,太阳到西边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到了午后。第二句也加了“eastward”一词,与前一句遥相呼应,黄河东流入海,“emptying”一词显示出了黄河奔腾不止的宏伟气势,表现出一种壮丽宏伟的画面。三四句作者译得很轻巧,用了“upward”一词,符合英文简洁的表达习惯,举重若轻,翻译得十分灵活。

对于英译汉诗是否需要按照原诗的形式押韵,翁先生赞成适当押韵而不拘守原作的韵式。因为英汉语言的差异性,要实现像汉语一样完全对等的押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是完全不押韵又不能表现出原诗的音韵美,所以适当押韵是一种很好的原则,在翻译诗歌的时候不妨也遵循这个原则。

乐游原古诗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语文;审美教育;古诗;小学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呢?有人主张重在读背,能读能背即可;有人主张重在理解字词,了解表面意思;有人主张重在思想教育,发掘思想内涵。无可否认,这些方面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更要特别注意进行审美教育。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影响人的气质、性格、情操、心理、信念、意志,进而塑造人的灵魂。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坚持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用美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在求知、析义、明理、动情的过程中,在善与美、情与理、言与行的统一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与熏陶,日积月累,就能使他们的心田得到滋润,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从而促进身心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足以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一般都是传统的名家名作,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荟萃。这些古诗的内容丰富多采,思想健康积极,形象生动多姿,情感充沛真切。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理解与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进而认识诗的意境美,体验诗人的性情美与心灵美,就能够既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发展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各种素质全面提高。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古诗教学的特殊原则。

(一)从属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从属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古诗的语言文字为媒介,以指导学生理解运用古诗中的语言文字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实现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二)渗透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渗透在初步的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在古诗的意境体验中,渗透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同时,它还渗透于古诗教学本身。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疏密有致、节奏和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切实有效,富于变化;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富于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板书是否简明扼要,富于美感……都将影响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三)情感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以情感为基础。要重视古诗中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要做到导情、带情、动情、传情,情贯始终。

(四)趣味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情趣和意味。这种情趣和意味来自于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自于古诗意境的再现和情感的体验。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古诗的美是多方呈现的,语言、情节、意境、声韵,不一而足。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因为古诗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些方法通常是同步或者综合运用的。

(一)在理解词句中领略古诗语言的美

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要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必须首先理解它的字词句,读懂它的意思。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有一个度的问题。随便疏通一下,让学生似懂非懂,不行;想要讲深讲透,让学生全盘掌握,又不可能。只能着眼于为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味服务,让学生具有初步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从而体会古代汉语的凝炼、含蓄与变化,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古代汉语中的同源通用及通假现象,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和“现”,《鹿柴》中“返景入深林”的“景”和“影”;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属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属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要让学生初步懂得古代汉语中的词义变迁。

古诗的语言美,集中体现在它的凝炼、生动、含蓄和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如教学《题临安邸》时,就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熏”和“醉”的精妙用法。这两个字,将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确实生动形象、凝炼传神。而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则要注意让学生揣摩“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的意义。这里的“轻”,其实不只是小船的轻快,更是诗人心情的轻松。当然,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需要适当介绍古诗的背景的。

(二)在融合情境中体味古诗意境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数是写景的。教学这些古诗,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融情于景、情境交融,进而体味古诗的意境美。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抓住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风卷地、水如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在分析情感中感受古诗境界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少数古诗叙事议论直抒胸臆,情感炽烈,思想境界较高,如《夏日绝句》《示儿》《题临安邸》《石灰吟》,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教学这些古诗,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深沉的情感,感受诗作崇高的境界。如《示儿》是陆游的临终之作。一个人临终之时有多少话想说啊!“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什么也不挂念。只有一件事情让诗人直到死也牵肠挂肚,那就是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唯一要嘱咐子女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学《示儿》,必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相信国家一定能够统一的坚定信念。

(四)在讲解理趣中领悟古诗哲理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古诗蕴含哲理。如《登鹳鹊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教学这些古诗,除了引导学生读懂基本意思以外,还要根据实际讲清诗中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初步领悟诗的哲理美。古诗中的哲理,一般是以议论的形式出现的。这些议论的诗句,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外加的说教。因此,讲解这些哲理诗句,不能与诗的描写或者叙述脱节。如《锄禾》,诗先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劳动的情境,然后紧接着抒发作者的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吃的粮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勤血汗凝聚而成。教学《锄禾》,只有在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农民劳动辛苦的情况下,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才可能使他们在领悟诗中哲理的同时,受到应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永德. 情境再造: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2006(5).

相关期刊更多

青少年日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名城绘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

中国市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