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草房子主要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草房子》这本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人物是秃鹤。他本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但因为他那颗与众不同的脑袋,而被大家嘲笑。因此,秃鹤变的倔强,自尊心强。但在一次表演上,秃鹤不怕大家嘲笑,扮演了一个坏蛋的角色,为学校增添了荣誉是他又一次融入了这个大集体。是的,秃鹤虽然有着丑陋的外表,但他却有一颗热爱集体的心。因此,曹文轩在描写秃鹤的最后一段中写道:“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
在《草房子》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桑桑,桑桑是这本书的小主人公。他调皮、捣蛋,但却赢得了油麻地人上上下下的喜爱,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纸月被别人欺负时,桑桑勇敢的站出来保护纸月,他的勇气令我们钦佩;当秦大奶奶孤单的时候,也是他陪在秦大奶奶的身边,是她不再孤单。桑桑帮助过的人数不胜数,看来,桑桑还是一个善良、勇敢、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呀!所以,桑桑赢得了油麻地人上上下下的喜爱。
没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在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永久不衰,那就是美。
阅读的意义在于“厚积薄发”,是一项耗时长,但收效缓慢的工程,农村学校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解阅读在孩子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学生往往对阅读没有持久的热情,加之作业负担重,学生即使喜好阅读也只得放弃,而他们阅读的书也大多是直观有趣的漫画类、笑话类,文学气息的读物不太受到欢迎。家长与学生都普遍缺乏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基于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及家长对于“成绩”这个敏感话题的关注,开展整班阅读活动,即组织学生共读同一本书,并利用“阅读检测”,用直观的“成绩”呈现学生阅读的情况,并联合家长的力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并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目的。
一、推荐阅读书目,明确“检测”要求
每学期开学时,根据《太仓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推荐,以及校图书馆整班阅读图书(即同一本书有几十本,适合一个班级的孩子共同阅读)的藏书情况,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一般来说,校图书馆有的整班阅读图书作为必读书目,照顾到农村小学家长普遍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不需要家长特地购买或借阅,这些必读书是必须要进行“阅读检测”的,而选读书目可以作为“附加题”。
二、制定阅读计划,养成“检测”习惯
制定学期的阅读计划,然后可将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的作业布置给学生,使课外阅读常态化,为了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教师定期进行一次“阅读检测”,并根据“阅读检测”的成绩进行表彰和批评,及时反馈“检测”的成绩,获得家长的支持,激发他们的阅读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设计“检测”试题,降低阅读门槛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和学生共同阅读,检测的试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年级组的老师可以联合起来,每人负责出几本书的检测试题,逐渐形成题库。试题不宜过难,可以通过试题提纲式再现书中的主要情节,在“阅读检测”的同时,让学生回顾书中的主要内容。如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检测题:蟋蟀柴斯特是怎样来到时代广场的?它做梦吃掉了钱,塔克鼠是怎么帮它的?报亭是怎么着火的?柴斯特成为名人后为什么想回家乡去?用这些检测题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围绕大家都喜爱的一个人物或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草房子》一书,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检测题:桑桑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做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总之,“阅读检测”应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要求不宜过高,能保证只要认真看过书,都能答出为宜。
四、整合上课内容,带动课外阅读
课文的学习不能脱离课外阅读,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基本的字词句段、写作手法、文体知识、人文情感等,再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补充拓展。课外阅读的一些经典语句可以作为语文课的拓展内容,一些经典片段也可以放到语文课上进行短文分析的训练,将课内外的阅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课与课外阅读息息相关。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87-03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素养的提高的真正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是我国语文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然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高。
作者认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需要落实三个环节。
英国儿童阅读专家,2002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曾提出以落实“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笔者认为这三个环节可以用这样一个阅读循环示意图1来表示:
从上图看,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导致了另一个结果,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只有充分落实每个环节,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落实呢?
一、选书――推荐与自选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国每年的儿童读物出版数都在 2 万种以上,如何从中选择优秀的儿童读物,是这个居于循环圈中间地位的“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教师、家长、图书管理员等首先应该考虑的。作者认为,在“选书”这头一环,采用推荐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
1.推 荐
“推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281页中的解释是这样的:“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显然,我们在向学生推荐书目时要把好“好的”和“易接受”关。
(1)教师推荐
北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晖博士说:“教师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召和影响力,在儿童和儿童文学之间,教师是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推动。”由此可见,教师在激活小学生课外阅读循环圈中起主导作用,在选书过程中当好参谋。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教育部门规定的书目
如杭州教育网上公布的小学课外阅读书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年级古诗70首,都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推荐的书,并要及时推荐,落实到位。
2)自己认可的好作品
一些公认的好作品,教师有义务向学生推荐,如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沈石溪的《鸟奴》、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年段考虑作品的篇幅,主题的各异,国度的不同,作家的丰富。
3)目前流行的儿童文学作品
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们不可不知道郑渊洁、杨红樱、曹文轩、张之路、亚米契斯、E.B怀特、J.K罗琳、C.S刘易斯等儿童文学作家,不可不了解《马小跳》、《班长上台》、《草房子》、《爱的教育》、《夏洛的网》、《哈里波特》、《纳尼亚传奇》、《快乐星球》……
(2)专栏公示
1)好书新书定期展出
担任这一重任的阵地首当其冲应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常见的书展有:新书展示、专题书展(如有关海的小说、漫画书、民间故事)、本周作家、与节日有关的书、得奖作品展、与课程有关的图书、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展等等。简明的文字介绍用轻快的字体来呈现,再配上简单的插图,是促使孩子阅读的有力“武器”。也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好书新书带来展出、交换。班内每月最后一周周五的“小小书市”深受学生喜爱。
2)好书新书定期宣传
少先队广播站是每个学校大队部必备的宣传阵地,也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阵地之一。在广播站开播时开辟一个“好书新书专栏”,定期向学生宣传经典名作,新书前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看的好书新书介绍给同学。同伴的介绍吸引力会更大,中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用实践证明“教师讲的少,学生却学的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外阅读循环圈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2.自 选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教师与学校图书管理员及部分学生的“推荐”,但每个人的需求是有所不同,所以给学生留有一个自选的空间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选”从字面意思看顾名思义是“自己(自由)选择(挑选)。”这里的“自己”指的是学生。为了真正落实自由选择,在自选过程中教师尽量“袖手旁观”,做个清闲人,不要过多的干预。关注媒体上推荐的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有益的、丰富的自选空间。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
(1)自助图书角随时选
很多学校都已做到班班设有自助图书角,为了不使这些教育资源形同虚设,教师在把好入书关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助图书角的两大优势,不断鼓励学生随时到自助图书角选阅图书。第一,方便:自助图书角设在教室内,学生随时可选,上学提前几分钟,课间休息时,放学后等零星时间。第二,易产生共鸣:自助图书角的图书主要来源于同班学生与教师的捐助,小学生对于了解自己同学、老师的动态的兴趣会特别浓厚,这些书自然也成了他了解的途径。
(2)校内图书馆定期选
学校图书馆应该是距离学生最近、进出最方便的,最令学生向往的,课外阅读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每个学校应给每个班学生一个固定的时间亲自进入图书馆自由选书。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周期以两周或一个月为宜。记得三年前带新接班的四年级学生第一次进入学校图书馆(可能称为图书室更恰当),学生个个瞪大眼睛,继而欢呼雀跃,很快淹没在书架之间……让学生眼中出现的应该是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3)校外书市时常光顾
书市与所有商场一样,有着对行情的最新了解,对书界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要想接触到新书的最前沿,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时常光顾书市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四大名著有10元本的,很便宜”,“《马小跳》第6本出版了”,“曹文轩又出新书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有《蓝花》、《青鸟飞过》、《象母怨》、《钟声》四本”等在学生甚至老师间流传的好消息很多来自于时常光顾书市的学生之口。当这些好消息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合理推介和自选相结合,落实选书环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课外阅读指导开启了便利之门,同时也能得到学生较积极的回应,促进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良好运行。
二、阅读――计划与随意并存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说过:“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就是思维,一个人的思维的发展、心智的成熟和情感的成长,都离不开以阅读为核心手段的语言活动。这是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介永远无法取代的。” 课外阅读无疑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最好的手段。但小学生不会读书的现象也是明显存在的。要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计划阅读与随意阅读并存,不失为一个良策。
1.计划阅读
(1)规定具体内容
指导学生计划阅读的内容必须有个统筹安排,按学段,分学期制定阅读指导计划,规定具体内容(这在第一环节――选书时就应完成)。这里所提的“具体内容”是指在规定的课外读物中阅读时重点关注什么,如指导学生阅读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纯美文学系列中的《草房子》,由于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指导时,就要求抓住这部被称为“中国的爱的教育”的文学作品的核心――爱,挖掘书中每位人物体现“爱”的言行,感受“爱”的伟大。再则,作品中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的个性特点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也是小学高段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技能。在学生阅读时不妨作为又一重点进行指导。
(2)选择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常用的阅读方法有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同时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龄不同而定。如低年级常见的阅读活动方式:①讲故事。在孩子不会自己阅读前,听故事是他们接触文学、亲近阅读的重要方式。②念读作品。念读作品和讲故事不同,它是由成人和一个或几个孩子甚至是一个班的孩子一同读一本书。在念读故事时,如何控制声音的起伏变化,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如何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都是孩子可以学习的阅读方法。而高年级的阅读活动方式有记录读书卡,写读书笔记等。
(3)保证阅读时间
阅读的时间保证,是阅读活动正常、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必须每天至少每周安排学生的“故事时间”、“阅读时间”。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舍得在校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兴趣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培养起来。前几年,我校每隔一周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单周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双周为数学兴趣课),面对半月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大部分教师是随意安排的,由于间隔时间很长,教师无法实施自己的阅读计划。而随着课外阅读逐渐受重视,我校安排的课外阅读明显增加,教师、学生也逐渐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活动了。
2.随意阅读
(1)创设良好的阅读空间
学校阅览室是学生随意阅读的最理想的场所。在“引诱”儿童阅读上,应“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电视可以在沙发上以非常放松的姿势来看,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在桌子前正襟危坐呢?如果孩子们不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作业的一部分,而是可以呆在一个舒适的地方轻松阅读,那阅读一定会是一件惬意的事。阅览室可以一改传统的严肃面孔,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等等。同时指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舒适、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
(2)大胆放手随意阅读
指导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的同时,也应允许他们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求统一。可以表格式,可以摘录主要内容,可以图文并茂,可以划划圈圈,甚至允许“不动笔墨”。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可以将校内的阅读课堂设到阅览室,多带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随意翻阅各种读物。多鼓励学生阅读自选的书目,同时也提醒家长在孩子阅读时不要过多干预。
阅读是小学生阅读循环圈的核心环节,只有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学生随意阅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对阅读活动做出回应。
三、回应――学校与家庭联手
回应是指对某种事物作出反应,既有对这种事物的一种反馈,也有对它的一种评价,但又有所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如下图2的包含关系。
评价是较专业的,要讲一定原则的,需要一定技巧的,并给予评定的回应。而反馈呢?反馈原理阐明:“信息输出去,又把这些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从而可以不断纠正偏向与失误,起到调整控制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回应还包括潜意识中所起到的作用。学校、家庭联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第一时间做出及时、积极的回应,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励她的学习信心,还传递着一个个信息。
1.学 校
(1)专设阅读反馈课
定期开设阅读反馈课,让学生将近期的课外阅读内容、感受与同学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常见课型有“故事会”、“主题阅读汇报”、“知识竞赛”、“阅读笔记交流”、“情景体验”等,有条件的还可以邀请大作家走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只要教师精心备好课、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课外作品,这类阅读回应课较受学生欢迎。如在上《草房子》阅读汇报课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得不亦乐乎。
(2)截取零星时间
华罗庚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如“课前2分钟”,用2分钟来讲解复杂的数学题也许时间太短,但是背一、两首诗,朗诵一段美文,讲一个小故事或者谈谈阅读感受,2分钟时间还是较充裕的。给学生来点“精神营养快线”还是能得到不小的收获的。所以,要善于按事情大小来分配时间,大时大用,小时小用。巧妙地利用小段时间就可避免大时小用,就为积聚大段时间创造了条件。
(3)开辟展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教室四周的墙壁就是很好的可用空间,展示学生的阅读体会成果。而优秀读书卡、自编阅读小报等都是理想的展出内容。甚至连教室内橱柜面也可利用。例如,请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大小等同的立体封面黏在橱柜面面上,并将在平时课外阅读时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放入里面,编制成“我的书屋”。具体内容可分类成:“知识吧”、“科学长廊”、“故事屋”、“作文天地”、“笑一笑十年少”、“我的七彩童年”、“教会你hapy”、“风景网”、“周游世界”(这些名称直接选用学生为自己的“书屋”取的名字。)……
2.家 庭
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和别人交流的乐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定期分享孩子的课外阅读成果,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听众,为孩子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更能有力地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真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靠课外”的习惯。
(1)口头交流
为了让家长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课外阅读给予支持与监督,由教师出面布置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并要求家长做出回应。如,每星期布置一次“听我讲故事”、“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等形式的家庭阅读交流会,家长参与交流,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讨论延伸的问题,尽快让孩子成为一名成熟的阅读者。
(2)实践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成长史。再组织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后,可组织学生为父母写信表达感恩之心,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实践中更深刻的明白“爱”,感受“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进而深化阅读的意义。
积极有利地回应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促使学生走入另一个学读循环圈。
“选书、阅读、回应”三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把每个环节作细作效,一定能激活小学生阅读循环圈,并使之良好运作,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评论的那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参考文献
1 艾登•钱伯斯(Aidan Chambers).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1
2 魏书生. 魏书生教育文库――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2000
3 陆志平等.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孩子的灵性,抑制纯真的童心。
一、对“文字功夫”与“口头功夫”的反思
儿童在入学前已基本掌握了口头语言,入学后学语文,虽然口头语言尚待继续提高,但重点和难点,无疑是书面语言的读与写。加上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特点,远比表音的拼音文字复杂。因此,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特别繁重。我们说一个人语文功底不扎实,往往是由于文字功底不扎实所致。文史学家周汝昌先生读了《一屋子大学生写不出“钥匙”二字》,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正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问,学生答读颇为忙碌,但一堂课下来往往很少用笔,语文课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对“习得”过程与讲析过程的反思
我国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认为,每个人的第一语言(母语)都是在他一岁半到六岁之间,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己获得的,这就称为“语言习得”。这种习得过程,一无专职教师,二无专用教材,三无专课讲授,四无强化训练,其习得的迅速、高效与进入学校后“学得”书面语言时的困难重重,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原因何在,值得我们反思。当然,儿童学前期的“习得”与上学后的“学得”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无定的,自然而朦胧的;而后者是规定的,自觉而明确的。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把两者对立起来,儿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不免有某些“学得”因素;而儿童在“学得”过程中,更应当借助“习得”的规律,借鉴“习得”的经验。即应当注重自主的实践演练,在生活中运用。现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了母语的习得规律,如课堂教学过程以讲解提问分析为主,割断了与生活交际的联系。学生在瞄准考试的题海中沉浮,既失去了主体地位,又缺少真正的语文实践。
三、教育是永远指向未来
那么未来这个更加技术化、国际化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关注的是现实性、技术性和一大堆没有与社会整合的知识,而不是人。这是教育的悲哀。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一语中的:“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不断花样翻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因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于语言创造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学习,以掌握丰富的语言,传承精神遗产。而学习语言的形式应该是教师帮助下学生自主的识字、朗读、阅读、思考、讨论、背诵、写作和口语交际。新的小学语文大纲出来之后,大家都认为很好,重主体、重整体、重感悟,确实道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就操作而言,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却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怎么“整体”,怎么“感悟”,早自习读,晚自习读,回家读,上课还读,读什么,怎么读。我以为,抓住“读书”就是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古代童子“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练就了语言的童子功,而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的弊端时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了,因而造成了多年来我们语文教育的极大浪费。读的目的是训练、养成语言的记忆力、语言的感知力,进而达到较高的语言鉴赏力。大量语言信息的贮存以及对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对文章技巧、逻辑修辞的敏感是生成语言的关键。没有丰富的语言信息贮存,又怎么谈得上去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呢?然而我们今天是在肢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习题式的语言点的训练,这是舍本逐末,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我想在读书问题上应该思考三个问题: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
我利用寒假时间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觉得童话里也富有哲理。看了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格林童话读后感,请您阅读。
格林童话读后感1《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内容很丰富,我很喜欢,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和《池中水妖》。
《渔夫和他的妻子》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一间小木屋里,旁边还有一个破木盆。有一天,渔夫跟平常一样去打鱼,突然,网开始动,捕上来一条巨大的比目鱼。渔夫心想:这个比目鱼肯定能只很多钱,拿去卖了吧。突然,比目鱼开始说话了:求求你,放过我吧,如果你放过我,我能实现你所有的愿望。渔夫心想,这倒不错,那就放过他吧。回到家,渔夫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生气的说:你怎么能把这条比目鱼放走呢?我们家的财产都靠他了,我要把小木盆变成新盆子。于是,渔夫急忙跑去找比目鱼。那时,海面上非常平静,大海中露出比目鱼的身影。比目鱼问道:你需要什么?渔夫回答说:请把我的小木盆变成新盆子吧!比目鱼说,回去吧,你家里已经有新盆子了。
渔夫回到家,可是他妻子还是很生气?妻子大声叫道:你怎么就这么轻易放过比目鱼了呢?要是我去求他,我一定会再要一座大别墅,我不要再住这个小木屋了!渔夫去找比目鱼,此时海水变得有一点浑浊了,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面,问:你需要什么?渔夫说:请把我的小木屋换成大别墅吧。比目鱼说,你回去吧,你的小木屋已经变成大别墅了。
渔夫回到家,可是他没想到,他的妻子又让他去找比目鱼,把别墅换成皇宫。当渔夫又去求比目鱼时,海水已经变得又黄又脏。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头,问,你需要什么?渔夫说,请把我的别墅再换成大宫殿吧。比目鱼说,你回去吧,你的大别墅已经变成宫殿了。
没想到他回去的时候,他妻子说:这个宫殿算什么?我要当上帝!当渔夫回到海面时,海水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平静了,海面狂风破浪,连船只也很难航行。比目鱼从大海中露出头,对渔夫说,你回去吧,一切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你原来要的东西都消失了,因为你的要求太高了。
渔夫回到家,真的看见了大宫殿变成了小木屋,新盆子变回了小木盆。一切都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渔夫失望极了,只好与他的妻子过着平凡的日子,吃着平常人吃的食物。
我对这篇寓言的读后感是:平常要求不要太高,否则要想渔夫一样,受到应有的惩罚!
格林童话读后感2《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文学家,古文化研究家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搜集,并整理而成。这本书让我受益无穷,开阔了视野,并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写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
让我们先读一读《金鹅》这篇童话:“很早以前,有一个人,他有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被称为蠢儿。有一次,大儿子要去森林砍树,母亲替他准备了香甜可口的蛋糕和美味飘香的葡萄酒。大儿子在森林遇到了一个小矮人,小矮人向他问好。然后说l:“能把蛋糕让我吃一口,把葡萄酒让我喝一口吗?”大儿子说:“我把蛋糕和葡萄酒给了你,我自己吃什么。你还是走吧!’’大儿子摆脱了小矮人,向森林里走去,他找了个地方砍树。刚砍了几下就一时失手,砍伤了自己的肩膀,他只得回家包扎。当然,他完全不知道这是小矮人搞的鬼。第二天,二儿子要去森林里砍树,二儿子和大儿子一样,被砍伤了肩膀。第三天,小儿子去砍树了,小儿子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也遇见了小矮人,小儿子很愿意和小矮人分享食物。他们吃饱以后,小矮人说:‘你愿意帮助落难的穷人,我决定要好好报答你。那边有一棵老树,你把它砍倒,树根里的东西可以给你幸福。’’小儿子去砍树,树根里的东西帮助小儿子得到了幸福。他的国王也决定把女儿嫁给他,并且把王位传给了他。
这说明了两个聪明的哥哥聪明却被,为自己想了太多,不愿意帮助那些落难的人,结果受到了惩罚,小儿子虽被叫做蠢儿,但并不蠢,他心地善良,愿意对落难的人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结果得到丰厚的回报,娶到了美丽的公主,当上了国王。森林中的矮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无情的教训那些自私的人,给予那些善良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小矮人的行为把这一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我们善心有善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忠厚老实。诚实善良是美德,不是蠢。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尽可能的在帮助他人。
《格林童话》里蕴含这深厚的道理使我的生活更加绚烂,描绘出我的课余生活。
格林童话读后感3童话,是童年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们不可拒绝的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美好与幸福。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为《格林童话》。里面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带进了童话世界,令我难忘都有《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月亮》、《三兄弟》。
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被剪下来;一睡就是一百年;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的水喝干……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宣扬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白雪公主》,它的主要内容是,很久以前的一位王后、在美丽迷人的冬天生下一位美丽的女儿、取名“白雪公主”、但不久王后便去世、国王取了一位美丽的女人、很骄傲、专会妒忌人家、她不喜欢旁人说比她漂亮的女人、她有一面魔镜、她经常问谁是全国最美的女人、镜子总是说她、但有一天、镜子却说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一千倍、因此、她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女儿、就让猎人把她带到森林里杀了、还要拿肺和肝来证明、但猎人同情她、把她给放走了、拿小猪的肺和肝冒充、王后上当了、白雪公主在森林中认识了七个小矮人、但不久后王后知道她还活着、便想方设法地陷害她、最后王后胜利了、她很满意、但不久之后、一位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并举行了婚礼、王后她死了。
故事大多围绕四个主题叙述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贪心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典型作品有《小红帽》,大灰狼虽然吃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猎人剪开了肚子,最后死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诚实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虽然答应和青蛙成为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却犹豫不决,不守信用。贪心贪婪的典型作品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因为渔夫妻子无止境的贪婪,最后还是使自己一无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作有《金鹅》,白发矮人只所以总是帮助小傻瓜,都是由于小傻瓜心地善良的缘故。
这些精彩的童话故事告诉了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格林兄弟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脍炙人口,流芳白世的作品,真让人敬佩呀!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勤劳、善良的孩子会得到幸福;任性、懒惰的孩子,会一事无成。
格林童话读后感4《格林童话》里有仙女,精灵个个都会魔法。还有恶人和善人,恶人最后受到了惩罚,善人最后得到了回报。我们要想自己也有魔法就要好好学习,学到很多的本领,才能帮助别人实现愿望。
在《格林童话》里我最喜欢的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渔夫在河边钓到一条金鱼,当他要把金鱼装鱼篓时却开口说话了,它请求渔夫放了它,并对他说它可以实现他的愿望。渔夫很同情它,所以把它放了。渔夫空手回到家后对妻子讲了这件事,妻子责怪说:你真傻,咱们的房子都不能挡风遮雨了,你也不问它要一栋别墅。渔夫不去,但他害怕妻子,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他来到海边对金鱼说出了妻子的愿望,金鱼说:好心的渔夫回去吧,我回满足你妻子的愿望的。渔夫回到家看见破烂房的草房变成了别墅,妻子也成了贵妇人,金鱼已经实现了妻子的愿望。
可是第二天早上,妻子又想当国王。渔夫不同意,可又惧怕妻子。渔夫来到海边,海水翻起黑色的波浪。渔夫唤出金鱼对它说;实在对不起,我妻子想当国王。金鱼说:回去吧,你妻子的愿望已经实现。渔夫回到家别墅已经变成宫殿。谁知女王并不满足,她要当整个帝国的皇帝。渔夫觉得妻子要求过分了,可女王不允许别人反驳自己,于是渔夫很无奈地来找金鱼。这时的海水漆黑如墨,波涛震天。渔夫唤出金鱼对它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妻子要做皇帝。回去吧,她的愿望已经实现。渔夫低着头回到家说:皇帝陛下,这回你该满足了吧。谁知女皇却对他吼道:你这个蠢材,我要当教皇。他跌跌撞撞地来到狂风怒吼、巨浪滔天的海边。苍凉地唤出金鱼对它说出妻子的愿望,金鱼又实现了他妻子的要求。渔夫垂着头回到家心想这回妻子该满足了。第二天,女教皇告诉他想主宰宇宙。他发疯一样地跑到海边对金鱼说出妻子的愿望,金鱼看了看渔夫什么也没说,转身钻进了大海。渔夫回到家,发现高耸入云的教堂不见了,妻子正坐在破草房前。
《格林童话》也很受我们欢迎。《格林童话》里,故事编得好,这几个故事,有的会令人悲伤,有的会令人欢快,也有的会令人神奇这样,我们就会喜欢看这本书。而且,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就像电视里放的一样。现在,你们知道《格林童话》为什么会受我们欢迎了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想要什么,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都不能贪得无厌,要适可而止。
格林童话读后感5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这次的“快乐假期,轻松阅读”活动真的让我获益匪浅。那天,妈妈说买一本《格林童话》给弟弟看,另外也顺便让我“交交差”。谁晓得,我一翻那书就爱不释卷了。
在这本书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森林、原野、草地和花木都富于诗的意趣:“太阳、月亮和星星,全都是通人性的,很亲切,能给孩子以美好的礼物……群山间有人们在干活儿,江湖里有美人鱼在那里昏昏欲睡。各种各样的鸟儿、植物、石头全会说话,会表达感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并且都镶嵌着钻石……”
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异想天开的事物:月亮可以被一小块一小块地剪下来作为陪葬品(《月亮》);燃烧的火焰可以像人一样睡着了,一睡就是百年(《玫瑰小姐》);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里的水喝干(《六个仆人》)……所有的人物、动物、植物和物件都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一种充满人性智慧和奇思妙想的糅合中组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想象世界。
在大家特别熟悉的《小红帽》里,凶残的大灰狼把小红帽和祖母都吞到肚子里以后,安然大睡。这时,猎人出现了,他发现了大灰狼,用剪刀剪开它的肚子,它居然一无觉察,依旧在睡觉!小红帽和祖母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活着出来了,然后小红帽赶快搬来几块大石头,填在狼的肚子里……狼醒了,想逃走,但石头很重压得它倒在地上,很快就死了。奇妙的想象使一直紧张的童话有了一个轻松的喜剧性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