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

大学生消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

大学生消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消费构成消费特点引导合理消费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学生的消费,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也水涨船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将直接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立足于调查研究,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引导大学合理消费。

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其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登陆和外国媒体的进入,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和转型。

大学这几年,是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和发展的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创新、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从而显示了自我能力与价值。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接受。

二、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一)以伙食费为主

在校大学生的费用支出还是以购买食物为主。大多数大学生会在吃饭问题上花费掉自己每月生活费的一大部分。并且这一费用在男生与女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男生主要集中在500-600一个月,而女生主要集中在350-450一个月。这样的情况是符合大学生消费构成的。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就餐,请朋友吃饭等开始增多,这也就加大了大学生的消费数额和吃饭方面的开支。

(二)娱乐消费

在人们的生活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追求生活享受和自身发展的消费支出有明显上升趋势,就娱乐消费而言其包括:上网费,电话费、旅游费、恋爱费、人际交往等等方面。现在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费用比重下降而用于满足精神娱乐方面的费用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娱乐方面的费用日益成为占大学生支出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三)日用品消费

日用品的消费包括平常购买的生活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牙膏,衣服,鞋袜等等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这方面的花费一般较固定。大学生在购买这类消费品时易受广告的影响,并且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一旦觉得该品牌适合自己就会长久坚持使用。

(四)学习方面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要考取一系列的证件,从而来给自己未来就业增加筹码。像最为平常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和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这些考试,首先要先交报名费,然后为了增强通过的机率,还有可能购买一些资料或参加一些辅导班。还有部分学生想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这样就又会增加一笔考研费用。除了上诉所说的学习费用外还包括平常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虽然这项开支并不大。但也是大学生消费内容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一)经济实用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现状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在衣食住行上,还是大学生的其他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大学生购物往往看中的是物品的实用性,而非其他。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而现在大多数学生能够体谅到父母的不易,所以在花钱方面也相对谨慎。

(二)丰富多样

大学生多样性的消费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益于表达其内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购物提供了多重选择,丰富了购物内容。

(三)独特个性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也就使每个人形成了其独特的购物标准。这种个性化消费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大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知识、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使得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加快速,同时也更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大学生及时吸收并接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四)显著差异

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一致。有的学生可以使用名牌手机,高级化妆品,而有些学生仅仅解决了吃饭问题。他们的消费水平不高,往往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时尚前卫

大学生的时尚前卫主要表现在:追求名牌,崇尚权威,喜欢新颖。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的阶段,很容易并且很乐意接受新事物。面对五彩缤纷商品,大学上往往选择更能够体现时尚,前卫的东西。

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消费方式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紧跟社会发展,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波动。以前大学生的支出主要集中在饮食方面,而现在用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开支比重逐渐上升。有些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大学期间不断学习,考取相关证书。

(二)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

广大学生有着自己的交际圈,大学生购买什么样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一个什么样的消费圈子中,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寝室或同一班级大家购买的产品相似度较高。如果一个大学生周围都是高消费人群,其消费费用会明显比其他人略高。

(三)文化背景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差异的造成也同样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有些人可能喜欢一些大众化的商品,而不喜欢形象怪异,设计独特的前卫商品。但对于一些追求时尚,爱好前卫的人来说,就会对这一类的商品情有独钟。

(四)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易受广告的影响,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少学生都是追星族,如果有他们喜欢的明星在做广告,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这个产品。并且一旦选择就会有很高的忠诚度,不会轻易在改变其消费习惯。这对于商家来说,对其扩大销售量,抢占市场份额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五)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

这几个方面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学校因素是指学校周边的消费环境如何,商家是否大量集中在学校周围。家庭因素是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如何,是否能够负担的起在校生各个方面的消费开支。自身因素是指一个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如何。是否可以理性消费。这三方面的因素会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起一个制约与限制的作用。

五、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一)改变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引导合理消费

合理规划自身的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大学生对自身的消费现状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在校期间要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提倡“合理和适度”、“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

(二)克服攀比,盲目消费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中要切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经济状况的产品,不要盲目攀比和一味追求高标准,高消费。要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从而逐步建立起正确,科学的消费观。

(三)发挥娱乐传媒的积极导向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易受广告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娱乐传媒的积极导向作用,给大学生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而避免不良广告对大学生的误导。大学生自身也应具备甄别好坏的能力,自觉抵制消极广告的不良影响。选择健康向上的广告宣传。

大学生消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符号消费 大学生 消费影响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与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力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1]物或商品作为一个符号,其本身还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和内涵。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个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

符号消费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势必会给消费群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学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社会流行什么,大学校园就会映射什么。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反映一代青年的思想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上,弄清符号消费与当代大学生消费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路径,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符号消费。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1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可引导性

在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其心理流变迅速,接受力强,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尤其在当今媒体网络的影响下,可能今天受欢迎的文化消费活动,明天就成为昔日黄花,所以这种迁移性更多体现在对时尚文化消费的不懈追求上。应该说大学生群体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的把握时尚,各种传媒所倡导的时尚潮流都能为大学生所知。21 世纪大学生的时尚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校园文化价值实现的难度,但也带来了校园文化消费的革故鼎新。

1.2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和模仿性

“通讯消费、上网消费,旅游、电脑、运动、影音器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2]大学校园里 20 岁左右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在消费中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大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模仿性,一方面在于他们希望通过模仿成为其所向往的群体特征的一员,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以不同于别人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个性。商品 “是否流行”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排在价格、质量之后。

1.3消费动机的时尚性和从众性

在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引导时大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要与时尚同步的心理欲望。因此,在购买时特别注重商品的款式和社会流行样式,而不太注意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和价格高低,为引人注目,或突出自己的个性而购买。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正逐渐成熟但不够理智,可塑造型强、从众心理严重、储蓄观念淡薄、追求名牌产品等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普遍心理。

2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的表现

2.1品牌消费

品牌现象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品牌是“这个“符号价值”最好的承载体,它可以帮助物的符号价值得以认同和实现。品牌作为产品的延伸已经取代产品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和新宠,帮助消费者实现从对具体物品的占有向虚拟物品“崇拜”的跨越。”[3]从本质特征上讲,品牌是一个成熟的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文化代码。品牌是消费社会中的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品牌向每一个接触者传播其价值和意义;作为承载一定意义和价值的“容器”,品牌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阐释、被赋予意义。

2.2时尚消费

关于时尚消费,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1905)指出,时尚消费是“示同”和“示异”的结合。在消费中,大学生站在资讯的前沿,对于青春、时尚、流行元素更有着敏感的洞察力。在传统与时尚之间,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关键词是“独特风格”,是个性的展示。大学生喜欢的先锋品牌均带有鲜明的个性与独立的色彩.齐美尔认为,时尚往往发源于社会较高阶层,然后渐渐成为较低阶层的参照。因此,对于时尚的追求与认同,大学生体现出与新富群体相似的特征就不足为奇,这也显示出大学生意欲向较高阶层靠拢的心理趋向。

2.3超前消费

目前超前消费现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所谓理性的、健康的超前消费就是在自己当前已具备或不具备足够资金的条件下适度的去满足自己的某些消费欲望,并对自己的负债拥有完整的信用,既保证未来一定期限内能够偿还所欠债务。这部分人或许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但他们又有强烈的消费意愿。他们可以先通过负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然后再通过自身努力工作消除负债。

2.4差异消费

个性化消费是“部分消费者的一种心理需求,个性化消费往往是一种差异化的标签形式,而且仅仅是标签。也就是说,与那些被贴为群体化、大众化的产品一样,这一类产品同样是批量定制的,但不一样的是被贴上个性化的标签。”[4]大学生消费者在其自我概念中需要用个性化选择来加强自我地位的优越感,因此需要目标产品与品牌进行个性化的公然声称,当这种外在主张与消费者自我概念发生共振就可以产生标签魅力。

3大学生树立合理符号消费的路径

3.1树立合理符号消费观念

符号消费是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号消费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号消费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意义的消费,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意义。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在进行符号消费的同时,重视符号消费的文化意义,从而使大学生在精神层次上有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收获。比如说,像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品牌体现出的永不放弃和拼搏、努力的积极的文化精神内涵,我们要提倡大学生去了解、接受符号消费带来的真正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认同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与时尚,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认同并吸收符号消费中体现的积极的文化意义。符号消费构建的是一种文化认同感。大学生应关注的是不仅仅是获得物品,而是通过消费实现自我、文化认同以及在社会关系中的意义。大学生要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更多的从中获得一种超越物质、生理满足之外的心理、精神及社会性满足。

3.2 提高符号消费能力

从20世纪80年代信息时代出现以后,符号消费行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这种丰富多彩性突出体现为人们对品位与个性的追求,拒绝过去标准化的生活方式。如同电脑的使用一样,生活方式的产生与选择也进入一个个性化时代,而这种生活方式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消费群体的符号消费行为决定的。提高符号消费能力取决于个人对消费文化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大学生已不再被传统观念所约束,社会的多元化给了他们个性拓展的空间,消费上亦呈现出更为多元化、更为理性的金钱观。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提高大学生对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的鉴赏水平,提高大学生对文化产品的分辨能力。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对许多东西的爱好和审美也就有差别。大学生必须培养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爱好。消费方式的社会差异表现为一定的品味,而品味差异主要是由于个人的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拥有量不同造成的。一件艺术品只对有文化感受力的人产生意义和趣味。鉴赏品味的差异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要提高符号消费的审美能力。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包括观察美、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大学生在符号消费的过程中,要学会鉴赏美、品味美。鉴赏美、品味美,离不开想象,离不开比较分析。提高符号消费的能力,就要求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培养以审美的眼光,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形成具有审美品味的独特的符号消费能力。

3.3营造符号消费的环境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的出现,为符号消费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人们通过这些电子媒介,了解到更多的品牌及其所被赋予的文化价值。大学生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符号消费的环境。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为符号消费搭建的平台。互联网的存在已经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它给大学生和社会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网络媒体,正在架构一种全新的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它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的进行网上购物、查询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大学生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比如通过互联网营造网络消费购买。这种电子商务的热潮使网上购物作为一种崭新的个人消费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购物给大学生提供方便的购买途径,通过这种媒介,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的营造出符号消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我们也应以大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消费选择方式,因此,我们不应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体现个性的符号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戚海峰.符号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9.

[2]方正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理论交流,2002(1):3.

大学生消费范文第3篇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2005年秋,我们在安徽淮南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选取安徽理工大学和淮南师范学院一至三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学生分布于东、中、西三个区域。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样本的有效回收率为95.2%。此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年收入及家庭所在地区,学生的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收入单一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样本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家庭收入越高,对大学生提供的数量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与家庭的收入呈正方向变化。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其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收入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11%,有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48%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另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

2、消费支出层次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多层次性。其中月支出额在300元以下的占6.26%,有2.42%的学生支出高于12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00~500元和500~800元之间,两者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7.78%和39.44%。调查中显示,面对消费支出的层次化,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70%以上的同学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尤其消费水平低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不能与他人礼尚往来,面对时尚产品没有能力购买而觉得低人一等,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少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困扰,可以跟着潮流走,在精神上无忧无虑,相对低消费水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很轻松;还有部分消费水平不高的同学表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和消费上,因此也很少经济上的心理负担。

3、消费结构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女同学用于美容及化妆品的支出已占支出的较大比重,并且用于非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局面,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花费也在日渐增多,这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各种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费用约占支出比重的8%。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上,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不低于60%,电脑拥有率也在30%左右,12%的人拥有PDA,24%的人拥有MP3,高档消费品也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中,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些名牌产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2、贪慕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发生了盗窃行为,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的多样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3、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各种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面对着传统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大学生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认识。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时,首先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作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据调查,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呼吁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积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媒体“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我需要的界限,辩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彰显个性的误导,分清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正确进行消费决策,不被流行所诱惑。

明确消费是为了健康的生存,消费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被媒体所左右,人的消费应该具有理性,更多的无谓消费并不等于自身价值的提高,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消费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正常的消费支持,这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可以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掌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做好预算安排,并及时纠正一些消费误区。家长要转变“无私奉献”的无遏制供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还应该把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给子女,切忌自己平时消费时大手大脚,无预算,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消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商品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和过程。商品不断地被消费,随之产生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导向,所以消费这个过程一方面展现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当代大学生无疑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仅是整个国家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将来消费文化的形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从而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管理。于是,近些年,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性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方式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态度。消费观是一种观念,社会经济的现实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映射出来,而一经稳定形成,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消费观的形成和演变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发生变化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他们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消费比例正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以外,大学生的消费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用品、手机、着装等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审美观来修饰打扮自己,以求彰显个性、突显自我。

2、引领潮流,走在时尚的尖端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生事物频繁、面临社会角色转化、自我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所以希望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形象向成人社会展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思想成熟,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时髦前卫来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特别是在当下,这种所谓时尚的消费意识和新潮的生活方式,各种来自广告、媒体所宣传出的消费理念,使得当代大学生为满足时尚新潮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建立起一种不拘一格的消费方式。

3、陷进误区,消费过度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存在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有的大学生认为要有以“享受生活”为核心的消费观念,把节俭看作是“寒酸”,走入了消费的误区。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减弱,高呼提前消费、提前享受;重视对各种情感上的投资,比如流行的友情消费、追求恋爱中的浪漫等;脱离自己的经济能力,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等等。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欲望恶性膨胀和经济能力不堪重负之间的矛盾,显现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4、在各种传媒的蛊惑下忘我消费

现在的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很多,除了人脉就是传媒。当今是网络技术发达的年代,不管是广播、电视、广告还是微电影,都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它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要根据整个商品市场来决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从而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风向随波逐流。事实上,大量制作出来的影像和画面,虽然唯美动人,但还是不能让我们真实地认识现实所在,只是从情感上让大家接受,再去慢慢尝试领会宣传意义的所在,进而才能接受并产生想要消费的冲动和欲望。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可见,传媒的力量,不能小觑。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理性化的表现

1、对勤俭节约的认同

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而且要发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当今这个重视消费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非常赞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也认同节俭的价值观。这足以证明大学生并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消费结构以用于学习方面为主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存在多样化,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班,购买各种需要的专业书籍以及学习工具。

3、经济独立的意识增强

在中国,子女的教育费用一般都是由父母来承担的。但如今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的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想根据自身需要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非理想化的表现

1、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根本不是根据自身需求,而是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和MP3要讲究新潮,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也要注重品牌。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大学生在追逐时尚消费的过程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而是一种虚荣的心理,觉得一旦拥有就是时尚,就会被成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宣泄,否则会被“瞧不起”、“会有和社会脱节的错误幻觉”甚至“被无视存在”。

2、过于物质化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信在他们大一的时候就有学到过,但往往现实中大学生的种种行为与理论有些背道而驰。他们更多注重享乐、富足、安逸的生活,而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或者一种感恩的心态却被忽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当超前,鲜明的特征表现在:首先,消费是为了开心,为了享受,特别是消费之后内心产生无比的愉悦和畅快的心情,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部分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勤俭,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干嘛不潇洒点,把自己弄得那么“寒酸”。这类人群对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享受生活”已经成为消费观念的核心。其次,大学生中蔓延着这么一种消费心态――“潮”。只要是前卫的、新潮的,一律是被关注的和被追崇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一年一年的成长,他们的自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张,他们沉迷于所有与时尚和时髦相关的东西,甚至达到“另类”的效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展现并且炫耀青春、张扬、标新立异和能量。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

消费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源于需求,二是源于欲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一旦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如果经不住消费诱惑,肆意放纵原本的生活需要、贪图享乐的话,就会导致非理望的出现,从而对物质消费过度需求,形成一种非合理的生活消费观。拿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攀比性、虚荣性的消费。

4、节俭意识淡薄,毫无理财的概念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理性的思考,手上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在理财方面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大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到月中就没钱了,还要靠借钱度过剩下的半个月,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在拿到生活费时,不会去提前计划一下这些钱该怎么用,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完全没有概念,也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本月的支出,于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有钱就大手大脚,没钱就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18岁以上,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据调查,将近八成的大学生觉得生活费勉强够用,有一成的大学生觉得每月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冲动和盲目的因素。难道真的是父母给的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倡导理性消费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消费物质资料的过程。每个生存阶段会有不同的消费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应该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总体趋势。

1、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

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让大学生把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家庭经济的情况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之所以要提倡这个消费观念,目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消费要俭而有度,节俭是美德,我们当然提倡,但是万万不能是吝啬型消费,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要避免以物质消费的多寡来衡量自身价值的高低。大学生要学会自主消费,自己心中要有衡量消费的价值意识,不要盲从,适度、理性的消费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消费观念。

2、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当今大学生都是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王子和公主,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相当淡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来承担,没有赚钱,根本不能体会赚钱的辛苦。如果光靠说教一般来讲收效甚微,而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就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3、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如果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等同于对物质的占有或者永无止境地消费的话,那么何来的精神需求,那还跟其他动物有何分别?大学生的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只有远离对物质需求的贪婪才能真正从精神上获得满足,如此之良性循环,才能称得上有意义的有品质的生活。

4、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其科学理财的能力

我们要将此纳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当中,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他们将钱用在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上,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侯玲等: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 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4] 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邵学院学报,2012(10).

[5] 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2001(6).

大学生消费范文第5篇

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了《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该报告是国内首个瞄准大学生群体消费的报告。

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但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

为此,不少高端消费品进入了大学生的消费图谱。其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

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与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与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调查覆盖中国34个重点城市,126所高校、近1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